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MLVA分型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1
作者 姚令 王海 +5 位作者 黄露 安星宇 陈文 王莉爽 薛原 吴石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8-1198,共11页
【目的】筛选出一组可精准快速地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进行分型的引物组合。【方法】针对前期文献已报道的3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验证该34对引物对中国Psa菌株的扩增效率及准确性;利用... 【目的】筛选出一组可精准快速地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进行分型的引物组合。【方法】针对前期文献已报道的3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验证该34对引物对中国Psa菌株的扩增效率及准确性;利用模拟PCR获取菌株串联重复(TR)数;以辛普森指数(Simpson’s index,SI)作为筛选引物组合的标准,基于R软件平台,筛选最优引物组合。【结果】34对引物对中国Psa扩增效果均良好,其中TR14与TR11II、TR19与Psa-01引物序列相同;TR8与Psa-08、TR39II与Psa-10、GM-1834与TR10I、GM-1553与TR64II、TR19Psa-01与TR19II扩增同一TR;Psa-09扩增产物串联重复单元长度不唯一,TR2II扩增产物侧翼变异较大,不能通过电泳确定串联重复数;最终确定SI值与全部引物组合相同的最低引物数量为9对,使用该9对引物的组合可将Psa已知的5种生物型准确分开。【结论】TR23/Psa-04、Psa-03、Psa-05、Psa-06、TR10IGM-1834、TR30I、TR1II、Psa-10TR39II、TR64IIGM-1553等9对引物可代表当前文献报道的34对引物,进行Psa分型研究,探索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群体遗传结构 引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8-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分离株MLVA分型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韩腾伟 林代华 +4 位作者 刘菁 刘维俊 肖方震 陈志平 邓艳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VA-16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0.11/10万;疫情波及福建省8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7%,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27/10万);男女比为2.50∶1,农牧民占50.7%。4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绝大多数(87.5%);MLVA-16分型将其分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35株羊种菌分为28种基因型,5株猪种菌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26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14株,35.0%)。同国内147株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福建省菌株与广东和内蒙古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存在着较近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panel 2B上,仅存在1~3个位点的差异。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的管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福建省布鲁氏菌MLVA-16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VNTR位点组合用于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墨 焦伟伟 +3 位作者 孙桂芝 Igor Mokrousov 郭雅洁 申阿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组合在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技术对72株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24个VNTR位点进行分析,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BioNumerics... 目的评价不同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组合在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技术对72株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24个VNTR位点进行分析,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BioNumerics软件。结果24个位点的多态性差异较大,位点QUB-11b(HGI 0.651)、Mtub 21(HGI0.556)和QUB-26(HGI 0.518)的多态性较高,有两个位点(MIRU 2和MIRU 24)则不具有多态性;不同VNTR位点组合(12位点,15位点,24位点)在北京基因型菌株中的分辨指数依次升高,分别为0.788,0.990,0.992,后两个组合的差异仅是由位点Mtub 29引起的。结论不同的VNTR位点在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中的分辨力存在差异;推荐的基础VNTR 15位点与Mtub 29组合可作为北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北京基因型 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株结核分枝杆菌北京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曹晓慧 刘志广 +3 位作者 赵秀芹 吕冰 张媛媛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种类和特征,为结核病防治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评价两种分型方法在北京地区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种类和特征,为结核病防治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评价两种分型方法在北京地区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二种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Version5.0)软件。结果共在北京地区收集到2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220株菌可分为2个基因群,即北京家族(Beijing family)和非北京家族(non-Beijing family),20种基因型。其中北京家族含有202株菌,占91.82%。北京家族菌株中,典型北京家族菌株占95.05%(192/202),非典型北京家族占4.95%(10/202)。北京家族菌株的耐药率为22.55%(22/98),非北京家族菌株的耐药率为16.67%(1/6),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analysis,P=0.5835>0.05)。采用MLVA分型方法,202株菌可分成5个基因群59种基因型,主要为Beijing family、China2和China3,分别占91.37%、2.73%和4.55%。结论北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型为北京家族。北京家族菌株与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秽语综合征汉族患者的执行功能及与多巴胺D4受体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季卫东 周家秀 +5 位作者 杨闯 黄晓琪 姚静 郭田友 郭兰婷 刘协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8-573,共6页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III 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dela Tourette syndrome,GTS)患者执行功能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例GTS患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Modified Wisconsin Card sort...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III 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dela Tourette syndrome,GTS)患者执行功能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例GTS患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Modified Wisconsin Card sortingtest,WCST)、Stroop色词测验(Strooptest)和连线测验,并和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PCR技术对GTS患者进行了DRD4exonIII48bpVNTR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TS组在Stroop测验中的C错误数[(44.39±65.3)vs.(20.50±10.85),P<0.01]等(包括C纠错数、C时间、CW正确数、CW错误数、CW纠错数和CW时间)、连线测验A时间[(69.80±25.84)vs.(35.69±8.25),P<0.01](包括连线B时间、错误数、犯规数)、WCST正确数[(44.39±65.37)vs.(27.49±10.85),P<0.01](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和分类数)等测验项目上成绩较差,从共病情况来看,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共病组在Stroop测验部分项目上比单纯GTS组要差;从GTS组内分析来看,DRD4exonIII48bpVNTR和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没有关联。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缺陷,DRD4exonIII48bpVNTR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执行功能缺陷之间可能没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多巴胺D4受体 可重复多态性 执行功能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剑川县鼠疫疫源地分离菌株基因组多态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石丽媛 丁奕博 +6 位作者 张海鹏 郭英 段存娟 谭红丽 董珊珊 钟佑宏 王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阐明云南剑川野鼠疫源地鼠疫菌种群的演化及其与云南省其他疫源地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按不同时间、不同疫点、不同分离源,随机选取24株剑川分离鼠疫菌进行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 目的阐明云南剑川野鼠疫源地鼠疫菌种群的演化及其与云南省其他疫源地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按不同时间、不同疫点、不同分离源,随机选取24株剑川分离鼠疫菌进行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以DFR+CRISPRs聚类分析划分簇,再以MLVA26对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4株剑川菌株中,20株菌聚为一个簇(剑川野鼠鼠疫簇);2017年疫情分离3株菌位于丽江野鼠鼠疫簇,与丽江菌株(2017LZ)存在2个位点的差异(N2577,M23);剩余1株为一个独立株;50年代菌株与其邻近的80年代菌株间位点差异未超过3。结论剑川原野鼠疫源地的发现时间可往前推至上世纪50年代,同时疫情还波及过家鼠和人群;剑川县境内存在2种类型的野鼠疫源地,其鼠疫防控具有复杂性,应继续加强鼠间鼠疫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剑川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媛媛 徐雅萍 +5 位作者 杜鹏程 强裕俊 张雯 陈晨 于季红 郭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184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对7个位点进行分析,利用Bio Numerics 5.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84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共产生139种基因型,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基因群,其中Ⅰ群包含93.06%的菌株。结论本医疗中心老年住院患者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具有明显的优势菌群,其感染来源仍以院内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用于江苏省16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卫国 虞浩 +2 位作者 杨丹丹 吕华坤 周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09-1512,1516,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的基因型及VNTR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13个结核病定点诊疗单位收集临床分离菌株。选取结核分枝... 目的:初步了解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的基因型及VNTR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13个结核病定点诊疗单位收集临床分离菌株。选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11个具有明显多态性特征的VNTR位点,通过PCR扩增,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Bio Numerics(Version 3.0)软件进行结核菌株VNTR的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68株结核分枝杆菌。不同的菌株在同一位点上具有多态性。共分为10个基因型(Ⅰ,Ⅱ~Ⅹ型),其中以Ⅷ型为主要基因型,占75.0%、其次为Ⅱ型5.4%、Ⅳ型4.2%、Ⅶ型9.5%。不同地区之间,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也都以Ⅷ型为主要基因型,分别占各地区的83.5%,57.1%,76.6%;但是苏南、苏中、苏北三地的Ⅱ、Ⅲ、Ⅳ、Ⅶ型菌株分布在各地菌株中的比例有差异显著性((2=54.710,P<0.0001),Ⅱ型以苏中为主(11.9%)、Ⅲ型以苏南为主(3.8%)、Ⅳ型以苏南、苏北为主(5.1%与6.4%)、Ⅶ型以苏中为主(31.0%)。结论:江苏省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多态性,以Ⅷ型为主要流行型,不同地区间同样以Ⅷ型为主要流行型,但菌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炭疽芽胞杆菌MLVA分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毛玲玲 田疆 +5 位作者 雷露 刘学升 张巍 张眉眉 韩悦 姚文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炭疽芽胞杆菌的流行特征及菌型基因特征。方法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s analysis,MLVA)分型实验,对2001—2011年辽宁省分离到的6株炭疽芽胞杆菌分离株DNA进...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炭疽芽胞杆菌的流行特征及菌型基因特征。方法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s analysis,MLVA)分型实验,对2001—2011年辽宁省分离到的6株炭疽芽胞杆菌分离株DNA进行检测,DNA指纹图谱使用BioNumerics 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聚类分析发现,6株炭疽芽胞杆菌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对于炭疽暴发而言,其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遗传标记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炭疽芽胞杆菌基因组中的串联重复序列可作为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分型的指标,在炭疽暴发事件中的病原体溯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核病101例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均 黄延风 +1 位作者 张爱华 许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结核病中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tandem repeats,VNTR)的分布特征,寻找适合的VNTR位点组合。方法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NTRanalysis,MLVA)分型方法,选择...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结核病中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tandem repeats,VNTR)的分布特征,寻找适合的VNTR位点组合。方法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NTRanalysis,MLVA)分型方法,选择标化的24个VNTR位点,对101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DNA进行检测,结果采用BioNumerics 6.1数据库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单位点Hunter-Gaston分辨率指数(Hunter-Gaston index,HGI)分析,并比较分析国际推荐的分组(12、15、24位点)的基因分型鉴定能力。结果 MLVA分析结果显示24个VNTR位点在不同菌株中存在明显的多态性,101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1个基因群83种基因型,其中69种基因型只有1个菌株,占68.32%(69/101),另有32株临床分离株表现出14种基因型,占31.68%(32/101),成簇率为17.82%;24个VNTR位点的HGI具有较大差异(0.168~0.829),HGI能达到0.5以上的VNTR位点数有16个;24个VNTR位点进行不同的位点组合:12、15个和24个位点组合的HGI分别为0.995、0.996、0.996。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结核病中结核分枝杆菌存在基因多态性,国际推荐的15个VNTR位点组合的MLVA分型方法适用于其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炭疽芽胞杆菌中11个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特征和分布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建春 张恩民 +1 位作者 张慧娟 张建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检测炭疽芽胞杆菌中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变化,分析我国菌株中VNTR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方法 PCR扩增,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测序验证,BLAST比对等。结果 11个VNTR位点中有4个在所有菌株中没有差别,另外7个位点只在个别菌... 目的检测炭疽芽胞杆菌中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变化,分析我国菌株中VNTR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方法 PCR扩增,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测序验证,BLAST比对等。结果 11个VNTR位点中有4个在所有菌株中没有差别,另外7个位点只在个别菌株中检测到差别,有差别的菌株多分布在新疆;11个VNTR位点均位于基因编码区内,编码对细菌生存重要的蛋白和一些功能不明蛋白。结论结果提示新疆的菌株类型较复杂;本研究中的VNTR位点比较保守,可能不能用于区别不同的炭疽芽胞杆菌,但对于了解炭疽芽胞杆菌的基因组特征以及鉴定炭疽芽胞杆菌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 特征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潘芬 张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8-1253,共6页
肺炎支原体是临床上非典型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日趋严重,且全世界各地耐药率存在差异,目前认为其耐药机制主要与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2 063位和2 064位)相关... 肺炎支原体是临床上非典型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日趋严重,且全世界各地耐药率存在差异,目前认为其耐药机制主要与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2 063位和2 064位)相关。根据肺炎支原体菌株P1基因序列的不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其流行基因型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另外,为了解肺炎支原体耐药菌株之间是否存在克隆传播,可采用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分析肺炎支原体克隆型。加强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及流行基因型的监测,有助于了解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新型抗菌药物及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耐药 P1基因 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vWF基因内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迎春 李震宇 +4 位作者 王泳 万海英 顾建明 台虹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研究了71名中国汉族人142条染色体的vWF基因40号内含子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中国人群vWF基因内存在ATCT的串联重复序列,其VNTR存在14,13,12,11,10,9,8和7等八种等位基因...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研究了71名中国汉族人142条染色体的vWF基因40号内含子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中国人群vWF基因内存在ATCT的串联重复序列,其VNTR存在14,13,12,11,10,9,8和7等八种等位基因,总的理论杂合率为79.4%。该VNTR携带遗传信息量大,作为血管性血友病的遗传指标之一对vWD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VWF基因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咨询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尉氏县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流行特征及耐药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玉玲 马晓光 +3 位作者 李辉 徐吉英 闫国蕊 石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尉氏县结核分枝杆菌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河南省尉氏县结核病防治机构分离培养的257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应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家族... 目的:探讨河南省尉氏县结核分枝杆菌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河南省尉氏县结核病防治机构分离培养的257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应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7个结核分枝杆菌VNTR基因位点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并对其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北京家族基因型占90.7%(233/257);VNTR基因型显示明显的多态性。230个基因型聚类分析主要分为4个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和Ⅳ群),其中Ⅲ群包含152基因型(59.1%),为优势基因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占8.9%(23/257),任意耐药占24.5%(63/257),北京家族基因型与非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以及主要流行(Ⅲ)群与非主要流行群中耐药株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2、1.954,P>0.05)。结论:河南省尉氏县北京家族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导流行型;7位点VNTR基因分型存在4个基因群,主要流行群为Ⅲ群;耐药形势仍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多位点串联重复 河南省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谈忠鸣 汪秀斌 +6 位作者 周伟忠 董晨 周璐 洪捷 钱慧敏 胡建利 鲍倡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羊种布鲁氏菌 猪种布鲁氏菌 AMOS-PCR 多位点序列分析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判别分析在布氏杆菌常见种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培 崔步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建立布氏杆菌常见种别的Bayes判别模型,为布氏杆菌种别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所选择的基因组上16个具有多态性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判别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关键序列位点并构建布氏杆... 目的建立布氏杆菌常见种别的Bayes判别模型,为布氏杆菌种别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所选择的基因组上16个具有多态性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判别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关键序列位点并构建布氏杆菌常见种别的Bayes判别模型。结果待选的16个多态性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全部进入判别函数,建立的模型自身验证的准确率为98.21%,交互验证的准确率为97.75%。结论建立的Bayes判别模型判断布氏杆菌的常见种别正确率很高,是布氏杆菌常见种别判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Bayes判别模型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增强子区域hs1,2 VNTR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种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宏标 杜勇 +6 位作者 黄玮俊 李彩霞 李幼姬 薛超 陈素琴 胡彬 王一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增强子hs1,2 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高加索人群特点作比较。【方法】提取201例汉族人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含Iα1 hs1,2片段。凝胶电泳分带鉴定基因型,并以测序证实。【结果】我...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α1基因增强子hs1,2 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高加索人群特点作比较。【方法】提取201例汉族人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含Iα1 hs1,2片段。凝胶电泳分带鉴定基因型,并以测序证实。【结果】我国汉旅人群Ia1 hs1,2 VNTR多态性分布为BB型76例(37.8%), AB型65例(32.3%),AA型24例(12.0%),BC型23例(11.4%)AC型9例(4.5%)CC型4例(2.0%),与国外人群相比,BC、AC、CC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群,而AB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高加索人群(x2=73.77, P<0.00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显示我国汉族人群同样与高加索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x2=72.85,P<0.001)。【结论】我国汉族正常人群Iα1 hs1,2 VNTR多态性不同于高加索人群,突出表现为C等位基因频率及BC、AC、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群。这种差异有可能是导致一些IgA相关疾病在不同种族间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型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A 增强子 可变数量串联重复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11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MLVA基因分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卓林 王璐璐 +3 位作者 刘日辉 陈燕芬 陈泽良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2,共5页
目的:利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技术,了解近期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吉林省2011—2012年不同市县来源患者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提取基因组DNA,对12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目的:利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技术,了解近期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吉林省2011—2012年不同市县来源患者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提取基因组DNA,对12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进行扩增和产物电泳分析,使用Totalab软件对电泳条带进行数据化分析,使用BioNumerics(6.0)软件获得聚类分析结果。结果:对11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12个VNTR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有明显的多态性。12个VNTR位点中Hunter-Gaston指数能达到0.5以上的VNTR位点有9个,位点分辨能力最高的是MIRU26,最低的是MIRU20。基于12个位点的聚类分析,110株分离株可分为6个基因型群,其中分布最多是5群,占34%;其次是1群,占15%。分布最多的5群主要流行于吉林省通化市和松原市等地区。结论:吉林省流行的菌株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态性;不同市县分布的主要基因型群存在差异,表明吉林省内不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流行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Hunter-Gast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7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耐药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益萍 庞慧 +4 位作者 万康林 弓艳娥 郭旭霞 王艳霞 刘海灿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9-1125,共7页
目的研究山西省长治及周边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运用MLVA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对8种抗结核药物分别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BioNumerics 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 目的研究山西省长治及周边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运用MLVA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对8种抗结核药物分别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BioNumerics 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5个位点中Mtub21、MIRU26和ETRE多态性较高(HGI>0.6),MIRU40、ETRB、MIRU16、ETRD、MIRU23和ETRC位点多态性较低(HGI<0.3)。127株结核分枝杆菌共分为11个基因群102种基因型,90株为独特型,基因群中Ⅰ群所占比例最大(80.31%)。127株菌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分别为47.24%和23.62%。一线药物中链霉素(40.94%)的耐药率最高,乙胺丁醇(6.30%)最低。二线药物中左氧氟沙星(14.17%)的耐药率最高,丙硫异烟胺(3.15%)最低。链霉素的单耐药率最高(11.81%);耐多药率为21.26%(27/127);广泛耐多药率为3.15%。Ⅰ群菌株的耐药率与其它菌株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证实山西长治及周边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多态性,Ⅰ群为主要流行群。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药物的敏感性高于一线药物。主要流行菌株Ⅰ群菌株与耐药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MLV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LVA分型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秀娟 崔玲玲 +2 位作者 赵冬 潘琢 高伟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9-844,共6页
目的建立针对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分离株的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为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提供实验室支持。方法对2005—201... 目的建立针对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分离株的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为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提供实验室支持。方法对2005—2014年间分离自食品的91株Lm进行14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位点的检测,评估最优检测位点组合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通过采用软件分析,由LMV1、LMV2、LMV7、Lm10、Lm11、Lm23、LM-TR6、TR3和Lm15等9个VNTR位点组成的位点组合为最优MLVA检测位点,可以将91株Lm分离株分为70个型别,分型能力达到0.987 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的由9个检测位点组成的Lm的MLVA分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客观、操作标准化、易于在不同实验室间比较的优势,可作为一线检测方法用于李斯特菌病的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