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军曹鱼生长及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周萌 曹俊明 +4 位作者 梁海鸥 吴建开 蓝汉冰 赵红霞 马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77-81,共5页
以精制鲽鱼油和豆油分别作为n-3及n-6系列脂肪酸源,配制5种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的饲料,进行连续8周饲喂军曹鱼幼鱼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的n-3/n-6脂肪酸比值为2.57时,军曹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最高;饲料中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对... 以精制鲽鱼油和豆油分别作为n-3及n-6系列脂肪酸源,配制5种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的饲料,进行连续8周饲喂军曹鱼幼鱼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的n-3/n-6脂肪酸比值为2.57时,军曹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最高;饲料中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对军曹鱼血清5项生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但随着n-3/n-6脂肪酸比值的降低,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固醇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饲料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军曹鱼肌肉和肝脏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军曹鱼饲料中适宜的n-3、n-6脂肪酸比例为2.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n- 3/n-6脂肪酸比值 生长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小鼠精子浓度及活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珊珊 李晓曦 +3 位作者 林艳 于鹏丽 张欣 赵子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近年来男性精子数量、质量呈下降趋势。文中研究小鼠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其精子浓度及活度的影响。方法健康的B6小鼠20只,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基础饲料)和实验组(基础饲料+10%花生四烯酸),每组10只。喂食8周后,... 目的近年来男性精子数量、质量呈下降趋势。文中研究小鼠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其精子浓度及活度的影响。方法健康的B6小鼠20只,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基础饲料)和实验组(基础饲料+10%花生四烯酸),每组10只。喂食8周后,取各组小鼠附睾尾检测小鼠精子浓度及活度的变化,观察小鼠附睾组织显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中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亚油酸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花生四烯酸和n-6/n-3 PUFAs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精子浓度(7×106个/mL)较对照组(80×106个/mL)显著下降,实验组精子活度(27%)较对照组(86%)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附睾组织管腔中精子数目明显减少。结论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精子数量、质量具有显著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 小鼠 精子 花生四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探究不同ω-3/ω-6含量油脂乳液的消化特性
3
作者 杨启月 樊易卓 +4 位作者 莫依桐 张立彦 张业辉 张友胜 焦文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0-388,共9页
本文旨在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LC PUFAs)和ω-6 LC PUFAs组成比例对油脂的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模型,制备不同ω-3/ω-6(0、0.62、1.41、9.31)比例的O/W乳液,对消化过程中粒径、ζ-... 本文旨在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LC PUFAs)和ω-6 LC PUFAs组成比例对油脂的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模型,制备不同ω-3/ω-6(0、0.62、1.41、9.31)比例的O/W乳液,对消化过程中粒径、ζ-电位、微观结构及小肠消化过程中脂肪酸的释放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ω-3/ω-6比例的乳液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各乳液消化特性有所区别。不含有ω-3PUFAs的葵花籽油乳液(ω-3/ω-6,0)的初始粒径显著大于其他三种乳液(P<0.05),在经口腔和胃消化后更为明显,葵花籽油乳液发生絮凝,粒径显著增加(P<0.05)。胃消化导致四种乳液失稳,ζ-电位呈现在整个消化过程的最低电负性,且油滴聚集强度和粒径大小随着ω-3/ω-6比例增大而减小。小肠阶段生成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相对释放量随着ω-3/ω-6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具体如下:葵花籽油(117%)>混合油A(108%)>混合油B(99%)>鱼油(78%)。这说明ω-3和ω-6 PUFAs的组成及其比例是影响四种O/W乳液消化的重要因素,其中ω-6增强型乳液具有更高的消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 乳液 体外消化 鱼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脂代谢调控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韦娜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构成对乳腺癌细胞脂代谢调控基因及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MCF-7(ER+)和MDA-MB-231(ER-)乳腺癌细胞为实验对象,用不同n-6/n-3 PUFA构成(1~10)处理细胞后... 目的探讨不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构成对乳腺癌细胞脂代谢调控基因及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MCF-7(ER+)和MDA-MB-231(ER-)乳腺癌细胞为实验对象,用不同n-6/n-3 PUFA构成(1~10)处理细胞后,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RT-PCR分析细胞脂代谢关键性调控基因(COX-2、5-LOX、PPARβ和PPARγ)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MCF-7细胞不表达COX-2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单纯n-6和10:1 n-6/n-3 PUFA能明显促进这两种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COX-2、5-LOX、PPARβ和PPARγmRNA表达上调,并促进细胞MAPK磷酸化(P<0.01);与之相反的是,单纯n-3和1:1 n-6/n-3 PUFA显著抑制细胞生长,下调细胞COX-2、5-LOX、PPARβ和PPARγ mRNA表达,并抑制细胞MAPK磷酸化(P<0.01);但5:1 n-6/n-3 PUFA效果不明显.结论 n-6/n-3 PUFA不同比例对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脂代谢调控基因及信号转导的影响是不同的.在n-6/n-3比值为1~10范围内,单纯n-3和1:1 n-6/n-3能明显抑制脂代谢基因表达及信号转导,发挥显著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n-3 PUFA不同比例 乳腺癌细胞 脂代谢调控基因 MAPK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膜脂组成和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邱小文 韦娜 +5 位作者 蒋薇 刘慧 肖桂珍 谭泽威 黄英 王钦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493-2495,共3页
目的:观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膜脂构成和膜功能的影响。方法:n-6/n-3PUFA不同比例处理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气相色谱法分析细胞膜脂构成,共聚焦显微镜监测... 目的:观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膜脂构成和膜功能的影响。方法:n-6/n-3PUFA不同比例处理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气相色谱法分析细胞膜脂构成,共聚焦显微镜监测细胞膜流动性、膜电位和Ca2+跨膜内流。结果:单纯n-6和10∶1n-6/n-3PUFA组细胞膜较对照组含有更多的C18∶2和C20∶4,无n-3PUFA蓄积;但单纯n-3和1∶1n-6/n-3PUFA组细胞膜EPA含量显著增加,且未检测到C20∶4。另外,单纯n-6和10∶1n-6/n-3PUFA组可增加两种乳腺癌细胞的膜流动性,并诱导膜去极化和细胞外Ca2+内流;而单纯n-3和1∶1n-6/n-3PUFA组则降低细胞膜流动性,诱导细胞膜超极化改变和减缓细胞外Ca2+内流。结论:不同比例n-6/n-3PUFA明显改变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膜脂组成、膜流动性、超极化和Ca2+内流,这些改变可能参与其影响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n-6/n-3 PUFA比例 乳腺癌细胞 膜脂组成 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及肝脏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钟伟 张婷 +6 位作者 罗靖 岳志刚 刘学庆 樊燕燕 孙皓然 孙旭阳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6-91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658±47)g的健康雄性北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157日龄、平均体重为(5 658±47)g的健康雄性北极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饲粮中添加12.00%鱼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3.00;Ⅱ组饲粮中添加9.38%玉米油和4.62%豆油,n-6/n-3 PUFA比值为18.03;Ⅲ组饲粮中添加12.00%玉米油和2.00%豆油,n-6/n-3 PUFA比值为40.83;Ⅳ组饲粮中添加1.50%鱼油和12.50%玉米油,n-6/n-3 PUFA比值为136.36。各组饲粮除油脂组成和配比不同外,其他原料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有极显著影响(P<0.01)。Ⅰ和Ⅳ组的ADG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Ⅰ、Ⅱ和Ⅳ组的ADFI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Ⅳ组的F/G极显著低于Ⅱ和Ⅲ组(P<0.01)。2)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n-3 PUFA和n-6 PUFA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肝脏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Ⅰ和Ⅳ组肝脏n-3 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Ⅱ和Ⅲ组肝脏n-6 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3)饲粮n-6/n-3 PUFA比值对冬毛期北极狐肝脏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P<0.01)。Ⅰ和Ⅳ组肝脏FATP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50%鱼油与12.50%玉米油的混合油脂,即饲粮n-6/n-3 PUFA比值为136.36时,上调了肝脏中FATP基因的表达,增加了肝脏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及利用效率,促进了冬毛期北极狐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 北极狐 肝脏 脂肪酸 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韦娜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观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的影响。方法n-6/n-3PUFA不同比例(1~10)处理MCF-7(ER^+)和MDA-MB-231(ER^-)乳腺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 目的观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的影响。方法n-6/n-3PUFA不同比例(1~10)处理MCF-7(ER^+)和MDA-MB-231(ER^-)乳腺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核Ki-67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和细胞质缝隙连接蛋白Cx26、Cx43表达,划痕负载染料迁移法分析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单纯n-6和10:1n-6/n-3 PUFA增强两种乳腺癌细胞Ki-67表达(P〈0.05),5:1 n-6/n-3 PUFA虽无明显变化,但单纯n-3和1:1n-6/n-3 PUFA抑制细胞Ki-67表达(P〈0.01)。免疫印迹发现,单纯n-3和1:1n-6/n-3 PUFA能明显上调MCF-7细胞膜和细胞质的Cx26、Cx43蛋白表达,单纯n-6 PUFA却下调两种蛋白表达;在MDA-MB-231细胞,n-6/n-3 PUFA不同比例对膜和细胞质的Cx43蛋白表达与MCF-7细胞具有相同趋势,但对Cx26蛋白则无明显作用。用划痕负载染料迁移法却发现,n-6/n-3 PUFA不同比例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单纯n-3和1:1n-6/n-3PUFA对MCF-7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Cx26和Cx43蛋白通过独立于缝隙连接细胞通讯功能的调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n-3 PUFA 乳腺癌细胞 增殖活性 缝隙连接细胞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顾艳艳 韦娜 +2 位作者 张乾勇 王斌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ER^+)及MDA-MB-231(E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一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 目的探讨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不同比例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ER^+)及MDA-MB-231(E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一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1,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比例的n-6/n.3PUFA(1~10)处理细胞,MTF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RT—PCR检测细胞IGF-1RmRNA表达变化;Westem blot检测IGF-1R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变化。结果单纯n-6PUFA和10:1n-6/n-3 PUFA能够明显促进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IGF-1 R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单纯n-3PUFA和1:1n-6/n-3PUFA则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IGF-1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但5:1n-6/n-3PUFA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n-6/n-3PUFA构成能差异性调节乳腺癌细胞IGF-1R表达,其中单纯n-3PUFA和1:1n-6/n-3PUFA能明显降低其表达并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n-3 PUFA 乳腺癌细胞 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对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9
作者 喻礼怀 王梦芝 +2 位作者 万小颖 王剑飞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对扬州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16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21日龄扬州鹅,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n-6/n-3 PU-FA比例为12∶1、9∶1、6∶1及3∶1的饲粮,于70日龄时取胸肌和腿肌,进行...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对扬州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16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21日龄扬州鹅,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n-6/n-3 PU-FA比例为12∶1、9∶1、6∶1及3∶1的饲粮,于70日龄时取胸肌和腿肌,进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1)在胸肌中,亚油酸的含量9∶1组显著高于3∶1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α-亚麻酸的含量3∶1组显著高于6∶1和9∶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组(P<0.01)。2)在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12∶1和6∶1组均显著高于3∶1组(P<0.05),而与9∶1组无显著差异(P>0.05);α-亚麻酸的含量3∶1组显著高于6∶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和9∶1组(P<0.01)。综上所述,鹅肌肉中n-6/n-3 PUFA比例随饲粮中该比例的下降而下降,并以3∶1组最低,但除12∶1组的腿肌n-6/n-3 PUFA比例较高外,其他各组比例均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于人体健康的(6∶1)~(10∶1)的比例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n-6/n-3 pufa比例 肌肉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植物油降低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芳 蒋苏苏 +5 位作者 田程程 符璐 于淇 戴洪伟 卢建雄 张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67-288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油降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体重[(45.30±1.72)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油降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体重[(45.30±1.72)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4.5%菜籽油(菜籽油组)和4.5%混合油(混合油组,菜籽油∶亚麻籽油=1∶1)的饲粮。3组饲粮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76%、7.24%和7.24%,n-6/n-3 PUFA比值分别约为10∶1、4∶1和2∶1,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对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及背膘厚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n-3及总PUFA含量(P<0.05),降低n-6/n-3 PUFA比值(P<0.05);与菜籽油组相比,混合油组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n-3 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n-6/n-3 PUFA比值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肪酸转位酶/CD36(FAT/CD36)和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且混合油组背最长肌FAT/CD36和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及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延伸酶5(Elovl5)和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等生脂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皮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维甲酸X受体α(RXRα)及生脂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添加植物油降低饲粮n-6/n-3 PUFA比值可上调FAT/CD36和FATP1表达,促进猪肌肉和皮下脂肪组织吸收和利用饲粮长链脂肪酸合成脂肪;下调PPARγ及生脂基因表达,抑制皮下脂肪组织从头脂肪合成,而上调ChREBP及生脂基因表达,促进背最长肌脂肪合成,提高IMF含量,且饲粮n-6/n-3 PUFA比值为2∶1时能更有效地改善组织n-3 PUFA含量和n-6/n-3 PUFA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植物油 n-6/n-3 PUFA比值 肌内脂肪 脂肪酸组成 生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亚麻籽油提高鸡肉中n-3PUFA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利晓 徐彬 +6 位作者 王琳燚 魏凤仙 李绍钰 赵晓青 郝国庆 舒畅 张发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3,共6页
选择216只21日龄罗斯308商品代肉用母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第1组为对照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上添加5%混合油,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亚麻籽油(2组)和5%亚麻籽油(3组),试验期3周,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 选择216只21日龄罗斯308商品代肉用母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第1组为对照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上添加5%混合油,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亚麻籽油(2组)和5%亚麻籽油(3组),试验期3周,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亚麻籽油对鸡肉中n-3PUFA含量和肉鸡生产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5%亚麻籽油组肌肉组织中n-3C18:3、n-3C20:5和n-3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n-6/n-3比值显著降低(P<0.05),n-3C22:6水平则变化不大(P>0.05)。5%亚麻籽油组n-3PUFA总量显著高于3%亚麻籽油组(P<0.05),n-6/n-3比值低于3%亚麻籽油组(P>0.05)。n-3C18:3在胸肌和腿肌中的沉积量显著高于肝脏(P<0.05),n-3C20:5、n-3C22:6在胸肌和腿肌中的沉积量显著低于肝脏(P<0.05)。添加3%、5%亚麻籽油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肉鸡饲粮中使用亚麻籽油,可生产出n-3PUFA含量较高,n-6/n-3值较低,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功能性鸡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肉鸡 n-3PUFA n-6/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生产富含Omega-3脂肪酸食品是改善民众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饮食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景轩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第3期41-48,共8页
Omega-6和Omega-3脂肪酸都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的必需营养素,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这两类脂肪酸在代谢和功能上不同,并拮抗调节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Omega-6和Omega-3脂肪酸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然... Omega-6和Omega-3脂肪酸都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的必需营养素,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这两类脂肪酸在代谢和功能上不同,并拮抗调节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Omega-6和Omega-3脂肪酸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今的饮食中Omega-6过多,而Omega-3过少,导致严重失衡,大多数人体内的Omega-6/Omega-3脂肪酸比率很高(>10)。许多证据表明,这个失衡是导致现代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机体组织中的Omega-3脂肪酸和/或减少Omega-6脂肪酸来均衡Omega-6/Omega-3脂肪酸的比例,对许多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的防治和促进公众健康都非常有益。因此,开发和生产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应作为每个国家的一项健康重点工程,以平衡必需脂肪酸的摄入,从而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需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 Omega-6脂肪酸 Omega-6/Omega-3比例 慢性疾病 食品 膳食脂肪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参考摄入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蝶玲 黄巍峰 +2 位作者 郑晓辉 纪传炮 沈倍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8-388,共11页
近年来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在提高婴幼儿认知及视力发育、增强免疫及预防精神疾病、癌症、炎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等方面的作用倍受人们的重视,n-3PUFAs的膳食参考... 近年来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在提高婴幼儿认知及视力发育、增强免疫及预防精神疾病、癌症、炎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等方面的作用倍受人们的重视,n-3PUFAs的膳食参考摄入量也成为这些研究领域的重要关注焦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n-3 PUFAs在促进人体营养、发育、健康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世界上许多知名的研究机构及官方组织关于对不同人群的n-3 PUFAs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及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以及它们对n-6/n-3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以及n-3 PUFAs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进行的科学研究、探讨,同时还对n-3 PUFAs在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可以为我国不同人群的n-3 PUFAs膳食参考摄入量、普通食品中应用添加n-3 PUFAs以及n-3 PUFAs摄入补充方面提供更加充分、完整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参考摄入量 n-6/n-3脂肪酸的摄入比例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和组织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周秋白 朱长生 +1 位作者 吴华东 严兴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用6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亚麻油(LO)、大豆油(SO)、二十碳四稀酸(ARA)+花生油(APO)、花生油(PO)和猪油(PL),配制了6组含脂量为8%的等氮(44%粗蛋白)、等能(19.4 MJ/kg)饲料,喂养黄鳝10周后,其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的生长... 用6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亚麻油(LO)、大豆油(SO)、二十碳四稀酸(ARA)+花生油(APO)、花生油(PO)和猪油(PL),配制了6组含脂量为8%的等氮(44%粗蛋白)、等能(19.4 MJ/kg)饲料,喂养黄鳝10周后,其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的生长有影响。PO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最低,显著低于SO、FO组(P<0.05);SO组的SGR显著高于除FO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黄鳝组织中的18:3n-3和18:2n-6含量与饲料中的对应脂肪酸含量呈线性相关,缺乏ARA的试验组黄鳝各组织中ARA的含量与饲料中的18:2n-6含量存在弱的线性相关;但在各组织中AR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APO组(P<0.05)。缺乏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LO、SO、PL、PO各组,卵巢中的EPA和DHA含量与饲料中的18:3n-3含量呈对数函数相关;但在各组织中EPA、DH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FO组(P<0.05)。结果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黄鳝生长重要的脂肪酸,黄鳝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n-6/n-3比值;大豆油、亚麻油、猪油替代鱼油可基本满足黄鳝生长对脂肪酸的需要,其中以大豆油最佳。黄鳝可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但合成LC-PUFA的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脂肪源 脂肪酸 n-6/n-3比值 LC-PUFA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亚麻酸/亚油酸比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穗华 曹俊明 +6 位作者 黄燕华 赵红霞 李国立 蓝汉冰 严晶 张荣斌 刘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3-1421,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亚麻酸(C18:3n-3)/亚油酸(C18:2n-6)比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鱼油、亚麻油和豆油作为脂肪源,以不同的比例配制4种粗脂肪水平约为7.2%的等氮饲料,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17、0.30、0.56和0.68。选用平均体重为(0.573±0.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记为L0.17、L0.30、L0.56和L0.68。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C18:3n-3/C18:2n-6比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幼虾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y)与C18:3n-3/C18:2n-6比(x)的关系为y=-1333.2x2+1175.5x+785.66(R2=0.7238),并得出当C18:3n-3/C18:2n-6比为0.44时,增重率最高。全虾粗蛋白质含量以L0.68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全虾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肝胰指数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对虾肌肉中C18:2n-6和C18:3n-3含量低于它们在肝胰腺中的含量,而C20:4n-6、C20:5n-3(EPA)、C22:6n-3(DHA)在肌肉中的含量高于其在肝胰腺中的含量。L0.68组肝胰腺EPA含量显著高于L0.30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肌肉EPA、DHA含量以L0.30组最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C18:3n-3/C18:2n-6比一定程度地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显著影响肝胰腺和肌肉中C18:3n-3和C18:2n-6系列脂肪酸的含量。以增重率作为判定指标,建议饲料中C18:3n-3/C18:2n-6比值为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麻酸/亚油酸比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脂肪酸对羊牛猪肉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韩正强 张志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提高家养动物肉产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尤其是n-3长链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CLA)在羊、牛、猪肉肌内脂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鱼油或鱼粉能提高动物肉中n-3长链脂肪酸含...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提高家养动物肉产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尤其是n-3长链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CLA)在羊、牛、猪肉肌内脂中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鱼油或鱼粉能提高动物肉中n-3长链脂肪酸含量.富含亚麻油酸(LNA)的日粮能提高肉中LN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水平,但大部分对肌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水平没有影响.然而,在日粮中添加鱼油或鱼粉大部分能提高动物肌肉中DHA含量.大部分研究中提高n-3脂肪酸含量的同时n-6脂肪酸含量下降,这主要归因于试验组日粮中n-6脂肪酸降低.这样刚好可以使肉中两者比例更合理,但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没什么影响. 饲喂反刍动物富含n-3脂肪酸日粮(亚麻籽或加草料)、鱼油或富含LA的浓缩料可提高肌肉中c9t11CLA含量.牛肉、羊肉中c9t11CLA在总脂中含量介于0.2~1.0 g/100 g,不随营养因素提高到更高.相对应的,在单胃动物日粮中添加混合CLA油则显著提高CL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肌内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膳食脂肪酸与新生儿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丹丹 戴楠 +4 位作者 戴珊 彭笑菊 邵莹莹 殷璐 汪之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3-627,共5页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脂肪酸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关系。方法 招募早孕妇女,采用即时性图像法调查孕中、晚期膳食状况,计算食物摄入量,以及能量、宏量营养素和脂肪酸摄入量;采集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和BMI等体格生长指标,分析孕期膳食脂肪酸摄...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脂肪酸与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关系。方法 招募早孕妇女,采用即时性图像法调查孕中、晚期膳食状况,计算食物摄入量,以及能量、宏量营养素和脂肪酸摄入量;采集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和BMI等体格生长指标,分析孕期膳食脂肪酸摄入与新生儿体格生长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有效纳入的516名孕妇中,孕中期和孕晚期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平均摄入量以及占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15.09g/d、23.93%和17.18g/d、24.7%,其中n-6和n-3 PUFA摄入量在孕中期为14.23 g/d和3.45 g/d,孕晚期为16.08 g/d和3.81 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n-6/n-3 PUFA比值为4.11,孕晚期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摄入量在孕中期为64.43 mg/d,孕晚期75.12 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油酸(LA)和α-亚麻酸(ALA)两种必需脂肪酸占能量的百分比在孕中期分别为5.95%和1.42%,孕晚期为6.20%和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n-3和n-6 PUFA摄入量、n-6/n-3比值均与新生儿BMI呈正相关(r=0.142~0.189,P〈0.05),孕晚期只有n-3 PUFA和DHA摄入量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r=0.206,0.193,P〈0.05),n-6/n-3比值与新生儿BMI未表现出相关性(r=-0.018,P〉0.05)。结论 孕中期膳食n-6和n-3摄入与新生儿BM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国民膳食脂质摄入推荐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坚 庞邵杰 贾珊珊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膳食脂质是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荐摄入量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实现新时期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居民膳食脂质参考摄入量的修订提出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膳食脂质是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荐摄入量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实现新时期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居民膳食脂质参考摄入量的修订提出几点建议。(1)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膳食脂肪供能比可接受范围上限(U-AMDR)是30%E,低于欧盟和北美国家的35%E。有学者建议提高我国成年人膳食脂肪供能比的U-AMDR,但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暂不宜做修改。然而,考虑到老年人需要高能量和营养密度膳食的特点,应考虑提高老年人膳食脂肪的U-AMDR。(2)一些研究表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n-6/n-3PUFA)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我国居民膳食中n-6/n-3PUFA比值的平均值达到8.6,在某些人群中甚至更高。因此,建议将膳食中n-6/n-3PUFA比值的推荐值纳入新版膳食脂质参考摄入量推荐中。(3)尽管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等多项慢性疾病发生结局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为264.0mg,农村居民为168.8 mg,处于正常范围。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仍无法针对一般成年人群制订膳食胆固醇摄入限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建议参考相应疾病指南中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脂肪供能比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