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特异性引物PCR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温志立 谭德明 +1 位作者 侯周华 杨永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湖南省慢性携带、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等 5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 2 2 0例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 ,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 ,比较...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湖南省慢性携带、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等 5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 2 2 0例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 ,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 ,比较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B ,C两种基因型 ,比例分别为 86 .4 %和 13.6 %。随着病情加重 ,基因C型的比例增加 (P <0 .0 5 )。C型的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IL)、HBV DNA等平均水平均较B型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C型的ALT升高率 (96 .7% )显著高于B型 (75 .2 % ) (P <0 .0 5 )。B ,C两型的HBeAg阳性率总体无差别 ,但在慢性重型以及 2 13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 ,C型的HBeAg阳性率 (35 .0 %和 5 0 .0 % )均显著高于B型 (14 .4 %和 2 4 .5 % ) (均P <0 .0 5 )。结论 :湖南省HBV基因型以B ,C型为主 ,基因型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 HBV 基因型 临床表现 琼脂糖电泳 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疫霉菌的巢式PCR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兰成忠 卢学松 +2 位作者 姚锦爱 丁雪玲 蒋军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建立芋疫霉菌快速、准确的PCR检测技术,为芋疫病流行规律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芋疫霉菌与其他疫霉菌种类Ypt1基因序列差异,设计了1对芋疫霉菌PCR检测特异引物PCOF/PCOR,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应用... 【目的】建立芋疫霉菌快速、准确的PCR检测技术,为芋疫病流行规律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芋疫霉菌与其他疫霉菌种类Ypt1基因序列差异,设计了1对芋疫霉菌PCR检测特异引物PCOF/PCOR,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应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PCOF/PCOR引物能特异性地从芋疫霉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172 bp的条带,而其他供试病原菌均无扩增条带。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PCOF/PCOR引物对芋疫霉菌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pg,而以疫霉菌Ypt1基因通用引物ph1F/Yph2R为第一轮引物,PCOF/PCOR为第二轮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能检测到10 fg芋疫霉菌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 000倍。采用巢式PCR,可从芋疫病发病的叶片和未显症叶片组织中检测到芋疫霉菌,检出率分别为100%和57.5%。【结论】所建立的巢式PCR可应用于芋疫霉菌的快速、特异和高灵敏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疫霉菌 特异引物 巢式pcr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DREB3大豆品系特异性巢式PCR及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营 张明辉 +2 位作者 甄贞 李璐 高学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共5页
为建立转基因大豆OsDREB3巢式PCR检测方法和转基因大豆多重PCR检测方法,选择转基因大豆GTS40-3-2、A2704-12及OsDREB3 DNA作为多重PCR方法的待检测基因模板,成功实现3种转基因大豆、4组不同片段同时扩增和检测。结果表明,可视性好,检测... 为建立转基因大豆OsDREB3巢式PCR检测方法和转基因大豆多重PCR检测方法,选择转基因大豆GTS40-3-2、A2704-12及OsDREB3 DNA作为多重PCR方法的待检测基因模板,成功实现3种转基因大豆、4组不同片段同时扩增和检测。结果表明,可视性好,检测下限达0.1%。转基因大豆OsDREB3巢式PCR方法所用引物满足品系特异定性检测方法要求,其检测灵敏度达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OsDREB3 品系特异性 巢式pcr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志贺菌2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阵 王婧 +4 位作者 张继瑜 魏小娟 周绪正 郭肖 刘翠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39,共6页
为构建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的检测与鉴定福氏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本试验以不同血清型志贺菌中的特有基因ipaH、gtrⅡ、gtrⅩ和R002为扩增目标来设计相对应的引物,在同一PCR体系中对福氏志贺菌进行检测。通过一系列探索及对反应条... 为构建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的检测与鉴定福氏志贺菌的多重PCR方法,本试验以不同血清型志贺菌中的特有基因ipaH、gtrⅡ、gtrⅩ和R002为扩增目标来设计相对应的引物,在同一PCR体系中对福氏志贺菌进行检测。通过一系列探索及对反应条件的优化调整,最终建立了可在多种细菌中快速检测出福氏志贺菌2型(2a和2b)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多重PCR可快速、高效、准确的对福氏志贺菌进行验证和鉴别,对于预防实验室菌种污染和志贺氏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福氏志贺菌 特有基因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a后乙肝病毒基因型变化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温志立 张海明 +3 位作者 谭德明 张华 吴平 邓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疗周期均为1 a,分别在用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HBeAg/HBeAb、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并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基因分型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期间HBV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治疗1 a后,抗病毒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发生改变,由治疗前的B型变为B/C混合型,并且病情出现反弹和加重。对照组未发现HBV基因型改变。2组HBV基因型变化率(1.9%和0%)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可发生改变,而且1 a内即可发生,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促进HBV基因型改变的相关因素。HBV基因型转变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弹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改变 阿德福韦酯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特异引物组合检测松材线虫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凤毛 叶建仁 吴小芹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采用特异引物组合对枯死松树内分离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及其他线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松材线虫株系均扩增出一条860 bp的清晰、明亮的条带,而拟松材线虫、其他线虫均无扩增产物。利用此特异引物组合构建了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 采用特异引物组合对枯死松树内分离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及其他线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松材线虫株系均扩增出一条860 bp的清晰、明亮的条带,而拟松材线虫、其他线虫均无扩增产物。利用此特异引物组合构建了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采用本试剂盒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线虫进行鉴定。整个检测过程约需3 h,实现了对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目标。检测结果便于判读,适合于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特异引物组合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群NOS2 C-1173T、G-954C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组合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厚勋 谢正祥 +1 位作者 牛永红 李章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基因启动子区C-1173T、G-954C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组合分布特征。方法获取选择自然人群个体565人(男314例,女251例)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利用嵌套式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基因启动子区C-1173T、G-954C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组合分布特征。方法获取选择自然人群个体565人(男314例,女251例)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利用嵌套式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NOS2C-1173T、NOS2G-954CSNP。结果NOS2C-1173TSNP基因型分布CC、CT、TT分别为66.73%、26.37%、6.9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88%、20.12%。NOS2G-954CSNP基因型分布GG、GC、CC分别为61.77%、37.88%、0.35%,G、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71%、19.29%。研究发现了NOS2基因在2位点的SNP前5种组合基因型分布NOS2C-1173C+G-954G233例(41.24%),NOS2C-1173C+G-954C143例(25.31%),NOS2C-1173T+G-954G89例(15.75%),NOS2C-1173T+G-954C59例(10.44%),NOS2T-1173T+G-954G27例(4.78%)。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国汉族人群NOS2基因的2位点的SNP基因型及其组合分布特征,为研究该基因SNP与其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关系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 SNP 基因型分布 单核苷酸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 中国汉族人群 血白细胞 基因组DNA 基因启动子区 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隐丛赤壳菌ITS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韩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他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寄生隐丛赤壳菌的特异性引物ITSP1/ITSP2,片段扩增大小为462bp。利用该引物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可以将寄生隐丛赤壳菌与其他参试菌区分开,检测灵敏度达30pg。而以引物ITS1/ITS4和ITSP1/ITSP2进行的巢氏PCR,可检测到30fg基因组DNA,其灵敏度较常规PCR提高了1 000倍。利用巢氏PCR检测体系对发病程度不同的组织和携菌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稳定地检测出寄生隐丛赤壳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隐丛赤壳菌 分子检测 ITS 特异引物 巢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