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盐侵蚀RC梁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
1
作者 胡卫兵 罗雨欣 +1 位作者 白澄宇 郑山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为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抗震性能,对8根RC梁进行人工气候加速腐蚀试验和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锈蚀程度和配箍率对RC梁破坏过程、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等的影响。在OpenSees中分别采用SFI-MVLEM单元和零长度截面单元模拟梁... 为研究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抗震性能,对8根RC梁进行人工气候加速腐蚀试验和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锈蚀程度和配箍率对RC梁破坏过程、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等的影响。在OpenSees中分别采用SFI-MVLEM单元和零长度截面单元模拟梁的弯剪变形和黏结滑移变形,并以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最优为原则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纵筋锈蚀率从0增加到6.8%,试件剪切破坏特征愈加严重,承载力、延性及塑性转动能力分别降低6.7%、5.1%、11.5%;随着配箍率的增加,试件的变形能力、延性和承载力逐渐提高;单位纵筋锈蚀率增量下,梁试件DL-4的峰值荷载、延性系数和塑性转角比相同配箍率试件DL-3分别降低1.48%、1.79%和3.04%;试件DL-8的峰值荷载、延性系数和塑性转角比相同配箍率试件DL-7分别降低1.77%、3.20%和6.97%,表明锈蚀率和配箍率参数存在耦合效应。模拟与试验的承载力误差均值为8.95%,累积耗能能力误差均值为9.82%,表明所提出的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用于锈蚀RC梁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 钢筋混凝土梁 销钉刚度系数 数值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抗震性能对比
2
作者 焦驰宇 马辉 +2 位作者 刘能文 秦永刚 程冕洲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8,共12页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其三维非线性动力模型,研究横桥向地震输入下两种工况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动力响应与桥墩损伤。结果表明:在横向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可延长结构周期,有效减小桥墩墩底与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动力响应,对于两种站桥组合体系,桥墩位置对应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内力响应大于其他普通支撑柱;在横向超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出现塑性状态的时间更晚,最终损伤程度更轻,支座进入非线性阶段的时间靠后,桥墩整体变形也更小。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站桥分离体系抗震性能更为优良,但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注意地铁车站支撑柱的横向框架效应导致的内力增加与桥梁基础滑移的限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不同站桥组合体系 横向地震作用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
3
作者 郭文华 薛超 +1 位作者 段彬鑫 赵大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4-1465,共12页
提出同时考虑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考虑轨道不平顺影响的列车-轨道-斜拉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桥梁水下结构地震动水压力基于水体辐射理论通过刚性柱法将其转换为附加质量,采... 提出同时考虑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考虑轨道不平顺影响的列车-轨道-斜拉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桥梁水下结构地震动水压力基于水体辐射理论通过刚性柱法将其转换为附加质量,采用莫里森方程与绕射波浪理论模拟桥梁水下结构波浪力,建立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基于ANSYS与SIMPACK联合仿真分析平台,分别研究仅地震作用、仅波浪作用以及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系统空间振动,研究单独地震动水压力、单独波浪力作用和两者联合作用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地震动水压力时,列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横向加速度等显著增大,且当地震强度超过0.10g时,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对车桥响应影响更加显著;仅波浪作用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地震与波浪的相位差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随着相位差改变,考虑波浪力与不考虑波浪力时相比,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增长幅度最大的参数为脱轨系数,增长幅度最大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深水斜拉桥 地震动水力 波浪作用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端柔性约束悬浮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理论及参数研究
4
作者 陈星 郑印 +3 位作者 陈水福 项贻强 洪红涛 申永刚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7-186,228,共11页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 悬浮隧道管体两端是地震的主要激励点。为研究管端约束对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两端柔性约束的悬浮隧道管体-锚索耦合振动模型,构造符合柔性约束条件的管体振型函数,利用Galerkin法导出了广义坐标下的耦合振动常微分方程组,并由MATLAB编写程序实现了方程的求解。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结合待建悬浮隧道算例,探讨了边界约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部柔性约束的地震响应结果与将其视为简单铰接或固接的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管体响应随两端转动弹簧刚度的减小而减小;降低线弹簧刚度可减小管体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但会导致管端位移增加;地震作用下管端激励对悬浮隧道管体响应影响较大,在竖向加速度和弯矩响应中占比分别在75%和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柔性边界 地震作用 振型叠加法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隔振对航站楼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方明 王建 +2 位作者 王玉娟 魏然 于志超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826,共11页
为研究局部隔振对机场航站楼框架结构动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国内某大型国际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的竖向振动模态及其有效振型质量,在三向地震作用下分析结构的竖向加... 为研究局部隔振对机场航站楼框架结构动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国内某大型国际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的竖向振动模态及其有效振型质量,在三向地震作用下分析结构的竖向加速度响应、竖向变形、构件延性、塑性损伤以及残余变形等,揭示局部隔振对机场航站楼框架结构动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局部隔振将楼板竖向振动转变为弹簧参与竖向变形的局部区域竖向振动,提高了竖向振动模态的有效振型质量,增强了航站楼框架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同时,局部隔振过滤了隔振频率以上的高频振动,放大了隔振频率附近的低频振动,增大了隔振区域内竖向振动加速度和位移,并将结构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集中在隔振区域内跨梁的跨中截面和梁端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隔振 机场航站楼 大型交通枢纽 三向地震作用 竖向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温度场仿真与响应分析
6
作者 刘玉安 毛宝俊 +2 位作者 陈云龙 谢强 刘匀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8,共9页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作为电力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为探究地震作用对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温度场的影响,文中建立了±800 kV换流变压器及套管体系的精细化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开展换流变阀侧套管...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作为电力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为探究地震作用对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温度场的影响,文中建立了±800 kV换流变压器及套管体系的精细化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开展换流变阀侧套管地震响应分析,研究震后阀侧套管表带触指型电连接结构的残余变形与残余应力,基于电连接结构接触电阻计算公式计算接触电阻,分析震后阀侧套管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触指叶片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残余变形,接触应力下降,接触电阻上升。由于表带触指的环形结构导致不同位置叶片的变形程度不一致,这种非均匀性造成电阻在触指各区域的分布差异。电流集中流向电阻较低的区域,导致电连接结构负载重新分布,引起整体和局部温度升高,对系统的热稳定性和电能传输效率构成风险。研究结果揭示了地震作用对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温度场的影响,为提高换流站的抗震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侧套管 地震作用 残余变形 温度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7
作者 邓旭 刘东 +2 位作者 王庆祥 位伟 姜清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边坡高陡且位于高地震烈度区域,存在地震诱发边坡失稳风险。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工程为依托,基于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边坡罕遇强度地震工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了震后... 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边坡高陡且位于高地震烈度区域,存在地震诱发边坡失稳风险。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工程为依托,基于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边坡罕遇强度地震工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了震后边坡变形、应力及塑性区分布情况,最后采用动力强度折减法评价了泄水建筑物以下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并揭示了其潜在失稳机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边坡加速度响应呈现出高程放大效应、坡表放大效应和结构面放大效应等规律,边坡震后产生最大10.2 mm的永久变形,并新增局部拉应力区及塑性区,罕遇地震工况下边坡潜在滑体的安全系数为1.80,其潜在失稳机制是以断层JF1为后缘面剪切坡脚岩体发生变形破坏。研究可为含顺倾断层的复杂高陡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震后应力变形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墩高形式下曲线桥偏心支承墩柱地震易损性分析
8
作者 焦驰宇 王琛琛 +2 位作者 刘洋 方蓉 肖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受地形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变墩高曲线桥被广泛采用。由于不同墩高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桥梁非规则性,往往导致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曲线桥桥墩呈现压弯剪扭多种耦合受力。文中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为工程背景,基于非线性有... 受地形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变墩高曲线桥被广泛采用。由于不同墩高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桥梁非规则性,往往导致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曲线桥桥墩呈现压弯剪扭多种耦合受力。文中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为工程背景,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集中铰-纤维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分析渐变型和凹岛型2种变墩高布置形式下墩柱偏心支承曲线桥的桥墩地震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半径偏心变墩高曲线桥中,中间墩发生扭转损伤的概率较高;当墩柱发生扭转损伤时,凹岛型下桥墩各破坏等级的超越概率大于渐变型,从而将产生更严重的扭转破坏,在抗震设计中应避免选择该布置形式或提升中间墩的抗震能力。文中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 墩柱偏心支承 变墩高布置形式 压弯剪扭耦合作用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列车荷载耦合作用下桩网复合路基动力响应
9
作者 邓友生 张克钦 +3 位作者 李辉 李文杰 肇慧玲 马二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2,共8页
[目的]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下的桩网复合路基动力响应问题。[方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上铺设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轨... [目的]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下的桩网复合路基动力响应问题。[方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上铺设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轨道-桩网复合路基模型,通过子程序施加列车移动荷载与地震波,分析其轨道振动、动应力传递、桩体受力及行车安全性。[结果及结论]当列车运行速度较高时,列车与地震的共振效应明显,峰值加速度对于轨道的竖向振动影响较小。地基的动应力幅值主要由地震作用控制,地基表面的动土应力会出现突变增大的情况。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桩土动应力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工格栅的拉应力逐渐增加,并在到达土工格栅边缘时变为负值。桩体轴力与弯矩幅值随着峰值加速度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越靠近土工格栅边缘的桩体受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越小。列车在行驶中的脱轨系数受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受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较大,在地震中可通过降低列车运行速度来提升行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桩网复合路基 列车荷载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医疗综合楼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10
作者 张加宝 刘洪飞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注重概念设计,采用恰当的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体系。文章以某医疗综合楼减震结构抗震设计为例,介绍了从工程概况、结构平面布置、地震作用及抗震等级,到D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结果表明,合理的抗震缝的设置、固定支座和... 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注重概念设计,采用恰当的结构平面布置和结构体系。文章以某医疗综合楼减震结构抗震设计为例,介绍了从工程概况、结构平面布置、地震作用及抗震等级,到D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结果表明,合理的抗震缝的设置、固定支座和滑动支座的运用,对地震作用和抗震的等级起到至关重要的。D区减震结构给X、Y向分别提供了6.50%和6.23%的附加阻尼比,达到了附加5%阻尼比的减震目标,X、Y向的层间位移角平均值分别为1/1152、1/1269,远超减震目标1/880的要求;多遇地震作用下对比非减震结构,减震结构的X、Y向的最不利层间位移角分别降为非减震结构的78%、72%,X、Y向的楼层层间位移分别降为非减震结构的74%和72%,X、Y向的楼层层间剪力分别降为非减震结构的70%、71%,减震结构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罕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进入塑性滞回耗能状态,消能减震系统能正常发挥其耗能能力,减震结构X、Y向的层间位移角包络值分别为1/239、1/158,远超减震目标1/135的要求,保证结构大震下的抗倒塌能力,为结构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平面布置 地震作用 抗震等级 消能减震 阻尼比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实测地震动概率统计模型
11
作者 冯鹏飞 周敉 +1 位作者 李志烜 朱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3-1144,共12页
为建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收集了500个台站的255365条地震动记录,构成初步的峰值加速度统计样本.首先,选用广义极值分布作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常用于估算极值分布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和... 为建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分布模型,收集了500个台站的255365条地震动记录,构成初步的峰值加速度统计样本.首先,选用广义极值分布作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常用于估算极值分布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和线性矩估计法的有效性.其次,依据最大似然估计的渐近正态性,提出了确定建立广义极值分布模型时所需最小样本长度的方法;分析表明,建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广义极值分布模型时,数据样本长度不宜小于120.对符合样本长度要求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模型参数会随着样本长度的增加而收敛于一个较小的范围.最后,建立了不同类型场地的实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概率统计模型和地震危险性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极值分布 极大似然估计 最小样本长度 地震动概率分布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动力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忠居 张亮 +2 位作者 张聪 邓友生 李宇杰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共9页
为了探讨桥梁位于软弱土层时,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桩基的动力响应,以翔安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地震作用下桩-岩土体-钢管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和变截面普通混... 为了探讨桥梁位于软弱土层时,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桩基的动力响应,以翔安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地震作用下桩-岩土体-钢管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和变截面普通混凝土单桩桩身加速度、桩身位移、桩身弯矩的动力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在地震作用下的桩身加速度、加速度放大系数、桩身位移最大值和桩身弯矩变化规律均同变截面普通混凝土单桩类似,但钢管使桩身加速度放大系数降低、桩基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和抗弯承载力提高.因此,钢管可以显著提升地震作用下桩基的抵抗变形能力和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震作用 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地震作用下分层地基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治国 罗杰 +2 位作者 朱正国 PAN Y T 孙苗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1213,共13页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惯性力作用;其次,在均质土体中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适用于分层土体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再次,根据上限定理,在虚功率方程中引入地震惯性力所做功率,得到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条件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上限解;最后,将上限理论解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和既有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和地层厚度对关键物理特征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比例系数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的增大显著增大;当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减弱。当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kh=0时,即在无地震作用情况下,归一化极限支护力不随ζ的变化而变化;在上硬下软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增大,在上软下硬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地震作用 分层土体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弯扭作用下新型承插装配式桥墩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樟华 谢君 +2 位作者 范千 陈金盛 林元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30,共13页
为明确并提升承插式拼装桥墩抵抗压弯扭等复合荷载的能力,提出了一种结合灌浆套筒和承插口组合连接的新型承插装配式墩,通过复合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对比了现浇(reinforced concrete,RC)、灌浆套筒(grouting and sleeve,GS)、承插口(... 为明确并提升承插式拼装桥墩抵抗压弯扭等复合荷载的能力,提出了一种结合灌浆套筒和承插口组合连接的新型承插装配式墩,通过复合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对比了现浇(reinforced concrete,RC)、灌浆套筒(grouting and sleeve,GS)、承插口(socket with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SU)和结合套筒连接钢筋的新型承插(grouting sleeve and socket with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GSU)连接拼装桥墩的损伤机理和滞回性能,结合有限元模型重点讨论了承插口深度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构件的破坏模式都是以受弯破坏为主的弯扭破坏,其中SU构件出现了轻微拔起的现象,而对应的GSU构件并未出现该现象,与RC构件接近;各构件的剪力-墩顶位移骨架发展趋势比较一致,由于GSU构件纵向钢筋连续,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能,其抗弯承载力与RC构件接近,且明显大于SU和GS构件,4个构件弯曲滞回耗能较为接近;承插口深度为1.0倍截面宽度的GSU构件抗扭承载力略高于RC构件,且明显大于其余装配式墩,GSU构件的扭转刚度、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均大于其他3个墩;当承插口深度采用0.5倍构件截面宽度时,新型承插GSU构件的抗弯和抗扭承载力均略高于整体现浇构件,具有良好的抵抗压弯扭荷载的能力,可以实现浅承插口连接。研究结果可为压弯扭复合作用下装配式墩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新型承插 拟静力试验 节段拼装桥墩 压弯扭作用 浅承插口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
15
作者 许成顺 李超越 +1 位作者 石世刚 孙毅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1311,共11页
为了解决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问题,基于IEA 15 MW的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原型,使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与泥面固定2种风机结构模型,桩-土相互作用通过一组非线性弹簧模拟。考虑风-波浪与地震... 为了解决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问题,基于IEA 15 MW的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原型,使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与泥面固定2种风机结构模型,桩-土相互作用通过一组非线性弹簧模拟。考虑风-波浪与地震联合作用,分析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超大型海上风机,桩-土相互作用效应使风机支撑结构的特征频率降低3%~6%;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大兆瓦风机动力响应远大于泥面固定风机模型的动力响应;海上风机尺寸越大,桩-土相互作用引起的海上风机结构动力响应偏差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风-波浪-地震联合作用 单桩式海上风机 支撑结构 特征频率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挡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靳飞飞 宋飞 +1 位作者 石磊 朱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60,共16页
借助FLAC3D软件,建立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支护边坡数值模型,并采用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标定后的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条带刚度、格室尺寸、挡墙厚度和充填料弹性模量4种因素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对挡墙的破坏机理进行... 借助FLAC3D软件,建立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支护边坡数值模型,并采用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标定后的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条带刚度、格室尺寸、挡墙厚度和充填料弹性模量4种因素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对挡墙的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计算了各参数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挡墙的稳定性与4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格室约束围压和永久水平位移沿高程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增加-衰减”的两段形态,坡顶沉降自墙面向坡体延伸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V”型分布,水平峰值加速度沿高程表现为“增加-衰减-增加”的3段形态;随着刚度的增加,格室约束围压增大,而永久水平位移、坡顶沉降和水平峰值加速度均减小;随着格室尺寸的增加,格室约束围压、永久水平位移、坡顶沉降和水平峰值加速度均增加;随着挡墙厚度和充填料弹性模量的增加,格室约束围压、永久水平位移、坡顶沉降和水平峰值加速度均减小;4种影响因素中,格室尺寸影响权重最大,对格室约束围压的影响权重达到0.996,而挡墙厚度影响权重最小;地震作用下土工格室挡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挡墙结构对于地震能量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满足抗震设防要求。该研究结果对于地震作用下土工格室柔性挡墙的抗震设计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土工格室挡墙 格室参数 动力响应 影响权重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RC柱水平抗力的机器学习预测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自豪 雷川鹤 +3 位作者 郑史雄 贾宏宇 陈志强 许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7,101,共9页
为实现地震作用下破坏模式未知锈蚀RC柱的水平抗力快速预测,基于机器学习(ML)方法对锈蚀矩形RC柱的剩余水平抗力开展研究。首先,确定ML模型的输入参数,建立锈蚀矩形RC柱数据集,并对输入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选择6种代表性ML算... 为实现地震作用下破坏模式未知锈蚀RC柱的水平抗力快速预测,基于机器学习(ML)方法对锈蚀矩形RC柱的剩余水平抗力开展研究。首先,确定ML模型的输入参数,建立锈蚀矩形RC柱数据集,并对输入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选择6种代表性ML算法(SVM、KNN、ANN、CNN、RF和CatBoost),搭建锈蚀RC柱的水平抗力ML模型,并采用网格搜索或试错法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基于5折-交叉验证确定了ML模型的最优超参数;最后,根据4个常用的回归评估指标(E_(MA)、E_(RMS)、E_(MAP)和R^(2))与测试集,对6种ML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估,并基于性能优异的ML模型开展了输入参数重要性排序以及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普遍优于集成类或其他单一类模型,其中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其预测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01和0.14;剪跨比对锈蚀矩形RC柱的水平抗力影响最大且较为显著,重要性占比可高达35%;矩形RC柱的水平抗力随着剪跨比、箍筋间距与截面有效高度比以及钢筋锈蚀率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而随着轴压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或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锈蚀 地震作用 水平抗力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的套拱加固隧道地震响应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文琦 耿萍 +3 位作者 陈昌健 刘果果 邓林 袁飞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一座山岭隧道为背景,选取钢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为掺料进行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并确定纤维最佳体积掺量;结合试验数据与塑性损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有无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隧道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无套拱加固时衬砌... 以一座山岭隧道为背景,选取钢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为掺料进行纤维混凝土材料试验并确定纤维最佳体积掺量;结合试验数据与塑性损伤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有无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隧道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无套拱加固时衬砌拱脚、拱肩、拱腰处易发生拉裂损伤,拱顶与仰拱中心、左右拱肩的相对位移均较大。三种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后,衬砌-套拱叠合结构拱腰、拱肩处损伤均有所改善,拉裂损伤向两端发展的趋势得到抑制;拱顶与仰拱中心,左右拱肩的相对位移较无套拱加固时有所降低,隧道结构稳定性提高。综合考虑衬砌损伤与测点位移,体积掺量为1.5%的钢纤维混凝土套拱加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地震作用 纤维混凝土 套拱加固 材料试验 数值模拟 塑性损伤 相对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基础和垫座对高拱坝地震动响应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刘晓蓬 张太磊 +2 位作者 刘仲秋 陈健云 王铭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197,共9页
中国的高拱坝多位于西南部地震多发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在地震作用下极易造成坝体局部开裂和整体失稳。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拱坝为研究对象,探讨扩大基础和垫座对坝顶和拱冠梁最大位移、横缝开度、坝体损伤体积比等地震动响应的影... 中国的高拱坝多位于西南部地震多发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在地震作用下极易造成坝体局部开裂和整体失稳。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拱坝为研究对象,探讨扩大基础和垫座对坝顶和拱冠梁最大位移、横缝开度、坝体损伤体积比等地震动响应的影响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基础和垫座具有如下优点:使拱坝左右两侧的体型更趋于对称,对减小坝顶和拱冠梁的位移响应有利。以增大边缝开度为代价而使坝体中部横缝开度显著减小,且使横缝张开趋于均匀,对充分发挥止水片密封效果有利;能够明显减小坝体的损伤体积比;其中,扩大基础对坝体位移和损伤体积比的减弱效果明显优于垫座。但是,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加,扩大基础和垫座对位移响应约束能力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证明了扩大基础和垫座对增强拱坝抗震能力的有效性,可为类似高拱坝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拱坝 扩大基础 垫座 地震动响应 白鹤滩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长粘结型锚索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20
作者 吴昕阳 赵宇飞 +2 位作者 宫晓辉 孟涛 朱浩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1,共5页
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目前是边坡支护中最常见的加固措施,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支护作用的发挥及动力响应机制与规律均还不够明确。基于前期开展的预应力锚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尺寸、边界条件、动力输入等特征,建立数值仿... 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目前是边坡支护中最常见的加固措施,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支护作用的发挥及动力响应机制与规律均还不够明确。基于前期开展的预应力锚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尺寸、边界条件、动力输入等特征,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开展全长粘结型锚索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对比数值仿真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锚固边坡不同位置锚索、锚索不同部位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响应特征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在动力条件下的阻滑作用机制与动力响应规律。研究成果对高地震烈度场地边坡的预应力锚索加固及地震工况下全长粘结型锚索的安全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全长粘结型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规律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