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C-based integration tool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architectural model to structural model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照球 李云贵 张汉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344-1350,共7页
Wi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chitects and structural engineers in the building design field, an integration tool was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architectural ... Wi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rchitects and structural engineers in the building design field, an integration tool was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architectural model to structural model. The PKPM (Bopomofo acronym, a Chinese building design software) structural model and an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FC) data model were adopted and analyzed to desig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gration tool. The technique of mixed program languages (C++ and FORTRAN) was applied to developing the tool software, and the conne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intersection nodes between the structural elements were optimized and simplified. A case study was implemented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 to use the integration tool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from IFC-format architectural model to PKPM structur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ol can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architectural model and form a corresponding structural model. The presented method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modeline efficiency at the structural design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al model structural model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nformatiOn ex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over free-form surfac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亮 祝顺来 +1 位作者 肖南 高博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444-2453,共10页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force flows on a free-form surface,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algorithm automatically plots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on a 3D free-form surface,and adopts a modified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to generate the structural grid.Based 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or named "St-Surmesh" is developed for the prac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The surface geometry of one of the Sun Valleys in Expo Axis for the Expo Shanghai 2010 is selected as a numerical example for validat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Comparative studies a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structural grids affect the design of a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 generation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geometry stress trajectory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RUCTURED网的AR模型谱估计方法
3
作者 殷军 朱兆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3年第4期9-14,共6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文献[1]中提出的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STRUCTURED同的结构及其所使用的学习算法,改进了STRUCTURED网的收敛性能,并基于STRUCTURED网提出了一种自回归(AR)模型建模方法。这种建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STRUCTURED网求解Yule-W... 本文着重分析了文献[1]中提出的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STRUCTURED同的结构及其所使用的学习算法,改进了STRUCTURED网的收敛性能,并基于STRUCTURED网提出了一种自回归(AR)模型建模方法。这种建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STRUCTURED网求解Yule-Walker型矩阵方程来得到AR模型系数。与现有的其它确定AR模型系数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优点在于:采用并行处理结构,能直接用VLSI硬件直接实现;不包含常用除法运算,能求解病态Yule-Walker型矩阵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D网 模型 并行处理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徽饶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价值评价
4
作者 张泉 李笑盈 +1 位作者 李喃 谢伟玲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3,共8页
科学衡量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推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现古道活态保护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文化遗产价值评价角度出发,以徽饶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建立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问卷调查所获数据,采用结构方... 科学衡量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推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现古道活态保护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文化遗产价值评价角度出发,以徽饶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建立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问卷调查所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各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指标权重,得出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结果表明:徽饶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使用5个层面;徽饶古道沿线文化遗产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社会价值,但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播,社会认同感偏低;府治、县治所在地和古道线路节点处多为较高等级遗产分布地,是徽饶古道沿线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重要节点。基于以上评价结果,针对性提出徽饶古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遗产 价值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 徽饶古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领域系统的复杂装备技术状态管理建模方法
5
作者 冯蕴雯 陈俊宇 +1 位作者 路成 刘晚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40,共15页
为保障复杂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有效集成和多方协同,实现技术状态管理业务数据的双重有序管控,提出基于领域系统(domain system,DS)的建模架构和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基于模式的系统工程(pattern-based system engineering,PBSE)框架,构建... 为保障复杂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的有效集成和多方协同,实现技术状态管理业务数据的双重有序管控,提出基于领域系统(domain system,DS)的建模架构和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基于模式的系统工程(pattern-based system engineering,PBSE)框架,构建基于DS的复杂装备技术状态管理基本架构,设计DS元模型、DS模型、DS模式的建模方法,将国防部体系架构元模型(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 metamodel,DM2)进行复杂装备技术状态管理领域化重组为DS元模型,并通过领域元数据映射为DS模型,使其有序组织为适用于具体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的DS模式。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多视图物料清单(X bill of material,XBOM)为案例,开展基于DS的技术状态管理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为其技术状态管理提供兼具建模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的实施方案,为复杂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的领域模型配置提供指导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装备 技术状态管理 基于模式的系统工程 国防部体系架构元模型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树形结构对城市街道小气候及行人热舒适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涵 胡炎军 +2 位作者 晏海 吴仁武 包志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共7页
行道树可以通过其树冠的遮阴及蒸腾作用有效改善城市街道热环境。悬铃木因其冠大荫浓、耐修剪整形的特性被广泛用作行道树。选取杭州市典型街谷为例,采用ENVI-met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悬铃木树形结构对街道峡谷小气候及行人热舒适的影... 行道树可以通过其树冠的遮阴及蒸腾作用有效改善城市街道热环境。悬铃木因其冠大荫浓、耐修剪整形的特性被广泛用作行道树。选取杭州市典型街谷为例,采用ENVI-met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悬铃木树形结构对街道峡谷小气候及行人热舒适的影响。结果表明,悬铃木树冠形态和枝叶密度对街道气温及相对湿度影响较小,而树形结构对街道风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悬铃木树形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街道平均辐射温度(MRT),尤其在容易产生热应激的午后时段,平均辐射温度可以减少13℃。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及修剪管理提供参考,以提升街道行人热舒适和热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街道峡谷 悬铃木 树形结构 热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方法·范式:论语言学对建筑功能主义的修正
7
作者 刘鹤群 刘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2,I0003,共7页
在西方人文学科“语言学转向”与现代主义建筑危机的背景下,建筑学与语言学建立结构性关联。基于对1960年代功能主义变革之际相关理论的知识考察,揭示语言学介入下功能主义从狭义功用到符号观念、从功能至上到结构方法、从生物类比到语... 在西方人文学科“语言学转向”与现代主义建筑危机的背景下,建筑学与语言学建立结构性关联。基于对1960年代功能主义变革之际相关理论的知识考察,揭示语言学介入下功能主义从狭义功用到符号观念、从功能至上到结构方法、从生物类比到语言范式的修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功能主义 语言学 符号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差分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古代石拱桥损伤识别研究
8
作者 张承文 淳庆 +1 位作者 马宇坤 林怡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基于长期结构健康监测数据,采用时空差分图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古代石拱桥损伤的自动识别。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向图矩阵构建方法,以避免有向图矩阵构建时的环境影响问题。其次,针对古代石拱桥,采用时空差分图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训... 基于长期结构健康监测数据,采用时空差分图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古代石拱桥损伤的自动识别。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向图矩阵构建方法,以避免有向图矩阵构建时的环境影响问题。其次,针对古代石拱桥,采用时空差分图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训练模型。然后,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卢沟桥为算例,进行了为期32个月的结构健康监测。最后,根据监测结果训练并测试模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损伤识别方法的完全准确预测率可达92.26%,标签准确率为99%,精确率均值为93.5%,召回率均值为90.4%,误报率均值为3.0%,F_(1)得分均值为0.917。研究成果可为桥梁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拱桥 建筑遗产 损伤识别 图神经网络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介导微生物对马尾松和杉木根系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9
作者 王世红 姚鸿文 +2 位作者 郜昌建 葛晓改 毛忆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0-1431,共12页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林木生长和根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土壤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马尾松和杉木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即0 t/hm^(2)(对照CK)、5 t/hm^...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添加对林木生长和根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土壤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1年生马尾松和杉木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即0 t/hm^(2)(对照CK)、5 t/hm^(2)(低量,LB)、10 t/hm^(2)(中量,MB)、20 t/hm^(2)(高量,HB)。测定马尾松和杉木幼苗的根系构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计算根系养分利用效率。【结果】与对照相比,3个生物质炭添加处理显著增加马尾松根系生物量19.9%~30.7%。与CK相比,HB处理的马尾松和杉木细根总长度分别增加了24.3%和12.7%;MB和HB处理的马尾松细根表面积分别增加了20.7%、41.2%,体积分别提高了24.9%、51.5%;MB处理降低杉木细根表面积13.5%和细根体积16.7%;LB处理马尾松和杉木细根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6.1%、12.2%;LB和MB处理马尾松细根磷含量分别降低了18.6%、22.0%。LB和MB处理分别显著增加马尾松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28.9%和25.5%,LB处理增加杉木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51.8%。LB处理下,真菌丰度与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氮吸收量均呈显著负相关;MB处理下,菌根真菌丰度与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氮磷吸收利用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微生物群落主要类群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HB处理下,仅真菌丰度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照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较大,磷吸收效率受真菌的影响较大。LB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根系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的影响较大;MB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影响显著,磷吸收效率受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氮含量、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较大;HB处理下,氮吸收效率受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菌根真菌的影响较大,磷吸收效率受根系生物量、根长、根系表面积的影响较大。【结论】生物质炭添加对亚热带人工林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正向促进作用。生物质炭施用量显著影响微生物总量和群落结构,进而调控根系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低生物质炭用量下,细菌和放线菌对根系氮磷吸收利用率的影响较大,而中、高生物质炭施用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提高了真菌占比,氮磷的吸收和利用主要受菌根真菌的影响。高量生物质炭适宜于马尾松,而杉木适宜施用低量生物质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亚热带人工林 根系构型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成因及勘探意义
10
作者 何岩 许维娜 +3 位作者 党思思 牟蕾 林少玲 雷章树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关于钙质夹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测井、CT、XRD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多维互动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三维嵌入式夹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 关于钙质夹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测井、CT、XRD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多维互动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三维嵌入式夹层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发育特征、成因、分布模式及三维模型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钙质夹层主要分布在致密中细砂岩中,是典型的物性夹层,具有特低孔、低渗、较明显的“三低两高”的测井响应等特征。②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丰富的沉积物供给以及在三角洲前缘生物碎屑矿化过程溶解的Ca^(2+)和CO_(3)^(2-)离子转化为固态碳酸钙,为钙质夹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钙质夹层主要形成于成岩期,按照成因可划分为2类,一类发育于近泥岩地层的薄砂层中,为成岩演化胶结型;另一类发育于物性较好、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中—底部及河道叠置处,为次生孔隙充填胶结型。③研究区钙质夹层厚度为0.25~2.00 m,长为200~1300 m,宽为100~900 m,平面分布较连续,在垂直物源方向变化较大,呈薄层透镜状。④钙质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控制明显,易形成透镜状、条带状等形态的剩余油富集区,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于J_(2)x_(4)^(1-3)和J_(2)x_(4)^(2-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夹层 储层构型 储层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孔隙结构 剩余油 西山窑组 侏罗系 陆梁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海盐涉园平面复原再探
11
作者 谢青松 袁晓梅 李宇哲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海盐涉园在清代享有很高的评价,其文献更提供了较罕见的空间尺寸及环境信息,为准确复原其平面提供了宝贵的证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史料进一步发掘和辨析,并结合图文互证、现场调研等方法,从园址、规模、尺寸、空间结构、景致细节等... 海盐涉园在清代享有很高的评价,其文献更提供了较罕见的空间尺寸及环境信息,为准确复原其平面提供了宝贵的证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史料进一步发掘和辨析,并结合图文互证、现场调研等方法,从园址、规模、尺寸、空间结构、景致细节等方面对已有复原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滨海借景手法和“六兼”等营造特征得以呈现。为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的造园技艺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涉园 复原 园址 规模 空间结构 营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主义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12
作者 章墨 张中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3,共8页
基于传统村落景观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地方性等本质属性探索景观表征下的恒定知识结构,是凝练传统村落景观主导特征及核心营建技法的关键。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传统村落景观结构的地方性特征、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和传... 基于传统村落景观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地方性等本质属性探索景观表征下的恒定知识结构,是凝练传统村落景观主导特征及核心营建技法的关键。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传统村落景观结构的地方性特征、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和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结构的生成机制3个方面构建解构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框架。以陕西关中地区6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分析传统村落景观元素排列组合及序列关系的“原型-拓扑”结构特征,揭示其中蕴含的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及内涵,并廓清恒定结构因素、可变结构因素和集体结构因素影响下的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景观 地方性知识 结构主义 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 地方性知识结构生成机制 陕西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道绿化泛类结构的视觉感知特征——以天津市市内六区为例
13
作者 杨瀚文 邹尚恩 胡一可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4,共8页
【目的】绿化资源配置是城市公共空间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街道绿化泛类结构(urban street greening general structure,USGGS)能够反映街道绿化在行人视觉环境中的整体特征,研究USGGS聚类对于... 【目的】绿化资源配置是城市公共空间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街道绿化泛类结构(urban street greening general structure,USGGS)能够反映街道绿化在行人视觉环境中的整体特征,研究USGGS聚类对于物质空间要素数量以及物质空间形态的改变,能够有效探究街道绿化对行人视觉感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百度街景数据,利用DeepLabV3+神经网络模型,对天津市市内六区街道的物质空间要素进行分割,使用ArcGIS软件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处理,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探讨USGGS与行人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USGGS聚类呈现向心聚集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主干道及快速路的行人视觉感知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同质化,空间异质化现象集中出现在街道断面狭窄的生活型街道以及商业型街道。不同聚类的USGGS不仅对行人视觉感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与场所属性以及绿化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结论】提升城市街道环境质量需要考虑行人视觉感知水平。合理的USGGS配置以及适当的种植点位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场所的属性,促进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街道绿化的有机融合,助推城市更新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计算机视觉 城市街道 绿化结构 视觉感知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贝叶斯深度神经网络构架优化设计
14
作者 何宇轩 尹涛 王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190,共7页
贝叶斯神经网络(Bayesian neural network,BNN)相较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噪声鲁棒性,在结构系统识别与健康监测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单隐含层BNN的应用及其构架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多隐含层构架相... 贝叶斯神经网络(Bayesian neural network,BNN)相较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噪声鲁棒性,在结构系统识别与健康监测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单隐含层BNN的应用及其构架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多隐含层构架相比于单隐含层在复杂高维数据拟合上通常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但针对多隐含层BNN构架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针对多隐含层BNN并结合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开展构架优化设计研究,发展基于证据对数的多隐含层BNN网络性能定量量度,并提出一种实现多隐含层BNN各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同步优化的高效算法,获得针对具体模型修正问题的多隐含层BNN构架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基于现场实测模态参数的某大跨度钢结构人行桥模型修正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系统识别 结构健康监测 有限元模型修正 贝叶斯深度神经网络 构架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视图感知CNN和Transformer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研究
15
作者 吴慧东 刘立程 潘丹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3,共9页
为解决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结构性核磁共振影像(sMRI)病变细微复杂和空间异质性分布引起的病症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优势的混合架构,用于AD病症诊断。首先,设计了多视图特征编码器,通... 为解决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大脑结构性核磁共振影像(sMRI)病变细微复杂和空间异质性分布引起的病症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优势的混合架构,用于AD病症诊断。首先,设计了多视图特征编码器,通过构造融合混合注意力机制的视图局部特征提取器分支,从sMRI的冠状面、矢状面和轴向面方向提取潜在互补信息,并通过多视图信息交互学习策略增强病灶区域的语义表征。其次,设计了级联式多尺度融合子网络,逐层融合多尺度特征图以生成更丰富判别信息。最后,利用Transformer编码器建模了全脑sMRI的全局特征表示。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倡议(ADNI)数据集上的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AD分类和轻度认知障碍(MCI)转化预测任务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05%和81.59%,优于多种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结构性核磁共振成像 混合架构 多视图信息 多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阶门控聚合网络的光学化学结构识别
16
作者 林帆 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372,共9页
在光学化学结构识别(OCSR)领域,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通常依赖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或视觉Transformer进行视觉特征提取,并采用Transformer进行序列解码。这些模型虽然有效,但仍受限于图像特征提取能力和解码时位置编码的精确性,从而... 在光学化学结构识别(OCSR)领域,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通常依赖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或视觉Transformer进行视觉特征提取,并采用Transformer进行序列解码。这些模型虽然有效,但仍受限于图像特征提取能力和解码时位置编码的精确性,从而影响识别效率。针对这些限制,将多阶门控聚合网络(MogaNet)和引入相对位置编码的Transformer构成的编码解码架构用于OCSR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多阶门控聚合网络的光学化学结构识别模型。该模型首先在图像特征提取时通过MogaNet空间聚合模块,捕获多尺度特征并减少特征冗余,并且通过MogaNet通道聚合模块改善通道维度的多样性;其次在序列解码时采用引入相对位置编码的Transformer作为解码器,精准捕捉序列单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了训练和验证该模型,构建一个包含40万个分子的化学结构数据集,其中包含Markush结构与非Markush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92.36%,优于其他现有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化学结构识别 编码解码架构 深度学习 SMILES表达式 多阶门控聚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古建筑青砖冻融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安利 刘坤 +2 位作者 郝贠洪 吴日根 宣姣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1-710,共10页
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青砖的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孔隙率及抗冻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历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青砖表面的小孔劣化为大孔,... 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青砖的表观形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孔隙率及抗冻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历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青砖表面的小孔劣化为大孔,然后逐渐延伸形成裂缝,导致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经历冻融循环后青砖内部孔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在2.9642~2.9827之间;经历冻融循环后青砖的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与孔隙率呈负相关,与抗冻性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分形维数可用于评价青砖微观孔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反映经历冻融循环后孔结构对青砖宏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寒冷地区古建筑青砖的保护及耐久性损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青砖 冻融循环 分形维数 孔结构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内容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厚江 李玉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缺陷无损检测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两个方面。木结构、木构件隐藏缺陷的检测以及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介绍古建筑木结构的组成,总结其无损检测内容和目前常见无损检测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古建筑木构件隐藏缺陷无损检测、古建筑木构件分等、腐朽对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影响等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归纳说明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和自然老化对古建筑木材性质影响的研究状况。以期对从事木结构文物保护技术应用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木构件 无损检测 缺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与知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成玉宁 方煜昊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专业学位背景下,风景园林知识体系亟待梳理与反思。【方法/过程】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剖析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重新系统认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从培养目标、知识类型、知识层级与知识... 【目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专业学位背景下,风景园林知识体系亟待梳理与反思。【方法/过程】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剖析国家政策、社会需求,重新系统认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从培养目标、知识类型、知识层级与知识结构4个方面探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与知识体系的内涵及发展方向。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对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类型势必从过去以经验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科学知识与规律为主体。科学、艺术与技术3种类型知识的融合是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础。学士、硕士与博士三级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层级属性,据此处理好专业知识体系中内涵与外延的结构关系是推动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结果/结论】面对风景园林专业乃至思维范式的革新,应按照专业知识生产与组构的特定规律,探索风景园林专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专业学位 人才培养 知识体系 知识生产 知识类型 知识结构 知识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绿色空间结构智能化甄别与优化模式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聪惠 刘博雯 +2 位作者 张诗宁 钱昱岑 王艺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67,共6页
城市总体层面的绿色空间结构优化通常涉及大尺度、大规模绿地增补,在建成区更新中难以实施。街区是城市更新基本单元,审视街区绿色空间结构优化符合当前精细化治理下的规划需求,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绿地规划思维和模式的转换。为克服传统... 城市总体层面的绿色空间结构优化通常涉及大尺度、大规模绿地增补,在建成区更新中难以实施。街区是城市更新基本单元,审视街区绿色空间结构优化符合当前精细化治理下的规划需求,也有助于推动城市绿地规划思维和模式的转换。为克服传统调查分析方法的范围、效率和精度局限,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街区尺度绿色空间结构类型展开甄别。通过街区空间形态识别、绿色空间结构识别、绿色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关联特征分析、优化模式评估4个技术环节,对北京市和广州市中心城区展开实证研究,以期为城市更新进程中街区绿色空间结构问题诊断和优化策略制定提供新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深度学习 绿色空间 结构 适配性 街区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