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降式起落架油气缓冲器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帅 曹泽宇 +2 位作者 邱华 史国昭 俞滨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5,共8页
提出了一种具备升降功能的新型油气缓冲器结构,既能满足缓冲功能,又能满足飞机装卸货物需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该结构进行了性能参数分析。基于该新型升降式油气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搭建了其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 提出了一种具备升降功能的新型油气缓冲器结构,既能满足缓冲功能,又能满足飞机装卸货物需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该结构进行了性能参数分析。基于该新型升降式油气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搭建了其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该油气缓冲器的升降、缓冲性能与气腔初始压力呈正相关,与气腔初始容积呈负相关,但当气腔初始压力增至7.5 MPa或气腔初始容积减小至0.01 m3时,系统会出现抖动现象。研究结果为工程应用升降式起落架油气缓冲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升降式起落架 油气缓冲器 性能分析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XLPE电缆阻水缓冲层烧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青 焦宇阳 +4 位作者 尚英强 郑天宇 刘明亮 朱梦瑶 李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试验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实时监测烧蚀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接触不良与受潮是引发烧蚀的必要条件,当铝护套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接触良好位置附近的空隙处会产生电场集中,含水率达到5%时即可引发局部放电。接触良好区域的缓冲层因容性电流集中产生局部温升,含水率达到25%时局部温度可达烧蚀起始阈值。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烧蚀现象仅在铝电极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发生,接触良好时仅出现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会产生高阻白色粉末,使得电压和温度稳定上升,伴随局部放电的发生,此时电压最高可达147 V,温度最高可达187.8℃,导致缓冲层部分聚酯纤维熔断,进一步引发电流集中,最终导致阻水缓冲层材料的热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电缆 缓冲层烧蚀 电-热-流仿真分析 模拟烧蚀试验 局部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换挡系统液压缓冲阀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强彦 郑天成 +2 位作者 单乐 毛飞鸿 魏列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4,共6页
液压换挡系统中的液压缓冲阀的性能与汽车换挡品质密切相关。以某重型车辆液压缓冲阀为研究对象,建立其AMESim仿真模型;以换挡系统充油压力为优化目标,通过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准则以及回归分析确定了优化函数;采用实验设计法分析得出对... 液压换挡系统中的液压缓冲阀的性能与汽车换挡品质密切相关。以某重型车辆液压缓冲阀为研究对象,建立其AMESim仿真模型;以换挡系统充油压力为优化目标,通过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准则以及回归分析确定了优化函数;采用实验设计法分析得出对充油压力影响的Pereto图,并分析出液压缓冲阀对充油压力影响的参数为阻尼孔直径、弹簧刚度以及泄油孔直径。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出缓冲阀的最优结构参数取值。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验证显示,通过遗传算法对缓冲阀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后,换挡系统的性能显著提升,表现在充油压力的上升过程更加接近理想状态,从而显著改善了换挡的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缓冲阀 DOE分析 遗传算法 结构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着陆缓冲气囊缓冲过程解析建模与分析
4
作者 郭金生 鲁一成 +2 位作者 霍佳伟 吴凡 姜连祥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针对着陆器以较大着陆速度(50~100 m/s)在月面进行着陆时缓冲气囊模型缺少、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单个球形气囊着陆缓冲过程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了有褶皱的单气囊形变模型,考虑了缓冲过程中气囊产生褶皱引起的接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并从能... 针对着陆器以较大着陆速度(50~100 m/s)在月面进行着陆时缓冲气囊模型缺少、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单个球形气囊着陆缓冲过程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了有褶皱的单气囊形变模型,考虑了缓冲过程中气囊产生褶皱引起的接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并从能量的角度引入气囊织布弹性势能以考虑气囊织布弹性的影响,完成了单气囊缓冲过程的解析建模。同时采用建模软件进行了单气囊和多气囊的有限元参数验证,检验了建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单气囊和多气囊算例下的峰值过载误差分别为3.07%和5.28%,表明解析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气囊参数的变化且精度较高,可以对单个和多个球形气囊的缓冲特性进行快速有效的预估。最后基于该解析模型对气囊的缓冲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弹性模量、初始气压、排气口面积以及排气口开启阈值等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缓冲 球形气囊 解析建模 缓冲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缓冲过程的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力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昊 张宇飞 +2 位作者 李瑞雄 孙昊 王焕然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8,共11页
为了确保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耦合缓冲罐的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方法,建立了耦合缓冲罐系统的动态热力学模型,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揭示了缓冲罐内空气温度及压力的动态演化机理,探究了缓冲... 为了确保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耦合缓冲罐的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方法,建立了耦合缓冲罐系统的动态热力学模型,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揭示了缓冲罐内空气温度及压力的动态演化机理,探究了缓冲罐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缓冲罐的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表现出较好的等温性能,循环过程中空气温度最大温差为30 K;耦合缓冲罐后,储能系统压缩机组的绝热效率提高8百分点;敏感性分析表明,储能功率的变化对储气室内空气热力学参数影响较小,缓冲罐体积随系统储能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储能规模的变化对储气室内空气热力学参数影响较小,储气室内空气温度变化呈周期性波动;为保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增大系统储能规模,缓冲罐体积会随之增加。研究为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连续、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塞 绝热-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缓冲罐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缓冲的工程车辆防侧翻仿真与优化设计
6
作者 姚志胜 朱文峰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工程车辆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发生翻车或坠物事故,为保障驾驶员安全,需安装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以某平地机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建立驾驶室翻车和落物仿真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驾驶室在横向、垂向、纵向以及落物工况下的结构强... 工程车辆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发生翻车或坠物事故,为保障驾驶员安全,需安装翻车和落物保护装置。以某平地机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建立驾驶室翻车和落物仿真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驾驶室在横向、垂向、纵向以及落物工况下的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并对驾驶室与车架连接处的柔性缓冲结构做进一步的模拟优化,获得对应的结构变形和能量吸收的结果。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室变形后没有侵入DLV区域,符合国际标准要求,考虑柔性缓冲后的仿真结果,在横向与纵向工况上与试验结果的数据误差由25%降低到15%以内,更加准确地反映了驾驶室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辆 柔性缓冲 防侧翻 防落物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化缓冲算法与CRITIC法的车站技术作业时间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季禹 吴其刚 +1 位作者 赵小柠 孟学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159,共8页
在铁路运输领域,列车的在站技术作业时间是车站进行高效运营管理、确保各项作业安全的重要保证,亦是准确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根本依据。而人为因素或突发状况的存在,势必会影响现场原始数据写实的准确性,进而干扰车站技术作业时间的确定... 在铁路运输领域,列车的在站技术作业时间是车站进行高效运营管理、确保各项作业安全的重要保证,亦是准确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根本依据。而人为因素或突发状况的存在,势必会影响现场原始数据写实的准确性,进而干扰车站技术作业时间的确定。因此,从接车作业时间分析入手,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弱化缓冲算法,对波动较大的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降低原始数据中随机扰动因素对作业时间确定的不利影响。同时结合CRITIC法,分析作业时间数据序列的信息价值,确定其对应的指标权重,弱化无效信息的干扰,强化有效信息的效用,以提高作业时间计算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后,以兰州站下行3股道为例,阐述技术作业时间分析的步骤,通过方案对比与分析,验证了方法应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时间 数据分析 弱化缓冲 CRITIC法 兰州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特性及其促进厌氧消化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钱璟俐 嵇华忠 +1 位作者 李雅婕 洪耀良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72-4079,4101,共9页
厌氧消化是处理污水污泥和有机废弃物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产生丰富的清洁能源。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消化器不稳定,易出现氨、酸抑制等现象。生物炭作为一种吸附剂被广泛应用在去除废水中有毒金属、有机污染等方面,并且通... 厌氧消化是处理污水污泥和有机废弃物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产生丰富的清洁能源。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消化器不稳定,易出现氨、酸抑制等现象。生物炭作为一种吸附剂被广泛应用在去除废水中有毒金属、有机污染等方面,并且通过加生物炭,可有效缓解酸积累和氨抑制,提高厌氧消化产甲烷能力。分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表面特性,探究生物炭提升厌氧消化体系缓冲能力、缓解氨抑制的原理,论述了生物炭在厌氧消化体系中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生物炭 缓冲作用 氨氮抑制 微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缓冲异步流水线建模与性能分析
9
作者 苟艺星 王军强 +1 位作者 宋云蕾 刘小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6-1241,共16页
无缓冲异步流水线由多台加工周期不同的机器串联组成,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发动机等制造领域。无缓冲与异步两大特征直接影响系统状态空间刻画,进而影响产线性能建模。面向无缓冲异步流水线,分析机器随机故障、节拍差异等因素对产线性... 无缓冲异步流水线由多台加工周期不同的机器串联组成,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发动机等制造领域。无缓冲与异步两大特征直接影响系统状态空间刻画,进而影响产线性能建模。面向无缓冲异步流水线,分析机器随机故障、节拍差异等因素对产线性能的影响,开展产线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从机器维和工件维等两个维度出发,利用活动网络图描述了流水线中工件在机器上的活动状态,刻画了工件保持时间、机器饥饿时间、机器阻塞时间等随机变量与工件完工时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产线性能分析的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系统性能指标与工件保持时间等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采用迭代算法求解了生产率、饥饿率和阻塞率等系统性能指标,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缓冲流水线 节拍差异 产线建模 解析方法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光带覆盖理论与实践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剑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0,共8页
为明确铁路覆盖效果测算的基本原理和判定标准,提升测算质量和效率,对铁路光带覆盖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在介绍铁路覆盖测算的基础上,阐述铁路光带覆盖理论基本概念,提出运用光带覆盖理论进行覆盖测算的主要流程,包括选定测算线路... 为明确铁路覆盖效果测算的基本原理和判定标准,提升测算质量和效率,对铁路光带覆盖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在介绍铁路覆盖测算的基础上,阐述铁路光带覆盖理论基本概念,提出运用光带覆盖理论进行覆盖测算的主要流程,包括选定测算线路、生成覆盖光带、指定覆盖对象、覆盖效果测算等步骤,研究光带生成理论、权威统计口径、合理覆盖对象等问题,并提出路网覆盖行政区测算、路网覆盖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测算、规划项目必要性分析、关键节点覆盖测算4个光带覆盖理论的主要应用方向。结合地理信息技术,提出基于缓冲区的铁路光带覆盖信息化自动测算方法,分析了GIS二次开发的基本算法流程和关键技术。实践证明,光带覆盖理论能够准确高效地实现高速铁路覆盖效果测算,已成为我国铁路覆盖评价的主要方法,相关思路可为基础设施覆盖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规划 光带覆盖 规划效果评价 地理信息技术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复用着陆缓冲装置设计与分析
11
作者 贾山 胡汝洁 +3 位作者 周向华 刘韶阳 吴明阳 陈金宝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共18页
针对目前着陆缓冲装置对着陆地形要求较高且不可复用的缺点,参照自然界中的昆虫着陆腿结构的组成,提出一种可复用的基于仿生结构的四腿式着陆器。支撑腿采取“刚性体控制大腿结构+圆弧结构小腿”的组成方式,并采用摩擦制动器作为缓冲吸... 针对目前着陆缓冲装置对着陆地形要求较高且不可复用的缺点,参照自然界中的昆虫着陆腿结构的组成,提出一种可复用的基于仿生结构的四腿式着陆器。支撑腿采取“刚性体控制大腿结构+圆弧结构小腿”的组成方式,并采用摩擦制动器作为缓冲吸能装置的设计方法,通过摩擦力做功,使着陆冲击载荷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实现缓冲吸能。应用D-H参数法推导支撑腿的齐次矩阵变换,对该仿生腿式缓降结构进行支撑腿的正逆运动学分析,建立支撑腿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进行了整机多工况落震仿真分析并建立了支撑腿小腿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飞行器在支撑腿所受冲击力最大情况下的支撑腿小腿应力应变,结果表明可复用着陆器具有良好的着陆缓冲性能,可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用 着陆器 动力学分析 摩擦制动 着陆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陈肖 张世熔 +2 位作者 黄丽琴 代英 吴若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2002年117个随机格网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氮含量达1.29±... 根据2002年117个随机格网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氮含量达1.29±0.50 g/kg,碱解氮含量达72.2±40.9 mg/kg。土壤全氮含量高值区(>2.00 g/kg)位于崇州中部,并以此为中心向两侧呈带状减少,在郫县—温江一带和龙泉驿的西南部形成两个低值区(<0.85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崇州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向南和向北都逐渐增加,其高值区(>110 mg/kg)主要位于彭州、新津和新都的部分地区,低值区(>30 mg/kg)位于崇州东南部和平原西南部边缘的大邑—邛崃一带。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在成都平原主要的4种第四系成土母质中,灰棕色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成都粘土和老冲积物,但与灰色冲积物差异不明显;菜地和水田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花卉地和旱地。由近年来施氮量的统计可知,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值区的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缓冲区分析表明,在距成都市主城区3.0 km以内的城乡交错带,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随距离的增加呈极显著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土壤Hg和Pb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代英 张世熔 +2 位作者 李婷 魏甦 刘英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5-750,共6页
以土壤有机质层Hg和Pb为研究对象,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平原核心区域土壤Hg和Pb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Hg和Pb的含量分别为(0.15±0.13)mg·... 以土壤有机质层Hg和Pb为研究对象,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平原核心区域土壤Hg和Pb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Hg和Pb的含量分别为(0.15±0.13)mg·kg-1和(25.41±9.95)mg·kg-1。土壤Hg的高值区域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0.5~0.8mg·kg-1)和都江堰城区(0.4~0.5mg·kg-1),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土壤Pb的高值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新都和青白江的部分区域(35 ̄46mg·kg-1),并向两侧逐渐减少。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城区固体垃圾排放量对该区土壤Hg和Pb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样点距中心城区的距离(<4km)与土壤Hg含量关系不显著,而与Pb含量呈显著指数相关关系;方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表明,土壤Hg和Pb在不同的路段和流域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 PB 空间分析 新复极差法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间对象的缓冲区分析算法 被引量:24
14
作者 崔爽 苏鸿 +1 位作者 叶良松 李景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传统缓冲区分析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定义,区别在于邻域半径:前者为常量,后者为变量。设计实现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算法,该算法以空间对象为计算粒度,分为计算缓冲区边界点、生成缓冲区多边形、筛选缓冲区... 在传统缓冲区分析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定义,区别在于邻域半径:前者为常量,后者为变量。设计实现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算法,该算法以空间对象为计算粒度,分为计算缓冲区边界点、生成缓冲区多边形、筛选缓冲区多边形内空间对象3个步骤,并从算法执行机理的角度对其做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解决了传统缓冲区分析难以处理图层内以空间实体为分析粒度的问题,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亦优于传统缓冲区分析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缓冲区分析 空间对象 阻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泳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水稻叶片蛋白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书剑 张萌 +2 位作者 王巍 关双红 孙野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水稻是研究单子叶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模式植物,是研究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材料。双向电泳作为蛋白质组学中蛋白分离的主要方法,其关键步骤在于蛋白质的提取。为了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法,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和Mg... 水稻是研究单子叶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的模式植物,是研究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材料。双向电泳作为蛋白质组学中蛋白分离的主要方法,其关键步骤在于蛋白质的提取。为了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法,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和Mg/NP-40提取法分别提取水稻叶片总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两种方法获得的蛋白。结果表明,在双向图谱中,Mg/NP-40提取法分离的蛋白点数较多,RuBisCO大亚基的含量较低,适于分离等电点在5~7范围内、分子量在14~20kD和高于67kD的水稻叶片蛋白质;TCA/丙酮沉淀法分离的蛋白点数较少,适于分离等电点在4~5范围内、分子量在31~67kD内的水稻叶片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蛋白 双向电泳 TCA/丙酮沉淀法 Mg/NP-40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沿岸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毕晓丽 周睿 +5 位作者 刘丽娟 洪军 王兮之 王辉 索安宁 葛剑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41-1047,i006,共8页
以MODIS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Fragstats为工具,对泾河主干沿岸做10 km缓冲区(Buffer) ,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分析河岸带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同时对产生这种梯度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泾河自上游而下,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有... 以MODIS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Fragstats为工具,对泾河主干沿岸做10 km缓冲区(Buffer) ,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分析河岸带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同时对产生这种梯度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泾河自上游而下,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有3种不同的变化类型:(1)上升型(2 )下降型(3)无明显趋势,表现出斑块数量、丰富度、连接度的递增,形状指数、分维数和斑块大小的递减;类型水平上以农田、草地和农草交错类为主,这3种类型的景观指数表现突出,具有明显的峰值。景观格局的梯度变化受到温度、降水、土壤等影响,同时,人为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使景观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景观格局的数量化对生态系统评估、监测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景观 缓冲区 梯度分析 景观指数 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区溢出漏洞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毅超 刘丹 +1 位作者 韩宏 卢显良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89,125,共4页
软件中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是个严重的安全隐患,利用它的攻击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防护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首先分类剖析了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进而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防护技术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 软件中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是个严重的安全隐患,利用它的攻击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防护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首先分类剖析了缓冲区溢出攻击原理,进而对缓冲区溢出漏洞检测防护技术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区溢出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边界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5.12大地震地表次生灾害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晓宇 周成虎 +5 位作者 郭兆成 张俊 苏奋振 仉天宇 张丹丹 吕婷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83-1291,共9页
针对汶川5.12大地震,对由地震引起的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坡度和坡向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地表破坏的易发坡度、坡向及其与震中的关系等。另外,分别以不同震中距为缓冲区、以平行中央断裂带的各级缓冲区、以等烈度区为缓冲区对地震引起的地... 针对汶川5.12大地震,对由地震引起的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坡度和坡向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地表破坏的易发坡度、坡向及其与震中的关系等。另外,分别以不同震中距为缓冲区、以平行中央断裂带的各级缓冲区、以等烈度区为缓冲区对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地表破坏的坡度在各级缓冲区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地震引发的滑坡及滑坡群共5093个,总面积大约958km2;②在30°~44°坡度区间地表破坏发生的数量最大,42°坡度为地表破坏发生概率的拐点。主要的地表破坏发生在迎着地震波传播的坡向上;③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表破坏的发生概率逐渐减小,震中距40km以内的速度减小非常迅速,40km以外则整体上缓慢减少,局部略有起伏。各缓冲区中发生地表破坏的平均坡度比缓冲区内的地形平均坡度大4°左右。④地震引发的地表破坏主要受到断裂带的控制,有64.17%的地表破坏发生在中央断裂带两侧10km范围内。⑤高地震烈度区域引发的地表破坏率远远大于低烈度区域,在烈度为Ⅺ度的区域内发生地表破坏率达到14.5%,而Ⅶ度烈度带上引发地表破坏率仅为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汶川 次生地质灾害 缓冲区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碰撞仿真中钩缓装置模拟方法 被引量:31
19
作者 肖守讷 张志新 +1 位作者 阳光武 朱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1-836,共6页
为了研究列车碰撞过程中的钩缓装置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LS-DYNA离散梁单元模拟钩缓特性的仿真方法.以某6节编组的城市地铁列车36 km/h对撞工况为例,对钩缓装置的加载、卸载以及在极限载荷下的失效脱落等现象进行模拟,并计算钩缓装置对... 为了研究列车碰撞过程中的钩缓装置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LS-DYNA离散梁单元模拟钩缓特性的仿真方法.以某6节编组的城市地铁列车36 km/h对撞工况为例,对钩缓装置的加载、卸载以及在极限载荷下的失效脱落等现象进行模拟,并计算钩缓装置对列车碰撞工况能量吸收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碰撞时列车钩缓装置的力学特性以及车钩的失效和脱落现象,并且能得到连挂列车各位置钩缓装置的输出特性、能量吸收等指标;两列车对撞后,钩缓装置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占总能量的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碰撞 钩缓装置 能量吸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邛海盆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玉福 邓良基 +3 位作者 肖海华 舒向阳 黄成毅 罗澜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40,共9页
以西昌市邛海盆地为研究区域,随机均匀布点采集386个耕作层土壤样点,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邛海盆地表层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方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区域内土壤氮素空间变异... 以西昌市邛海盆地为研究区域,随机均匀布点采集386个耕作层土壤样点,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邛海盆地表层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方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区域内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1.85±0.51)g/kg和(138.5±47.7)mg/kg,属较丰富水平,变异系数分别为27.52%和32.24%,属中等差异强度;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均以随机变异为主,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在西北-东南方向上空间变异相对剧烈;研究区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位于西昌市的东南郊区,并以此高值中心向南、向东和向北3个方向逐步递减,低值区主要出现在邛海北面近湖岸地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城镇、河流、邛海湖对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空间变异具有显著影响,而道路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GIS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