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1
作者 沈莹莹 顾涛 +1 位作者 陈梦婷 李靖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78,187,共7页
为满足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水权分配和交易等工作需求,研究提出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以我国西北某灌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现场量测两种方法分别评估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对2018-2020年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 为满足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水权分配和交易等工作需求,研究提出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以我国西北某灌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现场量测两种方法分别评估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对2018-2020年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节水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衬砌渠段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分别为4287.76万m^(3)和4507.98万m^(3),折算至渠首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实际节水量分别为4718.12万m^(3)和4861.02万m^(3),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接近。研究过程及结果可为开展灌区节水能力评估提供技术依据,为推动灌区实施节水压采和水权转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灌区 渠道衬砌 工程节水能力 动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多步流动法的非饱和土水力特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伊盼盼 牛圣宽 +1 位作者 韦昌富 陈盼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97-1801,共5页
非饱和土水力特性在非饱和土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鉴于传统的测试方法耗时较长,提出能够快速测定非饱和土水力特性的动态多步流动方法。该方法基于Wei&Dewoolkar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推导出能够描述非平衡态的非... 非饱和土水力特性在非饱和土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鉴于传统的测试方法耗时较长,提出能够快速测定非饱和土水力特性的动态多步流动方法。该方法基于Wei&Dewoolkar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推导出能够描述非平衡态的非饱和土饱和度的演化方程,通过对粉土和粉质黏土两种试样开展动态多步流动试验,并根据动态试验结果求解饱和度演化方程,得出试样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函数。该方法不需要求解初边值问题,仅仅需要动态多步流动的试验数据求解饱和度的演化方程,进而得出试样的水力特性参数,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测试系统 多步流动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快速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伊盼盼 韦昌富 +2 位作者 魏厚振 曹华峰 徐文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07-2012,2020,共7页
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包括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函数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传统的测试方法耗时较长,提出了能够快速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一步流动方法和动态多步流动方法,并利用联合测试系统分别开展流动试验。通过对比分析,... 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包括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函数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传统的测试方法耗时较长,提出了能够快速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一步流动方法和动态多步流动方法,并利用联合测试系统分别开展流动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试样平衡态土-水特征曲线均与实测值接近,并且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测试时间较长高压气体通过水流在陶土板背面析出的问题。一步流动方法比动态多步流动方法需要的时间短,但反算得到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实测值的接近程度不如动态多步流动方法,因此,动态多步流动方法要优于一步流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测试系统 一步流动试验 多步流动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结构堰塞坝溃决机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石振明 张公鼎 +2 位作者 彭铭 钟启明 蔡烁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堰塞坝是由滑坡等失稳地质体快速堆积并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坝体,溃决后会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深入开展非均质结构对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研究,可为堰塞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提供重要参考。依托自主研发的水槽... 堰塞坝是由滑坡等失稳地质体快速堆积并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坝体,溃决后会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深入开展非均质结构对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研究,可为堰塞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提供重要参考。依托自主研发的水槽试验装置,通过开展不同结构类型堰塞坝的溃决模型试验,分析了均质、竖向非均质和水平非均质结构对坝体溃决的影响。研究发现:1)堰塞坝侵蚀过程受局部区域材料性质影响严重。2)均质坝中,随着中值粒径增大,材料抗侵蚀能力增强,溃决特征先由层状冲刷变为陡坎侵蚀,再变为多级陡坎侵蚀,峰值流量逐渐减小,峰现时间逐渐推迟。3)竖向非均质坝中,坝体上部材料主要影响溃口形成阶段历时和坝前水位;中部材料主要影响溃口发展阶段的溃口下切速率;底部材料主要影响下游坡脚稳定性和残留坝体形态。受溃口加速下切和溃决流量增加彼此间相互叠加影响作用,中部及底部材料分布对峰值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4)水平非均质坝中,坝体内部4个区域对溃口发展的影响不同。过流侧上方材料影响溃决前期的溃口下切速率;过流侧下方、对岸侧上方材料分别影响溃决中后期的溃口下切、展宽速率;对岸侧下方材料对溃口发展影响最小。泄流槽设计时,应考虑非均质结构的影响,基于坝体结构特征采用工程措施限制溃口深切、促进溃口展宽,以降低峰值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物理模型试验 溃决侵蚀 溃决流量 非均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LRNk-ε模型的汽车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谷正气 陈阵 +2 位作者 黄泰明 丰成杰 宗轶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50-2555,共6页
针对由Jones和Launder提出的LRN(低雷诺数)k-ε湍流模型对转捩预测不足等问题,引入全应力限制(TSL)方法及流线曲率因子以改进湍动能耗散率及湍流黏性系数,最终获得了一种改进的低雷诺数湍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汽车外部流场计算仿真中,利... 针对由Jones和Launder提出的LRN(低雷诺数)k-ε湍流模型对转捩预测不足等问题,引入全应力限制(TSL)方法及流线曲率因子以改进湍动能耗散率及湍流黏性系数,最终获得了一种改进的低雷诺数湍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汽车外部流场计算仿真中,利用ISIS-CFD求解器实现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其他常用于汽车外部流场仿真的湍流模型以及风洞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计算条件下改进LRNk-ε湍流模型能更加准确且高效地模拟车身表面的气流分离以及尾部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转捩 汽车外流场 风洞试验 AHM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水法的流量过程线推移法在渠道渗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柴春岭 高惠嫣 +1 位作者 杨路华 刘宏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动水法观测渠道渗漏较静水法便捷,但由于动水法观测条件苛刻,通常使得动水法定义下的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差。该文通过对动水法观测问题及特点分析,建立了流量过程线推移法,通过数据平行检验,绘制有效数据的流量过程线,并对流量过程线进行... 动水法观测渠道渗漏较静水法便捷,但由于动水法观测条件苛刻,通常使得动水法定义下的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差。该文通过对动水法观测问题及特点分析,建立了流量过程线推移法,通过数据平行检验,绘制有效数据的流量过程线,并对流量过程线进行顺流推移和逆流推移,从而获得某观测时段内上、下游观测断面的流量过程线差,进而算得损失流量。该文以石津灌区四干三分干南四支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为例进行了分析,对该段渠道上6种衬砌形式进行静水法和流量过程线推移法观测。静水法分析得6种衬砌形式的渗漏量与渠道水深之间均表现为幂函数形式。流量过程线推移法通过平行检验得到19组数据,计算得到渗漏量,将其与静水法得到结果进行比较,得到有12组数据绝对误差小于10 m3/(km·h)。两种方法的渗漏量与水深相关分析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渗漏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初步验证了流量过程线推移法在渗漏量计算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计算 流量控制 流量过程线推移 动水法 静水法 混凝土衬砌渠道 渠道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岩溶水疏降流场模拟和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永良 潘国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确保鹤壁矿区寺湾矿安全生产,采用国际通用的Visual Modflow地下水渗流模拟软件,以寺湾矿石炭系太原组二灰岩溶水大型放水试验为基础,建立了岩溶水三维渗流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的识别和检验,成功模拟了放水试验所形成的渗流场和水位... 为确保鹤壁矿区寺湾矿安全生产,采用国际通用的Visual Modflow地下水渗流模拟软件,以寺湾矿石炭系太原组二灰岩溶水大型放水试验为基础,建立了岩溶水三维渗流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的识别和检验,成功模拟了放水试验所形成的渗流场和水位动态变化,利用此模型计算的设计疏降水平的涌水量与采用相关曲线外推法、漏斗均衡法和解析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已成为矿井排水系统改造的重要参数,为受承压水威胁的太原组下夹煤的安全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放水试验 疏降流场 矿井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参数的一步流动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伊盼盼 韦昌富 +1 位作者 陈盼 马田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5-1030,共6页
详细介绍了改进的常流速联合测试系统,该系统增加了气泡冲刷和量测装置,能够冲刷试验过程中溢出陶土板的气泡并测量气泡的体积,进而对溢出水量进行修正,使测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值。使用该系统对试样进行一步脱湿、吸湿流动试验,得出溢出... 详细介绍了改进的常流速联合测试系统,该系统增加了气泡冲刷和量测装置,能够冲刷试验过程中溢出陶土板的气泡并测量气泡的体积,进而对溢出水量进行修正,使测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值。使用该系统对试样进行一步脱湿、吸湿流动试验,得出溢出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利用HYDRUS-1D水分运移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并得出相关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反算得出试样脱湿段和吸湿段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函数并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的拟合实测溢出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模型得出的土-水特征曲线和实测值比较接近,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且,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因此,通过一步流动试验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常流速联合测试系统 HYDRUS-1D 一步流动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吸式出水贯流泵装置结构特点及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雍成林 汤正军 +1 位作者 朱红耕 张仁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0,共5页
广泛应用于低扬程和特低扬程泵站的贯流泵装置,传统设计基本采用平直管出水的结构型式。针对城市防洪泵站扬程低、年运行时间短、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5种新型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贯流泵装置结构型式,它们具有结构简单、断流... 广泛应用于低扬程和特低扬程泵站的贯流泵装置,传统设计基本采用平直管出水的结构型式。针对城市防洪泵站扬程低、年运行时间短、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5种新型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贯流泵装置结构型式,它们具有结构简单、断流可靠、安装检修方便、维修和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在保持模型泵不变的情况下,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不同结构型式的虹吸式出水贯流泵装置数值分析、优化水力设计和性能预测。根据优化设计结果,在高精度试验台上进行了虹吸出水和直管出水的竖井贯流泵装置模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竖井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基本接近,平直管出水和虹吸式出水都是合适的低扬程泵站出水流道结构型式;在特低扬程情况下,采用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泵装置结构型式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流泵装置 结构型式 虹吸出水 对比试验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伊盼盼 牛圣宽 柳燕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的重要的水力特性参数,它在分析非饱和土强度及边坡稳定等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对粉土试样开展了一步流动试验得出溢出水量随时间的关系曲线,利用Hydrus-1D水分运移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并得出相关参数,根据这些...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的重要的水力特性参数,它在分析非饱和土强度及边坡稳定等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对粉土试样开展了一步流动试验得出溢出水量随时间的关系曲线,利用Hydrus-1D水分运移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并得出相关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反算得出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的拟合实测的溢出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模型得出的土水特征曲线和实测值比较接近,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通过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因此,通过Hydrus-1D水分运移模型反演分析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一步流动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动水法在混凝土衬砌渠道应用中的局限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春岭 刘宏权 唐啸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混凝土衬砌渠道在应用动水法时其结果往往差强人意,甚或毫无意义,明晰其误差产生原因,有利于明确动水法的实际应用。本研究以石津灌区四干三分干南四支混凝土衬砌渠道为实例,通过变水位静水法测验建立了渗漏强度函数,并以同年度流量观... 混凝土衬砌渠道在应用动水法时其结果往往差强人意,甚或毫无意义,明晰其误差产生原因,有利于明确动水法的实际应用。本研究以石津灌区四干三分干南四支混凝土衬砌渠道为实例,通过变水位静水法测验建立了渗漏强度函数,并以同年度流量观测资料拟合了渠道流量与水深的函数关系。基于两函数,以水量平衡原理为依据,模拟1km渠道长度时动水法的实施情况。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当流量在0.4~0.8m^3/s情况下,1km渠道上下游断面流量损失为3.615~4.130×10^(-3) m^3/s,水位落差介于2.415~3.026mm。混凝土衬砌渠道渗漏量很小,1km渠道渗漏量引起的水位下降常不足5mm。动水法中水深观测常用的水尺,在流动水中已很难保证如此高精度的观测,可见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测渗工作当谨慎采用动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水法 混凝土衬砌渠道 渗漏强度 水尺 变水位静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式喷管运载器外流干扰冷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光 程诚 刘宇 《火箭推进》 CAS 2015年第3期46-51,共6页
采用风洞冷流试验方法研究了使用塞式喷管的运载器在4个典型飞行马赫数下外流对运载器流场和性能的影响。试验模型由截短的线性塞武喷管和升力体构成,利用纹影显示技术得到了塞式喷管流场结构并测量了不同试验工况下模型的轴向力和升力... 采用风洞冷流试验方法研究了使用塞式喷管的运载器在4个典型飞行马赫数下外流对运载器流场和性能的影响。试验模型由截短的线性塞武喷管和升力体构成,利用纹影显示技术得到了塞式喷管流场结构并测量了不同试验工况下模型的轴向力和升力。结果表明:外流使塞式喷管喷流的膨胀程度变大,横向侧流强度增强;外流干扰下塞式喷管的推力损失包括过膨胀损失和横向侧流损失,试验喷管总推力损失在4.7%~9.6%之间,其中过膨胀损失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喷管 升力体 外流干扰 风洞 冷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孔出流条件下闸前冰块堆积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永朋 牟献友 +2 位作者 冀鸿兰 赵鸣雁 王丽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1,36,共6页
近年来,黄河凌汛灾害频繁发生,对河道建筑物影响巨大。依托黄河内蒙古段实际资料,结合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基于相似原理,采用与冰密度近似的石蜡块作为模型,制定不同的试验方案对闸孔出流条件下冰的运移、水流挟冰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物... 近年来,黄河凌汛灾害频繁发生,对河道建筑物影响巨大。依托黄河内蒙古段实际资料,结合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基于相似原理,采用与冰密度近似的石蜡块作为模型,制定不同的试验方案对闸孔出流条件下冰的运移、水流挟冰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量测不同工况下闸前水流行近流速v0、冰块稳定堆积长度L、冰块稳定堆积厚度D、冰块过闸临界流速ve。通过试验量测和数据分析,针对不同闸门开度,对无冰块通过闸门和有冰块通过闸门两种情况下冰块堆积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情况下冰块稳定堆积长度和厚度都有差异。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建立了弗劳德数Fr与闸门相对开度e/h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不同闸门开度对应的冰块过闸临界流速及相应的弗劳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试验 闸孔出流 冰块堆积形态 临界流速 弗劳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实施携号转网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文玉 窦晓燕 《电信科学》 2019年第9期124-134,共11页
以我国移动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通过电话外呼的调查方式,对我国移动业务携号转网后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及影响进行研究,运用'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实施携号转网后全国及南北方移动电话市场份额进行了预测,... 以我国移动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通过电话外呼的调查方式,对我国移动业务携号转网后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及影响进行研究,运用'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实施携号转网后全国及南北方移动电话市场份额进行了预测,并创新地提出'携号转网流向路径模型'。此外,重点围绕'区域特征、在网时长、ARPU值和携号转网人数'等对3家通信运营商携号转网用户的关注点及转出和转入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网龄越长、ARPU值越高,携号转网意愿越强;北方用户携号转网意愿高于南方。本文结论将为通信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号转网 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 携号转网流向路径模型 市场份额预测 马尔可夫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段与尾水洞段流态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洋 牛争鸣 +2 位作者 李奇龙 王天时 贾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187-191,共5页
为了探究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段与尾水洞段流态适用性条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泄洪内消能工水力模型,即洞内淹没射流与水平旋流梯级内消能工。试验以原型流量1 200 m3/s、最大总作用水头150 m为标准进行了模型试验的体型设计,然后对设计... 为了探究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段与尾水洞段流态适用性条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泄洪内消能工水力模型,即洞内淹没射流与水平旋流梯级内消能工。试验以原型流量1 200 m3/s、最大总作用水头150 m为标准进行了模型试验的体型设计,然后对设计的该消能工进行了1∶60.25几何比尺下的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1.5<X/D<9.1时,旋流洞内空腔直径沿程先增大后迅速减小最后平稳,当9.1<X/D<10.3时,空腔直径呈现出逐渐增大并最终稳定至r/D=0.45左右的趋势;上游水位对于下游尾水洞段的流态影响条件不大,当下游水位0.5D﹤h﹤0.85D时,旋流洞与尾水洞内会形成旋流远驱水跃流态,当下游水位0.85D﹤h﹤0.95D时,旋流洞与尾水洞会出现旋流临界水跃流态,当下游水位0.95D﹤h﹤3.2D时旋流洞与尾水洞会出现旋流淹没出流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内消能工 水工模型试验 旋流远驱水跃 旋流临界水跃 旋流淹没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E的整车气动优化减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子淇 田思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2,共7页
以国内某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作为研究对象,应用DOE的方法,通过软件STAR-CCM+,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整车底部进行了减阻方案研究。采用试验优化设计的方法,运用极差分析法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到最佳减阻方案。研究表... 以国内某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作为研究对象,应用DOE的方法,通过软件STAR-CCM+,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整车底部进行了减阻方案研究。采用试验优化设计的方法,运用极差分析法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到最佳减阻方案。研究表明,最佳减阻方案的整车阻力系数相对于原始模型有大幅降低,降幅达6.09%,前轮挡风板对整车阻力系数的影响最大,后轮挡风板对整车阻力系数的影响最小。通过对整车外流场的分析,阐明了减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车 计算流体力学 正交试验法 气动减阻 外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一步流动法快速测定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幻 吴家琦 +1 位作者 侯蕊 黄志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实验室常用压力板仪进行常规试验测定粉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需耗费数月时间,效率不高。对快速测定粉土SWCC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压力板仪对粉土试样开展一步流动法试验;同时,用Hydrus-1D建立一维水分运移模型;结合模型对干密度为1.78 g... 实验室常用压力板仪进行常规试验测定粉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需耗费数月时间,效率不高。对快速测定粉土SWCC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压力板仪对粉土试样开展一步流动法试验;同时,用Hydrus-1D建立一维水分运移模型;结合模型对干密度为1.78 g/cm^3粉土试样中溢出水量随加压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并得出VG模型中难以实测的参数α和n;根据参数反算出粉土试样SWCC并和压力板仪常规试验的SWCC进行对比。为了消除试验中加载压力过大可能造成的固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还对干密度为1.65 g/cm^3的粉土试样进行固结试验使其干密度增大为1.78 g/cm^3,再对固结后粉土试样分别进行常规试验和一步流动法试验。对由两种试验得到的固结粉土的SWCC与初始干密度1.78 g/cm^3粉土由两种试验实测的SWC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一步流动法试验拟合的SWCC与常规试验实测的SWCC重合度高;②一步流动法试验具有快速性和有效性;③由Hydrus-1D建立的一维水分运移模型得出的SWCC与常规试验实测的SWCC接近;④一步流动法试验结果不会受到固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特征曲线 一步流动试验 HYDRUS-1D 一维水分运移模型 VG模型 固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导水断层带探查及水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5,91,共5页
对于底板奥灰水带压开采矿井,在采掘过程中针对其隐伏导水构造的探查与治理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以黄玉川煤矿6上煤二水平辅运大巷掘进过DF6断层带水害探查与治理工程为例,采用钻探、化探、放水试验等方法,查明DF6断层带为多个断层组成... 对于底板奥灰水带压开采矿井,在采掘过程中针对其隐伏导水构造的探查与治理是矿井防治水的重点。以黄玉川煤矿6上煤二水平辅运大巷掘进过DF6断层带水害探查与治理工程为例,采用钻探、化探、放水试验等方法,查明DF6断层带为多个断层组成的阶梯式断层带,断层带富水并受到底板奥灰水的补给;采用超前钻探结合帷幕注浆的方法,施工了15个注浆治理钻孔及3个检验孔,对6上煤二水平辅运大巷顺利掘进前方DF6断层带进行治理,治理效果良好,有效保障了6上煤二水平辅运大巷过断层带时的掘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灰水害 带压开采 导水断层 帷幕注浆 超前探查 放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