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3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E技术的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冬冬 杨玉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1,共5页
以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CAE技术的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设计方法。首先,对拖拉机进气管塑件结构和工艺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详细介绍了CAE技术在拖拉机进气管塑件中的辅助设计功能;最后,针对模具浇注系统、推出... 以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CAE技术的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设计方法。首先,对拖拉机进气管塑件结构和工艺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详细介绍了CAE技术在拖拉机进气管塑件中的辅助设计功能;最后,针对模具浇注系统、推出机构、冷却系统、模架结构和模具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模具的成型效果和生产效率,避免设计过程中的试错和重复设计,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进气管 注塑模具 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色成型方式的灯泡外壳注拉吹成型模具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波 贺柳操 唐志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对于灯泡外壳塑件成型,采用单一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都无法满足塑件高效率大批量生产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基于双色成型原理而为之设计了一副注拉吹双色成型模具。该注拉吹双色模具成型方法为:第一步使用注塑方式成型吹塑坯件,第二步使... 对于灯泡外壳塑件成型,采用单一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都无法满足塑件高效率大批量生产要求。为解决此问题,基于双色成型原理而为之设计了一副注拉吹双色成型模具。该注拉吹双色模具成型方法为:第一步使用注塑方式成型吹塑坯件,第二步使用高压空气(0.38 MPa)对坯件(196~212℃)内壁进行吹塑成型,使塑件的成型达到设定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塑件的连续自动化生产要求。该注拉吹双色模具由2副子模具组成,2副子模具动模相同、定模不相同,从而能实现换腔不换芯的双色成型动作。第一副子模具中,采用热流道+冷流道的组合浇注方式对吹塑坯件模腔进行充填而获得吹塑坯件。第二副子模具中,使用注塑机油缸驱动阀芯型芯控制气道中的高压空气对坯件内壁实施拉伸/吹塑成型,塑件球泡形外壁使用一组哈夫滑块实施成型和侧抽芯脱模,塑件的最终脱模使用推板将塑件从型芯镶件上推出而实现。两个动模中,使用油缸推动阀芯座板间接推动阀芯型芯打开气缝,阀芯型芯的复位则由弹簧通过推动阀芯座板而带动其复位,从而使气缝闭合,用于吹塑成型的高压空气则一直在气道内存在。两副子模具动模的交换通过注拉吹一体机转盘做180°转动而进行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拉吹成型 双色模具 注塑 吹塑 气动阀芯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拖拉机尾灯多色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小定 赵会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2,247,共5页
以农业拖拉机尾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灯的内部结构和工艺性,并针对双色模具的特殊性,分析了模具成型方案和设计流程,基于AutoCAD和CAE软件完成了尾灯双色塑件模具的设计。开模试验表明:该产品符合设计需求,整个产品结构稳定,透明度好,... 以农业拖拉机尾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尾灯的内部结构和工艺性,并针对双色模具的特殊性,分析了模具成型方案和设计流程,基于AutoCAD和CAE软件完成了尾灯双色塑件模具的设计。开模试验表明:该产品符合设计需求,整个产品结构稳定,透明度好,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工艺流程可靠,能够满足实际的生产应用,工程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拖拉机 尾灯 CAD CAE 双色塑件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用防擦条翘曲量田口试验及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3 位作者 许喆 许晨晨 强宇汉 陈国翔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2,159,共7页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前防擦条进行结构分析,根据熔体流长比采用3浇口充填方案,通过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获得了浇口最佳位置及其充填区域,同时进行了其他成型方案设计,发现利用软件推荐工艺参数成型的制品最大翘曲量达到17.16 mm。...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前防擦条进行结构分析,根据熔体流长比采用3浇口充填方案,通过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获得了浇口最佳位置及其充填区域,同时进行了其他成型方案设计,发现利用软件推荐工艺参数成型的制品最大翘曲量达到17.16 mm。以获得较低翘曲量的制品为研究目标,构建8因素3水平田口试验。利用翘曲量平均值分析及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及各水平对制品翘曲量的定量影响,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发现在该组合下成型的制品最大翘曲量较推荐工艺参数下制品最大翘曲量降低了37.94%。根据最优工艺参数组合,设置熔体温度为235℃、注射压力为110 MPa、A′处浇口宽度为50 mm、B′处浇口宽度为50 mm、C′处浇口宽度为40 mm、定模水路直径为18 mm、动模水路直径为12 mm、隔水管直径为18 mm,通过实际注塑进行试验验证,发现成型后的制品没有发生明显翘曲,验证了田口试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擦条 熔体温度 注射压力 浇口宽度 定模水路直径 动模水路直径 隔水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纹饮料瓶盖点浇口多板注塑模设计
5
作者 肖国华 吴冬俊 +2 位作者 刘剑 江桂荣 沈忠良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2,共7页
针对内螺纹饮料瓶盖塑件,为之设计了一副点浇口6板模具,用于其自动化注塑生产。模具1模4腔布局,在普通三板模结构基础上改进为6板式结构,具体为动模一侧增加推板并采用气动方式顶出用于内螺纹辅助脱模,以避免内螺纹型芯强制抽芯而损伤... 针对内螺纹饮料瓶盖塑件,为之设计了一副点浇口6板模具,用于其自动化注塑生产。模具1模4腔布局,在普通三板模结构基础上改进为6板式结构,具体为动模一侧增加推板并采用气动方式顶出用于内螺纹辅助脱模,以避免内螺纹型芯强制抽芯而损伤塑件内螺纹;取消了顶针推板以简化模具结构;增加了两块动模垫板以便于内螺纹抽芯机构的安装。改进后的模架结构在模具开模时有5次开模打开,分别用于内螺纹脱模、塑件—流道废料分离、流道废料脱模、型腔脱模、塑件推板推出完全脱模。内螺纹抽芯机构采用齿条+中间传动齿轮+内螺纹型芯齿轮三级传动方式驱动,内螺纹型芯下方设置螺纹套驱动以保证塑件内螺纹成型形状的可靠性,同时能防止塑件内螺纹被强制脱模而损伤。采用管状内螺纹型芯、中间传动齿轮、安装模板三标记同直线法确定管状内螺纹型芯的起始点。通过优化浇口设计、增强排气、使用优质钢材防磨损等设计措施防止塑件断牙问题的产生。采取了气动辅助脱模措施增强了塑件自动脱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饮料瓶盖 点浇口 6板模 齿条抽芯机构 断牙 模具设计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复式播种机种床构建装置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何瑞银 刘枭枫 +4 位作者 李毅念 丁启朔 孟为国 徐高明 孙建富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9-251,共13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播种普遍存在种床条件不理想和畦沟质量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种床构建装置,提出了一种旋耕+开沟+播前镇压+护沟的设计方案。该装置主要由旋耕部件、铧式犁开沟部件和播前镇压部件等组成,能够一次作业完成旋耕、...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播种普遍存在种床条件不理想和畦沟质量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种床构建装置,提出了一种旋耕+开沟+播前镇压+护沟的设计方案。该装置主要由旋耕部件、铧式犁开沟部件和播前镇压部件等组成,能够一次作业完成旋耕、开沟、播前镇压、播种施肥等工序,采用镇压强度可调节的播前镇压和横向输土技术,有效构建地表平整、虚实结合的理想种床。根据小麦种植农艺要求,确定了旋耕刀的数量以及排列分布,设计了铧式犁开沟器和播前镇压部件的关键参数;通过EDE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二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方法分别对铧式犁开沟器和种床构建装置进行仿真分析,得到铧式犁开沟器终止滑切角和护沟侧板水平方向最优倾角分别为68°和67°,得到优化工作参数为:机具前进速度4.22 km/h、旋耕刀转速288 r/min和液压缸伸长量85.50 mm。在土壤含水率22.3%、土壤容重1.11 g/cm^(3)的田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作业后碎土率为92.75%,种床平整度为15.32 mm,土壤容重为1.34 g/cm^(3),畦沟平均深度为201 mm,畦沟沟深稳定性系数达到91.38%,小麦出苗均匀整齐,出苗率为89.24%,满足小麦高质量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复式播种机 播前镇压 种床构建 铧式犁开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模凹弧面高度对干涉配合铆接质量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侯红玲 黄涛 +2 位作者 张丽蓉 吴浪 赵永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1289,共9页
铆接顶模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顶模凹弧面由于多次冲击磨损而变大。为了研究铆接顶模凹弧面高度因损伤增大对铆接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凹弧面高度不改变凹弧面半径近似模拟因损伤造成缺陷的凹弧面,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方式,揭示了顶... 铆接顶模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顶模凹弧面由于多次冲击磨损而变大。为了研究铆接顶模凹弧面高度因损伤增大对铆接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凹弧面高度不改变凹弧面半径近似模拟因损伤造成缺陷的凹弧面,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方式,揭示了顶模凹弧面高度对干涉配合铆接质量的影响规律。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铆接和剪切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且通过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顶模凹弧面高度的增加,镦头直径呈现增大的趋势,镦头高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接头的剪切强度逐渐增大;当顶模凹弧面高度不大于铆钉半圆头半径时,平均干涉量比顶模凹弧面高度大于铆钉半圆头半径时高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模 干涉量 镦头尺寸 铆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设计
8
作者 苗乃明 施栋帆 张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针对电水壶壳体的外形具有腔体深、侧壁薄以及表面有不规则凸起等特点设计了一套含侧抽芯机构的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用于该塑件的自动化注射成型。首先对塑件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oldflow软件获得最佳浇口位置。模具采用一... 针对电水壶壳体的外形具有腔体深、侧壁薄以及表面有不规则凸起等特点设计了一套含侧抽芯机构的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用于该塑件的自动化注射成型。首先对塑件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oldflow软件获得最佳浇口位置。模具采用一模一腔布局,侧浇口进胶,侧向分型面分型,利用CAD和Creo软件对成型零部件进行了设计。模具的侧抽芯机构采用哈夫式滑块开模,开模时利用斜导柱上的弹簧直接弹开滑块,驱动滑块在斜导柱上运动完成侧抽芯动作。由于塑件外形呈不规则深腔圆台形状,开模方向上不便于直接放置顶杆,故推出机构采用顶杆加推件块方式推出塑件,顶杆和推件块用螺钉固定,环绕布置在塑件底端。采用先复位机构复位,可以防止推出机构与侧抽芯机构发生干涉现象。该模具整体结构布局合理,机构运行流畅,安全可靠,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电水壶壳体的生产需求,可为类似的塑料件注射成型及模具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水壶壳体 注塑模具 侧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塑型打顶技术在新疆的试验示范效果
9
作者 孔新 刘政 +4 位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王志军 朱宗财 怀春计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9-32,36,共5页
化学调控是新疆棉花种植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也是当前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必备技术,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缩短棉花生育进程,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引进棉花新型塑型和打顶化学调控技术并利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探索化学调控对棉花... 化学调控是新疆棉花种植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也是当前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必备技术,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缩短棉花生育进程,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引进棉花新型塑型和打顶化学调控技术并利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探索化学调控对棉花株型、铃数、铃重、品质的影响,创新棉花化学调控技术体系。基于棉花生产中应用效果评价,证明该技术体系是实现新疆棉花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塑形剂 打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车前车灯模块反射镜底壳模具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伟 熊建武 +3 位作者 陶军 胡智清 高伟 鲁荣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为某新款新能源汽车左/右车灯内的反射镜底壳塑件的注射成型设计了一副冷流道两板式家族注塑成型模具。模具模腔布局为一模两腔镜像关系家族式布局,单腔使用2个侧浇口进行浇注。为实现塑件的自动化脱模,模具中单腔设置了1个定模侧三次... 为某新款新能源汽车左/右车灯内的反射镜底壳塑件的注射成型设计了一副冷流道两板式家族注塑成型模具。模具模腔布局为一模两腔镜像关系家族式布局,单腔使用2个侧浇口进行浇注。为实现塑件的自动化脱模,模具中单腔设置了1个定模侧三次转向型油缸抽芯机构,用于型腔一侧1个侧孔倒扣的先抽芯脱模,1个动模斜导柱滑块机构用于塑件侧壁特征的脱模,6个动模板开启驱动型的斜抽芯机构用于塑件内壁6个斜向局部特征的斜抽芯脱模,2个斜顶杆推块机构用于塑件内壁局部凹槽特征的斜抽芯脱模,及若干顶针用于塑件的完全顶出自动化脱模。脱模机构的驱动按以下顺序进行,最先是模具开模前油缸抽芯机构完成定模先抽芯动作,而后是模具第一次打开,驱动6个斜抽芯机构同步动作完成抽芯动作,再后是模具第三次打开,完成塑件从型腔中的脱模及侧壁1个斜导柱滑块机构的侧抽芯动作,最后是推板推动其上的若干顶针及2个斜顶杆推块机构用于塑件的完全顶出脱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车 车灯模块 反射镜 注塑成型 模具设计 转向抽芯 斜抽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型三通弯管成型CAE分析及圆弧抽芯模具创新设计
11
作者 戚春晓 陈开源 +1 位作者 张英灿 胡俊鹏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针对r型三通弯管多向抽芯与异形结构的成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流分析与机构协同优化的模具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一模一腔的布局方式,并在前后模仁均设置了潜伏浇口。通过运用Moldflow软件对产品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流分析,精确预测塑件... 针对r型三通弯管多向抽芯与异形结构的成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流分析与机构协同优化的模具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一模一腔的布局方式,并在前后模仁均设置了潜伏浇口。通过运用Moldflow软件对产品的成型过程进行模流分析,精确预测塑件熔接痕的分布情况以及气穴的具体位置。在模具结构设计方面,针对r型三通弯管复杂的几何形状,设计了多种抽芯机构以满足不同部位的需求。在直身段两端,采用了油缸滑块抽芯机构,以确保提供稳定的抽芯力;对于弯管段,运用了油缸齿条与齿轮相结合的圆弧抽芯机构,从而实现精确的圆弧运动;而在弯管接头部位,则选用了普通滑块抽芯机构,并确保各抽芯镶件在合模过程中精准且稳定的定位。此外,为了实现高效的冷却控制,在前后模仁、直身段两端的抽芯滑块镶件以及圆弧抽芯镶件处,分别设置了冷却水路、螺旋水路和水井进行冷却。同时,采用了顶针推出方式,确保塑件能够顺利脱模。根据模流分析的结果,设计了一套良好的排气系统。最后,利用NX软件对模具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有机构运行平稳,从而验证了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设计先进合理,运行稳定可靠,不仅能够满足r型三通弯管的生产需求,而且对于同类复杂结构塑件的模具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弯管 圆弧抽芯 注塑模具 运动仿真 MOL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软管接头复合弯管抽芯机构模具设计
12
作者 郑子军 刘晓彬 +3 位作者 张涛 陈燕红 李亚峰 肖国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共7页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对弯管内壁设计旋转抽芯机构。因而限于塑件弯管外壁周边局部特征的特点,针对直管段设计了一个内、外壁同步抽芯子机构,外壁的局部特征采用一个下降成型块成型,并由内壁的抽芯滑块驱动而实施二次抽芯动作。针对弯管段则设计一个油缸驱动扇形齿轮抽芯的旋转抽芯子机构,机构的扇形齿轮直接安装在型芯镶件的圆弧槽内,并由油缸驱动齿条进行驱动。闭模时扇形齿轮由第一个子机构的内壁抽芯滑块锁紧。复合机构在设计空间狭窄的条件下,巧妙地解决了塑件弯管的自动脱模难题。模具中,基于分区脱模方法还设计了2个斜导柱滑块用于塑件一个直管和一个安装板局部特征的成型与脱模。模具结构布置合理,机构结构设计恰当,能有效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中复合机构的设计能为同类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软管接头 复合机构 插锁机构 模具设计 弯管抽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优化的汽车中屏罩热流道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雨 高云霄 +1 位作者 王声杭 肖钟理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0,78,共9页
针对汽车中屏罩塑件为扭曲非规则形状,模腔难以获得均衡充填、内壁附加特征多难以实现自动脱模的注塑成型难题,首先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手段优化获得了塑件模腔的注塑成型方案,方案中模腔充填浇口优化设置为3个侧浇口,流道采用... 针对汽车中屏罩塑件为扭曲非规则形状,模腔难以获得均衡充填、内壁附加特征多难以实现自动脱模的注塑成型难题,首先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手段优化获得了塑件模腔的注塑成型方案,方案中模腔充填浇口优化设置为3个侧浇口,流道采用热流道+冷流道复合式浇注系统。针对充填过程中出现的各分部之间注塑不平衡问题,在充填末端创新地附加开设辅助流动通道,使分部之间注塑不平衡差异减小到5 MPa左右,有效避免了塑件注塑飞边等潜在缺陷的发生。针对塑件难脱模问题,采用脱模方向集成设计法优化设计了21个脱模机构用于塑件的自动化脱模,其中包括14个斜顶机构,1个动模滑块机构和6个直顶块顶出机构。斜顶机构中,在推板顶出行程有限的情况下,将14个斜顶机构优化设计为3种类型的斜顶机构,分别为双斜顶杆增程斜顶机构、单斜顶杆增程斜顶机构和斜顶杆无增程斜顶机构。通过上述优化设计,模具结构设计为一种两板热流道单腔单次开模模具,结构紧凑实用,动作可靠,有效地解决了塑件注塑成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中屏罩 CAE分析 注塑成型 注塑平衡 注塑工艺参数 模具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荷协同的热电联产机组负荷优化分配
14
作者 李杰 胡勇 +4 位作者 张语珊 邓丹 梁璐 曾德良 刘吉臻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热电厂传统供热方式能源利用效率低,为深度挖掘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潜力,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热负荷侧和热源侧的热电联产机组源荷协同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在负荷侧考虑气象扰动建立了修正的室外温度-热负荷预测模型,热源侧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 热电厂传统供热方式能源利用效率低,为深度挖掘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潜力,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热负荷侧和热源侧的热电联产机组源荷协同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在负荷侧考虑气象扰动建立了修正的室外温度-热负荷预测模型,热源侧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能效变工况模型;以全部供热机组发电煤耗率最低为目标构建源-荷协同的多机组优化调度模型;最后在由6台热电联产机组和2组加热器组成的热网供热场景开展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热负荷预测值的源荷协同热电联产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供热期内机组总煤耗量,相比传统分配方法,典型尖峰供暖期1天内热电厂煤耗量可以减少214.56 t。所提负荷优化分配方法有助于提高热电厂运行经济性,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热负荷预测 源荷协同 黏菌算法 负荷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化和偏最小二乘算法的稻谷霉变快速分级预测
15
作者 左锋 郝振宇 +5 位作者 章采东 董志昊 钱丽丽 张涛 刘兴泉 周国鑫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粮食的霉变严重影响其品质与食品安全,而常规检测手段存在速度慢以及需要大量专业实验室设备和操作人员等缺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测试重现性好、易于实现在线分析和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快... 粮食的霉变严重影响其品质与食品安全,而常规检测手段存在速度慢以及需要大量专业实验室设备和操作人员等缺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测试重现性好、易于实现在线分析和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快速检测方法。该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霉情检测模型,对不同霉变程度稻谷进行近红外光谱的快速识别预测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可以快速鉴别霉变稻谷定性、定量模型。研究对4种(2018年牡丹江27号、2019年牡丹江27号、龙粳长粒香和牡响1号)不同霉变程度共960组霉变稻谷样品进行定性判别模型研究,其中一阶导数+9点平滑+因子化法建立的定性判别模型准确度较高,样品之间的距离S均值大于1,分辨效果好,通过留一交互验证验证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93.00%;基于近红外光谱对4种不同霉变程度共300组霉变稻谷样品进行霉菌菌落总数的定量模型研究,通过矢量归一化法+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定量分析建立定量判别模型,其交叉验证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validation,RMSECV)、决定系数(corrlation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性能与偏差之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predicition,RMSEP)分别为0.470、0.904 5、3.24和0.45,模型精确度较好的。经过分析方法优选后而建立的霉变判别模型显示,霉变是影响近红外光谱变化的主导因素,而稻谷的品种与年际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运输过程中的稻谷实现快速预测其霉变程度或其霉菌数量以及用于集装箱内粮食霉变情况监控在线实时监测装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谱技术 分级预测 稻谷 霉变程度 菌落总数 矢量归一化 PLS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多无人机协同路径规划的改进黏菌蜂群算法
16
作者 熊慧 葛邦鲁 +1 位作者 刘近贞 王家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8-1707,1717,共11页
针对多无人机(UAV)协同路径规划的问题,提出改进黏菌人工蜂群算法(ISMABC).建立路径规划代价模型,通过引入适应度函数和约束条件,将三维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利用所提算法求解模型,获得最优路径.采用佳点集策略和非线性... 针对多无人机(UAV)协同路径规划的问题,提出改进黏菌人工蜂群算法(ISMABC).建立路径规划代价模型,通过引入适应度函数和约束条件,将三维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利用所提算法求解模型,获得最优路径.采用佳点集策略和非线性收敛因子,对黏菌算法进行改进,在增加种群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对全局最优个体采用精英反向学习策略,提高种群质量.在人工蜂群探索能力的基础上,引入全局最优位置引导,提高黏菌算法的开发能力.通过对14个测试函数和CEC2017测试函数集中部分函数的寻优对比分析可知,ISMABC算法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了验证ISMABC算法的可行性,采用所提算法求解多无人机协同路径规划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利用ISMABC算法能够为每架UAV规划出满足约束且代价最小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路径规划 黏菌算法 人工蜂群算法 佳点集 非线性收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度环多滑块同步顶出和加速顶出机构的模具设计
17
作者 肖国华 刘晓彬 沈忠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3,共8页
针对分度环塑件环体外壁设置有多个卡台、对成型精度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保证塑件的成型质量,采取以下模具设计措施来实现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一是采用两个点浇口在环体顶端实施浇注的方式以保证模腔的均衡充填;二是采用环体外壁圆周使... 针对分度环塑件环体外壁设置有多个卡台、对成型精度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保证塑件的成型质量,采取以下模具设计措施来实现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一是采用两个点浇口在环体顶端实施浇注的方式以保证模腔的均衡充填;二是采用环体外壁圆周使用12个滑块实施同步径向侧抽芯的方式以防止外壁脱模的脱模变形,12个滑块由顶针推板推动顶环来实现同步抽芯动作;三是采用二次加速顶出机构加速顶出以实现塑件的完全脱模,避免了采用细小顶针顶出塑件而带来的顶出变形问题。模具结构优化设计为一种三板模具,1模2腔布局,3次开模。12个滑块的同步抽芯优化设计为顶针推板同步顶出驱动,以实现塑件环体外壁的局部先抽芯,而后借助顶针推板的继续推出,驱动翘板二次加速顶出机构来实现塑件整体的最终脱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度环 圆周多滑块 加速顶出机构 径向抽芯 二次顶出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阅读灯外壳的双色注塑模具设计
18
作者 王明伟 妙磊 +3 位作者 吴迪 蔡世铭 王宗强 俞建荣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9,共7页
通过对汽车后阅读灯外壳结构分析,设计出“两模四腔”的双色注塑模具。针对第一次注射成型,采用“4点针阀式热流道+点浇口”的进胶方式,针对第二次注射成型,采用“1点针阀式热流道+U形冷流道+潜式浇口+辅助浇口”的进胶方式,从而完成浇... 通过对汽车后阅读灯外壳结构分析,设计出“两模四腔”的双色注塑模具。针对第一次注射成型,采用“4点针阀式热流道+点浇口”的进胶方式,针对第二次注射成型,采用“1点针阀式热流道+U形冷流道+潜式浇口+辅助浇口”的进胶方式,从而完成浇注系统的设计,通过CAE模流分析对浇注系统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其中辅助浇口的设计,避免了浇口缩痕的产生。设计了模具的成型系统,针对产品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模具采用镶拼式结构,针对二次注塑排气困难的情况,在型腔上设计了宽度5 mm、深度0.5 mm的排气槽,避免产品出现困气烧焦;优化了模具的冷却系统,提高了产品冷却效率,避免了产品变形;设计了模具的顶出系统,采用“顶针+直顶杆+斜顶杆”的顶出方式,在顶出的同时利用浇口镶件剪掉潜式浇口凝料。塑件顶出后利用机械手进行取件,完成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后阅读灯外壳模具结构设计合理,生产精度较高,经过实际生产验证发现模具运行安全稳定,成型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后阅读灯外壳 双色注塑模具 模流分析 热流道 浇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泵盖圆弧抽芯倒装式热流道模具设计
19
作者 郑子军 李香芬 +1 位作者 王声杭 杨少增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结合汽车带圆弧弯管泵盖塑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一模两腔热流道两板模具用于该塑件的成型。由于塑件圆筒形外壁上设置有弯管特征的特点,弯管内壁的脱模需要设计弯管抽芯机构且机构如按普通模具的结构布置,弯管抽芯机构只能布置于模... 结合汽车带圆弧弯管泵盖塑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一模两腔热流道两板模具用于该塑件的成型。由于塑件圆筒形外壁上设置有弯管特征的特点,弯管内壁的脱模需要设计弯管抽芯机构且机构如按普通模具的结构布置,弯管抽芯机构只能布置于模具定模一侧,不利于弯管抽芯机构的设计,因而采用倒装结构来进行解决,使弯管机构位于模具动模一侧且内藏于模具内,使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较为方便。弯管抽芯机构中,使用一个旋转中间滑块和一个水平移动滑块将油缸的抽芯动力转化为弯管型芯的旋转抽芯驱动力,使驱动机构在模具中更为方便安装,且能有效减小机构对模架的容纳尺寸要求,有效降低模具整体制造成本。倒装结构中,使用热流道+冷流道复合浇注系统方式并采用3个潜伏式浇口从塑件内壁对模腔进行浇注,较为方便地解决了模腔平衡充填的要求。模具中针对动模一侧冷流道废料的脱模使用小尺寸气缸进行顶出,定模侧设置的推板机构中,使用扣机插杆/扣机锁,缩芯套/缩芯插杆配合控制定模推板的顶出动作,动作可靠实用,为模具设计增加了新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泵盖 圆弧抽芯 机构设计 注射模具 复合浇注系统 脱模方式 结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鲜核桃冷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媛媛 吴方智 +2 位作者 王斯可 马艳萍 刘朝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49,共6页
为探讨不同状态鲜核桃贮藏期间种仁的品质变化差异,以‘清香’鲜核桃为材料,测定3种状态鲜核桃(带壳坚果、整仁和碎仁)在(0±0.5)℃冷藏期间的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各状态鲜核桃的发霉指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为探讨不同状态鲜核桃贮藏期间种仁的品质变化差异,以‘清香’鲜核桃为材料,测定3种状态鲜核桃(带壳坚果、整仁和碎仁)在(0±0.5)℃冷藏期间的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各状态鲜核桃的发霉指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整仁和碎仁的发霉指数显著降低;脂肪酸组分无显著变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3种状态的粗脂肪含量总体下降,以碎仁的粗脂肪平均含量最高,其在贮藏30 d期间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之后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低于坚果和整仁;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林业标准。总体上看,贮藏过程中整仁保持了较好的品质,碎仁油脂品质相对稳定,但因其破碎程度高,营养成分含量损失较多较早失去商品价值,而坚果在保持较高的营养方面具有更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核桃 不同状态 品质 发霉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