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生存获益的争议与思考
1
作者 杨笛 金清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2025年4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英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ALF患者经PEX治疗后,总体生存获益或无移植生存率未见改善,引发学界广泛争论。本文总结了PEX治疗在ALF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血浆置换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4例中暑患者的特征及进展为热射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岩岩 王芹 +2 位作者 徐伟 梁晶冰 宋彩萍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目的探讨中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展为热射病的相关因素,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南省某医院164例中暑患者,其中热射病21例、非热射病14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中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展为热射病的相关因素,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南省某医院164例中暑患者,其中热射病21例、非热射病14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入院时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与热射病进展的关联性。结果中暑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5.12%,其中12.80%进展为热射病。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体温>40℃[OR=10.11,95%CI:(2.86~35.78)],入院时心率>100次/分[OR=9.07,95%CI:(2.75~29.94)]和平均动脉压<70 mmHg[OR=9.05,95%CI:(2.75~29.75)]是影响中暑患者进展为热射病的相关因素。结论中暑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入院时体温、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可能是预测中暑患者进展为热射病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相关因素 多器官功能衰竭 回顾性研究 高温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3
作者 徐保平 彭怀文 +1 位作者 张显涛 王晓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患者,男,42岁,因癫痫给予丙戊酸钠1.5 mg·kg-1·h-1,静脉泵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回顾分析该患者诊疗过程,采用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分进行关联性评价,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丙戊酸钠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
4
作者 杨秀勤 张伶俐 +3 位作者 龙真伸 张丽 廖鑫 刘忠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SAH患者187例。根据是否发生MODS分为MODS组81例和非MODS组106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HA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MOD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ODS组年龄、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改良Fisher分级是老年SAH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8,95%CI:1.070~1.148,P=0.000;OR=1.143,95%CI:1.095~1.194,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改良Fisher分级以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SAH患者发生MOD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737、0.880,敏感性为59.35%、88.93%、84.02%,特异性为88.73%、58.52%、81.15%,二者联合预测显著优于单独预测(P<0.01)。结论老年SAH患者中MODS的发生率较高,APACHEⅡ评分、改良Fisher分级是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超文 金聪丽 +1 位作者 陈增强 陶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112例。根据入院后14 d内多器官功能...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112例。根据入院后14 d内多器官功能评分系统分为MODS组38例,非MODS组74例。根据最终预后又分为生存组33例和死亡组79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头颅影像学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O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MODS组脑卒中/脑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吸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多支血管病变、尿路感染、静脉血栓、出血、癫痫、心肌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渗透疗法和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MODS组,GCS明显低于非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多支血管病变是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4,95%CI:1.121~1.163,P=0.015;OR=1.265,95%CI:1.296~1.426,P=0.001;OR=2.532,95%CI:1.126~5.013,P=0.026)。死亡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易发生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感染脓毒症模型大鼠的炎症与凝血功能紊乱进程
6
作者 侯媛璐 赵茹茹 +3 位作者 高磊 李奇峰 姚政 李明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凝血功能和炎症水平的改变。方法通过改良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复合感染脓毒症大鼠模型(multiple infection sepsis model,MIM),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n=8)、...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凝血功能和炎症水平的改变。方法通过改良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复合感染脓毒症大鼠模型(multiple infection sepsis model,MIM),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n=8)、假手术组(Sham组,n=8)、复合感染脓毒症模型4 h(4 h组,n=8)、8 h(8 h组,n=8)、12 h(12 h组,n=8)、16 h(16 h组,n=8)组,检测炎症指标和凝血相关指标。结果(1)所有脓毒症模型大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较Sham组均显著升高(P<0.001),且术后随时间延长,LPS及IL-6含量逐渐升高,12 h后LPS无明显变化;(2)脓毒症模型病程中后期组(8 h及以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较Sham组明显延长(P<0.01);(3)与Sham组相比,8 h组、12 h组、16 h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且8 h后APTT逐渐延长接近Control组;(4)8 h后(不含8 h)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1);(5)脓毒症病程各时间段组均与Control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Sham组无显著性差异;(6)脓毒症病程各时间段组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较Sham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AT-Ⅲ随病程呈下降趋势,其中4 h组及8 h组与16 h组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MIM大鼠模型可较好地反映脓毒症病程中炎症与凝血紊乱的发展趋势与相互关系,可更好的为探究脓毒症病程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疾病进程 炎症 凝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6
7
作者 张勇 曾维政 +3 位作者 王云侠 翁敏 郑淑梅 蒋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SAP合并MODS患者65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SAP合并MODS患者65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3)接受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n=32)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监测患者CBP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AF)、白细胞介素(IL)6、IL-18、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MODS评分及血清TNFα、CRP、IL-6、IL-18、PAF、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值均<0.001);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为90.6%(29/32),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78.8%(26/33),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9,P=0.186)。结论 CBP能够有效清除SAP合并MODS患者血清中的炎症介质,从而阻断炎症反应,改善脏器功能,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在劳力型热射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辉 宋青 +4 位作者 周飞虎 潘亮 康红军 谢菲 岳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亚低温处理在劳力型热射病(EH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9年8月间7所部队医院收治的28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4h内将肛温降低到亚低温(35.0±0.5℃)的患者归入亚低温组(n=16),将肛温大于40℃超... 目的探讨快速亚低温处理在劳力型热射病(EHS)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9年8月间7所部队医院收治的28例E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病后4h内将肛温降低到亚低温(35.0±0.5℃)的患者归入亚低温组(n=16),将肛温大于40℃超过3h的患者归入延迟降温组(n=1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0、12、24、48、72h的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升压药使用时间,分析亚低温在热射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入院24h后延迟降温组CK值显著高于亚低温组(P<0.05或P<0.01),亚低温组LDH值在24~48h后开始下降,48、72h时显著低于延迟降温组(P<0.01)。亚低温组与延迟降温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和25.0%(P<0.05)。亚低温组使用升压药的时间(68.5±39.7h)明显短于延迟降温组(228.7±139.7h,P<0.01)。结论迅速应用亚低温处理能有效减轻脏器损伤程度,改善热射病患者全身情况及预后,是治疗EHS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低温 人工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训练导致的致死性劳力性热射病病因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纪筠 宋青 +6 位作者 周飞虎 岳慧 唐晟 潘亮 何蕾 谢菲 王秀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分析部队医院劳力性热射病(EHS)的发病原因以及EHS易感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所部队医院1995年9月-2007年8月共18例EH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借鉴Minard制定的EHS易感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训练组织因素),对所... 目的分析部队医院劳力性热射病(EHS)的发病原因以及EHS易感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所部队医院1995年9月-2007年8月共18例EH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借鉴Minard制定的EHS易感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训练组织因素),对所有EHS病例进行评估。以最终治疗结果是否存活为标准,分为死亡病例组(F组)和存活病例组(S组),比较两组易感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两组易感因素的累积数量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例EHS均发生在军事训练中,18例患者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在EHS的易感因素中,体力不足、与体能不相适应的体力训练、对伤病员没有进行正确的医学分类、诊断不当以及治疗不当等5个因素在死亡病例组与存活病例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病例组中,易感因素的累积数量为10±1.41,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组5.64±1.96(P<0.01)。结论军事训练应强调科学的训练方法,严格执行训练规程。同时还需普及相关人员的EHS防治知识,从自身预防EH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_1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顺伟 管向东 +3 位作者 陈娟 欧阳彬 杨春华 陈敏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68-2172,共5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经典治疗组和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经典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组使用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经典治疗组和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经典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d临床和相关免疫学指标,并收集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脓毒症患者仍以细菌感染为主,极少发生单纯真菌感染。病原菌常见于痰和腹腔引流液。免疫调理炎症因子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TNF-α低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IL-10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免疫调理体液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G水平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A、IgM、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与经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调理细胞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经典治疗组显著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d(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较经典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但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和ICU费用没有显著增加(P>0.05)。住院期间,经典治疗组死亡20例,与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死亡13例比较(P<0.05);随访观察,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对以细菌感染为主的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可以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轻度提高IgG水平,升高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可以缩短脓毒症患者ICU内机械通气和升压药使用的时间,而不增加ICU住院天数和ICU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认识的变迁及现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盛志勇 姚咏明 林洪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its lethal sequela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r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 illness, such as severe trauma, shock, infection and major operatio...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and its lethal sequela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r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 illness, such as severe trauma, shock, infection and major operations.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evolution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IRS and/or MOD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advances i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have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complex condition. The earlier emphasis on the pro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volved in propag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has gradually been replaced by a realization that SIRS/MODS are the result of an imbalance of pro and anti inflammatory mediators to create the final status of excessive inflammation or immunoparalysis’. Though prognosis remains poor, the knowledge that now exists about SIRS/MODS gives great hope for the futur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new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re evaluation of current available measures. Nevertheless, improved techniques to monitor immunological or other markers of inflammatory and host defense responses will be important in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future therapies on central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SIRS/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基因治疗 营养支持 S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病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祝益民 李桂南 +1 位作者 张新萍 赵祥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365,共3页
为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病患儿的影响,我院ICU 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255例急性病患儿进行了血糖监测。结果血糖>6.67 mmol/L者107例(占41.96%);高血糖与器官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一个和三个器官功能衰竭时血糖分别为8.89±3.0... 为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病患儿的影响,我院ICU 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255例急性病患儿进行了血糖监测。结果血糖>6.67 mmol/L者107例(占41.96%);高血糖与器官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一个和三个器官功能衰竭时血糖分别为8.89±3.03 mmol/L和13.20+4.45mmol/L(P<0.01),两个和四个器官功能衰竭时血糖分别为10.63±4.82mmol/L和16.80±10.46mmol/L(P<0.05),血糖越高其预后越差,血糖<10 mmol/L时病死率6.25%,10~15mmol/L时11.54%,>15mmol/L时达41.8%,且死亡组14例血糖值达17.35±11.23mmol/L,说明血糖>15mmol/L时提示病情凶险和预后不良。本组15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其血糖值为14.20±10.19mmol/L,与治愈无溃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另外,重症肺炎组血糖值10.61±4.32mmol/L,颅内疾病组为11.09±7.06mmol/L(P>0.05),说明应激性高血糖与原发病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 多器官衰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甙对大鼠挤压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实验性防治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立金 金丽娟 +1 位作者 王静珍 金春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0-73,共4页
本文用虎杖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甙对挤压伤及所引起的多器官衰竭模拟临床条件进行实验性防治。用20kg铅砖压大鼠双下肢5h,释放后2h方给药或生理盐水。给药组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为23.5%,不及生理盐水组52.6%的一半。解... 本文用虎杖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甙对挤压伤及所引起的多器官衰竭模拟临床条件进行实验性防治。用20kg铅砖压大鼠双下肢5h,释放后2h方给药或生理盐水。给药组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为23.5%,不及生理盐水组52.6%的一半。解除挤压后18h内的各项测定表明,白藜芦醇甙能防止或减轻血浆肌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积的增高,P均<0.05。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虎杖 白藜芦醇甙 挤压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衰竭早期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陆江阳 梁延杰 +4 位作者 王晓虹 杨毅 李玲 张桂香 杨建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用大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出多器官衰竭(MOF)实验模型,运用透射电镜与原位细胞DNA末端标记方法(TUNEL),研究MOF大鼠细胞凋亡现象与规律。结果表明:MOF早期大鼠细胞凋亡异常增多且以免疫器官细胞凋亡为... 用大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出多器官衰竭(MOF)实验模型,运用透射电镜与原位细胞DNA末端标记方法(TUNEL),研究MOF大鼠细胞凋亡现象与规律。结果表明:MOF早期大鼠细胞凋亡异常增多且以免疫器官细胞凋亡为主,电镜所见之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与TUNEL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腺皮质、脾白髓和淋巴结副皮质区。提示:MOF早期免疫器官大规模淋巴细胞凋亡与MOF启动机制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多器官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段绍斌 马磊 +3 位作者 董杨帆 于亮 刘郁 张增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67-2369,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86例创伤性休克复苏患者,其中复苏后发生MODS患者设为MODS组,未发生的设为非MODS组。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86例创伤性休克复苏患者,其中复苏后发生MODS患者设为MODS组,未发生的设为非MODS组。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休克持续时间、经历2次以上较大手术、复苏后发生脓毒症、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评分和入院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休克持续时间、复苏后发生脓毒症、入院时ISS评分、Glasgow评分和入院后APACHEⅡ评分是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休克持续时间越长、复苏后发生脓毒症、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升高者MODS发生的危险性增大,而Glasgow评分升高者MODS发生危险性减少。临床上应认识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积极抗休克治疗,尽量缩短休克持续时间,降低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发生MODS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 创伤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MODS大鼠的器官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3 位作者 张静 樊贵 王淑强 王玉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 :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二次打击致大鼠MODS的肝、肾、心的功能及形态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 3组。前两组以失血 -LPS二次打击方法 ,复制大鼠MODS模型。手术创伤后 2 4h ,全部存活大... 目的 :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二次打击致大鼠MODS的肝、肾、心的功能及形态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结扎组、未结扎组、假手术组 3组。前两组以失血 -LPS二次打击方法 ,复制大鼠MODS模型。手术创伤后 2 4h ,全部存活大鼠颈总动脉放血备检 ;选择固定位置 ,留取肾、肝、肺、心 ,观察病理形态。所有动物实验前后的血清均检测TBA、AST、ALT、TP、Alb、BUN、Cr、UA、LDH、LDH - 1、HBDH、CK、CK -MB这些反映肝、肾、心功能的生化指标。结果 :二次打击后 ,未结扎组与结扎组大鼠血清AST、ALT、TBA、BUN、Cr、LDH - 1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假手术组 (P <0. 0 1) ,且结扎组大鼠血清ALT、TBA、BUN、Cr、UA均显著低于未结扎组 (P <0 .0 1) ,结扎组的UN与实验前及假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 ,未结扎组UN则显著增高 (P <0 . 0 1) ;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 ,假手术组的肾、肺、肝、心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未结扎组可见淤血、变性、坏死等改变 ,而结扎组病变轻微 ,少见坏死。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降低失血、LPS二次打击致MODS大鼠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和形态学损伤 ,MODS发病学中的淋巴机制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淋巴系统 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野训练致热射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宋青 王秀英 +3 位作者 周飞虎 潘亮 谢菲 何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越野训练致劳累性热射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有效临床救治方法。方法收集5例越野训练致热射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病程中实验室监测指标变化与临床干预治疗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例病人由于入院较晚,发生... 目的探讨越野训练致劳累性热射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有效临床救治方法。方法收集5例越野训练致热射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病程中实验室监测指标变化与临床干预治疗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例病人由于入院较晚,发生严重的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4例病人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多在住院4~5天后逐渐下降,住院15~60天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治疗该病要做到五早:早降温、早扩容、早抗凝、早血液净化、早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射病 多器官功能衰竭 越野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双庆 郭剑颖 +3 位作者 鲍珍 翁志华 张玉红 何忠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不同病因所致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发生的MODS患者47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脓毒症组(n=28)和非脓毒症组(n=... 目的观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不同病因所致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发生的MODS患者47例,根据发病原因分为脓毒症组(n=28)和非脓毒症组(n=19)。分别在CRRT开始前即刻和CRRT治疗后12h采集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标及代谢指标。根据每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计算预期病死率,通过与实际病死率比较得到标准化病死率(SMR),规定SMR<0.9为生存率改善。结果经12h CRRT后,脓毒症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大部分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除外),最终存活出院17例,SMR为0.70;非脓毒症组患者仅3例存活出院,SMR为1.77,观察指标中仅吸入氧浓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RRT可显著改善由脓毒症引发的MODS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生存率,而在非脓毒症为基础因素引发的MODS患者中,未观察到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替代疗法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酸钠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立天 姚咏明 +2 位作者 陆家齐 鄢小建 于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67-869,共3页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严重脓毒症时多器官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盲肠结扎穿孔组(n=20)及正丁酸钠治疗组(n=20).留取肝...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对严重脓毒症时多器官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盲肠结扎穿孔组(n=20)及正丁酸钠治疗组(n=20).留取肝、肺、肾及小肠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HMGB1 mRNA表达及各器官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正丁酸钠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效果(n=57).结果正丁酸钠处理可显著降低腹腔感染后12及24h大鼠肝、肺、肾及小肠等组织HMGB1 mRNA表达,感染后12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肌酐水平比未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24h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亦明显下降(P<0.01).早期给予正丁酸钠治疗,大鼠1~6天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5或0.01). 结论正丁酸钠对晚期致炎因子HMGB1介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酸钠 HMGB1蛋白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_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磊 周殿元 +5 位作者 唐柚青 文强 白涛 孟繁甦 唐丽群 段鹏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在免疫调理中的合理性。方法46例脓毒症、18例MODS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在免疫调理中的合理性。方法46例脓毒症、18例MODS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疗法,进入程序时及治疗结束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6、IL-10含量。结果脓毒症治疗组IL-6、IL-10明显下降,与脓毒症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将仅给予SSC经典治疗的对照组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其中存活亚组IL-6、IL-10在后期均下降,与死亡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ODS治疗及对照组治疗前后IL-6、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能够均衡下降脓毒症炎症/抗炎介质的水平,调整脓毒症免疫状态,但对MODS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