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玉祥 马德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4-965,共12页
海岸草灌丛沙丘作为海岸风沙地貌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分布广泛、规模差异较大,是海岸风沙地貌的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国内外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形成发育研究的整体认识,先概括了海岸草灌丛沙丘的形态特征、发育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 海岸草灌丛沙丘作为海岸风沙地貌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分布广泛、规模差异较大,是海岸风沙地貌的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国内外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形成发育研究的整体认识,先概括了海岸草灌丛沙丘的形态特征、发育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参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沙丘形成发育主要受风动力、沙源和植被以及海岸环境的综合作用、气流与草灌丛沙丘相互作用在不同沙丘部位差异显著等。后总结出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形成发育研究存在发育过程研究尚待完善、发育机制分析尚未完全明晰和动力机制研究有待深化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近期海岸草灌丛沙丘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重点是深入认识灌丛沙丘形成发育过程、深化灌丛沙丘形成发育机制研究和强化灌丛沙丘发育动力学机理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草灌丛沙丘 海岸风沙地貌 形态特征 发育条件 气流结构 输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模式时空动态超图聚类的公共交通异常团体检测
2
作者 赵霞 李之红 +3 位作者 刘剑锋 杨静 吴梦琳 秦伊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针对现有异常团体检测研究忽略刻画个体隐行为模式、邻域团体隐行为模式以及行为模式时序变化特性的现状,本文提出一个时空动态超图聚类(Spatio-temporal Dynamic Hypergraph Clustering, STDHC)模型。先提取个体在连续时间切片的出行... 针对现有异常团体检测研究忽略刻画个体隐行为模式、邻域团体隐行为模式以及行为模式时序变化特性的现状,本文提出一个时空动态超图聚类(Spatio-temporal Dynamic Hypergraph Clustering, STDHC)模型。先提取个体在连续时间切片的出行特征矩阵序列,对应构建行为模式超图序列,刻画各时段下多个体的高阶关联特性;由此运用Transformer,从时间维度学习个体显性出行特征背后的隐行为模式;运用超图卷积网络,从空间维度学习邻域团体的隐行为模式;度量双向时间传播作用下的超图拓扑结构变化值,从时间变化维度捕捉个体行为模式的时序变化特性;利用注意力机制融合上述3类特征,更新超图卷积网络,实现团体的自动检测。将本文提出模型应用于公共交通扒窃团体的检测案例,通过系列对比、消融和鲁棒分析实验,证实能在连续时间步长下取得高于6种基线模型2%~6%的提升性能。研究成果可为智能检测公共交通场所异常团体和提升安全运营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异常检测 深度学习 行为模式 超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源激发子调控的胞内转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思博 钱虹萍 +3 位作者 徐昌文 王笑 林金星 崔亚宁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7,共11页
内源激发子是植物在感知到病原菌侵染或机械损伤时所释放的内源性信号分子。这些激发子一旦产生,能够被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从而触发并放大免疫应答反应(如pattern-triggered immu... 内源激发子是植物在感知到病原菌侵染或机械损伤时所释放的内源性信号分子。这些激发子一旦产生,能够被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从而触发并放大免疫应答反应(如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内源激发子能够借助磷酸化、泛素化等蛋白修饰方式,对PRRs蛋白的胞吞作用进行调控,调节PRRs在胞内的循环或降解过程,进而影响免疫信号的传导。这些过程不但参与植物针对病原体的防御,而且与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的调节相关。本文对植物内源激发子及其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概述,详细探讨了内源激发子对PRRs胞内转运的调控,并深入分析了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性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理解植物抗病反应的分子和细胞学机理提供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源激发子 模式识别受体(PRRs) 胞内转运 植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土空间交通可达性测度与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王钰青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7,共10页
交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骨架,研究国土空间交通可达性有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交通运输质量。以我国33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收敛”和“网络关联”维度,构建基于公路、高速铁路和民航的可达性指标,研究中国综合交通和不同... 交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骨架,研究国土空间交通可达性有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交通运输质量。以我国33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收敛”和“网络关联”维度,构建基于公路、高速铁路和民航的可达性指标,研究中国综合交通和不同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综合交通可达性水平随国土空间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逐年提高,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东南部较西北部城市具有更高的可达性和更快的增长速度,呈东中西递减分布,直辖市、省会城市与其连接起的通道具有较高可达性。公路可达性呈现“核心-外围”圈层结构;高速铁路可达性随年份增加沿铁路主干线向外延伸,整体发展迅速;民航可达性呈现出不规则分散结构。研究结果以期为国土空间交通规划提供科学合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城市 可达性 综合交通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家庭交通和饮食选择的碳排放差异--以山东省滨城区为例
5
作者 宋子康 黄甘霖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1274,共14页
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导致人类活动大规模扩张,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是我国碳排放的主体区域,而城市家庭则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城市家庭碳排放的研究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导致人类活动大规模扩张,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是我国碳排放的主体区域,而城市家庭则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城市家庭碳排放的研究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中小型城市家庭尺度上的不同生活方式选择方面的碳排放差异。故本文对城市家庭之间极具日常性、差异性的交通出行和饮食方式选择所致碳排放作为研究内容,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多元逐步回归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滨城区城市家庭展开碳排放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城市家庭平均交通和饮食碳排放总量约为357.97 kgCO_(2)/月,其中交通出行与饮食方式碳排放量的比例关系约为4∶1。私家车、网约车、摩托车、公交车和电动车分别占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的92.72%、4.88%、1.83%、0.37%和0.19%,居家用餐、外食、外卖分别占饮食碳排放量的75.29%、19.71%和5%。分析发现,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和家庭规模共3个影响因素指标会对家庭交通和饮食碳排放造成显著影响,且各因素与碳排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上述3个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家庭选择的方式作用于家庭交通和饮食碳排放,对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户主受教育水平会对家庭购买私家车和外食、外卖频率造成影响,家庭收入会对网约车出行频率造成影响,而家庭规模则主要通过对交通和饮食活动的人均值造成影响。最终提出部分碳减排建议,对城市生态可持续和全民低碳行动的落实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家庭 碳排放 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 交通出行 饮食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通道建设的困境与突破——以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为例
6
作者 王诗然 陶士贵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共8页
新发展格局下陆海联运数据通道的建设对于港航物流效率的提升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全球智慧口岸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梳理我国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的现状,阐释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存在的通道内部数... 新发展格局下陆海联运数据通道的建设对于港航物流效率的提升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全球智慧口岸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梳理我国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的现状,阐释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存在的通道内部数据利用不充分、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互难、跨境数据流动性弱等现实困境,分析数据交易机制不健全、数据要素市场构建仍在起步阶段、数据跨境流动相关工作基础薄弱等成因,提出创新数字应用场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加强数据分析利用、顺应上下游协同联动新趋势、打破数据壁垒、加速建设智慧口岸数字底座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数据通道建设 陆海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流形势下京津冀臭氧区域输送特征
7
作者 洪文洁 茅宇豪 +1 位作者 廖宏 尚永杰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85,共12页
基于T-PC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14—2020年4—9月北京地区O_(3)重污染(O_(3)日质量浓度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大于160μg·m^(-3))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合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 基于T-PC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14—2020年4—9月北京地区O_(3)重污染(O_(3)日质量浓度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大于160μg·m^(-3))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合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解析不同大尺度环流特征下2014—2017年和2018—2020年两个时段北京地区O_(3)区域输送特征和潜在源区的变化。结果显示,北京O_(3)重污染期间,主要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类型为均压场型和低压控制型。短距离轨迹对北京地区O_(3)污染的贡献较大,2014—2017年北京地区O_(3)重污染主要潜在源区为京津冀、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而2018—2020年的主要潜在源区为京津冀、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可见,相比前一时段,在2018—2020年,重污染来自西北方向的中长距离轨迹占比显著减少,来自偏南方向的短距离轨迹占比增多。因此,除控制本地排放外,有针对性的区域协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鉴于来自南方的短距离轨迹贡献增加,江苏和安徽部分地区排放上升,应考虑在京津冀南部、山东和江苏加强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重污染 区域输送 大尺度环流形势 后向轨迹模式 潜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延伸方向对水平井主压裂缝内支撑剂运移规律的影响
8
作者 祁生金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4,共8页
东胜气田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对主压裂缝内支撑剂运移规律的研究较为缺乏,储层改造效果较差。为此,采用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拟系统开展了不同裂缝延伸方向条件下主缝内射流铺砂实验,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排量、砂比、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粒... 东胜气田水平井压裂过程中,对主压裂缝内支撑剂运移规律的研究较为缺乏,储层改造效果较差。为此,采用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拟系统开展了不同裂缝延伸方向条件下主缝内射流铺砂实验,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排量、砂比、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粒径对砂堤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裂缝延伸方向和射流是影响砂堤生长模式和前缘铺置效果的主要因素,与裂缝水平延伸和向上延伸相比,裂缝向下延伸时入口处砂堤高度为其1.79倍和12.17倍,前缘铺置率分别为其1.21倍和6.09倍,单条裂缝产能贡献率分别提高2%和24%;施工参数不影响砂堤的生长模式,大排量、高黏度压裂液泵注方式可有效缩短砂堤达到平衡高度的时间,提高了支撑剂的运移能力;高砂比、大粒径泵注方式在短时间内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主缝铺置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气田压裂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裂 裂缝 支撑剂运移规律 东胜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源断层对油气成藏潜力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为例
9
作者 徐国庆 卢刚臣 +3 位作者 吴振东 李廷辉 王文庆 王仁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0,共9页
实际勘探中发现油源断层附近某些有利圈闭不产油,需要评判断层相关属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结合油气输导体系相关理论,分析影响成藏的断层要素,并建立了油源断层成藏潜力影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油源断层的断距、... 实际勘探中发现油源断层附近某些有利圈闭不产油,需要评判断层相关属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结合油气输导体系相关理论,分析影响成藏的断层要素,并建立了油源断层成藏潜力影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油源断层的断距、断层活动速度、距生油层距离、断面形态、断层两侧岩性、圈闭断层相对关系是影响成藏的断层要素,其中断层活动速度、断面形态要素用于评价断裂活动性,圈闭断层相对关系、断层两侧岩性、断距、距生油层距离要素用于评价油气的侧向、垂向运移能力;孔西断层各层断距、断层活动速度、距生油层距离等成藏影响要素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断面的曲率和两侧岩性也随深度和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从而对成藏有不同影响;将断层要素按不同权重对油源断层于附近圈闭的影响进行评价,综合评价3.5分以上为有利产油圈闭,实际应用中计算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度达到87.5%。研究成果可为断层对附近圈闭成藏潜力影响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圈定有利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层 断层 断面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成藏潜力 黄骅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臼坨凸起东段斜坡区油气运移模式与明化镇组下段勘探实践
10
作者 张宏国 王玉秀 +2 位作者 付鑫 张震 张靖泽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以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成藏为主,凸起低部位斜坡区发育顺向断层,馆陶组输导层油气“过而不留”,明下段勘探成效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地震、钻井、地球化学资料,对石臼坨凸起东段油气运...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以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成藏为主,凸起低部位斜坡区发育顺向断层,馆陶组输导层油气“过而不留”,明下段勘探成效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地震、钻井、地球化学资料,对石臼坨凸起东段油气运移路径开展精细分析,明确凸起斜坡区油气运移机制。研究表明,凸起南侧边界断层石南1号断层在馆陶组开启系数大于东营组、明化镇组,上盘凸起斜坡区馆陶组圈闭充满度远大于下盘的陡坡带,控制油气由凹向凸的垂向运移,并优先在馆陶组侧向分流,且凸起区为优势的分流方向。馆陶组输导层的非均质性和坡度控制斜坡区原油汇聚;馆陶组输导层的非均质性为斜坡背景下原油汇聚提供基础,不同物性的砂岩之间形成微观层面“岩性圈闭”;在此基础上,当馆陶组输导脊坡度小于1°时,可形成大量的原油汇聚储集空间,在顺向断层晚期活动配合下,斜坡区馆陶组汇聚的油气可中转至明下段砂体规模性成藏。上述“缓坡汇聚—断层中转”运移新模式突破了顺向斜坡区输导层油气“过而不留”的传统认识,在石臼坨凸起东段斜坡区明下段成功发现秦皇岛27-3亿吨级油田,为渤海湾盆地斜坡背景下源外层系持续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石臼坨凸起 浅层明化镇组油藏 馆陶组输导层 成藏模式 勘探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结合高密度栽培有效提高糯高粱产量及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5 位作者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邵明波 彭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2-2353,共12页
【目的】明确贵州糯高粱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对种植模式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贵州糯高粱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用贵州高粱主栽品种‘红缨子’,以种植模式为主区进行裂区试验,种植模式设置等行距模式(行距60 cm+60 cm,MD)... 【目的】明确贵州糯高粱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对种植模式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贵州糯高粱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用贵州高粱主栽品种‘红缨子’,以种植模式为主区进行裂区试验,种植模式设置等行距模式(行距60 cm+60 cm,MD)和宽窄行模式(行距40 cm+80 cm,MK);副区为种植密度:8.25、9.75、11.25、12.75、14.25万株/hm^(2),分别用D8.25、D9.75、D11.25、D12.75、D14.25表示。调查了糯高粱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量及产量。【结果】与MD模式相比,MK模式下糯高粱平均单产增加10.01%,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或同化量)分别增加10.63%、12.62%和7.59%、8.78%,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分别增加了9.70%和10.88%;MK下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显著增加,分别较MD模式增加3.00%和17.3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和MK模式下各参数分别在D11.25、D12.75处理达到最大,且MK-D12.75处理的产量较MD-D11.25处理增加了9.40%,花前、花后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2.44%、11.76%,花前、花后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2.08%、13.44%,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4.42%和18.90%。对两个模式下的产量与密度进行二次曲线拟合表明,MK模式下达到最大产量的密度为12.18万株/hm^(2),高于MD模式的11.75万株/hm^(2)。【结论】与等行距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可采用更高的种植密度促进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和转运,进而显著提高糯高粱产量。当前试验条件下,等行距模式下建议控制密度在11.75万株/hm^(2),宽窄行模式密度可适当提高至12.18万株/hm^(2),以获得更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模式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转运 氮素积累转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拓扑形态与宜骑行性——天津多年跨度截面流量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和2018年的实测交通截面流量对比,在街区和街道两个尺度分析非机动车道路使用情况受街道形态、轨道交通、城市密度、道路设计四大类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四年非机动车占比明显增加,但其增量主要替代了步行而非机动车。在街区尺度,对非机动车出行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商业密度,街道拓扑形态与建筑面积次之。在街道尺度,街道拓扑形态是影响非机动车流量分布的主导因素,建筑密度为辅助因素。本研究提出“小街区、顺路网”的街道拓扑形态更适宜支持骑行,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 街道拓扑形态 空间句法 出行方式选择 截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环境下视听告警形态对驾驶员辨识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赵芳华 陈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6-315,共10页
为探究危险驾驶场景下车载智能警示系统的不同视听告警形态对驾驶员辨识反应的影响,开展基于驾驶模拟器平台的视听双模态告警实验,重点关注在不同噪声环境下,不同视听告警形态的告警信号对驾驶员的告警效果。实验采用2种噪声环境(高噪... 为探究危险驾驶场景下车载智能警示系统的不同视听告警形态对驾驶员辨识反应的影响,开展基于驾驶模拟器平台的视听双模态告警实验,重点关注在不同噪声环境下,不同视听告警形态的告警信号对驾驶员的告警效果。实验采用2种噪声环境(高噪声和低噪声)、3种视觉告警形态(0,1,2 Hz闪烁)和3种听觉告警形态(非语音、男声语音和女声语音)条件下的3因素设计,测量被试的辨识绩效和主观评价量表得分,并进行显著性影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0 Hz不闪烁,1 Hz和2 Hz闪烁更符合驾驶员认知状态且更易接受,且1 Hz闪烁显著减少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比非语音,男声和女声语音告警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显著降低驾驶员辨识反应时间,提升辨识正确率;相比低噪声环境,高噪声环境下驾驶员告警信息理解能力显著下降,辨识反应时间显著增加;无论在高噪声环境还是低噪声环境下,“有闪烁—语音”告警形态对驾驶员的告警效果最好,相对其他“视—听”告警形态,“1 Hz闪烁—男声语音”下,辨识绩效最优,知觉匹配和舒适度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视听告警形态 多因素方差分析 驾驶员辨识反应 噪声环境 告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信息化对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域交通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分异格局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璟晶 赵红星 +2 位作者 聂江龙 何瑞春 刘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85-5900,共16页
选取中国“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建立2012~2022年“一带一路”交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交通信息化与交通碳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地理探测器来研究交通信息化对交通碳排放影响的... 选取中国“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建立2012~2022年“一带一路”交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交通信息化与交通碳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地理探测器来研究交通信息化对交通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的交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对外窗口区和开放先行区的交通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丝路核心区和战略支点区的交通信息化发展相对较落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1917~0.4001,整体呈下降趋势,显著性水平介于0.008~0.060,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开放先行区,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丝路核心区,高-低集聚主要分布在对外窗口区和战略支点区,且分布在高-低集聚的省域逐年增多;交通信息化系统应用是影响“一带一路”沿线整体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其决定力均值最大达0.53,不同省域间影响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且驱动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交通碳排放 交通信息化 时空异质性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换热器拓扑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彦松 阮达 +3 位作者 刘渊博 郑通 张帅帅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5,共13页
换热器结构拓扑优化可将传热强化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对于设计新颖高效换热器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难以直接解释优化结果的几何特征及相应强化机理。以传热量为目标,对微通道换热器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研... 换热器结构拓扑优化可将传热强化设计问题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对于设计新颖高效换热器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难以直接解释优化结果的几何特征及相应强化机理。以传热量为目标,对微通道换热器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换热器强化结构特征和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拓扑优化换热器的通道结构呈现多级分叉构型,分叉的数量随着入口Reynolds数、翅片传热效率和流体Prandtl数的增大而增多。在此基础上,采用耗散和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拓扑优化分叉通道与流体边界层厚度的内在联系,为换热器结构强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微通道 传递过程 分级通道结构 边界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石墨烯微米尺度图案化和功能化:调控电子传输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苗苗 韩联欢 +7 位作者 曾兰平 郭佳瑶 宋维英 刘川 吴元菲 罗世翊 刘云华 詹东平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如单原子厚度、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然而,其零带隙的半金属特性限制了题在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石墨烯纳米化、外场诱导、掺杂以及化学图案化等策略,以调控其带隙宽度。但是,...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如单原子厚度、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然而,其零带隙的半金属特性限制了题在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石墨烯纳米化、外场诱导、掺杂以及化学图案化等策略,以调控其带隙宽度。但是,这些方法的可控性以及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采用电化学溴化并结合光刻图案化调控单层石墨烯的电子传输特性,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制备了图案化的溴化石墨烯(SLGBr)。进一步研究表明,单层石墨烯的电子传输性能可以通过溴化程度来调控。当溴化程度较小时,SLGBr表现为电阻特性,且其电导随溴化程度增加而减小;当溴化程度增加到一定值时,SLGBr表现为与半导体类似的特性。本研究将为全石墨烯器件的制备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拓展其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图案化 电子传输 电化学溴化 光刻 全石墨烯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河流及湾区河口中微塑料的赋存输运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谌霞 李德鸿 +3 位作者 蔡焕杰 李小龙 曹力玮 高玮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41-6353,共13页
本文对河流与湾区中微塑料的“源”与“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河流,湾区中微塑料污染现状,揭示了微塑料在河流及湾区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归纳了影响微塑料输运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水动力特性对微塑料输运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塑料在河流... 本文对河流与湾区中微塑料的“源”与“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河流,湾区中微塑料污染现状,揭示了微塑料在河流及湾区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归纳了影响微塑料输运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水动力特性对微塑料输运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塑料在河流及湾区的优势形状主要是纤维状,且尺寸多小于1mm.受地理位置和季节性差异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区域流量及污染源不同,因此微塑料的赋存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在河流中影响微塑料输运的主要因素是水流流速与流向,流速与流向的变化使得微塑料在河流中沉降和悬浮行为循环往复.而在湾区海岸,风和潮汐在影响微塑料输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未来研究中应考虑水动力特性与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微塑料的输运及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河流 湾区 时空分布 输运机制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客流波动的高铁运力动态调整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瀚 单仕平 +1 位作者 杨阳 张琦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4,共9页
高速铁路网的拓展和动车组运载工具数量的增加,使我国高铁客流呈现愈加复杂的变化规律。为了灵活、快速、精准地响应不同时期动态变化的客流需求,基于现阶段运力配置模式,首先揭示平峰时期以及包含季节性假期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高峰时... 高速铁路网的拓展和动车组运载工具数量的增加,使我国高铁客流呈现愈加复杂的变化规律。为了灵活、快速、精准地响应不同时期动态变化的客流需求,基于现阶段运力配置模式,首先揭示平峰时期以及包含季节性假期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高峰时期客流波动规律;其次剖析客运生产环节中涉及运力调整的原则、流程、资源和措施;最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场景的客流波动规律,针对性地提出可适应平峰时期客流需求的“三批次”运力动态调整策略与高峰时期的“梯次投放”运力动态调整策略。该高铁运力动态调整策略,可满足市场化背景下客流需求的波动性与复杂性,为进一步完善复合场景下铁路运力精准配置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力配置 需求波动 客流规律 动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铁路网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海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7-227,共11页
为推动甘肃省铁路网现代化建设和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格局下甘肃省铁路发展现状和形势要求,对甘肃省铁路网规划布局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对目前甘肃省铁路网布局结构、路网规模水平、运输效率、运输能力适应性等进行研究,剖析... 为推动甘肃省铁路网现代化建设和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格局下甘肃省铁路发展现状和形势要求,对甘肃省铁路网规划布局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对目前甘肃省铁路网布局结构、路网规模水平、运输效率、运输能力适应性等进行研究,剖析甘肃省铁路网发展存在的瓶颈弱项;其次,基于甘肃省铁路客货运输需求,以问题破解、需求支撑、发展引领为导向,提出甘肃省铁路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布局方案。研究表明,甘肃省将形成“一心两廊多放射”的铁路网格局,构建“1259小时交通圈”,实现区域内部市市通高速铁路、区域对外多径路快速通达、货运体系保障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铁路网规划 路网格局 运输需求 交通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20
作者 杨凡 李治平 +1 位作者 董迎辉 任建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家族是最古老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对氨基酸、脂质、抗生素等物质进行跨膜运输,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家族是最古老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对氨基酸、脂质、抗生素等物质进行跨膜运输,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目前,对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仅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3种双壳类中有系统研究,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尚未见报道。利用缢蛏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运用本地及NCBI在线BLAST程序、FGENESH+、SMART、Ex PASy、MEGA X、Mev 4.90和MapInspect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全基因组水平系统地鉴定出52个缢蛏ABC转运蛋白,并对转运蛋白基因外显子数目、染色体定位等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缢蛏ABC转运蛋白家族分为8个亚家族,即ABCA~ABCH;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种ABC转运蛋白家族,推测基因串联复制事件对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家族成员数目的增加有影响。ABC转运蛋白基因在缢蛏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的表达分析显示,ABCC和ABCG亚家族多个基因在缢蛏稚贝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值,ABC转运蛋白基因在鳃、肝胰腺和性腺中表达种类较多。软体动物作为第二大动物类群,目前仅有3个物种的ABC转运蛋白得到了系统分类,缢蛏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系统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基因的进化和缢蛏ABC转运蛋白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ABC转运蛋白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