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GENITAL ULCER DISEASE BY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Ai-ying Liu Ming-jun Jiang +1 位作者 Yue-ping Yin Jiang-fang Su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3-275, ,共3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genital ulcer disease (GUD). Mothods Based on the gene-specific region of the following p...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genital ulcer disease (GUD). Mothods Based on the gene-specific region of the following pathogens: Chlamydia trachomatis omp l/ompb,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DNA polymerase, Treponema pollidum tpp47, Haemophilus ducreyi 16s rRNA, four set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an M-PCR assay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four pathogens in one test. The assay was evaluated with diagnostic result of golden standard for each pathogen.Results Of the 51 clinical samples, M-PCR showed slightly higher positive rate (47.1%) of HSV than cell culture (23.6%). Meanwhile, the positive rate of T. pallidum detected by M-PCR and dark-field microscopy was 19.6% (10/51) and 15.7% (8/51), respectively. Only one sample was positive for H. ducreyi and no sample was positive for C. trachomatis detected by both M-PCR assay and culture. Conclusion This primary study indicated that M-PCR assay can simultaneously and rapidly detect the four etiologic pathogens causing G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ital ulcer dis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5种食源性致病菌
2
作者 范宏伟 朱应飞 +3 位作者 翟平平 占忠旭 唐小叶 蔡玉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目的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一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针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选择保守性较... 目的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一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针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选择保守性较好的致病基因设计特异性多重PC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成像分析多重PCR产物。通过对PCR及电泳条件进行优化,建立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进行研究。结果5对引物特异性良好,均未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多重PCR最佳引物浓度为0.2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0℃,毛细管电泳最佳分离模式为AM900,灵敏度较高,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10^(-3) ng/μ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方法用于检测5种食源性致病菌,操作简便、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在食源性致病菌检验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毛细管电泳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水牛乳中黄牛源性成分
3
作者 梁媛媛 赵娇 +1 位作者 崔生熠 刘鹏鹏 《现代食品》 2025年第1期150-154,159,共6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同时检测水牛乳中水牛、黄牛这2种牛源性成分。方法:设计基于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建立一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快...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同时检测水牛乳中水牛、黄牛这2种牛源性成分。方法:设计基于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建立一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快速检测水牛和黄牛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方法学验证。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强,能特异性检出水牛、黄牛源性成分;该方法灵敏度可达核酸浓度1.0×10^(-4) ng·μL^(-1),且重复性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通量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水牛乳样品中水牛、黄牛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水牛乳 牛源性成分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源性成分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食用淀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维 高晓月 +4 位作者 董雨馨 刘虹宇 李贺楠 赵文涛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6,共7页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 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红薯、木薯、马铃薯、玉米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红薯g3pdh基因、木薯g3pdh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SSII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18S rRNA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开展方法学验证,并对不同掺入比例模拟样品和实际淀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与15种非目标源性均无交叉反应;对目标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10^(-3) ng/μL,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扩增效率;对淀粉样品的检出限可达0.1%,对5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一致,说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法可用于食用淀粉种类掺假鉴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食用淀粉 木薯 红薯 马铃薯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单样本多重分析的微流控芯片
5
作者 李俊 高则航 +2 位作者 卞晓军 赵建龙 贾春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64-70,共7页
呼吸道传染性病原体可能会引起集体爆发性传染病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未知感染状态下对样本进行多重分析的需求,利用微纳加工工艺和软光刻技术设计制造了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玻璃基底材质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利用内部的微... 呼吸道传染性病原体可能会引起集体爆发性传染病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未知感染状态下对样本进行多重分析的需求,利用微纳加工工艺和软光刻技术设计制造了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玻璃基底材质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利用内部的微柱阵列充当毛细爆破阀实现单一样本的精确均分和并行独立分析。对不同间距微柱的芯片进行进样,结果表明微柱间距为50μm即可确保各均分腔室完全填充,通过对均分腔室形状的优化确保了样本无残留。对单样本中的多种病原体检测结果验证了该芯片的性能。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芯片分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并成功实现了12路独立分析。与现有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微流控芯片相比,该芯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样本和试剂用量少,减少了人力成本,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微柱阵列 多重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品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郭雅晴 周陶鸿 彭青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LPA检测技术可同时对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测,扩增峰之间不存在交叉干扰,扩增峰实际大小和理论大小相差≤3 bp,检出最低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浓度为1 ng/μL;RT-fqPCR、MLPA技术检测标注过敏原成分食品的检出率分别为51.5%、44.1%,此外,MLPA检测法检出了6个标注可能含有过敏原成分样品中的过敏原成分,10个样品中未标记的过敏原成分。因此,采用MLPA技术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过敏原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宁地区13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临床指标分析
7
作者 蔡勉珊 陈映丹 +3 位作者 许炎武 罗悦虹 谢平霖 方炳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110-11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普宁地区13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411例,采用国产13项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盒,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 目的探讨普宁地区13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411例,采用国产13项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盒,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57.91%的患者至少检出一种病原体,其中鼻病毒检出率最高。腺病毒易与其他病毒发生混合感染。7种病毒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病毒、季节性H3N2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在秋冬阳性率较高,甲型流感病毒H1N1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春季高发,鼻病毒在夏季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8种病原体与临床指标存在显著关联,各阳性组的部分实验室指标与对应的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宁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以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最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可能因年龄和季节而异,与性别无关。了解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和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有助于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项呼吸道病原体 多重检测 毛细管电泳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芝麻酱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茵茵 梁颖思 +5 位作者 陈宝欣 丁清龙 苏章庭 韩志杰 陈玥 郑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99-209,共11页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生Ara b2基因、大豆Lectin基因、玉米adh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并应用于市售的芝麻酱样本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高效低成本,特异性好,对小米、绿豆等10种非目标源性成分无特异性扩增;对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pg/μ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1份芝麻酱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标签标注不符合的有4份,标签标注符合率为80.95%,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加工成品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芝麻酱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芝麻酱 植物源性成分 掺假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9
作者 赵芳 牛娜 +4 位作者 刘莹 涂晓波 刘慧玲 金晓蕾 吕敬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294-300,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e靶基因引物探针建立多重实时PCR体系,并采用原位冻干技术将PCR反应体系和阳性质控品进行了预先分装冻干,制成稳定、便捷的即用型反应体系,随后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多重实时PCR法检测eae、stx1、stx2基因的灵敏性为102 CFU/mL。与32种非STEC菌均无交叉反应。整体检测时长可控制在1 h以内,冻干体系可在常温条件下保存1年以上。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S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冻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食品中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滕要辉 索标 +2 位作者 艾志录 谢新华 潘治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0-144,共5页
为实现速冻食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首先优化多重PCR扩增的反应条件,比较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采用60℃、各引物浓度200nmol/L及扩增循... 为实现速冻食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首先优化多重PCR扩增的反应条件,比较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退火温度采用60℃、各引物浓度200nmol/L及扩增循环35次,本多重PCR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检出,检测特异性为100%。3种DNA提取方法中试剂盒法纯度最高,检出限分别是31、26DNA copies/reaction。经过在人工污染致病菌的速冻水饺中应用试验后,该多重PCR方法经过4h的增菌培养即可从速冻水饺中同时检测出起始菌落数低至100CFU/g的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食品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1
作者 许一平 成炜 陈福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5-359,共5页
食品中污染的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快速检测食品中病原细菌是及时有效预防病原细菌传播及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多重PCR作为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细菌的方法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病原细菌... 食品中污染的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快速检测食品中病原细菌是及时有效预防病原细菌传播及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多重PCR作为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细菌的方法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病原细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引物多重PCR技术检测3种病原微生物 被引量:12
12
作者 商颖 许文涛 +6 位作者 元延芳 梁志宏 石慧 翟志芳 张雅楠 罗云波 黄昆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为寻找快速且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普通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通用引物多重PCR(universal primers-multiplex PCR,UP-M-PCR)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食品中主要的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 为寻找快速且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普通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通用引物多重PCR(universal primers-multiplex PCR,UP-M-PCR)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食品中主要的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进行同时检测,经过单重PCR验证、二重以及三重UP-PCR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5pg目标DNA,复合引物和通用引物的加入量分别为2nmol/L和300nmol/L。此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病原菌检测限低,可在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单增李斯特菌 沙门氏菌 通用引物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甜椒中转基因成分和内源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邵碧英 江树勋 +1 位作者 陈文炳 李寿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19-223,共5页
采用SDS法提取番茄未成熟及成熟果实和甜椒成熟果实中的总DNA,内源rbcL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阳性,表明已提取到DNA及DNA中不存在抑制PCR的物质。应用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S启动子、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 采用SDS法提取番茄未成熟及成熟果实和甜椒成熟果实中的总DNA,内源rbcL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阳性,表明已提取到DNA及DNA中不存在抑制PCR的物质。应用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S启动子、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和大肠杆菌K12菌株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nptⅡ)基因的三重PCR检测样品DNA中的转基因成分,结果均为阴性。将番茄、甜椒的DNA和阳性质粒pBI121进行混和,作为PCR反应的DNA模板,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内源rbcL基因、nptⅡ基因、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多重PCR方法。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甜椒 转基因成分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奶牛场健康奶牛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薛涛 顾丛丛 +4 位作者 高崧 焦新安 周琼 张文俊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0-837,共8页
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连续6个月的定群、定畜跟踪调查,获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在该牛场分布的广泛性、持续性和血清型多样化的资料,并对一些重要血清型分离株作致病性的鉴定。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stx1、stx2、eae... 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连续6个月的定群、定畜跟踪调查,获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在该牛场分布的广泛性、持续性和血清型多样化的资料,并对一些重要血清型分离株作致病性的鉴定。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stx1、stx2、eaeA、ehxA共4个基因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非O157STEC采用多重PCR结合CT-SMAC平板的分离方法,而O157STEC通过免疫磁珠结合O157显色平板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该奶牛场STEC的初筛率为16.1%(112/696),分离率为11.1%(77/696)。分离株属于35种O血清型和60种O∶H血清型。该场的优势血清型为O4、O26和O93,O157在该场存在,但并非优势血清型。77个分离株中,stx2基因的检出率为68.8%,远远高于其它毒力基因,如stx1(19.5%)、eaeA(11.7%)和ehxA(20.8%)。该场分离到一些O157和O26血清型的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奶牛是STEC的天然宿主,可健康带菌。除了O157STEC外,非O157STEC中一些高致病力菌株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奶牛 多重PCR O抗原 H抗原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检测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 被引量:18
15
作者 闫中强 沈定霞 +1 位作者 罗燕萍 曹敬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快速检测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筛选临床分离鉴定的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5株;用热煮沸法提取DNA,采用多重PCR技术,优化反应条件,同时扩增OXA酶基因(blaOXA-23-like,blaOXA-24-like...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快速检测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筛选临床分离鉴定的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5株;用热煮沸法提取DNA,采用多重PCR技术,优化反应条件,同时扩增OXA酶基因(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1-like,blaOXA-58-like)和整合酶基因(intI1,intI2),扩增产物经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105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76株是blaOXA-51-like+blaOXA-23-like+intI1基因型,18株是blaOXA-51-like+intI1基因型,10株是blaOXA-51-like+blaOXA-23-like基因型,1株是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58-like基因型。未检测出携带有blaOXA-24-like和intI2基因的菌株。结论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趋势与其携带的OXA酶基因和整合酶基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鲍曼不动杆菌 OXA酶基因 整合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中4种致病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红玉 李岩 崔洪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21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和单核细...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内化素基因(inlA)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好的反应体系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结果: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菌均能在相应位置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污染4种菌的猪肉进行检测,确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限是102CFU/mL,志贺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限是101CFU/mL。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适用于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致病菌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散装即食肉制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范维 高晓月 +4 位作者 李贺楠 董雨馨 李宇轩 刘虹宇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2-338,共7页
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三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以沙门氏菌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Sa442基因和蜡样芽孢杆菌Cereolysin AB基因为靶... 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三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以沙门氏菌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Sa442基因和蜡样芽孢杆菌Cereolysin A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对实际的散装即食肉制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对15株非目标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种致病菌的定量线性浓度范围为10^(2)~10^(8) CFU/mL,且定量检测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未增菌的即食肉制品样品中检出限分别为3.8×10^(2)、4.9×10^(2) CFU/mL和5.7×10^(2) CFU/mL,经增菌5 h后,检出限提高到3.8、4.9 CFU/mL和5.7 CFU/mL。对10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说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法可以用于散装即食肉制品中3种致病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孢杆菌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即食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18
作者 舒畅 姜琛璐 +1 位作者 钟慈平 李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54,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设计3对引物,通过单因素实验、L9(34)正交实验优化反应体系...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设计3对引物,通过单因素实验、L9(34)正交实验优化反应体系,并对多重PCR扩增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3对引物能特异性扩增出495、620、252bp的目的片段;在最优多重PCR反应体系下,多重PCR检测3种致病菌的灵敏度达104CFU/mL;将该法应用于人工污染实验,可在5h内得到准确、稳定的检测结果。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能够实现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监控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对大豆转基因食品的定性检测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平平 刘宪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27-230,共4页
为了同时检测转基因食品中所含的多个目标基因序列,本文采用多重PCR分析技术对转基因大豆食品进行了检测。为了排除扩增结果的假阴性,大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被作为内部对照以评价所有PCR反应的效率。当转基因大豆含量仅为0.... 为了同时检测转基因食品中所含的多个目标基因序列,本文采用多重PCR分析技术对转基因大豆食品进行了检测。为了排除扩增结果的假阴性,大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被作为内部对照以评价所有PCR反应的效率。当转基因大豆含量仅为0.15%时,仍然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可靠的鉴定,从而表明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该文所述的多重PCR系统是一种简单、准确并且敏感的检测方法,只需要进行一个反应就可以检测多个目标基因序列,因而可以用来对转基因原材料及加工成品进行高精度、高灵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分析 目标基因 假阴性 定性检测 对照 外源凝集素 同时检测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食品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动物源性成分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驴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维 高晓月 +4 位作者 李贺楠 董雨馨 刘虹宇 李宇轩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7-323,共7页
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驴、马、猪及鸭源性成分的四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4种源性成分的Nad5、ATpase6、ATP8、cyt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18S rRNA... 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驴、马、猪及鸭源性成分的四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以4种源性成分的Nad5、ATpase6、ATP8、cyt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18S rRNA基因为内参基因,建立多重real-time 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不同掺入比例模拟样品、不同加工工艺模拟样品和实际驴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当Ct值≤35.0时,方法对16种非目标源性具有良好特异性;灵敏度可检测到质量浓度为2×10^(-4)ng/μL的模板DNA;对生肉的检出限为肉含量的0.001%,对熟肉制品的检出限为肉含量的0.01%;对10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说明建立的多重real-time PCR法可用于肉及肉制品中常见掺假源性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掺假鉴别 驴肉 马肉 猪肉 鸭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