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content in cottonseed meal using near-infrared spectrometry and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1
作者 YU En ZHAO Rubing +7 位作者 CAI Yunfei HUANG Jieqiong LI Cheng LI Cong MEI Lei BAO Lisheng CHEN Jinhong ZHU Shuiji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9年第2期105-111,共7页
Background:Manga nese(Mn)is an essential microelement in cotton seeds,which is usually determined by the techniques relied on hazardous reagents and complex pretreatment procedures.Therefore a rapid,low-cost,and reage... Background:Manga nese(Mn)is an essential microelement in cotton seeds,which is usually determined by the techniques relied on hazardous reagents and complex pretreatment procedures.Therefore a rapid,low-cost,and reagent-free analytical way is demanded to substitute the traditional analytical method.Results:The Mn content in cottonseed meal was investigate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and chemometrics techniques.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combined with first derivatives(FD)was the optimal spectra pre-treatment method.Monte Carlo 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and 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method(SPA)were employed to extract the informative variables from the full NIR spectra.The lin ear and non linear calibration models for cott on seed Mn content were developed.Finally,the optimal model for cottonseed Mn content was obtained by MCUVE-SPA-LSSVM,with root mean squares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of 1.994 6,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of 0.949 3,and the 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of 4.370 5,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MCUVE-SPA-LSSVM model is accuracy enough to measure the Mn content in cottonseed meal,which can be used as an alter native way to substitute for traditional analytic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SEED MEAL MANGANESE CONTENT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华春 吴广文 闫静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模型的双目旋转相机扫描目标并进行成像,根据内、外空间标定提升双目旋转相机的位置精度,保证目标的多分辨率成像效果;将其输入金字塔立体匹配网络中,通过网络中的类金字塔多空洞卷积操作提取双目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可变卷积增强其纹理特征细节;结合细粒度特征和互注意力机制完成双目图像匹配。测试结果显示,空间标定后,左、右两个相机的成像误差最小值分别为0.6 Pixel和0.4 Pixel;匹配点坐标偏差均值和坐标偏差方差值分别低于0.012和0.011,匹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立体视觉 多分辨率 图像匹配 空间标定 双目旋转相机 特征提取 特征增强 细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碱金属Na定量检测
3
作者 沈思劼 李驰 +5 位作者 周王峥 王珍珍 严俊杰 侯宗余 王哲 出口祥啓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62-2270,共9页
低品质煤等高碱燃料在热利用过程中释放的碱金属化合物会影响热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低品质煤中碱金属质量分数的快速在线检测对控制燃烧过程中碱金属释放具有重要意义。以碱金属Na元素为检测对象,采用不同比例的石墨与氯化钠粉末的... 低品质煤等高碱燃料在热利用过程中释放的碱金属化合物会影响热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低品质煤中碱金属质量分数的快速在线检测对控制燃烧过程中碱金属释放具有重要意义。以碱金属Na元素为检测对象,采用不同比例的石墨与氯化钠粉末的混合样品为试验样品,研究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测量样品中Na元素的影响因素。对比了2种信号强度的计算方式对信号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试验参数对信号强度和信噪比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Na元素的定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Na元素的特征谱线Na I 588.995 nm和Na I 589.592 nm适合作为主要分析谱线,采用Na元素双线特征谱线的面积强度作为信号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稳定性。当激光能量为60 mJ、延迟时间为1 000 ns时,光谱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较低且信噪比高。以光谱信号强度为输入量,样品中Na元素的添加量为输出量,采用传统定标法、偏最小二乘法(PLS)及支持向量机(SVR)建立定量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各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在样本数量少而输入量多的情况下,PLS模型会出现过拟合现象。SVR模型的拟合精度为0.978 3,训练集的根均方百分比误差为13.42%,测试集的根均方百分比误差为13.51%;相比传统的定标模型,在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SVR模型精度最高,可以更好地校正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提高低品质煤中碱金属定量检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低品质煤 碱金属 定量分析 多元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与N100固化反应动力学的近红外光谱法研究
4
作者 张玉樊 徐胜良 +1 位作者 黄志萍 聂海英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监测硝酸酯增塑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多异氰酸酯(N100)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推进剂固化反应监控方法。采用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法,从连续采集的固化过程近红外光谱中提取了固化组分浓... 为监测硝酸酯增塑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多异氰酸酯(N100)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推进剂固化反应监控方法。采用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法,从连续采集的固化过程近红外光谱中提取了固化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相似度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建立了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与N100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结合MCR-ALS分析固化过程近红外光谱,方法相似度大于99%,可以提取固化反应过程中的组分浓度曲线和光谱曲线,为GAP固化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的在线监测方法;GAP黏合剂/N100体系固化反应在反应前中期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4.46 kJ/mol;反应后期,机理函数变为二维扩散模型,表观活化能为66.0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 固化反应动力学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在解释GC-MS动植物油脂数据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平阳 刘占芳 +5 位作者 周红 张冠男 孙振文 李亚军 周正 刘耀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结合多元分辨与多元数据分析的综合方法,以实现对法庭科学中常见老化动植物油脂的快速、准确鉴别,特别是针对腐败降解后脂肪酸组成复杂、难以...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结合多元分辨与多元数据分析的综合方法,以实现对法庭科学中常见老化动植物油脂的快速、准确鉴别,特别是针对腐败降解后脂肪酸组成复杂、难以通过传统谱图比对区分的样品。【方法】首先,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投影法(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 HELP)对GC-MS采集的复杂重叠峰进行解析,分离并提取出动植物油脂中各化学组分的纯色谱图和纯质谱图。随后,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两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对附着于5种不同载体上、经60℃老化36 d后的13种动植物油脂的GC-MS数据进行降维和聚类分析,以探索其种属间的差异。进一步地,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这一有监督学习方法,对油脂样品的地域来源及品牌进行快速鉴别。【结果】HCA和PCA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出老化后动植物油脂的种属类别,但在进一步区分不同地区或品牌的油脂时存在局限性。而OPLS-DA模型则展现出更高的分类精度,成功实现了对不同地区或品牌老化动植物油脂的快速准确鉴别。【结论】通过GC-MS结合HELP多元分辨技术及HCA、PCA、OPLS-DA分析方法,为法庭科学中老化动植物油脂的鉴别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案。该方法有效解决了油脂腐败降解复杂性问题,并实现了对不同地区或品牌油脂的快速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分辨技术 多元数据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动植物油脂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技术概述
6
作者 赵刚 赵斐 刘玉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1-495,共15页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以下简称系外行星)以来,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探测到超过5500颗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类地行星、超级地球、气态巨行星及冰巨行星等多种类型。这些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周围环...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以下简称系外行星)以来,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已探测到超过5500颗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类地行星、超级地球、气态巨行星及冰巨行星等多种类型。这些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周围环境和宇宙的认知,为理解行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观测依据,也为寻找宜居行星和地外生命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介绍系外行星探测的多种核心技术,包括原理和应用特点,旨在对比和分析不同探测方法的技术特征。通过分析多种探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为行星探测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发展趋势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外行星 高分辨率光谱 多普勒方法 交叉相关技术 波长定标 钍氩灯同步定标 激光频率梳 测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带极化纯度估计的极化测量定标修正
7
作者 白杨 殷红成 +1 位作者 黄培康 刘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6,共9页
对扩展目标极化散射特性进行测量时,通常期望精确获得宽带高分辨条件下目标各散射中心的极化特征信息,但由于各极化分量散射的信号对测试系统的正交极化通道存在能量泄漏,会严重影响较弱的极化散射分量的测量准确性。基于极化散射测量... 对扩展目标极化散射特性进行测量时,通常期望精确获得宽带高分辨条件下目标各散射中心的极化特征信息,但由于各极化分量散射的信号对测试系统的正交极化通道存在能量泄漏,会严重影响较弱的极化散射分量的测量准确性。基于极化散射测量定标原理与宽带高分辨极化测量表征模型,分析了干扰量的产生原因以及对散射中心测试结果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正交极化纯度估计进而修正复杂目标极化测量结果的方法,并通过对金属球、金属二面角组合和类弹头金属模型3类典型目标的实测,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散射矩阵 极化定标 高分辨 雷达目标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BS与多元线性定标的稀土元素检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智帅 肖钇豪 +1 位作者 刘莉 郝中骐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5,共10页
稀土在工农业和军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然而,基于常规单元定标方法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痕量稀土元素进行高准确度检测仍充满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优选多谱线建立多元线性定标模型,以提高La、Gd、Y、Yb四种... 稀土在工农业和军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然而,基于常规单元定标方法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痕量稀土元素进行高准确度检测仍充满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优选多谱线建立多元线性定标模型,以提高La、Gd、Y、Yb四种稀土痕量元素的LIBS检测准确度。在优化离焦量、采集延时和激光脉冲能量实验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这四种元素的多元线性定标模型,并基于验证样品对比了一元至三元条件下定标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结果显示,验证样品中La、Gd、Y和Yb四种元素的RMSE从一元线性定标时的0.00341%、0.00727%、0.00662%和0.00653%降至三元线性定标时的0.00203%、0.00707%、0.00586%和0.0035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IBS多元线性定标模型可以有效降低稀土元素的预测误差,提高稀土痕量元素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稀土元素检测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多元线性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曲线分辨的植物中3种光合色素的抗干扰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磊磊 韦克苏 +7 位作者 姚晶 黄兰 孙希文 赵二卫 武圣江 陈颐 王德俊 严秀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为克服Arnon公式法测定植物体系中叶绿素a和b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干扰问题。论文基于可见光谱量测,引入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算法提取单分析物信号、使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浓度,建立了一种测定植物体系中叶绿素a和b以及... 为克服Arnon公式法测定植物体系中叶绿素a和b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干扰问题。论文基于可见光谱量测,引入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算法提取单分析物信号、使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浓度,建立了一种测定植物体系中叶绿素a和b以及β-胡萝卜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将发展的方法应用于烟草工业烘烤及烟叶醇化过程中3种光合色素的抗干扰定量分析,并对弹簧烟杆装烟烘烤及烟夹装烟烘烤的实际体系进行了加标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得到叶绿素a和b以及β-胡萝卜素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和0.2%以及1.2%,0.8%和1.5%以及3.6%,实验结果满足实际检测的需求。论文提出的方法可为复杂植物体系中叶绿素a和b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ALS 紫外可见光谱 叶绿素A 叶绿素B Β-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的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蔚慧欣 张鑫 袁茂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9-388,共10页
为探究肠道益生菌发酵对竹叶青药食同源组方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通过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竹叶青组方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 为探究肠道益生菌发酵对竹叶青药食同源组方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通过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竹叶青组方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组分筛选等分析,探讨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发酵后显著增加的化学成分的潜在靶标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结合数据库中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分子式、质荷比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从竹叶青组方发酵液筛选鉴定化学成分共46个。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对发酵前后样品的鉴定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到91个差异组分,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此外,竹叶青组方经乳酸发酵后新产生70个化学成分(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竹叶青组方发酵后主要成分的作用靶标显著富集在与血管、神经受体、炎症等相关的信号通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组方发酵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ya-Namioka类型真空紫外光谱系统的研制和性能测试
11
作者 沈永才 钮雨凡 +9 位作者 孔德峰 叶扬 张寿彪 李大创 谭名昇 黄艳清 赵志豪 訾鹏飞 张小辉 文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58-2165,共8页
为了满足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杂质测量要求,研制了一套Seya Namioka真空紫外光谱仪。该光谱仪的主要部件是可调宽度的入射狭缝、凹面光栅和探测器。光谱仪的光通量通过可调节宽度的入射狭缝来调节,入射狭缝宽度可以在10~1000μm范围内调... 为了满足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杂质测量要求,研制了一套Seya Namioka真空紫外光谱仪。该光谱仪的主要部件是可调宽度的入射狭缝、凹面光栅和探测器。光谱仪的光通量通过可调节宽度的入射狭缝来调节,入射狭缝宽度可以在10~1000μm范围内调节。分光元件选用线密度为1200 lines·mm^(-1)的凹面全息光栅。光栅表面涂有铝(Al)和氟化镁(MgF2),以提高衍射效率。光栅的可使用波段为50~460 nm,针对其中的50~250 nm波段进行光路优化设计。选用深度制冷背照式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光谱仪的探测器。通过转动光栅转台旋转光栅来改变衍射角,实现50~250 nm范围内的光谱观测。基于凹面光栅的参数,确定了具体光路,并分析了波长随光栅旋转角度的变化关系及不同波长处的线色散率。基于凹面光栅成像理论,对系统的光谱分辨率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出射臂下的光谱分辨率,确定最优出射臂为205 mm。在出射臂为205 mm、入射狭缝为20μm的情况下,分析了入射狭缝宽度、像素大小、像差和衍射极限对光谱分辨率影响。结果表明:衍射极限对光谱分辨率的影响最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出射狭缝的宽度对光谱分辨率有较大贡献,大约为0.09~0.10 nm,且在50~250 nm波长范围内缓慢增加。分析了不同入射狭缝宽度(10~80μm)下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随狭缝宽度呈递增趋势,变化范围为0.10~0.32 nm,当狭缝宽度达到80μm时,光谱分辨率已经变的较差,不利于高分辨线辐射光谱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应该综合考虑光通量和光谱分辨率需求。采用低压汞灯和微波等离子体光源进行波长校准和性能测试。基于零阶光谱和汞灯的特征光谱HgⅠ(185 nm)对光谱仪进行了波长标定。通过HgⅠ(185 nm)谱线的高斯拟合分析,得到仪器在185 nm处的光谱分辨率为0.1243 nm,与理论计算值接近。通过实验与理论计算对比不同出射臂下的HgⅠ(185 nm)光谱分辨率,验证了仪器在出射臂为205 mm处获得最佳光谱分辨能力。利用微波等离子体放电光源装置对光谱仪进行了进一步的性能测试,基于光源发射的氮、氧和氦线的测量,验证了光谱仪在50~25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光谱仪 凹面全息光栅 光谱分辨率 波长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幅度的^(3)He管中子探测器刻度算法优化研究
12
作者 许宇涵 修青磊 +8 位作者 殷伟刚 肖亮 蒋孟奇 周晓娟 赖彦玲 王艳凤 周健荣 孙志嘉 魏亚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79,共8页
本研究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下的高压中子衍射谱仪中核心组件——位置灵敏型^(3)He管中子探测器的刻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揭示了传统刻度方法中未考虑到的中子信号幅度对刻度参数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位置分布... 本研究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下的高压中子衍射谱仪中核心组件——位置灵敏型^(3)He管中子探测器的刻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揭示了传统刻度方法中未考虑到的中子信号幅度对刻度参数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位置分布畸变和空间分辨率降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刻度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考虑中子信号幅度的变化,从而显著改善了探测器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经过实验结果分析显示,新的刻度算法不仅消除了位置分布的拖尾现象,而且提高了不同位置处的空间分辨率,与理论预期相符。本研究的成果为高压中子衍射谱仪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为进一步优化中子探测器的刻度方法和提高中子衍射技术的应用精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裂中子源 高压中子衍射谱仪 位置灵敏型~3He管中子探测器 刻度算法 空间分辨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点快速检测在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蓉 陈文亮 +2 位作者 徐可欣 邱庆军 崔厚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0,共4页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依靠模型对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的技术,对光谱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得到可靠分析结果的前提。但是光谱数据中奇异点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多变量校正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效果。文章综合利用...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依靠模型对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的技术,对光谱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得到可靠分析结果的前提。但是光谱数据中奇异点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多变量校正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效果。文章综合利用半数重采样法(ResamplingbyHalfMean,RHM)和最小半球体积法(SmallestHalfVolume,SHV)成功剔除了被测量的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中的奇异点,其效果远优于传统的奇异点剔除方法,并且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计算量小、数值稳定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在线分析和其他类型的光谱数据中奇异点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快速检测 光谱数据 剔除 准确性 效果 分析结果 奇异点 校正模型 计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种近红外建模方法分析梨的坚实度 被引量:21
14
作者 傅霞萍 应义斌 +2 位作者 陆辉山 于海燕 徐惠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1-915,共5页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仪器分析方法,在农产品品质检测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近红外光谱信息和品质指标之间建立一个稳健的模型是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十分重要且有一定难度的过程,常见的多...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仪器分析方法,在农产品品质检测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近红外光谱信息和品质指标之间建立一个稳健的模型是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十分重要且有一定难度的过程,常见的多元校正方法有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主成分回归(PCR)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等,该研究中除了常用的线性方法外,还采用了一种结合非线性方法的组合算法[结合了SMLR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用于梨坚实度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比较常用的线性建模方法,原始光谱的PLSR模型的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校正集相关系数r=0.87,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3.88N,预测集r=0.84,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4.26N;组合算法的建模结果比SMLR和PCR的结果好,但比PLSR的结果稍差校正集r=0.85,RMSEC=4.15N,预测集r=0.82,RMSEP=4.67N。结果表明NIRS可用于梨的坚实度检测,但是建模方法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提高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 多元建模方法 坚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算法在近红外光谱多元校正模型传递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庆波 张广军 +1 位作者 徐可欣 汪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3-876,共4页
模型传递问题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一个关键的共性基础技术问题。模型传递通过在同一型号的两台仪器之间寻求一种变换关系,使得在一台仪器上建立起的模型能够应用于另外一台仪器样品光谱响应的预测。文章将直接校正(direct standardiz... 模型传递问题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一个关键的共性基础技术问题。模型传递通过在同一型号的两台仪器之间寻求一种变换关系,使得在一台仪器上建立起的模型能够应用于另外一台仪器样品光谱响应的预测。文章将直接校正(direct standardization,DS)算法应用于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中的模型传递,并研究了模型转换集样品的选择方法。在两台AOTF近红外光谱仪上进行了模型传递实验,首先采用Kennard/Stone算法选择转换集样品,然后采用DS方法进行模型传递。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S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模型传递效果。DS算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不同仪器之间的光谱分析模型传递,而且该方法对于同一仪器的长时间漂移或者由于部件的更换、测量环境的改变等引入的光谱差异校正也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算法 模型传递 多元校正 化学计量学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谱与遗传算法用于多组分氨基酸同时测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夏之宁 胡芳 +2 位作者 邱细敏 石乐明 李志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将遗传算法用于紫外光谱数据处理,实现了多元分辩与校正。并对多组分分析体系进行同时定量测量。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紫外光谱 多元校正 分辩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分析酒中乙醇含量 被引量:28
17
作者 逯家辉 滕利荣 +3 位作者 蒋富明 任玉林 邱芳萍 王友兵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5-247,共3页
使用短波近红外光谱和多变量校正技术快速准确地测定酒中乙醇含量.研究了纯水、乙醇以及乙醇和水混合体系的光谱特征.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分析了二阶导数差谱数据.该法分析酒样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关键词 酒样分析 乙醇 含量测定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 酒精度测定 化学计量学 多元线性回归 主成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目标因子分析的模型传递方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艳斌 袁洪福 陆婉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1,共4页
在目标转换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型传递方法 ,并将该方法与传统的分段直接标准化 (PDS)方法进行比较。采用了两个样品集 :虚拟样品集和配制样品 (含苯 ,甲苯 ,二甲苯和异辛烷 )的近红外光谱集。结果表明 :新方法的传递效果... 在目标转换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型传递方法 ,并将该方法与传统的分段直接标准化 (PDS)方法进行比较。采用了两个样品集 :虚拟样品集和配制样品 (含苯 ,甲苯 ,二甲苯和异辛烷 )的近红外光谱集。结果表明 :新方法的传递效果至少与PDS方法的传递效果相同 ,对于谱图出现非线性变化的情况 ,新方法的传递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 效果 新方法 PDS 近红外光谱 二甲苯 变化 目标因子分析 谱图 异辛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多元校正中的模型传递 被引量:53
19
作者 褚小立 袁洪福 陆婉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1-885,共5页
本文介绍了解决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中的模型传递问题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算法 ,并对目前模型传递的实际应用进行评述 。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多元校正 模型传递 仪器标准化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光谱分析:校正与辨识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志良 刘曙琼 +4 位作者 石乐明 潘忠孝 楼蔓藤 李梦龙 余般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将人工神经网络(ANN)用于光谱分析校正与定量分辨中。采用三层节点模型和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对模拟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对光谱分析校正与定量辨识是可行的,从而为光谱辨识与多元校正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反传算法 校正 分辨 人工神经网络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