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基粒子电极降解p-NP废水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芳蕾 薛娟琴 +2 位作者 毕强 黄薇 刘志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为了提高电解有机废水降解率,增加三维电极的种类,体现有机物作为粒子电极可接枝修饰的优势。以自制壳聚糖为粒子电极,选择钛基锡系电极和石墨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组成三维电化学反应器,研究三维电极反应器对模拟对硝基苯酚(p-NP)废水进... 为了提高电解有机废水降解率,增加三维电极的种类,体现有机物作为粒子电极可接枝修饰的优势。以自制壳聚糖为粒子电极,选择钛基锡系电极和石墨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组成三维电化学反应器,研究三维电极反应器对模拟对硝基苯酚(p-NP)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效果,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粒子电极填充量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电解条件为电流密度为0.2A/cm2、极间距为1cm、粒子填充量0.6g/cm3、电解时间100min时,降解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极 壳聚糖基粒子电极 对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碰撞电化学的烷硫醇在纳米金表面的自组装行为
2
作者 白乙艳 王晨阳 +2 位作者 高阳 李佳敏 杨海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采用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检测溶液中分散的单个颗粒,探究了烷硫醇在纳米金(Au NPs)表面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以及组装过程中反应温度、烷硫醇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其组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烷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形成使得Au NPs... 采用单颗粒碰撞电化学分析法,通过检测溶液中分散的单个颗粒,探究了烷硫醇在纳米金(Au NPs)表面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以及组装过程中反应温度、烷硫醇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其组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烷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形成使得Au NPs的活性面积减小,从而导致其催化析氢电流下降.基于此,对比不同自组装条件下测得的碰撞信号,发现吸附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烷硫醇浓度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控制反应时间为10 min,当6-巯基-1-己醇(6-MCH)的浓度为73 mmol/L,反应温度为45℃时,6-MCH在Au NPs表面吸附最多.此外,通过对比6-MCH、3-巯基-1-丙醇(3-MCP)及3-巯基丙酸(3-MPA)的自组装动力学曲线,发现自组装过程均由快速吸附及缓慢重组组成.由于3-MPA的功能头基(羧酸根)与Au NPs的柠檬酸配体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使得3-MPA的吸附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分子.3-MCP与6-MCH的最大吸附量基本相同,但由于6-MCH的烷基链更长、疏水性更强及运动更慢,导致其与Au NPs亲水性柠檬酸配体之间的作用更弱(6-MCH的吸附自由能变比3-MCP高约4.0 kJ/mol),所以较晚达到吸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单颗粒检测 烷硫醇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筛查方法研究
3
作者 李硕 代静 +1 位作者 李庆武 李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筛查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检测方法,并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联用能谱技术对其中纳米二氧化钛晶型进行了表征。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筛查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检测方法,并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联用能谱技术对其中纳米二氧化钛晶型进行了表征。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时间分辨分析模式下采集脉冲信号,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获得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颗粒尺寸的检测限不仅受到待测元素同位素背景信号的影响,也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密切相关。不同的粒径检测限结果对被识别为颗粒的尺寸大小及数量浓度均有显著影响,直接关系到化妆品产品的合规性判定及安全性评价。防晒类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快速筛查方法,为含纳米级材料化妆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考察提供了可供探讨的空间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纳米二氧化钛 背景阈值 防晒类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中氧化铈纳米颗粒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莉 李硕 +2 位作者 李庆武 樊昌俊 王海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4-1951,共8页
初步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测定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铈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方法。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在脉冲信号模式下采集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 初步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测定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铈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方法。以0.1%Triton X-100为萃取剂超声辅助提取化妆品中的纳米氧化铈颗粒,在脉冲信号模式下采集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探讨了spICP-MS用于检测化妆品中纳米颗粒时,不同计算方法对颗粒粒径检出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粒径检出限不仅受到待测同位素背景信号的影响,也与化妆品基质相关。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时,粒径检出限及被识别为颗粒的个数均受到显著影响,直接关系到化妆品产品的合规性判定及安全性评价。阈值的准确选择是影响spICP-MS用于化妆品中纳米级颗粒存在与否判定的重要因素,应在现有化妆品基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样品性质进行进一步评估。该方法可用于防晒类化妆品中纳米氧化铈颗粒的快速筛查,并可对其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同时测定和表征,为含纳米颗粒化妆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考察提供了可供探讨的空间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纳米氧化铈(CeO_(2)-np) 背景阈值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及表面改性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45
5
作者 任卫 曹献英 +4 位作者 冯凌云 江昕 贾莉 姬钢 李世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3,共6页
综合论述了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结构特点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主要合成方法 ,同时通过对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表面改性研究现状的分析 。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粒子 合成 表面改性 表面结构 晶体结构 HAP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复合电镀(Ni-P)-纳米微粒SiO_2工艺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铁华 成旦红 +2 位作者 桑付明 袁蓉 徐伟一 《电镀与精饰》 CAS 2004年第6期27-30,共4页
采用脉冲电流,制备(Ni-P)-纳米SiO2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重点考察了脉冲平均电流密度、脉宽、占空比、搅拌方式及纳米SiO2的添加量对镀层沉积速率、镀层硬度以及镀层中SiO2质量分数的影响,从而遴选出最佳的电镀工艺。同时... 采用脉冲电流,制备(Ni-P)-纳米SiO2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重点考察了脉冲平均电流密度、脉宽、占空比、搅拌方式及纳米SiO2的添加量对镀层沉积速率、镀层硬度以及镀层中SiO2质量分数的影响,从而遴选出最佳的电镀工艺。同时,对脉冲电镀与直流电镀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 复合电镀 纳米SiO2 脉冲电镀 电镀工艺 镀层硬度 复合镀层 脉冲电流 沉积速率 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密林 王君 +2 位作者 梅长松 景晓燕 段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47-1351,共5页
首次制备了 SO2 - 4/ Co0 .5Fe2 .5O4 -Zr O2 磁性固体超强酸 ,利用 TEM,DTA,XRD和 FTIR等手段研究了 Co0 .5Fe2 .5O4 磁性基质对 Zr O2 的粒子大小、晶化温度与结构的影响 .考察了磁性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性能及催化剂的寿命、回收率和磁... 首次制备了 SO2 - 4/ Co0 .5Fe2 .5O4 -Zr O2 磁性固体超强酸 ,利用 TEM,DTA,XRD和 FTIR等手段研究了 Co0 .5Fe2 .5O4 磁性基质对 Zr O2 的粒子大小、晶化温度与结构的影响 .考察了磁性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性能及催化剂的寿命、回收率和磁性 .结果表明 ,引入 Co0 .5Fe2 .5O4 磁性基质不但赋予催化剂以磁性 ,而且在固体超强酸形成过程中延迟了 Zr O2 由四方晶相向单斜晶相的转变 ,有助于稳定样品表面的含硫物种 ,磁性固体超强酸对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可活化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 合成 表征 性能 催化剂 二氧化锆 硫酸 铁酸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BaAl_2O_4:Eu,Nd 被引量:15
8
作者 丁红 张静娴 +2 位作者 刘应亮 杨培慧 冯德雄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0-74,共5页
目的 :应用快速简便的方法制备纳米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 .方法 :首次利用金属硝酸盐和络合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合成了蓝绿色纳米级长余辉发光材料BaAl2 O4 :Eu ,Nd .生成的材料进行了XRD和TEM分析 .结果 :材料粒子直径为 30~ 7... 目的 :应用快速简便的方法制备纳米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 .方法 :首次利用金属硝酸盐和络合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合成了蓝绿色纳米级长余辉发光材料BaAl2 O4 :Eu ,Nd .生成的材料进行了XRD和TEM分析 .结果 :材料粒子直径为 30~ 70nm ,平均为 4 0nm左右 .与此同时 ,发光材料的发射峰位置发生了显著的蓝移 .结论 :燃烧法是制备纳米发光材料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合成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 BaAl2O4:Eu Nd 纳米粒子 掺杂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大气矿物颗粒物界面反应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董发勤 刘明学 +1 位作者 耿迎雪 谭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3,共5页
矿物粉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空气污染疾病密切相关。纳米颗粒物由于微尺度效应、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构成具有与常规物质不同的活性。通过研究超细大气颗粒物的表面电性、表面基团、矿物-生物化学作... 矿物粉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空气污染疾病密切相关。纳米颗粒物由于微尺度效应、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构成具有与常规物质不同的活性。通过研究超细大气颗粒物的表面电性、表面基团、矿物-生物化学作用、体外生物溶解界面反应及自由基等方面的运动与沉降颗粒物的有机-无机体系的界面反应机理及其生物活性的现状与方向,进而指出应从微观体系界面反应的模拟和实验等角度重点揭示其化学-生物活性和毒性,以多学科联合方式对天然超细矿物颗粒物的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粉尘 PM2 5 纳米颗粒物(nps) 界面反应 生物活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的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德明 王亭杰 +1 位作者 雨山江 金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2-47,共6页
纳米 Ti O2 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以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 ,在光催化剂、化妆品、抗紫外线吸收剂、功能陶瓷、气敏传感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文献对纳米 Ti O2 的性质、应用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 纳米 Ti O2 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以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 ,在光催化剂、化妆品、抗紫外线吸收剂、功能陶瓷、气敏传感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文献对纳米 Ti O2 的性质、应用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本工作对有关纳米 Ti O2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应用 纳米TIO2 光催化 纳米颗粒 制备 应用 二氧化钛 化妆品 光电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玻璃的增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承亚 李赟 +3 位作者 龚克成 阎利 王绍东 李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5,共4页
研究了不同聚合方法制备的聚丙烯酸丁酯 (PBA)对浇铸型有机玻璃 (PMMA)的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 ,当PBA以纳米粒子簇分散在PMMA基体中时 ,对PMMA有较好的增韧改性效果。当PMMA中无皂乳液聚合PBA(e -PBA)的质量分数为 0 5 %时 ,改性PMM... 研究了不同聚合方法制备的聚丙烯酸丁酯 (PBA)对浇铸型有机玻璃 (PMMA)的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 ,当PBA以纳米粒子簇分散在PMMA基体中时 ,对PMMA有较好的增韧改性效果。当PMMA中无皂乳液聚合PBA(e -PBA)的质量分数为 0 5 %时 ,改性PMMA的冲击强度比基体提高 3 8%。SEM观察表明 ,本体聚合PBA(b -PBA)橡胶粒子以独特的纳米簇状结构均匀分布在PMMA基体中 ,大量的微裂纹以b -PBA粒子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 ,这些微裂纹在试样破坏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 ,使改性PMMA韧性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玻璃 增韧 研究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丁酯 纳米粒子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磷-锌盐纳米复合化学镀层抗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马美华 李峰 +2 位作者 李小华 潘涛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研究了硅钢片上镍 -磷与纳米微粒磷酸锌、锡酸锌、硅酸锌的复合化学镀 ,讨论了纳米微粒用量对镀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外貌 ;称重法测定厚度 ;通过加速腐蚀实验、高温氧化实验、抗粘性实验等多种方法测定其耐... 研究了硅钢片上镍 -磷与纳米微粒磷酸锌、锡酸锌、硅酸锌的复合化学镀 ,讨论了纳米微粒用量对镀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外貌 ;称重法测定厚度 ;通过加速腐蚀实验、高温氧化实验、抗粘性实验等多种方法测定其耐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 :在最佳施镀条件下纳米微粒用量在 0 .5g/L时可得光亮、致密、耐腐蚀性不仅优于硅钢片 ,甚至优于相近厚度的镍 -磷化学镀层的纳米复合材料镀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化学镀 镍-磷-纳米微粒锌盐 耐腐蚀性能 镀层 金属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测定及其分散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竞敏 杨治中 +2 位作者 唐爱民 唐正文 杨锦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21,共8页
论述了制备SiO2纳米粒子的最佳条件,对其分散性、粒径、形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IR。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粒径 分散性 团聚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还原制备Co纳米粉产品表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飚 官建国 +1 位作者 王琦 张清杰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0,55,共4页
采用二价钴盐为前驱物、1,2-丙二醇为还原剂,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晶粒尺寸约为10nm、面心立方(β相)结构的纯度高、粒度均匀的纳米钴粉,运用XRD、TEM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纳米钴粉进行物相和结构形貌的表征。通过对还原反应前后体系的红外... 采用二价钴盐为前驱物、1,2-丙二醇为还原剂,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晶粒尺寸约为10nm、面心立方(β相)结构的纯度高、粒度均匀的纳米钴粉,运用XRD、TEM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纳米钴粉进行物相和结构形貌的表征。通过对还原反应前后体系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研究了多元醇法还原Co纳米粉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液相还原法 机理 还原制备 纳米粉 机理研究 表征 CO 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硼酸铜颗粒的制备及其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59
15
作者 胡泽善 王立光 +4 位作者 黄令 赖容 陈志莉 陈国需 董浚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粒径为 1 0~ 2 0 nm的硼酸铜颗粒 ,并测定了其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硼酸铜使 50 0 SN基础油润滑下的摩擦系数略有增大 ,并使其抗磨及承载能力提高 ;其最佳添加量为 0 .70 %~...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粒径为 1 0~ 2 0 nm的硼酸铜颗粒 ,并测定了其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硼酸铜使 50 0 SN基础油润滑下的摩擦系数略有增大 ,并使其抗磨及承载能力提高 ;其最佳添加量为 0 .70 %~ 1 .1 0 % ;纳米硼酸铜颗粒在摩擦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 ,生成了由 B2 O3及 Fe B等组成的表面保护膜 .润滑油抗磨性能的提高是纳米硼酸铜颗粒在摩擦表面的沉积及其摩擦化学产物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硼酸铜 摩擦学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络合转化法在甲壳胺膜上制备CdS、ZnS纳米微粒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引烽 桑文斌 +6 位作者 钱永彪 史伟民 闵嘉华 龚理豪 汪洁 潘璋敏 华家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结构单元上带有配位基团的天然高分子甲壳胺与Cd2+和Zn2+络合后,通过络合转化方法可以在高分子膜上制备CdS、ZnS等纳米微粒.用这种方法所得微粒尺寸可控、粒径均一、表面缺陷少.
关键词 发光 纳米微粒 络合转化 甲壳胺 硫化镉 硫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粒在镍/微米/纳米组合电镀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奇峰 钱翰城 李学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6,61,共3页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纳米微粒浓度的镍/微米/纳米组合电镀的镀层性能,研究纳米微粒的引入对微粒沉积量、镀层硬度的影响。
关键词 铝合金 镍/微米/纳米组合电镀 纳米微粒 微米微粒 沉积量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热管内不同形态纳米颗粒流动及传热特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商福民 刘登瀛 +2 位作者 冼海珍 杨勇平 杜小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00-2204,共5页
主要针对不同形态的纳米颗粒在振荡热管内的流动及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压力、相同的热管倾角、不同的充液率条件下,对振荡热管内工质分别为Cu-水纳米流体以及Cu-水纳米流体中Cu纳米颗粒沉积后溶液的流动以及热传输特性... 主要针对不同形态的纳米颗粒在振荡热管内的流动及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压力、相同的热管倾角、不同的充液率条件下,对振荡热管内工质分别为Cu-水纳米流体以及Cu-水纳米流体中Cu纳米颗粒沉积后溶液的流动以及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工质为蒸馏水时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以此来研究振荡热管内气、液以及纳米颗粒多相流动存在时,对热管传输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振荡热管内存在气、液以及不同形态的纳米颗粒多相流动时,对其传热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纳米颗粒 不同形态 流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 LaCoO_(3-δ)和 La_(1-x)Sr_xCo O_(3 -δ)纳米粒子的 XPS表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郝茂荣 刘源 +2 位作者 崔秀兰 何菲 秦永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9-313,共5页
采用XPS等手段对LaCoO3-δ和La1-xSrxCoO3-δ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随LaCoO3-δ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一方面表面钴浓度增加,另一方面,表面CoO键的离子性增强和表面氧空位浓度增加。此二者... 采用XPS等手段对LaCoO3-δ和La1-xSrxCoO3-δ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随LaCoO3-δ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一方面表面钴浓度增加,另一方面,表面CoO键的离子性增强和表面氧空位浓度增加。此二者共同导致LaCoO3-δ对一氧化碳氧化的催化活性随其粒径减小而明显增大。LaCoO3-δ纳米粒子中镧被锶部分取代后,其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 稀土复合氧化物 纳米粒子 XPS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
作者 翟秀静 张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2-24,共3页
综合论述了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包括纳米金属颗粒和纳米金属结构材料。主要讨论了纳米金属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金属颗粒 金属结构材料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