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斜坡地形影响的光伏组件流固耦合风致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陈伏彬 王羽 +1 位作者 祝瑜哲 王薇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表明:1)坡面引起气流堵塞,致使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增加,同时也降低光伏阵列中前排光伏组件对后排光伏组件的遮挡效应;2)从流场特征中可看出,迎风前缘的首块光伏组件产生旋涡,脱落于后排区域,致使第2块光伏组件前流场变得复杂,第3块光伏组件周流场则相对稳定,说明越处于下游的光伏组件受流场影响越小;3)光伏组件的振动由低阶振型主导,坡面对后排光伏组件振动有较大影响;4)间距增大对位于坡面上的光伏阵列振动响应有影响,且随着坡角的增大影响更加显著;5)增加坡面上光伏阵列的高度,首块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变化较为明显,其余两块光伏组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地形 流固耦合 风致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垂直管环状流界面波速预测模型
2
作者 孙铭聪 覃晴 +2 位作者 王彦晗 赵宁 闫晓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9-1858,共10页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垂直管环状流界面波速预测模型。通过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经验小波变换(EWT)的参数,以提高信号处理的精度。本文结合理论模型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出环状流界面波速信号中的关键特征,进一步结...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垂直管环状流界面波速预测模型。通过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经验小波变换(EWT)的参数,以提高信号处理的精度。本文结合理论模型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出环状流界面波速信号中的关键特征,进一步结合支持向量回归、决策树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梯度提升树回归、Bagging回归等模型,以不同流速、压力工况条件下的气液界面波速为预测目标,建立了高精度的波速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捕捉气液两相流中的复杂流动特征,其中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3.96×10^(-7),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能够为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行为分析和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特别是在复杂工况下也能够稳定地预测波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环状流 界面 集成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L^(2)投影的有限元-浸没界面耦合方法
3
作者 魏昶 李上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6-1350,共15页
有限元-浸没界面耦合方法(finite element-immersed interface method,FE-IIM)是一类结合有限元离散与浸没界面法边界间断特征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旨在实现固体界面处物理量变化的精确解析,但是较差的稳定性限制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文... 有限元-浸没界面耦合方法(finite element-immersed interface method,FE-IIM)是一类结合有限元离散与浸没界面法边界间断特征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旨在实现固体界面处物理量变化的精确解析,但是较差的稳定性限制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稳定L^(2)投影的FE-IIM耦合方法,要求固体边界满足C^(0)连续性条件,在边界单元上引入有限元形函数,使得界面处的物理量能够在基函数空间中实现连续、可控的表达.通过稳定L^(2)投影策略,重构固体C^(0)连续边界上的间断条件,建立流场物理量延拓至固体界面的插值方案,有效抑制随着雷诺数增大界面物理量演化过程中易出现的非物理震荡.在界面间断条件处理中,推导了IIM间断条件在有限元基函数空间中的数学表达,并引入速度和压力的一阶导数间断条件,提升界面物理量的计算准确性.通过分析Re=200~50000条件下的典型数值案例,结果展现了文章方法能够准确捕捉主要流动结构,有效解析边界物理量的细致变化.稳定投影FE-IIM耦合方法为需要精确捕捉界面压力等物理量分布特征的流固耦合模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浸没界面 有限元 稳定 L2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MPS-BPM耦合模型研究
4
作者 郝婕 王丽珠 +1 位作者 蒋勤 朱刘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5-1335,共11页
针对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中流-固界面复杂、大自由液面变形和强非线性运动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引入改进的黏结粒子模型(BPM)计算弹性结构体的变形运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纯拉格朗... 针对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中流-固界面复杂、大自由液面变形和强非线性运动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引入改进的黏结粒子模型(BPM)计算弹性结构体的变形运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纯拉格朗日法的MPS-BPM无网格粒子法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基于压强梯度力量化弹性结构物粒子所受到的周围流体作用;通过建立流体粒子和弹性结构物粒子的压力泊松方程,对流体域和结构域进行统一的数值离散求解,实现弹性结构体对周围流体的反馈作用;利用背景网格法削弱流-固交界面处的数值压力振荡与自由液面的数值波动,增强模型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首先,通过对弹性悬臂梁在初始瞬时速度条件下的运动模拟,验证改进的BPM法对模拟弹性体大变形运动问题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对弹性闸门溃坝水流运动与闸门变形、溃坝水流对弹性结构物冲击作用的模拟,分析MPS-BPM流-固耦合模型在模拟复杂的流-固相互作用问题中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基于MPS-BPM耦合模型得到的流体速度场和压强场变化合理、弹性结构体内部应力分布平滑且流-固交界面处未出现非物理间隙,该耦合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流-固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黏结粒子模型 弹性结构变形 界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油水泥浆界面封隔性能评价研究
5
作者 黄盛 周灿 +2 位作者 李早元 杨川 刘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页岩气井油基钻井液条件下固井时,套管与井壁表面附着油膜或油基钻井液易导致水泥环界面封隔能力下降,形成窜流通道,影响后期增产改造作业。虽然前置液能有效提高界面润湿反转,但受用量、冲洗效率等因素限制,界面仍会出现油膜附着情况... 页岩气井油基钻井液条件下固井时,套管与井壁表面附着油膜或油基钻井液易导致水泥环界面封隔能力下降,形成窜流通道,影响后期增产改造作业。虽然前置液能有效提高界面润湿反转,但受用量、冲洗效率等因素限制,界面仍会出现油膜附着情况。为此,在水泥浆中加入亲油表面活性剂,制备形成亲油水泥浆,赋予水泥环亲油能力。采用接触角、剪切胶结强度、界面水力封隔测试等评价了亲油水泥石的亲油能力及界面封隔效果。研究发现,非极性溶剂在亲油水泥石表面接触角远低于常规水泥石表面,具备良好的亲油性能;亲油水泥石与含白油、油基钻井液的套管、页岩岩芯胶结后,一、二界面抗流体窜流压力分别提升500%和400%,胶结强度分别提高205%和122%;亲油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会对水泥水化程度、水泥浆工程性能及水泥石力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结果表明,亲油表面活性剂掺入后可有效提高水泥环与含油界面的封隔能力,具备提高油基钻井液条件下水泥环套管地层界面胶结与封隔性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固井 界面封隔 油基钻井液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柱微结构内气液界面振荡特性数值研究
6
作者 王素龙 杜王芳 +3 位作者 何发龙 赵彦琳 姚军 赵建福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3-872,共10页
重力突然下降引起的气液界面振荡和重构对空间流体管理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贮箱壁面润湿特性在该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借鉴传热强化领域方柱微结构表面设计思想,提出一种利用方柱微结构壁面对液体振荡的衰减作用实现空间贮箱被动防晃的方法... 重力突然下降引起的气液界面振荡和重构对空间流体管理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贮箱壁面润湿特性在该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借鉴传热强化领域方柱微结构表面设计思想,提出一种利用方柱微结构壁面对液体振荡的衰减作用实现空间贮箱被动防晃的方法.采用流体体积法(VOF)对一种方柱微结构形成的异形基本单元内气液界面振荡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自由液面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讨论系统振荡频率、阻尼特性等与能量耗散特性密切相关的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初始液位主要影响液面振幅,振幅随着初始液位高度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液位过低时振荡过程会出现液面触底而加剧耗散;接触角对振幅和阻尼比都有影响,接触角增大,振幅和阻尼比均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晃动 气液界面 空间流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非线性振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乔逸飞 瞿叶高 +1 位作者 高鹏林 彭志科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12-3323,共12页
针对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基于Reissner薄壳理论和对流波动方程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和流体介质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宏观滑移摩擦模型刻画管道摩擦界面上的非线性摩擦力分布,发展轴对称半解析有限元方法... 针对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基于Reissner薄壳理论和对流波动方程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和流体介质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宏观滑移摩擦模型刻画管道摩擦界面上的非线性摩擦力分布,发展轴对称半解析有限元方法来构建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流体载荷和摩擦界面等对管道非线性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摩擦界面上点的滞回曲线由两个对称的黏滞区域和两个对称的滑移区域组成,摩擦界面的黏滞-滑移切换导致输流管道振动响应除包含激励频率外,还包含一系列奇次超谐波;随着界面摩擦系数增大,输流管道基频处的轴向振幅减小,法向振幅增大,而3次超谐波处的轴向及法向振幅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界面摩擦刚度增大,输流管道基频及3次超谐波处的轴向振幅先减小后增大;来流速度主要影响含摩擦界面输流管道的法向振动,对管道的轴向振动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输流管道 摩擦界面 黏滞-滑移运动 非线性振动 半解析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芯层流体力学方法制备聚合物功能微球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昊川 陶光明 +4 位作者 陈东 董文坤 凌世生 乔旭升 樊先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5-282,共8页
聚合物复合微球在医药、传感、光学、显示等领域,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临床诊断、病理成像和药物输送等方面具备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合成路线复杂、加工效率低下,常规工艺通常难以兼顾微球粒径单分散性、生产成本、产量... 聚合物复合微球在医药、传感、光学、显示等领域,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临床诊断、病理成像和药物输送等方面具备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合成路线复杂、加工效率低下,常规工艺通常难以兼顾微球粒径单分散性、生产成本、产量等综合要求。近年来,纤维芯层流体力学方法依据纤维内发生的流体界面不稳定性(PRI)现象,可在微纳米尺度制备具有高度单分散性的聚合物微球,同时成本可控,适合批量生产。本文综述了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原理、纤维芯层PRI方法制备工艺、功能微球和结构微球的纤维芯层PRI方法制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针对纤维芯层PRI方法的最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合物 流体界面不稳定性 微纳米 功能微球 结构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盘反应器亲疏水相间表面结构微观混合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财发 王东祥 +1 位作者 邱玉清 陈众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1,30,共6页
设计并制备不同亲疏水相间表面结构的转盘反应器,基于碘化物-碘酸盐平行竞争反应体系,研究不同相间结构、转速以及流量对微观混合性能的影响,分析亲疏水临界次数对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转盘转速可以有效降低离集指数,且转速越高,... 设计并制备不同亲疏水相间表面结构的转盘反应器,基于碘化物-碘酸盐平行竞争反应体系,研究不同相间结构、转速以及流量对微观混合性能的影响,分析亲疏水临界次数对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转盘转速可以有效降低离集指数,且转速越高,微观混合效果越好;随着反应物流量增加,微观混合性能均具有最佳流量点;增加亲疏水相间层数能够增加液体流经亲疏水间隔临界处次数,有效强化微观混合性能;建立了亲疏水相间表面结构离集指数X_(S)预测关联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反应器表面非均匀浸润性对微观混合性能的影响机理,为反应器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与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微观混合 亲疏水相间 转盘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质煤泥浮选过程强化研究进展及其思考 被引量:61
10
作者 桂夏辉 邢耀文 +1 位作者 曹亦俊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15-2732,共18页
“富煤、缺油、少气”的一次能源赋存条件决定了我国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与此同时,煤炭作为当前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煤炭贡献是整个行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差,高含杂低品质... “富煤、缺油、少气”的一次能源赋存条件决定了我国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与此同时,煤炭作为当前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煤炭贡献是整个行业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差,高含杂低品质煤资源储量丰富,随着优质煤炭资源的逐渐消耗与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低品质煤大规模分选提质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重介质选煤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使得粗粒低品质煤分选日趋成熟,但细粒低品质煤(低阶/氧化难浮煤、高灰难选煤等)浮选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低品质煤泥浮选的基本作用原理与过程强化亟需研究。从低品质煤泥难浮难选机理、低品质煤泥浮选界面调控及流动强化3个方面对低品质煤浮选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讨论,最后提出了未来低品质煤浮选过程强化的新发展方向与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于多尺度微纳力学解析的低品质煤浮选分离新原理、基于单分子力谱融合深度学习的浮选药剂分子智能定向筛选设计、基于能量精准适配的调浆-浮选流场精细化构建、煤系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规模化消纳及低品质煤浮选界面-流体协同强化全链条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上述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解决将为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质煤 浮选 界面调控 流动强化 表界面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界面的追踪和重构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儒勋 刘晓平 +1 位作者 张磊 王志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并且精确的高分辨率运动界面追踪方法———无结构网格特征型积分平均有限体积法· 并且对包括该方法在内的六种界面重构方法做了一些数值试验和评估· 通过精确的数值模拟。
关键词 运动界面 界面重构 流体体积函数 积分平均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优质钻井液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振杰 李家芬 +2 位作者 苏长明 陈道年 石凤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5,共6页
钻井液对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外日益关注的问题。从胶结界面的基本观点、钻井液对固井质量的不良影响和新型钻井液体系对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增强作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得出结论如下:①钻井液不仅仅是钻井... 钻井液对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外日益关注的问题。从胶结界面的基本观点、钻井液对固井质量的不良影响和新型钻井液体系对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增强作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得出结论如下:①钻井液不仅仅是钻井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完井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固井质量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油气井的勘探开发效益;②在认识钻井液对固井质量的影响方面,不仅要认识到钻井液对固井质量的不良影响,更要看到新型钻井液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有效地改善和强化固井质量的积极的一面;③应该注意研究新型的能够增强固井二界面胶结质量的钻井液技术,做为固井技术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以此更加高效经济地提高特殊工艺井和各种复杂井的固井质量;④由于钻井液在钻井和完井工程中的特殊地位,为了提高油田建井质量和勘探开发效益,应适当加大对钻井液的投入,以保证在钻井的全过程钻井液性能优异,同时为提高固井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固井 固井质量 界面胶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胶乳冲洗隔离液试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振杰 李家芬 +2 位作者 苏长明 陈道元 石凤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53,共3页
如何有效地提高各种高难度复杂井的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特别是固井二界面的胶结质量,是钻井工程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经济有效地提高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研究了新型的胶乳冲洗隔离液。试验研究表明,在冲洗隔离液中引入特制的胶乳... 如何有效地提高各种高难度复杂井的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特别是固井二界面的胶结质量,是钻井工程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为经济有效地提高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研究了新型的胶乳冲洗隔离液。试验研究表明,在冲洗隔离液中引入特制的胶乳处理剂后,能够使冲洗隔离液同时具有冲洗、隔离和胶结界面预处理三种功能。通过直接对胶结界面的预处理,能够增强固井液对套管,特别是井壁滤饼的胶结能力,形成致密的胶结层,从根本上提高界面胶结强度。该胶乳冲洗隔离液配方简单,配制成本低,便于现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注水泥 界面胶结强度 胶结质量 冲洗隔离液 胶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浆前置液评价方法总论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明霞 向兴金 +1 位作者 童志能 方凯军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6期81-83,共3页
水泥浆前置液 (冲洗液、隔离液 )所应具有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固井作业的成功与否。但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对前置液性能好坏进行评价。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一些评价方法、手段 ,主要对冲洗效率、界面胶结强度、混合物配伍性、稳定... 水泥浆前置液 (冲洗液、隔离液 )所应具有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固井作业的成功与否。但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对前置液性能好坏进行评价。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一些评价方法、手段 ,主要对冲洗效率、界面胶结强度、混合物配伍性、稳定性、顶替效率、抗污染能力、流体对地层的伤害、流变性、腐蚀性等指标进行评价 ,以全面综合评价水泥浆前置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前置液 评价方法 石油钻井 冲洗效率 界面 胶结强度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局部应力的流固耦合分析及体外反搏作用干预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健航 王梁 +3 位作者 伍贵富 郑振声 戴刚 冯铭哲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生物机械力被普遍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进程及最终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血流灌注、动脉内压、斑块组织和材料特性等因素对斑块局部流动切应力及斑块结构应力水平的影响,同时评价临床中的非介入辅助循环疗法——... 生物机械力被普遍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进程及最终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血流灌注、动脉内压、斑块组织和材料特性等因素对斑块局部流动切应力及斑块结构应力水平的影响,同时评价临床中的非介入辅助循环疗法——体外反搏对斑块局部应力水平的干预作用.采用结合猪动物模型在体测量及三维流固耦合数值仿真的研究方法.结果显示,当斑块狭窄率一定时(50%),斑块的流动切应力水平主要由血流灌注决定;而斑块结构应力主要取决于动脉内压及纤维帽厚度.只有在纤维帽足够薄的情况下,斑块的材料特性才对斑块结构应力有显著影响;当纤维帽最薄同时脂质池材料最软时,临界斑块壁面应力因子达到极值的257.72 k Pa(正常生理状态)及300.20 k Pa(体外反博状态).由于最大壁面应力、临界斑块壁面应力及全局最大斑块壁面应力三个应力因子中,只有临界斑块壁面应力明显受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池材料特性的影响,因此其可能与斑块进程的关联最为紧密.此外,体外反博作用明显提高了晚期斑块的应力水平,这是否会给斑块进程及重构带来慢性的影响,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晚期斑块 流固耦合 增强型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处理剂对固井水泥浆的污染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友志 佘朝毅 +4 位作者 姚坤全 郭小阳 张华礼 杨涛 李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深井固井中水泥浆和钻井液界面接触污染是一项危及施工安全的技术难题。为此,以川渝气田为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固井中流体相容性的室内实验与分析。实验测定了目前常用的钻井液处理剂对常规密度水泥浆流动度、稠化时间的影响;利用红外... 深井固井中水泥浆和钻井液界面接触污染是一项危及施工安全的技术难题。为此,以川渝气田为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固井中流体相容性的室内实验与分析。实验测定了目前常用的钻井液处理剂对常规密度水泥浆流动度、稠化时间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获得了聚丙烯酰胺钾盐(KPAM)和生物增黏剂的红外光谱数据,以及添加处理剂的水泥浆的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分析数据;同时还探讨了常用钻井液处理剂对固井水泥浆的污染机理。实验结果表明,KPAM和生物增黏剂等处理剂为高分子,其长链易吸附水泥浆中的水泥颗粒形成混合网状结构,造成水泥浆颗粒团聚增稠.进而失去可泵性。最后建议,进一步完善钻井液处理剂对固井水泥浆污染影响的评价实验方法,尽早形成一种能帮助解决固井水泥浆污染问题的规范标准,以便为固井前钻井液性能调整、钻井液处理剂合理选材、新的钻井液处理剂研发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浆 钻井液 界面接触污染 流动度 稠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液流变性对顶替界面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永海 孙宝江 +1 位作者 赵欣欣 刘东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4,共4页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0,对环空井筒内水泥浆顶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环空井筒外径0.24 m、内径0.18 m、高8 m。在顶替速度为0.4 m/s、偏心度为0.4的条件下,计算得到了顶替界面形状以及前置液流变参数屈服应力、稠度...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0,对环空井筒内水泥浆顶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环空井筒外径0.24 m、内径0.18 m、高8 m。在顶替速度为0.4 m/s、偏心度为0.4的条件下,计算得到了顶替界面形状以及前置液流变参数屈服应力、稠度系数和流性指数对顶替界面稳定性及顶替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低前置液的屈服应力、稠度系数及流性指数有助于提高水泥浆和前置液之间界面的稳定性和顶替效率。固井设计时要考虑界面的稳定性,对前置液流变参数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空井筒 前置液 流变性 顶替界面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接触线的物理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泉子 沈文豪 赵亚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381,共39页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区域.移动接触区域跨越多个尺度,其中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由于在能源、航天、生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和迅速发展,移动接触线在新的应用背... 移动接触线,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移动的三相接触区域.移动接触区域跨越多个尺度,其中三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流场的动力学特征.由于在能源、航天、生物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和迅速发展,移动接触线在新的应用背景下发展了新的难题.标度分析是度量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移动接触线的标度关系为主线,介绍了"力–电–热–化学"多场耦合环境下,亲水内角、微柱阵列、可溶解固体、水力压裂滞后区等复杂几何结构的刚性/柔性固体表面,采用物理力学方法对于移动接触线动力学属性研究的进展.通过跨尺度实验研究、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动理论/水动力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类固体前驱膜、单分子前驱水链、锯齿形接触线等新现象.从原子尺度的界面结构到连续尺度的流动特性,讨论了移动接触线自相似扩展的标度关系,以及其驱动来源、能量耗散、边界条件等物理机制和规律,为多物理场中的"Huh-Scriven佯谬"探索了解答,为移动接触线的前景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接触线 物理力学 标度关系 受限液体 固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液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整体固化胶结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振杰 叶海超 +3 位作者 龚保强 贾启高 阎培渝 秦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共7页
研究了MTC固井液和油井水泥浆固井液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胶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固化反应直接受到固井液水化反应机理和过程的控制。在MTC浆水化反应初期会产生大量发生水化反应必需的可溶性离子,这些可溶性离子渗... 研究了MTC固井液和油井水泥浆固井液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胶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固化反应直接受到固井液水化反应机理和过程的控制。在MTC浆水化反应初期会产生大量发生水化反应必需的可溶性离子,这些可溶性离子渗透到多功能钻井液泥饼内部,为其提供了可激发水化反应的可溶性离子,从而实现了整体固化胶结;而在油井水泥浆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胶结试验中,能够渗透到泥饼内部的大多是Ca2+,而Ca2+离子极易和泥饼中的膨润土颗粒和处理剂发生絮凝反应,形成不会固化而且破坏胶结强度的絮凝产物,剩下的少量Ca(OH)2难以激活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水化反应,因此整体固化胶结难以实现。要实现油井水泥浆固化体与多功能钻井液泥饼的整体固化胶结,应该对固井液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其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溶性离子的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泥饼固化的需要;同时应该注意研究新的能够激发和促进泥饼固化水化反应的钻井液添加剂,对钻井液进行必要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液 多功能钻井液 泥饼 整体固化胶结 可行性 油气井 固井质量 胶结界面 MTC 微观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几何VOF方法在液舱晃荡流动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金龙 尤云祥 陈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3-951,共9页
isoAdvector是一种新的几何VOF(Volume of Fluid)方法,虽然克服了传统几何VOF方法难以适用于三维空间任意多面体网格的缺点,但不能直接用来模拟涉及动网格技术的液舱晃荡.为此,引入了运动通量修正,并提出了面-界面交线运动修正,使得修... isoAdvector是一种新的几何VOF(Volume of Fluid)方法,虽然克服了传统几何VOF方法难以适用于三维空间任意多面体网格的缺点,但不能直接用来模拟涉及动网格技术的液舱晃荡.为此,引入了运动通量修正,并提出了面-界面交线运动修正,使得修正后的isoAdvector方法可以应用到液舱晃荡的模拟中.基于不同的VOF方法对非共振、共振受迫晃荡和单次冲击波面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以及解析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代数VOF方法,采用修正后的isoAdvector方法获得的自由液面位置和整体水动力载荷精度更高;捕捉的波面没有褶皱,能够较好地模拟波面的翻卷和破碎.此外,提出了界面厚度的估计方法,分析了自由液面波高精度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舱晃荡 界面 几何流体体积 面-界面交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