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ulti-Grid Method to the Comput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1
作者 Wang, Chaofu Fang, Da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The multi-grid method has been known as an efficient iterative method for the linear systems and nonlinear systems that arise from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th... The multi-grid method has been known as an efficient iterative method for the linear systems and nonlinear systems that arise from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multigrid method is extend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olving integral equations which appear i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The diakoptic theory is used for this purpose.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grid method is powerful to solv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and can be used to comput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with electrically large bodies and complex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grid method Diakoptic theory Integral equatio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Simulation and Eigen-Analysis for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from Tree Canopy in SAR Imagery
2
作者 Jin, Yaqiu Zhan, Nanxiong Chang, M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0年第2期48-54,共7页
In this paper, a theoretical model of multi-level, non-spherical scatterers is developed for fully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from tree canopy in SAR imaging at C band. The amplitude functions of non-spherical particles ... In this paper, a theoretical model of multi-level, non-spherical scatterers is developed for fully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from tree canopy in SAR imaging at C band. The amplitude functions of non-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randomly spatial orientation are derived by the generalized Rayleigh-Gans (GRG) approximation. The non-diagonal extinction matrix and the Mueller matrix solution are constructed. Numerical solutions of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of four Stokes parameters from random, non-spherical scatterers are obtained. To physically identify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of the Mueller matrix solution, the coherency matrix and its eigen-analysis are discussed. Functional dependence of the coherency matrix and entropy upon various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As an application, the analysis of AirSAR images at P, L, C band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ximation theory Eigenvalues and eigenfunctions Light scattering Matrix algebra Random processe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rees (mathema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散射机理的SAR作物和土壤参数反演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尚蓉 赵荣坤 +4 位作者 曹红 查燕 余强毅 吴文斌 杨鹏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5-753,共19页
作物和土壤参数是表征作物生长状态、监测作物长势的重要基础。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不受气象条件影响的观测能力,微波的穿透能力也对作物覆盖下土壤参数变化具有较强敏感性,在作物土壤参数反演中极具潜力。该文围绕微波散射理... 作物和土壤参数是表征作物生长状态、监测作物长势的重要基础。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不受气象条件影响的观测能力,微波的穿透能力也对作物覆盖下土壤参数变化具有较强敏感性,在作物土壤参数反演中极具潜力。该文围绕微波散射理论下的作物土壤参数反演模型展开研究和综述。首先回顾了微波散射模型从理论模型发展为半经验模型的历程,明晰模型理论演变趋势与方法改进方向。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微波散射机理的作物参数、土壤参数以及作物土壤参数耦合的反演方法。最后,阐明模型不足,结合当下技术发展特点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散射机理 作物参数 土壤参数 理论模型 半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分离的透明基片散射特性测量及分析
4
作者 姚佳时 李朝辉 +5 位作者 毛振 刘巍 聂亮 周泉 刘勇 尹沙沙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71,共13页
在引力波探测系统中,星载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一般采用离轴反射式结构,体散射并未对望远镜的测量精度构成显著影响。在引力波望远镜后向散射光测量系统中,使用分光镜实现入射光与后向散射光的物理分离,分光镜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测量精... 在引力波探测系统中,星载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一般采用离轴反射式结构,体散射并未对望远镜的测量精度构成显著影响。在引力波望远镜后向散射光测量系统中,使用分光镜实现入射光与后向散射光的物理分离,分光镜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测量精度。透明基片作为分光镜的结构基础,在超光滑表面加工下仍存在显著散射效应,体散射成为制约透明基片散射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体散射的精确测量成为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关键。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偏振散射理论的测量光路,对比四种常规玻璃产生的体散射,其体散射归一化强度均为10^(-5)。对不同厚度、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蓝宝石基片所产生的表面散射和体散射分别进行测量,可知基片的厚度与表面粗糙度和体散射及表面散射强度均呈正相关。为验证偏振分离法的有效性,采用体散射与表面散射强度量级相同的粗糙度为3 nm,厚度为3 mm的蓝宝石基片进行实验,对不同入射角及散射角下的表面散射和体散射进行测量。在镜面反射角度下,所测得的表面散射与体散射光被反射光湮没,相较于其他角度而言,光强高出约3个数量级,为10^(-2);在其他角度下,两者的强度则均为10^(-5)。为验证偏振分离法的有效性及测量的准确性,采用表面散射强度远低于体散射的粗糙度为0.3 nm,厚度为3 mm的透明基片进行实验,测得散射强度量级仍为10-5,验证了偏振分离法的有效性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并独立测量表面散射与体散射。该方案为后续高灵敏度引力波望远镜后向散射光测量系统筛选低体散射的材料提供了测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散射 体散射 偏振散射理论 透明基片 后向散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奇昊 孟肖 +2 位作者 林善伟 董春雷 郭立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共9页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面散射存在明显差异。含植被地面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含植被地面背景下超低空探测的多径效应问题,本文从电磁散射建模角度出发,使用结合了基尔霍夫近似(Kirchhoff approximate,KA)和积分方程方法(integral equation model,IEM)优点的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acet-based modified two-scale model,FMTSM)进行粗糙地面电磁散射建模,相较于传统的双尺度方法(two-scale model,TSM),精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然后,利用FMTSM针对粗糙地面的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讨论入射频率、相关长度以及均方根高度对粗糙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FMTSM与矢量辐射传输(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VRT)理论相结合,利用FMTSM-VRT对VV极化下的双层植被地面电磁散射特性进行计算,并对其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入射频率、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下布儒斯特角的变化规律。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随入射频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超低空预警系统中有效削弱多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双层植被电磁散射 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MTSM) 矢量辐射传输(VRT)理论 布儒斯特角特性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背景下箔条云电磁散射研究
6
作者 郑文静 何姿 丁大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7,共12页
箔条是一种常见的无源干扰方式,主要用于干扰雷达系统的探测。当雷达信号碰到箔条时会产生强烈的散射,在雷达接收端产生伪目标或回波云,干扰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探测和跟踪。针对低空环境下箔条云的电磁散射会受海面反射和多路径效应影响... 箔条是一种常见的无源干扰方式,主要用于干扰雷达系统的探测。当雷达信号碰到箔条时会产生强烈的散射,在雷达接收端产生伪目标或回波云,干扰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探测和跟踪。针对低空环境下箔条云的电磁散射会受海面反射和多路径效应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海面上空箔条云电磁散射仿真模型,重点分析了箔条云与海面之间的耦合效应对电磁散射的影响。利用四路径理论考虑箔条云与粗糙海面之间的多重散射效应,针对高密度箔条云的散射特性,利用矢量辐射传输方法结合蒙特卡罗求解器模拟光子在箔条云和海面之间散射时的能量变化。考虑海面相关的耦合过程和海面散射部分,采用改进的积分方程模型快速计算多种海况下海面电磁散射贡献。利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有效验证了不同频率和不同箔条间隔下本文方法的准确性。本文还模拟了不同海况和高度下箔条云散射雷达截面积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空间分布的箔条云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这些研究为实际应用中的箔条云散射特性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 箔条云 耦合散射 四路径理论 解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波理论的电力系统宽频振荡传播特性分析方法
7
作者 杨浩 冯双 +1 位作者 孙健萍 张银汉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0,共11页
宽频振荡的广域传播特性会导致振荡在电网中大范围传播,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确定宽频振荡的传播特性,对于振荡的及时抑制至关重要。针对宽频频振荡在长距离线路上的传播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波理论的宽频振荡传播... 宽频振荡的广域传播特性会导致振荡在电网中大范围传播,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确定宽频振荡的传播特性,对于振荡的及时抑制至关重要。针对宽频频振荡在长距离线路上的传播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波理论的宽频振荡传播特性分析方法。对电力网络进行模块划分和节点确定;在已知振荡源的情况下,利用连接矩阵和散射矩阵求解各节点的入射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通过各节点的电压波特性来揭示宽频振荡的传播特性。为了验证所提宽频振荡传播分析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仿真软件中搭建了含风电场的四机两驱系统,对时域仿真结果和所提方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确定宽频振荡在电网中的传播特性,不仅适用于单一振荡源,同时也适用于不同机理的多个振荡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振荡 电磁波理论 振荡传播 散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海底界面的声散射及声传播起伏研究
8
作者 汪磊 黄益旺 +1 位作者 赵振星 夏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2-1529,共8页
针对不平整海底界面声散射以及其造成的声传播起伏问题,本文使用简正波理论建立了包含粗糙海底散射的稳态海洋声场模型,给出了振幅和相位起伏率的数学表达式,仿真分析了Pekeris波导环境下的声场传播损失以及不同情况下的振幅起伏率和相... 针对不平整海底界面声散射以及其造成的声传播起伏问题,本文使用简正波理论建立了包含粗糙海底散射的稳态海洋声场模型,给出了振幅和相位起伏率的数学表达式,仿真分析了Pekeris波导环境下的声场传播损失以及不同情况下的振幅起伏率和相位起伏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使用Lambert定律描述海底声散射时,由散射造成的随机声场的传播损失在水平方向上随距离增加而缓慢变大,而在深度方向上较为稳定;相较于相位起伏率,振幅起伏率对信噪比的变化更为敏感;随着海底粗糙度的不断增大,振幅和相位的起伏率会趋近于0。本文建立的模型以及对声传播起伏的分析可以为海洋声场的计算和相应的信号处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海底 海底声散射 声传播起伏 传播损失 起伏率 简正波理论 Lambert定律 Pekeris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厚板与散体理论的充填体下倾斜矿体开采顶板安全厚度研究
9
作者 陈林 刘振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252,共12页
【目的】金属矿山地下充填开采中不同中段之间顶板厚度的确定对于采场稳定性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厚跨比较大、矿体倾斜条件下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方法的研究还不充分。【方法】基于Reissner厚板理论(厚跨比>0.125~0.2),考虑厚板横向剪切变... 【目的】金属矿山地下充填开采中不同中段之间顶板厚度的确定对于采场稳定性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厚跨比较大、矿体倾斜条件下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方法的研究还不充分。【方法】基于Reissner厚板理论(厚跨比>0.125~0.2),考虑厚板横向剪切变形,推导四边固支条件下的顶板挠度表达式。采用传统杨森散体压力理论,针对倾斜矿体开采后顶板上覆松散充填体的情况,推导出倾斜角度下的散体压力表达式。最终根据第一强度理论,建立了计算倾斜充填体下顶板临界安全厚度的力学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角的变化对顶板安全厚度的影响较内擦角更为显著。顶板自身尺寸也会对安全厚度产生影响,当长宽比小于1.5时,安全厚度呈线性增长,增长较快;长宽比在1.5~3.0之间,安全厚度增加速率逐渐变缓,为急速增长到趋于稳定的过渡阶段;长宽比大于3.0之后,安全厚度将趋于稳定。当矿体倾角从水平逐渐变为垂直,顶底板岩石侧壁对充填体摩擦力减小,更多的荷载也逐渐转移到顶板,预留的安全厚度也会相应增加。【结论】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使用Reissner厚板与扩展后的杨森散体压力理论求解顶板安全厚度,能够提供较为合理的倾斜矿体开采充填后顶板临界安全厚度,获得的顶板安全厚度值兼具经济性与安全性,进一步丰富了金属矿山地下开采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方法,为类似矿山开采顶板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ssner厚板理论 倾斜矿体 散体压力 充填体 顶板厚度 变形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图论的6 GHz隧道信道建模
10
作者 迟俊 孙溶辰 +1 位作者 孙志国 易振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6-323,共8页
随着地下轨道交通通信服务需求的增加,现有的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天线设备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配合隧道场景下大规模天线的部署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系统的设置,提出利用传播图论来模拟隧道场景下... 随着地下轨道交通通信服务需求的增加,现有的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天线设备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配合隧道场景下大规模天线的部署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系统的设置,提出利用传播图论来模拟隧道场景下的多径传播。利用基于Lambertian散射模型的传播图论来生成狭长隧道的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通过隧道不同接收机位置的CIR获得功率时延谱、均方根时延和角度功率谱。为了验证在MIMO隧道信道建模领域传播图论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将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能有效地对6 GHz MIMO隧道信道进行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信道建模 多输入多输出 传播图论 信道冲激响应 Lambertian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角度光散射湿度修正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
11
作者 赵政 林桂玲 颜鸽来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5,共7页
为减小检测误差,提出一种实时湿度修正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基于Mie光散射原理,研究多角度光散射理论,建立实时湿度修正粉尘质量浓度检测的数学理论模型,研制多角度光散射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单元;剖析煤炭粉尘颗粒吸湿生长的特性,... 为减小检测误差,提出一种实时湿度修正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基于Mie光散射原理,研究多角度光散射理论,建立实时湿度修正粉尘质量浓度检测的数学理论模型,研制多角度光散射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单元;剖析煤炭粉尘颗粒吸湿生长的特性,试验研究环境湿度、粉尘粒径与散射光通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湿度修正优化算法,提出多角度光散射湿度修正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技术;将湿度修正因子算法写入多角度光散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单元中。试验发现:带湿度修正的多角度光散射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单元的检测误差ξ≤10.6%,比不带湿度修正的误差小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质量浓度 MIE理论 多角度光散射 湿度修正 散射光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厚非协同缩比模型水下声散射相似性分析及修正方法
12
作者 李崟浩 彭子龙 +2 位作者 宋昊 彭绍康 唐宇航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受加工工艺、水下承压、安全运输等因素的限制,声散射缩比模型的壳厚及三维主尺寸常常难以满足声学相似性设计要求,严重制约模型与实船之间的声散射特性的换算。尝试将壳体局部声学参数的声学相似性分析与修正作为目标整体声散射修正的... 受加工工艺、水下承压、安全运输等因素的限制,声散射缩比模型的壳厚及三维主尺寸常常难以满足声学相似性设计要求,严重制约模型与实船之间的声散射特性的换算。尝试将壳体局部声学参数的声学相似性分析与修正作为目标整体声散射修正的基础,提出一种针对壳厚非协同缩比模型的目标强度修正方法。分别以单双层球壳模型和复杂双壳体模型为验证对象,前者采用严格简正级数,后者采用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技术,分别开展其目标强度的修正与换算分析,归纳复杂模型壳体声学参数变化导致的缩比模型目标强度的变化规律,验证修正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新修正方法的提出使壳厚非协同缩比模型目标强度推算到原型更符合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散射 相似性理论 Rayleigh简正级数解 分层弹性介质理论 缩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径梯度变化的一维量子点阵列实现的石墨烯电子超构表面
13
作者 童欣 杜骏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理论展示了一种用于操控石墨烯弹道电子的新型超构表面.该超构表面是由多个周期排列的复原胞组成的一维门控量子点阵列,其中每个复原胞由半径梯度变化的一组门控量子点组成,且施加在所有门控量子点上的偏压相同.严格的米氏散射理论和多... 理论展示了一种用于操控石墨烯弹道电子的新型超构表面.该超构表面是由多个周期排列的复原胞组成的一维门控量子点阵列,其中每个复原胞由半径梯度变化的一组门控量子点组成,且施加在所有门控量子点上的偏压相同.严格的米氏散射理论和多重散射理论揭示了,由不同复原胞组成的超构表面能够使入射电子波以近100%效率发生不同角度的偏转,从而达到控制电子传输的目的.该超构表面相当紧凑,波前整形能够在远低于电子室温弹道输运距离的范围内完成.以这种超构表面为基础发展的电子光学元件,其尺寸将大幅减少.这为电子光学摆脱对低温条件的依赖,发展更加实用的室温石墨烯电子光学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ac费米子 量子点阵列 多重散射理论 电子超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介质的地震散射波采集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启伟 董世泰 +1 位作者 吴立青 李东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地震勘探是一项以地震采集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变革地震采集技术既是采集装备升级、波场理论创新的发力点,也是解决地震处理、解释技术问题的源头。地震勘探发展历程体现了采集装备能力提升、地质需求驱动、波场理论拉动的作用,其中... 地震勘探是一项以地震采集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变革地震采集技术既是采集装备升级、波场理论创新的发力点,也是解决地震处理、解释技术问题的源头。地震勘探发展历程体现了采集装备能力提升、地质需求驱动、波场理论拉动的作用,其中,地震采集技术既充满活力,也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面对小尺度、非层状、非均匀介质成像问题,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共中心点叠加为特征,采用稀疏、规则、单一观测系统的反射波地震采集技术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性,为适应小尺度、非层状、隐蔽性目标成像要求,以共中心点离散化为特征,采用随机、遍历性、多观测系统的散射波地震采集技术势在必行。作为散射波地震采集技术的理论基础,随机理论及概率波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散射波采集 共中心点离散化 概率波 随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大气散射模型下的双光幕约束雾图复原算法
15
作者 杨燕 张帅 舒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32-3644,共13页
当雾霾退化场景处于光照不均匀的条件下时,部分场景细节不仅会由于雾气遮盖导致可见度降低,同时会因为光照阴影使得部分区域不可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大气散射模型的双光幕边界约束的雾天图像复原算法。分析传统大气散... 当雾霾退化场景处于光照不均匀的条件下时,部分场景细节不仅会由于雾气遮盖导致可见度降低,同时会因为光照阴影使得部分区域不可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大气散射模型的双光幕边界约束的雾天图像复原算法。分析传统大气散射模型的成像原理,利用其退化机理结合Retinex理论对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均值不等关系与高斯衰减函数,通过预估特征值的方法对大气光幕进行估计,并设定上下边界对其进行约束;依照改进型大气散射模型求取场景入射光,并利用亮通道先验求取有雾图像亮通道对场景入射光进行补偿;改进局部大气光的获取方法,提出基于中通道的局部大气光估计方法,结合所求大气光幕与场景入射光代入改进型大气散射模型获得无雾图像,并使其与图像纹理层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复原结果。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所提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复原出场景光照不均的有雾图像,针对其余场景下的雾霾场景也可得到较好的复原效果,且复原场景清晰,明亮度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图复原 大气散射模型 RETINEX理论 大气光幕 场景入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缪子库伦散射成像技术中能量与靶几何结构关系的Geant4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萱 况鹏 +6 位作者 胡毅豪 伍海彪 刘福雁 屈国普 曹兴忠 王宝义 魏龙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8,共8页
基于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缪子散射成像技术,可用于分析材料内部元素分布并确定原子序数。相对于高能量的宇宙射线缪子,加速器打靶产生的缪子束流能量偏低(约为45~450 MeV/c),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适用性有待探讨。本文利用Geant4软... 基于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缪子散射成像技术,可用于分析材料内部元素分布并确定原子序数。相对于高能量的宇宙射线缪子,加速器打靶产生的缪子束流能量偏低(约为45~450 MeV/c),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的适用性有待探讨。本文利用Geant4软件模拟研究了中、低能量区(<800 MeV)缪子的库仑散射过程,分析了散射角的均方根分布,并通过散射成像算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图像重建。结果表明,中、低能量缪子的散射与成像物体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能量为400 MeV的缪子束流散射成像仅可用于厚度分别小于9.78 mm、56.9 mm、140.7 mm的W、Si、Na材料内部元素的分布信息。研究结果可为Moliere多重散射理论在该能区缪子散射成像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推动缪子在核材料检测、文物鉴定、海关安检等领域小尺寸物品的成像分析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散射成像 缪子散射 GEANT4 Moliere理论 元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等离子体云团与无人机群的散射研究
17
作者 汤炜 葛淑灿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电离层中释放的金属蒸气产生人工等离子体云团,其可显著改变无线电波传播。本文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和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经由天线、人工等离子云团和无人... 电离层中释放的金属蒸气产生人工等离子体云团,其可显著改变无线电波传播。本文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 GTD)和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经由天线、人工等离子云团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群组成的传播链路中信号强度计算方法。利用30~70 MHz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 VHF)信号研究人工等离子体云团与UAV群的复合散射特性,得出如下结论:接收功率随着信号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机群由N架UAV构成时,阵因子迭加使机群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出现一定的起伏,同相迭加时,接收功率可比单个UAV高约20lg N dB;利用人工等离子体云团散射可实现VHF频段用于对米级尺度RCS目标进行超视距探测,有助于解决紧急情况下电离层扰动对高频探测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几何绕射理论(GTD) 人工等离子体 无人机(UAV)群 雷达散射截面(R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非均匀背景散射中心参数化建模
18
作者 张尊 刘超 +2 位作者 牟媛 郭琨毅 盛新庆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7-1034,共8页
多尺度非均匀背景为不同尺度和形状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粗糙结构。本文针对多尺度非均匀粗糙背景散射特性快速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散射中心方法的参数化表征模型。多尺度非均匀背景的散射场一般由地表大尺度表面所产生的镜反射分量... 多尺度非均匀背景为不同尺度和形状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粗糙结构。本文针对多尺度非均匀粗糙背景散射特性快速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散射中心方法的参数化表征模型。多尺度非均匀背景的散射场一般由地表大尺度表面所产生的镜反射分量、大尺度表面几何不连续处所产生的绕射分量和地表小尺度粗糙面引起的漫散射分量共同组成。传统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建模采用分布型、局部型和滑动型散射中心模型(scattering center model, SCM)表征目标的反射和绕射散射;但是,传统散射中心表征形式仅能描述大尺度光滑表面、几何不连续处的散射场,无法描述小尺度粗糙面的散射效应。本文结合粗糙面的相干-非相干散射理论,在大尺度地形散射中心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相干模型修正小尺度粗糙面对大尺度表面散射场幅度的影响;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建立非相干散射的参数化表征形式。对两种非均匀多尺度背景的散射特性进行参数化表征,并采用商业软件高频求解器对计算结果的精度和效率进行了校验,证明了粗糙背景散射中心参数化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背景 散射中心模型(SCM) 相干-非相干理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散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目动态交会下的空中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并行计算方法
19
作者 陈潭辉 霍力君 李喆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7,共8页
为改善弹目动态交会场景下空中目标电磁散射特性仿真时间长、效率低的现象,本文采用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编程,基于物理光学法和物理绕射理论的并行计算方法对空中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进行计算... 为改善弹目动态交会场景下空中目标电磁散射特性仿真时间长、效率低的现象,本文采用基于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编程,基于物理光学法和物理绕射理论的并行计算方法对空中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进行计算,通过与标准体、某复杂目标的电磁散射结果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通过对比串行和并行用时,给出本文方法的并行加速比,结果表明并行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仿真效率,获得了较好的加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电磁散射 GPU 物理光学法 物理绕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e核壳颗粒的结构设计及红外光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20
作者 王新飞 刘东青 程海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为获得符合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需求的颗粒,利用Mie散射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别对Ag/Ge核壳结构的红外光学特性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Ag内核和Ge外壳尺寸组合下颗粒消光效率峰值随波长的变化。在6.5μm等值线上等间隔的选取不同尺寸组合... 为获得符合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需求的颗粒,利用Mie散射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别对Ag/Ge核壳结构的红外光学特性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Ag内核和Ge外壳尺寸组合下颗粒消光效率峰值随波长的变化。在6.5μm等值线上等间隔的选取不同尺寸组合,通过对比消光效率曲线确定了0.3/0.848μm的核壳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不同计算方法获得的消光效率曲线形状十分近似,消光峰均位于6.5μm处,消光效率峰值分别为16.6和16.1,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比颗粒在不同波长入射场下的三维远场辐射及电磁功率损耗情况,发现其在6.5μm处具有更强的辐射强度和功率损耗密度,说明此时颗粒与入射场能够发生强烈的共振作用,可用于该波段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e核壳结构 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 MIE散射理论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