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SiC_P粒度和浓度对化学镀Ni-P-SiC_(P)复合镀层组织与性能影响
1
作者 晁爽 曹晶晶 +2 位作者 李河宗 范磊 杨军恒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0,共10页
以微纳SiC为第二相微粒,在42CrMo钢表面制备Ni-P-SiC_(P)复合镀层,研究了微纳SiC_(P)的粒度(5μm和0.5μm)和浓度对化学镀Ni-P-SiC_(P)复合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并结合Ni-P-SiC_(P)复合镀层截面形貌... 以微纳SiC为第二相微粒,在42CrMo钢表面制备Ni-P-SiC_(P)复合镀层,研究了微纳SiC_(P)的粒度(5μm和0.5μm)和浓度对化学镀Ni-P-SiC_(P)复合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并结合Ni-P-SiC_(P)复合镀层截面形貌和成分分布,探讨了Ni-P-SiC_(P)复合镀层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SiC_(P)的添加抑制了化学沉积反应,导致Ni-P-SiC_(P)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下降,但0.5μm的SiC_(P)对沉积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弱,形成的NiP-SiC_(P)-0.5复合镀层表面的胞状物尺寸更均匀、平整、致密,随SiC_(P)浓度的增加,Ni-P-SiC_(P)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下降,复合镀层表面的Ni∶P增加;当SiC_(P)浓度7 g/L时,复合镀层表面的SiC_(P)发生堆积或团聚。当SiC_(P)浓度为5 g/L时,Ni-P-SiC_(P)-0.5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大,约753 HV,耐蚀性也最优,自腐蚀电位为-0.363 V。浸润处理后的SiC微粒表面带负电,吸附大量的Ni~(2+),向基底表面运动,与Ni、P均匀的共沉积到基底表面,共沉积的SiC_(P)在复合镀层中具有弥散强化和惰性物理屏障的作用,使Ni-P-SiC_(P)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优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微纳SiC微粒 Ni-P-SiC_(P)复合镀层 耐蚀性 沉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颗粒对Mg-9Al合金晶粒组织细化研究
2
作者 王殿君 梁英 +2 位作者 高恩达 刘崇林 李思远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纳米颗粒对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细化及力学性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半固态搅拌与高能超声分散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SiC/Mg-9Al复合材料,利用OM、XRD、SEM、TEM等设备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能够... 纳米颗粒对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细化及力学性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半固态搅拌与高能超声分散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SiC/Mg-9Al复合材料,利用OM、XRD、SEM、TEM等设备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能够显著的细化Mg-9Al合金微观组织。当纳米颗粒添加量为1.0vol.%时,复合材料晶粒组织细化最为明显,为(71.9±28)μm,相比于基体合金晶粒尺寸减小了约63%。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在镁基体中分散机制主要为沿α-Mg的晶界分布及少量的晶内分布。同时,揭示了晶粒细化机制为位于晶界的纳米颗粒能够快速吸附在生长的α-Mg晶粒表面,有效地抑制了溶质元素的扩散,显著降低了枝晶生长速率,使得熔体的成分过冷度增大,降低了结晶潜热的释放,能够激活更多的异质形核位点,从而提高了镁合金的形核率,得到了显著细化的晶粒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Mg-9Al合金 纳米SIC颗粒 铸造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HDPE/Nano-CaCO_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罗忠富 黄锐 +2 位作者 卢艾 蔡碧华 范五一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7-51,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表面处理剂种类、用量对HDPE/Nano-CaCO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钠米CaCO3粒子粒径的急剧减少和表面物理化学状况已发生较大变化 ,偶联剂用量的单分子层理论模型已不再适用于纳米粒子填料 ;处理剂种类对复合... 本文主要研究了表面处理剂种类、用量对HDPE/Nano-CaCO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钠米CaCO3粒子粒径的急剧减少和表面物理化学状况已发生较大变化 ,偶联剂用量的单分子层理论模型已不再适用于纳米粒子填料 ;处理剂种类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不大 ,但处理剂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却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聚乙烯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表面Ni-P-nano-SiC复合化学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岁元 范红 +1 位作者 梁京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0-813,825,共5页
在优化设计的化学镀基础镀液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研究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及形成机理.利用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方法对实验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显微硬度及其镀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优化设计的化学镀基础镀液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研究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及形成机理.利用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方法对实验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显微硬度及其镀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Ni-P,Ni-P-SiC镀层镀态时硬度分别为572 HV,649 HV,热处理后其表面硬度在400℃时达到最大值1 045 HV和1 341 HV.纳米SiC颗粒在镀液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Ni和P共同沉积在镀层中起到了复合强化的作用.Ni-P-nano-SiC镀层的生长机理是按层状方式生长,生长方向垂直于钢基体表面.纳米SiC提高了复合化学镀层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复合镀层以较薄的分层方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Ni-p-nano-SiC复合镀层 纳米颗粒复合强化 层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Si_3N_4纳米粒子化学复合镀工艺优化及镀层性能表征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正平 杨会静 +3 位作者 孙松林 曹茂盛 朱静 王彪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29,2-3,共6页
论述了化学复合镀的机理及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Ni-P-Si3N4纳米粒子化学复合镀工艺过程,并着重对镀层热处理后镀层的硬度进行了研究。测试表明:镀层硬度高,强度大,耐磨性好。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化学复合镀 正交试验 镀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粒子对化学镀镍-磷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加强 刘磊 +3 位作者 沈彬 朱建华 胡文彬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8,共5页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氧化铝粒子增强镍磷合金复合镀层,并对所得表面纳米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镜显微分析(TEM)、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成分分析(EADX)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氧化铝粒子增强镍磷合金复合镀层,并对所得表面纳米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镜显微分析(TEM)、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成分分析(EADX)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层中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所得镀层是中磷非晶态。纳米粒子使得复合镀层晶化温度降低,显微硬度值比镍磷合金镀层明显提高。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复合镀层晶化,硬度值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纳米氧化铝粒子 晶化 显微硬度 化学镀 -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钛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付生 韩爱军 +1 位作者 杨毅 李凤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根据微粒子设计的原理 ,通过使用搅拌磨和干式冲击设备在微米级 (d50 为 5 0 μm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微球上包覆一层纳米级 (d50 为 10 0nm)的TiO2 粒子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微粒子的形貌 ,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了其紫外吸... 根据微粒子设计的原理 ,通过使用搅拌磨和干式冲击设备在微米级 (d50 为 5 0 μm )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微球上包覆一层纳米级 (d50 为 10 0nm)的TiO2 粒子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微粒子的形貌 ,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了其紫外吸收谱图 ,发现经复合后的纳米TiO2 粒子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 ,且经复合处理后TiO2 粒子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了 3倍~ 10倍。并介绍了该复合粒子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聚甲基丙烯酸甲酸-二氧化钛 复合微球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的分散与粒度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邵刚勤 谢济仁 +4 位作者 段兴龙 蔡虎 余晓华 吴伯麟 袁润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0-342,共3页
为研究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的分散稳定性和粒度表征方法,以一定量分散介质和分散剂作用于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利用氮吸附法(BET)、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和电位分析仪分别测试了粉末的比表面积、粒度及其分布和粉末的ζ电位.研究结... 为研究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的分散稳定性和粒度表征方法,以一定量分散介质和分散剂作用于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利用氮吸附法(BET)、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和电位分析仪分别测试了粉末的比表面积、粒度及其分布和粉末的ζ电位.研究结果表明:高比重的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经一定工艺处理后具有相当的分散稳定性,但长时间球磨对分散并非有利;用BET可表征一次粒径,而PCS则表征二次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 分散稳定性 粒度分布 氮吸附法 光子相关光谱法 电位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i颗粒增强无铅Sn-Cu-Ag复合钎料搅拌辅助低温钎焊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甘贵生 杜长华 +4 位作者 许惠斌 杨滨 李镇康 王涛 黄文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75-2881,共7页
采用搅拌辅助低温(半固态区间)钎焊技术,制备低银无铅钎料和纳米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结果表明:240℃时复合钎料的润湿时间较基体的润湿时间缩短了31%,润湿力较基体的提高了3.8%;机械搅拌在破碎树枝晶和加速元素扩散的同时,降低了液相的... 采用搅拌辅助低温(半固态区间)钎焊技术,制备低银无铅钎料和纳米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结果表明:240℃时复合钎料的润湿时间较基体的润湿时间缩短了31%,润湿力较基体的提高了3.8%;机械搅拌在破碎树枝晶和加速元素扩散的同时,降低了液相的温度梯度和成分过冷,大大削弱了钎料基体中金属间化合物(IMC)Cu6Sn5的枝晶生长,促使针状Cu6Sn5破碎呈短棒状;在低银无铅钎料中加入纳米Ni颗粒,Ni与Cu6Sn5生成孔洞状化合物(Cux Ni1-x)6Sn5及低温搅拌形成的气孔成为界面原子的扩散通道。搅拌形成的紊流和热流传递加快了原子的溶解与扩散,加速了界面IMC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Ni增强Sn-Cu-Ag复合钎料 低温钎焊 搅拌 润湿性 金属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g/聚乳酸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辉 张恒源 +2 位作者 咸玉龙 周传凯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抗菌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二氧化钛接枝银纳米介孔微球(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和一定组成的TiO_2/PLA纳米复合纤维,并对2种纤维的结构、热性能和抗菌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TiO_2-Ag和TiO_2这2种纳米粒子添加质量分数不超过3%时,可在PLA基体中较均匀地分散; 2种粒子的加入均不影响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结构,但会使其熔融温度和热稳定性下降,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TiO_2后,导致PLA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随着TiO_2-Ag质量分数的增加,TiO_2-Ag/PLA纳米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不断增加;添加相同量的2种纳米粒子时,TiO_2-Ag/PLA复合纤维对2个菌种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TiO_2/PLA复合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TiO2-Ag纳米介孔微球粒子 纳米复合纤维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耐磨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卫国 穆高林 姚素薇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8,共4页
在化学镀Ni-P合金溶液中加入纳米Al2O3微粒,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用显微硬度计和平磨机测试Al2O3复合量、热处理等工艺条件对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硬度及耐磨性... 在化学镀Ni-P合金溶液中加入纳米Al2O3微粒,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用显微硬度计和平磨机测试Al2O3复合量、热处理等工艺条件对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Al2O3粒子后,Ni-P合金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而且随着Al2O3复合量的增大镀层硬度和耐磨性不断增加。当纳米Al2O3复合量为10.1%时,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较Ni-P增大28%,磨损质量损失减少20%以上。4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的硬度由570HV增加到1180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Ni—P 化学镀 纺米Al2O3 复合镀层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电沉积Ni-Co/ZrO_2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智鹏 王一雍 +4 位作者 金辉 李继东 路金林 周新宇 万兴元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66,80,共6页
采用超声辅助电沉积方法将Ni-Co/ZrO_2纳米复合镀层电镀到铜板表面。在不同纳米粒子添加量下,通过线性扫描伏安(LSV)和交流阻抗(EIS)对电沉积过程进行电化学表征,通过SEM、EDS对镀层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研究,并分别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 采用超声辅助电沉积方法将Ni-Co/ZrO_2纳米复合镀层电镀到铜板表面。在不同纳米粒子添加量下,通过线性扫描伏安(LSV)和交流阻抗(EIS)对电沉积过程进行电化学表征,通过SEM、EDS对镀层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研究,并分别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仪对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的引入能够有效降低镀液中颗粒的团聚量,提高镀层中纳米粒子的复合量,从而改善复合电沉积过程以及镀层性能。在纳米粒子浓度为10g/L时,镀层的表面形貌、摩擦性能和硬度等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纳米粒子 复合镀层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包裹纳米α-Al_2O_3复合粉体的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彩凤 陈志刚 +1 位作者 王安东 赵晓兵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9-432,共4页
以纳米α-Al2O3、NH4HCO3和Ni(NO3)2.6H2O为原料,采用非均匀沉淀法制备了Ni包裹纳米α-Al2O3复合粉体,并利用XRD、SEM、EDS和TEM测试手段,分析包裹粉的物相和形貌,研究了沉淀剂的加入方式、电解质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包裹效果的影响.研究表... 以纳米α-Al2O3、NH4HCO3和Ni(NO3)2.6H2O为原料,采用非均匀沉淀法制备了Ni包裹纳米α-Al2O3复合粉体,并利用XRD、SEM、EDS和TEM测试手段,分析包裹粉的物相和形貌,研究了沉淀剂的加入方式、电解质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包裹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浓度的电解质母液和中等功率超声场易使纳米α-Al2O3在母液中充分悬浮,从而为制备均匀的包裹粉体提供条件;沉淀剂以雾化的方式加入可以使Ni盐优先在Al2O3颗粒上形核,减少其自发形核,制备出适合热喷涂的纳米结构包裹复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复合粉体 包裹 非均匀沉淀法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iN(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余刘辉 黄维刚 赵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为了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磨性能并扩大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Z31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P-TiN(纳米)复合镀层,同时制备Ni-P镀层进行比较。研究了复合镀层形貌、成分、硬度和耐磨性能与镀液中纳米TiN颗粒含量的关系。... 为了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磨性能并扩大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Z31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P-TiN(纳米)复合镀层,同时制备Ni-P镀层进行比较。研究了复合镀层形貌、成分、硬度和耐磨性能与镀液中纳米TiN颗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镀层和Ni-P镀层表面都是由胞状物排列而成;纳米TiN颗粒沉积于Ni-P-TiN(纳米)复合镀层中。当镀液中纳米TiN颗粒浓度为3g/L时,复合镀层硬度达最大值,为826HV,而Ni-P镀层只有508HV;同时复合镀层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在同等条件下其磨损失重只有Ni-P化学镀层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化学复合镀 纳米TiN颗粒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电镀液中纳米Al_2O_3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欣伟 赵国鹏 +2 位作者 陈姚 文玉然 卢健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8-240,共3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Al2O3电镀液中(四种不同电镀液)纳米微粒的含量。研究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宽的波长区间,是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其平均相...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Al2O3电镀液中(四种不同电镀液)纳米微粒的含量。研究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宽的波长区间,是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其平均相对误差(2.93%)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镀 纳米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改性形状记忆聚氨酯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荟 董擎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利用分子量为3 000的聚己内酯二元醇作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用预聚体法合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加入经KH550表面处理后的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制备了新型形状记忆聚氨酯/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复合材料... 利用分子量为3 000的聚己内酯二元醇作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用预聚体法合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加入经KH550表面处理后的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制备了新型形状记忆聚氨酯/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形状回复测试、循环形变记忆分析及偏光显微镜考察了改性形状记忆聚氨酯样品的力学性能和形状回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较纯SMPU提升90%,形状固定率Rs在90%左右,形状回复率Rf保持在94%以上,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降低循环形变后损失的形状回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 聚氨酯 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Co/WC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的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圆圆 于锦 +2 位作者 刘小亮 黄昊 董星龙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N i-P)-Co/W C纳米颗粒复合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测定了复合刷镀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结构及成分分布。结果显示,复合镀层中的组织结构更加致密,显微硬度比镍-磷合金镀层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Ni-P)-Co/WC纳米颗粒 复合电刷镀层 表面形貌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Ni-P-ZrO_2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乔瑜 何伟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1-65,共5页
采用纳米ZrO2作为复合粒子,通过电镀方法制备非晶态Ni-P-ZrO2复合镀层,研究纳米ZrO2粒子及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rO2粒子的存在不影响镀层基质金属的非晶态结构;镀态下Ni-P镀层的磨损受黏着磨损和犁削磨... 采用纳米ZrO2作为复合粒子,通过电镀方法制备非晶态Ni-P-ZrO2复合镀层,研究纳米ZrO2粒子及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rO2粒子的存在不影响镀层基质金属的非晶态结构;镀态下Ni-P镀层的磨损受黏着磨损和犁削磨损机制共同作用,耐磨性能较差,纳米ZrO2粒子的加入,缓解了镀层的黏着磨损和犁削作用,使磨损量大幅降低;非晶态Ni-P-ZrO2复合镀层在350℃热处理温度下已转变为晶态结构,镀层具有最高的耐磨性能,其磨损方式为磨粒磨损和脆性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非晶态 纳米ZrO2粒子 Ni-P复合镀层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化学镀(Ni-P)-Si3N4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万家瑰 骆华峰 安永庆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年第12期13-15,40,共4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P)-Si_3N_4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分散方式对镀液中纳米粉体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粉体,可提高镀液中纳米颗粒的分散和稳定性;提高了镀层的硬...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P)-Si_3N_4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分散方式对镀液中纳米粉体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粉体,可提高镀液中纳米颗粒的分散和稳定性;提高了镀层的硬度,使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比Ni-P合金镀层提高20%~50%,耐磨性提高将近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化学镀 Si3N4纳米微粒 表面活性剂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wt%TiC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福文 吴玉程 +2 位作者 陈俊凌 陈勇 种法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9-433,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W-1wt%TiC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能球磨能显著细化粉体、减小晶粒尺寸及增加晶格畸变,促进复合粉体的烧结致密化.烧结后,纳米TiC颗粒均匀地分散W基体中...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W-1wt%TiC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结构、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能球磨能显著细化粉体、减小晶粒尺寸及增加晶格畸变,促进复合粉体的烧结致密化.烧结后,纳米TiC颗粒均匀地分散W基体中,TiC的颗粒尺寸约100nm,呈单分散状态,TiC颗粒与W基体结合紧密,界面上没有析出物出现.纳米TiC颗粒的加入起到细晶强化和晶界强化的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W-1wt%TiC纳米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维氏显微硬度、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分别由纯W材料的95.6%,3.32GPa,345GPa,730MPa提高到98.4%,4.33GPa,396GPa,106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复合材料 纳米TiC颗粒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