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大视场汇聚型双目立体视觉标定方法
1
作者 崔帅华 余磊 +2 位作者 何茜 熊邦书 欧巧凤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双目摄像机汇聚型摆放易导致标记点出现散焦模糊和透视形变,使标记点定位出现偏差,在大视场环境下会引发不可忽视的标定误差,进而影响测量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记点定位偏差度加权的大视场汇聚型双目立体视觉标定方法... 双目摄像机汇聚型摆放易导致标记点出现散焦模糊和透视形变,使标记点定位出现偏差,在大视场环境下会引发不可忽视的标定误差,进而影响测量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记点定位偏差度加权的大视场汇聚型双目立体视觉标定方法。首先,利用靶标在摄像机坐标系下的位姿,计算标记点散焦模糊量和透视形变度;其次,根据标记点定位偏差度设置相应权重;最后,将标记点权重系数加入目标函数,引导标定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观测值为505 mm的情况下,该方法测距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可达0.809和0.290,不但有效提高了大视场汇聚型双目立体视觉标定精度,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汇聚型双目标定 大视场 定位偏差 加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复眼成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红鑫 卢振武 +3 位作者 王瑞庭 李凤有 刘华 孙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研究了两种曲面复眼成像系统,并首次将曲面场镜阵列引入曲面复眼成像系统,使其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视场角进一步加大。进行了成像系统的建模以及光线追迹,两种结构的视场角分别达到60°和88°,整个系统的体积分别为0.... 研究了两种曲面复眼成像系统,并首次将曲面场镜阵列引入曲面复眼成像系统,使其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视场角进一步加大。进行了成像系统的建模以及光线追迹,两种结构的视场角分别达到60°和88°,整个系统的体积分别为0.9 mm×0.9 mm×0.5 mm和0.9 mm×0.9 mm×0.75 mm。文中给出了用激光直写设备在曲面基底上进行光刻来制作曲面微透镜阵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眼成像系统 视场角 曲面微透镜阵列 光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视场角限制的攻击时间控制制导律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哲 林德福 王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2-2128,共7页
为了实现多导弹协同攻击同一目标,根据弹目拦截几何关系,设计一种带有攻击时间控制及导引头视场限制的协同制导律。采用多项式函数推导含时间控制的导引指令,以附加反馈项的形式引入导引头视场角函数,实现对攻击时间及导引头视场角的同... 为了实现多导弹协同攻击同一目标,根据弹目拦截几何关系,设计一种带有攻击时间控制及导引头视场限制的协同制导律。采用多项式函数推导含时间控制的导引指令,以附加反馈项的形式引入导引头视场角函数,实现对攻击时间及导引头视场角的同时约束。当已知导弹过载及导引头视场限制,导弹弹道轨迹可以由初始导弹参数确定,从而可以计算得出协同制导时间的边界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协同制导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弹 制导律 协同制导 攻击时间 视场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量程高精度三维姿态角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14
4
作者 江洁 王英雷 王昊予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7-1252,共6页
基于针孔成像和双矢量定姿原理,设计一种使用单图像传感器实现大量程高精度三维姿态角测量的方法。根据系统要求设计双基准平行光源,采用FPGA单芯片实时实现图像传感器的驱动成像、光斑的分割与质心定位及与USB之间的快速通信,通过光斑... 基于针孔成像和双矢量定姿原理,设计一种使用单图像传感器实现大量程高精度三维姿态角测量的方法。根据系统要求设计双基准平行光源,采用FPGA单芯片实时实现图像传感器的驱动成像、光斑的分割与质心定位及与USB之间的快速通信,通过光斑质心坐标计算得到双基准平行光源的方向矢量,根据双矢量定姿原理计算姿态敏感器的旋转矩阵,得到三维姿态角;根据针孔成像模型,建立姿态敏感器的内外参数统一标定模型,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标定结果和测量实验表明,三维姿态角测量系统的视场范围达到19.6°×19.6°,俯仰角、偏航角、滚动角的精度达到9.9″、9.3″、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敏感器 视场 姿态角 三轴姿态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 被引量:19
5
作者 冯萍 魏振忠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17-2224,共8页
针对先进制造业对大型装备大范围精密尺寸测量需求,根据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基于透视投影变换下的时针顺序和共线性不变量设计了光笔特征点空间分布模式,实现了特征点的准确识别与接触探头坐... 针对先进制造业对大型装备大范围精密尺寸测量需求,根据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基于透视投影变换下的时针顺序和共线性不变量设计了光笔特征点空间分布模式,实现了特征点的准确识别与接触探头坐标的计算。应用双目立体视觉传感器的透视投影和齐次坐标三维测量模型,以一维基线尺靶标自由移动和基准长度约束为核心,通过本质矩阵E的线性求解结合非线性优化实现了其结构参数的现场精确标定。研制了由光笔、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便携式三脚架、一维基线尺靶标和测量软件构成的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完成了机器人本体表面三维数据的稠密测量实验,在7 m×4.7 m测量范围内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2 mm。实验显示设计的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在光笔结构、发光点识别方法和系统标定方法上均具有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觉测量 大视场 光笔 标定 光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多视场协同测量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博侠 何勇 +1 位作者 卜雄洙 商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21-2829,共9页
提出了机器视觉多视场协同测量方法以实现二维几何特征的现场高精度自动测量。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实现多视场协同测量的关键技术。首先,建立测量空间,在大视场图像上识别被测特征并规划测量路径,建立大视场图像坐标与测量空... 提出了机器视觉多视场协同测量方法以实现二维几何特征的现场高精度自动测量。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实现多视场协同测量的关键技术。首先,建立测量空间,在大视场图像上识别被测特征并规划测量路径,建立大视场图像坐标与测量空间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测量路径,在测量空间中完成小视场序列图像的自动采集。然后,建立大视场图像坐标与小视场图像坐标之间以及相邻小视场图像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据此关系,在小视场图像的相应位置搜索并构建精细的辅助测量特征。最后,根据小视场序列图像在测量空间中的方位,求解各局部被测特征参数并进一步求和得到整体被测特征参数。应用该方法对φ150mm圆盘上分布的100mm孔距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03%。该方法测量精度不受机械坐标精度的影响,适用于在工业现场组建高精度自动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多视场 协同测量 现场测量 自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大视场高分辨率红外变焦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威 刘佳维 +2 位作者 韩平丽 邵晓鹏 赵小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5-812,共8页
针对凝视型红外成像告警设备中对场景目标进行大视场广域搜索与小视场精确识别一体化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大视场高分辨率红外变焦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由多层共心球透镜和可连续变焦的独立次级小相机阵列级联而成的二... 针对凝视型红外成像告警设备中对场景目标进行大视场广域搜索与小视场精确识别一体化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大视场高分辨率红外变焦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由多层共心球透镜和可连续变焦的独立次级小相机阵列级联而成的二次成像结构,能够有效实现大视场高分辨率无畸变成像.此外,采用全动变焦设计的独立次级小相机阵列在对搜索到的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的一体化检测的同时保持像面稳定,实现对成像场景的分区域管理.设计结果表明,该红外成像系统在全变焦范围内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均接近衍射极限,且变焦曲线平滑,避免了变焦过程中卡滞、冲击等不利现象的产生,能有效实现大视场监测及小视场识别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大视场成像 共心球透镜 全动变焦 目标探测与识别 红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损失函数的三视场天文定位定向 被引量:4
8
作者 吴量 王建立 王昊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4-912,共9页
建立了三视场天文定位定向系统,以实现高精度的天文定位定向。阐述了天文定位定向的概念,介绍了三视场天文定位定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损失函数的天文定位定向算法,该算方法能够同时解算地理位置和载体的方位角信息。根... 建立了三视场天文定位定向系统,以实现高精度的天文定位定向。阐述了天文定位定向的概念,介绍了三视场天文定位定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损失函数的天文定位定向算法,该算方法能够同时解算地理位置和载体的方位角信息。根据三视场系统与传统单视场系统的结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三视场系统的天文定位定向性能及优势。最后,就载体平台倾角测量误差和星敏感器单星测量误差对定位定向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基于原理样机进行了外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定位精度为151.624 0m,定向精度为4.630 4″,且定位定向结果稳定。得到的结果基本满足高精度天文定位定向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导航 三视场 定位定向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Z内视场光学分割型航摄相机子影像高准确度几何拼接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海彦 杨韫澜 +2 位作者 方勇 余旭初 王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7,共8页
针对内视场光学分割型相机,利用子影像同名像点虚拟影像坐标相等这一约束条件,提出一种高准确度子影像几何拼接方法.首先在分析各CCD几何安置误差的基础上,设计拼接关系并给出拼接参量计算方法;其次结合SIFT等高准确度影像匹配算子对拼... 针对内视场光学分割型相机,利用子影像同名像点虚拟影像坐标相等这一约束条件,提出一种高准确度子影像几何拼接方法.首先在分析各CCD几何安置误差的基础上,设计拼接关系并给出拼接参量计算方法;其次结合SIFT等高准确度影像匹配算子对拼接模型进行优化选择,给出子影像拼接流程;最后采用附加参量自检校技术进行畸变参量再精化处理.利用所提方法对一款自行设计的数字大面阵复合相机进行几何拼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准确度子影像几何拼接、高量测性能大幅面虚拟影像生成问题,拼接后影像内符准确度可达子像元级,满足航测作业对数字航摄相机测图准确度和摄影效率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航摄相机 光学分割器 视场 子影像 拼接 几何量测性能 虚拟影像 中心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视场复眼结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阿秀 史立芳 +2 位作者 石瑞英 邓启凌 杜春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198,共6页
针对多维子眼成像通道曲面排布组成的大视场复眼结构,提出了一种切割-旋转-映射的图像处理算法来实现多通道图像的大视场拼接.通过确定复眼结构的排布特征,分析了各成像通道捕获的子眼图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去除相邻子眼图像之间的冗余部... 针对多维子眼成像通道曲面排布组成的大视场复眼结构,提出了一种切割-旋转-映射的图像处理算法来实现多通道图像的大视场拼接.通过确定复眼结构的排布特征,分析了各成像通道捕获的子眼图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去除相邻子眼图像之间的冗余部分,并运用几何光学及成像光学原理,研究了子眼图像与三维映射空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二维子眼图像在三维空间的大视场拼接.实验制备了包含37个镜头且视场角可达118°的人工复眼结构,并运用提出的图像处理算法处理制备的复眼结构捕获的子眼图像.结果表明:算法处理图像过程中不损失图像的分辨率,可以有效地实现多通道图像的大视场拼接,且获得的图像可视性强,满足实用化要求,可进一步推进曲面复眼成像系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成像 复眼 大视场 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 阵列化 光学设计与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西藏改则地震多视角InSAR成果的三维形变解算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家庆 张国宏 +1 位作者 单新建 张迎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8-986,共9页
2008年西藏改则M_W6.4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腹地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之间的张性活动构造带上,是一次典型的正断层破裂事件。基于InSAR对SN向形变的极度不敏感性,文中利用结合先验条件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法解算了改则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 2008年西藏改则M_W6.4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腹地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之间的张性活动构造带上,是一次典型的正断层破裂事件。基于InSAR对SN向形变的极度不敏感性,文中利用结合先验条件的最小二乘迭代逼近法解算了改则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主震断层两盘的垂直运动差异明显,上盘存在明显的沉降"双心"特征,量值分别为-41.4 cm、-48.9cm,而下盘的最大隆升量仅5cm;除余震断层附近存在小量级(<5cm)的N向形变外,SN向形变总体趋势向S;三维形变场的整体以垂直形变为主,并集中于上盘,而水平形变具有明显的EW向分离和E向旋转特征;所得到的各形变分量与模拟值的残差标准差不超过6cm,说明此方法能够用于获取精度较高的三维同震形变场。整体上,三维形变场的分解结果与改则地震的张性破裂特征及其所处的EW向拉伸、SN向压缩构造应力背景呈现一致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改则地震 INSAR 多视角 三维形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室内可见光通信三维定位方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勇 郑瀚 +1 位作者 沈奇翔 刘焕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中3维定位精度不高和定位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改进免疫粒子群(IIMPSO)算法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LC)3维定位方法。通过分析室内多径效应,选取合适的视场角(FOV)以减少反射影响,同时完善了倾斜状态下的定位模型,...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中3维定位精度不高和定位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改进免疫粒子群(IIMPSO)算法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LC)3维定位方法。通过分析室内多径效应,选取合适的视场角(FOV)以减少反射影响,同时完善了倾斜状态下的定位模型,并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以降低环境干扰对接收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与改进的免疫粒子群算法相融合。仿真结果表明,在5 m×5 m×3 m的室内环境中,该文所提出的3维定位系统平均定位误差为0.031 m,定位时长为2.3 s。与现有的3维定位系统进行比较,其定位精度与收敛速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室内3维定位 视场角 免疫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虚拟立体靶标的大视场高精度视觉标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曦 程东勤 李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1-899,共9页
为了提高立体视觉系统在大视场下的测量精度,基于误差溯源思想提出了一种构建虚拟立体靶标的大视场高精度视觉系统标定方法,克服了大尺寸高精度标定物难以制造等问题。对影响立体视觉系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列出视觉测量系统... 为了提高立体视觉系统在大视场下的测量精度,基于误差溯源思想提出了一种构建虚拟立体靶标的大视场高精度视觉系统标定方法,克服了大尺寸高精度标定物难以制造等问题。对影响立体视觉系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列出视觉测量系统的误差溯源链,解析了大视场视觉系统精度瓶颈的原因。借助激光跟踪仪,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单位四元数算法求解坐标系刚体变换,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空间点阵,构建虚拟靶标。在相机畸变模型中考虑了三阶径向畸变和二阶切向畸变参数,并使用Levenberg-Marquardt迭代算法进行标定参数求解,进一步提高系统精度。实验构建了一套测量空间约为4m×3m×2m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通过对某型号高精度直线导轨进行点距测量,在测量距离3m处,152组不同长度的横向距离测量的误差算术均值为-0.003mm,误差标准差为0.08mm。测量精度相较于传统的平面标定法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测量 误差溯源 虚拟立体靶标 大视场 摄像机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场热像仪变倍机构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卫锋 赵劲松 +7 位作者 史衍丽 陶亮 康丽珠 何红星 唐晗 徐参军 郑传武 赵强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3-998,1010,共7页
介绍了多视场热像仪变倍机构设计技术。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多视场热像仪常用的几种变倍机构的工作方式、光机结构特点及设计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不同机构型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总结了多视场热像仪变倍机构设计的主要原则。
关键词 多视场热像仪 变倍机构 光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辐射在烟幕中的蒙特卡洛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文 李俊山 +1 位作者 余宁 冯帆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72-675,680,共5页
先简单介绍了蒙特卡洛方法的基本知识与应用领域,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多次散射,并强调了多次散射在干扰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红外烟幕对红外辐射有较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红外在红外烟幕中的传输过程,并给出了具体实... 先简单介绍了蒙特卡洛方法的基本知识与应用领域,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多次散射,并强调了多次散射在干扰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红外烟幕对红外辐射有较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红外在红外烟幕中的传输过程,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算法;并利用了散射相位函数确定了散射角。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接收视场角的大小影响单次散射近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方法 多次散射 散射相位函数 视场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路径的多视场全天自主星图识别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笛 张科 DEBEIR Olivier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为提高低成本小视场星敏感器在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模式下的识别成功率,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路径特征的多视场星敏感器星图识别方法。通过多视场观测星图的星图间识别,得到融合后的星图,设置随机分布在星图中主星邻域内各星的蚁群,以迭代的方... 为提高低成本小视场星敏感器在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模式下的识别成功率,提出一种基于最优路径特征的多视场星敏感器星图识别方法。通过多视场观测星图的星图间识别,得到融合后的星图,设置随机分布在星图中主星邻域内各星的蚁群,以迭代的方法得到遍历各星的最优路径,以路径的几何特征作为与导航星库进行匹配的依据。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表现出高识别率以及针对位置和亮度噪声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路径 星图识别 多视场 全天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小目标配准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冰洁 王敬儒 +1 位作者 魏宇星 彭真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477,494,共5页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基本环节和首要问题,只有经过配准后的图像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小目标由于几乎无特征信息可以利用,所以常规的配准方法都不适用。针对图像识别中小目标的配准问题,分析了其配准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先配...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基本环节和首要问题,只有经过配准后的图像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小目标由于几乎无特征信息可以利用,所以常规的配准方法都不适用。针对图像识别中小目标的配准问题,分析了其配准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先配准目标视场,再配准目标位置的方法,提出了视场配准的概念。首先运用成像原理,用焦距、分辨率和像元尺寸建立不同CCD之间的视场对应关系,利用此关系完成目标视场的截取放大,使不同CCD得到的图像视场一样大。然后在分析通常采用的最小平均绝对误差(MAD)相关匹配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用最多近邻点距离(MCD)的匹配方法来对准目标位置,完成目标质心的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很好地配准小目标,且误差不超过2个像素。由于其针对性强,因而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视场配准 最多近邻点距离 小目标 多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心圆分割的大视场星图识别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恒 郑烇 +2 位作者 秦龙 赵天昊 王嵩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84-1987,2021,共5页
针对星敏系统常见的三角形识别算法数据冗余量大、识别速度特别是初始识别速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心圆分割的大视场(FOV)星图识别算法。在分析星图信息以获得其主星的基础上,围绕主星以一定的半径画8个同心圆,再根据各星的坐标统... 针对星敏系统常见的三角形识别算法数据冗余量大、识别速度特别是初始识别速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心圆分割的大视场(FOV)星图识别算法。在分析星图信息以获得其主星的基础上,围绕主星以一定的半径画8个同心圆,再根据各星的坐标统计每个圆环内的星数量,从而得出主星的伴星分布向量。以同样方法基于基本星表构建相对应的导航星特征库,然后利用伴星分布向量与特征库进行模式匹配,从而得出星图识别结果。对特征库中的数据,根据各向量的第一维元素大小进行排序,以加快算法的识别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所需的导航星特征库存储空间小,具有良好的实时性、抗噪性与较高的识别率,能够以95.3μs的识别时间达到88.9%以上的正确率,可与其他识别算法相结合,执行于不同的阶段,实现更高效、准确的天文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 大视场 星图识别 伴星分布向量 导航星特征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散射激光雷达接收信号的模拟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杜竹峰 卢益民 +1 位作者 杨宗凯 黄铁侠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03-508,共6页
MonteCarlo方法模拟多次散射激光雷达接收信号是一种经典方法,但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计算时间很长.为提高计算效率,本文在传统的半解析MonteCarlo方法的基础上,使用Henyey-Greenstein函数的修正公式来表示散射相位函数,计算出每... MonteCarlo方法模拟多次散射激光雷达接收信号是一种经典方法,但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计算时间很长.为提高计算效率,本文在传统的半解析MonteCarlo方法的基础上,使用Henyey-Greenstein函数的修正公式来表示散射相位函数,计算出每个散射点处光子不发生进一步散射而直接到达接收机的概率.模拟结果显示,一、二、三次散射起主要作用,但随着海水衰减系数和接收机视场角的增大,高次散射对激光雷达的接收信号的作用也越来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接收信号 多次散射 接收机视场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tts’模型在移动与可穿戴计算交互中的可用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海涛 刘桓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80-2882,共3页
近年来移动计算与可穿戴计算范式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此类计算范式通常采用基于手持小屏幕与头戴显示器的受限视场显示技术以及基于多点触摸的指点输入技术。然而此类受限视场显示设备将引起交互过程中的变视场及微目标问题,这些问题可能... 近年来移动计算与可穿戴计算范式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此类计算范式通常采用基于手持小屏幕与头戴显示器的受限视场显示技术以及基于多点触摸的指点输入技术。然而此类受限视场显示设备将引起交互过程中的变视场及微目标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又将导致人机交互绩效的显著变化,进而影响其交互绩效的传统研究工具——Fitts’模型的可用性。通过人机交互实验,分别针对变视场条件及微目标条件对基于指点交互的人机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基于此对Fitts’模型在移动与可穿戴计算中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Fitts’模型不能适用于显示视场小于11.5°或指点目标小于15.7'视弧度的边界条件。最后提出了一个边界条件公式以帮助设计者与用户更好地设计和使用移动与可穿戴计算交互界面及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计算 视场 头戴显示器 Fitts’定律 离群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