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呼吸道常见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
作者 董亚青 王永娟 +5 位作者 赵长菁 陈文峰 洪佳屹 夏爱鸿 袁橙 徐淑颖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7-362,共6页
H9N2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痘病毒(FPV)是引起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毒。为建立能快速鉴别检测以上5种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H9N2 AIV的HA基因、NDV的L基因、IBV的... H9N2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痘病毒(FPV)是引起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毒。为建立能快速鉴别检测以上5种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H9N2 AIV的HA基因、NDV的L基因、IBV的N基因、ILTV的TK基因、FPV的4b基因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并分别由公司合成5种重组质粒标准品,采用方阵法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上述病毒的多重PCR方法。分别以IBV、ILTV、H9N2 AIV、FPV、ND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毒支原体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该方法检测并分析其特异性;利用10倍倍比稀释后的5种重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扩增,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性检测IBV、ILTV、H9N2 AIV、FPV、NDV,对其他病原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该方法对5种重组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检测限至少为10~2拷贝/μL。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82份临床样品,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H9N2 AIV的阳性率为3.7%(3/82),未检出NDV,IBV的阳性率为12.2%(10/82),ILTV的阳性率为8.5%(7/82),FPV的阳性率为2.4%(2/82),IBV+H9N2 AIV混合感染率为1.2%(1/82),ILTV+H9N2 AIV混合感染率为1.2%(1/82),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未检出,结果与单一PCR的检测结果一致,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同时实现鸡呼吸系统5种常见病毒的高效快速检测,为鸡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病毒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类实验动物4种常见病原菌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2
作者 席晓霞 孙婧 +3 位作者 郭家熙 张丽娟 刘晓玲 段天林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18-25,共8页
建立一种检测啮齿类实验动物鼠伤寒沙门菌、鼠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常见致病菌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咽拭子和肛拭子等采样方法优化检测流程。试验针对病原菌16S rDNA序列保守区和可变区,通过... 建立一种检测啮齿类实验动物鼠伤寒沙门菌、鼠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种常见致病菌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咽拭子和肛拭子等采样方法优化检测流程。试验针对病原菌16S rDNA序列保守区和可变区,通过引物长短差异分别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检测各种样本中的病原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四重巢式PCR方法可对同一样品中的4种致病菌模板进行特异性扩增,无交叉反应;多重巢式PCR方法可从标准菌株DNA模板中扩增出待检病原菌DNA片段,而阴性对照组均未能检出;多重巢式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多重PCR方法(≤10-2pg/μL vs≤1 pg/μL);多重巢式PCR方法可从混合感染的样本中特异性地检测出4种致病菌;在实际应用中,多重巢式PCR可检测出病原菌感染的阳性样本,且检出率高于普通多重PCR方法。本试验建立的4种病原菌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动物咽拭子或肛拭子等临床样本中的多种病原菌,与普通多重PCR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力、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巢式pcr 鼠伤寒沙门菌 鼠棒状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5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容 张宇 +3 位作者 张海森 杨王浩 靳亚平 陈华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并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分别构建含病原菌基因的pMD-19T重组质粒进行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PCR反应的最适引物工作浓度为0.8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9.6℃,最佳延伸时间为40 s,最合适的循环数为30次;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扩增出5种目标病原菌的特异性条带;5种病原菌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 copies/μL。进一步利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对采集的108份乳房炎乳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8份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7.8%,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1%、8.3%、34.3%、8.3%、5.6%。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在临床生产实践中可用于快速鉴定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为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防控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PRRSV鉴别诊断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贾钦瑞 闫乙鑫 +4 位作者 罗志鹏 徐通 陈弟诗 周远成 朱玲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57,478,共7页
【目的】针对PRRSV的多基因型特性,旨在建立一种灵敏、特异且稳定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e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ORF1、ORF6和Nsp2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以PRRSV欧洲株(PRRSV-1)、高致病性毒株(HP-PRR... 【目的】针对PRRSV的多基因型特性,旨在建立一种灵敏、特异且稳定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e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ORF1、ORF6和Nsp2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以PRRSV欧洲株(PRRSV-1)、高致病性毒株(HP-PRRSV)、美洲经典株(Classic-PRRSV)和NADC30-like株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构建重组质粒,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不同基因型PRRSV鉴别诊断多重RT-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优化过后的cDNA模板为7.5μL,引物为0.5μL,退火温度为56℃;该方法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PRRSV-1、NADC30、HP-PRRSV、Classic-PRRSV株的最低检测下限分别为3.93×10^(2)、4.52×10^(2)、3.70×10^(2)和4.58×10^(2)copies/μL,灵敏性较高。分别以10^(4)copies/μL的混合阳性质粒和4种单一阳性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重复性较好。对来自四川各地的118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总符合率达到98%。【结论】该方法能够精确鉴别PRRSV的不同基因型毒株,具有良好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在临床样品中鉴别不同基因型PRRSV毒株的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欧洲株 高致病性毒株 美洲经典株 NADC30-like株 多重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细菌性腹泻病原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5
作者 王旭涛 刘康平 +6 位作者 崔亚男 姜朋欣 崔佳美 侯紫娟 陈宁 李茜 李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O2、O78和肠炎、鼠伤寒及鸡白痢沙门菌的多重PCR方法,本研究分别针对大肠杆菌O1 wxz、O2 wxz、O78 wxz基因、肠炎沙门菌prot6E基因、鼠伤寒沙门菌STM4495基因、鸡白痢沙门菌ipaJ基因设计引物,以上述6种... 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O2、O78和肠炎、鼠伤寒及鸡白痢沙门菌的多重PCR方法,本研究分别针对大肠杆菌O1 wxz、O2 wxz、O78 wxz基因、肠炎沙门菌prot6E基因、鼠伤寒沙门菌STM4495基因、鸡白痢沙门菌ipaJ基因设计引物,以上述6种菌DNA的等体积混合物作为模板,分别对6对引物的退火温度、浓度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了检测上述细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优化结果显示,多重PCR方法中大肠杆菌O2和O78血清型及肠炎沙门菌的最适引物浓度均为0.1μmol/L;鸡白痢沙门菌、大肠杆菌O1血清型最适引物浓度均为0.2μmol/L;鼠伤寒沙门菌最适引物浓度为0.4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8℃。提取肠炎、鼠伤寒及鸡白痢沙门菌标准株及大肠杆菌O1、O2、O78型标准菌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DNA作为模板,采用建立的多重PCR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将上述6种血清型标准菌株的DNA等体积混合,10倍倍比稀释后分别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扩增,以评估该多重PCR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除两种菌各3种血清型标准菌株为阳性外,其余菌株均为阴性;且该方法对上述两种菌各血清型标准菌株DNA等体积混合物的检测限为1.9×10~2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和玻片凝集法分别检测河北(共40份)及四川地区(共7份)鸡源腹泻性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流行现状。结果显示,河北地区大肠杆菌O2及O78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25%(10/40)与20%(8/40);大肠杆菌O2、O78血清型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5%(2/40),未检测到大肠杆菌O1血清型和沙门菌;四川地区大肠杆菌O2及O78血清型的检出率均为57.1%(4/7);肠炎沙门菌的检出率为14.3%(1/7);大肠杆菌O2、O78血清型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14.3%(1/7),未检测到O1血清型大肠杆菌、鼠伤寒和鸡白痢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显示,河北地区大肠杆菌O2及O78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22.5%(9/40)与15%(6/40),均低于多重PCR的检出率;河北及四川地区其余大肠杆菌、沙门菌血清型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相同。两种方法对大肠杆菌O2、O78血清型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9%和95.8%,其余细菌血清型二者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敏感性较高,结果可靠,为禽源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为鸡源细菌性腹泻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炎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鸡白痢沙门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重数字PCR检测乳及乳制品中致病菌
6
作者 王越 张奕南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了满足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精确、高效和高通量检测需求,文章以典型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作为目的菌,建立1种灵敏稳定的多重芯片式数字PCR(Multiplex digital chip PCR)... 为了满足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精确、高效和高通量检测需求,文章以典型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作为目的菌,建立1种灵敏稳定的多重芯片式数字PCR(Multiplex digital chip PCR)反应体系。针对4种致病菌的靶向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反应引物组合和反应条件,并验证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该四重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未出现交叉反应。体系对4种菌株最低检出限分别达0.38、1.03、0.69 copies/μL和0.24 copies/μL,与单重反应体系检测灵敏度相当,未发生混合引物抑制反应。方法对模拟阳性样品、生乳和市售乳制品检测结果证明了其在乳原料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前景,文章构建的四重反应体系可为乳制品的检测与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数字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验检测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线条病毒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7
作者 卢咏思 刘润沛 饶雪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为提高复合感染香蕉的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的诊断效率,保障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设计基于香蕉线条病毒OL(banana streak OL virus,BSOLV)、香蕉线条病毒GF(banana streak GF virus,BSGF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 为提高复合感染香蕉的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的诊断效率,保障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设计基于香蕉线条病毒OL(banana streak OL virus,BSOLV)、香蕉线条病毒GF(banana streak GF virus,BSGF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香蕉线条病毒IM(banana streak IM virus,BSIMV)的RNase H基因保守序列的特异引物,利用BSV多克隆抗血清捕获病毒为模板,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能够同步检测BSOLV、BSGFV、BSIMV的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建成的最优体系为BSOLV、BSGFV、BSIMV上下游引物终浓度(μmol/L)比例0.5∶0.5∶0.5,退火温度为63℃。利用该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可以从1 mg/mL的香蕉粗提液中分别检测出BSOLV、BSGFV和BSIMV。所建立的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与引起相似症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无交叉反应。对15份田间香蕉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明显区分出复合侵染的样品,经测序验证,BSOLV、BSGFV和BSIMV的扩增产物与GenBank相应病毒同源率分别在94%以上。表明该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香蕉种苗以及田间香蕉样品中3种B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线条病毒 多重免疫捕获pcr 复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番莲3种病毒多重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8
作者 韩俊娜 张继荣 +2 位作者 旷艺璇 王莹 黄爱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5,300,共8页
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经济作物,但病毒病害严重制约西番莲的产业发展。尤其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MV)、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 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经济作物,但病毒病害严重制约西番莲的产业发展。尤其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MV)、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以及西番莲斑驳病毒(Passiflora mottle virus,PaMoV)是西番莲上发生较为普遍的病毒,这些病毒单独或者混合侵染均可在西番莲上引起严重危害。本研究针对3种病毒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并筛选,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了可同时扩增3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产物片段大小分别是TeMV 685 bp、PaMoV 405 bp和EAPV 248 bp,扩增产物清晰、特异,检测TeMV与EAPV的灵敏度分别较普通单重RT-PCR灵敏度低约10倍和100倍,PaMoV灵敏度与普通单重RT-PCR灵敏度一致。采用多重RT-PCR和单一RT-PCR对收集到的田间样品分别检测,结果显示,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复合侵染的3种病毒,可用于田间发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夜来香花叶病毒 东亚西番莲病毒 西番莲斑驳病毒 多重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道主要病原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9
作者 沈思思 江波涛 +14 位作者 冯万宇 秦平伟 兰世捷 苗艳 李丹 张蕾 刘雪松 张国华 王欢 李青莹 薛沾枚 王岩 南景东 刘文 陈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牛腺病毒3型(BAd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支原体(MB)、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五重PCR方法,基于病原体的保守序列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筛选,验证方法的...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牛腺病毒3型(BAd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支原体(MB)、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五重PCR方法,基于病原体的保守序列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筛选,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建立可同时检测BAdV-3、BRSV、MB、IBRV和BVDV的五重PCR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仅对BAdV-3、BRSV、MB、IBRV和BVDV有特异性扩增,最适退火温度54.5℃,最适引物浓度0.6μmol/L;对5种病原体最低检出限分别为BAdV-31.67×10^(4)拷贝/μL、BRSV 1.58×10^(4)拷贝/μL、MB 1.75×10^(3)拷贝/μL、IBRV 1.44×10^(3)拷贝/μL、BVDV 1.25×10^(4)拷贝/μL。用该五重PCR和单项PCR分别检测268份临床样本,显示五重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BAdV-39.33%(25/268)、BRSV 7.09%(19/268)、MB 28.73%(77/268)、IBRV 11.94%(32/268)、BVDV 25.75%(69/268)。混合感染主要以MB和BVDV为主,感染率为12.69%(34/268)。五重PCR扩增结果与单项PCR扩增结果符合率为93.36%,表明建立的五重PCR方法为临床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4种常见病毒混合感染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陈玫婷 李林林 +6 位作者 向勇 董嘉文 张俊勤 黄允真 翟颀 覃丽梅 孙敏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1,共5页
为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al duck reovirus,NDRV)、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CiV)和鹅杯状病毒(Goose calicivirus,GCaV)4种鹅常见混合感染病毒的多重PCR方法,分别设计检... 为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al duck reovirus,NDRV)、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GCiV)和鹅杯状病毒(Goose calicivirus,GCaV)4种鹅常见混合感染病毒的多重PCR方法,分别设计检测GAstV、NDRV、GCiV和GCaV的特异性引物,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以阳性重组质粒为模板,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以上4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采集的1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构建的多重PCR方法能特异性扩增GAstV、NDRV、GCiV和GCaV,最低检测限度均为2×10^(3)copies/μL,临床样品中GAstV、NDRV、GCiV和GcaV等4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9%、3%、10%和74%,且临床存在上述4种病毒的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其检测结果与单一PCR结果一致。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以为4种病毒的快速检测提供简便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鹅圆环病毒 鹅杯状病毒 混合感染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五种致病性弧菌MPCR-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碧英 王传得 +4 位作者 郑晶 黄晓蓉 曹际娟 陈彬 吴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00-504,共5页
采用试剂盒法提取5种致病性弧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基因组DNA。分别合成5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后,建立了5种致病性弧菌间的MPCR-DHPLC检测方法。二重PCR-DHPLC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 采用试剂盒法提取5种致病性弧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基因组DNA。分别合成5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后,建立了5种致病性弧菌间的MPCR-DHPLC检测方法。二重PCR-DHPLC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CFU/ml。建立的MPCR-DHPLC方法在食品中弧菌的检测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基因组DNA 多重pcr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R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久法 潘迎捷 +3 位作者 赵勇 孙晓红 秦红友 唐明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75-378,共4页
根据大肠杆菌O157(Escherichia coliO157,E.coliO157)的志贺样毒素基因slt和"黏附抹平"因子eaeA基因、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henes,LM)的编码溶血素O的hlyA基因和毒力基因plcA,分别设计上游和下游的slt、eaeA... 根据大肠杆菌O157(Escherichia coliO157,E.coliO157)的志贺样毒素基因slt和"黏附抹平"因子eaeA基因、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henes,LM)的编码溶血素O的hlyA基因和毒力基因plcA,分别设计上游和下游的slt、eaeA、hlyA和plcA四对引物,对应扩增片段依次为780、450、708、600bp。通过对单管多重PCR(multiplex PCR,M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分析以及对单管多重PCR扩增条件,如Mg2+浓度、dNTPs浓度和退火温度等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检测到0.50ng的E.coliO157和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DNA,并且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实现对食品中多种致病菌的诊断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大肠杆菌O157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广普性植物病毒高效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静 张飞云 +2 位作者 李晶晶 于银霞 王法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本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出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多重RT-PCR体系。TMV、CMV、PVX、PVY是四种广普性植物病毒,寄主范围广泛,并且常常发生复合侵染。本研究以上述四种病毒的CP基因... 本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出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多重RT-PCR体系。TMV、CMV、PVX、PVY是四种广普性植物病毒,寄主范围广泛,并且常常发生复合侵染。本研究以上述四种病毒的CP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建立多重RT-PCR反应体系,分别扩增出211~417bp的不同长度的基因片断,并通过序列测定来确认扩增序列的特异性。将反转录合成的cDNA进行浓度稀释,来对多重RT-PCR与单重RT-PCR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多重RT-PCR体系能够同时快速检测这四种病毒,并且有很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 烟草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Y病毒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PCR-DHPLC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食品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然 郭顺堂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6-979,共4页
利用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建立了高通量快速筛选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食品的方法,确立了转基因大豆品系鉴定方法。该筛选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78 ng.μL-1,质粒检测灵敏度为1×103拷贝.μL-1。利用该方法对转基因大豆GT-40-3-2、Mon... 利用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建立了高通量快速筛选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食品的方法,确立了转基因大豆品系鉴定方法。该筛选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78 ng.μL-1,质粒检测灵敏度为1×103拷贝.μL-1。利用该方法对转基因大豆GT-40-3-2、Mon89788、A5704-12和大豆食品曲奇饼干、含大豆的调味粉、干豆腐及非转基因黑大豆进行验证,效果良好。所建立的PCR-DHPLC检测方法能同时快速准确的检测大豆及加工食品中转基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DHPLC 转基因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乳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珊 高辉明 +3 位作者 王雁伟 周思思 庞艳荣 艾鹏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快速检测乳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表明,选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基因、蜡样芽胞杆菌gyrB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stx2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4对引物,在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58℃下,PCR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分别扩增出274、221、482、108 bp条带,无非特异性扩增,4种病原菌检出限达到10~100 CFU/mL;对17份人工染菌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结果与国标培养法完全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乳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也为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和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多重PCR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蒲小明 张景欣 +4 位作者 沈会芳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杨祁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8,231,共9页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 631-37 693 bp)(GenBank:AMGP01000438.1)和4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基因组contig 195区间(4 028-6 126 bp)(GenBank:AMGQ01000195.1)存在160 bp插入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扩增引物FOC-F/-R,同时以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zeae的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the subunit B of gyrase gene)(GenBank:JQ284039)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gyrB-F/-R。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技术可在一次PCR扩增反应内同时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和细菌性软腐病菌;多重PCR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的DNA浓度最低限为0.1 ng/μL,细菌性软腐病菌的灵敏度为103cfu/mL;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检测香蕉发病组织中的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也可用于香蕉种苗和田间土壤带病菌的监测,为香蕉种植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 玉米迪基氏菌 多重pcr 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用林3种竹笋夜蛾多重PCR鉴定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17
作者 耿显胜 赵誉霞 +3 位作者 贾小琦 彭嫔嫔 张威 舒金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3,共8页
【目的】建立鉴定竹笋夜蛾物种的多重PCR技术,用于浙江省笋用竹的3种竹笋夜蛾幼虫的物种鉴定。【方法】针对COI基因的变异区设计物种特异性多重PCR引物;优化影响多重PCR反应的参数,建立鉴定竹笋夜蛾的多重PCR技术;采用标准DNA模板评价多... 【目的】建立鉴定竹笋夜蛾物种的多重PCR技术,用于浙江省笋用竹的3种竹笋夜蛾幼虫的物种鉴定。【方法】针对COI基因的变异区设计物种特异性多重PCR引物;优化影响多重PCR反应的参数,建立鉴定竹笋夜蛾的多重PCR技术;采用标准DNA模板评价多重PCR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多重PCR技术对林间采集的竹笋夜蛾幼虫进行物种鉴定。【结果】针对3种竹笋夜蛾COI基因的变异区设计了3条物种特异性多重PCR引物,与通用引物LCO1490配合使用,扩增竹笋基夜蛾、竹笋禾夜蛾和笋秀夜蛾COI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290、390和590 bp。优化后的多重PCR鉴定技术的反应体系为:2×HotStart Taq PCR预混试剂10μL,10μmol·L^(-1)的引物LCO1490、JYE290、HYE390和QTYE590各0.5μL,DNA模板1μL,加ddH2O补足20μL。优化后的多重PCR鉴定技术的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9℃退火30 s,72℃延伸30 s;72℃下延伸10 min,循环数为35。多重PCR鉴定技术对笋秀夜蛾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ng·μL^(-1),对竹笋禾夜蛾和竹笋基夜蛾的最低检出限低于0.001 ng·μL^(-1)。林间样品鉴定结果表明,所有38份DNA都能扩增出明显的特异性条带,鉴定成功率100%;经测序验证,本研究的技术鉴定的物种与经COI基因序列鉴定的物种一致。【结论】研究建立了浙江省笋用竹的夜蛾的多重PCR鉴定技术,能够快速高效鉴定浙江省笋用林内竹笋夜蛾幼虫的物种,该技术具有鉴定周期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夜蛾 引物 多重pcr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PCR靶向测序的烟草1.8K SNP育种液相芯片的开发与应用
18
作者 刘勇 袁诚 +4 位作者 黄昌军 于海芹 曾建敏 彭佩 曹明月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4,共8页
本研究根据公开发表的烟草K326基因组和烟草430K SNP固相芯片检测数据,以7份种质两两组合之间每条染色体上20个多态标记为目标,基于多重PCR扩增的精准定位测序分型技术(mGPS,Genotyping by Pinpoint Sequencing of multiplex PCR produc... 本研究根据公开发表的烟草K326基因组和烟草430K SNP固相芯片检测数据,以7份种质两两组合之间每条染色体上20个多态标记为目标,基于多重PCR扩增的精准定位测序分型技术(mGPS,Genotyping by Pinpoint Sequencing of multiplex PCR products)开发出烟草1.8K育种液相芯片(YT1.8K.1)。利用该芯片对上述7份种质两两之间杂交的21个杂交组合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每个杂交组合之间的平均差异位点数为650个,能同时满足每个组合定向改良筛选高遗传背景回复率单株的需要。利用该芯片对23个烟草品种进行基因型分型检测和聚类分析,聚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吻合;利用该芯片从367个BC2F1群体中筛选出5个背景回复率高于94.96%的单株,高于理论均值87.5%,表明该育种芯片可应用于烟草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定向改良育种的遗传背景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单碱基多态性 多重pcr 靶向测序 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x PCR System Optimization with Potato SSR Markers 被引量:1
19
作者 Wang Shao-peng Liu Shang-wu +2 位作者 Li Yong Liu Wei-ting Lv Dian-qi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3期20-27,共8页
Potato variety Kexin18 was used as testing materials in this research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main components in multiplex PCR system, different primer ratios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s in SSR marker amplification. ... Potato variety Kexin18 was used as testing materials in this research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main components in multiplex PCR system, different primer ratios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s in SSR marker amplification. Concentration and gradient experiments for four components (enzyme, MgCl2, DNA template and dNTPs) in PCR system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other component remained the same; the orthogonal design L9 (34) was applied in the optimization of four sets of primers (STM0014, Pat, SSI, and UGP) in the reaction system at three levels;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selection was used to find out the optimum annealing temperature for the primer. The optimized multiplex PCR system of potato SSR marker with a total volume of 20 μL : 2.5 μL 25 mmol.L-1 MgCl2, 0.6 μL 10 mmol·L-1 dNTPs, 0.8 U Taq, 80 ng DNA template was ultimately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the ratio of four pairs of 4 mmol. L1 primers was 2 : 1 : 2 : 3, and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54.7℃. The optimized reaction system could be repeated stably; and the stable and reliable amplification results were able to clearly distinguish different potato varieties. This research built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potato germplasms and construction of DNA fingerpri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SSR marker multiplex pcr syste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十足目虹彩病毒1、肝肠胞虫及传染性早熟病毒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晔 周毅 +4 位作者 王娜 窦维伟 王静 王凤芝 段宏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5-831,共7页
为建立检测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肝肠胞虫(EHP)、传染性早熟病毒(IPV)的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DIV1 MCP基因、EHP SSU基因与IPV polyprotein 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 为建立检测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肝肠胞虫(EHP)、传染性早熟病毒(IPV)的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DIV1 MCP基因、EHP SSU基因与IPV polyprotein 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DIV1、EHP及IPV的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DIV1、EHP、IPV、白斑综合征病毒、致急性肝胰腺坏死弧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虾偷死病毒、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桃拉病毒、黄头病毒1型等主要虾类病毒,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扩增出DIV1、EHP和IPV,与其他主要虾类病原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对10倍倍比稀释后等浓度等体积混合的DIV1、EHP和IPV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病原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均为1.67×10^(1)拷贝/μL,各病毒单一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限均为1.67×10~0拷贝/μL,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虽略低于单一荧光定量PCR方法,但是可以同时检测3种病原,检测效率高。选取3个浓度的pDIV1、pEHP、pIPV(5×10^(5)拷贝/μL、5×10^(4)拷贝/μL、5×10^(3)拷贝/μL)等浓度等体积混合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与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该方法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与DIV1、EHP、IPV单一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105份虾苗和亲虾样品,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DIV1的检出率为21.9%(23/105),对EHP的检出率为14.3%(15/105),对IPV的检出率为45.7%(48/105),3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9%(2/105),与DIV1、EHP、IPV各单一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一致,阳性样品的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DIV1、EHP、IPV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同时检测该3种病原提供了特异、敏感、高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十足目虹彩病毒1 虾肝肠胞虫 虾传染性早熟病毒 多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