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solu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HUO Ying QIU Peng ZHAI Jiyo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1228-1236,共9页
In order to assure quality and control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a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is proposed. The requirements designing—house of quality is designed to eva... In order to assure quality and control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a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is proposed. The requirements designing—house of quality i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maturity degre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help to manage 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urthermore, a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inimum deviation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fuzzy informatio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result of the maturity degree can be calculated by optimizing the semantic discount factor aim for the minimum deviation. Finally, this model is illustrated and analyzed by an example study of the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collaborative design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message resource optimization in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design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Jingyi ZhangShensheng ChenChun Wang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An adaptive mechanism is presented to reduce bandwidth usage and to optimize the use of computing resources of heterogeneous computer mixes utilized in CSCD to reach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distributed-syn... An adaptive mechanism is presented to reduce bandwidth usage and to optimize the use of computing resources of heterogeneous computer mixes utilized in CSCD to reach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distributed-synchronous mode. The mechanism is realized on a C/S architecture based on ope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Firstly, messages are aggregated into packets on the client. Secondly, an outgoing-message weight priority queue with traffic adjusting technique is cached on the server. Thirdly, an incoming-message queue is cached on the client. At last, the results of implementing the proposed scheme in a simple collaborative design environment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borative design message caching SYNCHRONOUS data pack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Product Digital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3
作者 ZHAO Xiu-xu, LUO Dan, LI Cun-rong, YANG Ming-zh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19-220,共2页
Network economy had chang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 nt at all. Open global market offer more choice to customer, and it become changea ble and unpredictable as consumers’ needs become more and more characteristic an ... Network economy had chang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 nt at all. Open global market offer more choice to customer, and it become changea ble and unpredictable as consumers’ needs become more and more characteristic an d diversified. Various new technology coming forth and application accelerate th e rapid change of the market.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ere compelled t o change their strategy by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arket, and time has been put to the all-important place. There is a need driven by the market to set up a ne twork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ode which have rapid market responsivenes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for network manufactur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 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need a completely innovation, next generation o f manufacturing system must have the character such as digitization, flexibility , agility, custom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and so on. As for an enterprise in au to industry, how to gather together the orders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and rap id produce the product which can meet the customer’s need, it is the key that th e contemporary enterprises succeed in the competitive market. The competitive market requires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Close cooperation amo ng the designers will accelerat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by shortening the devel opment cycle, improving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It has been emphasized in the methodology of 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 But sometimes those partner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world, so there is a need for an importan t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to collaborative engineering, and supporting distribut ed designers for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Product Digit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PDCDS). The solution of PDCDS can make it more efficient and rel iable to visit teledata as well as we can get it from local database. It will be ease to get the newest design process information aided by PDCDS, and it will h ave higher efficiency by collaborative work. Comparing with other traditional Pr oduct Data Management (PDM) software system, PDCDS have some new characters such as group, dynamicness, synchronization or asynchronism working mode, and the hi story recorder is needed, and it also surport Webser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manufacturing digital product developmen t collaborative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pedo Overall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Based on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4
作者 余德海 宋保维 +2 位作者 李家旺 杨世兴 高智勇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A torpedo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DO)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Through decomposition and coordination, some problems in torpedo design such as multidisciplinary coupling, la... A torpedo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DO)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Through decomposition and coordination, some problems in torpedo design such as multidisciplinary coupling, large data volume and complex data relationships can be solved. Taking aim at some complex problems in the torpedo design, such as computation in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rganization, modeling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approximate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An example to increase the torpedo range is also give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method can converge quickly, has higher reliability and smaller data throughput, and is a very effective MDO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调查 鱼雷 合作优化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Collaboration Decision Design of Complex C2 System 被引量:1
5
作者 卜先锦 董文洪 +1 位作者 单岳春 沙基昌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306-311,共6页
The design of collaboration decision of C2 system is one of the puzzles which dicision science studies in complex system. To solve the contravention between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on decis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The design of collaboration decision of C2 system is one of the puzzles which dicision science studies in complex system. To solve the contravention between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on decis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in distributed C2 system,three-stage design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research coherence and optimization by which decision-maker carries out decision regulations. First,getting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process are described; decision indexes and regulation models of collaboration are established. And then,a test circumstance i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for measuring various decision-maker’s capabilities of carrying out decision regulation by simulation and getting their load capability parameters. Finally,the obtained parameters from the experiment are disposed and substituted into the original models for proving the coherence of decision regulations. As a result,it is feasible for three-stage approach to design collaboration decision,and decision regulations can satisfy various decision-maker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作战 军事系统工程学 军事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智交互协同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巍 邵静非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1-12,24,共14页
目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智交互和工业设计领域的行业变革,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研究兴趣。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多重维度论述人智交互协同设计对设计领域带来的冲击与变革... 目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智交互和工业设计领域的行业变革,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研究兴趣。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多重维度论述人智交互协同设计对设计领域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设计及设计教育的未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首先讨论产品设计对象的智能化转变,以及人工智能介入设计流程对设计工具与方法的革新。进而解析人工智能介入人机协同设计流程中所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潜力。最后,展望人工智能驱动下未来设计师的角色转型及知识属性的变化,并对未来设计教育侧重点变化进行浅析。结论 聚焦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协同创新设计中的对抗与共生关系,归纳出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协同创新设计新模式,以及未来设计师需要适应的新角色定位,即从单一创造者转型为多维角色,推动人智共生时代下的设计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协同创新 智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双创人才CDCA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迁 贾宏杰 +3 位作者 余晓丹 穆云飞 李天翔 田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 从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培养模式3个角度,深入剖析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目标,构建“后备人才、攻关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这一框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出一种“思考—设计—合作—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模式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思考—设计—合作—应用模式 电气工程 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新范式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晓英 徐辛 张汇坷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突破教学设计长期存在的瓶颈,重构教学设计形态:将传统线性流程转变为以会话为纽带的迭代式设计进程,即教师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持续对话中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生成、反馈、调整和迭代。这种基于人机会话的教学设计新范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突破教学设计长期存在的瓶颈,重构教学设计形态:将传统线性流程转变为以会话为纽带的迭代式设计进程,即教师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持续对话中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生成、反馈、调整和迭代。这种基于人机会话的教学设计新范式,通过人机认知系统的深度耦合,将教学设计从静态方案产出升级为动态智慧生长。本研究基于会话理论和认知支架理论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的人机会话模型,尝试打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的黑箱,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新范式提供解释、分析和行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人机协同 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罗仕鉴 于慧伶 +4 位作者 张景森 张泷予 王瑶 沈诚仪 刘长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720,共10页
单一主体主导的创新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设计需求,为了高效整合人类创造力与人工智能感知、推理、生成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提炼了群智创新背景下人智团队智能体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 单一主体主导的创新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设计需求,为了高效整合人类创造力与人工智能感知、推理、生成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提炼了群智创新背景下人智团队智能体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模型,并从认知融合、交互迭代、优化升维3个步骤研究了该模型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初步原型系统,以办公座椅设计为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人机共创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对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设计、群体智能应用以及智能设计工具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人智团队智能体 群智创新设计 人机共创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协同的《山海经》数字化体验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真 王杰 +1 位作者 王冠瑶 钟旭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1-450,共10页
目的应对以《山海经》为代表的文学经典在数字时代的推广与传承困境,发现既能传承作品内核又能增加大众参与的文学体验新路径。方法首先,通过梳理以《山海经》为代表的文学经典传承推广的典型阶段与方式,认为大众通过参与创作将外部信... 目的应对以《山海经》为代表的文学经典在数字时代的推广与传承困境,发现既能传承作品内核又能增加大众参与的文学体验新路径。方法首先,通过梳理以《山海经》为代表的文学经典传承推广的典型阶段与方式,认为大众通过参与创作将外部信息内化为个人体验,从而形成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与认同,进而提出大众应从经典的被动接收者转化为主动再创者的假设。其次,基于视觉思维理论与人机协同优势,提出支持大众参与进行人机协同绘画创作的文学经典数字化体验设计框架,并在构建体验流程的基础上,应用生成式扩散模型完成人机协同智能创作工具《绘山海》的开发。结果通过用户测试验证了基于人机协同理念的《山海经》数字化体验设计的有效性。结论在人机协同创作赋能下,大众通过从抽象文学语言到个人审美想象的视觉转化,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创作者,加深了对《山海经》的理解与感受,进而完成了文学经典与个体经验之间的意义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山海经 文学经典 数字化体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E平台的协同设计在加速器装置建设中的应用——以CS30α辐照装置为例
11
作者 牛海华 王锋锋 +8 位作者 王志军 刘鲁北 陈伟龙 李亚光 孙国珍 郑海 李智慧 张斌 何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9,共11页
为了提升加速器装置的设计效率和建设质量,解决现有加速器装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学科数据孤岛、各系统数据实时交互性差与一致性弱、设计周期长且成本高等问题,立足于加速器装置建设需求,提出基于3DEXPERIENCE(简称3DE)平台对CS3... 为了提升加速器装置的设计效率和建设质量,解决现有加速器装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学科数据孤岛、各系统数据实时交互性差与一致性弱、设计周期长且成本高等问题,立足于加速器装置建设需求,提出基于3DEXPERIENCE(简称3DE)平台对CS30加速器α辐照装置开展协同设计研究,梳理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加速器装置协同设计流程,实现了加速器装置机械、管路、电气及土建等各系统多维度协同设计,规范了整个设计流程,减少了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效率及质量,节约了设计成本,为加速器装置的设计及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有效缩短了加速器装置的建设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E平台 CS30加速器 α辐照装置 协同设计 装置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齿轮传动高承载技术发展与应用
12
作者 刘怀举 卢泽华 朱才朝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共16页
围绕塑料齿轮承载能力及在动力传动领域应用的问题,介绍了塑料齿轮的失效形式与承载能力,给出了目前的材料与工艺水平下塑料齿轮承载的基础数据,从新材料应用、润滑等工况条件改善、材料结构工况协同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塑料齿轮承载... 围绕塑料齿轮承载能力及在动力传动领域应用的问题,介绍了塑料齿轮的失效形式与承载能力,给出了目前的材料与工艺水平下塑料齿轮承载的基础数据,从新材料应用、润滑等工况条件改善、材料结构工况协同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塑料齿轮承载能力的措施,介绍了高承载塑料齿轮在汽车发动机传动、轻型车辆主传动、小型航发附件机匣传动等动力传动场景的应用实践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齿轮 承载能力 协同设计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协同的勘察设计平台数据架构设计方法
13
作者 秦寰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攀升,大型勘察设计项目对高效、精准的多专业协同设计需求日益显著。传统协同方式因版本控制不便、信息同步复杂、沟通成本高昂且易出错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需求。为解决以上痛点,攻克数据协...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攀升,大型勘察设计项目对高效、精准的多专业协同设计需求日益显著。传统协同方式因版本控制不便、信息同步复杂、沟通成本高昂且易出错等问题,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需求。为解决以上痛点,攻克数据协同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协同成为推动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提出基于数据协同的勘察设计平台数据架构设计方法,依托TOGAF企业架构方法论,系统地对数据识别、建模、流转、部署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数据分类与标准化工作,明确了数据类型及其管理规范;通过构建精细化的公共数据与专业数据模型,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设计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与版本控制策略,实现了数据在平台内的顺畅流通与更新。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数据架构的应用效果。通过本文方法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数据架构,提升全桥设计效率30%以上,降低过期数据使用率60%以上,降低专业接口冲突80%以上。综上,本文提出的数据架构不仅提升了勘察设计项目的执行效率,还有效避免了数据错乱和过期数据使用的问题,提高了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为平台的应用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 数据协同 数据架构 TOGAF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线站一体化协同设计系统研发与应用
14
作者 刘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9,87,共8页
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市域铁路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相较于国铁,市域铁路车站密度较大,每次线路的调整都会影响多个车站。为解决市域铁路传统线站分离设计模式导致的协同效率低、既有软件功能冗余与操作复杂等问题,本研究旨在突破传... 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市域铁路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相较于国铁,市域铁路车站密度较大,每次线路的调整都会影响多个车站。为解决市域铁路传统线站分离设计模式导致的协同效率低、既有软件功能冗余与操作复杂等问题,本研究旨在突破传统线站分离式设计模式,构建面向市域铁路特性的线站一体化协同设计系统,实现线站参数化协同与全流程智能化设计。结合市域铁路设计特点,以线路专业软件为基础开发一套市域铁路线站协同设计系统。该系统中定制一系列站场设备自定义实体,并提供单元法和模块法两种方法设计站场方案;基于关联图结构建立线站及站场设备间的关联关系,基于响应器技术实现了线站协同设计与动态更新;开发计算与输出辅助模块,可自动计算市域铁路线站工程量,输出方案具体信息表格与设计图,并构建与站场专业软件的数据接口。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台州S2线、温州S3线等项目中成功应用,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减少专业协同时间,实现线站数据的无缝衔接。该系统有效解决了市域铁路线站协同设计难题,为国铁线站一体化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线路 站场 线站协同设计 数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勘察设计平台研究——以铁路信号设计子系统为例
15
作者 王伟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针对我国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领域设计环境不统一、多专业协同设计难度大、信息流转不畅、设计效率低下,以及现有软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构建智能勘察设计平台的解决方案。首先,对智能勘察设计平台的主要技术路线、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铁路工程勘察设计领域设计环境不统一、多专业协同设计难度大、信息流转不畅、设计效率低下,以及现有软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构建智能勘察设计平台的解决方案。首先,对智能勘察设计平台的主要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系统架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智能勘察设计平台的总体技术方案,确立了“以软件定义业务、数据驱动业务数智化”的主要技术路线。其次,通过设计平台体系架构、制定数字化标准、多专业协同设计,以及业务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一平台四系统”的智能勘察设计平台总体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覆盖全专业、全过程的智能勘察设计体系架构,以统一的数据标准驱动各专业设计软件的集成与重构。最后,通过分析、归纳信号勘察设计业务需求和作业流程,将各设计对象标准化、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业务数字化表达模型和四层架构体系,研发了一种基于全过程数据驱动和多重知识规则库的信号智能勘察设计子系统,实现了从线路和站场数据到信号平面,再到室内外工程设计成果的全流程自动化设计。该研究成果在多个铁路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验证,为铁路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智能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勘察设计平台 铁路信号 协同设计 数字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资产一张图的铁路协同体系研究
16
作者 陈燕平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4,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四纵四横”“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基本成型,铁路传统建造技术已然成熟,但对于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维一张图仍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铁路精细化设计、全监控施工、智能化运维等方面的软实力仍是短板,也是制约我国自主数... 研究目的:随着“四纵四横”“八纵八横”铁路网的基本成型,铁路传统建造技术已然成熟,但对于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维一张图仍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铁路精细化设计、全监控施工、智能化运维等方面的软实力仍是短板,也是制约我国自主数字铁路工程乃至智能铁路体系建设的根本瓶颈。随着物理世界AI智能化水平的迅猛发展,铁路工程走向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我国铁路信息化短板,提出数字资产一张图的铁路协同勘察设计建造运维体系构想,本文主要思路为铁路沿承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技术脉络,以3DGIS平台为基础框架,构建起数字铁路工程资产,实现孪生铁路在计算机中的表达。研究结论:(1)以GIS与BIM设计构建起来的“宏-微”观两级演化,具有信息化无缝衔接全阶段全过程、空间布局设计与结构设计实现松耦合、单尺度静态表达向多尺度动态表达等显著优势;(2)以三维选线系统自动化模型构建为核心的数字资产应用体系,主要解决普适资产的接入与全真、高效表达;(3)“宏-微”观两级演化勘察设计体系的构建将极大地促进自动化设计创新;(4)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正向BIM设计与施工、运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铁路 大数据 多尺度 地理设计 协同设计 BIM设计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视域下汽车造型智能设计研究
17
作者 章彰 徐义辉 +1 位作者 陆潜慧 王梦灵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9-224,共6页
为研究智能技术与汽车造型设计结合的可能性,提出一种人机协同的汽车造型智能设计方法,包括需求数据支持、数据智能转换、智能寻优匹配和对抗式迭代评价4个关键步骤,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和词频-逆文档频率算法等关键技术处理调... 为研究智能技术与汽车造型设计结合的可能性,提出一种人机协同的汽车造型智能设计方法,包括需求数据支持、数据智能转换、智能寻优匹配和对抗式迭代评价4个关键步骤,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和词频-逆文档频率算法等关键技术处理调研数据,匹配设计方案,以“饱满”和“未来感”为关键词验证方法框架的可行性。最终设计结果得到用户认可,证明汽车造型智能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人机协同的汽车造型智能设计方法可为未来汽车造型设计提供参考,促进汽车智能设计的发展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造型 人机协同 智能设计 聚类分析 词频-逆文档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定制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8
作者 沈海泳 武思彤 《森林防火》 2025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目标,推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适应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路径,以定制家具设计课程为对象,分析当前课程存在的学科融合不足、产教协同不深、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基于OBE理念,从多方面提出系统性... 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设计人才目标,推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适应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路径,以定制家具设计课程为对象,分析当前课程存在的学科融合不足、产教协同不深、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基于OBE理念,从多方面提出系统性教学改革策略,强化全过程能力训练和多元化教学评价。教学改革初步实现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成果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实际项目中系统思维、设计表达与工程实现等关键能力,企业参与度显著提高,校企协同更加紧密,推动课程资源与人才培养模式双向优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课程改革范式,为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定制家具设计 教学改革 应用型课程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结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设计与应用:理论模型及实践框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爽 叶俊民 +3 位作者 尹兴翰 吴林静 刘清堂 赵刚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99,107,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与智能系统融合的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方式逐渐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智协同学习干预虽具潜力,但因教育工作者智能素养不足,往往难以在真实课堂中有效应用相关工具,导致工具设计与应用脱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与智能系统融合的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方式逐渐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智协同学习干预虽具潜力,但因教育工作者智能素养不足,往往难以在真实课堂中有效应用相关工具,导致工具设计与应用脱节。为此,文章基于活动系统网络理论,构建了联结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设计与应用的理论模型,强调人类经验与智能系统的融合共生、干预设计与干预应用的有机联结。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坚持理论指导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基础作用、发挥干预设计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载体功能、推动干预应用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关键动力在内的实践框架,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与应用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和策略。最后,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联结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设计与应用,验证了理论模型及实践框架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这不仅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也为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协同 学习干预 联结设计与应用 活动系统网络理论 理论模型 实践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陆路交通工程设计模式研究——以铁路建筑工程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为提升陆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数字化水平,针对专业间数据壁垒、低效联动和信息混杂等行业痛点,以铁路建筑工程为例,构建一个利于数据产生、传递和应用的工程设计模型。该模型创新性提出设计因子概念,统一设计对象的属性描述和数据接口,促... 为提升陆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数字化水平,针对专业间数据壁垒、低效联动和信息混杂等行业痛点,以铁路建筑工程为例,构建一个利于数据产生、传递和应用的工程设计模型。该模型创新性提出设计因子概念,统一设计对象的属性描述和数据接口,促进数据的无缝对接和高效传递;对设计流程解耦,提出设计业务的层次化信息分解和数据传递路线,并利用接口数据实现对软件的驱动。由此搭建由宏观到微观的“房屋-房间-构件”业务体系和软件开发整体框架,形成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铁路建筑工程专业设计新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工程设计由文档传递信息向数据自动传递的转变,形成设计数据的汇聚治理和设计成果的分层表达,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数据资产和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基于此模式,研发铁路房屋总图设计和基于房间属性的建筑单体设计等软件,这些软件将设计用时相比传统做法缩短50%~60%,将正确率提升至近100%,实现了设计数据的生成、管理和协同新模式的示范验证,对推行铁路乃至陆路交通设计业务标准化、构建高效工作流程,以及强化数据链稳定性具有启示作用。本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标准化、数字化、集成化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数据驱动 陆路交通 设计模式 数字化 传递 协同 设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