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膜蒸发低温多效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正良 郑宏飞 +3 位作者 陈子乾 何开岩 方甲闯 解梦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基于横管与竖管降膜蒸发与降膜凝结的强化传热传质机理,设计建造了一台具有四效回热性能的小型低温多效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用电加热水箱模拟太阳集热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中,对系统的瞬态和稳态性能进行了测试,给出了... 基于横管与竖管降膜蒸发与降膜凝结的强化传热传质机理,设计建造了一台具有四效回热性能的小型低温多效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用电加热水箱模拟太阳集热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中,对系统的瞬态和稳态性能进行了测试,给出了系统在不同运行温度、压力下的产水速率和性能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在本系统中采用了横管、竖管降膜蒸发及降膜凝结技术,使其中大部分的蒸汽潜热及部分盐水的显热得到了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数。在供热水温度为75℃、系统内部压力为10kPa左右时,装置的性能系数可达到3.0左右。对影响产水率的其他因素也作了探索与分析,给出了合理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海水淡化 降膜蒸发 低温多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温度损失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华 沈胜强 +2 位作者 龚路远 牟兴森 刘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4,共5页
为了研究降膜蒸发管束阻力造成的压降及其对传热的影响,以降膜蒸发器内广泛应用的正三角排列管束为物理模型,采用由实验数据拟合出来的压降系数,计算了压降对应的温度损失,分析了蒸汽产率、饱和温度、管列数和喷淋密度对蒸发温度损失的... 为了研究降膜蒸发管束阻力造成的压降及其对传热的影响,以降膜蒸发器内广泛应用的正三角排列管束为物理模型,采用由实验数据拟合出来的压降系数,计算了压降对应的温度损失,分析了蒸汽产率、饱和温度、管列数和喷淋密度对蒸发温度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损失随喷淋密度、管列数和蒸汽产率的增加而升高,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的蒸汽质量流量下,45℃蒸汽的温度损失是70℃时的6倍,而喷淋密度为0.08kg/(m·s)时的温度损失约是0.02kg/(m·s)时的2倍;大型降膜蒸发器内管束区内的温度损失随管列数的增加呈现抛物线型升高。为保证各效蒸发器的传热效率,提出每一效蒸发器温度损失都相等的等温度损失设计思想,其对低温多效蒸发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 管束 温度损失 低温多效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膜蒸发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萃取液浓缩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紫刚 彭国岗 +5 位作者 江文斌 刘刚 贺继涛 王磊 孔留艳 龚荣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2-738,共7页
为探讨降膜蒸发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萃取浓缩工艺中的应用,通过黏度检测、致香成分分析、感官评吸和冷凝水检测等来比较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和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浓缩温度高,浓... 为探讨降膜蒸发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萃取浓缩工艺中的应用,通过黏度检测、致香成分分析、感官评吸和冷凝水检测等来比较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和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浓缩温度高,浓缩时间长,浓缩浸膏的黏度较高,流动性差,涂布时致香成分不易保留,冷凝水的各项水质污染物指标均较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冷凝水高;而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能实现较低温度下的浓缩,且浓缩时间短,浓缩浸膏黏度较低,流动性好,涂布时渗透性好,致香成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综合来看,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的浓缩效果优于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法再造烟叶 浓缩工艺 双效沸腾式外循环蒸发器 多级列管式低温降膜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低温多效蒸发器管束区域内三维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友森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5-1080,共6页
基于大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蒸发器典型的正三角形管束排列结构,使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大型多管束降膜蒸发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管束区域蒸汽出现了分层流动,管束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蒸汽速度很小,压力较高;除雾器布置会对管... 基于大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蒸发器典型的正三角形管束排列结构,使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大型多管束降膜蒸发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管束区域蒸汽出现了分层流动,管束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蒸汽速度很小,压力较高;除雾器布置会对管束区域二次蒸汽的流动产生影响,靠近除雾器管束区域的蒸汽速度明显较大,且沿着管长方向蒸汽速度逐渐增大,在末端处达到最大速度;蒸汽速度沿着管排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沿着管列方向先减小后增大;二次蒸汽沿着轴向通道流动时,蒸汽速度逐渐增大,到达轴向通道出口时蒸汽速度达到最大,当蒸汽流出轴向通道后速度逐渐减小,并在蒸发器出口上部和下部形成大漩涡;蒸发器内蒸汽的阻力损失主要发生在速度梯度变化较大的轴向通道,而在管束区域内的阻力损失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效 降膜蒸发器 流动特性 多孔介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