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的联系与成因:以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为例
1
作者 丰玉涣 于萍萍 +5 位作者 刘向冲 张文高 肖昌浩 杨富强 禹斌 王旭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2-775,共14页
为深入挖掘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中蕴藏的成矿信息,需系统解析不同尺度数据间的异同特征及成因机制,深入探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与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灰家堡金矿田为例,基于1∶20万水系沉积物地... 为深入挖掘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中蕴藏的成矿信息,需系统解析不同尺度数据间的异同特征及成因机制,深入探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与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灰家堡金矿田为例,基于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As、Au、Hg、Sb)和1∶1万构造地球化学数据(As、Au、Hg、Sb、Tl),采用等距对数比变换(Isometric log-ratio Transformation,ILR)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进行多尺度统计分析。计算与分析表明,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中Au-Hg元素组合既包含了与金矿化直接相关的成矿信息,又混杂了其它热液活动(如含汞热液)的干扰信号。同时,As-Sb元素组合在两种比例尺化探数据协同变化,可作为大比例尺化探分析和金锑矿勘查的有效指标。此外,1∶1万构造地球化学数据的Au与Tl在空间上的紧密关联,建议重点关注Tl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断裂构造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化探数据 成分数据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在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异常提取中的应用
2
作者 韩凤歌 冷成彪 陈加杰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6,共10页
传统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挖掘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等多存在伪回归或提取原始数据信息比例低等问题,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上述问题对数据处理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微量元素数据为研究对象... 传统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挖掘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等多存在伪回归或提取原始数据信息比例低等问题,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上述问题对数据处理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微量元素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针对沟里地区金矿床发育的地质特征,在分析研究区微量元素含量统计规律的基础上,首先利用等距对数比变换(ilr变换)对原始数据进行转化;其次对金矿床标志性元素(Au)含量的ilr变换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提取本地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常规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进行对比,并用聚类分析进行佐证。分析结果表明,ilr变换后的数据克服了原始数据的闭合效应,更趋近于正态分布,均值更趋近于0。相对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提取的组合元素异常区域与本地区已知的金矿床和矿化点分布和构造特征耦合度较高。因此,部分最小平方法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有效的综合异常定量评价指标,为找矿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最小平方回归分析 等距对数比变换 综合异常 地球化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思考
3
作者 田雷 周志华 +1 位作者 晏锐 冯晓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为更好地发挥地球化学数据及方法在异常分析及震情跟踪研判中的作用,提高地球化学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及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规范异常核实及流动观测等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及检测流程,实现地球化学数据的自动分析及相关图件的自动绘制,中国地... 为更好地发挥地球化学数据及方法在异常分析及震情跟踪研判中的作用,提高地球化学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及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规范异常核实及流动观测等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及检测流程,实现地球化学数据的自动分析及相关图件的自动绘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基于Linux系统的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平台,该平台应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WebGIS等技术,集成了样品送检、实验室检测、报告产出、数据存储筛选下载分析、图件绘制等功能,利用Piper图、Na-K-Mg三角图、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给出相关图件。平台自推广以来,收集了大量的地球化学数据,提升了数据的可利用性,降低了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技术门槛,在异常性质分析及震情跟踪研判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数据 数据库 系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分形局部奇异性分析方法在中国西藏多龙矿集区深层次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杰 王文磊 袁长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6-310,共15页
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作为成矿地质体预测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在识别提取成矿异常以及挖掘深层次成矿信息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的尺度不变性和广义自相似性,以多龙矿集区1∶5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中的Cu、Au元素为例,... 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作为成矿地质体预测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在识别提取成矿异常以及挖掘深层次成矿信息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的尺度不变性和广义自相似性,以多龙矿集区1∶5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中的Cu、Au元素为例,运用分形/多重分形和奇异性理论开展分析研究,进行成矿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识别和异常提取。针对研究区全区、断裂缓冲区和地层分区分别运用矩方法计算多重分形谱,用于描述局部地区元素的相对富集及亏损程度,并对区内Cu、Au成矿元素进行局部奇异性分析,以识别提取成矿元素的弱、缓异常信息,圈定成矿潜力区。研究表明,多龙矿集区内Cu、Au元素均表现为成矿有利模式。其中,Cu元素存在区域的弱富集,Au元素存在局部范围的超富集,近EW向与NE向断裂的交汇区域以及侏罗系为区内最有利成矿位置。通过绘制局部奇异性指数空间分布图,表征了Cu、A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圈定了矿集区的中部和北部为成矿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化学数据 多龙矿集区 分形/多重分形 局部奇异性 异常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 被引量:15
5
作者 向运川 牟绪赞 +2 位作者 任天祥 刘荣梅 吴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2-44,170-186,共14页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首次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 540万个数据,涉及1∶20万图幅1 299个,1∶50万图幅18个,在国内第一次建立了地球化学海量数据库...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首次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 540万个数据,涉及1∶20万图幅1 299个,1∶50万图幅18个,在国内第一次建立了地球化学海量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数据库进行了更新,使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汇集数据总量达147万余条记录,数据达6 321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4万多张各类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地球化学研究和矿产资源预测相关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该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生态环境、基础地质和找矿远景规划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 区域化探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数据 空间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时艳香 郝立波 +1 位作者 陆继龙 纪宏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903,共5页
利用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进行地球化学单元识别,根据各单元的理论地球化学意义及其与地质单元的对应关系,进行浅覆盖区地质填图研究。充分提取区域化探资料中的地球化学信息,将研究区识别为具有特定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的5个地球... 利用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进行地球化学单元识别,根据各单元的理论地球化学意义及其与地质单元的对应关系,进行浅覆盖区地质填图研究。充分提取区域化探资料中的地球化学信息,将研究区识别为具有特定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的5个地球化学单元。其中:Be、Nb、Sn、Y、Rb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古生代花岗岩和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的分布;Co、TFe、Cr、Ni、V、Ti、MgO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早元古代侵入岩、变质岩和古生代基性岩体的分布;SiO2、K2O、Na2O单元反映的地质单元主要为古生代侵入岩、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Al2O3、Li、F单元主要反映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CaO、Sr、Ba单元反映的是中生代沉积岩,可能与生物沉积作用有关,代表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同时,根据不同单元的分布形态和边界走向,识别和推断了研究区的北东、北西、南北及东西向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资料 因子分类法 地质填图 地球化学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普朗斑岩铜矿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与全球埃达克岩的对比:大数据研究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5 位作者 张娜 朱俊 罗应 杨富成 张昌振 王帅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9-302,共14页
云南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构造-岩浆岩带中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带的南端,是中国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印支期斑岩铜矿带,其中普朗斑岩型铜矿是印支期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大... 云南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构造-岩浆岩带中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带的南端,是中国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印支期斑岩铜矿带,其中普朗斑岩型铜矿是印支期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普朗斑岩铜矿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与全球埃达克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506个元素组合,获得交叠率比值127765个。结果表明,普朗斑岩与全球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基本上重叠,具有与全球埃达克岩类似的特征;但Cu、Mo、Pb、Zn成矿元素明显超出全球埃达克岩的分布范围,REE和Ga与主元素的比值虽然在全球埃达克岩范围内,却显示了位于全球埃达克岩某个端元的现象。另外,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埃达克岩分布于全球埃达克岩范围的局部,数据部分或大部分逸出了全球埃达克岩分布的范围,具有低Sr/Cu、Ta/Cu、Al/Mo、Mn/Zn、Mn/Cu、Mn/Mo以及Hf、K、Ti、P、Co、Th、Ca/Cu比值的特征,数据点偏离全球埃达克岩范围越远,蚀变与矿化作用越强烈,与铜钼成矿关系越密切。本文地球化学数据挖掘结果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这为普朗铜矿床深部及外围的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花岗岩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数据挖掘 普朗 滇西北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化探数据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郝立波 陆继龙 +4 位作者 李龙 莫根生 严光生 时艳香 赵玉岩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区域化探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可用于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笔者系统研究了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利用水系沉积物氧化物成分,以区域岩石化学成分为约束,提出了基岩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根据水系沉积物与其... 区域化探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可用于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笔者系统研究了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利用水系沉积物氧化物成分,以区域岩石化学成分为约束,提出了基岩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根据水系沉积物与其矿物化学成分间质量平衡关系,提出了基岩矿物组成推断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化学推断地质图的编制方法,并在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地质调查和钻探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区域化探资料,提取地质填图信息,是提高浅覆盖区地质填图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填图 区域化探数据 浅覆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几种分形方法 被引量:73
9
作者 韩东昱 龚庆杰 向运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4-719,共6页
地球化学变量兼有随机性、确定性和区域结构性的特征,传统的数学方法难以精确地描述地球化学变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而新兴的分形几何是刻画空间不规则形体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且分维值可以表征空间不规则形体的确定性本质。基于分形原理... 地球化学变量兼有随机性、确定性和区域结构性的特征,传统的数学方法难以精确地描述地球化学变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而新兴的分形几何是刻画空间不规则形体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且分维值可以表征空间不规则形体的确定性本质。基于分形原理,提出含量-总量法、空间分形插值法和分形趋势面法3种新的分形技术,应用于区域化探数据处理。在几个典型矿区应用后发现,上述分形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模拟地球化学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在保留原始有效异常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更合理地区分地球化学变量的背景与异常,具有发现和强化弱异常信息的重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 数据处理 分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德文 袁继明 +1 位作者 张远飞 朱谷昌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3期44-47,i0002,共5页
遥感找矿信息与化探异常之间存在套合和藕合两种空间关系,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对其相关性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以达到综合找矿的目的。基于此,笔者以东天山地区作为试验区,进行了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的技术方法研究及试验应用。
关键词 遥感数据 化探数据 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可靠性对比——以嘎拉勒和躬琼左波两条剖面为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申 赵润东 +1 位作者 宋岳庭 余晓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4-583,共10页
文章简单介绍了数学分析方法中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算法原理,并利用该方法对嘎拉勒外围和躬琼左波两条剖面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处理。对样品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并对样本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 文章简单介绍了数学分析方法中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算法原理,并利用该方法对嘎拉勒外围和躬琼左波两条剖面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处理。对样品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并对样本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所测结果结合矿物学相关知识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与前人对该矿床的认识进行拟合。从而得出R型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矿床成因可做某种程度的解释,Q型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深部岩体预测具有部分解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分析 嘎拉勒 躬琼左波 地球化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技术在金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福江 吴信才 +2 位作者 孙华山 梅林露 郭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4-77,共4页
作为一种先进的多元数据融合技术,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技术的目的在于能从原始的遥感图像中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和提取实际需要的蚀变信息。文章首先研究了几个典型的遥感与化探融合的算法(如PCA、ISODATA、MLC等),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使... 作为一种先进的多元数据融合技术,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技术的目的在于能从原始的遥感图像中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和提取实际需要的蚀变信息。文章首先研究了几个典型的遥感与化探融合的算法(如PCA、ISODATA、MLC等),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使用了专家系统的基于3个层次(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招远金矿区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方法较之传统的遥感与化探融合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遥感找矿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化探数据 遥感找矿 招远金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规划的自然过程基础与大数据时代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15
13
作者 单卫东 胡月明 +4 位作者 贺灿飞 曹小曙 黄贤金 童昕 吴常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2-1919,共8页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空间结构不断重组,导致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无序开发日益严重,因而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土地规...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空间结构不断重组,导致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无序开发日益严重,因而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土地规划方法有待改革。在基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下,总结土地自然过程基础对土地规划的影响,实现"山水路林田生命共同体"的协调规划发展。其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空间数据整合、云分析等技术对土地规划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最后,针对土地规划数据特殊性、移动用户终端的广泛性,提出应创建土地规划云服务平台,使土地规划实现数据集成管理和更新,从而提高土地规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规划 云服务 大数据 地球化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应用前景浅析——以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有关成果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廖启林 翁志华 +6 位作者 吴新民 金洋 黄顺生 张祥云 陈宝 华明 颜朝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2-777,共6页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江苏省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全国实施此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覆盖区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代表。本文简介了江苏省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用具体实例说明了...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江苏省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是全国实施此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覆盖区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代表。本文简介了江苏省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用具体实例说明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在示踪人类活动对自然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对土壤环境的制约作用、开展局部土壤生态环境安全预警、指导开发利用局部富Se土壤资源等方面的初步应用效果,对江苏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的应用前景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数据 应用前景 覆盖区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分形滤波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 被引量:9
15
作者 熊超 葛良全 +3 位作者 王卓 谷懿 罗耀耀 刘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本文尝试采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地球化学数据作快速傅里叶变换后的功率谱数据,确定区域背景和局域背景的截止频率,并使用此频率对原始数据分别做低通滤波处理以提取异常信息。传统统计方法确定的异常范围最大,且在测区东部出现了一条南... 本文尝试采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地球化学数据作快速傅里叶变换后的功率谱数据,确定区域背景和局域背景的截止频率,并使用此频率对原始数据分别做低通滤波处理以提取异常信息。传统统计方法确定的异常范围最大,且在测区东部出现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异常区,主要原因是前期对原始数据进行了迭代剔除,异常下限的确定并非由全部数据而是由背景数据确定;区域背景提取由于背景值是动态的,可以还原测区地球化学场的空间结构,提取的异常范围更小,浓集趋势更明显;局域背景提取的异常由于受高背景值控制,出现在测区东部的异常消失,异常范围和强度也均不及区域背景提取的异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数据 快速傅里叶变换 多重分形 低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讨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宝强 孙泽坤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在一些以成矿区带或省区为单位的区域性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工作中,所圈定的异常经常会出现"有矿没异常或有异常没矿"的信息错位现象,给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借助实际资料,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 在一些以成矿区带或省区为单位的区域性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工作中,所圈定的异常经常会出现"有矿没异常或有异常没矿"的信息错位现象,给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借助实际资料,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对几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技术介绍对比,提出滑动平均标准化数值法,详细介绍了滑动平均标准化数值法的方法基础、优点、具体做法以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异常信息提取 信息错位 标准化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化探、地质信息综合在昌宁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磊 施明 +3 位作者 周军 禹清福 李得成 田勤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利用已有资料,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图像处理,将遥感图像与化探数据进行融合,再结合地质资料,经过将遥感、化探与地质信息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保山—耿马成矿带东段矿体,是赋存在三叠系顶部与上第三系底部的沉积不整合接触带上或赋存在变砂岩... 利用已有资料,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图像处理,将遥感图像与化探数据进行融合,再结合地质资料,经过将遥感、化探与地质信息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保山—耿马成矿带东段矿体,是赋存在三叠系顶部与上第三系底部的沉积不整合接触带上或赋存在变砂岩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锡矿化体的分布明显受该区北西向的区域构造控制,矿化与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在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上具有矿化强烈的成矿地质特征,从而缩小了探矿靶区。经野外踏勘,圈定了成矿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化探数据 地质信息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姑锡矿区地质、化探、遥感多元信息综合找矿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磊 张兵 +1 位作者 周军 王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5,共6页
文章通过对地质、遥感、地球化学等多元地学数据的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多元信息综合找矿的技术。选择Sn、Cu、Pb、Zn、Ag、Mo等6个元素,对矿区原生晕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并以传统化探处理方法(平... 文章通过对地质、遥感、地球化学等多元地学数据的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多元信息综合找矿的技术。选择Sn、Cu、Pb、Zn、Ag、Mo等6个元素,对矿区原生晕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并以传统化探处理方法(平均值+n×标准差)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区域;将遥感、化探与地质信息融合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矿区矿体的产出状态和成矿地质特征。经野外工作、探槽及坑道验证,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化探数据 多元信息 思姑锡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ROC大数据分析地壳厚度地球化学指标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葛粲 汪方跃 +6 位作者 李永东 李晓晖 李修钰 周宇章 袁峰 李建设 陆三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79-3188,共10页
前人研究认为,火山岩中部分地球化学指标与岩浆弧地壳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统计主量元素K2O、Ca O和Na2O指标及微量元素Ce/Y、Sm/Yb、Dy/Yb、Sr/Y、La/Yb指标与地壳厚度之间关系,约束地质史上某些区域的地壳厚度发展和变化... 前人研究认为,火山岩中部分地球化学指标与岩浆弧地壳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统计主量元素K2O、Ca O和Na2O指标及微量元素Ce/Y、Sm/Yb、Dy/Yb、Sr/Y、La/Yb指标与地壳厚度之间关系,约束地质史上某些区域的地壳厚度发展和变化。本文基于GEOROC数据库,以Si O2含量57%和火山岩年龄23Ma为界,将全球火山岩数据分成年轻-壳源(> 57%,<23Ma)、年轻-幔源(<57%,<23Ma)、古老-壳源(> 57%,> 23Ma)和古老-幔源(<57%,> 23Ma)四个数据集,并通过核函数估计方法获得了各个地球化学指标与地壳厚度的归一化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图。本文统计结果表明,年轻-幔源火山岩中的K2O含量分布与壳源火山岩呈现指数正相关关系、Ca O含量分布于地壳厚度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年轻-壳源火山岩中Ce/Y、La/Yb和Sm/Yb与现今地壳厚度有指数正相关关系。由以上5种地化指标建立的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均大于0. 7,可以认为相关关系显著。本文认为幔源岩浆在穿透地壳到达地表过程中,地壳厚度控制了富K壳源物质进入地幔熔体和富Ca矿物结晶分异过程,导致了火山岩中K2O和Ca O含量的相关变化;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壳源岩浆,不同深度压力控制了残留相矿物比例,导致Ce/Y、La/Yb和Sm/Yb体现出与地壳厚度的相关性。本文建立的回归函数是基于大量数据概率密度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由于离群数据普遍存在,回溯历史地壳厚度变化需要大量数据统计支撑,否则难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壳厚度 地化指标 核函数估计 归一化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票蓝旗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强 郑建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87-3297,共11页
辽西北票常河营子地区有中生代蓝旗组火山岩分布,其中上部安山质角砾熔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59.4±3.4Ma,属晚侏罗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098~0.282789之间,ε_(Hf)(t)值为-20.4~... 辽西北票常河营子地区有中生代蓝旗组火山岩分布,其中上部安山质角砾熔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59.4±3.4Ma,属晚侏罗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098~0.282789之间,ε_(Hf)(t)值为-20.4~+4.1,主体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线之上,位于古元古代地壳演化范围内,所给出的亏损地幔年龄(t_(DM))和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cruat))分别为0.7~1.6Ga和0.9~2.5Ga。结合已发表蓝旗组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我们认为安山质火山岩源于古老(如晚太古代)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过程可能与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票 蓝旗组 中酸性火山岩 锆石 U-Pb年龄 同位素组成 area volcanic rocks In-situ Liaoning Province 幔源岩浆底侵作用 地壳 LA-ICPMS geochemical data partial melting Late JURASSIC 中生代 岩石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lower CR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