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6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sustained release performance of multi-core capsules based on fragrance-loaded Pickering emulsions
1
作者 Xinyi Liu Juanbo Chen +4 位作者 Haoyue Hou Jiawei Hou Meiling Shi Sa Zeng Tao Meng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4,共9页
Naturally degradable capsul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ustained fragrance release.However,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low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difficulty in sustained release are still limited in using fragran... Naturally degradable capsul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ustained fragrance release.However,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low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difficulty in sustained release are still limited in using fragranceloaded capsules.In this work,the natural materials sodium alginate and gelatine are dissolved and act as the aqueous phase,lavender is dissolved in caprylic/capric triglyceride(GTCC)as the oil phase,and SiO_(2) nanoparticles with neutralwettability as a solid emulsifier to form O/W Pickering emulsions simultaneously.Finally,multi-core capsules are prepared using the drop injection method with emulsions as templa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su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 a spherical morphology and multi-core structure,and the encapsulation rate of multi-core capsules can reach up to 99.6%.In addition,the multi-core capsules possess desirable sustained release performance,the cumulative sustained release rate of fragrance at 25℃over 49 days is only 32.5%.It is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protection of multi-core structure,Pickering emulsion nanoparticle membranes,and hydrogel network shell for encapsulated fragrance.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deliver a new strategy for using sustained-release technology with fragrance in food,cosmetics,textiles,and othe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GRANCE Pickering emulsion multi-core capsules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sustained rel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core optimization for conjugate gradient benchmark on heterogeneous processors
2
作者 邓林 窦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90-498,共9页
Developing parallel applications on heterogeneous processors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memory wall',due to limited capacity of local storage,limited bandwidth and long latency for memory access. Aiming at t... Developing parallel applications on heterogeneous processors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memory wall',due to limited capacity of local storage,limited bandwidth and long latency for memory access. Aiming at this problem,a parallelization approach was proposed with six memory optimization schemes for CG,four schemes of them aiming at all kinds of sparse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SPMV) operation. Conducted on IBM QS20,the parallelization approach can reach up to 21 and 133 times speedups with size A and B,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single power processor element. Finally,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peak bandwidth of memory access on Cell BE can be obtained in SPMV,simple computation is more efficient on heterogeneous processors and loop-unrolling can hide local storage access latency while executing scalar operation on SIMD c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ore processor NAS parallelization CG memory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MD:一种GitHub pull-request协作机制自动设计方法
3
作者 郑阳 郑丽伟 牟永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6,28,共9页
社会协作编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汇聚集体智慧。pull-request作为GitHub中开发人员贡献代码的主要方式,若开发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协作,整个开发过程就会变得迟缓低效。因此为了提高协作效率,将pull开发模型下开发人... 社会协作编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汇聚集体智慧。pull-request作为GitHub中开发人员贡献代码的主要方式,若开发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协作,整个开发过程就会变得迟缓低效。因此为了提高协作效率,将pull开发模型下开发人员之间的协作过程建模为一种Agent协作模型。结合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各个角色具有的相关特征,基于自动机制设计方法计算得到满足优化目标的协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开发人员协作,提高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Hub pull-request 自动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cintillation Single Crystals
4
作者 B.G.Zaslavsky E.V.Danilenko +2 位作者 Yu.A..Solomakha V.S.Suzdal S.I.Vasetsky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41-241,共1页
The method for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ingle crystals with the abovesaid difficulties avoided is developed.Here the free melt surface does not depend on the growing crystal diameter and remains minimal during the whol... The method for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ingle crystals with the abovesaid difficulties avoided is developed.Here the free melt surface does not depend on the growing crystal diameter and remains minimal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rocess.The essenc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at the stage of radial crystal growth the melt level in the crucible of a variable cross-section(for instance,in a conical crucible)is rai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ntillation single crystals radial crystal growth pulling large diameter single crystals conical crucible automatic method CRUCIBLE variable cross s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桩斜锚复合基础抗拔承载特性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彦海 尹恒伟 +1 位作者 李建林 邓华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针对喀斯特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覆4~7 m厚土、下卧硬岩的特殊地基条件,提出一种新型短桩斜锚复合基础。为了探究该复合基础的抗拔承载特性,完善其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现场典型试验的抗拔承... 针对喀斯特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覆4~7 m厚土、下卧硬岩的特殊地基条件,提出一种新型短桩斜锚复合基础。为了探究该复合基础的抗拔承载特性,完善其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现场典型试验的抗拔承载模型,确定了复合基础的最优锚杆倾角和抗拔承载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短桩直径、嵌岩深度、锚长及锚数等构造参数对基础的抗拔承载力和发挥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拔承载力随锚杆倾角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锚杆倾角为15°时达到峰值,较0°时承载力增加了46.5%;增大基础构造参数可有效提高基础的抗拔承载力,其中锚数对基础抗拔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嵌岩深度、锚长和桩径对基础抗拔承载力的影响依次减小,锚数由4根增至8根,承载力平均增长率达28.9%;在发挥系数方面,嵌岩深度对斜锚承载力发挥系数k 2的影响最为显著,可将其提升至0.85;结合基础的抗拔承载机制和上拔荷载与锚杆倾角的关系,提出考虑锚杆倾角的抗拔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通过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短桩斜锚复合基础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斜锚复合基础 抗拔承载力 承载力发挥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及潜在机制
6
作者 王乐军 马童昕 +3 位作者 闫嘉淇 李倩 龚铭新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阻训练组(试验组)和单纯抗阻训练组(对照组),12名对照组受试者接受持续8周、每周3次、每次4组、每组12次动作重复的高位下拉力量训练干预,13名试验组受试者在对照组所采用的训练基础上,在每次训练前进行20 min的tDCS干预。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高位下拉静态自主最大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80%一次最大重复(one repetition maximum,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和常规引体向上动作测试。在引体向上动作测试过程中记录上肢主要用力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训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引体向上完成次数分别提高了1.74倍和1.42倍,两组受试者MVC和80%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也都显著提升,但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受试者主动肌肱桡肌、三角肌后束、胸大肌的激活水平皆显著下降。此外,试验组受试者在训练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由0.50±0.22显著下降到0.37±0.09,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持续8周的tDCS结合抗阻训练和单纯抗阻训练显著提升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可能与两种训练皆可以显著提升主动的肌肉收缩能力有关。tDCS结合抗阻训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引体向上动作过程中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提高肘关节肌肉的收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高位下拉 引体向上 共激活 神经肌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高温合金透平轮盘高效拉削刀具优化设计
7
作者 谢鸿 唐仕东 +3 位作者 向志杨 贠庆芳 杨德存 姜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针对燃气轮机高温合金透平轮盘的拉削加工难点,通过切削力分析与模拟仿真,对拉刀结构、前角、刃口圆弧半径R1与刃口圆弧半径R2、切屑厚度进行优化设计,达到降低拉刀磨损速度、提高透平轮轮槽拉削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关键词 高温合金透平轮盘 拉削 硬质合金可转位拉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监测的锚杆锚固应力分析与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毅 范劲松 +5 位作者 肖海 袁强 张孟军 张丁丁 黄文祥 李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拔试验,利用BOTDA监测光纤锚杆在锚固剂凝固过程中及拉拔试验中的应变,监测结果显示光纤能够精准监测到微小应变及应变变化速率,进而分析不同围岩压力与拉拔力在锚杆长度上的应变表征显现;最后,将试验成果应用于工程现场,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在监测周期内能够更好地识别锚杆支护中的异常数据。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开采环境下巷道锚杆支护监测体系优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锚杆 拉拔试验 BOTDA 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用后保险杠本体注塑模具设计及试验验证
9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3 位作者 靳敏 许喆 许晨晨 强宇汉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4,共7页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后保险杠本体进行模具结构分析,在避开塑件侧凹及倒扣结构的前提下,设计组合分型面以满足关键尺寸精度要求。基于Moldflow2024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制品温度场分布及浇口布局分析结果,针对主流道板设计了不同规格的“U...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后保险杠本体进行模具结构分析,在避开塑件侧凹及倒扣结构的前提下,设计组合分型面以满足关键尺寸精度要求。基于Moldflow2024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制品温度场分布及浇口布局分析结果,针对主流道板设计了不同规格的“U”型截面,以平衡流道长度,确保熔体压力均匀分布,避免滞流或烧焦现象。综合考量结构强度、运动精度及维护便利性,在定模侧设计了三种抽芯机构,顶杆-T型滑槽转向机构、气缸抽芯机构和弹簧延迟开模机构。针对动模侧存在的大量倒扣及侧凹特征,设计了多组二级斜顶抽芯机构。该机构通过二级斜顶的联动运动实现分阶段脱模,有效克服了传统斜顶因行程不足导致的脱模失效问题。此外,设计了由5部分组成的冷却系统,显著减小了因冷却速率差异引起的制品变形。经试验验证,成型制品表面无缩痕等缺陷;各分型线处无飞边溢料,表明模具制造精度符合要求;各扣接特征及孔洞特征成型完整,证实模具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本体 顶杆-T型滑槽转向机构 气缸抽芯机构 弹簧延迟开模机构 二级斜顶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设计
10
作者 苗乃明 施栋帆 张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针对电水壶壳体的外形具有腔体深、侧壁薄以及表面有不规则凸起等特点设计了一套含侧抽芯机构的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用于该塑件的自动化注射成型。首先对塑件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oldflow软件获得最佳浇口位置。模具采用一... 针对电水壶壳体的外形具有腔体深、侧壁薄以及表面有不规则凸起等特点设计了一套含侧抽芯机构的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用于该塑件的自动化注射成型。首先对塑件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oldflow软件获得最佳浇口位置。模具采用一模一腔布局,侧浇口进胶,侧向分型面分型,利用CAD和Creo软件对成型零部件进行了设计。模具的侧抽芯机构采用哈夫式滑块开模,开模时利用斜导柱上的弹簧直接弹开滑块,驱动滑块在斜导柱上运动完成侧抽芯动作。由于塑件外形呈不规则深腔圆台形状,开模方向上不便于直接放置顶杆,故推出机构采用顶杆加推件块方式推出塑件,顶杆和推件块用螺钉固定,环绕布置在塑件底端。采用先复位机构复位,可以防止推出机构与侧抽芯机构发生干涉现象。该模具整体结构布局合理,机构运行流畅,安全可靠,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电水壶壳体的生产需求,可为类似的塑料件注射成型及模具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水壶壳体 注塑模具 侧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盘苗夹取力学试验台设计与测试分析
11
作者 韩绿化 王琰 +4 位作者 杜学武 许倩倩 马国鑫 刘洋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5,共9页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高精度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精准检测取苗瞬态过程的位移量和作用力值变化。开展夹钵取苗力学测试,研究发现取苗过程是滑针斜插、平行夹持、提升移位等多种夹取动作交织组合作用的过程,苗钵在滑针斜插与平行夹持作用下有集聚松动脱盘的趋势,夹钵取苗的作用力主要用来克服苗钵与穴孔之间建立的粘附力。进行取苗力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粗细两种夹取针的斜插力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取苗运行速度对脱盘力、提取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两种夹取作用力有相关性。整体上弹性纤细夹取针的取苗作用对苗钵的扰动小,成功取苗需要夹取针深入夹持苗钵脱盘。采用插-夹-拔组合式取苗操作,苗钵的完整率在97%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穴盘苗夹取受力分析、高效低损取苗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苗 移栽机 取苗机构 力学测试 脱盘力 提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支盘土锚的承载性能研究
12
作者 黄炜 简文彬 +2 位作者 杨坚 豆红强 罗金妹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2-782,共11页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杆,具有抗拔承载力高、鲁棒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掌握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性能,本文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边坡锚固原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锚杆,单支盘锚杆...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杆,具有抗拔承载力高、鲁棒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掌握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性能,本文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边坡锚固原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锚杆,单支盘锚杆盘径从300 mm增大到500 mm时,抗拔承载力分别提高35.7%、50%、71.4%,变形控制能力也相应增强;在粉质黏土中,双支盘锚杆可以到达更大的抗拔承载力,支盘间距≥4倍支盘直径时更能充分发挥两个支盘的协同作用;随着支盘个数从1个增多到3个,多支盘锚杆锁紧的地层范围越大,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及变形控制能力也相应增强;多支盘锚杆的荷载-位移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多支盘锚杆的承载力。研究成果可以为多支盘锚杆的工程应用奠定了较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盘锚杆 极限承载力 拉拔试验 双曲线模型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软管接头复合弯管抽芯机构模具设计
13
作者 郑子军 刘晓彬 +3 位作者 张涛 陈燕红 李亚峰 肖国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共7页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对弯管内壁设计旋转抽芯机构。因而限于塑件弯管外壁周边局部特征的特点,针对直管段设计了一个内、外壁同步抽芯子机构,外壁的局部特征采用一个下降成型块成型,并由内壁的抽芯滑块驱动而实施二次抽芯动作。针对弯管段则设计一个油缸驱动扇形齿轮抽芯的旋转抽芯子机构,机构的扇形齿轮直接安装在型芯镶件的圆弧槽内,并由油缸驱动齿条进行驱动。闭模时扇形齿轮由第一个子机构的内壁抽芯滑块锁紧。复合机构在设计空间狭窄的条件下,巧妙地解决了塑件弯管的自动脱模难题。模具中,基于分区脱模方法还设计了2个斜导柱滑块用于塑件一个直管和一个安装板局部特征的成型与脱模。模具结构布置合理,机构结构设计恰当,能有效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中复合机构的设计能为同类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软管接头 复合机构 插锁机构 模具设计 弯管抽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型三通弯管成型CAE分析及圆弧抽芯模具创新设计
14
作者 戚春晓 陈开源 +1 位作者 张英灿 胡俊鹏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针对r型三通弯管多向抽芯与异形结构的成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流分析与机构协同优化的模具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一模一腔的布局方式,并在前后模仁均设置了潜伏浇口。通过运用Moldflow软件对产品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流分析,精确预测塑件... 针对r型三通弯管多向抽芯与异形结构的成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流分析与机构协同优化的模具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一模一腔的布局方式,并在前后模仁均设置了潜伏浇口。通过运用Moldflow软件对产品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流分析,精确预测塑件熔接痕的分布情况以及气穴的具体位置。在模具结构设计方面,针对r型三通弯管复杂的几何形状,设计了多种抽芯机构以满足不同部位的需求。在直身段两端,采用了油缸滑块抽芯机构,以确保提供稳定的抽芯力;对于弯管段,运用了油缸齿条与齿轮相结合的圆弧抽芯机构,从而实现精确的圆弧运动;而在弯管接头部位,则选用了普通滑块抽芯机构,并确保各抽芯镶件在合模过程中精准且稳定的定位。此外,为了实现高效的冷却控制,在前后模仁、直身段两端的抽芯滑块镶件以及圆弧抽芯镶件处,分别设置了冷却水路、螺旋水路和水井进行冷却。同时,采用了顶针推出方式,确保塑件能够顺利脱模。根据模流分析的结果,设计了一套良好的排气系统。最后,利用NX软件对模具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有机构运行平稳,从而验证了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设计先进合理,运行稳定可靠,不仅能够满足r型三通弯管的生产需求,而且对于同类复杂结构塑件的模具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弯管 圆弧抽芯 注塑模具 运动仿真 MOL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车前车灯模块反射镜底壳模具设计
15
作者 段伟 熊建武 +3 位作者 陶军 胡智清 高伟 鲁荣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为某新款新能源汽车左/右车灯内的反射镜底壳塑件的注射成型设计了一副冷流道两板式家族注塑成型模具。模具模腔布局为一模两腔镜像关系家族式布局,单腔使用2个侧浇口进行浇注。为实现塑件的自动化脱模,模具中单腔设置了1个定模侧三次... 为某新款新能源汽车左/右车灯内的反射镜底壳塑件的注射成型设计了一副冷流道两板式家族注塑成型模具。模具模腔布局为一模两腔镜像关系家族式布局,单腔使用2个侧浇口进行浇注。为实现塑件的自动化脱模,模具中单腔设置了1个定模侧三次转向型油缸抽芯机构,用于型腔一侧1个侧孔倒扣的先抽芯脱模,1个动模斜导柱滑块机构用于塑件侧壁特征的脱模,6个动模板开启驱动型的斜抽芯机构用于塑件内壁6个斜向局部特征的斜抽芯脱模,2个斜顶杆推块机构用于塑件内壁局部凹槽特征的斜抽芯脱模,及若干顶针用于塑件的完全顶出自动化脱模。脱模机构的驱动按以下顺序进行,最先是模具开模前油缸抽芯机构完成定模先抽芯动作,而后是模具第一次打开,驱动6个斜抽芯机构同步动作完成抽芯动作,再后是模具第三次打开,完成塑件从型腔中的脱模及侧壁1个斜导柱滑块机构的侧抽芯动作,最后是推板推动其上的若干顶针及2个斜顶杆推块机构用于塑件的完全顶出脱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车 车灯模块 反射镜 注塑成型 模具设计 转向抽芯 斜抽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参数优化及舒筋效应研究
16
作者 蓝石坚 丘明旺 +2 位作者 李晓惠 范志勇 吴山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91-1799,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力学参数下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应,并在最佳力学参数下探讨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舒筋效应。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7例LDH患者随机分...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力学参数下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应,并在最佳力学参数下探讨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舒筋效应。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7例LDH患者随机分为9个参数组,每组3例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参数的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设按压力度、次数、治疗间隔3因素,各因素包含3水平,即按压力度设立3个水平:300~400、400~500、500~600 N;按压次数设立3个水平:6、9、12次;治疗间隔3个水平:间隔1、2、3日。通过VAS、ODI和FDD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力学参数后,纳入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最佳力学参数配置下的立体定位斜扳法,对照组为传统腰椎斜扳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以及多裂肌厚度与横截面积变化。通过健康志愿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多裂肌的对比,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的特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分析各观察指标与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得出最佳的手法治疗参数。结果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对疗效影响顺序为按压力度>治疗间隔>按压次数,疗效最佳的压力区间为:500~600 N,次数为12次,治疗间隔2日1次。腰椎间盘突症患者腰部多裂肌与健康志愿者比较,退变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6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多裂肌结果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增加多裂肌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率和横截面积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缩厚度、收缩率治疗前后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其中以手法参数压力500~600 N,按压次数12次,治疗间隔2日1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佳的镇痛,降低肌肉张力以及改善功能障碍作用。与传统腰椎斜扳法相比,立体定位斜扳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功能障碍,以及多裂肌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变化率、横截面积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斜扳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力学参数 多裂肌 舒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五通管接头模流分析及模具设计
17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2 位作者 靳敏 许晨晨 强宇汉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某型号五通管接头进行结构分析,获得模具设计难点。将制品模型作缩小处理,在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中,所有效应下全局变形最严重区域,出现在G1管端处,翘曲率为0.92%;全局变形量最低出现在浇口附近,翘曲率为0.02%。设计主瓣合镶件... 对某型号五通管接头进行结构分析,获得模具设计难点。将制品模型作缩小处理,在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中,所有效应下全局变形最严重区域,出现在G1管端处,翘曲率为0.92%;全局变形量最低出现在浇口附近,翘曲率为0.02%。设计主瓣合镶件及从动瓣合镶件,保障了内缩动作平顺。通过瓣合成型件在预压弹簧驱动下将模具轴向运动转置为径向运动,实现瓣合成型件与制品的分离。设置隔水管,将制品内侧热量快速导出,以保证制品内外收缩均衡,实现快速注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通管接头 单浇口 翘曲率 抽芯机构 模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滑块与复合抽芯的汽车水室模具设计
18
作者 彭贤峰 符立华 +2 位作者 李朋 傅莹龙 任建平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根据某款汽车水室塑件的结构特征与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副单点大水口直接进胶的注塑模具,由于塑件结构复杂,采用了一模一腔的布局。在定模侧设计了两个独立的抽芯油缸,其中一个油缸的抽芯运动行程为45 mm,另一油缸的行程为22 mm,在此基础... 根据某款汽车水室塑件的结构特征与技术要求,设计了一副单点大水口直接进胶的注塑模具,由于塑件结构复杂,采用了一模一腔的布局。在定模侧设计了两个独立的抽芯油缸,其中一个油缸的抽芯运动行程为45 mm,另一油缸的行程为22 mm,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组复合抽芯机构,解决了塑件进水口侧管特征的局部区域因存在多向脱模而导致脱模机构设计空间受到限制的问题。在动模侧整体设计了5组滑块抽芯的结构,重点设计了一组由双重叠滑块和三重叠滑块组合的脱模机构来成型塑件的外部特征,前者由一根斜导柱驱动,后者先通过斜导柱驱动,然后通过油缸来进行驱动。在顶出系统上通过定距拉钩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塑件的二次顶出,并且将模具的顶出板与注塑机的顶出杆采用螺杆固定连接,在模具结构上节省了顶出油缸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方面,在型芯的两个小镶块内部设计了2组内径为4 mm、外径8 mm的“喷泉式”水路,其余水路采用了“直通式+隔水片式”的组合。经试模后,该汽车水室塑件表面无不良缺陷,平口的平面度符合要求,证明该模具的重叠滑块结构与复合抽芯结构设计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水室 复合抽芯 定距拉钩 三重叠滑块 二次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水槽训练对蛙泳出发时水下技术改进效果分析
19
作者 宋闪 李翀 +2 位作者 尹万利 唐钱婷 黄卫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44,共8页
目的通过水槽训练改进蛙泳运动员出发阶段的水下技术,评估其对提升竞技表现的有效性。方法受试者为上海游泳队的14名短距离level 4级别男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7)。实验组进行水槽出发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泳池出发训练... 目的通过水槽训练改进蛙泳运动员出发阶段的水下技术,评估其对提升竞技表现的有效性。方法受试者为上海游泳队的14名短距离level 4级别男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7)。实验组进行水槽出发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泳池出发训练,每周2次,为期16周。16周训练的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泳池15 m蛙泳出发测试。采用重复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组间和组内运动学指标(时间、距离、速度、关节角度)的变化。结果经过16周的专项强化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出发15 m表现(F_((1,12))=6.52,P<0.05,η^(2)=0.39)具有交互作用,且实验组训练后成绩优于训练前对照组(P<0.05)。实验组长划臂时间(F_((1,12))=10.28,P<0.01,η^(2)=0.46)和第2次滑行时间(F_((1,12))=4.81,P<0.05,η^(2)=0.22)有所改善,长划臂距离(F_((1,12))=4.71,P<0.05,η^(2)=0.21)和第2次滑行距离(F_((1,12))=4.90,P<0.05,η^(2)=0.21)有所提高,长划臂速度(F_((1,12))=4.77,P<0.05,η^(2)=0.20)有显著提升,组内统计显示实验组出水速度显著提升(P<0.05),手部入水角度得到优化(P<0.05),其他关节角度变化不显著。结论水槽训练减少了蛙泳出发的长划臂阶段和第2次滑行阶段的时间,有效阻止了水下滑行中的速度损失,为提升蛙泳运动员的出发成绩和优化训练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水槽 蛙泳 出发表现 长划臂 水下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投入产出效应的统计测度
20
作者 韩胜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0,共6页
在我国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下,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准确阐释数字经济产业在产业链中与上下游产业的依赖关系,对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高质... 在我国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下,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准确阐释数字经济产业在产业链中与上下游产业的依赖关系,对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8年和2020年全国153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界定数字经济产业,汇总整理得到分离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表。据此,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测度数字经济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效应和供给推动效应,数字制造业的影响效应更具集聚性;数字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存在较高程度的自我消耗和相互消耗关系,数字制造业对数字服务业的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效应有所增强;非数字经济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特别是与数字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有所提升,但各产业部门的数字化融合表现出部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制造业 数字服务业 需求拉动 供给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