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ingcomplex near-surface structures in Yumen oil field by joint seismic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inversion
1
作者 JIANG Wenbin ZHANG Jie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8,共12页
The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is a standard approach for near-surface velocity estimation.However,it cannot resolve complex near-surface structures and will produce a smooth velocity model with low resolutio... The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is a standard approach for near-surface velocity estimation.However,it cannot resolve complex near-surface structures and will produce a smooth velocity model with low resolution.Early arrival waveform inversion is a robust tool for imaging the near surface structures,but it requires a good initial model to avoid cycle skipping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data.Furthermore,waveform inversion requires substantial computation efforts.Therefore,we present joint seismic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and we expect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retain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traveltime inversion and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and overcomes their respective drawbacks at the same time.The objective function includes both the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misfit.At each iteration,the traveltimes are calculated by wavefront raytracing,and the waveforms are computed using a finite-difference method.Th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We apply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to study complex near-surface area where shallow overthrust and rugged topography 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applying traveltime inversion and waveform inversion alone.We test synthetic data to verify the advantages of the joint method,and then apply the method to a 2Ddataset acquired in Yumen Oil field,China.The inver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joint traveltime and waveform inversion helps constrain the very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s and also resolve complex overthrust with large velocity contr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随机边界 异构并行 作业池 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ineating Oil in Sand Reservoirs by High Resolution PP/PS Processing and Joint Inversion in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2
作者 Xiao-gui Miao Wang Pu +3 位作者 Shen Liang Zhang Sihai Dang Yufang Lou Bing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59-63,共5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3
作者 谭智 姜金钟 +1 位作者 石磊 李永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将频率域重力反演和近震体波走时反演相结合,采用优化的顺序策略,实现了速度模型与密度模型的相似性耦合。理论模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实际观测数据试验都显示,联合反演有效提高了密度结构的垂向分辨率。重力数据的引入,更好地约束了地壳浅层(地下5 km以内)P波速度结构,明显改善了体波射线分布稀疏地区的横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结构耦合 交叉梯度 顺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互相关目标函数和贝叶斯理论的纵波和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
4
作者 董子龙 刘洋 +2 位作者 孙宇航 田文彬 邸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74,共14页
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目标函数通常基于L2范数构建,效果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较大。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理论,联合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利用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算法构建目标函数进行... 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目标函数通常基于L2范数构建,效果受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较大。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纵波、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贝叶斯理论,联合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利用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算法构建目标函数进行反演。纵波和转换波地震数据的联合可以增强反演算法的稳定性,地震数据的归一化策略和互相关目标函数可以增强反演算法的抗噪能力。因此,文中方法可以从较低信噪比地震数据中反演得到精度较高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信噪比分别为7、1 dB的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均表明,文中方法能够实现较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高精度反演。与基于L2范数目标函数的联合反演对比表明,文中方法误差更小、抗噪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和转换波 联合反演 AVO 反演 归一化零延迟互相关目标函数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精确Zoeppritz方程的叠前PP-PS波联合非线性反演方法
5
作者 杨涛 王鹏起 +3 位作者 李庆春 霍科宇 李伟 何煦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203,共12页
叠前AVO反演是获取地层物性参数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叠前AVO反演方法多基于近似反射系数方程,往往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或大入射角情况下精度较低。为克服这些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叠前PP-PS波联合非线性反演方法。该... 叠前AVO反演是获取地层物性参数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叠前AVO反演方法多基于近似反射系数方程,往往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或大入射角情况下精度较低。为克服这些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叠前PP-PS波联合非线性反演方法。该方法将多目标的全局优化算法与纵横波联合反演相结合,可同时对PP和PS波两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完全非线性参数反演。为解决传统PP-PS波联合反演中PS波地震资料权重系数给定困难的问题,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了PP-PS波联合反演的多目标函数,并引入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SPEA2求解构建的反演多目标函数。单井合成地震记录、Marmousi模型合成地震记录以及实际地震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叠前PP-PS波联合非线性反演方法能够高精度地估计地层的弹性参数,在处理复杂地层和大入射角地震数据时反演效果优于传统的AVO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Zoeppritz 方程 叠前AVO 反演 SPEA2(Strength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2) PP-PS 波联合 反演 贝叶斯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震P波、强震波形和InSAR联合反演2025年西藏定日M_(S)6.8地震破裂过程
6
作者 许月怡 徐贝贝 +2 位作者 徐晨雨 邵志刚 胡朝忠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4-746,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中走向SN、倾向W的登么错断裂,矩心深度为6km,破裂方向NNE。为了进一步揭示2025年西藏定日M_(S)6.8地...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中走向SN、倾向W的登么错断裂,矩心深度为6km,破裂方向NNE。为了进一步揭示2025年西藏定日M_(S)6.8地震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文中分别基于单断层和双梯形断层模型,综合远震P波、强震波形及InSAR同震形变数据,对破裂过程进行了联合反演分析。结果显示,定日地震为正断型事件,伴随少量左旋走滑分量,破裂时间约36s,释放的地震矩为6.71×10^(19)N·m,对应矩震级为M_(W)7.15。其破裂过程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主要破裂区域位于震中以北约10km深度范围内。该地震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0—7s震中附近20km范围成核扩展(滑动量<1.3m);8—24s破裂区域向N传播并达到峰值滑动(最大滑动量为4.3m),在长所乡以北约20km范围内出现了长度> 1m的地表破裂;25—36s破裂传播至登么错断裂北端走向拐折处,滑动速率迅速停止衰减。结合同震滑动和余震分布特征,推测登么错断裂可能存在复杂的分支构造,其中几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破裂传播产生了阻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震源机制解 破裂过程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近震、远震体波走时联合反演方法
7
作者 胡莉娅 田宝卿 李丽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5-1807,共13页
近震、远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的常用方法.为克服单一数据对结构约束不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近震、远震体波走时联合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具有不同速度结构特征的模型,探讨了交叉梯度... 近震、远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的常用方法.为克服单一数据对结构约束不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近震、远震体波走时联合反演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具有不同速度结构特征的模型,探讨了交叉梯度函数的性质.随后,开展合成模型测试并结合顺序策略,实现了交叉梯度结构约束在近震、远震体波走时联合反演中的应用.合成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联合反演增强了对浅部构造体边界的约束,获得了结构形态特征更清晰的速度模型.同时,联合反演中的顺序策略有助于平衡数据拟合和结构约束,提升了速度模型的准确性.此外,基于交叉梯度结构约束的联合反演显著抑制了单一数据反演中因过拟合导致的高幅值速度扰动假象,增强了反演结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梯度 体波走时层析成像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关节限位问题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方法
8
作者 刘聪 刘志远 +2 位作者 张明月 生宁 祖丽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3,322,共7页
针对带有关节限位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问题,提出一种优化关节速度的保护性加权最小范数法,以解决经典加权最小范数法在极限处附近存在关节角速度过大等问题。这种方法使得关节在接近角度极限处时满足关节角与速度约束且速度可控,... 针对带有关节限位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问题,提出一种优化关节速度的保护性加权最小范数法,以解决经典加权最小范数法在极限处附近存在关节角速度过大等问题。这种方法使得关节在接近角度极限处时满足关节角与速度约束且速度可控,当关节在角度极限附近处完全停止,引入推动矩阵使其在更安全的范围内运动。利用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保证关节运动过程更符合角度和速度范围且速度更平稳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运动学 关节限位 冗余机械臂 保护性加权最小范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管片接头转动效应的盾构隧道光纤反演分析
9
作者 宋利埼 章敏 +3 位作者 徐筱 孙静雯 俞奎 李昕尧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83-2494,共12页
针对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盾构隧道变形反演问题,考虑管片接头转动效应,建立了衬砌结构的曲梁-铰模型,通过差分法求解弹性地基曲梁方程,推导了衬砌变形、内力、外荷载及转动刚度的反演表达式,结合应变增量及其曲率分布,提出了噪声干扰下衬... 针对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盾构隧道变形反演问题,考虑管片接头转动效应,建立了衬砌结构的曲梁-铰模型,通过差分法求解弹性地基曲梁方程,推导了衬砌变形、内力、外荷载及转动刚度的反演表达式,结合应变增量及其曲率分布,提出了噪声干扰下衬砌背后脱空和接头刚度降低两类劣损的初步识别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且基本不受围岩抗力和噪声干扰的影响;基于应变最大处dv/dφ=0的假定条件具有良好的反演效果(v为径向位移,j为节点圆心角),且随着衬砌变形的增大,结果趋于吻合;通过拟合衬砌弯矩为单面布设光纤的反演提供了新思路;接头转动刚度对衬砌变形存在影响区间,且不同围岩抗力弹簧刚度、衬砌弹性模量及埋深下的区间范围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盾构隧道 管片接头 变形反演 劣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径监测下的气体泄漏源识别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戈 胡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4-684,共11页
危险气体泄漏极易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开路式激光探测仪可以实现多条路径下的泄漏浓度监测,但无法实现对泄漏源进行精确定位。另外,有效的监测数据样本受外界环境、有效监测距离及泄漏源强度影响。因此,以露天的油气联合站场天然气泄... 危险气体泄漏极易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开路式激光探测仪可以实现多条路径下的泄漏浓度监测,但无法实现对泄漏源进行精确定位。另外,有效的监测数据样本受外界环境、有效监测距离及泄漏源强度影响。因此,以露天的油气联合站场天然气泄漏为对象开展气体泄漏监测及反演定位研究。首先,采用高精度三维超声风速仪对站场进行气象监测并绘制风场羽流轮廓。接着,根据不同风场羽流数据,建立不同风场下的设备泄漏场概率。选取两个典型的泄漏源,并控制不同的泄漏流量。利用基于激光色散光谱技术的开路式激光甲烷探测仪在站场区域进行合理布设。通过建立的蒙特卡洛-贝叶斯反演定位模型对路径上气体泄漏体积分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泄漏源的位置及量化泄漏强度。结果表明,基于泄漏场风险概率分布的监测布设方案在高、中、低不同体积分数下均能有效响应并且在2 m监测范围的监测数据样本更有参考性。在有效的监测数据样本基础上,计算出的泄漏源定位误差结果在2 m以内并且泄漏源强在相关置信区间内。通过对监测及定位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模型及方法的合理性,可解决多路径体积分数监测下“线”到“点”的定位问题,更好满足油气联合站场泄漏事故的监测和应急响应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油气联合站场 泄漏监测 开路式激光探测仪 反演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策略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的直流电与Rayleigh波联合反演
11
作者 朱春光 管泓清 +3 位作者 秦天 张富翔 王强 高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针对浅地表地质分层问题,文中分析了直流电(DC)法与Rayleigh波(RW)法共同探测并进行数据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融合多种优化策略后形成的基于重心反向学习(Centroid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COBL)和混沌搜索(Chaos Search,CS)... 针对浅地表地质分层问题,文中分析了直流电(DC)法与Rayleigh波(RW)法共同探测并进行数据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融合多种优化策略后形成的基于重心反向学习(Centroid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COBL)和混沌搜索(Chaos Search,CS)的量子行为粒子群(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QPSO)算法(简称为COBL-CS-QPSO算法)应用于二者的一维联合反演。通过联合反演可以从电阻率数据中提取层厚信息,弥补单独Rayleigh波反演难以精确解析层厚的问题;同时多策略算法的引入使解在搜索过程中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并加强了不确定环境下的随机搜索效率。理论模型实验考虑了无噪声与有噪声以及已知模型层数与未知模型层数的多种情况,并使模型反演在宽泛的搜索区间内进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反演效果。随后将该联合反演算法应用于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基于COBL-CS-QPSO算法的直流电与Rayleigh波联合反演在无钻孔信息或未知地下详细分层的条件下,能够获得相比于单独方法更为准确的结果。同时与自适应粒子群(APSO)算法的对比也体现了改进算法的反演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 波法 直流电法 联合反演 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 重心反向学习 混沌搜索 无限折叠的迭代混 沌映射 浅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与WFEM二维联合反演在山西大同地热区的应用
12
作者 谢子豪 陈宇峰 +3 位作者 刘磊 周文龙 廖卫阳 杨鑫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8-378,共11页
地热能凭借其稳定性、经济性等优势已成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的关键方向。电磁法作为解析地热系统电性结构的核心地球物理手段,其方法体系呈现显著互补特征: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简称MT)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具有探测深度大、... 地热能凭借其稳定性、经济性等优势已成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的关键方向。电磁法作为解析地热系统电性结构的核心地球物理手段,其方法体系呈现显著互补特征: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简称MT)利用天然交变电磁场,具有探测深度大、对深部低阻异常体灵敏等特点,但极易受到电磁环境噪声的影响;广域电磁法(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WFEM)采用人工场源,抗干扰性能强、对浅部异常体及细小断裂分辨率较高。为充分发挥MT和WFEM的优势互补效应,采用二维联合反演方法,探讨了MT与WFEM联合反演在地热勘探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理论模型合成数据测试表明,相比于单独反演结果,MT与WFEM二维联合反演能够更为清晰地刻画地热系统的盖层及热储层分布特征。最后,对山西大同地热区实测MT及WFEM数据分别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反演结果要显著优于MT或WFEM单独反演结果,有助于圈定出地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反演所得的电阻率分布结构,结合测区地质及其他资料,推断出了该地区地热系统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勘探 地热系统 大地电磁法 广域电磁法 二维联合反演 山西大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小试样的薄壁异种金属高能束焊接接头界面区局部力学性能表征
13
作者 范凯 钟继如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9,共8页
获取准确的界面区局部力学性能,以实现航天器各组件中薄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完整性分析。首先通过小冲杆试验测得界面区不同位置材料试样的力-挠度曲线,再采用有限元模拟反演得到典型区域(母材、熔合区、热影响区)的真应力-真塑性应变曲... 获取准确的界面区局部力学性能,以实现航天器各组件中薄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完整性分析。首先通过小冲杆试验测得界面区不同位置材料试样的力-挠度曲线,再采用有限元模拟反演得到典型区域(母材、熔合区、热影响区)的真应力-真塑性应变曲线和GTN损伤参数,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和比例试样拉伸试验模拟确定典型区域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并与试板性能测定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薄壁1050A/5A06焊接接头中1050A母材区、熔合区、热影响区、5A06母材区的真应力-塑性应变曲线、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依次升高,同时得到的材料强度与实际拉伸试验得到的强度值相当,说明基于微小试样的薄壁异种金属高能束焊接接头界面区局部力学性能预测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 局部力学性能 小冲杆试验 有限元反演 结构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运动参数快速估计的空间目标ISAR成像方法
14
作者 侯庆森 李光祚 +3 位作者 徐仲秋 刘宸钰 洪文 吴一戎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8,共15页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空间目标成像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大转角下空间目标成像结果的越分辨单元徙动(MTRC)现象加剧,严重影响ISAR成像的性能。为快速估计和补偿空间目标运动产生的回波相位误差,结合BFGS优化算法效率高与极坐标格式...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空间目标成像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大转角下空间目标成像结果的越分辨单元徙动(MTRC)现象加剧,严重影响ISAR成像的性能。为快速估计和补偿空间目标运动产生的回波相位误差,结合BFGS优化算法效率高与极坐标格式变换算法(PFA)补偿精度高的优势,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运动参数快速估计的空间目标ISAR成像方法。所提方法建立了目标平动和转动参数联合估计的最小化图像熵优化模型;为降低优化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设计了目标参数粗估计和精估计的高效BFGS求解子步骤,实现了目标转动参数的快速估计与大转角情况下MTRC的补偿。点目标仿真和实测民航客机数据成像结果表明,相比PSO-PFA算法,所提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运动参数估计精度更高,运算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逆合成孔径雷达 越分辨单元徙动 极坐标格式变换算法 联合运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中强震孕震环境和震源机制研究
15
作者 胡锦涛 危自根 +5 位作者 谢军 盛敏汉 金超 范心甜 刘益炜 陈闯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9,共16页
通过CAP技术反演了湖北省2018年秭归M_(S)4.5和2006年随州ML4.7地震的震源参数,并采用接收函数与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联合方法揭示了湖北省有地震记录以来的三次M6以上强震和1958年地震仪观测以来的六次M4.5—6.0地震震中处的地壳剪切波... 通过CAP技术反演了湖北省2018年秭归M_(S)4.5和2006年随州ML4.7地震的震源参数,并采用接收函数与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联合方法揭示了湖北省有地震记录以来的三次M6以上强震和1958年地震仪观测以来的六次M4.5—6.0地震震中处的地壳剪切波速度。结果显示:随州地震走向呈NW向,震源深度为8 km,发震断层与襄樊—广济断裂带以及皂市断裂或潜北断裂有关;秭归地震走向为NNE和NE向,震源深度为5 km,发震断层与新华—龙王冲断裂带和高桥断裂带有关。基于前人采用CAP等方法得到的2013年巴东M_(S)5.1、2014年秭归M_(S)4.6和2019年应城M_(S)4.9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本文接收函数与面波联合反演所得的地壳S波速度对孕震环境和震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湖北地区中等地震的发震断层都以走滑为主,与断裂构造分布状况相对应;获得震源机制解的五次中强地震分别发生在不同速度特征的垂向高低速转换区域,四次震源深度未知的中强震在传统发震层深度范围内也呈现明显的垂向高低速互层变化特征;2006年随州ML4.7、2014年秭归M_(S)4.6和2019年应城M_(S)4.9地震可能为构造型地震,2013年巴东M_(S)5.1和2018年秭归M_(S)4.5地震可能为水库触发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中强地震 孕震环境 震源参数 接收函数与面波联合反演 CAP方法 扬子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火山区壳幔结构及其对岩浆系统的启示
16
作者 范心甜 危自根 +2 位作者 储日升 谢军 李雪垒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5-856,共12页
基于腾冲火山区31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和面波频散数据,采用多频接收函数H_(-κ)叠加方法,与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本文获得了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平均V_(P)/V_(S)以及S波速度.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地壳厚度与V_(P)/V_(S)分别... 基于腾冲火山区31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和面波频散数据,采用多频接收函数H_(-κ)叠加方法,与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本文获得了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平均V_(P)/V_(S)以及S波速度.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地壳厚度与V_(P)/V_(S)分别在32.4~39 km和1.73~2.01范围内变化,平均值分别为35.86 km和1.86.薄地壳和高V_(P)/V_(S)主要分布在腾冲断裂东边缘两个局部区域.S波速度在~10 km,~20 km,~30 km和~50 km深度附近存在大尺度的低速异常区,部分不同深度的低速体相互联通.我们推测,幔源岩浆首先聚集在上地幔顶部,随后沿腾冲断裂带东缘的局部地区上涌至下地壳富集,再由不同通道依次向中地壳、上地壳迁移并持续富集,部分岩浆沿着多个通道在早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喷出地表,形成了腾冲火山区至今广泛分布的火山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火山区 地壳厚度与V_(P)/V_(S) 低S波速度区域 岩浆上涌和运移 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不良地质识别:方法、现状及智能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振浩 邵瑞琦 +4 位作者 林鹏 李术才 向航 韩涛 李珊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4,共20页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详细...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详细介绍了笔者在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隧道围岩岩性与裂隙特征进行智能识别;融合图像和光谱特征进行不良地质识别;将地化分析融入到传统的超前钻探中,融合随钻参数和地化信息进行不良地质随钻识别,既可以发挥超前钻探在感知岩体质量和地层信息变化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地化分析在岩性和不良地质异常识别方面的优势;基于地质与物探联合反演进行不良地质识别,旨在实现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形”(位置、形态、规模)和“性”(性质和类型)的精确识别。最后,对隧道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地质识别 光谱测试 地化测试 随钻技术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二十年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阳 王延光 +2 位作者 刘浩杰 陈雨茂 薛兆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提出的背景和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系列,总结了在油藏地球物理基础研究、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多尺度资料联合反演、地球物理约束确定性建模、时移地震剩余油气预测、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微地震油藏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效果。面对中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层、深水、非常规及老油田(“两深一非一老”)形势和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挑战,油藏地球物理在油气产业技术致胜阶段仍然大有可为,要持续创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井、震、动、模一体化联合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高水平的油藏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撑油藏全生命周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 井中地震 联合反演 油藏建模 油藏动态监测 剩余油预测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状态联合估计的漂浮式风机塔架结构载荷反演及状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超 崔明浩 +2 位作者 周楠 陈鹏 程正顺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5,共9页
[目的]旨在研究波浪作用下漂浮式风机塔架的结构载荷反演方法及动力响应状态。[方法]以半潜型风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时域仿真模拟测量数据,并且基于漂浮式风机的频域仿真模型计算塔架的质量归一化模态,将二者作为输入−状态联合估计(joint ... [目的]旨在研究波浪作用下漂浮式风机塔架的结构载荷反演方法及动力响应状态。[方法]以半潜型风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时域仿真模拟测量数据,并且基于漂浮式风机的频域仿真模型计算塔架的质量归一化模态,将二者作为输入−状态联合估计(joint input-state estimation,JIS)算法的输入,对漂浮式风机塔架开展结构载荷反演以及实时状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基于JIS算法,以塔架节点的仿真数据作为算法的输入,估计的塔根载荷以及塔架节点响应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实现了高精度的反演。[结论]反演结果验证了JIS算法的有效性,可以用于漂浮式风机的实时状态分析,保障漂浮式风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机 结构载荷反演 输入−状态联合估计 实时状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井中重磁三维交叉梯度联合反演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凯军 季春晖 庞朝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单一井中重磁方法解决问题有限,其三维反演具有严重的多解性。开展面向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井中重磁三维交叉梯度联合反演,采用交叉梯度函数对密度和磁化率进行耦合,综合井中重磁多参数信息进行联合反演,减少反解的多解性,提高深部矿体... 单一井中重磁方法解决问题有限,其三维反演具有严重的多解性。开展面向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井中重磁三维交叉梯度联合反演,采用交叉梯度函数对密度和磁化率进行耦合,综合井中重磁多参数信息进行联合反演,减少反解的多解性,提高深部矿体识别的准确性。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井中重磁交叉梯度联合反演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能力,可以显著提高深部矿体识别的准确性,特别是能有效识别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重力 井中磁力 交叉梯度 三维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