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MLST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康立超 钱晶 +6 位作者 杜冬冬 王国红 刘玉霞 殷月兰 黄新 张星星 罗瑞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255-6261,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分型和耐药情况。方法将62株食源性和1株羔羊脑炎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耐药性实验。结果 63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20个ST型, 16个克隆群(clonal complex groups, C... 目的研究新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分型和耐药情况。方法将62株食源性和1株羔羊脑炎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耐药性实验。结果 63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20个ST型, 16个克隆群(clonal complex groups, CC),其中68.25%(43/63)属于谱系Ⅱ,其余属于谱系Ⅰ。优势ST型是ST8、ST9、ST121、ST87和ST378,优势CC群是CC8、CC9、CC1和CC121。对苄青霉素(penicillin, P)、氨苄西林(ampicillin, AM)、苯唑西林(oxacillin, OX1) 3种抗生素耐药率达100%;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 GM)、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红霉素(erythromycin,E)、奎奴普丁/达福普丁(quinupristin,QDA)、利奈唑胺(linezolid, LNZ)、万古霉素(vancomycin, VA)、替加环素(tigecycline, TGC)、利福平(rifampin, RA)和诱导性克林霉素耐性(induced clindamycin resistance, ICR) 9种抗生素敏感率达100%;对呋喃妥因(furadantin, FT)耐药率61.90%(39/63),其中ST7、ST8、ST101、ST155和ST515对此次的3-4类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新疆单增李斯特菌分子型别呈多样性,耐药谱变宽,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单增李斯特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出口食品中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PFGE和MLST分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慧玲 万志刚 +6 位作者 洪小柳 谢丹妮 黄李华 赵芳 薛峰 蒋源 吕敬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3454-3461,共8页
目的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两种方法对进出口食品中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分辨力和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采用PFGE和MLST两种方法对进出口食品中分离得到的鼠伤寒及肠炎两种血清型共30株沙门氏菌进行分... 目的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两种方法对进出口食品中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分辨力和应用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采用PFGE和MLST两种方法对进出口食品中分离得到的鼠伤寒及肠炎两种血清型共30株沙门氏菌进行分型研究。结果两种血清型共30株沙门氏菌经PFGE分型可得到23种型别,DI值为0.9563;鼠伤寒和肠炎两种血清型菌分别经PFGE分型,DI值分别为1.000和0.9048。MLST对30株沙门氏菌分型得到4种ST型,DI值为0.5793;鼠伤寒和肠炎两种血清型菌分别经MLST分型,DI值分别为0.2571和0.1333。结论 在分辨力方面,PFGE更适合于同一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型,MLST则适合于不同沙门氏菌血清型间的分型。MLST在替代、补充血清型分型方面有潜在的优势,PFGE在溯源研究方面更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鼠伤寒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三地区冷鲜鸡中大肠埃希菌耐药谱测定及MLST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华 何祥祥 +3 位作者 肖英平 钱鸣蓉 张巧艳 唐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8-893,共6页
大肠埃希菌是食品中普遍污染的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性非常严重,耐药基因具有极大的传播风险。为了解浙江省地区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点及分布规律,试验从浙江省3个地区市售冷鲜鸡中分离了59株大肠埃希菌并测定了耐药谱,发现有24种耐药谱... 大肠埃希菌是食品中普遍污染的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性非常严重,耐药基因具有极大的传播风险。为了解浙江省地区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点及分布规律,试验从浙江省3个地区市售冷鲜鸡中分离了59株大肠埃希菌并测定了耐药谱,发现有24种耐药谱,显示了分离株耐药类型的多样性。同时对分离株进行了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子分型,获得38个已知ST型,并发现2个新的ST型。在此基础上,针对7个看家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分离株显示了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该试验结果可为浙江省禽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评价和溯源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细菌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奶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系统进化群及MLST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江婉琳 马勋 +2 位作者 王静 平丽莹 蔡思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4-1422,共9页
试验对新疆克拉玛地区106头健康成年荷斯坦奶牛的新鲜粪便进行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初步掌握了调查地区奶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参考USDA检测法,对106份粪便样品选择性增菌,分别利用麦康凯和伊红美... 试验对新疆克拉玛地区106头健康成年荷斯坦奶牛的新鲜粪便进行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初步掌握了调查地区奶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参考USDA检测法,对106份粪便样品选择性增菌,分别利用麦康凯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别,通过PCR方法鉴定,获得5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这些分离株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系统进化群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利用goeBURST和Mega 7.0生物学软件进行聚类和进化研究,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106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的新鲜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51.89%,5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共鉴定出9种与致病性相关的血清型,检出率为54.55%,其中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血清型检出率分别为21.82%、18.81%和14.55%,优势血清型为O142∶K86(B)和O124∶K72(均为10.91%),前者属于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后者属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血清型检出率为0;系统发育群结果表明,55株大肠杆菌中B1群所占比例最高,为70.91%,其次为A群,占21.82%,D群所占比例较少,占7.27%,B2群未检测出;MLST分析可知,分离株中存在24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为ST154(18.18%);进化树分析显示有7个进化分支。结果表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健康成年奶牛粪便大肠杆菌多样性丰富,不仅存在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而且大肠杆菌菌株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进化关系。因此,健康成年奶牛粪便也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应加强对奶牛粪便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源大肠杆菌 血清型 系统发育群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ST在乳酸菌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尘培 姜琳琳 +4 位作者 张建龙 陈国忠 于馨 朱洪伟 张兴晓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8-224,共7页
乳酸菌是健康人类及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益生菌群,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因此准确、灵敏的分子鉴定技术对乳酸菌功能的研究十分重要。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 乳酸菌是健康人类及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益生菌群,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因此准确、灵敏的分子鉴定技术对乳酸菌功能的研究十分重要。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是一种基于核酸序列测定的细菌分型方法,能够准确地从亚种水平进行菌株分类,在鉴定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概述MLST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其在乳酸菌分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乳酸菌株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LST型禽源空肠弯曲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嘉敏 黄武 +2 位作者 张宗尧 王媚 罗开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5,共5页
为研究不同MLST型禽源空肠弯曲菌的致病性,挑取6个地区分离到的9种不同MLST分型的10株空肠弯曲菌代表株对SPF雏鸡进行攻毒试验及对细胞进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鸡肛拭子带菌率比较高(83%以上),不同组别的试验鸡体重增长差异不显著(P... 为研究不同MLST型禽源空肠弯曲菌的致病性,挑取6个地区分离到的9种不同MLST分型的10株空肠弯曲菌代表株对SPF雏鸡进行攻毒试验及对细胞进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鸡肛拭子带菌率比较高(83%以上),不同组别的试验鸡体重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半数以上(60%)菌株对Vero细胞的入侵力和对Hela细胞的入侵能力均低于从腹泻病人分离得到人源标准株NCTC11168(P<0.001),但菌株CJ079株攻毒SPF鸡后死亡超过50%,且对Vero细胞的侵袭力高于NCTC11168。CJ001和CJ079同属于ST51型,而菌株CJ001与其他MLST分型的菌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来源不同环境中同一种MLST分型中的不同菌株也可能具备不同的毒力特征,MLST序列型与毒力特征之间不存在某种确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禽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IC-PCR技术与MLST技术对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结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方 吴新明 +1 位作者 王彦 梁伟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0期35-39,共5页
目的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技术与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技术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基因分型,为临床用药与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细菌分析仪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 目的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技术与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技术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基因分型,为临床用药与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细菌分析仪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等16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提取30株菌株的基因组DNA,制备菌株基因组模板,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NDM-1、IMP、VIM、OXA),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比对,确定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分型。ERIC-PCR基因分型法:根据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ERIC设计引物,对3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基因分型,运用NTSYS软件对ERIC-PCR得到的电泳图进行聚类分析。MLST基因分型法:扩增肺炎克雷伯菌的7个管家基因(rpo B、gap A、mdh、pgi、pho E、inf B和ton B)片段,扩增片段测序后与数据库数据比对得出等位基因谱,从而得到相应的序列型(ST)。结果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为100%,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6.6%,其他药物的耐药性介于两者之间。30株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在检测的16种药物中,耐药率介于76.6%~100%。30株菌株中25株菌KPC-2基因扩增阳性,2株NDM基因扩增阳性,1株KPC-2、NDM-1基因,2株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30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株的MLST方法分型为5个ST型,其中ST11(83.3%,25/30)、ST641(6.6%,2/30)、ST76(3.3%,1/30)、ST392(3.3%,1/30)和ST1322(3.3%,1/30);ERIC-PCR分型为5个谱型,分别为A型(83.3%,25/30),B型(6.6%,2/30)、C型(3.3%,1/30)、D型(3.3%,1/30)和E型(3.3%,1/30)。结论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ERIC-PCR与MLST分型用于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中分辨率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 多位点序列分型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基因同源性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中沙门氏菌MLST分型及毒力基因筛查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捷 畅晓晖 +4 位作者 柳明 李小林 万晓楠 槐硕 赵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74-179,共6页
该文以36株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北京地区禽类中沙门氏菌基因型及毒力基因。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测定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菌株进行分型,ST11为优势型。鸡源包括ST11、ST13、ST17、ST96、ST241、ST1941... 该文以36株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北京地区禽类中沙门氏菌基因型及毒力基因。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测定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菌株进行分型,ST11为优势型。鸡源包括ST11、ST13、ST17、ST96、ST241、ST1941、ST26;鸭源包括ST19、ST34、ST1546、ST2441型别。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s database,VFDB)分析菌株均携带毒力岛SPI1-SPI5代表性基因,66.7%含毒性质粒spvB。胥伐成格隆沙门菌SPI1-SPI5代表性基因如sopE、sptB、mgtC和invA/invF等均为阳性,未携带spvB、pefA、prot6E。沙门氏菌毒力岛基因相对稳定,但基因型的差别对携带毒力基因有一定影响。cdtB、pltA在胥伐成格隆沙门氏菌中均为阳性,推测该菌普遍携带细胞致死膨胀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mlst分型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岛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耐干燥性与MLST分型的研究
9
作者 高建欣 杜欣军 +1 位作者 李萍 王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77-183,共7页
为了解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耐干燥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间的关系,对实验室保存的3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干燥试验,并采用MLST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经过6 d干燥试验处理,结果显示,35株阪崎克... 为了解奶粉中阪崎克罗诺杆菌耐干燥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间的关系,对实验室保存的3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干燥试验,并采用MLST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经过6 d干燥试验处理,结果显示,35株阪崎克罗诺杆菌中,耐干燥能力较强的IQCC10409(1号)、IQCC10455(6号)和110609-3(31号)菌株失活率分别为63.73 %、56.94 %和44.43 %,其中31号菌株耐干燥能力最强,它们分别属于ST73、ST73和ST23型。MLST分析表明,全部菌株共分成16个不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属于ST1型(20号、24号、27号、28号、33号)和ST4型(4号、6号、7号、9号、11号)的菌株较多,分别有5株菌。结果表明阪崎克罗诺杆菌基因多样性程度较高,而耐干燥性较强的菌株主要集中于ST73和ST4型,另外还发现,即使相同ST型的菌株,其耐干燥能力也不定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粉 阪崎克罗诺杆菌 耐干燥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杆菌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in silico MLST )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亚暖 姜肇旭 颜世敢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对4株柠檬酸杆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16s rRNA、多位点序列分型(in silico MLST)及其遗传进化关系研究。对分离的4株柠檬酸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然后进行16S rRNA物种鉴定、in silic... 对4株柠檬酸杆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16s rRNA、多位点序列分型(in silico MLST)及其遗传进化关系研究。对分离的4株柠檬酸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然后进行16S rRNA物种鉴定、in silico MLST分析,并基于MLST分型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杆菌的基因组大小介于4.771~5.477 Mb之间,平均为5.03 Mb;基因数量在4591~5334之间,平均为4871个。16s rRNA分析结果表明,4株柠檬酸杆菌分离菌中有3株为布雷氏柠檬酸杆菌,1株为沃克曼氏柠檬酸杆菌。MLST分析结果表明,4株柠檬酸杆菌均是新的ST型。该研究分析了4株柠檬酸杆菌的基因组,基因组MLST分型分析表明4株分离菌均为新ST型,丰富了柠檬酸杆菌的菌种资源和遗传信息,为柠檬酸杆菌的防控、溯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杆菌 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患病对虾池塘中副溶血性弧菌的MLST分型和新型耐药毒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俊敏 王艺 +4 位作者 郝婧薇 王青瑶 张晋 傅松哲 刘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研究湛江地区患病对虾养殖池塘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遗传多样性,选择副溶血性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MLST分型,采用PCR法检测tdh、trh、tlh、mam7、vcrD1、vcrD2和pirAB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用纸片扩散... 为研究湛江地区患病对虾养殖池塘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遗传多样性,选择副溶血性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MLST分型,采用PCR法检测tdh、trh、tlh、mam7、vcrD1、vcrD2和pirAB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用纸片扩散法对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其中1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IslandPath-DIOMB分析其耐药基因岛来源。结果表明:从患病的对虾池塘水样中共分离出58株副溶血性弧菌,通过MLST分型共分为34个ST型;58株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tlh、mam7和vcrD1,未发现tdh、trh和vcrD2基因存在,其中,8株菌株携带引起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毒力基因pirAB;药敏试验显示,58株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氨苄西林、克拉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其中ST1740型的4株菌株均为多重耐药,从中选择ZJ20-3/2020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该菌株含有8个耐药基因,分别为blaCARB-41、aadA16、aph(6)-Id、aph(3″)-Ib、tet(A)、sul1、dfrA27和ARR-3,并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耐药;用IslandPath-DIOMB分析发现,ZJ20-3/2020菌株存在4个基因岛。研究表明,湛江地区患病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发现了一个携带pirAB的新ST型(ST1740)菌株,其携带4种来自希瓦氏菌的基因岛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本研究首次在副溶血性弧菌中发现来自希瓦氏菌属的基因水平转移,这些结果为防治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凡纳滨对虾 药敏试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ST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Bacillus coagulans strains to evaluate effects on constipation model
12
作者 Jiang Cao Wenyin Liu +4 位作者 Ruolan Liliu Jianxin Zhao Hao Zhang Wei Chen Qixiao Zhai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4期815-827,共13页
Bacillus coagulans can help ameliorate or prevent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bu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B. coagulans isolates are not well studied.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57 isol... Bacillus coagulans can help ameliorate or prevent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bu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B. coagulans isolates are not well studied.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57 isolates of B. coagulans from 22 provinc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B. coagulans isolates were highly diverse and a total of 33(sequence typings) STs were found. These isolates had a weak clonal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trong indications of intraspecies recombination. The evolution direction of B. coagulans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geography or isolation source. Fifteen strain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analysis based on proximity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hylogenetic tree. Five isolates(B. coagulans-1, B. coagulans-10, B. coagulans-39, B. coagulans-70 and B. coagulans-71) with good spore-forming ability relative to the rest of the isolates were evaluated for constipation relief. B. coagulans-39 significantly relieved constipation symptoms in mice 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restoring the level of gastrointestinal regulatory peptides.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showe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B. coagulans-39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functional gene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carbohydrates as primary substrates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coagulans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Housekeeping gene CONSTIPATION Strain-specif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bMLST数据库分析蜡样芽胞杆菌群的遗传学
13
作者 万经 赵炜 +2 位作者 崔颖 毛展 周帼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168,共5页
以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PubMLST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Phyloviz、Mega和IQ-tree软件研究蜡样芽胞杆菌群的遗传学。结果表明,筛选后得到1 329株完整的蜡样芽胞杆菌群的菌株信息,其中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及变种864株、苏云... 以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PubMLST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Phyloviz、Mega和IQ-tree软件研究蜡样芽胞杆菌群的遗传学。结果表明,筛选后得到1 329株完整的蜡样芽胞杆菌群的菌株信息,其中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及变种864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及变种345株、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61株、韦氏芽胞杆菌(Bacillus weihenstephanensis)、蕈状芽胞杆菌(Bacillus mycoides)、假蕈状芽胞杆菌(Bacillus pseudomycoides)分别为33、21和5株。群内占比很高的蜡样芽胞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具有丰富而复杂的遗传多样性,相互交织地散布于群内几乎所有的进化分支上,两者无法区分;炭疽芽胞杆菌在进化树上位于相对独立而保守的一个分支;韦氏芽胞杆菌与蕈状芽胞杆菌虽然在菌落形态上差异很大,但两者在系统进化树上位于同一个分支,同源性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群 Pubmlst数据库 多位点序列分型 群体遗传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意 张喜悦 +4 位作者 赵建梅 赵格 曲志娜 刘立恒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多态性为主,基于PCR扩增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为主,基于测序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多位点序列分型、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全基因组测序为主。这三大类分子分型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揭示不同沙门菌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但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研究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多种分型技术,从而达到对沙门菌精准分型的目的。本文对限制性内切酶、PCR扩增以及测序这三大类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食品中沙门菌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溯源和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分型技术 PFGE PCR 测序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畜禽屠宰及市售环节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5
作者 马永辉 曹青 +11 位作者 范子秋 赵学慧 芝吉 马金锐 何曾文 张浩浩 邓静 崇倩 张坤中 宋维丽 苟惠天 薛惠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66-3576,共11页
[目的]为合理防控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畜禽屠宰及市售环节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确定沙门菌血清型。... [目的]为合理防控沙门菌感染,本试验针对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畜禽屠宰及市售环节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开展研究。[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确定沙门菌血清型。采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评价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药敏试验检测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评估4种市售消毒剂对沙门菌的灭菌效果,并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疑似沙门菌分离株在BS平板上菌落呈黑色有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在XLD平板上菌落有光泽且中心呈黑色,或呈现全部黑色的菌落;镜检显示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硫化氢、葡萄糖、鸟氨酸、赖氨酸脱羧酶反应结果呈阳性;尿素酶、氰化钾、乳糖、蛋白胨水反应结果呈阴性。PCR扩增沙门菌特异性基因invA获得大小约为284 bp的目的条带,共分离到95株沙门菌,均属于肠道沙门菌的3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里森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共鉴定出3种,分别为ST34、ST469、ST40型。所有分离株均可形成生物被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敏感性较强,75.78%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4种消毒剂对分离株MIC存在差异,0.2%甲醛溶液的MIC为0.125~0.25 mg/mL,0.2%苯扎溴铵的MIC为0.0625~0.125 mg/mL,0.5%碘溶液的MIC为0.3125~0.625 mg/mL,2%氢氧化钠的MIC为1.25~2.5 mg/mL。[结论]德尔卑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里森沙门菌是当前屠宰场中沙门菌的主要血清型,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多重耐药性,给公共卫生带来很大威胁。本研究为加强甘肃省及周边地区屠宰场及市售环节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屠宰场 血清型 生物被膜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肥还田过程中的大肠杆菌耐药性与传播风险
16
作者 顾鹏坤 秦立得 +9 位作者 高玉斌 刘娜 宋时萍 刘意 赵建梅 黄秀梅 王琳 曹旭敏 赵格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58-64,共7页
粪肥还田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为探讨不同形式的鸡粪肥对农田土壤中菌株耐药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耐药性传播风险,选取露天大田模拟粪肥还田过程,分离新鲜鸡粪和有机肥样品以及施用两种粪肥的土壤样品中的大肠杆菌... 粪肥还田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为探讨不同形式的鸡粪肥对农田土壤中菌株耐药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耐药性传播风险,选取露天大田模拟粪肥还田过程,分离新鲜鸡粪和有机肥样品以及施用两种粪肥的土壤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利用PCR法鉴定分离菌的MLST分型。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20份不同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到57株大肠杆菌,鲜鸡粪组大肠杆菌总分离率为49.5%,有机肥组为4.8%。在21株菌株药敏试验中,分离菌株对9类14种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率高达95.2%,大肠杆菌耐药率在土壤中随时间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大肠杆菌中鉴定到33种ST分型,其中ST10为相对优势基因型(9/56),ST10、ST8774、ST8900和ST533为多种样品共有ST型。结果表明,鲜鸡粪组大肠杆菌污染风险高于有机肥组,粪肥中的大肠杆菌及其耐药基因可传播至土壤中,但耐药率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建议对粪肥处理后还田,以降低大肠杆菌污染及耐药性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还田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邬琴 张星星 +6 位作者 顾晓晓 陶乔孝慈 黄新 韩猛立 吴桐忠 周霞 钟发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0-1920,共11页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及PCR方法检测17株Pm分离株的荚膜型、脂多糖型、MLST型及7类共25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3株Pm的荚膜脂多糖型为A∶L3型,ST型均为ST1型,4株Pm荚膜脂多糖型为B∶L2型,ST型均为ST44;17株Pm毒力相关基因(exbB、exbD、fimA、fur、hgbA、hsf2、nanB、oma87、ompA、ompH、plpB、psl、ptfA、sodA、sodC、tonB和tbpA)的检出率高达100%,toxA基因的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从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Pm主要血清型为A∶L3∶ST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Pm) 荚膜 脂多糖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毒力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晓嫒 刘玉竹 +3 位作者 张鹏航 王迪 马晓晨 陈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343-9348,共6页
目的研究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采用多重PCR进行血清群分型,分离的56株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鉴定,使用... 目的研究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采用多重PCR进行血清群分型,分离的56株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鉴定,使用微量肉汤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结果56株单增李斯特菌中有28株分离自冷锅串串和中式凉拌菜,1/2a,3a是主要的血清群。56株菌共分为29个PFGE带型、14个ST型,ST9、ST5、ST8、ST121是优势ST型。2株菌对环丙沙星耐药,1株菌对四环素耐药。结论冷锅串串和中式凉拌菜是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北京市食品来源单增李斯特菌的ST型别与国内其他地方食品来源菌株一致,与北京市临床分离株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株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其容 李文革 +1 位作者 许文荣 程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对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案并探讨不同来源艰难梭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不同人群的25株艰难梭菌,分别用Lemee方案(aroE,ddl,dutA,tpi,recA,gmk,sodA管家基因)和David方案(adk,atpA,dxr,glyA,recA,soda,tpi... 目的比较两种对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案并探讨不同来源艰难梭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不同人群的25株艰难梭菌,分别用Lemee方案(aroE,ddl,dutA,tpi,recA,gmk,sodA管家基因)和David方案(adk,atpA,dxr,glyA,recA,soda,tpi管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用START系统及Bionumerics软件分析这些位点及等位基因谱的特征。结果位点分析结果表明,Lemee方案中有2株菌的ddl位点为无效位点,其余的6个管家基因有3~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有3~11个多态性位点。非同义突变/同义突变(dN/dS)为0.000 0~0.261 1;David方案中的7个管家基因有3~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有2~9个多态性位点。dN/dS为0.000 0~0.280 6。等位基因图谱特征结果表明,Lemee方案出现了13个ST型别(ST1/2/3/6/7/13/31/39/48/A/B/C/D),ST6(5)为优势型别;David方案共出现11个ST型别(ST2/3/15/35/37/54/55/92/99/102/117),其中ST54(6),ST37(5)为优势型别。来源于成人和婴幼儿的菌株并未形成各自特异的序列型。结论对于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David的方案更可取,ST与宿主人群的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二龙 袁慕云 +6 位作者 邓建英 幸芳 吕英姿 蒋原 薛峰 邵景东 许龙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对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了解其序列型分布特点及不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提取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DNA,选择其7个管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测序。... 对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了解其序列型分布特点及不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提取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DNA,选择其7个管家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截成标准序列的长度后上传到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获得7个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谱和序列分型编码,并将结果采用不加权算术平均组对(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89株单增李斯特菌共获得51个STs,其中26个为新获得的STs(STnew1-STnew26);数量最多的5个STs为ST8(9.0%),ST121(9.0%)、ST7(5.6%)、ST87(5.6%)及新发现的STnew3(7.8%);其中ST456、ST34、ST343、ST19、ST517、ST201、ST98、ST330和ST73为在国内首次获得。采用UPGMA算法得到的进化树可将89株菌株分为3大类群,分类的结果与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学家系分类结果一致。MLST结果对了解出入境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的亲缘关系及流行病学溯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