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水利枢纽1^(#)泄洪排沙放空洞掺气设施体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高建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5-261,共7页
某水利枢纽1^(#)泄洪排沙放空洞运行水头高达83 m,断面最高平均流速超过35 m/s,采用一坡到底形式,底坡为0.81%。设计三道坎槽结合的掺气设施。为了验证掺气设施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通过比尺1∶40的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对掺气设施体型进行了... 某水利枢纽1^(#)泄洪排沙放空洞运行水头高达83 m,断面最高平均流速超过35 m/s,采用一坡到底形式,底坡为0.81%。设计三道坎槽结合的掺气设施。为了验证掺气设施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通过比尺1∶40的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对掺气设施体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设计体型控制段后渐扩边墙局部压强值达-86.6 kPa,易发生空化水流。空腔回水严重,间歇堵塞通气孔,通气井面积小,气水流量比最大为1.8%,3^(#)掺气坎仅0.6%。经试验研究,提出取消渐扩段,1^(#)掺气设施上移并将体型调整为差动式突扩突跌形式,2^(#)、3^(#)掺气设施调整为差动式挑坎、坎后变坡形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型能够满足掺气要求,汛限水位气水流量比超过4.2%,正常蓄水位以上气水流量比超过7.0%,掺气效果良好,成果对解决隧洞小底坡掺气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排沙放空洞 掺气槽 突扩突跌掺气坎 差动式掺气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沙放空洞边墙空蚀破坏原因反馈分析及改造体型优化研究
2
作者 高建标 王志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08-515,共8页
为弄清冲沙放空洞边墙发生局部空蚀破坏原因,寻求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修复方案,为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为制定合理的运行调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完建体型为基础,建立冲沙放空洞局部常压(1:25)、减压(1:30)水工模型,按照原型试验工况进... 为弄清冲沙放空洞边墙发生局部空蚀破坏原因,寻求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修复方案,为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为制定合理的运行调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完建体型为基础,建立冲沙放空洞局部常压(1:25)、减压(1:30)水工模型,按照原型试验工况进行全面反演试验,从水流流态、掺气空腔形态、掺气效果、压强分布及水流近壁掺气浓度等综合分析论证两侧边墙发生局部空蚀破坏的原因。结果显示:侧扩水流与边墙交汇后在扩散段发生分离造成压力降低并产生较大负压,实测最大负压达-46.7 kPa,水流空化数仅0.08,水流噪声最大声压级增量达10.0 dB,远大于水流初生空化判别值5.0~7.0 dB,且洞口流速高达36 m/s左右,从而诱发边墙空化水流。另一方面边墙存在较大范围清水掺气盲区,缺乏有效的掺气保护,是发生空蚀破坏的原因之一。提出的推荐体型将原渐扩修改为突扩形式,并设置梯形突扩收缩坎控制边墙水翅的强度。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形成较长和稳定的侧空腔,下游边墙和底板压力分布合理,模型掺气浓度最小值为1.4%,说明具备较好的掺气能力。原型过流试验测量边墙水流噪声声压级最大增量仅3.5 dB,表明没有发生空化水流,经过多年运行,并末出现严重空蚀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沙放空洞 空蚀破坏 掺气浓度 水流空化数 突扩突跌 梯形突扩收缩坎 侧空腔 原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式竖井环形掺气坎的掺气空腔计算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瑶 张法星 +1 位作者 邓军 许唯临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3,共6页
通过试验对旋流式竖井的竖井段流速、压强等进行测量,计算了水流空化数。通过分析,明确了有必要在高水头旋流式竖井泄洪洞中设置掺气减蚀设施。针对旋流竖井环形掺气坎掺气空腔长度的计算问题,从旋流式竖井中水流微团的运动特点出发,运... 通过试验对旋流式竖井的竖井段流速、压强等进行测量,计算了水流空化数。通过分析,明确了有必要在高水头旋流式竖井泄洪洞中设置掺气减蚀设施。针对旋流竖井环形掺气坎掺气空腔长度的计算问题,从旋流式竖井中水流微团的运动特点出发,运用抛射体理论,推导出旋流式竖井环形掺气坎掺气空腔长度的计算方法,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表明给出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在设置环形掺气坎后,对下游竖井段时均压强影响较小,脉动压强有所增大但频率分布以5 Hz以内的低频为主,不会对井壁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式竖井 环形掺气坎 空腔长度 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泄洪深孔跌坎掺气体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赤 韩继斌 +1 位作者 朱世洪 何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共4页
通过比尺为 35和 2 0的两个模型 ,观测了流态、压力分布、通气量、掺气浓度分布等物理量 ,对三峡工程泄洪深孔跌坎掺气体型中的跌坎高度、明槽坡度、盖板形式和通气孔尺寸等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可行的深孔跌坎掺气体型。该体型已为设计... 通过比尺为 35和 2 0的两个模型 ,观测了流态、压力分布、通气量、掺气浓度分布等物理量 ,对三峡工程泄洪深孔跌坎掺气体型中的跌坎高度、明槽坡度、盖板形式和通气孔尺寸等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可行的深孔跌坎掺气体型。该体型已为设计采用。另外还对不同比尺模型中水流掺气的比尺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泄洪深孔 跌坎掺气 比尺效应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欠平衡钻井环空注气工艺优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义 鲜保安 +2 位作者 赵庆波 周卫东 孙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8-402,共5页
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是目前煤层气钻井中减少煤储集层伤害、保护煤储集层最常用的措施之一。针对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特征,优选了水平及竖直井筒内多相流动压降计算模型,确立了井底欠压值的求解方法,给出了求解的计算流... 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是目前煤层气钻井中减少煤储集层伤害、保护煤储集层最常用的措施之一。针对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特征,优选了水平及竖直井筒内多相流动压降计算模型,确立了井底欠压值的求解方法,给出了求解的计算流程。根据沁水盆地煤层气田某羽状水平井实际资料,通过对不同注气压力、不同注气量以及不同钻井液排量条件下井底欠压值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当环空注气压力一定时,井底欠压值随钻井液排量的增大而单调递增,且环空注气量越大,井底欠压值越小;在最佳环空注气压力条件下,当钻井液排量一定时,井底欠压值随着环空注气量的增大而单调递减,当环空注气量一定时,井底欠压值随着钻井液排量的增大而增大。利用该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结合现场欠平衡钻井工程要求,可以优化出最佳的环空注气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充气欠平衡 羽状水平井 环空压降 井底压力 环空注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跌水曝气接触氧化处理乡村生活污水 被引量:15
6
作者 吉祝美 吕锡武 李先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79,共3页
简述了在低温时以跌水曝气接触氧化法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程对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工艺出水COD、TN、TP分别低于70mg/L、5mg/L、0.1mg/L,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的一级标准(GB18918-2002),对富营养化水体流域内农... 简述了在低温时以跌水曝气接触氧化法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程对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工艺出水COD、TN、TP分别低于70mg/L、5mg/L、0.1mg/L,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的一级标准(GB18918-2002),对富营养化水体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接触氧化法 跌水充氧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污水的厌氧-跌水-人工湿地组合处理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希希 宋官勇 +4 位作者 张伟 肖广全 管宏友 陈玉成 张信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随着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分散排放为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渐提上日程.试验以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农村为对象,采用厌氧-跌水-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 随着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分散排放为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渐提上日程.试验以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农村为对象,采用厌氧-跌水-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85.26%,80.77%,77.07%,和73.35%,其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82.13,8.16,14.43和1.77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该法投资小,能耗低,管理方便,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推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厌氧 跌水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闸门突扩跌坎式通气减蚀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1
8
作者 肖兴斌 王才欢 王业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8,共5页
偏心铰弧形闸门门座结构特殊 ,所处水流情况复杂 ,实际运行中大多数是成功的 ,但也有少数发生空蚀破坏。应找出发生空蚀破坏的原因 ,并提出改善措施 ,使工程应用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关键词 突扩跌坎 水力特性 掺气减蚀 最佳体型 弧形闸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农村污水的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设计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磊 吕锡武 +2 位作者 李先宁 刘晋 宋海亮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为了满足太湖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除磷脱氮效率高、管理简单、运行和建设费用低的要求,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并进行了工程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跌水充氧接触氧化的设计及运行参数;接触氧化池内采... 为了满足太湖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除磷脱氮效率高、管理简单、运行和建设费用低的要求,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并进行了工程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跌水充氧接触氧化的设计及运行参数;接触氧化池内采取弹性填料与组合填料以1:1的比例混合装填,平面布置密度为45根/m2时,可使微生物量与跌水充氧能力之间达到平衡;相邻两池间经济有效的跌水高度为0.5 m;竖缝间距5 cm的挡板对水流的分散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充氧效果;水力停留时间越小充氧效果越好,但由此带来的污染物负荷升高又会使污染物去除效果下降,故水力停留时间宜取2.4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充氧 农村污水 跌水挡板 填料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跌水充氧式沟渠连通生态塘污水处理效果及优化模拟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将军 李海彩 +3 位作者 邵庆军 张骞 邵庆林 霍子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248,共7页
针对农村污水流量小浓度高、排放不均匀及降雨冲击等特点,设计多级跌水充氧式沟渠连通生态塘组合工艺,进行水力负荷、运行方式、水量波动、降雨冲击等影响因素及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降低;间... 针对农村污水流量小浓度高、排放不均匀及降雨冲击等特点,设计多级跌水充氧式沟渠连通生态塘组合工艺,进行水力负荷、运行方式、水量波动、降雨冲击等影响因素及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降低;间歇运行的处理效果优于连续运行;水量的波动导致污染物的去除率也随之变化,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去除率最大降幅接近20%;总氮去除率的降幅最大,约25%;总磷的去除率最大降幅最小,约15%左右;当降雨规模变大时,组合工艺对各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从53.95%、52.44%、49.92%、71.64%下降到40.94%、43.75%、34.93%、53.84%。采取地表径流截流措施后,组合工艺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改善,去除率的上升与截流倍数的增加近似呈现线性关系,当降雨为暴雨,采取截流倍数为5时,出水水质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对降雨期间农村污水的污染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农村地区 参数优化 多级跌水 生态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膜与砂滤生物接触氧化联用处理富营养化湖泊水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1 位作者 王华成 戈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4,共4页
采用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平均水温7.6℃,生物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1.6h时,组合工艺对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1%、44.0%、35.3%、97.9%... 采用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平均水温7.6℃,生物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1.6h时,组合工艺对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1%、44.0%、35.3%、97.9%和6.9%。而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无锡充山水厂对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8.7%、14.5%、36.4%、97.5%和5.6%。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在投资和运行费用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试验工艺的处理效率优于常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跌水曝气 生物接触氧化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流泄水道突扩突跌掺气设施空腔长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超 李龙国 +2 位作者 庄文化 李乃稳 刘慧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查明短有压进口泄洪洞下游明流泄水道上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底、侧空腔长度随掺气坎尺寸和水流弗劳德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试验,测试了不同掺气坎尺寸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底、侧空腔长度,分析了无量纲底、侧空腔长度与掺气坎尺寸和水... 为了查明短有压进口泄洪洞下游明流泄水道上突扩突跌掺气设施底、侧空腔长度随掺气坎尺寸和水流弗劳德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试验,测试了不同掺气坎尺寸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底、侧空腔长度,分析了无量纲底、侧空腔长度与掺气坎尺寸和水流弗劳德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底空腔长度随着挑坎高度的增加、挑坎坡度的增大、侧扩宽度的增加和水流弗劳德数的增大而增大;侧空腔长度与挑坎高度、挑坎坡度关系不大,随着侧扩宽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水流弗劳德数的变化规律为:当侧扩宽度较大时,侧空腔长度随水流弗劳德数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当侧扩宽度较小时,侧空腔长度随水流弗劳德数的增大而略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气减蚀 掺气坎 空腔长度 突扩突跌 侧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突跌掺气坎底空腔长度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超 李龙国 +2 位作者 李乃稳 庄文化 刘慧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突扩突跌掺气坎的底空腔长度既与水力条件和底部掺气坎结构参数有关,也与侧墙掺气坎结构参数有关。以往的底空腔长度计算方法,均针对仅采用底部掺气坎,未设置侧墙掺气坎这类掺气设施,不能反映出侧墙掺气坎结构参数对底空腔长度的影响。... 突扩突跌掺气坎的底空腔长度既与水力条件和底部掺气坎结构参数有关,也与侧墙掺气坎结构参数有关。以往的底空腔长度计算方法,均针对仅采用底部掺气坎,未设置侧墙掺气坎这类掺气设施,不能反映出侧墙掺气坎结构参数对底空腔长度的影响。基于射流微元体受力平衡法,提出了一种求解明流泄水道突扩突跌掺气坎底空腔长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全面反映突扩突跌掺气坎底空腔长度受底部掺气坎、侧墙掺气坎结构参数和水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与30组试验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气减蚀 掺气坎 空腔长度 突扩突跌 侧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池-集水池-阶梯跌水充氧曝气塔-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桂伦 马吉平 +3 位作者 姚健 陈柳萌 徐德胜 陈庆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179-181,共3页
采用厌氧池-集水池-阶梯跌水充氧曝气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工艺的运行效果及各处理单元对去除污染物的贡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处理效果稳定,其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 采用厌氧池-集水池-阶梯跌水充氧曝气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工艺的运行效果及各处理单元对去除污染物的贡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处理效果稳定,其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磷(TP)、悬浮物(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0%、90.70%、93.69%、91.23%。阶梯跌水充氧曝气塔对COD、NH4+-N、TP的去除贡献率较大。将阶梯跌水充氧曝气塔与厌氧池、集水池、人工湿地相结合可以发挥组合的优势,并提高出水水质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厌氧处理 阶梯跌水充氧曝气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水曝气充氧效果模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发站 蒋蒙宾 吕平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4,77,共4页
以双膜理论为跌水曝气充氧的理论基础,建立氧气传质模型。借助物料衡算方程,求得采用穿孔管跌水曝气的充氧模型。结果表明,跌水后DO的质量浓度ρ是饱和DO的质量浓度ρs、初始DO的质量浓度ρ0、初始流速v0、跌水高度h的函数,而与孔径大... 以双膜理论为跌水曝气充氧的理论基础,建立氧气传质模型。借助物料衡算方程,求得采用穿孔管跌水曝气的充氧模型。结果表明,跌水后DO的质量浓度ρ是饱和DO的质量浓度ρs、初始DO的质量浓度ρ0、初始流速v0、跌水高度h的函数,而与孔径大小无关。实际检测结果与模型的偏差率在-4.24%~5.29%波动,平均偏差率仅为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曝气 充氧模型 传质 双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管充气钻井环空多相流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根生 刘文旭 +3 位作者 黄中伟 田守嶒 马东军 吴延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93,共5页
针对寄生管充气钻井技术的特征,选用Hasan多相流计算模型,确定了井筒环空的流型和压降计算方法,给出了编程求解的计算流程。利用新疆某充气欠平衡井的数据进行计算,对井筒压力、流型变化、含气体积分数随注气量、钻井液排量、井口回压... 针对寄生管充气钻井技术的特征,选用Hasan多相流计算模型,确定了井筒环空的流型和压降计算方法,给出了编程求解的计算流程。利用新疆某充气欠平衡井的数据进行计算,对井筒压力、流型变化、含气体积分数随注气量、钻井液排量、井口回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寄生管充气钻井的过程中,井筒环空压力随注气量的增大而减小,随钻井液排量的增大而增大,随井口回压的增大而增大。井筒环空中的含气体积分数随注气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钻井液排量的增大而减小,随井口回压的增大而减小。井筒环空中的流型转换点随注气量的增大而下移,随钻井液排量的增大而上移,随井口回压的增大而上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管 充气钻井 井筒环空 多相流 流动特性 压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扩跌坎掺气设施深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赤 李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79,89,共5页
高速水流下的空化空蚀和高水头下的闸门止水问题是高水头泄水建筑物运行所遇到的2大问题。为深入研究突扩跌坎掺气设施,进一步了解其水力特性和空化特性,以某水利枢纽孔板泄洪洞中闸室通气系统和突扩跌坎掺气设施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建... 高速水流下的空化空蚀和高水头下的闸门止水问题是高水头泄水建筑物运行所遇到的2大问题。为深入研究突扩跌坎掺气设施,进一步了解其水力特性和空化特性,以某水利枢纽孔板泄洪洞中闸室通气系统和突扩跌坎掺气设施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比尺1∶20的局部水工模型,分析研究了通气孔风速、流态、压力、掺气浓度等水力特征参数,并将试验结果与原型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工程布置的掺气效果良好,试验所得通气管内风速随闸门开度变化的趋势、水流掺气浓度、压力及其脉动在数值上与原型观测结果均一致,说明工程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对比验证是成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均表明,结合闸门止水和掺气减蚀要求的突扩跌坎布置,是符合实际需求且安全可行的,同时也是解决高水头条件下闸门止水和掺气减蚀的有效措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扩跌坎 空化空蚀 闸门止水 掺气设施 压力 掺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水曝气生物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发站 陆建红 吕平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0-53,共4页
采用三级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25℃(平均16.9℃),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h时,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浊度、CODMn、藻类、UV254等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2%、1... 采用三级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25℃(平均16.9℃),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h时,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浊度、CODMn、藻类、UV254等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2%、17.2%、62.8%、10.7%,对NH3-N的去除负荷为0.65mg·L-1·h-1,当水温高于20℃时,对NO2--N的去除率达到了60%以上。三级跌水曝气共充氧1.61mg·L-1,出水溶解氧浓度大于3.97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曝气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型厌氧好氧一体生化反应器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迪 李玉华 +1 位作者 赵琳娜 高贤彪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对新型专利—沼气型厌氧好氧一体生化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在平均气温7℃,处理量20t/d,HRT2.9d,厌氧段水力负荷0.571m3/(m3·d),生物球装填率15%;好氧段水力负荷1.143m3/(m3·d),弹性填料(YDT)装填率依次... 对新型专利—沼气型厌氧好氧一体生化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在平均气温7℃,处理量20t/d,HRT2.9d,厌氧段水力负荷0.571m3/(m3·d),生物球装填率15%;好氧段水力负荷1.143m3/(m3·d),弹性填料(YDT)装填率依次为50%、40%和25%,跌水充氧,连续稳定运行8个月,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中的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73.7%和76.5%;出水水质均值为COD34mg/L、BOD15mg/L、SS6mg/L和粪大肠菌群数5200个/L,可用于农业灌溉和观赏性景观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跌水充氧 生物膜 COD B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跌水与微孔曝气一体化氧化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祖文 黄家胜 宋存义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5,共4页
为解决我国丘陵地带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偏高等实际问题,利用丘陵地势条件,将阶梯式跌水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器、潜水推进器等节能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设计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小试和中试结果均表明:... 为解决我国丘陵地带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偏高等实际问题,利用丘陵地势条件,将阶梯式跌水曝气装置、微孔曝气器、潜水推进器等节能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中,设计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小试和中试结果均表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充氧性能,在处理污水能达标排放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结合混合液流态和阶梯式跌水装置复氧过程等方面的节能机理分析,导出的阶梯式跌水曝气装置复氧过程中氧亏比的数学计算模型为该工艺指导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跌水 微孔曝气 氧化沟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