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检验多重差异理论的适用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梁增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7,共10页
过往研究通过对多个具体生活质量领域的评估来衡量总体生活质量,找出生活质量的"短板"领域,并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方案。然而,社区居民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评价有时并不来源于具体领域,而是依据对各种"参考标准"之间比较... 过往研究通过对多个具体生活质量领域的评估来衡量总体生活质量,找出生活质量的"短板"领域,并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方案。然而,社区居民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评价有时并不来源于具体领域,而是依据对各种"参考标准"之间比较差距的衡量。基于此,Michalos提出了多重差异理论(multiple discrepancies theory),并在生活质量研究中广泛发展。文章基于多重差异理论,以河南焦作云台山周边社区为例,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开展问卷调查,收集435和394个有效样本,实证检验该理论在中国旅游情境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多重差异理论在评测居民生活质量上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就案例而言,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自己认为值得的生活状况以及过去最好的生活状况是社区居民对自己目前生活质量评价的关键参考标准。旅游发展只有在上述生活质量的比较差距中产生积极效应,居民总体生活质量才会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生活质量 多重差异理论 主观幸福感 云台山(焦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回答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52,共10页
面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重写现代性”所倡导的消解理性、主体性及其意义异延论 (解构美学 ) ,社会差异论 (生存美学 ) ,语言游戏论 (解释学美学 ) ,非主体可能论 (崇高美学 ) ,实践美学从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出发 ,力图建构起人... 面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重写现代性”所倡导的消解理性、主体性及其意义异延论 (解构美学 ) ,社会差异论 (生存美学 ) ,语言游戏论 (解释学美学 ) ,非主体可能论 (崇高美学 ) ,实践美学从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出发 ,力图建构起人文理性、多维主体性、自由个体性 ,回应西方后现代美学的不确定性、多元化、非人化、语言学转向等问题和趋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实践美学 意义异延论 语言游戏论 解构美学 人文理性 自由个体性 生存美学 解释学美学 崇高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