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相似度预测和阈值自动求解的开集条件下毫米波雷达点云步态识别方法
1
作者 杜兰 李逸明 +3 位作者 薛世鲲 石钰 陈健 李真芳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0-1863,共14页
现有的雷达步态识别方法多局限于闭集设置,即假设测试阶段的所有身份类别均已包含在模板库中,不适用于库内已知身份类别和库外未知新身份类别共存的真实开放识别环境。针对非完备身份类别模板库条件下的步态识别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 现有的雷达步态识别方法多局限于闭集设置,即假设测试阶段的所有身份类别均已包含在模板库中,不适用于库内已知身份类别和库外未知新身份类别共存的真实开放识别环境。针对非完备身份类别模板库条件下的步态识别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相似度预测和阈值自动求解的开集条件下毫米波雷达点云步态识别方法。在点云特征提取的基础上,结合对潜在未知类相似度得分分布的先验认知,设计了一种伪开放环境训练策略来学习相似度预测网络,提升相似度得分空间中已知类别与未知类别的鉴别性;最后,阈值自动求解模块通过极值理论对相似度得分的极值分布进行概率拟合,并通过最小虚警与漏检准则实现未知类拒判阈值的准确求解。基于实测毫米波雷达点云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在开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识别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步态识别 开集识别 相似度预测 极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定位的输电线长动态修正及综合行波测距方法
2
作者 李振兴 刘凯 +3 位作者 胡聪 皮志勇 翁汉琍 李振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 高压输电线路在不同负载下线长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基于固定线长的行波测距结果。考虑架空地线不受负荷影响,以地线为参考,应用图像识别定位技术标定地线、输电线相对坐标,并基于架空线路方程的理论推导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考虑输电杆塔等高、不等高场景,以悬链线方程为基础,转换应力/比载之比为单一变量,对应图像识别定位的地线-输电线高差H构建输电线长修正模型。进一步考虑视觉下的等间隔多点高差分布,应用曲线拟合技术,实现输电线长动态修正。最后将修正线长应用到单端和双端行波测距中,并提出基于最小误差的综合行波测距权重分配,仿真验证了所提线长修正效果及其测距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长修正 行波测距 地线-输电线高差 图像识别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分割路面状态识别下汽车主动悬架EMPC控制
3
作者 寇发荣 王倩磊 +1 位作者 张新乾 陈奕晓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203,共9页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及验证;设计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将悬架动力学模型转化为预测模型,确定代价函数和约束条件,根据路面识别结果匹配代价函数最优加权权重;离线划分系统状态参数区域,求解各状态分区内系统的最优控制律;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下,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与被动悬架、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inear-quadratic-gaussian Control,LQG)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相较于LQG控制,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可在随机路面下改善悬架性能,且在脉冲路面下对悬架的调节时间降低20%以上,悬架的平顺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路面识别 DeepLabV3 语义分割 主动悬架 EMPC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收缩网络的超声混凝土应力识别
4
作者 郑罡 张智宇 +1 位作者 于吉港 宋林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869-6878,共10页
为研究混凝土梁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DRSN)的混凝土超声尾波应力识别算法(coda wave-DRSN,C-DRSN)。根据超声信号向量的高维特性,通过引入残差收缩块,使用软阈值函数和注... 为研究混凝土梁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DRSN)的混凝土超声尾波应力识别算法(coda wave-DRSN,C-DRSN)。根据超声信号向量的高维特性,通过引入残差收缩块,使用软阈值函数和注意力机制,降低信号噪声对测量应力精度的干扰,实现自适应识别并提取信号中应力特征,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对提取的信号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建立特征与应力的映射关系。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应力识别能力,分别采集混凝土工字梁在三点弯曲和偏心受压荷载作用下的超声尾波信号。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模式下,识别率均可达99%,表明该方法在超声混凝土梁应力识别方面具有可行性,与尾波干涉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超声尾波 应力识别 混凝土 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R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的人体动作识别数据集与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靳标 孙康圣 +6 位作者 吴昊 李子璇 张贞凯 蔡焱 李荣民 张向群 杜根远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9,共17页
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高分辨率和隐私保护等优势,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表达形式,对于人体行为姿态识别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由于毫米波雷... 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高分辨率和隐私保护等优势,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表达形式,对于人体行为姿态识别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由于毫米波雷达点云具有强稀疏性,给精准快速识别人体动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公开了一个毫米波雷达人体动作三维点云数据集mmWave-3DPCHM-1.0,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人体动作识别模型。该数据集由TI公司的IWR1443-ISK和Vayyar公司的vBlu射频成像模组分别采集,包括常见的12种人体动作,如走路、挥手、站立和跌倒等。在网络模型方面,该文将边缘卷积(EdgeConv)与Transformer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处理长时序三维点云的网络模型,即Point EdgeConv and Transformer(PETer)网络。该网络通过边缘卷积对三维点云逐帧创建局部有向邻域图,以提取单帧点云的空间几何特征,并通过堆叠多个编码器的Transformer模块,提取多帧点云之间的时序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Ter网络在所构建的TI数据集和Vayyar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77%和99.51%,比传统最优的基线网络模型提高了大约5%,且网络规模仅为1.09 M,适于在存储受限的边缘设备上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作识别 毫米波雷达 三维点云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量反向行波的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识别与定位方法
6
作者 赵欣洋 邹洪森 +3 位作者 杨晨 李玉琦 李博通 刘思源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2,共10页
行波法是目前接地极线路故障测距的常用方法,但在阈值整定方面普遍依赖于仿真,且无法判断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主动式行波注入法,通过解析计算的方式,得到接地极线路发生单回接地故障、双回跨线故障、单回断线故障和... 行波法是目前接地极线路故障测距的常用方法,但在阈值整定方面普遍依赖于仿真,且无法判断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主动式行波注入法,通过解析计算的方式,得到接地极线路发生单回接地故障、双回跨线故障、单回断线故障和双回断线故障后接地极线路首端测量点处的模量反向行波时域表达式,提出了基于模量反向行波的接地极线路故障类型识别和定位方法。所提出的注入行波法具有明确的测距阈值整定表达式,可以准确判断出线路故障类型。在PSCAD/EMTDC环境中检验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实现故障精准测距外,可以可靠识别出接地极故障类型,且具有较强的耐受过渡电阻以及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接地极线路 故障定位 故障类型识别 行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地波雷达杂波和干扰智能识别分类软件设计
7
作者 吴桐 黎明 +3 位作者 牛炯 万汶湘 张玲 李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YOLOv5识别模型的HFSWR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方法。该方法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在海量实验数据中快速筛选出符合其科学研究需求的数据集,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批量实测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谱数据对所提出模型进行训练和分析,使该方法能够在频域范围内对杂波和干扰进行有效识别。本研究以该识别分类算法为核心,进一步基于Python语言设计了一款地波雷达智能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软件。经过严格的批量实测数据测试验证,该软件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研究人员筛选有效实测数据的工作效率,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距离-多普勒谱 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信号多维度特征的身份识别
8
作者 傅幼萍 张航 +1 位作者 厉梦菡 孟濬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6,共11页
现有光电容积脉搏波(PPG)身份识别方法特征表征不全面、鲁棒性不强,为此提出基于PPG信号多维度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将PPG信号的非线性维度作为重要特征引入身份识别.对PPG信号进行预处理;分别从时域、频域和非线性3个维度提取PPG... 现有光电容积脉搏波(PPG)身份识别方法特征表征不全面、鲁棒性不强,为此提出基于PPG信号多维度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将PPG信号的非线性维度作为重要特征引入身份识别.对PPG信号进行预处理;分别从时域、频域和非线性3个维度提取PPG信号的特征参数;通过优化和选择,构建有效的特征集;将该特征集用于身份识别,并对身份识别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对多维度的全面分析,该方法实现了较全面的特征提取,并且时域、频域和非线性维度分析提供的互补信息增强了识别系统的鲁棒性.在包含200个主体和1000条数据的身份识别任务中,该方法取得了98.4%的准确率.与KNN之类其他现有研究的对比分析表明,本研究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结果表明,构建多维度特征对于提高PPG身份识别任务准确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身份识别 特征提取 数据挖掘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环境毫米波雷达目标识别与分类算法
9
作者 姜智杰 宋恒 +2 位作者 胡楠 段兰茜 曹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3-1460,共8页
毫米波雷达具有全天候、高精度、低成本、无感式的优点,在隧道环境下进行安全监测具有极大的优势。但由于隧道多径干扰严重,经典信号处理算法目标识别错误率高,三维卷积深度学习算法计算复杂度高,实时性差,阻碍了毫米波雷达在隧道中的... 毫米波雷达具有全天候、高精度、低成本、无感式的优点,在隧道环境下进行安全监测具有极大的优势。但由于隧道多径干扰严重,经典信号处理算法目标识别错误率高,三维卷积深度学习算法计算复杂度高,实时性差,阻碍了毫米波雷达在隧道中的应用。基于此,提出一种高效的深度学习算法方案,可以实现人员、车辆等目标的高精度实时定位和分类。算法采用信号处理方法对雷达中频数据进行多维度压缩编码;使用Mamba网络针对雷达时空序列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使用视场数据热图估计目标位置;使用目标位置局部区域特征估计目标类别,避免不相干区域信号干扰,提高目标识别精准率。算法基于二维卷积设计,建立雷达数据到目标位置及类别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有效控制计算复杂度。隧道试验表明,算法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平均精准率(average precision,AP)和速度分别为0.68,65.26%,22.5 ms/frame,与三维卷积CenterRadarNet算法相比,mIoU降低3%,AP提升9%,速度提升53.3%。证明算法具有良好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目标识别 实时 深度学习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信号相空间重构与时间序列预测的身份认证系统构建
10
作者 傅幼萍 张航 +1 位作者 厉梦菡 孟濬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0-848,共9页
旨在探讨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对身份识别系统准确率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填补该领域对脉搏波信号动力学特征研究的空白。通过对脉搏波信号进行非线性混沌特性分析,重构其动力学... 旨在探讨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对身份识别系统准确率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填补该领域对脉搏波信号动力学特征研究的空白。通过对脉搏波信号进行非线性混沌特性分析,重构其动力学系统的等价拓扑空间,并结合相空间重构技术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构建脉搏波信号的建模、预测和身份认证框架。成功实现了基于PPG信号的身份认证,对采集数据和公开数据集进行分析,评估了所提方法的性能和泛化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身份识别准确率上优于既有方法。最后,证明了PPG信号的动力学特征在身份识别中的重要性,并展示了结合相空间重构和LSTM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探讨了远程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rPPG)作为生物识别特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身份识别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相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毫米波动作识别的视觉辅助信道仿真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振裕 吉辰卿 +2 位作者 余潮 陈万里 王锐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1,共12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实现包含运动人体散射特征的毫米波无线信道仿真方法。该方法旨在为毫米波无线人体动作识别场景之下,快速且低成本地生成仿真训练数据集,避免当前实测采集数据集的巨大开销。首先利用基元模型将人...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实现包含运动人体散射特征的毫米波无线信道仿真方法。该方法旨在为毫米波无线人体动作识别场景之下,快速且低成本地生成仿真训练数据集,避免当前实测采集数据集的巨大开销。首先利用基元模型将人体建模为35个相互连接的椭球,并从包含人体动作的视频中提取出人体在进行对应动作时各个椭球的运动数据;其次利用简化的射线追踪方法,针对动作中基元模型的每一帧计算对应的信道响应;最后对信道响应进行多普勒分析,获得对应动作的微多普勒时频谱。上述仿真获得的微多普勒时频谱数据集可以用于训练无线动作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该文针对“步行”“跑步”“跌倒”“坐下”这4种常见的人体动作在60 GHz频段上进行了信道仿真及动作识别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仿真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在实际无线动作识别中平均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73.0%。此外,借助无标签迁移学习,通过少量无标签实测数据的微调,上述准确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到9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信道建模 无线动作识别 无标签迁移学习 毫米波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阵列微波成像与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的引信目标识别方法
12
作者 韩燕文 闫晓鹏 +2 位作者 高晓峰 伊光华 代健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针对传统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引信探测维度低、方位分辨能力弱导致目标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运动阵列微波成像与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Multi-Scale 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MSDCN)... 针对传统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引信探测维度低、方位分辨能力弱导致目标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运动阵列微波成像与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Multi-Scale 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MSDCN)的引信目标识别方法。在充分分析引信运动过程中回波相位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FMCW运动阵列天线模型,通过运动合成扩充引信天线虚拟阵元数,大幅度提升引信方位向分辨率,实现目标距离-方位的二维高分辨成像。同时,深入分析弹目交会过程中由于目标位置、姿态、距离等状态变化形成的图像多尺度特性,构建MSDCN目标识别模型,提高引信对复杂动态交会场景下目标成像多尺度特性的自适应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引信方位分辨能力,在不同目标场景下均取得较好的成像和识别效果,对典型目标多尺度像识别准确率达到94%,-6 dB信噪比时目标识别准确率仍能达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调频连续波 运动阵列 距离-方位二维像 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特征融合改进DenseNet的人体姿态识别方法
13
作者 龙伟军 武凡 +2 位作者 陈虹廷 徐艺卓 杜川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共10页
针对现有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姿态识别泛化能力差、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多通道特征(MCF)融合改进密集连接网络(DenseNet)的多通道密集特征选择网络模型(MCF-SE-DenseNet)模型。根据天线布局对雷达回波进行处理,... 针对现有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姿态识别泛化能力差、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多通道特征(MCF)融合改进密集连接网络(DenseNet)的多通道密集特征选择网络模型(MCF-SE-DenseNet)模型。根据天线布局对雷达回波进行处理,得到微多普勒信息、俯仰信息、方位信息,将多通道特征融合成三维矩阵,更加准确地在空间上体现人体姿态特征。将注意力机制嵌入DenseNet,注意力机制模块选用压缩激励(SE)模块,多通道特征融合后的三维矩阵转换为特征图作为改进DenseNet的输入,使得重要特征的权重增加,提高人体姿态识别准确率。实验表明,多通道特征融合与SE模块的嵌入可以使识别准确率提高6.2%以上,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模型性能,MCF-SE-DenseNet模型最终识别准确率可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姿态识别 毫米波雷达 注意力机制 密集连接网络 多通道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激光超声Lamb波检测改进
14
作者 孙小广 万若楠 余光正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当前激光超声Lamb波在氨燃料发动机表面进行无损检测时,频散较为严重,存在多模态现象,使得信号复杂,不能完全消除频散效应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提出基于激光超声Lamb波的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检测改进方法。激光激励与接收捕获氨燃料发... 当前激光超声Lamb波在氨燃料发动机表面进行无损检测时,频散较为严重,存在多模态现象,使得信号复杂,不能完全消除频散效应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提出基于激光超声Lamb波的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检测改进方法。激光激励与接收捕获氨燃料发动机上的一维激光超声Lamb波信号的同时,引入一种线性映射频散补偿法,对信号中的频散效应实施有效修正;通过短空间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特定中心频率下信号的频率、波数及空间位置信息的幅值-空间-波数谱,判断氨燃料发动机在扫描路径上的腐蚀损伤大概位置;根据信号特征,采用RAPID方法确定发动机腐蚀损伤的精确位置,实现腐蚀损伤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经所提方法补偿后,信号波形显著改善,时域紧凑,频域特征清晰,并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Lamb波 线性映射频散补偿 信号特征识别 RAPID 腐蚀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直流保护的数学形态学降噪与噪声干扰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士敏 张君婷 +1 位作者 李博通 李翔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6-148,共13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是调节我国能源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直流保护是保证柔直系统安全的重要技术。现有工程中多采用行波保护作为主保护,然而行波保护存在易受噪声影响、故障波头不易捕捉等问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数...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是调节我国能源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直流保护是保证柔直系统安全的重要技术。现有工程中多采用行波保护作为主保护,然而行波保护存在易受噪声影响、故障波头不易捕捉等问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数学形态学降噪与噪声干扰识别方法,并根据直流保护采样信号特点进行参数设计,用于直流保护采样信号降噪和噪声干扰的识别。首先,确定基于自适应多尺度形态滤波的直流信号降噪方法,并设计结构元素长度和形态学滤波器类型、自适应多尺度形态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和步长。其次,确定基于形态学梯度变换的噪声干扰识别方法,并设计形态学梯度变换的阈值。接着,从不同角度对形态学降噪方法与现有典型信号处理方法的滤波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形态学降噪与噪声干扰识别方法和保护的配合效果进行验证。形态学降噪与噪声干扰识别方法所需采样频率较低,运算量适中,滤波效果好,对直流保护适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保护 自适应多尺度形态滤波 噪声干扰识别 形态学梯度 故障波头捕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度量学习的毫米波雷达少样本人体动作识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树凤 施汉银 +1 位作者 闫鑫悦 吴哲夫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1-1930,共10页
针对目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普遍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且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度量学习的毫米波雷达少样本人体动作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人体动作回波信号进行背景帧差处理得到校准后的帧数据,然... 针对目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普遍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且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度量学习的毫米波雷达少样本人体动作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人体动作回波信号进行背景帧差处理得到校准后的帧数据,然后对其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2D-FFT)获得距离-多普勒图,再对距离-多普勒图基于速度维投影法进行逐帧拼接来构造微多普勒时频谱图(DTM),最后使用基于残差的度量学习原型网络对8类人体动作的微多普勒时频谱图进行训练验证,实现了人体不同动作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只有30个训练样本的情况下,8类动作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人体动作识别 度量学习 背景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nseNet和卷积注意力模块的高精度手势识别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雅琴 宋雨晴 +3 位作者 吴晗 何胜阳 刘璞秋 吴龙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7-976,共10页
非接触的手势识别是一种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由于需要利用毫米波雷达进行更精确的微动手势识别,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MIMO毫米波雷... 非接触的手势识别是一种新型人机交互方式,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由于需要利用毫米波雷达进行更精确的微动手势识别,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MIMO毫米波雷达的微动手势识别方法。采用4片AWR1243雷达板级联而成的毫米波级联(MMWCAS)雷达采集手势回波,对手势回波进行时频分析,基于距离-多普勒(RD)图和3D点云检测出人手目标。通过数据预处理,提取手势目标的距离-时间谱图(RTM)、多普勒-时间谱图(DTM)、方位角-时间谱图(ATM)和俯仰角-时间谱图(ETM),更加全面地表征手势的运动特征,并形成混合特征谱图(FTM),对12种微动手势进行识别。设计了基于DenseNet和卷积注意力模块的手势识别网络,将混合特征谱图作为网络的输入,创新性地融合了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实验表明,识别准确率达到99.03%,且该网络将注意力放在手势动作的前半段,实现了高精度的手势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识别 毫米波雷达 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纯自注意力机制的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杰 王冠博 +1 位作者 陈奇 邓志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867,共9页
在构建智慧控制,万物互联的背景下,通过手势远程控制设备,进行人机交互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此,提出了一种以毫米波雷达为传感器,采用基于纯自注意力机制模型实现手势识别的方法。首先,采集正面视角的13类手势的时序回波数据。接着,对... 在构建智慧控制,万物互联的背景下,通过手势远程控制设备,进行人机交互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此,提出了一种以毫米波雷达为传感器,采用基于纯自注意力机制模型实现手势识别的方法。首先,采集正面视角的13类手势的时序回波数据。接着,对数据进行三维快速傅里叶变换(three-dimension fast Fourier transform,3D-FFT)、动目标显示(moving target indication,MTI)、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检测操作并进行固定种类特征提取,将这些特征传入基于纯自注意力机制网络的雷达特征变换(radar feature transformer,RFT)网络。最后,基于实测数据完成了数据特征提取、网络训练、手势识别等步骤。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测试集上准确率达到95.38%,网络训练时间短,模型复杂度低,泛化性好,为现有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手势识别 自注意力机制 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毫米波雷达行为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崇 樊卫北 郭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89,共9页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以远程非接触的方式捕获人类活动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识别,不受烟雾和光线等的干扰,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性,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现有的算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模型结构复杂、泛化能力验证性不够...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以远程非接触的方式捕获人类活动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识别,不受烟雾和光线等的干扰,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性,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现有的算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模型结构复杂、泛化能力验证性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分支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Two Steam Features Fus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2S-FCNN),使用搭载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神经网络作为骨干网络,并行输入时间距离图和时间速度图,采用特征加权分数融合的方式融合特征后进行分类识别,实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在公开数据集和自建数据集上与现有的其他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识别率和泛化能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行为识别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音振动信号的电动车状态识别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奔 杨国伟 +3 位作者 陶新明 王国帅 尹明杰 刘祖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6-241,共6页
当前电动车事故总是引起民众大量关注与讨论,故设计一种基于声音振动信号来判断电动车主要状态的识别方案,可以为车辆状况、驾驶习惯、事故鉴定等提供数据支持。在信号采集方面,设计并开发实时采集声音信号和振动信号的装置。在状态识... 当前电动车事故总是引起民众大量关注与讨论,故设计一种基于声音振动信号来判断电动车主要状态的识别方案,可以为车辆状况、驾驶习惯、事故鉴定等提供数据支持。在信号采集方面,设计并开发实时采集声音信号和振动信号的装置。在状态识别方面,研究一种小波包能量熵与改进灰狼搜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的方法,寻找支持向量机最佳的惩罚系数和核函数,从而确定支持向量机状态识别模型。最后进行电动车不同状态下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经验模态分解、变分模态分解、网格搜索算法、灰狼搜索算法,基于小波包能量熵与改进灰狼搜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电动车运行状态识别具有准确率高、稳定性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电动车 状态识别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