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9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亚模函数的可见光通信MIMO-OFDM系统天线选择算法
1
作者 贾科军 贺耀民 +3 位作者 张芳芳 蔺莹 薛建彬 郝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53,共9页
在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针对天线选择理论建模不足和穷举算法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方案。首先,以下行链路的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理论优化模型,并证明了目标函数满足... 在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针对天线选择理论建模不足和穷举算法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方案。首先,以下行链路的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理论优化模型,并证明了目标函数满足的单调亚模性。其次,根据亚模函数的收益递减效应,设计了基于容量最大化的天线选择算法。最后,仿真分析了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ally Clipped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和直流偏置光OFDM(DC-biased Optical OFDM,DCO-OFDM)系统的信道容量和误码率性能。在6选4的情况下,当信噪比为30 dB时,所提算法与穷举最优算法的信道容量差异仅为0.51 b/s/Hz和1.2 b/s/Hz,复杂度则降低了约46.3%。另外,随着选择天线数的增多和调制阶数的增大,系统的误码率性能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VLC) 多输入多输出(mimo) 天线选择 亚模函数 收益递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蜂窝覆盖的超大规模MIMO系统近场码本设计
2
作者 梁彦 李宝龙 李飞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7,共11页
在6G超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站与用户间的传输范围属于近场区域,传统的远场信道估计码本将不再适用。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蜂窝覆盖的近场码本设计方案。首先,该方案对近场的角度、距离域进行变换,并证明了码字在变换域的覆盖范围近... 在6G超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站与用户间的传输范围属于近场区域,传统的远场信道估计码本将不再适用。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蜂窝覆盖的近场码本设计方案。首先,该方案对近场的角度、距离域进行变换,并证明了码字在变换域的覆盖范围近似为椭圆。然后,将变换域中的椭圆压缩为圆,利用正六边形分布对近场的变换域进行蜂窝覆盖。最后,调整蜂窝的中心位置并映射回原始域,得到角度、距离采样点,并以此生成码本。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码本维度下,所提码本较现有的近场码本具有更高的信道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大规模mimo 近场 码本设计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空间稀疏分解驱动的RIS辅助毫米波MIMO系统密钥生成机制
3
作者 杨立君 孔文杰 +1 位作者 陆海涛 亓晋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6-1075,共10页
针对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密钥生成方法面临的导频开销高、信道信息估计误差大和信道稀疏度依赖性强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最小化(ANM)的RIS辅助密钥生成方案。现有基于压缩感知(CS)的... 针对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密钥生成方法面临的导频开销高、信道信息估计误差大和信道稀疏度依赖性强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最小化(ANM)的RIS辅助密钥生成方案。现有基于压缩感知(CS)的密钥生成方案需预设信道稀疏度作为先验知识,且受限于网格化离散建模,易导致密钥失配问题。该方案通过引入ANM技术,将基站(Base Station,BS)与用户(UE)间的级联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无限分辨率的稀疏信号恢复问题,结合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联合估计虚拟离开角(AoDs)与到达角(AoAs),突破传统网格化约束并消除对稀疏度的显式假设,从而提取高精度信道参数作为密钥源。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CS的方案相比,该方案在5 dB的信噪比条件下密钥不一致率降低了47.7%,同时显著减少了导频开销;随着天线规模扩大,其性能优势进一步凸显。该方案为RIS辅助毫米波MIMO系统的密钥生成提供了一种无需先验稀疏度、抗网格误差的可靠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密钥生成 毫米波mimo 智能超表面 原子范数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驱动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DOA估计
4
作者 陈金立 周龙 +1 位作者 李家强 姚昌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4-683,共10页
受恶劣电磁环境和元器件老化等因素影响,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的天线阵元发生故障的概率增加,而阵元故障会严重降低目标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性能。现有的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DOA... 受恶劣电磁环境和元器件老化等因素影响,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的天线阵元发生故障的概率增加,而阵元故障会严重降低目标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性能。现有的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DOA估计方法未能充分利用阵列模型的先验信息,导致其建立的映射关系极为复杂,从而使得网络拟合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先验驱动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DOA估计方法。首先,利用MIMO雷达协方差矩阵的双重Toeplitz先验特性,构建了基于先验驱动的残差注意力网络,并引入残差注意力块对协方差矩阵的特征进行加权处理,旨在学习阵元故障下存在数据缺失的协方差矩阵和完整协方差矩阵生成向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残差注意力网络输出的生成向量估计值得到完整的协方差矩阵。最后,利用RD-ESPRIT(Reduced Dimension ESPRIT)算法估计目标DOA。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阵元故障下的DOA估计性能优于现有算法,在信噪比为15 dB时,其DOA估计精度比效果最好的现有算法提高了4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DOA估计 双重Toeplitz先验 残差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范数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差分共阵角度估计方法
5
作者 陈金立 张金璨 +2 位作者 姚昌华 涂刚毅 李家强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雷达阵元故障会导致三阶观测张量中出现缺失切片数据,严重影响目标角度估计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差分共阵角度估计方法。首先,对MIMO雷达三阶... 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雷达阵元故障会导致三阶观测张量中出现缺失切片数据,严重影响目标角度估计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差分共阵角度估计方法。首先,对MIMO雷达三阶观测张量进行PARAFAC分解得到收发阵列的不完整因子矩阵;然后,利用收发阵列的因子矩阵分别获得发射和接收差分共阵的导向矩阵,并利用差分共阵的冗余度对故障阵元缺失数据进行填充,从而得到等效虚拟收发阵列的虚拟因子矩阵;最后,为了填补等效虚拟阵列中的空洞,分别对等效虚拟收发阵列的虚拟因子矩阵建立原子范数约束下的低秩矩阵重构模型,并将其表述为半正定规划(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SDP)问题,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DMM)求解该矩阵重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重构出不完整因子矩阵中的缺失数据,从而改善MIMO雷达阵元故障下的角度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mimo雷达 阵元故障 差分共阵 原子范数 角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定点网络的太赫兹UM-MIMO系统信道估计算法
6
作者 于舒娟 魏玉尧 +3 位作者 蔡良隆 卢宏宇 张昀 赵生妹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90,共14页
针对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混合场和波束偏移效应带来的信道估计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动点正交近似消息传递残差自注意(FPN-OAMP-SRLG)算法。利用坐标注意力与部分通道移位提出深度残差块(BSRB)和门控线性自注意力(SARG),构建... 针对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混合场和波束偏移效应带来的信道估计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动点正交近似消息传递残差自注意(FPN-OAMP-SRLG)算法。利用坐标注意力与部分通道移位提出深度残差块(BSRB)和门控线性自注意力(SARG),构建了特征提取网络SRLG,并结合FPN-OAMP框架,将信道估计问题建模为图像恢复问题。以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后的导频信息作为输入特征,通过FPN-OAMP-SRLG中线性估计器和非线性估计器迭代来恢复信道状态信息。仿真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高精度地估计THZ信道,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THz超大规模mimo系统 深度残差块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混合解耦结构的超宽带MIMO天线
7
作者 郑学梅 吴翰 赵紫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九边形超宽带天线,由两个九边形的辐射单元和中间的T形接地面构成,并通过蚀刻H形槽线进一步改善了中高频的阻抗匹配.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设计了由一种矩形开口谐振环和矩形互补开口谐振环构成的混合解耦...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九边形超宽带天线,由两个九边形的辐射单元和中间的T形接地面构成,并通过蚀刻H形槽线进一步改善了中高频的阻抗匹配.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设计了由一种矩形开口谐振环和矩形互补开口谐振环构成的混合解耦结构,加载到MIMO天线中.整个天线的工作频段为3.2~11.2 GHz,经过HFSS仿真分析,相比未加载混合解耦结构的天线,提出的天线在绝大部分频段的隔离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整个工作频段的隔离度大于20 dB.并对天线的表面电流,远场性能,分集性能通过HFSS仿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天线非常适合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的场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超宽带 解耦 开口谐振环 mi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RIS辅助MIMO系统混合张量信道估计算法
8
作者 李双志 邢益博 雷豪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7-414,共8页
为解决在双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系统中获取高维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张量分解的多链路联合信道估计算法。首先,通过设计导频传输机制,将单反射... 为解决在双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系统中获取高维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张量分解的多链路联合信道估计算法。首先,通过设计导频传输机制,将单反射链路和双反射链路的接收信号分别建模为平行因子模型和平行因子塔克(Tucker)张量模型,将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混合张量因子矩阵的拟合问题。然后,考虑到多条链路之间共享的CSI,采用一种基于交替最小二乘迭代算法来分解混合张量,以有效估计出因子矩阵。最后,通过对该混合张量进行唯一性分析,与传统的Khatri-Rao分解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备更为灵活的参数设计特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训练块数小于RIS单元数的情况下有效估计反射链路C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mimo 信道估计 双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混合张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O雷达成像图序列的切向人体姿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丁传威 刘芷麟 +4 位作者 张力 赵恒 周庆 洪弘 朱晓华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7,共17页
现有的基于雷达传感器的人体动作识别研究主要聚焦于相对雷达径向运动产生的微多普勒特征。当面对非径向,特别是静态姿势或者运动方向与雷达波束中心垂直的切向动作(切向人体姿态)时,传统基于微多普勒的方法无法对径向运动微弱的切向人... 现有的基于雷达传感器的人体动作识别研究主要聚焦于相对雷达径向运动产生的微多普勒特征。当面对非径向,特别是静态姿势或者运动方向与雷达波束中心垂直的切向动作(切向人体姿态)时,传统基于微多普勒的方法无法对径向运动微弱的切向人体姿态进行有效表征,导致识别性能大幅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发多收(MIMO)雷达成像图序列的切向人体姿态识别方法,以高质量成像图序列的形式来表征切向姿态的人体轮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通过提取图像内的空间特征和图序列间的时序特征,实现对切向人体姿态的准确识别。首先,通过恒虚警检测算法(CFAR)定位人体目标所在距离门,接着,利用慢时滑窗将目标动作划分为帧序列,对每帧数据用傅里叶变换和二维Capon算法估计出切向姿态的距离、俯仰角度和方位角度,得到切向姿态的成像图,将各帧成像图按照时序串联起来,构成切向人体姿态成像图序列;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域联合自适应阈值去噪算法,抑制环境杂波,增强人体轮廓和结构特征,改善成像质量;最后,采用了一种基于空时注意力模块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ST-ConvLSTM),利用ConvLSTM单元来学习切向人体姿态成像图序列中的多维特征,并结合空时注意力模块来强调成像图内的空间特征和图序列间的时序特征。对比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在8种典型的切向人体姿态的识别中取得了96.9%的准确率,验证了该方法在切向人体姿态识别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切向人体姿态识别 成像图序列 图像去噪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辅助和原子选择门限机制下的MIMO-OTFS系统信道估计
10
作者 彭艺 陈志翔 杨青青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3,共9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时频空间(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MIMO-OTFS)系统由最大时延、多普勒扩展、天线数量增加带来信道估计计算开销大、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辅助和原子选择...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时频空间(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MIMO-OTFS)系统由最大时延、多普勒扩展、天线数量增加带来信道估计计算开销大、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辅助和原子选择门限的广义正交匹配追踪(sensing aided generaliz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algorithm based on atomic threshold,SA-TGOMP)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雷达探测的用户和周围环境信息转化为OTFS信道的初始索引集,然后引入以固定值选取相关性原子进行迭代的策略和原子选择门限进行支撑集更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同时减少导频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时频空间(mimo-OTFS) 压缩感知 感知辅助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分量变换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优化研究
11
作者 沙学军 彭睿 +1 位作者 倪嘉昊 王茹 《无线电工程》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两分量变换的通信系统,并探讨了其在提升抗衰落能力和降低误码率方面的应用。传统信号传输方式中,符号调制与物理资源紧密相关,容易受到信道衰落的影响。两分量变换通过将信号的不同部分调制在独立的物理资源上,能够有效... 介绍了一种基于两分量变换的通信系统,并探讨了其在提升抗衰落能力和降低误码率方面的应用。传统信号传输方式中,符号调制与物理资源紧密相关,容易受到信道衰落的影响。两分量变换通过将信号的不同部分调制在独立的物理资源上,能够有效地平均化信号畸变,减少误码率。详细分析了两分量变换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提出了一种优化两分量变换参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变换参数下,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分量变换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畸变平均化 信道衰落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MIMO系统非正交动态时隙分配能耗优化研究
12
作者 费恒海 葛文萍 +1 位作者 陈娟 陈紫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6,共7页
认知MIMO系统中同时存在多类用户时,不同类型用户受不同约束条件限制,对时隙会有不同需求。该文旨在解决多类用户并存的认知MIMO系统能耗优化问题,提出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的非正交时隙分配方法,满足... 认知MIMO系统中同时存在多类用户时,不同类型用户受不同约束条件限制,对时隙会有不同需求。该文旨在解决多类用户并存的认知MIMO系统能耗优化问题,提出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的非正交时隙分配方法,满足更多类型用户的通信需求。在分配时隙时,提出动态时隙分配算法,通过设计虚拟用户进行时隙分配,保证不同类型用户不会占用同一个时隙。仿真结果和分析表明,系统中多类用户同时存在于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和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两种场景中时,基于SCMA的非正交动态时隙分配与传统正交分配方式相比能够降低能耗,与固定时隙的非正交时隙分配相比,动态时隙分配算法降低系统能耗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mimo 动态时隙分配 能耗优化 SC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的非相干分布源角度参数估计方法
13
作者 刘亚鹏 高洪元 +1 位作者 张志伟 马静雅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存在的高成本、高功耗问题以及在多径密集场景中基于点目标模型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性能恶化的难题,提出一种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的非相干分布源角度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反正弦定律恢复归一化无量化协方差矩阵;其... 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存在的高成本、高功耗问题以及在多径密集场景中基于点目标模型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性能恶化的难题,提出一种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的非相干分布源角度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反正弦定律恢复归一化无量化协方差矩阵;其次,构建核范数最小化目标函数以恢复低秩的空间谱矩阵,从而实现二维DOA的准确估计;然后,通过一阶泰勒展开重构无噪信号协方差矩阵,实现对角度扩展的精确估计;最后,还推导了单比特ID源角度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为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0dB、快拍数为100、阵元数为36的条件下,该方法的DOA和角度扩展估计精度分别达到0.91°和1.12°。与已有单比特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同时计算时间适中,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工程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比特大规模mimo 非相干分布源 核范数最小化 角度参数估计 克拉美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练样本不足时天线分置MIMO雷达贝叶斯自适应检测
14
作者 周喆 刘维建 +2 位作者 吴云韬 郑岱堃 巩朋成 《信息对抗技术》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在未知杂波环境下,为实现良好的目标检测性能,通常需要大量独立同分布样本,以此精准估计未知杂波的协方差矩阵。但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对于配备多通道的雷达系统而言,获取足够数量的独立同分布训练样本颇具挑战。为了解决天线分置多输入... 在未知杂波环境下,为实现良好的目标检测性能,通常需要大量独立同分布样本,以此精准估计未知杂波的协方差矩阵。但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对于配备多通道的雷达系统而言,获取足够数量的独立同分布训练样本颇具挑战。为了解决天线分置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雷达在训练数据不足时的目标检测难题,采用贝叶斯理论,将杂波协方差矩阵建模为逆威沙特分布,并采用广义似然比检测(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GLRT)准则、Rao准则和Wald准则设计得到了3种贝叶斯检测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器均能实现在训练样本不足时的目标检测,在3种贝叶斯检测器中,基于GLRT准则得到的检测器的检测性能最优。此外,还得出了影响检测性能的关键物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贝叶斯检测器 mimo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结构的大规模MIMO系统CSI反馈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庆 李义 +4 位作者 李璘 王有军 李康 熊林麟 王平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77,共7页
从用户端获取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是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模式下通信系统信息高效传输的关键,然而其反馈开销随着天线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给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从用户端获取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是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模式下通信系统信息高效传输的关键,然而其反馈开销随着天线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给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CSI反馈网络结构U-shaped Transformer Neural Network(UTNet)。首先,编码器和解码器分别采取编码与压缩同步、解码和重建同步的连续采样结构,实现特征提取和压缩。其次,在编码器的末端和解码器的开端分别插入Transformer模块,提取不同位置之间的关联信息。最后,通过调节CSI反馈网络参数实现对发送数据长度的控制,旨在实现CSI信号更加智能和高效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压缩率下UTNet的归一化均方误差(Normalized Mean Square Error,NMSE)低于-27.45 dB,相较于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UTNet能在保持更高精度的同时反馈开销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mimo CSI反馈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与容量优化评估
16
作者 郑一 王承祥 +1 位作者 冯瑞 黄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5,123,共8页
为了研究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性能,本文进行了5.3GHz频段的单用户和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实验,分析了超大规模MIMO单用户和多用户信道容量。在发送端配置单用户和多用户天线,接收端... 为了研究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性能,本文进行了5.3GHz频段的单用户和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实验,分析了超大规模MIMO单用户和多用户信道容量。在发送端配置单用户和多用户天线,接收端配置128×8的超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进行城市环境上行链路的信道测量实验。通过系统校准和测量数据处理,得到真实的信道冲激响应。根据上下行链路互易性,通过上行链路的信道矩阵得到下行链路的信道矩阵。采用基于均方误差的最小化方法将信道容量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通过优化预编码矩阵得到下行链路最大的信道容量。通过分析下行链路的单用户信道容量,发现视距环境的信道容量小于非视距环境下的信道容量;通过分析下行链路的多用户信道容量,发现当用户数从单用户增加到4用户时,信道容量也随之增加;此外,根据测量数据指导优化算法设计预编码矩阵,可以带来信道容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超大规模mimo 信道测量 信道特性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运动扩展目标的认知MIMO雷达波形设计
17
作者 沈廷立 张云雷 +1 位作者 卢建斌 余国华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针对杂波背景下提升认知MIMO雷达的多运动目标检测问题,基于双互信息准则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运动目标冲激响应(TIR)线性变化问题,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下一时刻TIR,并采用注水算法求解最优频域波形,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合成认知MIM... 针对杂波背景下提升认知MIMO雷达的多运动目标检测问题,基于双互信息准则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运动目标冲激响应(TIR)线性变化问题,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下一时刻TIR,并采用注水算法求解最优频域波形,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合成认知MIMO雷达的时域波形。经仿真验证,所用算法能满足认知MIMO雷达观测多个目标发射波形设计的需要,实现了对运动目标冲激响应的有效估计,相比于传统的固定信号,能够提升多运动目标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mimo雷达 互信息 多目标检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MIMO技术的5G室分低成本高性能技术及应用
18
作者 李建朋 魏志刚 +4 位作者 王鹏 孙正辉 仇勇 盛明威 谢慧强 《江苏通信》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2.6G室分主要以传统室分建设为主,通过合路存量4G室分,快速实现5G覆盖,但同时也面临单路室分性能差、峰值速率低、吞吐量受限、同频干扰明显、无源器件无法监控等突出问题。本文针对存量传统室分,从覆盖方案调优、驻留能力提升、容量性... 2.6G室分主要以传统室分建设为主,通过合路存量4G室分,快速实现5G覆盖,但同时也面临单路室分性能差、峰值速率低、吞吐量受限、同频干扰明显、无源器件无法监控等突出问题。本文针对存量传统室分,从覆盖方案调优、驻留能力提升、容量性能挖掘、智慧监控应用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让5G室分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性能、可管控,并规模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室分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低成本 智慧室分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sive MIMO的5G高铁专网规划与优化
19
作者 刘宏嘉 许国平 +1 位作者 林俊钒 石贤富 《邮电设计技术》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针对高铁乘客通信感知提升,从5G高铁专网规划、建设、优化等维度进行了技术方案论证和分析,提出了以Massive MIMO技术的5G专网规划建设思路,并在夯实基础网络结构上,创新波束模型,实现波束集中指向铁轨沿线,大幅提升覆盖能力。实践结果... 针对高铁乘客通信感知提升,从5G高铁专网规划、建设、优化等维度进行了技术方案论证和分析,提出了以Massive MIMO技术的5G专网规划建设思路,并在夯实基础网络结构上,创新波束模型,实现波束集中指向铁轨沿线,大幅提升覆盖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显著提高5G高铁通信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效果,并可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为高速铁路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高铁 Massive mimo 波束赋形 感知 T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的共享型阵列混合波束成形算法
20
作者 李光远 付辉 +3 位作者 张凯 韩芳 徐顺清 孟溪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考虑到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传统的全数字波束成形算法能耗较高、成本较大且模拟预编码算法性能较差,提出了一种共享型阵列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首先通过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取它们... 考虑到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传统的全数字波束成形算法能耗较高、成本较大且模拟预编码算法性能较差,提出了一种共享型阵列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首先通过信道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取它们的相位信息作为模拟预编码和模拟合成矩阵,然后将得到的模拟预编码和模拟合成矩阵与信道矩阵一起作为等效信道矩阵,再次进行奇异值分解,即可得到相应的数字预编码矩阵和数字合成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混合波束成形算法,当射频链路数与数据流数配置相等时,其频谱效率和能效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且在工程上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多输入输出 毫米波 波束成形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