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rying Capacity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Semiarid Distric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
作者 Bai Xue-feng Xu Shu-qin Qi y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2期77-81,共5页
Irrigation water became the limiting factor to the persistent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Gannan County, a semiarid area in the we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 Irrigation water became the limiting factor to the persistent improve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Gannan County, a semiarid area in the we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uitabl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mod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PA model, which was significant to the effici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del could be applied well to the assessment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multi-project optimal selection. Through calculation, 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Gannan County wa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th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optimized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semiari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rid district groundwater carry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potential Set Pai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static analysis of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s using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approach 被引量:9
2
作者 Asadollah RANJBAR KARKANAKI Navid GANJIAN Farajollah ASK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41-255,共15页
Given the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s i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their optimal design and analysis with proper attention to seismic loads is a typical engineering problem.This res... Given the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s i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their optimal design and analysis with proper attention to seismic loads is a typical engineering problem.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new algorithm for pseudo-static analysis of retaining walls employing upper bound method.The algorithm can be utilized to design and check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stability of the wall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chanism.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algorithm is its ability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condition of failure wedges,the minimum safety factor and maximum force acting on the wall,as well as the minimum weight of the wall,simultaneously,by effectively using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failure mechanisms show that,while using the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approach,the active force should be maximized concurrent with optimiz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lane passing through the back of the heel.The present study also applie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direction of the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The critical direction of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 is defined as the direction that maximizes the active force exerted on the wall and minimizes the safety factor for wall stability.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similar studie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The critical failure mechanisms were determined via optimization with genetic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aining wall upper bound pseudo-static analysis safety fact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stamping forming process of head using Pareto-based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杰 卓芳 +1 位作者 黄磊 罗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287-3295,共9页
To obtain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of stamping form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ere integrated via transforming multi-objective issue into a single-objective issue. A Pareto-based gen... To obtain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of stamping form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ere integrated via transforming multi-objective issue into a single-objective issue. A Pareto-based genetic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optimizing the head stamping forming process. In the proposed optimal model, fracture, wrinkle and thickness varying are a function of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fillet radius, draw-bead position, blank size and blank-holding force.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and the variables in order to make objective functions varying minimized simultaneously. Firstly, the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CCD) with four factors and five levels was appli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based on the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were acquired. Then,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RSM) was set up an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show that it is reliable to predict the fracture, wrinkle and thickness varying functions by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Finally, a Pareto-based genetic algorithm was used to find out a set of Pareto front, which makes fracture, wrinkle and thickness varying minimized integrally. A head stamping case indicates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has higher precision and practic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trial and error"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mping forming HEAD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information utility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东戈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3期579-582,644,共5页
Information has two aspects. One aspect is the objective one; another aspect is the subjective one. Shannon has discussed the objective aspect of information in information theory. But the subjective aspect of informa... Information has two aspects. One aspect is the objective one; another aspect is the subjective one. Shannon has discussed the objective aspect of information in information theory. But the subjective aspect of inform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discussed. Someone use “Bayesian approaches”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But in some cases it does not meet the information user's need. This paper is focus on the subjective aspect of objectively measurable information and gives formal definitions for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utility, and marginal information utility, normalized calculation of information utility. The information discussed in the paper has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This work can be the foundation of many applicatio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sis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utility analysis definition of marginal information utility normalized calculation of information utility mic^nomics analysis expression of information utility information utility functions C^4ISR system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mechanical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7
5
作者 费成巍 白广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14-2422,共9页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Firstly,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ERSM and DCERSM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strengths of DCERSM were proved theoretically.Secondl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CERSM was established based up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function(ERSF).Finally,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of an aeroeng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to verify its advant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ERSM can not only reshap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complex turbo machinery,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speed,sav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and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hile keeping the accuracy.Thus,the DCERSM is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DAR)analysis of complex machinery.Moreover,this method offers an useful insight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dynamic reliability of complex machin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machinery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DAR)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 (BTRRC) radial deform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DCERSM)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 (MO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6
作者 金萍 蒋礼玲 +1 位作者 侯万伟 黄苗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资源。青海高原独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是国家战略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青海高原农作...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资源。青海高原独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是国家战略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青海高原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农作物资源普查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多层次广泛收集、多元化高效利用和多路径政策保障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农作物种质资源 保护利用 发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R290余热深度利用热泵系统实验研究与㶲分析
7
作者 刘剑 张涛 张小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为探究非共沸混合工质热泵对于余热深度利用的应用潜力以及能效提升机理,实验研究了CO_(2)/R290与纯R290在蒸发器进出水温差较大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并对结果进行㶲分析。结果表明:CO_(2)/R290在充注量为0.6 kg时能效最高,充注量对蒸发器的... 为探究非共沸混合工质热泵对于余热深度利用的应用潜力以及能效提升机理,实验研究了CO_(2)/R290与纯R290在蒸发器进出水温差较大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并对结果进行㶲分析。结果表明:CO_(2)/R290在充注量为0.6 kg时能效最高,充注量对蒸发器的㶲效率影响不大;当CO_(2)质量分数为15%时,与纯R290相比,CO_(2)/R290的压缩比降低24.4%,压缩机㶲效率提升0.109,膨胀阀单位流量㶲损失降低47.0%,冷凝器㶲效率提升0.022,蒸发器㶲效率提升0.606;CO_(2)/R290对蒸发器温度匹配改善效果明显,非共沸混合工质热泵对于余热深度利用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深度利用 非共沸工质 热泵 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分布及能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8
作者 潘晓慧 杨乐 +4 位作者 李耀东 李刚 刘新新 贺超 焦有宙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4,共8页
文章通过综合调研、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特征、燃烧特性以及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根茬理论资源量为5430.4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3964.2万t,可折算为2391.1万t标准煤,其中驻马... 文章通过综合调研、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特征、燃烧特性以及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根茬理论资源量为5430.4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3964.2万t,可折算为2391.1万t标准煤,其中驻马店、商丘、周口和南阳4市的根茬资源较为丰富,约占河南省根茬资源理论总量的1/2;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小麦根茬样品进行工业分析,得到其灰分含量为10.30%~16.30%,挥发分含量为62.78%~69.10%,固定碳含量为8.50%~14.74%,热值为17.10~18.31 MJ/kg,可能源化利用的小麦根茬资源的总热量为6.99×1011MJ。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能源化利用潜力的初步分析可为小麦根茬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根茬 资源分布 工业分析 燃烧特性 能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路径
9
作者 蒋志辉 王悦 谢成兴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10,共10页
为探究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新疆13个地区的数据,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fsQCA方法对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整体效率11年平均值均小于0.2,乌鲁木齐市... 为探究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新疆13个地区的数据,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fsQCA方法对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整体效率11年平均值均小于0.2,乌鲁木齐市自然禀赋高、人才优势明显,是整体效率最高的地区;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效率核密度曲线呈现出整体向左移、宽度逐渐变小的趋势,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效率的差距正在缩小,逐渐呈现集中趋势;新疆农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010年各地农地利用效率差距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缩小,新疆农业发展日趋均衡;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的组态分析结果主要包括4种模式:工业化水平-种植结构二元主导模式、经济与农业机械化双力协同主导模式、产业结构主导模式和多元协同促进模式。研究表明,新疆农地利用效率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为促进新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政府应关注农产品销售,合理倾斜农业资源,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注重经济水平提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利用效率 SBM模型 fsQCA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案例库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10
作者 贺字典 高玉峰 +3 位作者 杨敏 杨娟 刘敏 曹蜢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99-102,共4页
案例教学法是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与构建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扶贫脱贫政策、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区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与发展和“减肥减药”双减政策的原则,构建了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是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与构建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扶贫脱贫政策、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区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与发展和“减肥减药”双减政策的原则,构建了教学案例库,内容包含葡萄、草莓、生姜、北苍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9个教学案例。通过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动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热情和家国情怀,实现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 案例库构建 灰色关联分析 应用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人工智能档案管理项目调研及启示
11
作者 李泽锋 郭长伟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4,128,共6页
对国外关于人工智能档案管理的项目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电子邮件归档、政府网页归档、手写档案识别、口述历史档案、图书馆智能编目以及一般电子档案这6个不同的... 对国外关于人工智能档案管理的项目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电子邮件归档、政府网页归档、手写档案识别、口述历史档案、图书馆智能编目以及一般电子档案这6个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人工智能档案管理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并将这些项目按照鉴定分类、整理编目以及开放利用这3个工作环节开展研究。结合目前我国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的工作情况,提出三点启示:人工智能与档案融合创新、实现“概念验证”到“中试验证”、档案与数据的密切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档案数据 档案管理 网络调研 内容分析 开放利用 融合创新 数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
12
作者 赵剑斌 旷全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92-94,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详细分析,我们考察了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分布、分类和现有利用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极小种群植物,其中部分尚未被记录到文献中。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详细分析,我们考察了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分布、分类和现有利用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极小种群植物,其中部分尚未被记录到文献中。同时,社会经济因素对这些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保育策略和政策建议,强调了将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该研究为马关县及类似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关县 极小种群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策略 可持续利用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形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厉岩 胡文斌 +2 位作者 王晨晔 李会泉 孙振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7-1142,共6页
黏土型锂矿作为重要的战略锂资源,因其广泛分布、丰富储量和易于开采而备受关注。锂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和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阻碍了传统火法或湿法工艺的大规模提锂。通过逐级化学提取,结合矿物解离分析(ML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 黏土型锂矿作为重要的战略锂资源,因其广泛分布、丰富储量和易于开采而备受关注。锂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和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阻碍了传统火法或湿法工艺的大规模提锂。通过逐级化学提取,结合矿物解离分析(ML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对云南某地区黏土型锂矿的锂分布规律和结合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矿石表面呈现颗粒状和片状结构,伴有微小的凹凸颗粒,结合XRD和MLA分析,原矿主要由一水硬铝石、勃姆石、锐钛矿和黏土矿物(如高岭石[Al_(2)Si_(2)O_(5)(OH)_(4)]和锂绿泥石[LiAl_(5)Si_(3)O_(10)(OH)_(8))]组成,表明该矿物是一种铝土质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矿石中锂的总量为3293μg·g^(-1),其中88.61%锂以结构稳定的硅酸盐/铝硅酸盐结合态存在,9.64%锂以碳酸盐/磷酸盐结合态存在,其余部分的锂以游离态、离子交换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存在。TOF-SIMS结果表明了锂与铝、硅、钾等元素在矿石中的分布重叠,证实锂以较为稳定的、不易被其他阳离子取代的结合态分布在黏土型矿相中。经过浓氢氟酸浸出后黏土矿相消失,进一步验证了锂主要分布于黏土型铝硅酸盐矿物中。该研究为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提供了深入分析,为实现黏土型锂矿中锂的选择性高效提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逐级化学提取 矿物解离分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浩宁 姚建峰 +2 位作者 赵洪军 李敏 王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8,共9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手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有助于降低污水治理和运维成本,更符合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手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有助于降低污水治理和运维成本,更符合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村庄的聚集程度、常住人口规模和环境敏感程度将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分为简单、常规和尾水利用3种类型,分别归纳总结适合于河北省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运行管理措施,以期达到碳污协同处理、污水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的目标,为加快河北省农村环境治理、构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河北省 问题解析 资源化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功利主义视角下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琪 吕任婕 +1 位作者 吕雪梅 燕娟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伦理功利主义是一种后果导向的伦理学理论,追求以幸福最大化为核心,充分考虑行为的长远影响。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中,该理论主要应用于3个方面:伦理审查监督、流程、内容。然而,在实践中面临着效用计算的困难与主观性、个体权... 伦理功利主义是一种后果导向的伦理学理论,追求以幸福最大化为核心,充分考虑行为的长远影响。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中,该理论主要应用于3个方面:伦理审查监督、流程、内容。然而,在实践中面临着效用计算的困难与主观性、个体权益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平衡、评估决策的长期影响以及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合作等挑战,由此,提出完善伦理审查政策规则、结合国际经验完善伦理审查制度和加强公众宣传教育等治理对策。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伦理功利主义仍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就伦理功利主义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伦理审查 功利主义 后果导向 功利考量 效用计算 权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混合层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数值模拟及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16
作者 张雨佳 杨蕴 +6 位作者 龚绪龙 朱慧星 崔龙玉 吴公益 宋健 朱淳 吴吉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67-4676,共10页
选择苏北某油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CO_(2)驱油与封存多相流反应运移模型CO_(2)-DSMRT刻画超临界态/气相、溶水相、溶油相和矿物相CO_(2)在百年尺度上的转化和归趋,利用Sobol方法识别了影响模型预测结果的敏感参数.进一步采用PSO-LSSVM方... 选择苏北某油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CO_(2)驱油与封存多相流反应运移模型CO_(2)-DSMRT刻画超临界态/气相、溶水相、溶油相和矿物相CO_(2)在百年尺度上的转化和归趋,利用Sobol方法识别了影响模型预测结果的敏感参数.进一步采用PSO-LSSVM方法建立替代模型以表征敏感参数输入和CO_(2)多相态输出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开展蒙特卡洛随机模拟量化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CO_(2)注入油水混合层100a后,气相CO_(2)占比61.2%,溶油相CO_(2)占比17.8%,溶水相CO_(2)占比11.2%,矿物相CO_(2)占比9.8%,CO_(2)-DSMRT模型对开采油量最敏感的参数为渗透率,对储层CO_(2)封存量最敏感的参数为孔隙度.不同置信水平下CO_(2)封存量和产油量的产投比差异明显,P10情境适用于封存优先策略,P50情境下可实现封存与经济效益平衡,P90情境下更适合增产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 多相流 反应运移 全局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唐玲 张国良 +4 位作者 李振坤 司圣波 刘强 陈任 任佰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88-3693,3710,共7页
背景中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慢性病给中老年卫生服务带来挑战,探索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 背景中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慢性病给中老年卫生服务带来挑战,探索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库中≥45岁且患有慢性病的样本5280例。以过去1个月的门诊服务利用情况、过去1年的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为因变量;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以下简称Anderson模型)选取自变量,其中,倾向因素纳入人口学特征、社会结构特征及健康行为指标,使能因素纳入个人年收入、医疗保险、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影响导致推迟或取消医疗服务情况,需求因素纳入日常生活能力(ADL)、自评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数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5280例慢性病患者中,1487例(28.16%)患者过去1个月有门诊就诊行为,1393例(26.38%)患者过去1年有住院就诊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COVID-19疫情影响导致推迟或取消医疗服务、ADL、自评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数量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饮酒、医疗保险、受COVID-19疫情影响导致推迟或取消医疗服务、ADL、自评健康状况、患慢性病数量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对饮酒、无医疗保险、自评健康差、患慢性病数量多、ADL功能障碍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关注,注重该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其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利用 中老年人 慢性病 影响因素分析 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18
作者 陈豪 刘世贤 +2 位作者 李顺平 窦蕾 宋泽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5-972,共8页
目的 评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经济性。方法 基于RENOTORCH试验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构建分区生存模型,评价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长期成本和健康产出... 目的 评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经济性。方法 基于RENOTORCH试验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构建分区生存模型,评价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长期成本和健康产出,模拟周期为3周,模拟患者25年的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成本来源于药智网2023年平均中标价和已发表文献,健康效用值来源于相关临床试验。贴现率采用5%,意愿支付(WTP)阈值为2022年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模型的稳健性。结果 独立审查委员会(IRC)和调查员(IA)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模拟获得的ICUR值分别为239 436.39元/QALY和175 440.39元/QALY,均低于WTP阈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PFS状态的健康效用值和阿昔替尼的价格对模型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IRC和IA评估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分别为63.64%和98.03%。结论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具有经济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瑞普利单抗 舒尼替尼 晚期肾细胞癌 成本-效用分析 分区生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辅助空间熔融沉积3D打印抗拉强度研究
19
作者 吴奕宏 徐志成 +1 位作者 丁庆军 杨淋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4-580,626,共8页
通过对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3D打印过程中熔丝填充方式的重新规划,使打印件仅依靠熔丝间的黏合力在拉伸方向完成成型与受力,避免了重力对该方向成型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模拟空间在轨3D打印样品在竖直方向的抗... 通过对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3D打印过程中熔丝填充方式的重新规划,使打印件仅依靠熔丝间的黏合力在拉伸方向完成成型与受力,避免了重力对该方向成型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模拟空间在轨3D打印样品在竖直方向的抗拉性能。同时,基于3D打印机热床本身的动力学特性,以振动辅助打印,研究其对打印件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振动辅助下,不同打印参数的打印件力学性能提升效果存在差异;提升效果最佳的是打印速度组,抗拉强度最低提高了4.96%,最高提高了7.97%;提升效果最差的是打印温度组,抗拉强度最低提高了3.34%,最高提高了4.99%,这说明振动能够提高空间环境下FDM 3D打印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试验 模态分析 振动利用 3D打印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耦合光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20
作者 郝佳豪 郑平洋 +4 位作者 越云凯 张振涛 杨俊玲 李亚南 于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369-5380,I0003,共13页
二氧化碳储能(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ES)是一种兼具储能效率高、地理适配性高、安全环保的新型压缩气体储能技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该文提出一种耦合聚光式光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 二氧化碳储能(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ES)是一种兼具储能效率高、地理适配性高、安全环保的新型压缩气体储能技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该文提出一种耦合聚光式光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oncentrated solar thermal power,SCES-CSTP)和采用分流再压缩、两级回热的改进系统(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oncentrated solar thermal power+split compression,SCES-CSTP+SC),探索了光热熔融盐单元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的互补优势。研究发现,提高储能压力比和加热温度可以提高储能效率和储能密度,但储能压力比存在最佳值;优化后的SCES-CSTP系统在储能压力比为4.0,加热温度为773.15 K时,储能效率、电-电效率分别为72.37%和432.9%,储能密度为12.94 kW·h/m^(3),(火用)效率为74.4%。SCES-CSTP+SC系统显著增强了回热器传热和系统性能,优选出最佳分流比为0.15和加热温度713.15 K时储能效率最高为75.51%,总(火用)损降低至526.62 kW,(火用)效率提升至77.7%。结果表明,光热对超临界CO_(2)储能系统性能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 光热利用 最优工况 热力学分析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