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8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t-moving target tracking based on mean shift and frame-difference methods 被引量:32
1
作者 Hongpeng Yin Yi Chai +1 位作者 Simon X. Yang Xiaoyan Y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587-592,共6页
The mean shift tracker has difficulty in tracking fast moving targets and suffers from tracking error accumulation problem.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mean shift method,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 The mean shift tracker has difficulty in tracking fast moving targets and suffers from tracking error accumulation problem.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mean shift method,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the mean shift algorithm and frame-difference methods. The rough position of the moving tar- get is first located by the direct frame-difference algorithm and three-frame-difference algorithm for the immobile camera scenes and mobile camera scenes, respectively. Then, the mean shift algorithm is used to achieve precise tracking of the target. Several track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track first moving targets and overcome the tracking error accumulation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 shift frame-difference method target tracking computer v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fset Tracking在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陈顺 郑南山 +1 位作者 祁云 班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7,共6页
针对传统煤矿沉陷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周期长、提取的矿区地表变形量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将Offset Tracking技术应用到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的监测中。以张双楼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Offset Tracking技术对该煤矿沉陷区的SAR影像进行处理... 针对传统煤矿沉陷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周期长、提取的矿区地表变形量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将Offset Tracking技术应用到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的监测中。以张双楼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Offset Tracking技术对该煤矿沉陷区的SAR影像进行处理,采用互相关系数过采样因子法建立地形起伏与噪声偏移量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模拟轨道偏移分量,获取了矿区方位向和距离向的二维变形图和矿区变形信息。利用实测数据对Offset Tracking技术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Offset Tracking技术监测到的矿区最大沉降位置和变形方向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误差仅为1cm,说明Offset Tracking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监测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为煤矿沉陷区的合理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沉陷区 变形监测 偏移分量 互相关系数过采样因子法 OFFSET tracking D-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Result on Model Reference Robust Control: Track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岩 姜旭 程鹏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7-334,共8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problem of a model reference robust control (MRRC) for plants with relative degree greater than one. A new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arlier research. It is show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problem of a model reference robust control (MRRC) for plants with relative degree greater than one. A new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arlier research. It is shown that by applying a special transformation to the tracking system,the L∞ bound of the tracking error can be achieved even when the high frequency gain is unknown,and both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the control effort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the strictly positive real (SPR) condition, which is an essential assumption of the earlier design, can be rem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参考 鲁棒控制 跟踪性能改善 增强控制 模型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ing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curved low-stiffness track-viaducts with an adaptive surrogate-based approach emphasizing track dynamic geometric state
4
作者 CHENG Fang LIU Hui YANG R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262-4275,共14页
Traditional track dynamic geometric state(TDGS)simulation incurs substantial computational burdens,posing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that accounts for TDGS.To overcome these,firstly,a si... Traditional track dynamic geometric state(TDGS)simulation incurs substantial computational burdens,posing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that accounts for TDGS.To overcome these,firstly,a simulation-based TDGS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a surrogate-based model,grid search algorithm-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enetic algorithm-multi-output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is established.Among them,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effectiveness is confirmed through test functions.Subsequently,an adaptive surrogate-based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PDEM)considering random track geometry irregularity(TGI)is developed.Finally,taking curved train-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U beam as case study,the surrogate-based model trained on simulation datasets not only shows accuracy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but also surpasses existing models.Additionally,the adaptive surrogate-based PDEM shows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outperform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based PDEM.Th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shows that the TDGS part peak management indexes,left/right vertical dynamic irregularity,right alignment dynamic irregularity,and track twist,have reliability values of 0.9648,0.9918,0.9978,and 0.9901,respectively.The TDGS mean management index,i.e.,track quality index,has reliability value of 0.9950.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curved low-stiffness track-viaduct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GI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 assessment track dynamic geometric state hybri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adaptive learning strategy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高速铁路斜拉桥运营期收缩徐变对轨道线形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江刚 朱运河 +1 位作者 石建华 张燕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探究收缩徐变对大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斜拉桥运营期轨道线形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箱梁)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模型,分析收缩徐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构件、环境湿度、混凝土弹性模量变... 为探究收缩徐变对大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斜拉桥运营期轨道线形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箱梁)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模型,分析收缩徐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构件、环境湿度、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对塔、梁收缩徐变值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桁梁)和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在建,主跨采用槽型钢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结合梁)3座桥为背景,分析不同梁型收缩徐变效应对轨道静态高低不平顺性的影响;总结补砟和调索等长期保持轨道线形平顺性措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受收缩徐变影响,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运营期较成桥状态主跨和辅助跨主梁下挠,桥塔向主跨侧偏移,运营10年趋于稳定;混凝土构件中桥塔较梁对运营期收缩徐变值贡献大,收缩徐变值受环境湿度和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影响较大。运营期收缩徐变对不同梁型大跨斜拉桥有砟轨道线形偏差和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值的影响较大,运营5~10年后不同梁型均表现为较铺轨验收时主跨轨道下挠,轨道高低平顺性变差,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斜拉桥 有砟轨道 运营期 收缩徐变 轨道线形 轨道平顺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桥-无砟轨道变形映射关系及平顺性研究
6
作者 陈嵘 刘凯 +3 位作者 王巍钦 薛旻 朱翔宇 吕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1,共6页
研究目的:大跨度铁路桥梁柔性大,在温度等极端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引起桥上无缝线路几何形位变化,进而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与品质,因此亟需开展大跨度桥-轨变形映射关系以及轨道平顺性评估方面的研究。本文建立大跨度斜拉桥-无... 研究目的:大跨度铁路桥梁柔性大,在温度等极端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引起桥上无缝线路几何形位变化,进而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与品质,因此亟需开展大跨度桥-轨变形映射关系以及轨道平顺性评估方面的研究。本文建立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初步探究温度荷载作用下桥梁与轨道的变形映射关系,并结合中点弦测法开展轨道平顺性评估。研究结论:(1)温度及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高低不平顺主要表现出0.6m、1.2m等以扣件间距为特征的短波不平顺;(2)桥梁竖向变形与车体加速度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12,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加速度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3,随着测量弦长的增加,相关系数呈现出先增加的趋势并在40~60m弦长附近保持稳定;(3)轨道平顺性在桥塔、桥墩位置附近较差,其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4)本研究结论可为大跨度桥上轨道平顺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桥 无砟轨道 变形映射 中点弦测法 平顺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设计参数研究
7
作者 杨文茂 杜建军 +3 位作者 徐浩 邓军桥 蔡文锋 林红松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0,共6页
研究目的:采用无砟轨道是重载铁路的发展趋势,结构设计参数是开展重载铁路桥上无砟轨道设计的关键。本文建立车-轨-桥系统耦合动力分析模型,研究钢轨形式、道床板宽度和道床板厚度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提... 研究目的:采用无砟轨道是重载铁路的发展趋势,结构设计参数是开展重载铁路桥上无砟轨道设计的关键。本文建立车-轨-桥系统耦合动力分析模型,研究钢轨形式、道床板宽度和道床板厚度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提出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关键设计参数取值。研究结论:(1)与60 kg/m钢轨相比,采用75 kg/m钢轨时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增大,轨道结构位移和受力减小;(2)随着道床板的宽度和厚度增大,结构垂向振动位移随之增大,车体垂向加速度、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桥梁垂向加速度、扣件反力和道床板与桥梁接触应力均随之减小;(3)桥上无砟轨道系统动力综合评价结果随道床板宽度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4)结合无砟轨道的动力特性及工程投资,建议重载铁路桥上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采用60 kg/m钢轨,道床板宽度取3.0 m,道床板厚度取0.275 m;(5)本研究成果可为桥上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动力响应 层次分析法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流法预处理和StrongSORT的水稻稻穗追踪计数及穗长提取
8
作者 黄成龙 石宇璇 +2 位作者 王子瑞 苏其贺 杨万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6-155,共10页
为改进传统人工水稻产量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法预处理和StrongSORT的水稻稻穗追踪计数及穗长提取方法。首先,设计试验获取水稻旋转视频数据集,其次,利用Gunnar Farneback光流算法... 为改进传统人工水稻产量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法预处理和StrongSORT的水稻稻穗追踪计数及穗长提取方法。首先,设计试验获取水稻旋转视频数据集,其次,利用Gunnar Farneback光流算法对视频进行预处理以减小遮挡影响,利用卷积模块注意力机制改进YOLOv8-seg网络并对稻穗进行目标检测与分割;最后,基于StrongSORT算法实现稻穗多目标追踪计数,建立运动先验模型增加稻穗目标追踪的匹配次数,改善ID(identity document)跳变问题,同时通过Zhang-Suen骨架提取算法获取稻穗长度。结果表明,在目标检测上,改进的YOLOv8-seg模型平均精度均值为81.1%,相较于原始YOLOv8-seg模型提高了8.7个百分点;经过光流法预处理后的模型平均精度均值为95.0%,与未经过光流法预处理的模型相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在稻穗多目标追踪上,光流法预处理+改进的YOLOv8-seg+StrongSORT模型的多目标追踪准确度为85.58%,高阶跟踪精度为64.06%,与YOLOv8-seg+StrongSORT相比,分别提升了11.83和9.53个百分点,ID跳变由891降低至275,降低了69.2%;在计数上,光流法预处理+改进的YOLOv8-seg+StrongSORT模型计数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回归性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696,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15%,均方根误差为1.87;在穗长提取上,光流法预处理+改进的YOLOv8-seg+StrongSORT模型提取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回归性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408,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07%,均方根误差为0.47。本研究可以降低各个重叠稻穗间的干扰,提高检测准确度和多目标追踪精度,减少了大部分ID跳变问题,为稻穗追踪计数和长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目标追踪计数 光流法 StrongSORT 稻穗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9
作者 杨俊斌 杨荣山 +2 位作者 潘自立 姚远 刘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4-2596,共13页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材料、线下基础、病害及环境这7方面共计15个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系统转化成一个5级递阶有向图,构建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层次结构,明晰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性质类别。...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材料、线下基础、病害及环境这7方面共计15个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系统转化成一个5级递阶有向图,构建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层次结构,明晰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性质类别。在此基础上,建立几何尺寸表征各直接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可映射根本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二维数值模型;以伤损实际状态、现行的铁路规范为依据,确定各直接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并拟定体现多因素不同状态相互耦合效果的210组计算工况;以各工况、各工况条件下数值模型计算的轨道板上拱2 mm时的计算结果构成样本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各直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根本影响因素为因变量的分析模型;提出仅将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即可判别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方法,并验证该判别方法的正确性;基于回归模型中的标准化系数,确定各直接影响因素对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诸多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中,窄接缝伤损及初始弯曲是直接因素,温度是根本因素;轨道板初始弯曲、窄接缝破损高度及宽度这3个因素对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是依次减弱的;提出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判别方法的准确率达90%,说明该方法可较好地适用于板体上拱稳定性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轨道板 上拱 稳定性 判别方法 解释结构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稳异常噪声条件下的扩展目标跟踪方法
10
作者 陈辉 张欣雨 +2 位作者 连峰 韩崇昭 张光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3-813,共11页
针对非平稳异常噪声环境下扩展目标跟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学生t混合(GSTM)扩展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将过程噪声和量测噪声建模为GSTM分布,以表征非平稳厚尾噪声,并通过引入伯努利随机变量,将目标的运动状态和量测似然函数建模... 针对非平稳异常噪声环境下扩展目标跟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学生t混合(GSTM)扩展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将过程噪声和量测噪声建模为GSTM分布,以表征非平稳厚尾噪声,并通过引入伯努利随机变量,将目标的运动状态和量测似然函数建模为分层高斯形式。其次,在随机矩阵(RMM)滤波框架下,使用变分贝叶斯方法详细推导了非平稳厚尾噪声下的GSTM扩展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通过建模高斯噪声与厚尾噪声之间的非平稳过程,精确表征噪声特性,从而在非平稳异常噪声环境下稳健捕捉扩展目标的质心位置和轮廓形态。最后,构建非平稳异常噪声环境下的扩展目标跟踪仿真实验,并通过高斯-瓦瑟斯坦距离对实验结果进行效果评估,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合理性。此外,真实场景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目标跟踪 随机矩阵 高斯-学生t混合分布 变分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高铁多跨简支梁桥纵向倒塌模式研究
11
作者 刘尊稳 梁刚毅 +2 位作者 陈兴冲 邓永杰 李欣婧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9-586,共8页
为明确高铁多跨简支梁桥倒塌模式,以中国西北地区10跨高铁简支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结合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建立轨-桥一体化计算模型。采用显式积分法与能量法研究该类无砟轨道桥梁在高烈度地震区的纵向倒塌模式。结果表明:高... 为明确高铁多跨简支梁桥倒塌模式,以中国西北地区10跨高铁简支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结合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建立轨-桥一体化计算模型。采用显式积分法与能量法研究该类无砟轨道桥梁在高烈度地震区的纵向倒塌模式。结果表明:高铁多跨简支梁桥破坏的关键部位主要集中在桥梁伸缩缝处的轨道区域、支座及支座接触面的混凝土区域、桥墩墩底区域;确定了10跨高铁简支梁桥倒塌判别的能量比值为89.33%;通过将桥梁伸缩缝处的轨道板与凹槽截面耦合连接,将结构体系进行优化,提高了轨道与桥梁连结的整体性,避免桥梁伸缩缝处轨道在地震初期成为桥梁破坏的关键部位,结构体系抗倒塌时间延长了约45%,减小了落梁概率,提高了桥梁的整体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 纵向倒塌模式 高烈度地震区 显式积分法 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和传播规律分析
12
作者 肖明清 薛光桥 +3 位作者 何应道 徐晨 徐巍 王春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2,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场地的竖向振动由顶部纵波主导,两侧竖向振动由横波控制;当土层波阻抗从隧道围岩向地表递减时,隧道顶部扩散的柱面纵波经土层界面后趋近平面波特性,侧方横波经界面透射后竖向位移分量显著降低。单洞双线隧道振动分布呈现显著频率相关性:低频振动(0~20 Hz)在隧道正上方地表响应最大,高频振动(40~80 Hz)在偏离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处达到峰值。隧道结构对20 Hz以上振动产生遮挡效应,导致下方围岩振动向上绕射衰减。地表竖向位移分布由频率相关的隧道辐射模式控制,分层土中的波阻抗变化使纵波成为地表振动主导成分。研究揭示了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振动传播的三维空间特性,明确了低频振动集中传播与高频振动侧向辐射的差异化规律,为城市高铁隧道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环境振动 2.5维有限元-基本解 弹性波 单洞双线隧道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方法研究
13
作者 姚直象 柳嵩 林啸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针对背景干扰易造成被动声系统产生虚假航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法的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算法。首先,在被动宽带声接触检测和角度估计基础上,引入接触强度信息,构建角度-强度二维跟踪门;然后,基于二维跟踪门对多帧检测点进行... 针对背景干扰易造成被动声系统产生虚假航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逻辑法的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算法。首先,在被动宽带声接触检测和角度估计基础上,引入接触强度信息,构建角度-强度二维跟踪门;然后,基于二维跟踪门对多帧检测点进行关联确定航迹头、生成暂态航迹;最后,利用m/n准则将符合条件的暂态航迹升级为稳态航迹。理论分析、仿真和外场数据验证表明:所设计的被动宽带声接触航迹起始算法能够成功实现多接触航迹自动起始,降低虚假航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声系统 宽带声接触 航迹起始 逻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附加变形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耦合振动研究
14
作者 汪斌 邓钢 +2 位作者 孙体佳 龚俊虎 李永乐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主梁附加变形,分别将3种附加变形和轨道不平顺叠加,作为系统激励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不同附加变形下的车-轨-桥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支座不均匀沉降附加变形对简支箱梁、轨道的动力响应及列车磁浮间隙影响较大,分别考虑这3种附加变形时Sperling指标较不考虑附加变形时增大13.3%、12.3%、28.0%。3种附加变形中支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最大,需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桥梁 简支梁桥 车-轨-桥耦合振动 附加变形 温度变形 收缩徐变 支座沉降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压电换能器的动态阻抗匹配方法与频率跟踪
15
作者 纪跃波 杨宇恒 +1 位作者 蒙晨琛 彭云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动态阻抗匹配技术能够提高压电换能器的输出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现有动态阻抗匹配方法多采用智能数值寻优算法,但智能算法建模复杂、迭代时间长、计算量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拟合的动态阻抗匹配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可无... 动态阻抗匹配技术能够提高压电换能器的输出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现有动态阻抗匹配方法多采用智能数值寻优算法,但智能算法建模复杂、迭代时间长、计算量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拟合的动态阻抗匹配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可无级调节的T型阻抗匹配网络。所提方法通过工作频率微调,获取对应频率下换能器电阻、电抗分量的观测值,以最小残差平方和为判断依据,得到一组拟合程度最高的换能器等效电路参数,结合相关公式计算出匹配网络元件参数和换能器串联谐振频率,在实现换能器动态阻抗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频率追踪功能。在Python中对动态阻抗匹配方法进行仿真,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电路对阻抗匹配与频率追踪的效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到换能器等效电路参数,匹配后的T型阻抗匹配网络两端的电压、电流信号基本同相,有功功率有了明显提升,匹配效果良好,并且相较于遗传算法匹配速度也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换能器 T型匹配网络 动态阻抗匹配 频率追踪 数据拟合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微塑料迁移行为的水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煜瑄 窦明 +3 位作者 李桂秋 王振 周雨泽 邢澳琪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5-1776,共12页
为了解微塑料在水体中的迁移行为,基于水力学实验和受力分析方法识别不同类型微塑料在水体中运动状态变化的水力学参数阈值,进而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建立具有明确物理机制的微塑料迁移模型,对微塑料的迁移运动轨迹进行模拟,预测微... 为了解微塑料在水体中的迁移行为,基于水力学实验和受力分析方法识别不同类型微塑料在水体中运动状态变化的水力学参数阈值,进而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建立具有明确物理机制的微塑料迁移模型,对微塑料的迁移运动轨迹进行模拟,预测微塑料的最终运动状态以及归趋,并结合贾鲁河郑州市区段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贾鲁河郑州市区段中粒径在0.5mm以下的微塑料占比为66.79%,主要的形状是碎片状(31.1%)与纤维状(29.2%).PP作为漂移质迁移,且迁移速率最快;PS与粒径小于0.5mm的PA作为悬移质迁移;PET与粒径大于0.5mm的PA作为推移质进行推移运动或静止在水底.在流量为14m^(3)/s与20m^(3)/s的两种工况下,微塑料在36h内的滞留率为43.79%与47.85%,其中颗粒占比最大,PA与PET为主要的滞留微塑料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力学实验 迁移模型 粒子追踪法 贾鲁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BKA-P&O算法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研究
17
作者 王欣峰 姜鑫杰 +1 位作者 张丕 赵思琴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5,共10页
针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曲线在局部遮阴条件下存在多峰值的特性,导致传统算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黑翅鸢算法(TBKA)与扰动观察法(P&O)相结合的MPPT控制策略,称为TBKA-P&O算法... 针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曲线在局部遮阴条件下存在多峰值的特性,导致传统算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黑翅鸢算法(TBKA)与扰动观察法(P&O)相结合的MPPT控制策略,称为TBKA-P&O算法。在全局搜索阶段,首先通过Tent-Logistic-Cosine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其次引入切线飞行策略优化TBKA算法的搜索效率和收敛精度,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贪婪策略的动态透镜成像反向学习策略用于提升搜索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在局部搜索阶段,结合P&O实现最大功率点的快速定位和高精度跟踪。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构建了包含传统P&O算法、BKA-P&O算法、量子CS-P&O算法以及TBKA-P&O算法的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实验结果显示,TBKA-P&O在4种工况下的跟踪精度分别为100%、99.97%、99.96%和99.96%,跟踪时间分别为0.093、0.090、0.077和0.047 s。与其他算法相比,TBKA-P&O算法在动态追踪速度、稳态跟踪精度及功率振荡控制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点追踪 局部遮阴 改进黑翅鸢算法 扰动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有砟道床不同加固措施研究
18
作者 栗振锋 孙志鹏 李婕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5期84-89,共6页
为探究不同加固措施的作用机理和适用环境,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了三维有砟道床道砟箱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道砟胶与道砟垫两种加固措施的作用机理及对有砟道床道砟颗粒运动模式、接触力以及轨枕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频振动会加... 为探究不同加固措施的作用机理和适用环境,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了三维有砟道床道砟箱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道砟胶与道砟垫两种加固措施的作用机理及对有砟道床道砟颗粒运动模式、接触力以及轨枕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频振动会加剧道砟颗粒的重新分布与轨枕沉降,道砟胶和道砟垫两种加固手段对抑制道床性能劣化均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延缓轨枕位移累积速率;道砟胶主要通过粘结作用约束颗粒运动使位移分布均匀化,在高频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加固效果;道砟垫则通过界面摩擦与弹性支撑抑制颗粒相对位移,效果在高频加载模式下略有衰减;高频振动主导的铁路区段更适合使用道砟胶加固,低频荷载场景中道砟垫的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砟 有砟道床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道床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CA砂浆脱空位置对单元式无砟轨道动力状态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芷寒 高亮 +4 位作者 郭志鹏 赵书鑫 钟阳龙 王继 姜涵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时间增加,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脱空现象日益加剧。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脱空在空间位置上随机分布。为明确脱空位置对轨道结构动态服役性能的影响,提出时、频域融合的轨道动力状态综合评价方法。为验证构建的轨道动力状...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时间增加,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脱空现象日益加剧。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脱空在空间位置上随机分布。为明确脱空位置对轨道结构动态服役性能的影响,提出时、频域融合的轨道动力状态综合评价方法。为验证构建的轨道动力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建立高速车辆-无砟轨道-路基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不同脱空位置下的轨道结构动力响应;选取钢轨、轨道板、底座板和路基子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各结构加速度、位移响应的时程和功率谱密度特征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波形因子、脉冲因子、峭度因子、偏度因子和裕度因子指标对时、频域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并采用熵权法实现砂浆脱空位置对轨道动力状态的影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无脱空、板边脱空、板中脱空条件下轨道结构振动加速度的时、频域响应结果可知,钢轨、轨道板垂向加速度受板边脱空影响整体大于板中脱空影响,但板边/板中不同纵向位置脱空产生的加速度峰值相差不大;脱空会造成钢轨、轨道板加速度共振峰的前移,但仅靠时、频域响应难以准确描述不同CA砂浆脱空位置对轨道结构动力状态的影响规律。而采用熵权法建立的轨道动力状态评价结果可知,沿线路纵向不同位置处的脱空,板端位置脱空对轨道结构的影响更大;线路横向不同位置处的脱空,板边位置脱空对轨道结构的动力状态影响更大;CA砂浆脱空的最不利位置为板端角处。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条件下的轨道结构服役状态的判定提供借鉴,并为轨道结构科学准确的养护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砂浆脱空 熵权法 动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区铁路冰冻有砟道床宏细观阻力特性研究
20
作者 刘鉴兴 刘凯 +3 位作者 刘治业 陈嵘 安博洋 王平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59,共7页
高原山区冰冻环境中道砟颗粒间的冻结现象改变有砟道床阻力性能,加剧轨枕与道床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对高原山区铁路的安全运营带来挑战。为探明高原山区铁路冰冻有砟道床的宏细观阻力特性,通过在温控环境试验箱中搭建足尺有砟轨道模型,测... 高原山区冰冻环境中道砟颗粒间的冻结现象改变有砟道床阻力性能,加剧轨枕与道床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对高原山区铁路的安全运营带来挑战。为探明高原山区铁路冰冻有砟道床的宏细观阻力特性,通过在温控环境试验箱中搭建足尺有砟轨道模型,测定并分析不同冰冻温度条件下道床的纵横向阻力曲线,之后在离散元方法中引入黏结模型,对不同冰冻温度的道床纵横向阻力细观特性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冰冻环境中的道床阻力随温度的降低明显增大;当轨枕发生纵向或横向位移时,冰的黏结效果使得在轨枕运动一侧的道砟颗粒虽然受力更大,但不易产生迁移和旋转,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这种受力的范围逐渐扩大;对不同冰冻温度下的冰结键受力状态分析结果表明,靠近轨枕运动一侧的冰结键主要承受压力,远离轨枕运动一侧的冰结键主要承受拉力;随着温度的降低,冰冻道床中冰结键的破碎率降低,道砟颗粒的平均配位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区 有砟轨道 道床阻力 冰冻 离散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