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M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or PRC-CW radar based on adaptive STFT and time-varying filtering 被引量:9
1
作者 Zhao Zhao Xiangquan Sh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219-223,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frequency modulation (FM) interfer- ence on correlation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seudo random code continuous wave (PRC-CW) radar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output deterior... The influence of frequency modulation (FM) interfer- ence on correlation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seudo random code continuous wave (PRC-CW) radar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output deteriorates greatly when the FM inter- ference power exceeds the anti-jamming limit of the radar. Accord- 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PRC-CW radar echo is a wideband pseudo random signal occupying the whole TF plane, while the FM in- terference only concentrates in a small portion,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adaptive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 and time-varying filtering for FM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his method filters the received signal by using a binary mask to excise only the portion of the TF plane corrupted by the interference. Two types of interference, linear FM (LFM) and sinusoidal FM (SFM), under different signal-to-jamming ratio (S JR) are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FM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arget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requency modulation in- terference adaptive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 time- varying filtering pseudo random code continuous wave (PRC-CW) ra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volution of the shock wave when a muzzle jet impacts a constrained moving body 被引量:1
2
作者 Zijie Li Hao Wang +1 位作者 Changshun Chen Kun Ji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The gun-track launch system is a new special launch device that connects the track outside the muzzle.Because 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track,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uzzle jet differ from those of th... The gun-track launch system is a new special launch device that connects the track outside the muzzle.Because 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track,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uzzle jet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muzzle jet.Specifically,it changes from freely developing to doing so in a constrained manner,where this results in an asymmetric direction of flow as well as spatio-temporal coupling-induced interference between various shock waves and the formation of vortices.In this background,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formulate and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volution of the muzzle jet as it impacts a constrained moving body.We designed simulations to test the gun-track launch system,and established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the dynamic grid metho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pagation of disturbances when the muzzle jet impacted a constrained moving body.We also considered models without a constrained track for the sake of comparis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uzzle jet assumed a circumferential asymmetric shape,and tended to develop in the area above the muzzle.Because the test platform was close to the ground,the muzzle jet was subjected to reflections from it that enhanc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shock waves and vortices in the muzzle jet to exacerbate its rate of distortion and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This in turn l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in pressure at symmetric points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 identical.The result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strained track could hinder the influence of reflections from the ground on the muzzle jet to some extent,and could reduce the velocity of the shock waves inducing the motion of the muzzle as well as the Mach number of the moving body.The work her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requisite technical support for applications of the gun-track launch system.It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to recover high-value warhe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wave/vortex interference Muzzle jet Constrained boundary Dynamic gr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io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 of Ultra-high Voltage AC Transmission Lines by Using Stochastic Modeling
3
作者 HE Wangling WAN Baoquan +3 位作者 PEI Chunming ZHANG Jiangong HE Junjia GUO Haozho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38-2444,共7页
For developing ultra-high voltage(UHV) A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it is important to precisely estimate and to limit the radio interference(RI) level of power lines.Based on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in amplit... For developing ultra-high voltage(UHV) A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it is important to precisely estimate and to limit the radio interference(RI) level of power lines.Based on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in amplitude and repetition rate of induced corona current,by using the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we establish a stochastic model for the wide-sense stationary random process of corona discharges.Then combining the stochastic model with model-propagation-analysis method,the RI levels under three-phase UHV AC transmission lines are calculated.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based on stochastic model method and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Large Electric Systems(CIGRE) excitation func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at based on semi-empirical method and some other excitation functions.The stochastic model based on different excitation functions is also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RI levels under finite test lines with two opened termina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same average maximum gradient on conductor surface and the same conductor type,the number of corona discharge per unit length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excitation functions.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for a long test line,the effect of standing wave on RI field strength is negligible in the middle of the line,but obvious near both terminations: for a 10-km line,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RI field strength is 2.78 dB,between the peak value of the standing wave near the ends and the steady value near the middle of the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交流输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 随机建模 干扰特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电力传输系统 平稳随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凸稀疏与低秩分解的车载雷达抗干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家强 危雨萱 +1 位作者 任梦豪 陈金立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车载及道路设备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使得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了诸多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凸正则化稀疏和低秩分解的信号分离方法来抑制雷达间的相互干扰。首先,利用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的低秩和... 车载及道路设备毫米波雷达的广泛应用,使得雷达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了诸多交通安全隐患。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凸正则化稀疏和低秩分解的信号分离方法来抑制雷达间的相互干扰。首先,利用雷达回波信号中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的低秩和稀疏特性构建优化模型,将干扰抑制问题转化为了优化问题;然后,在使用极大极小非凸稀疏惩罚作为稀疏惩罚的情况下,借助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迭代优化;最后,在指定误差范围内结束迭代,分别求解出目标分量和干扰分量,实现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精准分离。与现有的信号处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跳过了繁琐的干扰检测步骤,且干扰抑制后的信号与纯净参考信号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97。仿真模拟以及后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雷达间干扰的抑制具有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干扰抑制 低秩 稀疏 极大极小非凸稀疏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AR-ProxSGD车载调频连续波雷达干扰抑制方法
5
作者 李家强 刘浩波 +2 位作者 喻庞泽 姚昌华 陈金立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2,共8页
针对车载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中存在的交叉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FAR-ProxSGD的干扰抑制算法。首先,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受干扰的雷达接收信号从时域转换至时频域,并基于一维恒虚警检测器沿各频率点检测干扰位置,通过幅度校正实现初... 针对车载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中存在的交叉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FAR-ProxSGD的干扰抑制算法。首先,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受干扰的雷达接收信号从时域转换至时频域,并基于一维恒虚警检测器沿各频率点检测干扰位置,通过幅度校正实现初步干扰抑制。然后,结合干扰信号的时域稀疏特性与目标回波的频域稀疏特性,利用近端次梯度下降法对残余干扰进行迭代优化处理,最终实现干扰信号的消除和信号的重构。为验证算法性能,通过软件平台进行了多目标多干扰源场景的数值仿真,并基于AWR1843毫米波雷达与DCA1000数据采集系统获取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且降低频域基底噪声,提高交通环境下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目标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干扰抑制 恒虚警检测 次梯度下降 软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无线电波透视信号滤波方法及参数研究
6
作者 胡泽安 李锡明 +2 位作者 吴荣新 田一凡 陈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2,共11页
在煤矿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中,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等会对无线电波信号产生较强干扰,影响无线电波透视数据的保幅性和成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煤层工作面排水设备、通讯设备、定位器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四种常见干扰源的噪声... 在煤矿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中,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等会对无线电波信号产生较强干扰,影响无线电波透视数据的保幅性和成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煤层工作面排水设备、通讯设备、定位器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四种常见干扰源的噪声信号特征。将四种干扰源噪声加入无线电波透视理论数据,采用中值滤波、Savitzky-Golay滤波和小波滤波法,定量分析三种滤波方法和不同参数的去噪效果。经中值滤波后(窗口5),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6.72、6.42、6.33和6.15;经过Savitzky-Golay滤波后(窗口9),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7.32、8.13、9.51和7.67;经过小波滤波后(db6,3层),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8.49、7.68、8.21和11.63。经过大量滤波实验认识到,S-G滤波适合处理通讯设备和定位器设备噪声,小波滤波适合处理排水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噪声;中值滤波的最佳移动中位数窗口值为5,S-G滤波最佳拟合窗口值为9,小波滤波最佳小波基为db6。进一步将这三种滤波方法用于实测数据,三种方法滤波后的实测数据信噪比均得到有效提高。衰减系数层析成像结果中,YC4异常区受噪声干扰影响减小,异常区位置经滤波后划分更加准确。研究结果证明,三种滤波方法针对不同干扰源选取合适的滤波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电波透视数据信噪比和探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勘探 干扰源噪声 滤波方法 信噪比 地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截面无限长柱体的光散射研究
7
作者 颜兵 张华永 +1 位作者 陈平 刘晨华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了研究任意规则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特性,提出了一种半解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圆柱矢量波函数来展开散射场和内场,通过电磁场边界条件和投影法确定展开系数;以基模高斯光束和径向环状光束照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 为了研究任意规则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特性,提出了一种半解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圆柱矢量波函数来展开散射场和内场,通过电磁场边界条件和投影法确定展开系数;以基模高斯光束和径向环状光束照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的无限长柱体为例,对归一化的近场强度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光束经过圆柱和椭圆柱传输后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而矩形柱对光束具有一定的汇聚作用。该研究为求解任意规则横截面的无限长柱体对任意光束的散射提供了一个应用方便的半解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干涉现象 半解析方法 规则截面无限长柱体 圆柱矢量波函数 归一化场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体船的运动模型建模和减摇控制技术研究
8
作者 李传军 张思露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35,共4页
三体船独特的结构使其在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复杂海况下多自由度耦合运动及片体干扰带来的减摇控制难题,制约其工程应用。本研究构建考虑非线性因素的三体船运动模型,分析片体间距对流体干扰的影响规律。设计“前馈补偿+反馈调节”双... 三体船独特的结构使其在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复杂海况下多自由度耦合运动及片体干扰带来的减摇控制难题,制约其工程应用。本研究构建考虑非线性因素的三体船运动模型,分析片体间距对流体干扰的影响规律。设计“前馈补偿+反馈调节”双环减摇控制算法,前馈基于ARIMA模型预报波浪干扰,反馈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抑制耦合运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横摇、纵摇和垂荡控制性能上优于传统方法,为三体船减摇控制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型 减摇控制 三体船 前馈补偿 波浪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干涉曝光系统中双频激光干涉测量误差建模与分析
9
作者 王新宇 李文昊 +4 位作者 王玮 刘兆武 姜珊 周文渊 巴音贺希格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SBIL)是制作单体大面积高精度光栅的有效途径,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反馈工作台位置进行干涉条纹的精确拼接,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光栅刻线误差,导致光栅衍射波前质量降低。针对工作台的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了激光干涉仪自身... 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SBIL)是制作单体大面积高精度光栅的有效途径,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反馈工作台位置进行干涉条纹的精确拼接,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光栅刻线误差,导致光栅衍射波前质量降低。针对工作台的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了激光干涉仪自身结构因素引起的本征误差,提出了复杂环境下激光干涉仪本征误差的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了实际工况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死程误差和测量光程变化误差理论模型。通过构建平移和旋转算子,推导了工作台任意点旋转和平移之间的耦合关系,模拟了不同工作台姿态滚转角下的测量误差。进行了位移误差实验和光栅扫描曝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位移误差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制作200 mm×200 mm光栅的衍射波前为0.278λ@632.8 nm。本文分析方法贯通了光栅衍射波前与测量误差的传递链路,为制作米级尺寸纳米精度全息光栅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 衍射波前 工作台位移测量 双频激光干涉仪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激光干涉条纹增强激光波长调制信噪比的方法研究
10
作者 程鑫 曹亚南 +3 位作者 马燕莺 李燕 程刚 田兴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3,共9页
为了抑制密集型光学多通池产生的光学干涉条纹,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探测精度和灵敏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整数倍(100)自由光谱范围的数据平均方法,通过优化平均数据点数,显著提高了痕量气体检测的精度、灵敏度与信噪比(SNR)。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抑制密集型光学多通池产生的光学干涉条纹,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探测精度和灵敏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整数倍(100)自由光谱范围的数据平均方法,通过优化平均数据点数,显著提高了痕量气体检测的精度、灵敏度与信噪比(SNR)。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干涉条纹抑制方法,得到的二次谐波信号的基线标准偏差分别为0.019arb.units和0.063arb.units,而新型干涉条纹抑制法对应的基线标准偏差降至0.003arb.units和0.0066 arb.units,分别提升6.33倍和9.55倍;信噪比分别提高4.24倍和6.48倍;探测灵敏度为0.0008μg/m^(3),提升3.75倍;探测精度由0.753μg/m^(3)优化至0.49μg/m^(3),提升1.5倍。本研究初步证明了所提方法可有效抑制光学干涉条纹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光学 光学干涉条纹抑制 特定光谱范围信号处理法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地波雷达杂波和干扰智能识别分类软件设计
11
作者 吴桐 黎明 +3 位作者 牛炯 万汶湘 张玲 李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YOLOv5识别模型的HFSWR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方法。该方法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在海量实验数据中快速筛选出符合其科学研究需求的数据集,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批量实测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谱数据对所提出模型进行训练和分析,使该方法能够在频域范围内对杂波和干扰进行有效识别。本研究以该识别分类算法为核心,进一步基于Python语言设计了一款地波雷达智能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软件。经过严格的批量实测数据测试验证,该软件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研究人员筛选有效实测数据的工作效率,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距离-多普勒谱 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主靠离泊环境的USV激光SLAM方法
12
作者 刘华康 何佳洲 +2 位作者 王景石 蔡庆 滕欣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在自主靠离泊环境中,水面无人艇使用传统激光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面临许多挑战,如水面高动态变化、水波干扰和局部极值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LIO-SAM(Lidar Inertial Odometry via Smoothing and Mapping)的USV(Unma... 在自主靠离泊环境中,水面无人艇使用传统激光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面临许多挑战,如水面高动态变化、水波干扰和局部极值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LIO-SAM(Lidar Inertial Odometry via Smoothing and Mapping)的USV(Unmanned Surface Vehicle)激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首先,通过优化惯性测量单元预积分过程,在保持算法水面动态环境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计算负担;其次,引入了一种基于复合滤波的水波干扰抑制方法,降低了水波对激光SLAM的影响;最后,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图优化方法,有效解决了局部极值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USV的自主靠离泊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同步定位与建图 自主靠离泊 水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频率波动对空间引力波探测激光干涉测量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刘宇 张玉珠 +4 位作者 彭晓东 赵梦园 杨震 唐文林 强丽娥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空间引力波探测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噪声是决定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激光频率噪声是最重要的噪声之一,有必要分析激光频率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和各参数的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的百分比(重要程度).由于在地面难以模拟空间环境,仿真分析是... 空间引力波探测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噪声是决定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激光频率噪声是最重要的噪声之一,有必要分析激光频率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和各参数的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的百分比(重要程度).由于在地面难以模拟空间环境,仿真分析是理想的实验手段.基于空间引力波探测激光干涉测量仿真系统,分析了自由运行激光器激光频率波动对其中的科学干涉仪、参考干涉仪和TM干涉仪模型造成的测量误差,并运用直接求导法和Sobol法两种灵敏度分析方法对三种干涉仪模型输出的影响和重要程度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自由运行激光器激光频率波动造成的干涉仪测量结果变化远大于皮米量级.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测量光频率波动对三种干涉仪输出的重要程度分别为100%,56%,54%,参考光频率波动对三种干涉仪输出的重要程度分别为0%,4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波探测 空间激光干涉 激光干涉仿真 激光频率噪声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光子技术双光束干涉研究式科教融合案例
14
作者 张尚剑 邹新海 +3 位作者 敬超 付尔谷 郑皓文 张锐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3,共5页
针对传统双光束干涉在光学课堂教学中演示难、衬比度低等问题,提出微波光子干涉方法。利用光纤色散改变双光束的相位差,实现稳定且高衬比度双光束干涉结果。该方案以微波光子学视角对双光束干涉全新阐释,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光干涉理论的理... 针对传统双光束干涉在光学课堂教学中演示难、衬比度低等问题,提出微波光子干涉方法。利用光纤色散改变双光束的相位差,实现稳定且高衬比度双光束干涉结果。该方案以微波光子学视角对双光束干涉全新阐释,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光干涉理论的理解,促进经典理论和科学前沿的紧密结合,这一新型实验手段为《物理光学》和《光学原理》课程的科教融合与教学创新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光学 双光束干涉 光纤色散 微波光子学 物理光学 光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压电源强场电磁辐射效应敏感现象
15
作者 李晓鹏 魏光辉 +2 位作者 孙江宁 卢新福 万浩江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8,共5页
为探究电子设备在强电磁场环境中出现重启、关机现象的根本原因,以某型直流稳定电源为受试对象,观察在强场连续波电磁辐射作用下受试电源表现出的敏感现象。选择电压相对变化量作为效应参量,并描述效应参量随干扰场强的变化规律。辐照... 为探究电子设备在强电磁场环境中出现重启、关机现象的根本原因,以某型直流稳定电源为受试对象,观察在强场连续波电磁辐射作用下受试电源表现出的敏感现象。选择电压相对变化量作为效应参量,并描述效应参量随干扰场强的变化规律。辐照试验在GTEM室中进行,干扰信号频段为80~1 000 MHz,最高场强为300 V/m。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干扰场强较低时,电压变化量表现为单调上升、单调下降或先上升后下降;该阶段电压变化量不超过20%,负载设备仍能正常运转。干扰场强较高时,电压变化量表现为突变,可分为停止干扰后关停(80~120 MHz、320~350 MHz)、施加干扰时关停(220~270 MHz、360~420 MHz)、重启(570~590 MHz、700~720 MHz、860~880 MHz)等三种对负载用电设备造成实际威胁的干扰现象。两个阶段的敏感现象无明显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效应 强电磁场 稳压电源 连续波 电磁干扰 GTEM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波干涉的叠加式聚合物分散液晶体全息匀光膜研制
16
作者 李科 蔡佳 +3 位作者 鲁思宇 许海 胡海峰 郑继红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9,共12页
通过干涉全息理论推导,设计出三波干涉全息光路,运用叠加法制备出尺寸为50 mm×50 mm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二维光栅膜。实验过程中,精确控制制备条件以及优化光栅结构参数,实现了再现波长(532 nm)在三个不同衍射角度条件下的9个衍... 通过干涉全息理论推导,设计出三波干涉全息光路,运用叠加法制备出尺寸为50 mm×50 mm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二维光栅膜。实验过程中,精确控制制备条件以及优化光栅结构参数,实现了再现波长(532 nm)在三个不同衍射角度条件下的9个衍射光束的光强分配比调节。实验结果表明:该H-PDLC光栅一级衍射效率可达到91.3%,衍射比可达到4.5∶1,且在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大于90%,衍射角度的误差在±0.5°以内,具有良好的匀光效果,在匀光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三波干涉 全息 衍射效率 透过率 二维光栅 匀光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背波波流水槽设计及纯流数值模拟
17
作者 姚建均 唐瑞卓 +3 位作者 苏振兴 李英朝 刘原铭 闫宇坤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2-778,共7页
为了更好的模拟海洋环境,减少开发海上结构物与装备的成本与风险,本文设计了一种无背波波流水槽系统。通过理论设计计算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水槽的计算模型进行纯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背波波流水槽的定常流区长14.5 m左右,涡量很少,... 为了更好的模拟海洋环境,减少开发海上结构物与装备的成本与风险,本文设计了一种无背波波流水槽系统。通过理论设计计算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水槽的计算模型进行纯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背波波流水槽的定常流区长14.5 m左右,涡量很少,最大流速区在底面处,并且当流动速度增加时,自由面不受扰动。试验段位于16~20 m范围内,纵向速度均匀,上部速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模拟槽底流动的能力。当无背波造波装置处于最大过水深度时,随着进水口速度的增加,试验槽长度逐渐变短。该系统由消除了背波与液面干扰的影响。稳流区域长度约14.5 m、试验区为16~20 m附近区域且当无背波造波装置处于最大过水深度时,随着进水口速度的增加,试验段的长度逐渐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水槽 直冲型入水口 无背波造波机 液面干扰 纯流数值模拟 稳流区域 试验区 涉水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波雷达干扰检测的RD图分类器设计与融合训练
18
作者 高天翱 罗忠涛 +1 位作者 郑圆圆 张安安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针对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射频干扰和瞬态干扰,将干扰检测问题转化为距离-多普勒(RD)图像分类问题,研究RD图像分类器设计并评估其性能,提出多分类器决策融合与半监督自训练方法。RD图分类器设计包括RD图库建设、纹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设计... 针对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射频干扰和瞬态干扰,将干扰检测问题转化为距离-多普勒(RD)图像分类问题,研究RD图像分类器设计并评估其性能,提出多分类器决策融合与半监督自训练方法。RD图分类器设计包括RD图库建设、纹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设计三步。基于不同分类算法设计多种基本分类器,以仿真图库为训练集,对实测数据强干扰的识别率高达95%,但对弱干扰检测性能不佳。为此,提出基于不同特征视图和学习方法的子分类器组合,给出了多分类器的决策融合和半监督自训练算法。实测图库验证表明,多分类器半监督自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RD图像识别率,将弱干扰检测准确率由低于65%提升至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干扰检测 RD图像分类 决策融合 半监督自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轨道短波动态响应采集滤波装置设计
19
作者 夏承亮 张二永 +3 位作者 黄哲昊 程朝阳 吴奇永 李宏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48,共5页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存在的高频噪声和高频电磁干扰会影响短波动态响应检测数据的精度,甚至造成数据失效。为了消除高频混叠干扰对检测数据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数据采集设备的前置滤波装置。该滤波装置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可方便接入现有检测...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存在的高频噪声和高频电磁干扰会影响短波动态响应检测数据的精度,甚至造成数据失效。为了消除高频混叠干扰对检测数据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数据采集设备的前置滤波装置。该滤波装置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可方便接入现有检测系统中。利用该滤波装置开展了滤波效果的静态试验和实际线路检测。结果表明:该滤波装置实用性好,可靠性高,可有效实现高速动态条件下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2.5 kHz低通滤波的功能,输出信号幅值显示通带内响应平坦,幅值特性最大偏差为1.039%,快速滚降带宽约200 Hz;加速度响应信号中耦合的高频干扰成分得到了有效滤除,信号混叠干扰现象基本消除,可满足检测系统对轨道短波不平顺准确评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短波不平顺 轴箱加速度 数据采集 低通滤波器 高频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有限集理论的雷达抗干扰目标跟踪方法
20
作者 蒋康 张志勇 +2 位作者 张振源 杜雪飞 谭锐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9-311,共13页
在密集车辆感知场景中,由于在车辆间雷达发射信号缺少协调机制,使得接收雷达回波极易受到邻近车辆发射信号的干扰,导致雷达视野内产生虚假目标并引发真实目标跟踪失败。为解决上述挑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滤波的雷达抗干... 在密集车辆感知场景中,由于在车辆间雷达发射信号缺少协调机制,使得接收雷达回波极易受到邻近车辆发射信号的干扰,导致雷达视野内产生虚假目标并引发真实目标跟踪失败。为解决上述挑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滤波的雷达抗干扰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利用时频变换技术对雷达接收信号进行特征分析,阐明干扰信号对真实目标回波的影响机理。接着,考虑到干扰强度变化会造成检测目标时变,不同于传统针对目标点的“状态-量测”显式关联思路,基于随机有限集理论构建状态和量测集合,并引入自适应关联权重,建模“状态-量测”集合间的隐式映射关系。最后,为进一步融入“真实-虚假”目标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滤波方法求解上述过程,能够有效降低虚假目标干扰,并实现动态数目条件下目标的准确跟踪。利用TI公司的毫米波雷达在真实场景中开展了方法验证,于被测车辆前方布设同频雷达以施加射频干扰。干扰条件下,雷达谱底噪显著抬升,信噪比降至-10 dB以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目标交叉与遮挡等复杂场景中仍能实现稳定跟踪;虚假目标抑制性能卓越,使跟踪误差较其他算法降低约50%,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优异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相干干扰 虚假目标 随机有限集 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 多目标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