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山脉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武麦凤 乔舒婷 +1 位作者 郭大梅 任小同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90,共13页
采用实况气象观测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21-22日同时发生在秦岭南北麓的强等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秦岭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采用实况气象观测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21-22日同时发生在秦岭南北麓的强等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秦岭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秦岭北麓流场上,西风带系统在秦岭特殊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形成中尺度气旋性环流,通过热力作用触发暴雨,对流性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小;湿斜压性增强是秦岭北麓暴雨开始的一个信号,当湿斜压性减弱以及中层比湿减小时,降水结束。对秦岭南麓而言,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流场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暴雨;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低层大气,与中低层入侵的冷空气共同构建对流不稳定结构,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增强和持续;对流云团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组织化合并发展,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对流强度大,对流层结深厚,小时雨强大;中低层冷空气的入侵和扩散到地面的时间分别与秦岭南麓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形 暴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蒙特卡洛树搜索的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
2
作者 于泽 霍明英 +5 位作者 王业光 王世鹏 李铮 赵阳 齐博 齐乃明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4-883,共10页
针对复杂三维环境下无人机的任务规划问题,在数字高程模型描述的山地地形下,采用垂直切面地形跟随的方法估计飞行距离代价,充分考虑了地形因素对距离代价估计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蒙特卡洛树搜索(IMCTS)方法求解任务规划序列,通过归一化... 针对复杂三维环境下无人机的任务规划问题,在数字高程模型描述的山地地形下,采用垂直切面地形跟随的方法估计飞行距离代价,充分考虑了地形因素对距离代价估计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蒙特卡洛树搜索(IMCTS)方法求解任务规划序列,通过归一化奖励值区间解决参数难确定的问题,平衡了探索与利用。为了在获取任务序列后快速优化固定翼无人机多段连续可飞轨迹,提出了一体化多段Bezier轨迹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蒙特卡洛树搜索方法、贪婪算法和随机搜索算法相比,IMCTS的参数不受决策空间内的奖励值影响,能够更快收敛到准优序列;一体化多段Bezier轨迹优化方法能够根据任务序列快速优化出高阶连续且满足动力学约束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任务规划 三维地形 决策树 动力学轨迹 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履带式运输车通过性仿真与试验
3
作者 王宝昌 孙术发 +1 位作者 张嘉仪 刘晋浩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为提高沙漠地区车辆运输车能力,通过对沙漠土壤参数和履带车辆在松软地面通过性理论的分析,设计一种配备三角履带板的LY352J型沙漠履带式运输车。该车能够进行人员物资运输、车辆牵引、绞盘牵引作业,主要由三角履带板、绞盘和驾驶室等... 为提高沙漠地区车辆运输车能力,通过对沙漠土壤参数和履带车辆在松软地面通过性理论的分析,设计一种配备三角履带板的LY352J型沙漠履带式运输车。该车能够进行人员物资运输、车辆牵引、绞盘牵引作业,主要由三角履带板、绞盘和驾驶室等关键部位组成。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各关键部件参数及沙漠履带式运输车在沙漠松软地面下的牵引通过性,应用Creo软件建立该履带车辆的虚拟样机模型,并采用RecurDyn(Recursive Dynamic)动力学仿真软件对车辆履带的最佳张紧力选择、直行、爬坡、转弯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车重45%的条件下履带最佳张紧力为26.46 kN,能够保证车辆运行平稳且各项性能良好;上坡仿真得到的最大坡度为30°;转向动力学仿真中,车辆在路面上的转向稳定性较优,但在转弯时车辆容易失稳,会出现横向倾斜。最后在试验场地对试验样机进行直行、纵向爬坡和转向试验,验证该车型在沙漠地形实际行走时具有良好通过性能,能够克服轮式运输车在沙地沉陷的弊端,可满足现阶段沙漠地形运输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底盘 沙漠地形 通过性 多体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实时动态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温绍成 蒲浩 +3 位作者 宋陶然 李伟 相诗尧 张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4-1014,共11页
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的融合是实现铁路线路三维正向设计的瓶颈之一。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实时更新三维场景。现有的静态融合方法会修改原始的地形数据,且计算量大,耗时过长,无法满足动态交互式设计的需求。对此,提出一种铁路线路与... 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的融合是实现铁路线路三维正向设计的瓶颈之一。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实时更新三维场景。现有的静态融合方法会修改原始的地形数据,且计算量大,耗时过长,无法满足动态交互式设计的需求。对此,提出一种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实时动态融合方法。基于铁路三维场景,在每帧显示前动态提取视相关地形瓦片模型和线路三维模型,在内存中基于线程池并行对地形瓦片裁剪,实现二者的实时融合,并构建缓存队列,重复利用融合结果。为了提升单块地形瓦片和线路三维模型的融合效率,提出了“超挖-回填”的融合思想。借助高效的三角形空间网格索引,快速删除融合边界内及相交网格涉及到的三角形,虽然“超挖”部分三角形,但避免了繁杂的三角形定位、调整计算。依据超挖三角形外边界和融合边界构建“回填”区域,再采用剪耳法对“回填”区域重构三角网,实现铁路线路与地形三维模型的无缝融合。基于该方法开发了铁路线路三维设计系统,对一条104.9 km铁路案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其显示帧率可以保持在35~45 fps,且能够实时更新三维场景。相较于传统的静态融合方法,该方法将长时间的全局模型融合转化为帧前的局部视相关动态融合,减少了线路方案修改时更新的融合数据量及计算量,从而满足了动态交互式设计的需求,提升了三维正向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 三维建模 动态融合 视相关 地形裁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分析的输电线路覆冰微地形分类识别及验证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邓颖 蒋兴良 +2 位作者 张志劲 曾蕴睿 马龙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71-4980,共10页
普遍存在的微地形小气候是导致输电线路覆冰的严重隐患,但目前的微地形定义仍为模糊的描述性定义,现有的量化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大量观测样本和经验知识。为此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覆冰灾害故障统计数据,提... 普遍存在的微地形小气候是导致输电线路覆冰的严重隐患,但目前的微地形定义仍为模糊的描述性定义,现有的量化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大量观测样本和经验知识。为此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覆冰灾害故障统计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和地形表面参数,提出了微地形的分类识别条件。根据各类微地形的地理特征边界条件构建了简化地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风洞试验对分类识别条件进行验证,模拟计算不同微地形条件下的微气象特征,验证了覆冰微地形识别条件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覆冰微地形通常为连续分布,较少孤立存在,且容易出现多种类型微地形同时存在的复杂微地形;符合识别条件的典型覆冰微地形具有明显的微气象特征,迎风入口处受到的影响最明显,除垭口微地形外最大风加速效应均出现在山顶位置。该方法克服了聚类法在地理意义上的不可描述性,降低了样本依赖性,为缺乏覆冰观测条件的输电线路提供了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覆冰微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轮腿复合机动平台动态运动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晓磊 刘辉 +4 位作者 韩立金 陈前 聂士达 谢景硕 崔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93-3003,共11页
复杂地形环境下质心参考轨迹的动态精确跟踪是保障轮腿复合机动平台稳定执行各项任务的关键。为提升平台的地形适应能力与位姿跟踪能力,提出一种动态运动控制策略。综合地形因素,建立包含车轮动力学的单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近似简化... 复杂地形环境下质心参考轨迹的动态精确跟踪是保障轮腿复合机动平台稳定执行各项任务的关键。为提升平台的地形适应能力与位姿跟踪能力,提出一种动态运动控制策略。综合地形因素,建立包含车轮动力学的单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近似简化将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化为状态空间方程的标准形式。考虑车轮与腿部耦合运动,提出一种基于前馈力矩与反馈力矩的混合运动控制方法。通过二次规划算法求解最优地面反作用力,利用雅克比矩阵将作用力映射至关节以获取前馈力矩。为避免由环境引起的外部扰动造成系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优化计算,引入关节力矩反馈控制及时修正位姿跟踪误差,使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外部扰动,有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可有效提升平台在复杂地形下位姿动态跟踪精度,保障平台平稳运行,为复杂地形下轮腿复合机动平台的工程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腿复合机动平台 复杂地形 单刚体动力学模型 混合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风电场微观选址的GA-PSO混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伟成 杨庆山 +3 位作者 聂彪 陈华鹏 闫渤文 许紫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5,共8页
提出一种结合改进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的GA-PSO混合算法对复杂地形的风力机排布方案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某实际复杂地形为对象,开展风场全风向数值模拟,结合长期观测风资料评估区域的潜在风能分布,提出考虑网格预处理、时变变... 提出一种结合改进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的GA-PSO混合算法对复杂地形的风力机排布方案进行优化。以湖南省某实际复杂地形为对象,开展风场全风向数值模拟,结合长期观测风资料评估区域的潜在风能分布,提出考虑网格预处理、时变变异率、唯一化和并行化的改进GA(IGA)对风力机排布方案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PSO算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并针对尾流模型和目标函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风电场微观选址方面,所提GA-PSO算法比贪婪算法、GA、IGA分别改善16.4%、12.9%和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复杂地形 微观选址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和福建省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莹冰 王小军 +3 位作者 全明英 林杜锐 卢毅 刘光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300,共11页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特征,为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和福建省为例,将1998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9年5年的植被覆盖由低到极高划分为6个等级,使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动态度、转移等思路分析植被覆...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特征,为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和福建省为例,将1998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9年5年的植被覆盖由低到极高划分为6个等级,使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动态度、转移等思路分析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1)江西和福建植被覆盖以高和极高覆盖为主(78.47%~89.8%),尤其是在内陆山地丘陵区,而沿江、沿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相对较低、面积较小;1998—2019年该区植被覆盖较好且变化的整体趋势仍是增加;最显著变化发生在2010—2015年由高覆盖转移为极高覆盖。(2)地形梯度指数显示,中等植被覆盖及以下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 m、坡度小于6°、地形位小于0.48的1~2级地形梯度区;较高覆盖及以上较为分散的分布在各地形梯度内,且随着覆盖度增加有向海拔高于200 m、坡度大于6°、地形位大于0.48的3~5级地形梯度区分布趋势。(3)在植被覆盖不变或改善类中,低覆盖转移主要发生在1级地形梯度,较低覆盖和中等覆盖转移主要发生在1~3级地形梯度区,较高覆盖及以上的转移在5类地形梯度均有发生且相对分散;在植被覆盖恶化类中,中等覆盖及以下的转移多发生在1~3级地形梯度区,较高覆盖及以上的转移在5类地形梯度区多有发生且相对分散;转移等级跨度较大的情况多发生在较低等级的地形梯度区。[结论]研究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时空差异,生态系统调查与保护需要考虑不同地形梯度下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特征 地形梯度 动态度 弦图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形山脉主山脊线风速加速效应研究
9
作者 鲍旭明 楼文娟 +3 位作者 廖孙策 林晨琦 陈科技 卞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为研究真实地形的加速效应,提取真实地形的几何特征建立理想简化地形,提出一种π形山脉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研究顺子山脉风向下子山脉间距、长度及坡度对主山脊线加速效应的影响,结合地形特征比较π形山脉与三维余弦山脉的主山脊线加... 为研究真实地形的加速效应,提取真实地形的几何特征建立理想简化地形,提出一种π形山脉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研究顺子山脉风向下子山脉间距、长度及坡度对主山脊线加速效应的影响,结合地形特征比较π形山脉与三维余弦山脉的主山脊线加速比差异,在后者基础上获得π形山脉主山脊线特征点的风速加速比简化计算公式,并通过一处真实π形山脉加以验证.结果表明:π形山脉主山脊线中点的加速比受子山脉间距、长度影响较大,而山脊线交点的加速比受子山脉长度、坡度影响较大;与三维余弦山脉相比,π形山脉主山脊线加速比在山脊线端部相同,但整体偏小,尤其受子山脉遮挡的部分显著偏小,超过离地70 m高度后差异基本消失;通过与真实π形山脉的风场比较,发现简化地形和简化计算公式能较好反映真实地形主山脊线特征点的加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脉 简化地形 加速比 计算流体力学(CF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 被引量:25
10
作者 袁卫东 王建平 沈春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81-486,共6页
综合TF/TA是新一代低空突防技术,TF/TA最优航迹的计算是其控制系统的核心。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它用动态规划和树型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实时计算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考虑了飞机机动能力... 综合TF/TA是新一代低空突防技术,TF/TA最优航迹的计算是其控制系统的核心。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它用动态规划和树型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实时计算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考虑了飞机机动能力的约束,使最优航迹在不需要平滑处理时就是一个可实现航迹。另外还考虑了威胁的影响,使最优航迹能有效地进行威胁回避。计算结果表明,所得的最优航迹具有综合地形跟踪/回避和威胁回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跟踪 地形回避 动态规划 航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因子对地形影响下的四川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成鑫 高守亭 +1 位作者 梁莉 马严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9-1110,共12页
本文分析了2010年7月16~18日地形作用下四川盆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指出此次暴雨过程是在高低层系统配置较好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以NCEP资料为初值场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况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模式对... 本文分析了2010年7月16~18日地形作用下四川盆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指出此次暴雨过程是在高低层系统配置较好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以NCEP资料为初值场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况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模式对本次四川暴雨过程的模拟较为成功,能很好地再现此次暴雨的降水落区以及强降水中心。运用广义湿位温、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的垂直积分和质量垂直螺旋度对受大巴山脉影响的四川东北部的暴雨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指出,广义湿位温纬向平均的垂直剖面图上,等湿位温线的倒区域与四川东北部的强降水落区吻合较好,等湿位温线的倾斜程度以及湿位温异常的高度可以定性地指示降水的强弱;对广义湿位温从800 hPa到500 hPa垂直积分,用得到的湿位温的水平分布来指示东北部的暴雨落区效果较好;用改进垂直积分区间后的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比用传统的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来示踪四川东北部的暴雨落区效果更好;质量垂直螺旋度能有效刻画出四川东北部地区强降水系统的典型动力场垂直结构,因此与四川东北部的地面强降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暴雨 地形影响 数值试验 动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块LOD大规模地形实时渲染算法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钦 戴树岭 +1 位作者 赵永嘉 王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8-713,共6页
针对大规模地形渲染时内存消耗大、帧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四叉树的分块层次细节实时渲染算法.在Geomipmapping算法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降采样获得相同尺寸的高程数据,结合不同缩放、平移因子,离线建立地形块金字塔结构;然后构... 针对大规模地形渲染时内存消耗大、帧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四叉树的分块层次细节实时渲染算法.在Geomipmapping算法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降采样获得相同尺寸的高程数据,结合不同缩放、平移因子,离线建立地形块金字塔结构;然后构建地形块的线性四叉树索引,并定义更为合理的地形块调度准则;最后利用垂直裙带法消除裂缝,设计基于GPU的morphing方法实现顶点的几何过渡.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能明显减少高程数据存储量,有效地降低了CPU处理时间和GPU渲染批次;在保证画面平滑流畅的同时,达到了较高的渲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渲染 动态调度 线性四叉树 G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rect3D的虚拟战场环境中动态地形的实现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小超 王精业 梁强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45-1148,1167,共5页
动态地形技术突破了以往地形结构不可破坏的限制,能够体现环境自身的内力作用和仿真实体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地形结构的变化[1],拉近了仿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最常用的不规则地形网格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通过建立“参照网格”来... 动态地形技术突破了以往地形结构不可破坏的限制,能够体现环境自身的内力作用和仿真实体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地形结构的变化[1],拉近了仿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最常用的不规则地形网格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通过建立“参照网格”来规则化的管理不规则网格的方法,分析了Direct3D环境中地形数据库的存储格式,给出了确定地面上任意一点在地形网格中的投影位置的遍历方法,基于以上,通过修改地形数据库内存数据实现地形外观的局部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地形 不规则三角网格 地形数据库 虚拟战场环境 DIRECT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ENT在复杂地形风场精细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1
14
作者 李磊 张立杰 +3 位作者 张宁 胡非 江崟 蒋维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1-628,共8页
尝试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用于复杂地形风场的精细模拟研究,进行的一系列数值模拟试验表明:由于采用了中尺度模式较少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建模、非结构化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等技术,FLUENT可以实现复杂地形乃至极度陡峭地形上的风场模拟,... 尝试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用于复杂地形风场的精细模拟研究,进行的一系列数值模拟试验表明:由于采用了中尺度模式较少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建模、非结构化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等技术,FLUENT可以实现复杂地形乃至极度陡峭地形上的风场模拟,完成普通中尺度模式难以完成的任务。相比于普通中尺度模式,FLUENT可以更为精确地描述下垫面的复杂地形特征,因而能够在小尺度范围内得到分辨率更高、且更为准确的复杂地形上的近地层风场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软件 计算流体力学 复杂地形 风场 精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风能评估的CFD方法 被引量:32
15
作者 肖仪清 李朝 +2 位作者 欧进萍 宋丽莉 李秋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0-35,共6页
为解决传统方法不能评估复杂地形风能分布的问题,从某复杂地形的实测记录中选定两次风向稳定的强风过程为研究工况,建立了该地形40m×40m和20m×20m两种网格分辨率的六面体结构网格模型,采用SSTk-ω及RNGk-ε两种湍流模型模拟... 为解决传统方法不能评估复杂地形风能分布的问题,从某复杂地形的实测记录中选定两次风向稳定的强风过程为研究工况,建立了该地形40m×40m和20m×20m两种网格分辨率的六面体结构网格模型,采用SSTk-ω及RNGk-ε两种湍流模型模拟了风速场分布.157°和83°两个风向的模拟结果表明,SSTk-ω模型优于RNGk-ε模型,20m水平间距的网格精度更高,其中SST(20m)的模拟结果和实测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46%和5.50%.最后,综合CFD模拟的风速比分布与当地的常年气象资料,提出了复杂地形全风向风能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计算流体力学 现场实测 风能评估 微观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对水平和垂直流场的大小和分布都有较大影响;地形高度增加有利于迎风坡附近水平风场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这对云的垂直和水平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中高层云的发展影响最明显,并且能明显扩大地面降水的分布范围,地面最大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高度增加后能促进中高层云水的产生,尤其是零度层之上的过冷云水含量的增多,这大大促进了冰相粒子(雪和霰)的增多,从而使得以冷云过程为主的此次降水过程中,冰相粒子融化形成的雨水含量增多。虽然地形高度的增加会抑制云系发展前期的暖云过程,但对冷云过程有持续加强作用,而且不会明显改变云内降水的形成机制,冷云过程依然是降水的最大贡献项,总体上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雨 地形动力作用 云和降水微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用仿形行走动态调平底盘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8
17
作者 刘平义 王春燕 +3 位作者 李海涛 张蒙蒙 魏文军 张绍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1,共8页
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通过性差、车身难以保持水平、机械化薄弱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丘陵山区农用仿形行走动态调平底盘。底盘4组调平悬架的悬臂夹角可精确调节,不仅能在崎岖地面上实现全时多轮驱动、多自由度仿形行走,而且通过悬架悬臂夹... 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通过性差、车身难以保持水平、机械化薄弱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丘陵山区农用仿形行走动态调平底盘。底盘4组调平悬架的悬臂夹角可精确调节,不仅能在崎岖地面上实现全时多轮驱动、多自由度仿形行走,而且通过悬架悬臂夹角调节实现车体调平控制,同时解决丘陵山区农用动力底盘行走、作业的两大难题。底盘在仿形行走过程中,倾角传感器实时测量车身倾斜角度,并计算出各悬架悬臂夹角瞬时调节量,精确调整各悬架悬臂夹角实现底盘动态补偿调平。参照中小型东方红500型农用拖拉机设计底盘样机,建立虚拟样机三维模型,并导入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进行仿真分析,底盘在多自由度仿形行走过程中,可在0.5°精度范围内实现动态调平。研制小比例样车,通过土槽试验验证底盘在多自由度仿形行走过程中,可在1°精度范围内实现动态调平。仿真、土槽与自然地面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为丘陵山区农用仿形行走动态调平底盘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仿形行走 动态调平 悬臂夹角 仿真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地形实时可视化算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敏 汤松涛 李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70-272,共3页
提出一种实现大规模三维地形可视化的算法。该算法主要通过地形数据分块和多线程数据动态调度技术实现海量地形数据的实时动态调度,利用四叉树结构来简化地形网格,通过引入Y型基元的方法消除边界裂缝。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时... 提出一种实现大规模三维地形可视化的算法。该算法主要通过地形数据分块和多线程数据动态调度技术实现海量地形数据的实时动态调度,利用四叉树结构来简化地形网格,通过引入Y型基元的方法消除边界裂缝。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实时生成大规模地形,提高地形漫游的效率与可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可视化 动态调度 四叉树 裂缝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切峡谷桥址区风场空间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李永乐 蔡宪棠 +1 位作者 唐康 廖海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以大跨度山区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深切峡谷桥址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应用CFD商业软件FLUENT进行区域地形风场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多工况的计算分析,揭示了复杂地形地貌桥址区空间风场的分布特征,对比分析桥址区风速沿竖向和沿主梁方向的变... 以大跨度山区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深切峡谷桥址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应用CFD商业软件FLUENT进行区域地形风场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多工况的计算分析,揭示了复杂地形地貌桥址区空间风场的分布特征,对比分析桥址区风速沿竖向和沿主梁方向的变化特点,确定不同攻角情况下桥面风速及其与梯度风速的比值关系,并根据风洞试验及风致响应分析的需要,提出以包络线表示的风速-风攻角对应关系。研究表明,深切峡谷桥址区风场特性复杂,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与跨海及跨江大桥桥址区的风场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为桥梁设计风速确定及进一步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复杂地形 桥址区 风场特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地形车车体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中明 郭师峰 +2 位作者 张志飞 牟笑静 汪先国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运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全地形车车体的振动特性。利用三维制图软件UG4.0根据设计图纸建立车体的几何模型,然后用Hypermesh建立车体、车体挂发动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导入到Msc.Nastran中进行了自由模态的计算。通过模态实验验... 运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全地形车车体的振动特性。利用三维制图软件UG4.0根据设计图纸建立车体的几何模型,然后用Hypermesh建立车体、车体挂发动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导入到Msc.Nastran中进行了自由模态的计算。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了车体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挂上发动机后增加了车体的弯曲刚度,导致一阶弯曲频率的升高,而发动机的质量导致了车体一阶扭转频率的降低。最后分析了路面激励和发动机的激励对车体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修改的方案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体振动 全地形车 模态分析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