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9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ed model based on optimized multi-variable grey model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被引量:12
1
作者 Pingping Xiong Yaoguo Dang +1 位作者 Xianghua wu Xuemei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615-620,共6页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ackground value is improved in the original multi-variable grey model (MGM(1,m)) from its source of construction errors. The MGM(1,m) with optimized background value is used to elimi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ackground value is improved in the original multi-variable grey model (MGM(1,m)) from its source of construction errors. The MGM(1,m) with optimized background value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random fluctuations or errors of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all variables, and the combined prediction model together with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combined model. Finally, a combined model of the MGM(1,2) with optimized background value and the binary linear regression is constructed by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good effects for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ariable grey model (MGM(1 m)) backgroundvalue OPTIMIZATI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combined predi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rheological parameter for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s by multiple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力会 王金凤 +2 位作者 李潇鹏 张燕 李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24-428,共5页
In order to optimize plastic viscosity of 18 mPa·s circulating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 formula,orthogonal and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were applied,and the plastic viscosities of 36 and 24 groups o... In order to optimize plastic viscosity of 18 mPa·s circulating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 formula,orthogonal and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were applied,and the plastic viscosities of 36 and 24 groups of agent were tested,respectively.It is found that these two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show drawbacks,that is,the amount of agen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and the results are not fully optimized.Therefore,multiple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used to design experimental formula.By randomly selecting arbitrary agent with the amount within the recommended range,17 groups of drilling fluid formula were designed,and the plastic viscosity of each experiment formula was measured.Set plastic viscosity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s,then quadratic regression model is obtained,whos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ets the requirement.Set target values of plastic viscosity to be 18,20 and 22 mPa·s,respectively,with the trial method,5 drilling fluid formulas are obtained with accuracy of 0.000 3,0.000 1 and 0.000 3.Arbitrarily select target value of each of the two groups under the formula fo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drilling fluid,then the measurement errors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tested plastic viscosity are less than 5%,confirming that regression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optimizing the circulating of plastic-foam drilling fluid viscosity.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cision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f drilling fluid for other constraints,the methods result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irculating micro-bubble drilling fluid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 CIRCULATING micro-bubbles plastic viscosity multiple reg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IMM algorithm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for UAV tracking 被引量:4
3
作者 ZENG Yuan LU Wenbin +3 位作者 YU Bo TAO Shifei ZHOU Haosu CHEN 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867-876,共10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relevant performanc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various highly maneuverable UAV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relevant performanc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various highly maneuverable UAV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arget tracking technology. Strong maneuvering refers to relatively instantaneous and dramatic changes in target acceleration or movement patterns, as well as continuous changes in speed,angle, and acceleration.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UAV tracking algorithm model has poor adaptability and lar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This paper appli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to the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has higher tracking accuracy for highly maneuverable targets than the original algorithm, and can adjust parameters adaptively, making it more adap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filter constant acceleration(CA)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
4
作者 王伟 侯妍 +3 位作者 辛社伟 罗炽铖 刘显昊 王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7-2338,共12页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TC11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同一时效温度下,固溶温度每升高10℃,等轴α相含量降低约14.8%,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维持在4~6μm区间;同一固溶温度下,时效温度每升高10℃,片层α相长宽比平均能增加13.31。等轴α相含量和片层α相厚度是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等轴α相含量增加或片层α相厚度减小均提高强度;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与片层α相长宽比对塑性影响较深,增大等轴α晶粒尺寸或降低片层α相长宽比改善塑性。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呈现显著相关性(R^(2)>0.96),能准确表达TC11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钛合金显微组织调控与力学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定量关系 多元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下浮筒网式旋转过滤器的水头损失预测模型
5
作者 陶洪飞 靳桢 +5 位作者 喜炜 李巧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姜有为 杨文新 魏建群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2-579,共8页
以泵前网式过滤器—浮筒网式旋转过滤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清水条件下15组流量(768~1068 L/h)和3种滤网孔径(0.180,0.150,0.125 mm)的物理模型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量纲分析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物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量... 以泵前网式过滤器—浮筒网式旋转过滤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清水条件下15组流量(768~1068 L/h)和3种滤网孔径(0.180,0.150,0.125 mm)的物理模型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量纲分析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物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量对浮筒网式旋转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影响显著,其次是滤网孔径,且水头损失随流量的升高而升高;建立了浮筒网式旋转过滤器清水条件下的水头损失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 2为0.978,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71.经验证,其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292%,最小相对误差为0.264%,平均相对误差为1.330%,表明该模型可对清水条件下浮筒网式旋转过滤器的水头损失进行准确的预测.研究成果可为浮筒网式旋转过滤器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丰富了泵前过滤器的水力性能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灌系统 泵前过滤器 水头损失 量纲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6
作者 洪也 陆美静 +8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152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3个时间尺度,识别不同时间尺度下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同时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长期趋势的贡献差异,深入探究O_(3)和PM_(2.5)二次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等]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沈阳市O_(3)和PM_(2.5)浓度分别累计下降9.6和7.8μg/m^(3),其中由于排放源的控制作用分别累计下降16.5和8.2μg/m^(3),下降速率分别为5.5和2.7μg/(m^(3)·a);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其分别累计上升6.9和0.4μg/m^(3),上升速率分别为2.3和0.1μg/(m^(3)·a)。根据排放源控制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得出O_(3)和PM_(2.5)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70.5%和96.4%,清晰量化了“人努力”与“天不帮忙”的博弈效应。②跨时间尺度分析揭示,气温、总辐射和风速是O_(3)生成的关键促进因子,而相对湿度、大气稳定度和气压主导其衰减过程。③沈阳市PM_(2.5)中二次组分与O_(3)的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高温与强辐射条件下,SO_(4)^(2−)与SOC通过光化学氧化及VOCs氧化与O_(3)形成正反馈,而NO_(3)^(-)因热分解削弱其促进作用;冬季高浓度的二次组分削弱太阳辐射,并通过·OH抑制VOCs氧化,降低O_(3)生成速率。一次成分(Cl^(-)、Na^(+))等通过吸湿增长增强了辐射散射,间接抑制光化学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O_(3)主控因素具有相似性,但二次组分的调控作用随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研究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O_(3)与PM_(2.5)“双达峰”路径设计提供跨尺度协同调控的理论依据与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O_(3) PM_(2.5) 二次组分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Z滤波法的南京市不同站点类型地面O_(3)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7
作者 王爱平 高冬冬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I0005,共7页
利用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地面O_(3)浓度数据,结合气象因子,用KZ滤波法进行分解,分析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O_(3)浓度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年均值郊区站... 利用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地面O_(3)浓度数据,结合气象因子,用KZ滤波法进行分解,分析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O_(3)浓度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年均值郊区站点高于城区站点,建筑站点高于植被站点;(2)从长期来看,2021年8月之前气象因子加重O_(3)污染,2021年8月之后气象因子改善O_(3)污染;(3)2020—2022年南京市O_(3)变化趋势受短期分量和季节分量的影响更大,主要的气象影响因子是太阳辐射量、温度、气压和纬向风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滤波法 多元线性回归 O_(3)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长大隧道地温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比研究
8
作者 周权 罗锋 +1 位作者 柴波 周爱国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地热对隧道施工、工程结构及运营安全等均有较大的危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西移,隧道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发复杂,隧道埋深和长度不断增加,隧道施工期高温热害问题频发。针对传统地温预测方法中预测精度不高、数据运用不充分,单一机... 地热对隧道施工、工程结构及运营安全等均有较大的危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西移,隧道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发复杂,隧道埋深和长度不断增加,隧道施工期高温热害问题频发。针对传统地温预测方法中预测精度不高、数据运用不充分,单一机器学习模型解译性差等问题,以A隧道为研究对象,将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耦合,提出了基于DT-SVM-RF模型的深埋长大隧道地温预测方法。在分析隧道综合测井、地应力及岩石热物理试验、航空物探数据后,选取深度、声波波速等10个影响因子作为模型的输入,采用随机交叉验证和空间交叉验证对模型的鲁棒性、泛化能力进行检验,构建LASSO回归、随机森林、互信息3种回归模型,分析10个影响因子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在测试集上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decision tree-support vector machinerandom forest,DT-SVM-RF)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6、0.91、0.88、0.93,均方误差MSE分别为17.64、6.25、8.46、5.20,DT-SVM-RF模型具有相对更优的预测性能,深度、岩石导温系数、岩石导热系数、最大水平主应力特征较为重要,说明DT-SVM-RF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地温预测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地温预测提供一种精度更高的可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热害 隧道安全 多元线性回归 支持向量机(SVM) 随机森林(RF) 人工神经网络(ANN)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小流域径流氮磷输出负荷及水源解析
9
作者 徐国策 张腾飞 +3 位作者 蒲艺凡 李婧 谷丰佑 王斌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对次降雨事件中的氮磷输出负荷有着极大影响。以陕西黄陵地区南峪口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场降雨事件(中雨、大雨和暴雨)下不同水体的水质和氢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使用端元混合模型和...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对次降雨事件中的氮磷输出负荷有着极大影响。以陕西黄陵地区南峪口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场降雨事件(中雨、大雨和暴雨)下不同水体的水质和氢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使用端元混合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了不同降雨事件下流域氮磷输出负荷,并确定了不同径流来源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下,总氮(TN)输出量分别为12.90、110.95和208.01 kg,总磷(TP)输出量分别为0.43、2.15和6.35 kg;中雨事件下的事件前水(流域前期储水)对河道总流量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分别为90.05%和7688 m^(3),大雨事件下分别为64.80%和20929 m^(3),暴雨事件下分别为69.48%和49794 m^(3);中雨事件下的事件水(雨水)对河道总流量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分别为9.95%和849 m^(3),大雨事件下分别为35.20%和11347 m^(3),暴雨事件下分别为30.52%和21871 m^(3);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判定系数均在0.8以上,模拟精度良好;次降雨事件下,径流来源可以表征淋溶作用和冲刷作用对氮磷流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流失 径流组分 总氮 总磷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水源解析 端元混合模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Budyko框架流域时变特征参数估计
10
作者 薛联青 陈雨欣 +1 位作者 刘远洪 杨明杰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41,共10页
为分析黄河中游Budyko框架流域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捕捉不同因素对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黄河中游8个子流域的径流、气象和人类活动数据,分区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GB)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傅抱璞方程中的流域特征参数... 为分析黄河中游Budyko框架流域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捕捉不同因素对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黄河中游8个子流域的径流、气象和人类活动数据,分区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GB)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傅抱璞方程中的流域特征参数ω进行模拟。通过交叉验证选择表现最优的模型,识别对ω影响显著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一步将最优模型纳入水热耦合平衡方程,构建时变Budyko框架,量化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RF模型在模拟ω时优于MLR和GB模型;1980—2019年各子流域ω值均呈增大趋势,ω主要受不透水面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等人类活动因素的控制,在气候因素中潜在蒸散发是重要的控制因素;下垫面变化是黄河中游大多数子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气候变化对沁河子流域的影响略强于下垫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框架 流域特征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梯度提升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模式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11
作者 丁鹏飞 李卫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1,174,共12页
为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和客流特征差异,以上海市40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构建各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和客流变化特征指标,选取特定时段的上海地铁站客流数据,并采用两步聚类再合成的方法划分出9种站点类型;同时,利用无序多分类... 为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和客流特征差异,以上海市40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构建各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和客流变化特征指标,选取特定时段的上海地铁站客流数据,并采用两步聚类再合成的方法划分出9种站点类型;同时,利用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探讨非常态下站点类型与建成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24个建成环境变量中,道路密度、文化场馆、公共设施、教育学校、公司企业、餐饮服务和酒店宾馆数量等7个指标与非常态下的站点类型显著相关。具体而言,道路密度与多数站点类型显著负相关;文化场馆、公共设施与核心枢纽型、对外交通型站点显著正相关;教育学校对所有站点类型均呈负相关;公司企业对产业型和核心枢纽型站点正相关;宾馆酒店对居住型、对外交通型站点显著正相关;餐饮服务对强传导型、局部联系混合型和居住型站点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揭示非常态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复杂性和出行特征的适应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非常态客流 分两步站点聚类 建成环境 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体手指的自动翻布装置及其应用效果
12
作者 王建萍 翁雨鑫 +2 位作者 沈津竹 张帆 刘霂珂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5,共9页
为实现缝纫工序中自动化设备间的无缝衔接,提高协同工作效率,采用气动驱动装置驱动杆件直线移动来模拟人手的翻布动作,设计了一种自动翻布装置,可完全替代人手操作,在软体手指的配合下完成面料的自动抓取、分离,并将缝合后的2层布片自... 为实现缝纫工序中自动化设备间的无缝衔接,提高协同工作效率,采用气动驱动装置驱动杆件直线移动来模拟人手的翻布动作,设计了一种自动翻布装置,可完全替代人手操作,在软体手指的配合下完成面料的自动抓取、分离,并将缝合后的2层布片自动展平;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影响该翻布装置效果的因素,从布片偏转角度和偏移距离2个维度评价其翻布效果,建立了二维5级评价模型。然后选取3种市面上常见的面料,完成2层布片缝合操作后,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分析其在5、10和15 mm缝份下的最优翻布工艺因素配伍方案,并结合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织物性能的翻布效果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0%,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参考价值,可有效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一致性,促进服装生产全自动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翻布装置 缝制工序 软体手指 气动驱动 智能织造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面裙坠感指数及结构解析
13
作者 杨子田 王诗琪 雷梦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192,共7页
为更直观地理解马面裙穿着舒适性并量化表征其因复杂结构和厚重面料产生的下坠感,提出“坠感指数”这个概念,通过系统性研究揭示其与马面裙结构设计参数的关系。首先,定义了坠感指数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通过坠感指数,进一步分析了马面... 为更直观地理解马面裙穿着舒适性并量化表征其因复杂结构和厚重面料产生的下坠感,提出“坠感指数”这个概念,通过系统性研究揭示其与马面裙结构设计参数的关系。首先,定义了坠感指数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通过坠感指数,进一步分析了马面裙总面积与下坠感之间的关系;其次,对马面裙的结构和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详细解析;最后,基于900组马面裙结构实验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结构设计参数与坠感指数的数学模型,通过残差分析与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马面裙的裙门宽对下坠感的影响较小,且与坠感指数无线性相关关系,而马面裙裙长、腰围、对褶数和单褶量均对马面裙的下坠感呈正相关,其中单褶量对马面裙下坠感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马面裙 结构设计参数 下坠感 坠感指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乔木林森林蓄积量估测
14
作者 唐雪海 钱子悦 +5 位作者 王佩 黄庆丰 左纬杰 倪辰 孔令媛 许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21-125,170,共6页
以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综合考虑光谱、纹理、地形特征,分别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构建乔木林遥感蓄积量估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乔木... 以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综合考虑光谱、纹理、地形特征,分别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构建乔木林遥感蓄积量估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乔木蓄积。结果表明:对比3种模型估测结果的精度评价指标R^(2)和RMSE,MLSR的R^(2)=0.46,RMSE=113.14 m^(3)/hm^(2);SVM的R^(2)=0.57,RMSE=98.36 m^(3)/hm^(2);FM的R^(2)=0.65,RMSE=91.01 m^(3)/hm^(2);最终以RF模型为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蓄积量,得出乔木总蓄积量688 516.275 m^(3),平均蓄积量245.467 m^(3)/hm^(2)。该研究结果可为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遥感反演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转非居民增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H区数据分析
15
作者 毕宇珠 陈香 +2 位作者 隗畅 赵志勇 谭圆圆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旨在为制定精准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转非居民收入提升。【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调查,收集北京市H区1253名农转非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及就业状况等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旨在为制定精准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转非居民收入提升。【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调查,收集北京市H区1253名农转非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及就业状况等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变量对农转非居民年收入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受教育程度对农转非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农转非居民的个人总年收入往往会越高。就业稳定性亦为关键影响因素,全职就业者收入显著高于临时就业者。此外,性别因素对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女性个人总年收入会显著低于男性总年收入,性别差异导致收入差异。【结论】建议构建“双向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和“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岗位质量,以城乡融合视角助力农转非居民的城乡发展,形成收入增长与社会融入的良性循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转非 居民 人力资本 劳动力市场分割 多元线性回归 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盈江县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
16
作者 汤明华 罗恒春 刘娟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盈江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对7个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分别以5年的胸径生长量(D_(2)-D_(1))、胸径平方增长量(D_(2)^(2)-D_(... 基于盈江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对7个主要树种单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分别以5年的胸径生长量(D_(2)-D_(1))、胸径平方增长量(D_(2)^(2)-D_(1)^(2))、胸径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_(2)-D_(1)+1))以及胸径平方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D_(2)^(2)-D_(1)^(2)+1))为因变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模型比较、评价以及交叉验证的方法对7个树种构建单木胸径生长模型预估效果进行检验,最终筛选出不同树种最优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林木大小因子、林木竞争因子、立地因子及其他林分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对盈江县7个树种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栎类、西南桦、青冈、木荷、旱冬瓜、其他软阔和其他硬阔的最优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因变量分别为ln(D_(2)^(2)-D_(1)^(2)+1)、D_(2)-D_(1)、D_(2)-D_(1)、ln(D_(2)^(2)-D_(1)^(2)+1)、ln(D_(2)-D_(1)+1)、ln(D_(2)^(2)-D_(1)^(2)+1)、ln(D_(2)^(2)-D_(1)^(2)+1);基于模型拟合结果、结果检验及残差分析,7个树种单木胸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胸径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评估春季秸秆焚烧对东北代表性城市PM_(2.5)浓度影响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波兰 李健军 +5 位作者 柳佳宏 张巍 刘冰 孟晓艳 陶金花 李婧妍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9,共11页
秸秆焚烧是一种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可能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哈尔滨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为代表性城市,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了常规条件下PM_(2.5)日平均浓度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 秸秆焚烧是一种突发性的污染事件,可能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哈尔滨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为代表性城市,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了常规条件下PM_(2.5)日平均浓度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春季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贡献。结果显示:2023年3月28日至4月10日秸秆焚烧对哈尔滨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PM_(2.5)日平均浓度的影响比例分别为15.0%~72.5%、11.3%~81.8%、47.6%~68.7%、26.3%~76.9%;秸秆焚烧排放贡献较低时,城市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秸秆焚烧排放贡献较高时,容易导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在常规污染源排放稳定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对春季东北代表性城市的秸秆焚烧影响进行快速评估,能够支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测预报和管理部门快速评价的相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焚烧 空气质量 PM_(2.5) 快速评估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数多元回归的低压用户接线错误漏电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萧飞 李彬 +4 位作者 苏盛 周义博 钟佩军 邓乐 曾祥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72-3483,I0016,共13页
低压配电网零线、地线接线错误漏电故障现象多发,是台区漏保难以投运的重要原因。漏电故障溯源依赖于保护装置跳闸后区域性断电及运维人员经验水平,范围模糊且故障排查效率低下。基于台区电流相量合成特性,分析目前接线错误故障线性回... 低压配电网零线、地线接线错误漏电故障现象多发,是台区漏保难以投运的重要原因。漏电故障溯源依赖于保护装置跳闸后区域性断电及运维人员经验水平,范围模糊且故障排查效率低下。基于台区电流相量合成特性,分析目前接线错误故障线性回归识别方法的不足;利用台区智能电表提供的多源电气量数据并结合物理约束,在复数域内构建接线错误漏电故障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原始-对偶内点法迭代计算各用户负荷电流关于台区剩余电流的最优复权重系数,准确识别接线错误异常用户;进一步与幅值多元回归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种故障场景下识别可靠性均显著优于幅值多元回归,且在多用户故障的复杂场景下依然能够有效识别异常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网 漏电故障 漏电定位 接线错误 复数多元回归 剩余电流相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量数据超分辨重构接线错误漏电用户快速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洪吉 陈超强 +2 位作者 苏盛 邓乐 陈凤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101,共14页
低压配电台区中用户零线、地线接线错误漏电故障多发,易酿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目前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虽已应用在定位接线错误漏电故障用户,但受制于台区电流监测设备采样频率不足,存在定位时效性差的固有缺陷。于是提出基于计量... 低压配电台区中用户零线、地线接线错误漏电故障多发,易酿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目前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虽已应用在定位接线错误漏电故障用户,但受制于台区电流监测设备采样频率不足,存在定位时效性差的固有缺陷。于是提出基于计量数据超分辨重构的接线错误漏电用户快速定位方法,通过实现低分辨率数据的重构,突破传统方法在时间分辨率层面的技术瓶颈。首先分析接线错误漏电故障时台区剩余电流的构成,明确台区剩余电流与用户负荷电流的关联特性。继而系统评估传统多元线性回归,Lasso回归,岭回归以及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的泛化性能差异,揭示自变量共线性对参数估计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将时序电流数据映射为二维特征图像,采用增强型超分辨生成对抗网络(ESRGAN)模型进行超分辨重构,通过均方根误差、峰值信噪比与结构相似性指数多维度验证数据重构质量。最终使用重构的高分辨率数据建立弹性网络回归模型定位接线错误漏电用户。基于实验室仿真平台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所提方法数据重构质量更高,模型拟合程度和接线错误漏电用户定位准确率更高,且故障定位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成倍数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线错误 多元回归分析 定位时效性 数据重构 生成对抗网络 弹性网络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雨洪过程定量关系构建与相似性判别
20
作者 高俊杰 谢康 +3 位作者 王国庆 白世明 杨娜 刘翠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3,共12页
基于降雨与洪水特征指标,依据1996—2023年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转龙湾站的径流数据和降水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对雨洪过程进行相似性判别,采用不同回归方法构建雨洪定量关系,量化分析了3种类型洪水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 基于降雨与洪水特征指标,依据1996—2023年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转龙湾站的径流数据和降水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对雨洪过程进行相似性判别,采用不同回归方法构建雨洪定量关系,量化分析了3种类型洪水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短历时单峰型洪水以多元线性回归效果最优,长历时高孤峰型洪水和小流量多峰型洪水采用逐步回归拟合结果较好。本文结论进一步揭示了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的雨洪特性,可为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旱涝灾害等极端事件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判别 雨洪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