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2篇文章
< 1 2 1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ulse current and its application direction on the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ckel foil
1
作者 WANG Yi-yan LI Chao +2 位作者 CHEN Zi-shuai DU Jin-yang LI 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416-2431,共16页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with different grain thickness-to-grain size ra...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with different grain thickness-to-grain size ratios(λ)were prepared using pulsed electrodeposition in this paper and unidirectional tensil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different currents and their applied direc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crystalline Ni foil produces an obvious electroplasticity effect after applying the current field,and when 300<λ<1100,the current weakens the size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to a certain extent,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current direction and the deformation direction also affects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and when the angle between the current direction and the deformation direction is 0°,electroplasticity effect is the best,and the current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f abating the size effect of the material.The mechanism of unidirectional tensile deform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Ni foils under the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was analyzed using TEM and TKD.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lied pulse current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the nanocrystalline boundaries,promoted the movement of dislocations,and reduced the tendency of dislocation entanglement.The higher the peak current density and the smaller the angle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deformation,the smaller the grain boundary orientation difference,the more dispersed the grain orientation,and the lower the density of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s(GND)in the deformed nanocrystalline foil,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effect on material plasticity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Ni foil size effect electroplasticity effect current di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linear system techniques for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ing of direct current resistivity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长伟 熊彬 +1 位作者 强建科 吕玉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424-432,共9页
The strategies that minimize the overall solution time of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in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deling of direct current (DC) resistivity were discussed. A global stiff matrix is assembled and st... The strategies that minimize the overall solution time of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in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deling of direct current (DC) resistivity were discussed. A global stiff matrix is assembled and stored in two parts separately. One par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olume integral and the oth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ubsurface boundary integral. The equivalent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with closer right-hand sides than the original systems were constructed. A recycling Krylov subspace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solve the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The solution of the seed system was used as an initial guess for the subsequent systems. The results of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reduces the iterations and CPU time by almost 50%,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ing direct current resistivity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recycling Krylov sub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for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ystems to improve power system stability 被引量:2
3
作者 Abdolkhalegh Hamidi Jamal Beiza +1 位作者 Ebrahim Babaei Sohrab Khanmohamma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254-2267,共14页
An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based on Phillips-Heffron model of a parallel high voltage alternative current/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AC/HVDC) power system is presented to study power system stability. It is w... An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based on Phillips-Heffron model of a parallel high voltage alternative current/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AC/HVDC) power system is presented to study power system stability. It is well known that appropriate coupling of inputs-outputs signals in the multivariable HVDC-HVAC system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esigned supplemetary controller. In this work, different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used to measure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electromechanical oscillation mode. Also inputs–outputs interactions are considered and suggestions are drawn to select the best signal pair through the system inputs-outputs. In addition, a supplementary online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nonlinear HVDC to damp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 in a weakly connected system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MATLAB software show that the best output-input for damping controller design is rotor speed deviation as out put and phase angle of rectifier as in put. Also response of system equipped with adaptive damping controller based on HVDC system has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when it is faced with faults and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ut-output signal selection online adaptive damping controller nonlinea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power system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UHVDC Hierarchical Connection Mode to Multi-infeed HVDC System 被引量:81
4
作者 LIU Zhenya QIN Xiaohui +1 位作者 ZHAO Liang ZHAO Qingbo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I0001-I0026,25,共26页
随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从电网结构上有效解决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的方式。研究分层接入方式直流多馈入... 随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从电网结构上有效解决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的方式。研究分层接入方式直流多馈入短路比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从理论上对比特高压直流不同接入方式下多馈入直流电网的系统特性,证明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引导潮流在1000kV与500kV层级间合理分布。结合国家电网规划,仿真验证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特高压直流输电 连接模式 应用 输电技术 电网发展 负荷中心 电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Bus Capacitor Current Control Scheme for Buck/Boost 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in Motor Drive Systems
5
作者 ZHANG Xuhui WEN Xuhui ZHAO F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I0004-I0004,共1页
关键词 电机驱动系统 升压转换器 控制计划 电容电流 降压 总线 母线电压 控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coordination of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 using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6
作者 M.Geethanjali S.Mary Raja Slochanal 《智能系统学报》 2009年第6期549-560,共12页
Co-ordination of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DOCR) requires the selection and setting of relays so as to sequentially isolate only that por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where an abnormality has occurred.The problem of ... Co-ordination of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DOCR) requires the selection and setting of relays so as to sequentially isolate only that por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where an abnormality has occurred.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ng protective relays i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consists of selecting suitable settings such that their fundamental protective function is met,given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sensitivity,selectivity,reliability and speed.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s are best suited for protection of an interconnected sub-st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is type of protection is the difficulty in coordinating relays.To insure proper coordination,all the main/back up relay pairs must be determined.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ective algorithm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number of break points and main/back up relay pairs using relative sequence matrix(RSM).A novel optimiz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was developed using these main/back up relay pairs for directional over current relay coordination in multi-loop networks.Since the problem has multi-optimum points,conventional mathematics based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may sometimes fail.Hence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EP) was used,as it is a stochastic multi-point search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apable of escaping from the local optimum problem,giving a better chance of reaching a global optimum.The method developed was tested on an existing 6 bus,7 line system and better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an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DOCR 计算智能 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东斌 黄志岭 +3 位作者 龚飞 李海英 卢宇 凌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39,I0023-I0026,共16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提供盈余的无功功率,易导致交流系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将导致非故障线路不能传输有功功率,从而对交流系统产生很大的有功功率冲击。该文提出了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在直流线路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直流电流相等,在控制故障点电流为零的同时,直流电流穿越故障,继续维持无功功率消耗,避免交流系统产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可以利用故障极续流,继续输送部分有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故障 移相重启 电流控制 穿越重启 交流过电压 去游离时间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二):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彪 白睿航 +7 位作者 张雪垠 崔彬 屈鲁 吴锦鹏 宋强 余占清 魏晓光 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5-678,I0022,共15页
针对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对高倍载、高经济性直流换流器的需求,提出一种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high-overload modular commutated converter,MCC)。首先,对MCC的拓扑构造和运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器件软开关特性、桥臂能量脉动... 针对高韧性直流输电技术对高倍载、高经济性直流换流器的需求,提出一种高倍载模块化换向式换流器(high-overload modular commutated converter,MCC)。首先,对MCC的拓扑构造和运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器件软开关特性、桥臂能量脉动优化和高倍载潜力;针对MCC的宽范围电压变比调节、串联模块电压均衡控制、架空线应用中的直流故障自清除等关键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以±500 kV/2000 MW直流输电系统为例,分析MCC的元件用量、体积、效率、成本等技术特性,并与常规模块化多电平IGBT换流器进行综合对比;最后,研制基于IGCT-Plus器件的±15 kV/60 MVA MCC产品,开展综合性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MCC有望将现有换流器技术方案的体积、成本、损耗率分别减小达50%,在电能变换与传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直流换流器 交直流功率变换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级PNN的直驱永磁同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彩霞 冯凌云 党建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根据MBDDPMSM特殊的结构特点,选择支路差值电流(BDC)作为故障支路定位特征信号,支路电流残差(BRC)作为短路线圈定位特征信号;其次,建立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B-DDPMSM有限元模型分析短路线圈位置对特征信号的影响规律,并建立BDC与故障支路位置的映射关系以及BRC与短路线圈位置的映射关系,为了消除故障程度对特征信号的影响并增强故障特征,对提取的BDC幅值进行L2范数归一化处理,得到故障支路定位特征向量,对提取的BRC幅值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得到短路线圈定位特征向量;最后,建立基于双级PNN的故障诊断模型,利用第一级PNN实现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故障支路定位,利用第二级PNN实现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及时检测出电机早期匝间短路故障并实现短路线圈精准定位,识别正确率达100%。结论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模型具有建模简单、收敛速度快、故障诊断精准度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匝间短路故障 支路差值电流 支路电流残差 双级PNN 短路线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电流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10
作者 卢东斌 俞翔 +3 位作者 黄志岭 李海英 卢宇 吕彦北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7-207,共11页
现有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时,其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换流器会协调配合,通过换流器移相、投旁通对、闭锁等控制方法来抑制故障电流。根据不同的故障位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时序配合,形成不同的闭锁方式,包括极X闭锁、极Y闭锁、... 现有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时,其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换流器会协调配合,通过换流器移相、投旁通对、闭锁等控制方法来抑制故障电流。根据不同的故障位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时序配合,形成不同的闭锁方式,包括极X闭锁、极Y闭锁、极Z闭锁、换流器X闭锁和换流器Y闭锁等。进一步,通过跳交流开关、分极中性线开关、合旁通开关来隔离故障。然而,现有换流器故障时的控制方式仅考虑处理故障,并未考虑对交流系统的冲击,在弱交流系统会产生严重过电压,在部分接地故障下,也并不能有效抑制故障电流。文中提出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故障控制方法,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换流器直流电流相等来有效抑制故障电流。同时,换流器继续消耗无功功率,与交流滤波器切除进行配合,有效抑制了交流过电压。最后,针对极区、双极区和直流线路的故障分别介绍其故障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闭锁 过电压 故障电流 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准确度电流比较仪研制及校验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维 刘夏 +1 位作者 黄璐 杨雁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介绍一种新型高准确度电流比较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屏蔽定向引流”线路结构。该结构可基本消除二次绕组容性泄漏误差,并可消除二次绕组各段组合使用时引入的附加误差,提高了电流比较仪的准确度。在电流比率5 A/5 A~5000 A/5 A... 介绍一种新型高准确度电流比较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屏蔽定向引流”线路结构。该结构可基本消除二次绕组容性泄漏误差,并可消除二次绕组各段组合使用时引入的附加误差,提高了电流比较仪的准确度。在电流比率5 A/5 A~5000 A/5 A范围内,达到的技术指标优于1×10-6。结合“屏蔽定向引流”线路结构的特点,进一步提出了多比率电流比较仪自校准方法,其校准不确定度优于2×10^(-7)。该校准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耗时短,可有效解决过去长期困扰的互感器长途运输送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电流比例 电流比较仪 屏蔽定向引流 自校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压对油水界面张力及其化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强 宁正福 +3 位作者 王伟天 李军 贾泽江 康瑛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6-362,371,共8页
为准确评估直流电压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胜利油田脱水原油和模拟地层水(CaCl_(2)水型)为研究对象,在0~15 V直流电压下进行油水电解实验,通过测定油水界面张力、温度和电流的变化,水相的pH值和离子含量,以及油相的组分和官能团含量,... 为准确评估直流电压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胜利油田脱水原油和模拟地层水(CaCl_(2)水型)为研究对象,在0~15 V直流电压下进行油水电解实验,通过测定油水界面张力、温度和电流的变化,水相的pH值和离子含量,以及油相的组分和官能团含量,探讨了直流电压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直流电压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显著降低,最大降幅达42.66%。模拟地层水中的Ca^(2+)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从2.81 mg/L降至2.25 mg/L,削弱了直流电压对油水界面的影响;Na^(+)含量则从0.50 mg/L升高至0.72 mg/L,这有利于界面张力的进一步降低。在电化学效应的影响下,水相溶液的pH值由7.32升高至10.96,碱性条件促进了原油中酸性物质的反应,生成了表面活性物质羧酸盐。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羧酸盐的归一化含量在0、5、10、15 V下分别为1.40、1.51、1.90和4.11。羧酸盐含量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油水界面张力的下降。此外,电化学反应促进了原油组成的简化。当直流电压从0 V增至15 V时,沥青质和胶质的含量由18.63%、12.96%分别降至12.11%、10.06%,而饱和烃的含量由47.57%增至55.89%。研究结果为推进直流电场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电解 直流电压 模拟地层水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常规直流断流机理分析及优化策略
13
作者 谢惠藩 武霁阳 +3 位作者 彭光强 刘涛 黄伟煌 陈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策略,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已成功在现场实施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有效消除了由区外交流故障引发的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长时间断流和双极闭锁风险,显著提升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常规直流 断流 双极闭锁 阀控补发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BSRMWR直接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
14
作者 杨艳 吴苏 +1 位作者 刘泽远 刘程子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64,共13页
在传统的电流斩波控制方式下,由于脉冲式的供电方式和双凸极结构,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WR)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悬浮力波动以及悬浮力不稳定的情况。针对传统电流斩波控制的不足,根据该电机本体结构与双相导通工... 在传统的电流斩波控制方式下,由于脉冲式的供电方式和双凸极结构,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WR)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悬浮力波动以及悬浮力不稳定的情况。针对传统电流斩波控制的不足,根据该电机本体结构与双相导通工作方式,本文结合开关磁阻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分析现有基本电压矢量选择规则不可直接应用于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原因,提出适用于该电机的空间电压矢量图和基本电压矢量选择规则,研究了一种单绕组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直接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方法。通过仿真软件及硬件平台,验证了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电机的稳定运行,而且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方面具有优越性,为推进BSRMWR实用化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 单绕组 宽转子齿 电流斩波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直接悬浮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城教融合的隐忧审视与纾解路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 李先祥 代以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1,共6页
深化产城教融合、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教融通”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必然选择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职业教育产城教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但职业院校在产城教融合过程中亦存在指向性偏离、胜... 深化产城教融合、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教融通”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必然选择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职业教育产城教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但职业院校在产城教融合过程中亦存在指向性偏离、胜任力缺失、话语权式微等隐忧,进而导致产城教供需结构失衡,引发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矛盾和职业院校角色的边缘化,使得产城教融合流于形式。因此,职业院校要明晰院校自身定位,提升产城教融合胜任力,积极协同各方利益相关者建立产城教融合机制,不断优化人才供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城教融合 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 构成要素 现状分析 未来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猝发多脉冲感应腔磁芯直流复位系统研制
16
作者 吕璐 黄子平 +4 位作者 叶毅 李铭玮 陈楠 高峰 陈思富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3,共6页
对多组磁芯进行并联复位时,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会导致装置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将原高功率猝发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感应腔磁芯脉冲并联复位系统改造为直流复位系统,该直流复位系统利用继电器对每个感应腔的复位电路进行单独控制,... 对多组磁芯进行并联复位时,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会导致装置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将原高功率猝发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感应腔磁芯脉冲并联复位系统改造为直流复位系统,该直流复位系统利用继电器对每个感应腔的复位电路进行单独控制,在使用可以周期性重复输出的恒流源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多组磁芯一对一的直流复位,解决了脉冲并联复位引起的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的问题。工程实施中,系统通过两套恒流源与8套切换控制箱协同工作对94组感应加速腔磁芯进行复位,显著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与维护成本。实际应用验证表明,改进后加速器的多脉冲稳定性显著提升,加速器束心位置抖动由1.3 mm降至1 mm以下。介绍了猝发多脉冲感应腔磁芯直流复位系统的工程设计思路、关键器件以及最终的工程布局和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磁芯 直流复位系统 切换控制箱 运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Transformer的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故障诊断设计
17
作者 张建良 韩涛 季瑞松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针对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结构复杂度高、单元耦合性强、运行环境多变等特点造成的故障诊断准确性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开展了基于CNN-BiLSTM-Transformer的故障诊断设计。首先,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单点特征级联网络,开展单一时... 针对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结构复杂度高、单元耦合性强、运行环境多变等特点造成的故障诊断准确性低和实时性差等问题,开展了基于CNN-BiLSTM-Transformer的故障诊断设计。首先,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单点特征级联网络,开展单一时刻下故障信号空间特征的深入提取,以提升故障特征提取的有效性;其次,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为核心设计多点特征依赖网络,利用门控机制和双向时序学习机制,实现故障信号在多个时刻之间特征依赖关系的有效学习,以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然后,以Transformer为核心建立序列特征并行处理网络,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实现对故障特征上下文关系的精确刻画,进而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实现特征序列的并行处理,以提升故障诊断的实时性;最后,设计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故障诊断实验方案,并开展不同故障模式下的诊断性能评估。该文方法在多种故障模式下诊断准确率和实时性均优于现有的主流故障诊断方法,有助于为舰船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中压直流 全电推进系统 故障诊断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及潜在机制
18
作者 王乐军 马童昕 +3 位作者 闫嘉淇 李倩 龚铭新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阻训练组(试验组)和单纯抗阻训练组(对照组),12名对照组受试者接受持续8周、每周3次、每次4组、每组12次动作重复的高位下拉力量训练干预,13名试验组受试者在对照组所采用的训练基础上,在每次训练前进行20 min的tDCS干预。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高位下拉静态自主最大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80%一次最大重复(one repetition maximum,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和常规引体向上动作测试。在引体向上动作测试过程中记录上肢主要用力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训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引体向上完成次数分别提高了1.74倍和1.42倍,两组受试者MVC和80%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也都显著提升,但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受试者主动肌肱桡肌、三角肌后束、胸大肌的激活水平皆显著下降。此外,试验组受试者在训练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由0.50±0.22显著下降到0.37±0.09,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持续8周的tDCS结合抗阻训练和单纯抗阻训练显著提升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可能与两种训练皆可以显著提升主动的肌肉收缩能力有关。tDCS结合抗阻训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引体向上动作过程中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提高肘关节肌肉的收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高位下拉 引体向上 共激活 神经肌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抗阻训练对健康成年人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丹阳 贾彬彬 +1 位作者 裴月萌 陈瑞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4-462,共9页
目的:探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健康成年人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的训练效果。方法:选取30名有丰富抗阻训练经验的(19.70±1.47)岁健康成年人,并随机分配到复合训练组(a-tDCS+抗阻训练,n=15)和单一训练组(n=15);2... 目的:探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健康成年人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的训练效果。方法:选取30名有丰富抗阻训练经验的(19.70±1.47)岁健康成年人,并随机分配到复合训练组(a-tDCS+抗阻训练,n=15)和单一训练组(n=15);2组受试者每周均进行2次颈后杠铃深蹲训练,复合训练组需要在每次深蹲训练前进行20 min a-tDCS(电流2mA)干预,训练时长为5周;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方式×测试阶段),探讨上述自变量对受试者的下肢最大力量和无氧功率指标的影响,包括峰值功率(PP)、平均功率(AP)以及功率衰减(PD)。结果:5周训练干预后,2组受试者后测的1RM深蹲成绩相较前测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复合训练组受试者1RM深蹲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于单一训练组〔复合训练组(19.20±7.38)kg对比单一训练组(12.27±8.66)kg,p<0.05〕;复合训练组和单一训练组的PP、AP、PD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a-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下肢肌力的增强作用显著于单一抗阻训练,a-tDCS可以作为健康成年人增强下肢力量的一种辅助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抗阻训练 下肢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
20
作者 陈仕龙 邓小伟 +1 位作者 毕贵红 赵四洪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52,共12页
为了抑制弱受端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的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分析低压限流控制策略抑制换相失败功能,根据电阻、电感限制电流的作用原理,分析虚拟电阻限流控... 为了抑制弱受端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的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分析低压限流控制策略抑制换相失败功能,根据电阻、电感限制电流的作用原理,分析虚拟电阻限流控制方法及虚拟电感限流控制方法抑制换相失败原理及功能,提出基于虚拟电阻电感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控制方法,推导出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中直流侧电流指令值与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相关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电阻电感控制方法中虚拟电阻与虚拟电感计算整定方法。利用PSCAD/EMTDC建立弱受端永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对所提出的虚拟电阻电感换相失败抑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虚拟电阻电感换相失败抑制策略能有效抑制弱受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连续换相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低压限流 虚拟电阻 虚拟电感 虚拟电阻电感 连续换相失败 抑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