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mproved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multi-layered rock interface
1
作者 WEN Min-jie XIE Jia-hao +4 位作者 LI Li-chen TIAN Yi EL NAGGAR M.Hesham MEI Guo-xiong WU Wen-b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229-243,共15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 general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model to predict th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among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tructures.Based on the Green-Lindsay(GL)thermoelastic theory,semi... This study proposes a general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model to predict th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the interface among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tructures.Based on the Green-Lindsay(GL)thermoelastic theory,semi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emperature increment and displacement of multi-layered composite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Laplace transform method,upon which the effects of therm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partition coefficient,thermal conductivity ratio and heat capacity ratio on the response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ized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model can realistically describe the imperfect thermal contact problem.Accordingly,it may degenerate into other thermal contact models by adjusting the thermal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partition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ed structures general thermal contact model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GL thermoelastic theory Laplace trans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与双氧水对发泡水泥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马令勇 刘艳东 +5 位作者 刘洋 姜伟 李清 杜彬 符恩民 李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9-1987,共9页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温控制在50℃,双氧水比例7%(质量分数)时,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可达1.93 MPa,此时导热系数为0.0541 W/(m·K),泡孔分布均匀,孔隙结构致密。通过合理调控双氧水质量分数和水温,可以显著提升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同时还可优化其孔隙结构分布,提升发泡水泥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 双氧水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粉煤灰多孔骨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
作者 王萧萧 管雪怡 +2 位作者 荆磊 刘曙光 闫长旺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2-789,共8页
将煤矸石和粉煤灰烧结制成多孔骨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分析烧结过程中骨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预热温度500℃、预热时间20 min、烧结温度1000℃、烧结时间10 min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 将煤矸石和粉煤灰烧结制成多孔骨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仪分析烧结过程中骨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预热温度500℃、预热时间20 min、烧结温度1000℃、烧结时间10 min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煤矸石-粉煤灰多孔骨料,筒压强度为2.50 MPa,导热系数为0.1416 W/(m·K);当烧结温度由1000℃升高至1200℃时,莫来石堆积形成孔径d<1000 nm的孔隙,中孔和大孔被平均厚度约为0.466µm的液相覆盖,大孔体积分数减少34.49%,筒压强度提升,莫来石的高导热性和平均孔径的减小使多孔骨料导热系数增加;1 m³混凝土中多孔骨料的碳排放总量为140.200 kg CO_(2) eq.,较Stalite骨料和粉煤灰轻骨料分别降低了56.2%和56.3%,更具绿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粉煤灰 多孔骨料 筒压强度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保温超轻质发泡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屈万英 刘凯璐 +1 位作者 王黎 曾浩洋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07-6013,共7页
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具有保温性能好,轻质,施工方便等优点,作为建筑保温材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其轻质性及保温性能仍有待提高。通过改变发泡剂掺量来探究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各项性能变化,结合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纳米SiO_(2... 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具有保温性能好,轻质,施工方便等优点,作为建筑保温材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其轻质性及保温性能仍有待提高。通过改变发泡剂掺量来探究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各项性能变化,结合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气孔结构的变化并通过软件Image pro plus对其孔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发泡剂掺量为0.66%时,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的流动度降低至132 mm、导热系数降低至0.121 W/(m·K)、干密度降低至515 kg/m^(3)、导热系数和干密度分别下降了31.2%和25.2%,而吸水率逐渐增大;同时,随着发泡剂掺量的增多,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中的大尺寸气孔占比增加,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剂 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 导热系数 干密度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酸掺杂的PANI/PET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导电性
5
作者 金欣 刘晓东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改善聚苯胺/聚酯(PANI/PET)复合导电织物的导电性,采用不同酸掺杂方式对PANI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在PET纤维表面原位聚合PANI,制备PANI/PET复合织物;采用SEM、FTIR、XRD和电导率测试分析掺杂酸种类对PANI/PET材料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为改善聚苯胺/聚酯(PANI/PET)复合导电织物的导电性,采用不同酸掺杂方式对PANI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在PET纤维表面原位聚合PANI,制备PANI/PET复合织物;采用SEM、FTIR、XRD和电导率测试分析掺杂酸种类对PANI/PET材料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将PANI/PET复合导电织物与金属Al、Cu膜电极组装制备肖特基型纳米发电机,考察其电输出性能。结果表明:掺杂酸的种类显著影响PANI的苯醌结构比例、分子链规整性及晶面间距;PTSA掺杂的PANI具有最高的苯式/醌式结构比值(2.16)、最优的晶面间距(0.343 nm)和最高的结晶度(46.16%),从而表现出最佳的导电性能(0.65 S/m);基于PTSA掺杂的PANI/PET复合材料制备的肖特基型纳米发电机展现出良好的电输出性能,开路电压为0.973 V,短路电流为327.19μA,进一步验证了材料的优异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聚酯复合织物 掺杂酸 分子结构 导电性 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包差值型液冷板设计和散热性能分析
6
作者 朱茂桃 王建岭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9-384,共6页
为了探究放电中途进行液冷的效果,以一个由3个电池模组组成的完整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在极柱上表面放置导电排和ntc温度传感器。通过数值模拟,将模型导入Fluent分析,先在常温行车工况下使用1C倍率进行放电,当电池包温度上升到38℃时,开启... 为了探究放电中途进行液冷的效果,以一个由3个电池模组组成的完整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在极柱上表面放置导电排和ntc温度传感器。通过数值模拟,将模型导入Fluent分析,先在常温行车工况下使用1C倍率进行放电,当电池包温度上升到38℃时,开启液冷系统,进行电池包降温。结果表明:当电池包达到38℃时开启液冷系统,电池包的温度由于热惯性先上升再下降,同时靠近出口的锂电池温度上升大于靠近进口处的电池,但是整体温度范围依旧在电动车正常行驶温度范围内。然后基于现有的蛇形流道设计出一个串并联结合并且宽度依次增大的新型流道结构,再改变进口冷却液的流速、温度和导热垫厚度,研究不同的工况下电池包冷却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流道对于电池包温度一致性有所改善,进口冷却液流量、温度和导热垫厚度的选择也能影响冷却效果以应该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c温度传感器 三维瞬态分析 新型流道结构 冷却液流量 冷却液温度 导热垫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银行股东监管:现状、困境与制度完善
7
作者 邓秀媛 魏涵昳 杜锦怡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4,共12页
中小银行因数量众多且风险集聚的显著特征,其监管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挑战。强化股东监管作为提升中小银行监管效能的关键着力点,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银行股东股权现状,并通过现行法律... 中小银行因数量众多且风险集聚的显著特征,其监管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挑战。强化股东监管作为提升中小银行监管效能的关键着力点,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银行股东股权现状,并通过现行法律法规梳理中小银行股东监管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监管实践中存在的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监管处罚力度有限、股东行为监管滞后、部分股东履职能力欠缺、监管协同尚需提升等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中小银行股东监管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深化中小银行治理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银行 股东监管 股权管理 股权结构 银行治理 关联交易 行为监管 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应用进展
8
作者 邓卫斌 李铁虎 +2 位作者 李昊 李立哲 常鹏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38,共15页
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危害人类健康、干扰精密仪器正常运行,且对国防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轻质、耐腐蚀、易加工和低成本的炭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通过屏蔽体限制电磁波。炭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与三维导电结构的设计密切相关,炭基复... 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危害人类健康、干扰精密仪器正常运行,且对国防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轻质、耐腐蚀、易加工和低成本的炭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通过屏蔽体限制电磁波。炭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与三维导电结构的设计密切相关,炭基复合材料可以设计为均质结构、网络结构、取向结构和多层结构。基于炭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了炭基材料的具体屏蔽机理,总结了炭的导电结构设计类型以及具体的应用形式,并对未来炭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炭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结构调控 导电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对近海大地电磁响应的畸变影响与压制:以华南雷琼地区为例
9
作者 李鑫 程远志 +4 位作者 陈超健 魏雨浓 邓阳凡 胡久常 白登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1393,共13页
海洋和陆地之间显著的导电性差异会造成海岸线附近天然时变电磁场的畸变,从而影响近海大地电磁测深(MT)成像结果及解释的可靠性.前人针对高导海水对近海MT响应的影响和校正已开展大量研究,但对海水之下高导沉积物的相关影响仍缺乏认识.... 海洋和陆地之间显著的导电性差异会造成海岸线附近天然时变电磁场的畸变,从而影响近海大地电磁测深(MT)成像结果及解释的可靠性.前人针对高导海水对近海MT响应的影响和校正已开展大量研究,但对海水之下高导沉积物的相关影响仍缺乏认识.为此,本研究基于实测海水深度及海底沉积物厚度数据构建了华南大陆南缘雷琼地区的高分辨率三维海陆电性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和分析了海底沉积物对陆内近海MT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雷琼地区海底沉积物厚度远大于海水深度,近海低频MT响应受到的强烈畸变影响主要来自海底沉积物;(2)相对海南岛,雷州半岛陆内MT响应受到海底沉积物的影响更为严重;(3)海底沉积物造成的畸变影响强度和周期范围主要受控于测点与海岸线的距离、沉积物厚度及陆地深部电性结构.理论模型反演试验表明,忽略海底沉积物的影响会造成近海MT成像结果的严重畸变,而通过将实测海底沉积物三维分布纳入反演初始-先验模型可有效压制畸变影响,获得更可靠的地下电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海岸效应 海底沉积物 三维数值模拟 电导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导热膜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慧君 张晴 +2 位作者 黄坤 裴嵩峰 任文才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0-552,共13页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设备运行时的热量聚集和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约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石墨烯基导热膜凭借自身高面内热导率的特点,可将局部热点的热量高效扩展至更大的传热面积...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设备运行时的热量聚集和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约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石墨烯基导热膜凭借自身高面内热导率的特点,可将局部热点的热量高效扩展至更大的传热面积来提升散热效率、降低器件运行温度,是重要的电子设备热管理材料。本综述分析了石墨烯膜结构与导热性能的关系,介绍了石墨烯基导热膜的主要制备方法,讨论了石墨烯前驱体,制膜工艺以及热处理过程对石墨烯膜缺陷结构的调控和修复机制,总结了当前提高石墨烯膜热导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石墨烯导热膜技术发展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膜 热导率 热处理 缺陷结构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树种根系抗旱生理响应机制
11
作者 徐肖阳 刘青 +2 位作者 王云霞 刘莹 王国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93-3301,共9页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导致黄土高原人工林生产力下降,死亡风险提高,但该区域典型树种应对极端干旱环境的生理特征变化能否提高树种抗旱性能还未可知。选取了该区域广泛分布的四个典型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丁...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导致黄土高原人工林生产力下降,死亡风险提高,但该区域典型树种应对极端干旱环境的生理特征变化能否提高树种抗旱性能还未可知。选取了该区域广泛分布的四个典型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丁香(Syringa reticulata)、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对象,研究各树种根系在极端干旱过程中的水力特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纹孔膜孔隙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在干旱胁迫20 d后刺槐、丁香、辽东栎和油松根木质部导水率下降至0.08 kg m^(-1)s^(-1)Mpa^(-1)、0.22 kg m^(-1)s^(-1)Mpa^(-1)、0.09 kg m^(-1)s^(-1)Mpa^(-1)和0.71 kg m^(-1)s^(-1)Mpa^(-1),栓塞程度达到97.2%、43.2%、63.1%和22.7%。(2)随着水力功能降低,刺槐、辽东栎和油松的根木质部NSC总量先增加后降低。刺槐和辽东栎根木质部内NSC总量在干旱胁迫30 d后分别比初始状态显著增加了57.9%和85.5%,但在干旱胁迫50 d后分别比初始状态增加了23.5%和47.4%。油松在干旱胁迫50 d时根木质部内NSC总量比初始状态显著增加了41.2%,在干旱胁迫70 d后比初始状态显著降低了8.2%。随着水力功能降低,丁香根木质部内NSC总量在干旱胁迫30 d和50 d时分别显著降低了20.2%和15.5%。(3)在极端干旱过程中各植物的纹孔膜由于所处的水分环境及渗透势的变化导致其孔隙先降低后增加。在干旱胁迫50 d后4个树种的纹孔膜孔隙收缩为初始状态的0.04—0.60倍,但在干旱胁迫70 d后纹孔膜孔隙增加为初始状态的0.42—1.38倍。这表明当极端干旱胁迫发生后,刺槐根木质部将首先面临水力失败的风险,丁香根木质部可能面临碳饥饿风险,而油松根能够存活最长时间。研究阐明了各植物根系对极端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为人工林的管理抚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导水率 栓塞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糖 纹孔膜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法研究虚拟岩心结构参数对低频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
12
作者 马铭 赵建国 +5 位作者 毛玉蓉 闫博鸿 叶麦克 肖增佳 李智 王斌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8-1162,共15页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 不含金属矿物的多孔介质低频激发极化效应与结构参数密切相关,为了明确结构参数对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本文结合过程法和复电导率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过程法的成岩和压实过程重构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虚拟岩心;然后,分析了粒径和压实系数变化对结构参数的影响;之后,提出将压实过程等效为颗粒体积膨胀过程,并引入等效粒径来表征压实系数;最后,将双电层贡献的表面复电导平均在颗粒体积上,进而在代表性体积单元中求解电场拉普拉斯方程获得多孔介质的等效复电导率.结果表明:压实系数在[0.14,0.22]之间变化时,结构参数将受到显著影响;电化学极化弛豫峰对应的相位值与单位孔隙表面积比体积正相关;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加,电化学极化和Maxwell-Wagner极化都将增强,且两种极化过程之间或出现第二个特征弛豫峰;此外,正交电导率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不是单调的.该研究将为从激发极化测量结果预测多孔介质的结构参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法 压实系数 等效粒径 结构参数 复电导率 激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复合材料中微结构与本征热扩散耦合驱动的协同优化
13
作者 刘向宇 刘梦 +2 位作者 许家哲 艾青 帅永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共8页
针对传统单一尺度优化范式在填料拓扑调控机制、分子有序度耦合效应及跨尺度协同作用方面的理论缺失,通过“填料拓扑设计-分子有序排列-密度协调”多级协同策略,研究填料拓扑设计与树脂基体改性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协同调控... 针对传统单一尺度优化范式在填料拓扑调控机制、分子有序度耦合效应及跨尺度协同作用方面的理论缺失,通过“填料拓扑设计-分子有序排列-密度协调”多级协同策略,研究填料拓扑设计与树脂基体改性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协同调控机制。基于有限元均匀化理论构建纤维、片状及椭球体模型,揭示填料体积分数、长径比及空间取向对传热网络的调控规律。结合反向非平衡分子动力学(RNEMD)方法,提出通过分子有序排列与密度诱导非键相互作用协同提升树脂本征热导率的新策略。结果表明:片状填料(体积分数25%)的有效导热系数(ETC)达4.2 W/(m·K);有序交联结构与密度诱导非键相互作用增强(非键能占比60%)使树脂本征热导率从0.3 W/(m·K)提升至2.85 W/(m·K)。多尺度协同分析显示,掺杂有序交联体系在25%填充与密度增强耦合作用下,ETC突破6.8 W/(m·K),密度协同效应(ρ>1.5 g/cm^(3))使热流密度标准差降低64%。研究建立的跨尺度模拟框架揭示了传热网络构建与分子有序排列的定量关联,为设计高导热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拓扑结构 分子动力学 有效导热系数 传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取向结构石墨烯的高导热界面材料研究进展
14
作者 葛舟 石煜锋 +3 位作者 吕晓静 朱俊德 张诚 葛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共7页
随着电子设备功耗和热量的不断增加,对热管理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作为导热填料,被广泛用于制备导热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石墨烯与聚合物直接共混相比,取向结构的石墨烯更有利于获得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因此,如何在聚合... 随着电子设备功耗和热量的不断增加,对热管理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作为导热填料,被广泛用于制备导热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石墨烯与聚合物直接共混相比,取向结构的石墨烯更有利于获得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因此,如何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构建取向结构石墨烯以实现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取向结构石墨烯的高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取向结构 导热界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掺杂对石墨烯纤维导热导电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媛娟 申福花 +2 位作者 张立军 徐锦波 林欢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8-3164,共7页
随着现代工业、国防和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多个领域进步的关键瓶颈。采用瞬态电热技术对不同浓度维生素C掺杂的石墨烯纤维进行了深入的热物性和电导率分析。研究发现,室温下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导热系数为0.61 W/(m·... 随着现代工业、国防和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多个领域进步的关键瓶颈。采用瞬态电热技术对不同浓度维生素C掺杂的石墨烯纤维进行了深入的热物性和电导率分析。研究发现,室温下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导热系数为0.61 W/(m·K),电导率为115.55 S/m;经2%维生素C还原后,石墨烯纤维导热系数提升至1.34 W/(m·K);经1%(质量分数)维生素C还原后,纤维电导率显著增加至1179.34 S/m。探究了石墨烯纤维中声子散射的热传导机制,利用阻温系数模型分析了石墨烯纤维在退火前后的结构尺寸。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电流热退火处理后,石墨烯纤维在室温下的导热系数提升了417.16%,结构尺寸增大了0.55倍。该研究可为石墨烯纤维导热导电性能的增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纤维 维生素C 导热系数 电导率 结构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Li^(+)和Sr^(2+)共掺杂对氧离子导体Na_(0.52)Bi_(0.48)Ti_(0.99)Mg_(0.01)O_(3-δ)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孔明慧 李润 +3 位作者 朱沛 郭翠婷 杨强 刘润茹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5-1191,共7页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和交流阻抗谱表征1000℃烧结温度制备的Na_(0.52)Bi_(0.48-2x)Li_(x)Sr_(x)Ti_(0.99)Mg_(0.01)O_(3-δ)(x=0,0.005,0.010,0.015)多晶氧离子导体,研究Li+和Sr2+共掺杂浓度对该系列样品...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和交流阻抗谱表征1000℃烧结温度制备的Na_(0.52)Bi_(0.48-2x)Li_(x)Sr_(x)Ti_(0.99)Mg_(0.01)O_(3-δ)(x=0,0.005,0.010,0.015)多晶氧离子导体,研究Li+和Sr2+共掺杂浓度对该系列样品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和Sr2+共掺杂浓度的增加,所有样品均未出现明显杂质峰,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随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x=0.010时,晶粒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约为未掺杂样品电导率的2倍;当x=0.010时,样品的表观晶界电导率与宏观晶界电导率达到最佳值,优于其他掺杂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固相法 氧离子导体 电导率 共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Ga_(2)O_(3)晶体及其本征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7
作者 郭满意 吴佳兴 +4 位作者 杨帆 王超 王艳杰 迟耀丹 杨小天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8,共7页
为了探究本征缺陷导电特性,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ε-Ga_(2)O_(3)进行计算。首先计算ε-Ga 2O 3的晶格常数、能带间隙、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然后计算含有多种本征缺陷的ε-Ga_(2)O_(3)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分析了它们的电学性质。... 为了探究本征缺陷导电特性,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ε-Ga_(2)O_(3)进行计算。首先计算ε-Ga 2O 3的晶格常数、能带间隙、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然后计算含有多种本征缺陷的ε-Ga_(2)O_(3)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分析了它们的电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ε-Ga_(2)O_(3)为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4.26 eV,光吸收系数峰值在80 nm左右,在450 nm处接近零。在本征缺陷中,不同点位Ga空位缺陷使ε-Ga_(2)O_(3)呈现出p型导电特性,不同点位O空位缺陷没有改变ε-Ga_(2)O_(3)的导电特性;O取代Ga之后,ε-Ga_(2)O_(3)呈现p型导电特性;Ga取代O之后,ε-Ga_(2)O_(3)呈现n型导电特性;引入O填隙的ε-Ga_(2)O_(3)的导电特性没有变化;Ga填隙时ε-Ga_(2)O_(3)呈现n型导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Ga_(2)O_(3)晶体 态密度 能带结构 导电特性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老化下聚乙烯绝缘微观结构与电荷输运特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李望 惠卓斌 +3 位作者 单聪 朱梦瑶 李欢 张瑞祥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8,共11页
为了研究聚乙烯(PE)材料在热应力作用下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本文将PE试样在90℃下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强场电导测试(HFC)、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试... 为了研究聚乙烯(PE)材料在热应力作用下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本文将PE试样在90℃下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强场电导测试(HFC)、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试(ISPD)等手段对热老化PE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电荷输运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试样的热老化过程可分为重结晶阶段和热氧降解阶段,在重结晶阶段,试样结晶度增大,晶体结构趋于完善,深陷阱密度和深陷阱能级增大,载流子迁移受限,空间电荷注入阈值场强提高;在热氧降解阶段,试样结晶度减小,晶体结构出现劣化,深陷阱密度和深陷阱能级下降,载流子迁移率增大,空间电荷注入阈值场强下降。通过不同温度、不同场强下电导特性的表征,得到了StevenBoggs电导率函数中A、B、φ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φ和A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B先减小后不变,其中材料系数A对热老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老化 聚乙烯 微观结构 电导特性 陷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高电化学性能PEDOT/PAN-b-PSS的研究
19
作者 唐火强 武晶晶 +4 位作者 胡来文 郭德超 董维福 姚文强 杜显锋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276,共8页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4-乙烯基苯磺酸(PEDOT/PSS)水分散体因具有众多优点被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商业导电聚合物之一,但由于绝缘的PSS会包裹在其颗粒表面使电荷传递能垒变高,影响导电性。合成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丙烯腈-b-聚4-乙烯...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4-乙烯基苯磺酸(PEDOT/PSS)水分散体因具有众多优点被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商业导电聚合物之一,但由于绝缘的PSS会包裹在其颗粒表面使电荷传递能垒变高,影响导电性。合成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丙烯腈-b-聚4-乙烯基苯磺酸(PEDOT/PAN-b-PSS)在水中能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胶束,这种核壳结构以PAN为核,PSS为壳,导电聚合物PEDOT堆积在壳上,增加了颗粒之间PEDOT的接触,可以有效降低电荷传递能垒,提高电导率(8.1S/cm→59.2S/cm),改善电化学性能,并有良好的成膜性(均方根粗糙度≤1.53nm)。将PEDOT/PAN-b-PSS应用于固态电容器中,相对于传统的PEDOT/PSS,能有效降低等效串联电阻(16.1mΩ→6.9mΩ),提高容量引出率(88.3%→95.0%)。为生产企业合成高品质PEDOT水分散体和下游企业选择更合适的PEDOT水分散体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嵌段共聚物 核壳结构 电化学性能 固态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用于人体脉搏信号检测的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吉 张阳阳 +2 位作者 李莉萍 熊双洋 梁雨轩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随着最近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增长,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也引起了很多关注。提出了一种直接而有用的方法,采用索氏萃取技术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二维石墨烯(GR)作为导电填料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柔性基体的复合材... 随着最近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增长,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也引起了很多关注。提出了一种直接而有用的方法,采用索氏萃取技术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二维石墨烯(GR)作为导电填料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柔性基体的复合材料中的多孔结构,其中MWCNTs和GR构建了一个协同导电网络。因此,基于MWCNTs-GR/PDMS复合材料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由于具有多孔结构和协同导电网络,拥有了良好的传感器特性,其优越性能包括响应快(~80 ms)、高稳定性(5000次循环)和高灵敏度(~0.618 kPa^(-1))。而且,所提出的传感器可以安装在人体和机器人手上,以检测人体活动,因此在可穿戴电子皮肤上具有很大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多孔结构 协同导电网络 脉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