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能资源分析与服务平台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焕萍 魏培阳 +2 位作者 张永强 陈刚 向洋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为提升我国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2022年初启动了风能资源分析与服务平台研制。平台采用大数据和气象信息分析技术,融合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数据集、气象灾害与台风历史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等,研制形成了包括风能... 为提升我国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2022年初启动了风能资源分析与服务平台研制。平台采用大数据和气象信息分析技术,融合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数据集、气象灾害与台风历史数据、气象预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等,研制形成了包括风能资源查询分析、台风等气象灾害评估与预报预测信息分析、可开发量分析、风机宏观评估、风机自动排布、测风塔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业务与服务功能。为满足大数据量的存储和分析需求,设计了基于地理哈希编码的存储结构、按层高分表以及多节点部署等方法,同时创新性使用提取山顶、山脊线、图像识别及分类等算法,结合气象、气候、高程、遥感图像等条件,构建风能资源评估模型并应用在风机自动布机业务。该平台已在国内多家风电企业本地化部署并应用,主要提供风能资源评估、风机布局、近海风能资源分析及风电场选址等服务,结果表明:平台能够识别风能资源丰富区域,并为风电场选址提供可量化的指标数据,为风电场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资源评估 大数据组织 宏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氢能产业创新布局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凤 窦路遥 +2 位作者 王贵宾 郑启斌 杨春和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成为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的核心组分,分析氢能产业的实践布局与供应链流程,对于我国氢能的产业化、商业化与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供应链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系统解构当前国际氢能产业的...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成为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的清洁能源革命战略的核心组分,分析氢能产业的实践布局与供应链流程,对于我国氢能的产业化、商业化与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供应链研究方法,本文旨在系统解构当前国际氢能产业的阶段性布局及供应链发展趋势;通过梳理氢能产业上、中、下游的供应链发展突破点,详细剖析氢能产业供应链的布局与现状,并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氢能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倾向呈现出“发展→完善→拓展”的实际诉求,路径优化表现为“技术协调→基础布局→路径拓展”的客观递进。建议构建以“制-储-运”为核心的长江氢能走廊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涵盖“制、运、输、配”的国家氢能枢纽中心,优化我国氢能供应链体系和氢能产业创新,加强绿色氢能生产的科技创新,并积极融入全球氢能产业创新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供应链方法 氢能战略 氢能产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空间布局与文脉传承——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忠忠 刘明珠 +1 位作者 韩欣芮 韩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大学文脉是大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通过校园空间规划布局、建筑形式、景观营造等得以体现。大学文脉的传承对于彰显办学宗旨、提升校园品质、增强师生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北京交通大学的实践... 大学文脉是大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通过校园空间规划布局、建筑形式、景观营造等得以体现。大学文脉的传承对于彰显办学宗旨、提升校园品质、增强师生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北京交通大学的实践探索和我国大学发展历程看,通过空间布局传承大学文脉的基本路径可考虑三个方面:适度创新,保持整体建筑布局与原有风格一脉相承,于“循古”之中添新意;运用校园文化符号延续、深化文化内涵,展示校园发展的“前世今生”;构建特色文化带展现校园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脉 传承 校园规划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归一化Astar算法的船舶管路布置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焰 张乔宇 楼建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为解决船舶管路布置方法中目前存在的依靠人工经验调节算法参数,权重系数的设置量级差距较大,以及求解布置方案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网格归一化Astar (GNAstar)的布置方法.首先,采用包围盒和网格法建立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分支管路拆分、... 为解决船舶管路布置方法中目前存在的依靠人工经验调节算法参数,权重系数的设置量级差距较大,以及求解布置方案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网格归一化Astar (GNAstar)的布置方法.首先,采用包围盒和网格法建立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分支管路拆分、网格标记值和父子网格搜索策略,使每一路径节点由不同目标的归一化权重值来共同决定,将传统Astar算法仅考虑长度的目标扩展成包括长度、弯头消耗和安装适用性的管路综合布置目标.最后,通过仿真案例将GNAstar算法与传统Astar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以船舶机舱内不同管路系统为例,与文献中的蚁群算法和粒子群-Astar算法开展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GNAstar算法可获得有效的工程解,设计人员可通过设置不同目标的归一化权重系数来获得相应的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管路 布置优化 Astar算法 网格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4
5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重塑首都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宏观效应与微观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迟远英 姚兴佳 +1 位作者 张彦钊 李国正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共13页
基于首都都市圈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考察数字经济重塑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的宏观效应和微观机理。研究发现:相比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对首都周边地区产业聚集的作用效果更显著。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非首都功... 基于首都都市圈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考察数字经济重塑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的宏观效应和微观机理。研究发现:相比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对首都周边地区产业聚集的作用效果更显著。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对首都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并利用剔除行政力量后的数据进行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理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产业关联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扩散,有利于重塑首都都市圈均衡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异质性显示,数字经济主要促进首都周边地区第二产业的集聚。未来应通过加强都市圈周边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产业承接能力;通过跨区域产业空间规划协同,提高都市圈产业协同水平;通过跨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建设,促进创新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首都都市圈 产业空间布局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产业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学科布局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行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宝存 彭婵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2,共10页
在全球技术革命重塑产业格局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科布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系统变革需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学科布局由静态适配向动态优化乃至超前布局转型。国际经验表明,全球学科分布普遍呈现出技术驱动... 在全球技术革命重塑产业格局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科布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系统变革需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学科布局由静态适配向动态优化乃至超前布局转型。国际经验表明,全球学科分布普遍呈现出技术驱动、服务导向与基础科学引领等不同模式,反映不同国家面向未来产业的战略选择。同时,全球科学与工程学科持续扩张,人文学科相对萎缩,学科层次呈现“金字塔式”分布,反映产业对不同类型层级人才的结构性需求。总体来看,全球高等教育学科布局普遍强调战略导向、需求导向与动态适配。面向未来,我国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构建超前布局、供给重塑、协同共生的学科布局机制,强化基础、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增强高等教育对未来产业格局的战略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高等教育 学科布局 专业调整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PSO和布局特征指标的钻机界面优化研究
8
作者 陈晓鹂 刘润余 +1 位作者 文国军 郝国成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提升地质操作钻机的用户满意度,提出基于界面布局特征衡量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从而获取更合理的钻机界面布局。对钻机界面进行拓扑化并建立坐标系;基于衡量指标的计算对界面内元素进行范围约束并构建... 为提升地质操作钻机的用户满意度,提出基于界面布局特征衡量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从而获取更合理的钻机界面布局。对钻机界面进行拓扑化并建立坐标系;基于衡量指标的计算对界面内元素进行范围约束并构建数学模型;采用改进后的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综合最优平衡解;将最优平衡解对应的坐标应用至界面并进行布局改进;通过SUS评估布局优化的有效性。以某型号钻机操纵界面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界面可有效提升用户满意度。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作为一种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复杂操控界面布局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布局优化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钻机界面 布局特征衡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布局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新文 李思琦 李家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7,共13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是对中华文明演进史进行叙事的重要形式。当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数量、类型和布局方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大遗址资源相比,还不足以构成完整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依托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是对中华文明演进史进行叙事的重要形式。当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数量、类型和布局方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大遗址资源相比,还不足以构成完整体系来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依托四批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相关数据,以在时空维度上讲述“中国故事”为发展目标,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较准确地反映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体系化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体系化发展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空间布局 大遗址保护 中华文明演进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形态、机制与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旻 陈晓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均衡布局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是促进区域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公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采用不平衡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莫兰指数测算我国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结果表明,优质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全国范围广泛分布基础上的... 均衡布局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是促进区域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公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采用不平衡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莫兰指数测算我国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结果表明,优质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全国范围广泛分布基础上的集聚状态,即广泛性与不平衡性并存、关联性与集聚性并存、多种关联模式并存。全国七大地理区域的优质校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其集聚在东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成为明显的洼地;集聚主要发生在直辖市和省会等较发达城市,偏远城市成为空白区。进一步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实证分析高职教育资源空间分布机制的结果显示:多重政策共同影响优质校分布,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布局体现着国家和地方意志;职业教育优质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教育之间存在竞合关系;人口规模、结构与素质均对高职教育产生重要作用。在教育强国建设及“新双高计划”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发挥优质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应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均衡视域下的差异化发展;坚持优质资源共享,发挥热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特色发展,实现职教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优质校 教育资源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党安荣 张朝阳 +3 位作者 王飞飞 翁阳 李翔宇 仇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的分类框架与研究重点,明确低空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梳理了国内外的规划研究进展,总结了五类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低空基础设施层级划分方法,归纳了目标驱动型与需求驱动型两类低空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规划思路,以及利用机场、火车站、屋顶等空间进行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关案例。现有规划研究虽然在指标体系、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概念认知不一、空间区域失衡、应用场景局限、建模过于理想与缺少实证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为此,论文最后探讨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纳入规划体系的两种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 城市空中交通 通用航空 垂直起降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的街区夏季风、热环境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培峰 贾贝贝 +1 位作者 高羽佳 程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了分析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城市风、热环境的影响,从而通过优化街区建筑格局改善城市风、热环境质量,构建3种建筑高度、4种布局形式下街区的建筑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12种建筑格局条件下街区夏季的风、热环境,选用风速、温度... 为了分析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城市风、热环境的影响,从而通过优化街区建筑格局改善城市风、热环境质量,构建3种建筑高度、4种布局形式下街区的建筑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12种建筑格局条件下街区夏季的风、热环境,选用风速、温度、舒适指数等分析街区高度为1.5 m处的风、热环境特征;以山东省青岛市某街区为例,模拟并优化街区夏季高度为1.5 m处的风、热环境。结果表明:行列式布局街区的风场、温度场与舒适指数分布均匀,舒适区面积比最大,平均温度、高温区面积比和舒适指数较小,风、热环境质量最佳;围合式布局街区的静风区面积比、温度与舒适指数高值区面积较大,风、热环境质量最差;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街区风、热环境影响显著;随着街区建筑高度的增大,风、热环境质量劣化;多层建筑街区风场、温度与舒适指数分布均匀,通风效率较高,热量容易扩散,风、热环境质量最佳;高层建筑街区风速与风影区面积较大,热量扩散困难,风、热环境质量较差;通过调整建筑布局形式、体型、拆除部分建筑等优化措施能有效改善街区的风、热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气候 建筑高度 布局形式 计算流体力学 风环境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国大数据分析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匹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如荣 张可 周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7-73,共7页
聚焦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面向产业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基于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调查、高职状态数据库等数据来源及大数据模... 聚焦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面向产业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基于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调查、高职状态数据库等数据来源及大数据模型对高职教育人才供需匹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专业布点数据,分析各地高职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度;基于招生结构的变化,考察高职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匹配度;基于就业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以及供需匹配情况。针对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整体统筹规划,注重跨地区协作,以优质资源共享平衡区域差异;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立足人才培养为本,持续优化以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业布局 产业结构 匹配度 就业质量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基本认知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美球 王检萍 +1 位作者 邱薇 涂梨平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共8页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本认识及治理策略,为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地尽其用”“良田粮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系统推论。研究结果:(1)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与“地尽其用”的偏离,与传统的资源错... 研究目的:探究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本认识及治理策略,为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地尽其用”“良田粮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和系统推论。研究结果:(1)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与“地尽其用”的偏离,与传统的资源错配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城镇土地资源错配明显不同;(2)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多宜性是造成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基础,经济利益驱动是最关键的因素,而相关政策的不匹配也不容忽视。研究结论:以系统思维构建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治理体系,既要夯实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治理的理论与制度基础,包括加强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的相关理论研究,优化顶层设计形成部门合力,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管制作用,还要用好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错配治理的“组合拳”,包括妥善处理好相关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山上”换“山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鼓励农用地产权调整的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土地资源错配 农用地空间布局 错配原因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地域性与布局规律研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理科学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杰 陈东 +2 位作者 李佳洺 郭锐 陈卓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动者逐步成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关键性的稀缺要素,创新模式呈现层级化、网络化、跨区域的特征,流空间的崛起弱化地理空间距离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创新效能的提升要求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并由此产生新的不平衡。进而,从新质生产力新要素、地域综合体、国家网络系统3个方面讨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规律,并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取向、集聚效率的内在要求、国际开放合作和区域分工协作的效能等分析,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演变趋势。研究认为:(1)体现“知识”价值及利益分享合理化、数字化、智能化引发的劳动者关系变化与适应性管理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引发区域非均衡与空间公平的权衡,是生产关系“新转型”的机理所在;(2)重新定位主体功能、重新审视地区资源比较优势和发展路径、重新建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建构适应新型生产关系的制度的主要方面;(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配套改革重点包括:聚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空间上耦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国家“一盘棋”的系统谋划,形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网络和体系的体制机制;聚焦开放的经济格局,形成开放的具有竞争力、安全性和韧性的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地域属性 因地制宜发展 新质生产力布局 地理科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感性工学的交互式进化算法求解室内布局问题
16
作者 郭广颂 席俊杰 吴庆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该文基于NSGA-II提出一种融合感性工学的交互式进化优化方法求解布局优化问题。在每一进化代内计算种群指标均衡性;将种群分为显式指标和隐式指标优化种群,分别优化相应指标;利用决策变量计算界面布局综合美度,并将综合美度优势个体迁... 该文基于NSGA-II提出一种融合感性工学的交互式进化优化方法求解布局优化问题。在每一进化代内计算种群指标均衡性;将种群分为显式指标和隐式指标优化种群,分别优化相应指标;利用决策变量计算界面布局综合美度,并将综合美度优势个体迁移到隐式指标优化种群;将两个优化种群合并,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于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计算 交互 感性工学 室内布局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性评价研究——基于SE指数方法
17
作者 刘志强 郑薇 +1 位作者 洪亘伟 余慧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性研究对构建高品质社区生活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SE指数评价苏州中心城区社区公园布局的空间公平性,并揭示各市辖区社区公园和居民的供需匹配状况、空间公平性差异。结果发现:1)SE指数是对使... 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性研究对构建高品质社区生活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SE指数评价苏州中心城区社区公园布局的空间公平性,并揭示各市辖区社区公园和居民的供需匹配状况、空间公平性差异。结果发现:1)SE指数是对使用基尼系数公平性评价方法的补充和拓展,可弥补基尼系数无法体现空间性的不足,同时也是对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性评价方法的优化和完善,能够判定社区公园布局是否存在不公平现象,并可对相同(近)基尼系数市辖区所对应的不同公平性状态进行原因解释。2)整体尺度看,苏州中心城区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性较差,各市辖区空间公平性差异明显,呈现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局部尺度看,姑苏区和吴中区基尼系数相近,但姑苏区空间不公平状态呈现需求多而供给不足,吴中区则表现为供给充足而需求少。以期为社区公园布局空间公平性评价研究提供方法借鉴,为公园绿地布局优化和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园 空间布局 空间公平性 SE指数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用于矿井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继平 彭铭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5G,5.5G,WiFi6,WiFi7,UWB,ZigBee等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设计、规划和优化,需进行矿井电磁波传播分析。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是预测电磁波传播衰减的有效方法。分析研究了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 5G,5.5G,WiFi6,WiFi7,UWB,ZigBee等矿井移动通信、人员和车辆定位、无线视频和无线传感等系统的设计、规划和优化,需进行矿井电磁波传播分析。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是预测电磁波传播衰减的有效方法。分析研究了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在矿井的适用性:①矿井电磁波传播为有限空间特殊环境中远距离传播,与地面室内长方体简单环境中近距离电磁波传播不同。②矿井巷道四周为较厚的煤岩,对电磁波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巷道支护材料进一步阻挡了电磁波穿透,一般不考虑电磁波穿墙衰减。室内−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中的COST−Multi−Wall模型、Keenan−Motley模型考虑电磁波穿墙衰减,不适用于矿井。③矿井的基站和无线终端均在巷道内,为有限空间内部电磁波传播。室外−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适用于基站在室外开放空间、无线终端在室内有限空间的电磁波传播,不适用于矿井。分析研究了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对矿井不同场景(矿井辅助运输大巷、掘进巷道、拐弯巷道、分支巷道、综采工作面)中电磁波传播衰减的预测误差:利用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中的WINNER II模型、3GPP InH−Office模型、ITU−R P.1238模型、ITU−R M.2412 InH模型预测矿井电磁波传播衰减时,总的误差均值分别为9.3,8.2,9.9,7.7 dB,由于预测误差较大,这些模型不适用于矿井。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矿井特殊环境建立的矿井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因此,有必要针对矿井有限空间特殊环境,研究建立矿井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指导矿井通信基站和定位分站及其天线的设计和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信 电磁波传播 电磁波衰减 统计模型 基站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的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竞争态势分析
19
作者 荣海琴 孙泽玉 姚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9,共10页
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与科技的封锁与打击,开展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的专利竞争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利用Innography专利分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专利数据,通过对树脂基复合材料专利的年度申请... 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与科技的封锁与打击,开展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的专利竞争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利用Innography专利分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专利数据,通过对树脂基复合材料专利的年度申请量、专利申请人所在国家和技术应用国、专利排名前20的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分布、专利强度、专利竞争力、专利转让情况等的深度挖掘,研究了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专利技术的竞争态势,并将中国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及转让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专利的申请量飞速增加,相关技术以及应用水平提升很快,但是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专利的专利权人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技术的转化率比较低。据此,提出加强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技术向高端产品和自动化水平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复合材料 Innography 专利检索 专利布局 竞争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力布局推动区域产业链跃迁
20
作者 刘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9,共8页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链跃迁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我国算力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供求失衡与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标识与度量不统一导致地区间难以协调,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端算力不足,限制了产业链跃...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链跃迁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我国算力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供求失衡与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标识与度量不统一导致地区间难以协调,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端算力不足,限制了产业链跃迁。一方面,合理的算力布局可以在不同层面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基于属地需求的算力布局有助于打造本地算力产业链,跨区域的算力布局可以推动形成算力产业体系,跨区域的交易则可以促进算力市场化配置。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链随之出现跃迁。当地的产业技术水平普遍提高,跨区域的数字化产业集聚明显加强,智能算力产业异军突起,算力与电力融合共生良性局面日益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布局 区域经济 产业链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