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loop recommendation for kill web 被引量:6
1
作者 YANG Kewei XIA Boyuan +2 位作者 CHEN Gang YANG Zhiwei LI Ming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969-985,共1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military ’s level of intelligent accusation decision-making in future intelligent joint warfare, this paper studies operation loop recommendation methods for kill web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military ’s level of intelligent accusation decision-making in future intelligent joint warfare, this paper studies operation loop recommendation methods for kill web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combat form of the future, i.e.,“web-based kill,” and the operation loop theory. Firstly, we pioneer the operation loop recommendation problem with operation ring quality as the objective and closed-loop time as the constraint, and construct the corresponding planning model.Secondly, considering the case where there are multiple decision objectives for the combat ring recommendation problem,we propose for the first time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multi-objective ant colony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decomposition(MOACEA/D), which integrates the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decomposition(MOEA/D) with the ant colony algorithm. The MOACEA/D can converge the optimal solutions of multiple single objectives nondominated solution set for the multi-objective problem. Finally,compared with other classic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he MOACEA/D is superior to other algorithms superior in terms of the hyper volume(HV), 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mmanders’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objective operation loop recommendation kill web ant colony evolutionary algorithm hyper volume(H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GERT 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for 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joint operation system 被引量:6
2
作者 FANG Zhigeng WU Shuang +1 位作者 ZHANG Xiaoli SUN Yunk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394-1406,共13页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mon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 equipment.With the consideration that existing model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e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mon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 equipment.With the consideration that existing model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eldom describe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mong equipment clearly as well as reflect the dynamic,th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ADC-GERT)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DC model and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structure.Firstly,analysis of the joint oper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ocess is conducted to build the GERT network,where equipment subsystems are nodes and activities are directed arches.Then the 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equipment subsystems is calculated by the ADC model.The probability transfer parameters are modified by the 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equipment subsystems based on the Bayesian theorem,with the ADC-GERT 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constructed.Finally,a case study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efficiency and dynamic of the ADC-GERT network parameter estima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operation system system mission effectiveness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model 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 parameter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urvey on joint-operation application for unmanned swarm formations under a complex confrontation environment
3
作者 ZHANG Jialong HAN Kun +2 位作者 ZHANG Pu HOU Zhongxi YE L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1432-1446,共15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autonomy and intelligence,unmanned swarm formation intelligent operations will become the main combat mode of future wars.Typical unmanned swarm formations such as grou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autonomy and intelligence,unmanned swarm formation intelligent operations will become the main combat mode of future wars.Typical unmanned swarm formations such as ground-based directed energy weapon formations,space-based kinetic energy weapon formations,and sea-based carrier-based formations have become the trump card for winning future wars.In a complex confrontation environment,these sophisticated weapon formation systems can precisely strike mobile threat group targets,making them extreme deterrents in joint combat applications.Based on this,first,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s,strategic position and combat style of unmanned clusters in joint warfare to highlight their important position in future warfare.Second,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 four key areas,situational awareness,heterogeneous coordination,mixed combat,and intelligent assessment of typica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swarms in joint warfare,is presented.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UAV swarm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operating mechanism during joint warfare is provided to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ooperative tracking and control.Then,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hut-i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of UAV clusters in joint warfare is provided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ooperative tracking control.Finally,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UAV clusters in joint warfare are analysed in depth so the key technologies can form a closed-loop kill chain system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t command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swarm operation style weapon formation system mobile group target joint op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nomous process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for C4ISR system interoperation 被引量:5
4
作者 Lin Yang Minggang Yu Qingchao D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098-1113,共16页
Interoper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joint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C4 ISR) operations.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operational processes to ful... Interoper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joint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reconnaissance(C4 ISR) operations.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operational processes to fulfill a common mission are challenged by the ever-changing battlefield and hence requires a cross-organizational process management that produces an autonomous, flexible and adaptable architecture for collaborative process evolution.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process collaboration pattern is based on the predefined "public-view" perspective an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joint task oper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lexible visibility control mechanism and a dynamic collaboration framework for modeling and generating collaborative processes. The mechanism allows collaborators to define a set of visibility rules to generate different views of the private processes for different collaborations, which gives a great flexibility for the collaboration initiator to decide on an appropriate collaboration pattern. The framework supports collaborators to dynamically and recursively add a new process or even a new organization to an existing collaboration. Moreover, a form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cesses and a set of generation algorithms are provided to consolidate the proposed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INTERoperABILITY collaborative process joint oper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5 位作者 宗庭成 杨康 金子山 吕浩南 白雨 邓攀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6-1392,共17页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概念并设计了其系统构成,揭示了其工序自驱作业机制与运行逻辑;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全工况状态感知、运动学建模与控制方法;构建了全类别参数指标集,形成了全类别参数感知方法;对全工况场景类别进行了划分,建立了位姿精确表征与实时输出方法;形成了全工况场景运行状态判别与机械臂组自调控方法;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试验平台,设置了“俯采仰充”“水平采充”“仰采俯充”3种工况进行工序自驱仿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充填支护机器人可精准判别干涉并解算出调控目标参数,系统整体运行及工序自驱执行等智能功能得到验证。针对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研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框架、研发思路与技术路线,为深度升级充填开采技术、研发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装备产品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支护机器人 位姿表征 自主调控 工序自驱作业 联合仿真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改革富民机制与效应——基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1 位作者 郑淋议 曲福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8,共13页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该研究将产权安全理论和制度互补理论相结合,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分...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该研究将产权安全理论和制度互补理论相结合,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分析框架。进而借助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揭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①“单维”承包地确权改革和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前者主要是因为获得承包地确权证书的农户有机肥投资更高,后者则主要是因为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村农户个体信贷的抵押效应更高。②两类资产产权制度交互影响的联动改革能够产生超越“单维”产权制度改革的增收效应。这主要是因为产权制度联动改革的配置和抵押中介效应显著更高。因此,未来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单维”与“联动”双管齐下:①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联动改革政策,引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从“单维”向“联动”方向演进;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联动改革模式,打通产权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中介路径。②全面落实承包地确权改革,推进配套“赋能”改革;深化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股份权能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性资产 经营性资产 “单维”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联动改革 农户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联合排沙效果及河道影响分析
7
作者 任智慧 任伟 +2 位作者 王婷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51,共7页
2024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等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进行联合排沙运用,历时16 d,取得了较好的排沙减淤效果。沙坡头、青铜峡、海勃湾、万家寨和龙口5座水库合计排沙15 261万t,库区合计冲刷6 692万t,联合排沙比为178... 2024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等黄河上中游重点水库进行联合排沙运用,历时16 d,取得了较好的排沙减淤效果。沙坡头、青铜峡、海勃湾、万家寨和龙口5座水库合计排沙15 261万t,库区合计冲刷6 692万t,联合排沙比为178.1%;青铜峡、海勃湾水库坝前段冲刷剧烈,为今后库区减淤提供了有利的边界条件;万家寨水库实现了年度泥沙冲淤平衡,有效延缓了库区淤积。这表明,利用上游水库蓄水实施联合排沙运用,不仅效果明显,而且为平枯水年份水库减淤提供了新的调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排沙 水库调度 冲淤 黄河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风机联合高效运转按需调风策略及实验研究
8
作者 蔡春城 吴征艳 +4 位作者 郝海清 祝令锦 邵昊 蒋曙光 王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9,共11页
针对煤矿多风机联合运转时存在的通风效率低、能耗高及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多风机相互扰动的影响特性,提出了矿井复杂通风网络风量协同调控策略。通过构建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以风机F1所属区域的分支e_(8)和风机F2所属区域的分支e... 针对煤矿多风机联合运转时存在的通风效率低、能耗高及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多风机相互扰动的影响特性,提出了矿井复杂通风网络风量协同调控策略。通过构建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以风机F1所属区域的分支e_(8)和风机F2所属区域的分支e_(13)为调控对象,风量分别降低0.05、0.10 m^(3)/s,利用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进行风机与通风调节设施的协同调控实验。实验结果与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65%,调节准确度超过85%,验证了风量智能化按需协同调控策略在复杂通风管网实验平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机 联合运转 按需调风 复杂通风管网 调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SF-2.0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9
作者 营雨琨 霍尚 +4 位作者 王敏 刘佩丰 何玉泽 唐志坤 卢勇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3,共13页
针对残膜机械化回收过程中残膜回收率低、回收的残膜成捆质量差、膜捆遍地卸及作业油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介绍了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重点对残膜捡拾装置、打捆... 针对残膜机械化回收过程中残膜回收率低、回收的残膜成捆质量差、膜捆遍地卸及作业油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介绍了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重点对残膜捡拾装置、打捆装置进行设计,并对残膜捡拾、打捆作业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为验证残膜回收打捆与秸秆粉碎联合作业机作业性能,进行了以收膜链耙转速、机具前进速度、收膜弹齿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以残膜捡拾率、残膜含杂率、机具耗油量为响应值的田间试验,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残膜捡拾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机具行驶速度、收膜链耙转速、弹齿入土深度;影响残膜含杂率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机具行驶速度、弹齿入土深度、收膜链耙转速;影响机具耗油量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机具行驶速度、弹齿入土深度、收膜链耙转速。理论最优的作业参数为链耙转速119.06 r·min^(-1)、机组前进速度6.319 km·h^(-1)、弹齿入土深度63.29 mm。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在圆整后的最佳工作参数条件下,残膜捡拾率均值为93.88%、残膜含杂率均值为79.76%、机具油耗量均值为14.85 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回收 残膜打捆 秸秆粉碎 联合作业机 Box-Behnk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ansformer模型的工业机器人关节迟滞建模研究
10
作者 党选举 沈远桂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2,共6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关节表现的复杂迟滞特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iTransformer(inverted transformer)模型的非线性迟滞建模方法,用于描述柔性关节的输出力矩与扭转角之间的复杂迟滞特性。采用具有输入反转嵌入层的iTransformer... 针对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关节表现的复杂迟滞特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iTransformer(inverted transformer)模型的非线性迟滞建模方法,用于描述柔性关节的输出力矩与扭转角之间的复杂迟滞特性。采用具有输入反转嵌入层的iTransformer模型,体现时间前后信号关联性,其自注意力机制,描述了迟滞的记忆特性。为了提高迟滞模型的精度,从结构及输入前端信息两个方面对iTransformer模型进行改进:在结构上,将LSTM网络与iTransformer模型并联,以增强迟滞模型的动态特性;在输入端,设计了一个自相关模块。将输入扭转角向量进行哈达玛积运算,构成新输入向量,并与所设计类迟滞算子结合,设计一个iTransformer模型前端的自相关模块,充分体现了输入信号的关联性。与iTransformer、LSTM及PI迟滞模型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迟滞模型,对工业机器人的复杂迟滞特性的描述,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关节 复杂迟滞特性 iTransformer模型 类迟滞算子 自相关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卧式抽蓄的风光水储蓄联合运行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巨华 王浩 +5 位作者 王超 张云辉 王美敬 孙克涛 邢新阳 任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大规模风电和光伏的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面临重大挑战。通过传统水电融合改造,构建卧式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其快速启动和强大的调峰能力,可有效平抑风电和光伏的出力波动。提出了一种基于卧式抽蓄的风光水储蓄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方... 随着大规模风电和光伏的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面临重大挑战。通过传统水电融合改造,构建卧式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其快速启动和强大的调峰能力,可有效平抑风电和光伏的出力波动。提出了一种基于卧式抽蓄的风光水储蓄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方法,通过可调水电与泵站的联合运行平抑风电和光伏出力波动,考虑系统的综合性能和改造可行性,建立了系统总输出与电力消耗负荷曲线之间差值平方和最小化的优化调度模型,采用POA优化方法对系统联合运行调度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卧式风光水储联合运行优化调度,系统的平均日供电缺口显著减少,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增强了系统消纳清洁能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抽蓄 风光水储蓄 联合调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抽水蓄能电站参与容量交易辅助服务的双层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良 蔡晔 +2 位作者 唐夏菲 曹一家 谭玉东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9-1478,I0046-I0050,共15页
抽水蓄能电站是重要的调峰调频的资源。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行中始终处于被动调度,其成本由两部制电价弥补,导致抽蓄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新能源发展带来了强不确定性与间歇性,亟须加快确立抽水蓄能电站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 抽水蓄能电站是重要的调峰调频的资源。目前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行中始终处于被动调度,其成本由两部制电价弥补,导致抽蓄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新能源发展带来了强不确定性与间歇性,亟须加快确立抽水蓄能电站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促进新能源的稳定消纳。设计了一种抽蓄作为独立主体同时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及日前市场的运行机制,建立了捆绑容量优化-日前调度双层优化模型,实现抽蓄、风光合作及与电网的友好互动。上层构建风险效用函数量化抽蓄收益期望底线与风光捆绑容量的函数关系,定义抽蓄与风光合作的理论判据,并建立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进行双方收益的合理分配,以风光收益期望最大为目标进行捆绑容量优化;下层考虑多电源类型结构,以社会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模拟日前市场抽蓄出力、工况、日前收益对容量交易的影响。最后,以某省2020年实际数据为例,用粒子群双层算法求解双层优化模型得到最优捆绑容量、收益分配方案,测算结果表明在有效降低风光出力偏差的同时,抽蓄、风光收益均能显著提高,充分发挥了灵活调节资源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运行 抽水蓄能 容量优化 收益分配 辅助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兵棋推演和体系仿真的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帅 司光亚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1,共7页
作为典型的复杂巨系统,联合作战体系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传统线性、单一的能力评估方法不再适用,亟需评估方法创新。基于作战实验进行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已达成广泛共识。聚焦评估对象的复杂性特征以及评估内容的多样性要求,充分发挥... 作为典型的复杂巨系统,联合作战体系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传统线性、单一的能力评估方法不再适用,亟需评估方法创新。基于作战实验进行联合作战体系能力评估已达成广泛共识。聚焦评估对象的复杂性特征以及评估内容的多样性要求,充分发挥兵棋推演和体系仿真的各自优势,在作战实验“设计-实施-分析”的基本框架下,依托“全局”“局部”以及“切片式”3类作战场景集的构设,探索提出联合作战体系能力多维度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能力评估 联合作战体系 兵棋推演 体系仿真 作战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赋能的战场分布式频谱分配:一种快速匹配算法
14
作者 侯杰 陈曦 +3 位作者 陶诗飞 王昊 侯至旸 胡乃杰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0-1404,共15页
针对战场环境中传统的频谱资源分配管理模式响应速度慢、实时性低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区块链赋能的分布式频谱分配架构,考虑了用频满意度、冲突及优先级等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目标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匹配理论的分布式盖尔-沙普利(Distribut... 针对战场环境中传统的频谱资源分配管理模式响应速度慢、实时性低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区块链赋能的分布式频谱分配架构,考虑了用频满意度、冲突及优先级等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目标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匹配理论的分布式盖尔-沙普利(DistributedGale-Shapley,D-GS)频谱分配算法,使战场频谱分配从静态集中式转变为动态分布式,大大提高了频谱分配的性能,并通过加入贪心机制和用频单位的满意度阈值,使作战单位能够在较晚提交用频需求的情况下,显著提高频谱分配的满意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频谱资源受限情况下,能够保障用频单位的用频满意度且极大发挥分布式频谱管理的实时性,与静态集中式频谱分配方法相比,时间开销降低超过1个数量级.该算法具有更优的时间性能、频谱分配效率,使得战场频谱分配获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战 分布式频谱管理 频谱分配 区块链 匹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体系分析与选择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少秋 陆凌云 +5 位作者 张武 王凯 丁炎炎 刘凡 应励志 陈志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4-2666,共13页
未来战争的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并向信息域和社会域拓展,目标数量庞大且关系复杂,传统的目标体系分析与选择方法难以满足需求。首先,剖析目标体系分析与选择的相关概念、任务目标、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和核心难点。然后,系统梳理六类典型... 未来战争的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并向信息域和社会域拓展,目标数量庞大且关系复杂,传统的目标体系分析与选择方法难以满足需求。首先,剖析目标体系分析与选择的相关概念、任务目标、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和核心难点。然后,系统梳理六类典型方法的主要思想、计算流程和主要环节,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针对现有方法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能力的作战任务与目标动态关联、作战任务量化评估、目标关联关系仿真验证等建议,为联合作战筹划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目标工作 目标体系分析 目标选择 作战筹划 联合全域作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联合防空作战指挥控制体系架构研究
16
作者 何勇 卢盈齐 范成礼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9,共7页
针对未来联合防空作战中精准控制行动、智能辅助指挥、体系融合发展的指挥控制需求,运用云边端协同技术和思想,提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的联合防空作战指挥控制体系总体架构,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分层协同、资源池化、服务云化的体系结... 针对未来联合防空作战中精准控制行动、智能辅助指挥、体系融合发展的指挥控制需求,运用云边端协同技术和思想,提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的联合防空作战指挥控制体系总体架构,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分层协同、资源池化、服务云化的体系结构,优化资源层、服务层与应用层的逻辑关系,设计了基于云边端协同的联合防空作战指挥控制流程,为指挥控制体系构建和智能化发展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端协同 联合防空作战 指挥控制 体系架构 边缘计算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研究
17
作者 谢烨 赵一诺 +2 位作者 曹峰 叶玉玲 罗晋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都市圈作为该战略的核心载体之一得到了显著发展,而高效互联的轨道交通系统是推动都市圈建设的关键。系统阐述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的构成,结合浙江省这一典型区域,由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都市圈作为该战略的核心载体之一得到了显著发展,而高效互联的轨道交通系统是推动都市圈建设的关键。系统阐述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的构成,结合浙江省这一典型区域,由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入手,从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和运输组织3个方面,系统分析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的高效协同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运营管理发展策略,丰富了我国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管理的理论体系,同时为其他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 四网融合 共线运营 枢纽换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潮汐因素的运营期过江盾构隧道接缝渗漏机理分析
18
作者 王钰轲 宋龙飞 +1 位作者 薛玉洁 钟燕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研究潮汐因素影响下隧道接缝渗漏机理,为运营期过江盾构隧道在不同季节的养护和病害精细化识别提供依据。依托南京定淮门过江盾构隧道工程,选取工程中的两个典型断面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嵌入自主开发的考虑流固耦合的水位变动程序,实现了... 研究潮汐因素影响下隧道接缝渗漏机理,为运营期过江盾构隧道在不同季节的养护和病害精细化识别提供依据。依托南京定淮门过江盾构隧道工程,选取工程中的两个典型断面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嵌入自主开发的考虑流固耦合的水位变动程序,实现了潮汐作用的模拟;该程序弥补了以往研究中仅从力学角度模拟潮汐作用的不足。通过将模拟数据与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笔者建立模型的可靠性;运用该模型分析汛期潮汐(FST)、枯水期潮汐(DST)作用下隧道接缝渗漏的渗流场响应和地层响应。相较于不透水地层,透水地层中接缝孔压受潮汐水位波动的影响更加显著。在渗透系数较高的地层中,接缝孔压在渗漏发生的全过程随潮汐作用瞬时波动。在渗透系数较低的地层中,接缝孔压在渗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呈现随潮汐水位波动的趋势。不同工况下,考虑潮汐因素后断面1的最大地表沉降减小了0.0009~0.0023 mm。渗透系数不同的地层中,潮汐因素对接缝孔压的影响规律不同。在隧道接缝渗漏发生的短时间内,潮汐因素对隧道地层沉降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作用 运营期 过江盾构隧道 接缝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岷江干流污染应急处置研究
19
作者 佘淑园 刘高东 +3 位作者 靳皓琛 邓锦山 江飞 麻泽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3,共5页
针对岷江干流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以岷江干流下游为研究区域,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模拟不同调度情景下的水流动态与水质变化。通过对比四种不同的调度策略——背景模拟(即无特殊调度措施)、犍为航电水利枢纽单独优... 针对岷江干流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以岷江干流下游为研究区域,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模拟不同调度情景下的水流动态与水质变化。通过对比四种不同的调度策略——背景模拟(即无特殊调度措施)、犍为航电水利枢纽单独优化、龙溪口航电水利枢纽单独优化以及两枢纽同时优化,全面评估各策略对岷江干流水污染应急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从污染物浓度峰值、污染物超标时间等角度看,采取两枢纽工程同时加大过闸流量的联合调度策略展现出了最佳的污染团处置效果。这一策略不仅显著降低了污染物浓度的峰值,还有效缩短了污染物超标时间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体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岷江干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突发事件 水质水量联合调度 岷江 水动力模型 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两栖作战的火箭武器发展研究
20
作者 樊俊鹏 吴俊 +1 位作者 王小召 张震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共6页
为适应新的战争需求,以两栖作战为背景,分析火箭武器在传统两栖作战中的定位;对未来两栖作战的新特点、新样式进行探析,研究火箭武器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两栖作战火箭武器装备的发展构想。结果表明,该分析为建设完善的火箭武... 为适应新的战争需求,以两栖作战为背景,分析火箭武器在传统两栖作战中的定位;对未来两栖作战的新特点、新样式进行探析,研究火箭武器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两栖作战火箭武器装备的发展构想。结果表明,该分析为建设完善的火箭武器装备体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武器 联合作战 两栖作战 装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