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ass estimation of Shorea robusta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satellite data
1
作者 Nilanchal Patel Arnab Majumdar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69-474,524,共7页
Spatio-temporal assessment of the above ground biomass (AGB) is a cumbersome task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 tree parameters such as girth at breast height and height of tre... Spatio-temporal assessment of the above ground biomass (AGB) is a cumbersome task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 tree parameters such as girth at breast height and height of trees. 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he campus of 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sra, Ranchi, India, which is predomi- nantly covered by Sal (Shorea robusta C. F. Gaertn). Two method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remote sensing parameters with the AGB measured in the field such a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AGB and the individual bands, principal components (PCs) of the bands, vegetation indices (VI), and the PCs of the VIs respectively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analysis be- tween the AGB and all the variables in each category of data. From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only the NDVI exhibit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value above 0.80 with the remaining parameters showing very low valu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LR based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sults as evidenced by the occurrence of very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of greater than 0.90 determined between the computed AGB from the MLR equations and field-estimated AGB thereby ascertaining their superiority in providing reliable estimates of AGB.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 is found with the MLR involving PCs of V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 ground biomass spectral response modeling vegetation indic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inear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分区的青海省水面蒸发影响因子分析
2
作者 郭燕 王晶 +3 位作者 张嘉男 赵冰钰 张烜宇 刘春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为探究青海省不同气候分区(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水面蒸发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PM)公式,利用青海省50个国家气象站点2018-2022年的气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青海省各气候... 为探究青海省不同气候分区(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水面蒸发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PM)公式,利用青海省50个国家气象站点2018-2022年的气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青海省各气候区水面蒸发量,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青海省不同气候分区水面蒸发的变化特征,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各气候区水面蒸发的影响因子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水面蒸发年际变化范围为2.58~2.92 mm/d,4个气候区均在2022年达到最大值;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月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为柴达木盆地>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东部农业区,气象因子对水面蒸发的综合决定能力排序为VPD>R_(n)>n>WS,VPD对水面蒸发变化的直接作用最大(决策系数为0.75),其次是WS,R_(n)主要通过n路径对水面蒸发变化产生间接作用(间接作用系数为0.47);柴达木盆地,各因子决策系数排序为VPD>R_(n)>RH_(mean)>WS>T_(min),R_(n)对水面蒸发变化的直接作用最大(决策系数为0.50),其次是T_(min),VPD对水面蒸发的间接作用最大(间接作用系数为0.51),通过R_(n)路径间接影响水面蒸发,WS通过T_(min)路径间接影响水面蒸发(间接作用系数为0.18),RH_(mean)对水面蒸发的影响最小且为负效应;环青海湖区,VPD、R_(n)和WS是驱动水面蒸发变化的最主要因子且起直接作用,决策系数分别为0.62、0.69和0.05,表明R_(n)对水面蒸发变化促进作用比VPD明显;三江源区,VPD对水面蒸发的直接影响最大(决策系数为1.05),其次是WS。T_(mean)可通过VPD、R_(n)和RH_(mean)路径间接影响水面蒸发(间接作用系数为0.76),R_(n)和n分别通过T_(mean)和R_(n)路径对水面蒸发变化产生间接作用(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48和0.69),VPD、R_(n)、WS、T_(mean)和n对水面蒸发均有增进作用,而RH_(mean)对水面蒸发的影响最小且对水面蒸发变化有抑制作用(决策系数为-0.001)。总体而言,VPD和R_(n)是影响青海省水面蒸发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多元线性回归 通径分析 不同气候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街道活力测度与提升研究
3
作者 张哲 黄春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高密度城市蔓延背景下,激活和维护历史街道空间活力对城市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基于情感语义分析和LDA主题模型,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数据,构建了历史性街道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究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性街... 高密度城市蔓延背景下,激活和维护历史街道空间活力对城市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基于情感语义分析和LDA主题模型,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数据,构建了历史性街道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究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性街区街道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百花洲街区活力南北高、东西低,分布不均。街道空间整合度、选择度、业态密度和视域对活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sDNA等方法评估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历史性街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百花洲 历史性街道 街道空间活力 情感语义分析 LDA主题模型 sDNA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煤岩相似材料最优配比研究
4
作者 朱昌星 刘旭 赵伟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目的为了探寻煤岩相似材料最优配比,方法以赵固一矿煤样的自然视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为模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开展相似材料配比试验。选用碳酸钙、水泥、细河砂、煤粉、蒸馏水为原料,以骨料与胶结剂质量比、胶结剂成分间质... 目的为了探寻煤岩相似材料最优配比,方法以赵固一矿煤样的自然视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为模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开展相似材料配比试验。选用碳酸钙、水泥、细河砂、煤粉、蒸馏水为原料,以骨料与胶结剂质量比、胶结剂成分间质量比、骨料成分间质量比和掺水率为控制因素,按照4因素3水平正交配比方案制备了9组相似材料。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下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较大,各因素对模拟指标影响规律性强,且骨胶比对相似材料各模拟指标起控制作用,自然视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随骨胶比增加而显著下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似材料最优配比为碳酸钙∶水泥∶河砂∶煤粉∶水=1∶4∶0.9∶5.8∶3.3,经验证,使用该配比制作的试样在物理力学参数、单轴压缩曲线和破坏形态上能够很好地模拟原煤。结论该研究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寻找最优配比有效可行,可为煤岩相似材料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正交试验 敏感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井壁取心裂解烃S_(2)烃类损失恢复回归分析
5
作者 李阳 郭明宇 +3 位作者 倪鹏勃 李鸿儒 符强 黄子舰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地化录井受工程、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岩石样品从井底到地表的烃类损失,不能很好地反映地下储层的真实含油气信息,因此需要一种合理准确的方法进行烃类损失恢复。针对渤海海域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岩屑值(自变量)与壁心值(... 地化录井受工程、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岩石样品从井底到地表的烃类损失,不能很好地反映地下储层的真实含油气信息,因此需要一种合理准确的方法进行烃类损失恢复。针对渤海海域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岩屑值(自变量)与壁心值(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梯度下降法及其衍生算法,以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两种方式来拟合研究区井壁取心数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使用标准方程法、岭回归、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及弹性网进行回归拟合,非线性回归模型可使用梯度下降法和分段函数的拟合方法。对不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可知,岭回归在计算线性关系的烃类损失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决定系数r^(2)均超过0.7;基于岭回归分段函数拟合和非线性回归模型y=x/(b+kx)适合非线性烃类损失恢复。与传统的烃类损失恢复方法相比,使用量化的方式对研究区烃类进行恢复,更加科学全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损失恢复 裂解烃 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非线性回归模型 井壁取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史书汇 王晓云 李发文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为深入研究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的量化关系,基于ArcGIS对研究区地形因子及水系结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与提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针对细度比、河道维系常数、分... 为深入研究淮河流域皖西大别山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的量化关系,基于ArcGIS对研究区地形因子及水系结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与提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针对细度比、河道维系常数、分形维数、平均长度比和流域圆度的5个定量预测模型,并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冷热点分析对水系格局及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形因子与水系结构特征参数在空间上普遍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最高达0.84;5个定量预测模型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研究区水系结构特征参数和地形因子存在“北冷南热”和“北热南冷”的显著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水系结构特征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全局空间自相关 冷热点分析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的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甘容 李旖旎 +1 位作者 郭林 唐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9,106,共8页
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 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足迹呈现先增后减的小幅度变化,水环境足迹呈现减小的趋势,水资源足迹和水环境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九省(区)整体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游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而中下游省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占比,其次为人均用水量、废水处理率和化肥施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足迹 Spearman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及其驱动机理
8
作者 杨凡 马巍 +2 位作者 陈欣 王云飞 王军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pH值异常升高(pH值>9)正日益成为滇池及其他高原湖库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探索近年来滇池为何频频出现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并识别分析其主要的驱动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滇池外海2016—2019年期间8个监测点的7个... pH值异常升高(pH值>9)正日益成为滇池及其他高原湖库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探索近年来滇池为何频频出现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并识别分析其主要的驱动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滇池外海2016—2019年期间8个监测点的7个水质指标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夏、秋、冬三季,其中夏、秋两季无水质指标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冬季pH值与DO浓度、叶绿素a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夏、秋、冬三季叶绿素a浓度对pH值异常升高都有较大的贡献,它们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60、0.231、0.444,且这种贡献在秋冬季都要高于其他理化因子并具有显著性。夏、秋、冬三季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变量共线性和回归残差偏态均不严重,明确指出了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研究成果可为高原湖泊及水库pH值异常升高成因识别与科学施治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异常升高 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影响因素 驱动机理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采样的县域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源解析——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冰 张德明 +1 位作者 刘阳 马健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3期157-169,共13页
为研究区域大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以山东省昌乐县为研究区域,通过网格化采样和分析测试,获得了5818件表层土壤样品的Cu、Pb、Zn、Ni、Cr、V、Mn、As、Co、Cd、Hg等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采用差异性分... 为研究区域大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以山东省昌乐县为研究区域,通过网格化采样和分析测试,获得了5818件表层土壤样品的Cu、Pb、Zn、Ni、Cr、V、Mn、As、Co、Cd、Hg等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采用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解析了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属土壤重金属高背景区,但总体污染风险低。潜在生态风险污染程度以中度为主,Hg、Cd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最高,贡献率分别为47.94%和28.28%。解析结果显示,Co、Ni、Cr、V、Mn、Cu主要来自基性岩体控制的成土母岩风化的自然源;Pb、Zn主要来自交通和矿致异常的综合源;As、Cd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和砂页岩成土母岩影响的自然源;Hg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影响的人为源;Pb、V、Cd有30%以上的贡献来自未知源。以上污染源和未知源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18%、16.19%、13.78%、5.95%、18.90%。自然源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综合源和人为源对Pb、Zn、Hg的贡献最大,可能造成叠加污染。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进一步筛选污染风险较大区域,在小尺度范围内开展重金属来源识别,尤其是未知源识别,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风险评价 差异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地统计分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行为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行人步行速度影响分析
10
作者 陶俊臣 马新露 钱行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8期111-115,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客流量的日益增长,行人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的步行需求与站内引导行人流的设施设备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乘客步行时间增加。文章选取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上的重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客流量的日益增长,行人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的步行需求与站内引导行人流的设施设备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乘客步行时间增加。文章选取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上的重庆交通大学站进行数据调研,将行人按年龄分为3个不同群体,并设定23组自变量。为探究自变量对行人步行速度的具体影响,建立基于行人微观行为的回归分析模型,将行人步行速度设为因变量。最后根据回归结果筛选出10组对站内行人步行速度影响显著的变量参数,以此帮助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站内行人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行人行为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MLR模型的挠力河水质污染源解析
11
作者 孟庆烨 戴长雷 +3 位作者 李铁男 薛世勤 郭微微 杨阿龙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文章首在解析挠力河不同时段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贡献率。本研究基于2021年挠力河水质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评价了挠力河的水体质量健康状况,并解析可能的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显示,通过时间... 文章首在解析挠力河不同时段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贡献率。本研究基于2021年挠力河水质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评价了挠力河的水体质量健康状况,并解析可能的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显示,通过时间聚类,挠力河流域可分成旱季和雨季两个时段。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确定内源对CODMn、NH3-N、TP的贡献率分别为36%、78%、68%;大气沉降对COD和TN的贡献率为55%和38%;农业面源对CODMn、COD和TN的贡献率分别为80%、56%和67%;生活来源对于NH3-N、TP的贡献率为97%、60%。挠力河旱季的主要污染源是内源和大气沉降,雨季是农业面源和生活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 绝对主成分 多元线性回归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建模成绩预测研究
12
作者 潘花 仇海全 车金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4-100,共7页
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数学建模成绩的预测模型。首先,选择课程并进行数据清洗,确定数据集。其次,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通过逐步回归的方式确定数学建模成绩的影响因素和... 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数学建模成绩的预测模型。首先,选择课程并进行数据清洗,确定数据集。其次,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通过逐步回归的方式确定数学建模成绩的影响因素和回归模型。最后,利用交叉验证,在不同的训练集上训练模型,利用均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检验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数学建模成绩与实际成绩相近,预测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性分析 方差膨胀因子 成绩预测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进行多元分析——多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13
作者 胡纯严 胡良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S1期1-6,共6页
本文目的是介绍与多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有关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两个实例以及SAS实现。基本概念包括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计算方法涉及准备数据和实施步骤;两个实例的资料分... 本文目的是介绍与多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有关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两个实例以及SAS实现。基本概念包括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计算方法涉及准备数据和实施步骤;两个实例的资料分别是“汉族男性学生的身体形态学指标与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以及“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与健康状况指标的测定结果”;借助SAS,对两个实例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多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并对SAS输出结果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普通最小二乘法 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物理指标对其回弹特性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晓 郭朋玮 +5 位作者 周茂忠 孙觅 李劲锋 张浩博 李宜馨 纪晓楠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5种牌号常规卷烟成品烟丝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烟丝物理指标对其回弹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烟丝回弹特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烟丝物理指标对烟丝回弹特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碎丝率>中丝... 以5种牌号常规卷烟成品烟丝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烟丝物理指标对其回弹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烟丝回弹特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烟丝物理指标对烟丝回弹特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碎丝率>中丝率>长丝率>填充值>弹性>含水率,其中,中丝率、长丝率、弹性、含水率与烟丝回弹特性呈正相关关系,碎丝率、填充值与烟丝回弹特性呈负相关关系;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测试集预测值与真实值比对R^(2)为0.965 7,总体模型精度达到98.10%,烟丝回弹特性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可用于烟丝回弹特性的精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物理指标 回弹特性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诱发侧方隧道变形的PCA-MLR预测方法
15
作者 孙进 赵伏田 +2 位作者 王磊 祁高 单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研究基坑开挖对侧方隧道变形的影响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预测基坑开挖诱发临近侧方隧道变形,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侧方隧道变形指标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并获取其主成分指标,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MLR)建立... 研究基坑开挖对侧方隧道变形的影响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预测基坑开挖诱发临近侧方隧道变形,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侧方隧道变形指标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并获取其主成分指标,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MLR)建立隧道变形指标与主成分指标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基于工程实例验证提出的PCA-MLR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PCA-MLR模型考虑了基坑开挖诱发侧方隧道变形的高维度影响因素耦合作用,且实现了低维度主成分指标与变形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建立。采用PCA-MLR模型预测的隧道最大水平及竖向位移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正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侧方隧道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统计建模
16
作者 王翔宇 王兵 +2 位作者 刘子涵 陈玲珑 黄月晴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特殊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从强化特殊教育发展的“普”与“惠”两方面入手,运用TF-IDF算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并与国外构建测量特殊教育普惠发... 特殊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从强化特殊教育发展的“普”与“惠”两方面入手,运用TF-IDF算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并与国外构建测量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统计模型,依据该模型分析我国20多年来的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水平,并与国外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态势向上向好,但仍存在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占地区教育经费投入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保障特殊教育办学经费投入,改善特殊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现代化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和智能学习的设备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郭寿斌 薛军 张仲颖 《东方汽轮机》 2024年第2期28-31,47,共5页
对正面分析存在困难的工程技术问题,如果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采用数理统计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模拟。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建立计算模型,进而检测工程中的相关指标或参数。并通过虚拟模型输入新的变量参数... 对正面分析存在困难的工程技术问题,如果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采用数理统计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模拟。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建立计算模型,进而检测工程中的相关指标或参数。并通过虚拟模型输入新的变量参数来求解未知结果实现智能检测。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性能模型,可检测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等发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性能,对其他设备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析 智能学习 多元线性回归 性能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瓦斯抽采有效半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卫东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6期49-55,共7页
为研究初始瓦斯压力、煤层孔隙率、钻孔直径、抽采负压及初始渗透率五个因素对钻孔瓦斯有效抽采半径的影响,利用COMSOL数值模拟,结合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影响情况,并运用SPSS软件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渗透... 为研究初始瓦斯压力、煤层孔隙率、钻孔直径、抽采负压及初始渗透率五个因素对钻孔瓦斯有效抽采半径的影响,利用COMSOL数值模拟,结合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影响情况,并运用SPSS软件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渗透率对瓦斯有效抽采半径影响最大;极差分析影响程度依次为初始渗透率、钻孔直径、抽采负压、孔隙率、初始瓦斯压力,其中有效抽采半径最大时因素水平最优组合为初始瓦斯压力为1.2 MPa、孔隙率为0.08、钻孔直径为94 mm、抽采负压为20 kPa及初始渗透率为1×10^(-15)m^(2)时;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决定系数R^(2)=90.6%,拟合程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有效抽采半径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合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预测
19
作者 王峰 杨焱钧 +1 位作者 王江平 范继超 《陕西煤炭》 2024年第7期162-165,共4页
通过收集澄合矿区多个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导水裂隙带高度的主控因素,拟合形成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煤层开采厚度、工作面埋深、工作面倾向长度之间的各相关公式。采用拟合公式计算澄合矿区山阳煤... 通过收集澄合矿区多个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导水裂隙带高度的主控因素,拟合形成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煤层开采厚度、工作面埋深、工作面倾向长度之间的各相关公式。采用拟合公式计算澄合矿区山阳煤矿1503、1506工作面导水裂隙发育高度,计算得到的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微震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拟合公式获得的导水裂隙带估算值较为准确。在澄合矿区应用性较好,为澄合矿区相似地质条件的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煤层开采厚度 工作面埋深 工作面倾向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沈亚婷 王开颜 +4 位作者 张树才 叶友斌 沈琼 胡俊栋 王学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9-554,共6页
采用网格法均匀布点采集了北京地区161个表土样品,测定了其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利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解析出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3种来源,并定量计算了3种源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特征污染源为煤炭燃... 采用网格法均匀布点采集了北京地区161个表土样品,测定了其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利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解析出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3种来源,并定量计算了3种源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表土中PAHs的特征污染源为煤炭燃烧/交通排放、焦炉及石油,3种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贡献率分别为48%、28%和24%,对15种PAHs总量的贡献量均值分别为16.36、4.63和3.70μg·kg-1。燃煤/交通源表现为市中心源强高于郊区,焦炉源在大部分区县中存在单一高值点,石油源在市中心及五环外环带呈点状分布。据此推断,北京地区PAHs的源贡献与北京地区能源结构和功能区划有关,能源结构和功能区划的改善是控制北京地区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表土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