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神曲在发酵过程中6种真菌毒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爽 周丽 +4 位作者 时海燕 赵霞 崔彦伟 包华音 徐男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0-744,共5页
目的分析六神曲在发酵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UPLC-MS/MS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 目的分析六神曲在发酵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UPLC-MS/MS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01%甲酸-[乙腈-甲醇(1∶1)],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6种真菌毒素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0),平均加样回收率76.1%~119.3%,RSD 0.49%~9.27%,其含量(除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外)呈现从无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六神曲在发酵过程中存在真菌毒素感染的风险。该方法简便高效,快速灵敏,可为全过程监测六神曲发酵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发酵 真菌毒素 含量测定 动态变化规律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烂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中毒素的检测方法与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思雅 姜楠 +2 位作者 韦迪哲 庞学群 朱璇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明确腐烂苹果中的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及其迁移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对腐烂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中交链孢酚-AOH(Alternariol)、交链孢酚单甲醚-AME(Alternariol monamethyl eth... 为了明确腐烂苹果中的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及其迁移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对腐烂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中交链孢酚-AOH(Alternariol)、交链孢酚单甲醚-AME(Alternariol monamethyl ether)、细交链格孢酮酸-TEA(Tenuazonic acid)、交链孢烯-ALT(Altenuene)、腾毒素-TEN(Tentoxin)、展青霉素-PAT(Patulin)6种毒素的产毒范围、产毒条件、检测方法及迁移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交链孢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苹果中,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毒素不断累积;扩展青霉产生展青霉素的最适温度为20~25℃,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毒量呈现增加的单峰性变化趋势,同时高湿条件有利于展青霉素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苹果 含量 检测 链格孢霉-AT 展青霉素-P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量与贮存时间对金针菇菌糠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洪莉平 李小冬 +3 位作者 裴成江 尚以顺 刘凤丹 李世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5-14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含水量与贮存时间对金针菇菌糠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将金针菇菌糠含水量设定为13%、30%、48%、62%、76%,测定金针菇菌糠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和T-2毒素(T-2)等霉菌毒素含量,记...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含水量与贮存时间对金针菇菌糠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将金针菇菌糠含水量设定为13%、30%、48%、62%、76%,测定金针菇菌糠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和T-2毒素(T-2)等霉菌毒素含量,记录金针菇菌糠中4种霉菌毒素含量在自然存放1~7d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各霉菌毒素含量与贮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合《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要求来判定金针菇菌糠中霉菌毒素是否超标。结果表明,在13%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ZEN、OTA和T-2的含量在贮存后的1~7 d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均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阈值。30%、48%、62%、76%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ZEN、OTA和T-2的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呈提高趋势。在30%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ZEN、OTA和T-2的含量均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阈值。在48%、62%和76%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ZEN、OTA和T-2的含量在贮存后的1~2 d内均没有超标。在62%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的含量在第3 d后超过标准的阈值,三者含量均在第5 d超标。在62%和76%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ZEN和OTA在第7 d均超过标准阈值,其中T-2含量没有超过标准阈值。在低水分含量(13%)下,霉菌毒素含量与贮存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中高水分含量(48%和76%)下,霉菌毒素含量与贮存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霉菌毒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金针菇菌糠在进行安全贮存时需要控制含水量和贮存时间,水分含量在13%以下的金针菇菌糠或出厂2 d内的高水分金针菇菌糠,均能够确保霉菌毒素含量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贮存时间 金针菇菌糠 霉菌毒素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对比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玉兰 郑婷婷 +2 位作者 王月华 安骏 王戬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9,共9页
从不同玉米深加工企业采集不同提胚工艺生产的玉米胚样品,同时在实验室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对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中油脂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 从不同玉米深加工企业采集不同提胚工艺生产的玉米胚样品,同时在实验室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对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中油脂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结果显示:从玉米淀粉厂所采集玉米胚的纯胚率(60.29%~88.92%)高于从玉米酒精厂所采集玉米胚(42.29%~57.25%),通过风选和筛分可将玉米胚的纯胚率提高至84.11%~97.85%。半干法玉米胚含水量(9.09%~14.48%)高于湿法玉米胚(3.51%~5.51%),粗脂肪含量(23.63%~26.94%)明显低于湿法玉米胚(53.42%~54.77%),粗蛋白含量(13.75%~18.46%)高于湿法玉米胚(10.10%~12.35%),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湿法玉米胚。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干法玉米胚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更高。半干法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38~46种)明显多于湿法玉米胚(11~36种),感官呈青草味和甜香味,颜色浅且有色泽,湿法玉米胚有哈喇味和刺激味,色泽偏黄且较为暗淡,但湿法玉米胚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更低。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半干法提取的玉米胚适合做为食用玉米胚的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 纯胚率 粗脂肪含量 粗蛋白含量 氨基酸组成 玉米油品质 真菌毒素含量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阻隔膜对新制蒸汽压片玉米储存过程防霉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周涛 李德勇 +3 位作者 张亚伟 和立文 孟庆翔 周振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76-3584,共9页
本试验利用普通隔膜和高性能阻隔膜材料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点蒸汽压片玉米的霉变情况,探讨利用高性能阻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的可行性。试验以不密封的普通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为未密封普通隔膜组,以密封... 本试验利用普通隔膜和高性能阻隔膜材料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点蒸汽压片玉米的霉变情况,探讨利用高性能阻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的可行性。试验以不密封的普通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为未密封普通隔膜组,以密封的普通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为密封普通隔膜组,以密封的高性能阻隔膜储存新制蒸汽压片玉米为高阻隔膜组。将各组新制蒸汽压片玉米分别在储存0、7、14、21、28、42、56 d后取出,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脂肪酸值及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未密封普通隔膜组和密封普通隔膜组相继出现霉变现象,高阻隔膜组储存至56 d时尚未出现霉变现象。2)随着储存天数的增加,不同膜处理的蒸汽压片玉米的粗脂肪、可溶性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度呈降低趋势,粗灰分、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储存期间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储存时间对蒸汽压片玉米的脂肪酸值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1),高阻隔膜组蒸汽压片玉米的脂肪酸值增长最为缓慢,储存至56 d时其脂肪酸值为10.54 mg/kg。4)在储存期间,蒸汽压片玉米的AFB1、ZEA含量随储存时间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组呕吐毒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储存至56 d时,未密封普通隔膜组、密封普通隔膜组、高阻隔膜组的AFB1、ZEA和DON含量分别为1.03、0.73、0.01μg/L,181.13、170.49、148.19μg/L和1.23、1.23、1.20μg/m L。由此可见,高性能阻隔膜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生长,延缓脂肪酸败,使新制蒸汽压片玉米安全储存至5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阻隔膜 新制蒸汽压片玉米 感官评价 化学成分 脂肪酸值 霉菌毒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和发酵时间对以全株玉米为基础的发酵全混合日粮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晓宇 朱风华 +3 位作者 葛蔚 程明 刘宗正 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67-2377,共11页
本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旨在为FTMR的生产提供参考。试验选用腊熟期全株玉米为主要原料,在保持饲粮精粗比例约为3∶7(干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与干花生秧、混合精料等饲料... 本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旨在为FTMR的生产提供参考。试验选用腊熟期全株玉米为主要原料,在保持饲粮精粗比例约为3∶7(干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与干花生秧、混合精料等饲料充分混合配制成含水率为35%的全混合日粮(TMR),然后加水调整TMR含水率分别为40%、45%、50%和55%,将这5种含水率的TMR快速装入塑料密封袋内,压实并抽去空气后密封保存制备FTMR。分别在发酵后的第0、10、20、30、40、50、60、70和80天,测定常规养分含量、发酵指标及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含水率的TMR在发酵至第80天时感官指标良好,均无发霉现象;发酵初期各组均有涨袋现象,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涨袋现象逐渐消失;含水率对FTMR常规养分含量影响较小;发酵前20天,pH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此后随含水率的升高而下降; 45%、50%和55%组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乙酸、丙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只在发酵的第10、20、30天检出微量的丁酸;各组均未检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FTMR的含水率以45%和50%为宜,发酵时间不少于4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全混合日粮 发酵指标 常规养分含量 感官指标 霉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