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multi-cell conical structures under dynamic loads 被引量:2
1
作者 PIRMOHAMMAD Sadjad ESMAEILI-MARZDASHTI Sob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464-2481,共18页
In this paper,crashworthiness performance of multi-cell conical tubes with new sectional configuration design(i.e.square,hexagonal,octagonal,decagon and circular)has been evaluated under axial and three different obli... In this paper,crashworthiness performance of multi-cell conical tubes with new sectional configuration design(i.e.square,hexagonal,octagonal,decagon and circular)has been evaluated under axial and three different oblique loads.The same weight conical tubes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using an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finite element model generated in LS-DYNA.Complex proportional assessment(COPRAS)method was then employed to select the most efficient tube using two conflicting criteria,namely peak collapse force(PCF)and energy absorption(EA).From the COPRAS calculations,the multi-cell conical tube with decagonal cross-section(MCDT)showed the best crashworthiness performance.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possible number of inside ribs on the crashworthiness of the decagonal conical tubes were also evaluated,and the results displayed that the tubes performed better as the number of ribs increased.Finally,parameters(the cone angle,θ,and ratio of the internal tube size to the external one,S)of MCDT were optimized by adopt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and genetic algorithm(GA)techniques.Based on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results,the optimum dimension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beθ=7.9o,S=0.46 andθ=8o,S=0.74 from the minimum distance selection(MDS)and COPRAS method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SHWORTHINESS multi-cell conical tube axial and oblique loads complex proportional assessment(COPRA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KNN算法的高铁行车调度员认知负荷脑电评估方法
2
作者 张光远 王敬儒 +3 位作者 梁心怡 秦诗雨 李莎 朱泊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2,共7页
为准确评估高铁行车调度员认知负荷,根据脑电特征解析其动态变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列车运行安全。通过采集模拟调度任务下的脑电信号,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RMR)对Welch法提取后的脑电特征进行进一步降维,并基于SVM-KNN融合... 为准确评估高铁行车调度员认知负荷,根据脑电特征解析其动态变化,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列车运行安全。通过采集模拟调度任务下的脑电信号,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RMR)对Welch法提取后的脑电特征进行进一步降维,并基于SVM-KNN融合分类算法建立高铁行车调度员认知负荷分级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以较少的特征维度实现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总体准确率达87.03%。对比得出,使用mRMR方法进行降维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分类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同时SVM-KNN融合分类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要高于单分类算法。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高铁行车调度员认知负荷监测预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行车调度员 认知负荷 脑电信号 最大相关最小冗余 支持向量机 K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功率波动和避振深度的水电站厂内负荷分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友智 张兴瑾 +2 位作者 马辛宇 许贝贝 陈帝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5,200,共6页
为降低水电机组运行安全风险、提高水电站发电经济效益,以水电机组负荷调节过程中的功率波动为切入点,建立以机组发电耗水量最小、功率波动最小和避振深度最大为目标的厂内负荷分配模型。首先,引入功率波动和避振深度量化方法定义负荷... 为降低水电机组运行安全风险、提高水电站发电经济效益,以水电机组负荷调节过程中的功率波动为切入点,建立以机组发电耗水量最小、功率波动最小和避振深度最大为目标的厂内负荷分配模型。首先,引入功率波动和避振深度量化方法定义负荷调节稳定性,利用二代遗传算法求解厂内负荷分配模型;其次,探究水电站厂内负荷分配中多目标之间的平衡关系;最后,利用层次-熵值决策方法得到综合特性最优的水电站厂内负荷分配方案。结果表明,考虑机组功率波动与避振深度后,在牺牲0.723%耗水量的前提下,可有效平抑49.27%的机组平均出力波动幅度,增大11.27%的避振深度,并减少19次振动区穿越次数。研究结果对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厂内负荷分配 功率波动 二代遗传算法 决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源-荷多元预测与电热混合储能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 被引量:1
4
作者 范俊秋 袁龙 +4 位作者 张靖 赵维兴 宁楠 谢才科 杜刃刃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作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核心耦合单元,是实现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然而CHP机组固有的热电耦合特性对其灵活调节能力和运行性能的提升存在一定限制,且其“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的调度策略... 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作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核心耦合单元,是实现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然而CHP机组固有的热电耦合特性对其灵活调节能力和运行性能的提升存在一定限制,且其“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的调度策略缺乏前瞻性考虑多元负荷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征。集成储能系统可有效实现热电解耦,然而储能的充放电能力受其能量状态的影响。基于此,该文采用长短记忆神经网络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负荷及可再生能源进行预测,以考虑多元负荷及可再生能源的时序波动,提出耦合源-荷多元预测与电热混合储能的主动调度策略。构建计及碳排放惩罚、可再生能源弃电惩罚及运行成本的优化调度模型。以某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例,对比分析“以电定热”、“以热定电”和“主动调度”策略。结果显示,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的最大预测误差为4.7%。采用电-热混合储能主动调度策略的运行成本比“以电定热”和“以热定电”运行策略分别降低了11.12%和3.67%。此外,主动调度策略可在平滑热电比负荷曲线的同时降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购电成本,并且对CHP机组的能效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元预测 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电-热混合储能 主动调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策略
5
作者 张昊辰 陈晨 +3 位作者 钟剑 孙思源 李更丰 别朝红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68,共10页
自然灾害发生后,配电网往往面临着馈线自动化设备通信故障影响其有效恢复的挑战,导致负荷恢复过程延长。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策略,相比于传统恢复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地生成抢修方案,并通过合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配电网往往面临着馈线自动化设备通信故障影响其有效恢复的挑战,导致负荷恢复过程延长。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策略,相比于传统恢复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地生成抢修方案,并通过合理调度抢修人员,协同抢修配电网的电力线路和通信链路,实现负荷的快速恢复。首先,介绍了配电网信息-物理耦合结构,并提出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抢修框架。其次,构建基于简化时间-空间网络的交通网络模型,并引入一种基于Floyd算法的交通网络简化方法,以降低交通网络复杂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计及抢修人员调度的配电网信息-物理协同恢复模型,并采用一种新的辐射状拓扑约束提高模型求解效率。最后,在IEEE 33节点配电网测试算例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负荷恢复 信息-物理耦合 交通网络 辐射状约束 时间-空间网络 抢修人员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负荷侧频率支持的分布鲁棒频率约束机组组合
6
作者 许丹阳 武志刚 +1 位作者 管霖 刘彦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共13页
“双高”电力系统中惯量与备用资源匮乏,频率安全问题凸显,在调度方案中内嵌频率约束、协调优化异质调频资源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负荷侧频率支持的分布鲁棒频率约束机组组合方案。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频率响... “双高”电力系统中惯量与备用资源匮乏,频率安全问题凸显,在调度方案中内嵌频率约束、协调优化异质调频资源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负荷侧频率支持的分布鲁棒频率约束机组组合方案。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频率响应过程,建立计及负荷侧频率支持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并构造频率安全约束集合。其次,采用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模糊集表征新能源的不确定性,建立纳入频率约束的分布鲁棒机组组合优化模型。针对所提模型高度非凸的特点,采用两阶段分解算法迭代求解,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方向优化割连接主、子问题。最后,基于修改的IEEE39与IEEE118测试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在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度方案中考虑频率约束的必要性与计及负荷侧频率支持的重要性,验证了所提机组组合方案的有效性与求解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约束优化调度 机组组合 负荷调频 分布鲁棒优化 分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傅成程 张春雁 +3 位作者 刘键烨 贾德香 李丹 王素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共11页
需求响应技术是目前实现新能源消纳及“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需求资源分散特性和实际调度能力,独立需求侧主体缺乏有效参与调控的途径。为此,综合考虑多运营主体共识、多类型需求响应和碳排放,提出一种负荷聚合商参与的需求侧资... 需求响应技术是目前实现新能源消纳及“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需求资源分散特性和实际调度能力,独立需求侧主体缺乏有效参与调控的途径。为此,综合考虑多运营主体共识、多类型需求响应和碳排放,提出一种负荷聚合商参与的需求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方法。首先,分析了需求侧资源的基本管理模式;其次,综合经济成本和碳排放目标,建立了考虑碳排放和多类型需求响应的需求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模型;最后,利用麻雀算法进行仿真求解,验证了优化调度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降低分散资源用能成本5.16%以上,明显改善需求侧资源主体的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提高需求侧资源管理水平,为低碳韧性电网的优化调控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资源 运营主体共识 碳排放 负荷聚合商 优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优化的光储换一体站充电调度算法研究
8
作者 严家乐 白建波 +2 位作者 崔烨彬 胡家宇 郑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172,共10页
为降低换电站的运行费用,准确预测来车换电和利用分时电价差合理规划充电调度是核心环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CatBoost模型,能够精确预测来车换电,并结合预测结果实现在高尖峰时期对开放充电口数的合理规划,同时引入光储系... 为降低换电站的运行费用,准确预测来车换电和利用分时电价差合理规划充电调度是核心环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CatBoost模型,能够精确预测来车换电,并结合预测结果实现在高尖峰时期对开放充电口数的合理规划,同时引入光储系统进一步实现平均购电成本的降低。结果表明:通过SHAP摘要图和SHAP依赖图分析特征重要性和特征交互性,得到SOC、时间和距离3种特征对模型性能影响最大;GA-CatBoost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4种评估指标上均优于另外3种预测模型;基于预测结果,针对高尖峰时期的充电需求,制定多目标充电调度策略,在保障换电服务的同时显著降低换电站的平均购电成本;最后引入光储系统,仿真光储换一体站的分时电价工作模式,通过电力流动和购电成本的可视化分析,验证光储系统对电价优化的有效性,进一步减少换电站的电力采购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光伏 储能 预测 电力负荷调度 换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微能源网源荷协同优化调度研究
9
作者 许世杰 胡邦杰 +1 位作者 赵亮 王沛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 目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侧注重源侧减碳手段,而忽略荷侧低碳潜力以及源荷协同的降碳能力。以耦合电-热-气的微能源网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能碳耦合模型的异质能流系统源荷协同的优化调度方法,搭建基于源荷协同过程的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框架。源侧采用可调热电比的热电联产机组耦合电制热设备供能,并考虑能源站中各机组的动态碳排特性;网侧利用碳排放流理论建立电-热两种能源的能碳耦合模型,并将获得的碳势分布传递给荷侧;荷侧依据碳信息并考虑分时能价影响,引导负荷实时调整用能行为进行低碳需求响应,并将更新后的负荷反馈给源侧重新优化各机组出力,从而实现源荷协同。通过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电网和Barry岛32节点热网组成的微能源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碳耦合模型 微能源网 源荷协同 优化调度 可调热电比 动态碳排特性 低碳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调峰需求的热轧负荷可调能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云帆 徐宪东 +2 位作者 余晓丹 贾宏杰 胡枭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作为钢铁厂内典型可中断负荷,热轧负荷在参与调峰等电网调控需求方面潜力巨大。近年来,需求侧电力市场政策相继出台,如何在充分考虑生产特性和调峰服务要求下,评估热轧负荷调控能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针对热轧负荷多产线、多产品... 作为钢铁厂内典型可中断负荷,热轧负荷在参与调峰等电网调控需求方面潜力巨大。近年来,需求侧电力市场政策相继出台,如何在充分考虑生产特性和调峰服务要求下,评估热轧负荷调控能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针对热轧负荷多产线、多产品和连续生产的生产特性,建立了考虑电网调控需求的多产线热轧负荷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电力调峰市场和热轧环节生产用能优化的关联需求,提出兼顾多产线热轧负荷调峰和成本约束的综合可调能力评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热轧负荷参与日内与日前不同调峰市场下的容量和成本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峰 热轧负荷 电力市场 评估 生产约束 电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光储碳协同和用户满意度的分层优化调度策略
11
作者 刘昊 张恒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8-58,共11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及用户满意度需求不断增加,电源和负荷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以低碳排放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供需互动优化运行至关重要。为实现系统低碳排放及提升用户满意度,提出了电源侧考虑风光储碳协同和负荷侧计...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及用户满意度需求不断增加,电源和负荷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以低碳排放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供需互动优化运行至关重要。为实现系统低碳排放及提升用户满意度,提出了电源侧考虑风光储碳协同和负荷侧计及用户满意度的分层优化调度模型。首先,电源侧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采用动态约束碳排放模型对火电机组进行优化约束;其次,负荷侧考虑实时电价,将用户满意度水平最大作为目标函数;然后,采用基于改进樽海鞘群算法和算术优化算法的混合优化运算和粒子群算法对分层模型进行迭代运算,实现调度结果综合水平最优。最后,以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提高风光新能源利用率、增强储能对新能源消纳能力、限制高碳排放机组发电,还能实现用户满意度水平最大化,为实现低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风光储碳协同 用户满意度 低碳排放 负荷响应 分层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负荷的联合发电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12
作者 张晓虎 倪景源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0-429,共10页
在联合发电系统运行中,要求减少系统运行成本,同时实现低碳目标,结合需求侧柔性负荷的可转移、可平移和可削减特性,提出综合发电成本、阶梯式碳交易成本和负荷补偿成本的总成本计算模型,搭建火风光水核抽储联合调度模型。考虑阶梯式碳... 在联合发电系统运行中,要求减少系统运行成本,同时实现低碳目标,结合需求侧柔性负荷的可转移、可平移和可削减特性,提出综合发电成本、阶梯式碳交易成本和负荷补偿成本的总成本计算模型,搭建火风光水核抽储联合调度模型。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参与优化调度,阶梯式碳交易机制能够保证同时达成经济性和低碳性目标。针对白鲸算法在进化过程中求解多样性和精确度降低,引入Tent混沌映射,解决对初始参数敏感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柔性负荷和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参与优化调度后,总成本减少16.2%,碳排放减少12.5%。验证此模型的经济性和低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发电系统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 柔性负荷 算法改进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需求响应的大学城综合能源系统尖峰负荷平抑策略
13
作者 赵鹏翔 丛琳 +2 位作者 窦真兰 杨佳霖 张春雁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共8页
为降低大学城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尖峰负荷对电网运行安全性、经济性的冲击,制定了基于综合需求响应的大学城IES尖峰负荷平抑策略。构建了以电、气为多源供应,以电、热为综合需求的系统模型,并分析了其需求响应... 为降低大学城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尖峰负荷对电网运行安全性、经济性的冲击,制定了基于综合需求响应的大学城IES尖峰负荷平抑策略。构建了以电、气为多源供应,以电、热为综合需求的系统模型,并分析了其需求响应机制;采用价格型需求响应和替代型需求响应相结合的响应策略,对系统中的多类型电热负荷进行分类优化,平滑负荷曲线;引入基于碳配额的碳交易机制,以系统收益为主要优化目标进行计算。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综合需求响应的IES运行策略能够平抑IES的尖峰负荷,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峰负荷平抑 综合需求响应 碳交易机制 大学城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火风光储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14
作者 谢平平 吕思宇 +4 位作者 刘德旭 刘洋 陆秋瑜 杨银国 钟海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2-151,共10页
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着重约束碳排放总量,轻视约束碳排放强度,导致火电运行碳排放强度较大、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异质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 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背景下,针对现有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着重约束碳排放总量,轻视约束碳排放强度,导致火电运行碳排放强度较大、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异质能源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火电机组碳排放强度与负荷率关系曲线的分异特征,用低碳强度区、高碳强度区及过渡区划分火电运行区间。其次以火电低碳强度区运行时长最大、系统碳排放量最小、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兼顾碳排放“双控”与运行经济性的火风光储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并相应设计了分层递阶求解策略。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约束火电碳排放强度,提高系统运行低碳性,且能够适应不同新能源渗透率、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系统运行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风光储发电系统 火电机组调峰 碳排放强度 特殊天气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locomotive secondary spring load adjustment based on artificial immune 被引量:11
15
作者 潘迪夫 王梦格 +1 位作者 朱亚男 韩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497-3503,共7页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locomotive wheel(axle) load distribution, a shimming process to adjust the locomotive secondary spring loads was heretofore developed. An immune dominance clonal selection multi-objective algor...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locomotive wheel(axle) load distribution, a shimming process to adjust the locomotive secondary spring loads was heretofore developed. An immune dominance clonal selection multi-objective algorithm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was presen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locomotive secondary spring load adjustment, especially to solve the lack of control on the output shim quantity. The algorithm was designed into a two-level optimization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preferences of the problem, and the priori knowledge of the problem was used as the immune dominance. Experiments on various types of locomotives show that owing to the novel algorithm, the shim quantity is cut down by 30% 60% and the calculation time is about 90% less while the secondary spring load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on the same level as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econdary spring adjustmen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mmune locomotive secondary spring loads immune dominance clonal selec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制氢合成氨系统的多时段可调度域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步祥 朱文聪 +4 位作者 朱杰 邱一苇 臧天磊 贺革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3,I0013,共15页
为直观描述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power-to-ammonia,P2A)系统的柔性负荷调节潜力,计及制氢、合成氨化工过程的负载调控特性,基于动态规划思想和计算几何理论,提出其多时段可调度域(multi-stagedispatchableregion,MSDR)的刻画方法。所提... 为直观描述风光发电制氢合成氨(power-to-ammonia,P2A)系统的柔性负荷调节潜力,计及制氢、合成氨化工过程的负载调控特性,基于动态规划思想和计算几何理论,提出其多时段可调度域(multi-stagedispatchableregion,MSDR)的刻画方法。所提方法将多时段间相互耦合的鲁棒约束变换为“氢缓冲罐贮量–合成氨产率”状态空间中的确定性多面体约束,使得对于可调度域内的任意系统状态,均存在满足完整调度过程安全约束的“制氢流量–氨产率爬坡速率”控制序列,从而实现P2A系统可调度能力的可视化。所提MSDR模型可进一步用于构造多时段鲁棒优化调度,在保证可行性的前提下优化P2A系统的经济收益。最后,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某在建示范工程构造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制氢 绿氨 可调度域 工业负荷调控 动态规划 鲁棒优化 计算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力-热力灵活性协同的数据中心能量管理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天琪 于浩 +3 位作者 赵金利 宋关羽 习伟 李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69-4079,I0022,I0023,共13页
随着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成为电能消耗的重要部分。多样化的数据处理需求、大量的计算用电及制冷用电,在带来高能耗问题的同时也为数据中心的运行调度提供了灵活性。因此,协同考虑计算灵活性和热灵活性,制定数据中心优化运行... 随着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成为电能消耗的重要部分。多样化的数据处理需求、大量的计算用电及制冷用电,在带来高能耗问题的同时也为数据中心的运行调度提供了灵活性。因此,协同考虑计算灵活性和热灵活性,制定数据中心优化运行策略,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数据中心运行经济性。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算力-热力灵活性协同的数据中心能量管理方法。首先,考虑数据负载灵活调度、冷却系统温度变化以及冷热通道热惯性等精细化要素,实现了信息技术设备和冷却设备的协同建模。其次,进行模型的线性化转换,降低了求解难度。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灵活性协同的数据中心能量管理,从而降低数据中心运行能耗及成本。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数据负载调度 热灵活性 精细化建模 能量管理 经济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氢系统与沿海电网能量协同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磊 王满康 +2 位作者 随权 叶婧 陶千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0-69,共10页
为实现海上风电的高效消纳和绿色氢能的制备,提出一种海上风氢系统与沿海电网能量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通过评估海上风电场间的风能耦合效应,建立考虑风能异域强化利用的风电场群发电转移模型。其次,量化分析风电场的疲劳载荷与疲劳... 为实现海上风电的高效消纳和绿色氢能的制备,提出一种海上风氢系统与沿海电网能量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通过评估海上风电场间的风能耦合效应,建立考虑风能异域强化利用的风电场群发电转移模型。其次,量化分析风电场的疲劳载荷与疲劳成本之间的关系,构建考虑检修便利性的风电场群均衡载荷模型。基于此,提出风电场群综合效能调控模型,以协调发电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然后,考虑海上风流因素对船舶航行时间的影响,建立电氢并举的能量外送模型。最后,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考虑主动孤岛、制氢效率特性以及系统旋转备用的海上风氢系统与沿海电网能量协同优化调度模型。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海上风电制氢能量调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氢系统 疲劳载荷 协同优化调度 能量流 主动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碳势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双层优化调度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宁 方茜 +2 位作者 徐慧慧 郑峰 缪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3,共10页
为实现电力系统低碳排放、助力经济提升,在建立碳势引导多元柔性负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碳势需求响应的双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利用比例共享原则追踪碳排放流,搭建碳排放流模型,从时空维度感知各节点的碳势变化规律。其次,... 为实现电力系统低碳排放、助力经济提升,在建立碳势引导多元柔性负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碳势需求响应的双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利用比例共享原则追踪碳排放流,搭建碳排放流模型,从时空维度感知各节点的碳势变化规律。其次,将碳流分析纳入负荷侧需求响应机制中,利用节点碳势建立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碳排放模型,并厘清不同碳势强度下负荷聚合商调度差异,构建基于节点碳势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上层为电网运营商最优经济调度,模型下层为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经济调度。最后,以改进IEEE 30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流 碳势 多元柔性负荷 需求响应 电动汽车 双层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多馈线负荷协同的直控型虚拟电厂自动功率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箭 雷熙淳 +2 位作者 廖思阳 柯德平 孙元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32,共11页
配电网内具有有功快速调节能力的分布式资源及柔性负荷的增多,为电网运行控制提供了新的方式。研究了配电网多馈线负荷协同的直控型虚拟电厂自动功率控制策略,实现了对自动功率控制指令的主动跟踪。首先,分析了馈线负荷调节特性,建立了... 配电网内具有有功快速调节能力的分布式资源及柔性负荷的增多,为电网运行控制提供了新的方式。研究了配电网多馈线负荷协同的直控型虚拟电厂自动功率控制策略,实现了对自动功率控制指令的主动跟踪。首先,分析了馈线负荷调节特性,建立了基于电能质量等级的调控成本模型,并考虑广泛存在的分布式资源,构建了计及多类型有功资源调节潜力的直控型虚拟电厂。其次,构建了分布式资源聚合与控制指令分解模型,通过聚类算法实现资源分群,并基于经济性原则分解聚合体控制指令;构建了基于解析电压灵敏度的多类型有功调节资源协同优化模型,以确定自动功率控制指令的分解策略。最后,结合MATLAB和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搭建中国广东某区域实际配电网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线负荷控制 分布式资源 虚拟电厂 配电网 调控成本 自动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