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tical method of load-transfer of single pile under expansive soil swelling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臻辉 王永和 +1 位作者 肖宏彬 张春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4期575-579,共5页
The el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load-transfer of single pile either with applied loads on pile-top or only under the soil swelling were established,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pile-soil interaction and t... The el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load-transfer of single pile either with applied loads on pile-top or only under the soil swelling were established,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theory of pile-soil interaction and the shear-deformation method.The derivation of analytic solution to load-transfer for single pile in expansive soil could hereby be obtained by means of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under expansive soils swelling.The comparison of two engineering examples was made to 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uggested method.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nalytic solution can achieve high precision with few parameters required,indicating its' simplici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The employed method can contribute to determining the greatest tension along pile shaft resulting from expansive soils swelling and provide reliable bases for engineering design.The method can be employed to obtain various distributive curves of axial force,settlements and skin friction along the pile shaft with the changes of active depth,vertical movements of the surface and loads of pile-t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ve soil PILE shear-deformation method load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化学驱油体系研究进展及资源潜力评价新方法
2
作者 束青林 巩锦程 +3 位作者 张娜 张磊 孙以德 李绪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化学驱作为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关键技术手段,其驱油体系的适用界限和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的科学构建,对于实现化学驱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外对于化学驱资源潜力的评价方法普遍侧重于油藏特性和地层流体性质... 化学驱作为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关键技术手段,其驱油体系的适用界限和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的科学构建,对于实现化学驱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外对于化学驱资源潜力的评价方法普遍侧重于油藏特性和地层流体性质等主要指标,而未能与驱油体系适用界限相关联。随着驱油体系性能的提升,化学驱技术的适用界限得到了拓展,这使得传统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在面对更广阔油藏类型时,在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局限性。为克服这一关键问题,系统梳理了中外化学驱资源潜力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近年来胜利油田通过持续攻关形成的新型驱油剂和体系,以及不同维度适用界限拓展情况,其中地层温度界限拓展至95℃,地层水矿化度界限拓展至50000 mg/L,钙镁离子质量浓度界限拓展至1500 mg/L,原油黏度界限拓展至1000 mPa·s,渗透率界限拓展至10×10^(-3)μm^(2)。进而建立了与化学驱油体系适用性相关联的资源潜力评价新方法,将胜利油田化学驱资源潜力分为聚合物驱后油藏、海上油藏、低效普通稠油油藏、高温高盐油藏和中低渗透油藏5类,同时构建了直观的化学驱技术适用性图版,以更加科学高效地指导化学驱技术在不同资源潜力油藏的开发应用实践,并将化学驱资源储量增加10×10^(8)t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体系 研究进展 界限拓展 资源潜力 评价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弹法的颗粒材料直剪试验剪切滑移区研究
3
作者 胡文韬 肖劲 +4 位作者 尹江灏 耿大新 徐长节 李顺文 吴文兵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共9页
颗粒直剪试验剪切带的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决定了颗粒体强度,但不易观测。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对透明聚碳酸酯颗粒进行直剪试验,基于光弹法原理,通过对颗粒剪切力学特性、应力链分布、位移场的观测,研究颗粒的力链发展过程、主接触角及剪... 颗粒直剪试验剪切带的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决定了颗粒体强度,但不易观测。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对透明聚碳酸酯颗粒进行直剪试验,基于光弹法原理,通过对颗粒剪切力学特性、应力链分布、位移场的观测,研究颗粒的力链发展过程、主接触角及剪切滑移面的发展规律,并在PFC2D离散元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直剪过程中颗粒体系的力链分布存在应力屏蔽现象;颗粒体系的强力链、接触角及主应力方向发生了偏转,且偏转特征基本一致;颗粒在剪切过程中形成拱形剪切滑移面,与水平剪切面共同形成拱形滑移剪切区。拱形滑移区在剪切初期形成,且在整个剪切过程中一直持续。在剪切应力峰值时,拱形滑移区的高度与初始法向力成正比,厚度在(13~15)d_(50)之间。拱形滑移区在应力残余阶段逐渐减小,趋于稳定状态,且不同初始法向力下的拱形滑移区在应力残余阶段的高度相差不大,厚度在(8~9)d_(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光弹法 直剪试验 剪胀(缩) 拱形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P波扰动下深埋圆形复合衬砌引水隧洞动力响应解析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李梅 陆宇嘉 +5 位作者 梅万全 韩高升 陈光海 赵明生 柯昌均 任高峰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爆破开挖产生的扰动P波会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引水隧洞里充满了水,其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解析解求法与常规无水隧道的求法势必不一样。目前现有解析解研究多集中在稳态解和单衬砌隧道,较少同时考虑存在复合衬砌隧道和有水的情况,因此,开展瞬... 爆破开挖产生的扰动P波会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引水隧洞里充满了水,其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解析解求法与常规无水隧道的求法势必不一样。目前现有解析解研究多集中在稳态解和单衬砌隧道,较少同时考虑存在复合衬砌隧道和有水的情况,因此,开展瞬态P波扰动下深埋圆形复合衬砌引水隧洞稳定性瞬态响应研究,将隧道内流体视作另一种介质,隧道与衬砌之间视为非理想接触面,结合傅里叶合成技术、波函数展开法及梯形求积公式对隧道围岩瞬态响应进行理论求解;通过与既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围岩泊松比、非理想界面模型的弹性系数以及扰动荷载加载时间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扰动过程中,顶底板产生显著的压应力集中,两帮出现显著的拉应力集中;随着泊松比增大,两帮由拉应力集中转化为压应力集中,顶底板压应力集中逐渐减弱;围岩衬砌接触较差时,隧道围岩应力时程响应曲线出现显著振荡;随着界面弹性系数增大,非理想界面模型的动力响应收敛于理想界面模型的响应;随着爆破荷载作用时间增加,顶底板处的压应力峰值先增大,两帮处的拉应力峰值先减小,最后均趋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P波 复合衬砌引水隧洞 瞬态响应 傅里叶合成技术 波函数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喷入正丁醇-空气预混合气内的着火及反应区扩展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磊 赵潇楠 陈宁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6,共11页
基于生物柴油真实组分构建其燃烧反应机理,并与正丁醇燃烧反应机理整合,获得了一个包括218个组分和856个反应的联合燃烧反应机理,用于模拟研究两种燃料组合应用于内燃机先进燃烧方式的基本特征.利用实验数据对所得联合反应机理进行了验... 基于生物柴油真实组分构建其燃烧反应机理,并与正丁醇燃烧反应机理整合,获得了一个包括218个组分和856个反应的联合燃烧反应机理,用于模拟研究两种燃料组合应用于内燃机先进燃烧方式的基本特征.利用实验数据对所得联合反应机理进行了验证并将其与大涡模拟模型进行整合,用于模拟研究生物柴油喷入正丁醇-空气预混合气的着火及燃烧过程.基于恒定容积燃烧室的实验数据,对所得燃烧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利用改进后的燃烧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预混氧气浓度、缸内初始温度等参数对着火及反应区扩展特性的影响,并且获得了碳烟、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先进燃烧方式 正丁醇 着火及反应区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的盾构下穿桥梁行车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施成华 张轩煜 安斌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桥的工程日益增多。为分析研判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采用基于高斯型自相关函数以及Karhunen-Loève(K-L)级数展开法的随机场理论,考虑了地层土体所具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桥的工程日益增多。为分析研判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采用基于高斯型自相关函数以及Karhunen-Loève(K-L)级数展开法的随机场理论,考虑了地层土体所具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建立精细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随机性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进一步给出了盾构下穿铁路桥行车安全性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措施。研究结论:(1)随机场理论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桥梁的钢轨变形分析中,相比于确定性分析,随机性分析方法得到的随机曲线能够更加充分表征钢轨变形的过程、趋势和范围,体现土体参数随机性对钢轨变形的影响;(2)给出了不同控制值下的钢轨变形超标概率以及施工不同阶段下的行车的速度限值,确保施工阶段下的行车安全性;(3)本研究成果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盾构下穿铁路桥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 钢轨变形 随机场理论 自相关函数 级数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改扩建方案比选及施工工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天琦 冯现大 何家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了分析公路隧道改扩建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公路隧道不同改扩建施工工法时围岩扰动后的力学特性,以济南绕城高速港沟立交至殷家林枢纽段改扩建工程某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比选3种公路隧道改扩建方案;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比最佳方案不同施... 为了分析公路隧道改扩建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公路隧道不同改扩建施工工法时围岩扰动后的力学特性,以济南绕城高速港沟立交至殷家林枢纽段改扩建工程某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比选3种公路隧道改扩建方案;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比最佳方案不同施工工法时的围岩力学特性;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内置的FISH语言对围岩塑性区体积求和计算,探讨左线公路隧道改扩建过程对右线公路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改扩建施工难度、运营安全性、后期提速、管养难度、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公路隧道改扩建为双八车道隧道为公路隧道改扩建最佳方案;围岩位移随着公路隧道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开挖断面处增大最快;围岩的压应力集中区为公路隧道的拱脚处,而拱顶和拱底压应力较小并向拉应力转变;围岩塑性区破坏方式以剪切破坏为主,可及时施作支护结构控制围岩变形;综合考虑公路隧道改扩建施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确定中隔壁法为公路隧道改扩建最优施工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改扩建 公路隧道 数值模拟 施工工法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膨胀变形计算方法
8
作者 高建 冯瑞玲 +3 位作者 屈磊 王倩云 吴立坚 王鹏程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181,共11页
为了探究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膨胀变形过程,基于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体积膨胀理论以及Fick第二定律,考虑钙矾石晶体填充孔隙及水泥水化程度对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的影响,建立等温饱和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 为了探究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膨胀变形过程,基于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体积膨胀理论以及Fick第二定律,考虑钙矾石晶体填充孔隙及水泥水化程度对硫酸盐侵蚀膨胀变形的影响,建立等温饱和条件下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化学-力学膨胀变形计算方法,开展硫酸盐侵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室内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本文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的膨胀变形过程基本吻合;在硫酸盐侵蚀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膨胀变形可划分为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以及变形稳定阶段,其中在快速增长阶段,少量钙矾石的生成即可导致试件产生较大的膨胀变形;当初始硫酸盐含量低于0.5%时,此时铝酸盐过量,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随初始硫酸盐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当初始硫酸盐含量高于0.5%时,此时硫酸盐过量,继续增加初始硫酸盐含量,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量不会进一步增加,但会提高硫酸盐的化学侵蚀速率,缩短化学反应的持续时间;在硫酸盐过量的情况下,试件最终产生的膨胀变形随水泥掺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但在反应过程中,水泥掺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反应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上拱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硫酸盐侵蚀膨胀 计算方法 浓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波导中基于平面波展开镜像法的等效源方法
9
作者 陈弈书 石博旋 +1 位作者 张超 商德江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0-848,共9页
针对浅海波导中弹性结构辐射的预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面波展开镜像法的等效源方法,该方法以等效源法为主体框架,在求解虚拟源强度以及远场声场计算时采用平面波展开镜像法表示声场Green函数。对于海底反射系数是入射角函数的情况,文中... 针对浅海波导中弹性结构辐射的预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面波展开镜像法的等效源方法,该方法以等效源法为主体框架,在求解虚拟源强度以及远场声场计算时采用平面波展开镜像法表示声场Green函数。对于海底反射系数是入射角函数的情况,文中Green函数在镜像法的基础上将点声源辐射球面波做各向平面波分解,实现球形波阵面在非理想平面边界上声反射的准确计算。通过不同方法表示的Green函数之间的对比,验证本文Green函数的计算精度。本文对浅海波导中弹性圆柱壳的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平面波展开镜像法的等效源方法声场重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波导 声场预报 平面波展开镜像法 等效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四大林区森林碳汇计量监测分析
10
作者 王琼芳 赵方圆 +2 位作者 张璐 张华堂 张龙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四大林区(小陇山、白龙江、子午岭、祁连山)森林碳汇,为全面评价甘肃省森林碳汇潜力和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制定森林保护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16年、2019年甘肃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四大林区(小陇山、白龙江、子午岭、祁连山)森林碳汇,为全面评价甘肃省森林碳汇潜力和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制定森林保护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16年、2019年甘肃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法,估算并分析近3 a森林碳储量动态及碳汇特征。【结果】四大林区总碳储量表现为:白龙江(31334357.92~34118400.13 t)>小陇山(14082961.34~21314252.37 t)>祁连山(8719941.24~10087591.44 t)>子午岭(5669613.18~7333781.51 t);小陇山、白龙江、子午岭、祁连山乔木林年均碳汇分别为2406708.49、924818.22、550008.82、446350.68 t/a,碳汇贡献在97%以上,碳密度表现为:白龙江(47.06~51.38t/hm^(2))>祁连山(34.48~42.61t/hm^(2))>小陇山(20.64~31.38 t/hm^(2))>子午岭(17.10~21.83 t/hm^(2));天然林碳储量、碳汇、碳密度显著高于人工林,碳积累与人工林差异不明显;白龙江成熟林、过熟林占比较高,碳积累较慢,小陇山、子午岭、祁连山中龄林、近熟林占比高,碳积累较快;碳汇集中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不同森林类型以混交林碳储量大,碳汇能力强。【结论】四大林区碳储量逐年增加,白龙江碳储量、碳密度最大,小陇山碳汇最大。加强人工林、幼中龄林的管理,优化树种组成和龄组结构,可有效提升碳储量和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碳汇贡献 碳储量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频电法的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评价应用研究
11
作者 陈熠坤 储亚 +3 位作者 蔡国军 闫超 刘松玉 韩爱民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膨胀土原位膨胀性能受自身含水特性和结构特性等天然状态影响显著,高效精准地判别原位膨胀土膨胀潜能是工程界的重点难题。针对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评价问题,采用室内人工配置膨胀土和天然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低频电法测试及膨胀率试... 膨胀土原位膨胀性能受自身含水特性和结构特性等天然状态影响显著,高效精准地判别原位膨胀土膨胀潜能是工程界的重点难题。针对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评价问题,采用室内人工配置膨胀土和天然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低频电法测试及膨胀率试验研究,建立基于低频电法指标的膨胀土无荷膨胀率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荷膨胀率在定干密度情况下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膨胀土膨胀率受初始状态含水率以及孔隙结构特性影响显著,且最终膨胀率与土颗粒矿物吸水性相关。含水率和干密度的变化也会极大地影响电阻率指标。电阻率指标具有对土体含水情况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对膨胀土矿物颗粒吸水能力的表征性表明,电阻率指标可有效评价原位膨胀土膨胀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电阻率、干密度和含水率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出了归一化水电综合指标Q的原位膨胀土无荷膨胀率评价模型。结合已有试验数据验证,所提出的原位膨胀土膨胀率电学评价模型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可较好地评价原位膨胀土膨胀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膨胀土 膨胀特性 低频电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下限解的膨胀土边坡首次滑动区域分析
12
作者 贺伟明 石胜伟 +1 位作者 蔡强 梁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受膨胀土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的影响,膨胀土滑坡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的计算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出膨胀土边坡“渐进性”失稳破坏的特点,并有效估算其首次滑动的区域。为揭示膨胀土边坡的成灾特性,量化膨胀土边坡的阶段性成灾规模,... 受膨胀土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的影响,膨胀土滑坡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的计算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出膨胀土边坡“渐进性”失稳破坏的特点,并有效估算其首次滑动的区域。为揭示膨胀土边坡的成灾特性,量化膨胀土边坡的阶段性成灾规模,基于膨胀土吸水膨胀变形而引起部分土条底切向力方向可能改变的特性,根据Morgenstern-Price静力平衡分析法,严格地导出了膨胀土边坡滑动趋势临界点的位置,分析了边坡首次滑动区域的上限解与下限解,并以某工程为例进行了计算说明,同时分析了抗剪强度对上下限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膨胀作用影响,按经典分析方法判定为稳定的边坡仍有可能发生局部失稳渐进破坏,其首次滑动区域的上限解受有效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小,而残余抗剪强度对下限解的影响尤为显著;上限解及其变化速率随有效黏聚力与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下限解及其变化速率则随残余内摩擦角与残余黏聚力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可基于上下限解的大小关系,判定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膨胀土滑坡的成灾规模评价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首次滑动区域 边坡稳定性 上下限解 Morgenstern-Pric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在三角形山体地形中的散射与能量分布规律研究
13
作者 余小越 许明 +3 位作者 谢强 蔡宇 刘先珊 甘峰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9-2649,2660,共12页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并结合Laplace及Fourier变换求得山体位移的时域解析解答,研究SH波与三角形地形相互作用下山体的地震动时空分布特征及能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SH波入射下山体表面点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平地表点,受频率成分影响更强,特定频率下表现出显著的放大效应和衰减效应。入射角度对共振频率及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的幅值具有重要影响。(2)地震波在山体边界和尖端处发生多次反射与折射,形成复杂的干涉波场。单位幅值脉冲垂直入射时山顶点位移幅值达2.65,随入射角度增加,位移幅值极大值减小并由山体顶点向山体右侧移动,水平入射时位移幅值极大值为2.12。(3)三角形山体地形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能量在山体特定区域发生聚焦。垂直入射时能量集中在山顶及斜坡附近;斜入射和水平入射时,能量更多分布在山体背坡面,且几何聚焦效应更为显著,局部能量汇聚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三角形山体地形 波函数展开法 地震动时空分布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波展开法的周期声学黑洞板弯曲振动研究
14
作者 万志威 于子恒 +1 位作者 朱翔 李天匀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周期声学黑洞板具有阻抗周期变化的特性,本文通过平面波展开法求解了该结构的振动特性,构造了由同种材料构成且内部无阻抗突变的二维声子晶体板。基于Kirchhoff-Love薄板理论,采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周期声学黑洞板的弯曲振动特性。采... 周期声学黑洞板具有阻抗周期变化的特性,本文通过平面波展开法求解了该结构的振动特性,构造了由同种材料构成且内部无阻抗突变的二维声子晶体板。基于Kirchhoff-Love薄板理论,采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周期声学黑洞板的弯曲振动特性。采用有限元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改变平面波的个数对结果进行了收敛性分析。改变声学黑洞的嵌入形式,分析了更易产生完全方向带隙的条形声学黑洞板的弯曲振动特性。分析表明增大声学黑洞半径,减小由于实际制造精度产生的额外截断厚度会使带隙向低频移动,且带隙宽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黑洞板 周期结构 平面波展开法 带隙 弯曲振动 有限元法 波数 Kirchhoff-Love薄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展开法的钢轨-双声学黑洞压电梁俘能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杨舟 冯青松 +2 位作者 邓杰 张凌 贺辉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2-1015,共14页
声学黑洞效应通过减缓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并抑制边界反射,为振动能量回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一种用于铁路轨道系统的双声学黑洞压电梁俘能装置,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与高斯展开法构建了钢轨-俘能装置的力-电耦合半解析模型,并经有限元... 声学黑洞效应通过减缓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并抑制边界反射,为振动能量回收提供了思路。设计了一种用于铁路轨道系统的双声学黑洞压电梁俘能装置,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与高斯展开法构建了钢轨-俘能装置的力-电耦合半解析模型,并经有限元模拟验证。结合列车荷载条件,系统分析了能量回收特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包括黑洞几何参数和端部附加质量。结果表明:在0~1500 Hz频率范围内形成四个主要能量回收频带,最大输出电压为4.83 V,回收效率达2.23%。当压电片长度与结构弯曲波半波长匹配时回收性能最优,增强黑洞效应或合理配置附加质量可显著提升能量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回收 高斯展开法 铁路轨道 双声学黑洞压电梁 动态轮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配比优化研究
16
作者 欧阳淼 张红日 +4 位作者 王桂尧 邓人睿 郭鸥 汪磊 高游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8-1378,共11页
针对膨胀土易开裂且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提出采用黄原胶-生物炭-椰壳纤维复合(简称生物基质)对膨胀土填方边坡表层土体进行改良。基于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对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配比的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 针对膨胀土易开裂且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提出采用黄原胶-生物炭-椰壳纤维复合(简称生物基质)对膨胀土填方边坡表层土体进行改良。基于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对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配比的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的裂隙性和强度特性进行分析,探明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膨胀土裂隙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试验和拉伸试验等揭示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膨胀土裂隙率和抗剪强度均有显著影响,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主要以黄原胶和椰壳纤维为主,其他两两因素无明显交互作用;黄原胶水化后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胶凝性能,可以有效增强土颗粒-纤维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并与椰壳纤维黏合交织,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网,整体提升土体的抗拉强度。采用多目标满意度函数优化后,生物基质改良膨胀土的最优配比如下:黄原胶掺量为0.60%,生物炭掺量为3.60%,椰壳纤维掺量为0.24%。与素膨胀土相比,其裂隙率降低了71.04%,抗剪强度提高了93.73%,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23.77%。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基质在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生物基质 响应面法 裂隙率 抗剪强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高速冲击下结构动态响应敏感性分析研究
17
作者 李文鹏 廉浩杰 +1 位作者 刘正和 徐延明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79,共9页
针对高速冲击下结构动态响应难以有效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质点法(MPM)和稀疏多项式混沌展开(sPCE)的自适应敏感性分析方法,以解决结构响应中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问题。首先通过MPM对弹体的高速冲击过程进行模拟,揭示结构应变能... 针对高速冲击下结构动态响应难以有效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质点法(MPM)和稀疏多项式混沌展开(sPCE)的自适应敏感性分析方法,以解决结构响应中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问题。首先通过MPM对弹体的高速冲击过程进行模拟,揭示结构应变能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其次基于sPCE方法建立代理模型,对影响结构动态响应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评估各参数对结构行为的敏感性。最后通过弹体碰撞与侵彻两类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内部属性在结构响应中起主导作用,着角与着靶速度的耦合作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特征。这些成果为高速冲击下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同时证明了sPCE在敏感性分析中的准确性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冲击 应变能 物质点法 稀疏多项式混沌展开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信道光子晶体滤波系统
18
作者 刘杰 卢辉东 +5 位作者 赵俊 董杰 胡延梅 温建蓉 邢琪 李鹏辉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0-1201,共12页
根据耦合模理论和线缺陷波导、点缺陷谐振腔的控光特性,在二维四方晶格光子晶体中设计了一种由主波导、两个下载波导、两个谐振腔和两个反射腔组成的二信道滤波系统。基于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完整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能带结构,分析了... 根据耦合模理论和线缺陷波导、点缺陷谐振腔的控光特性,在二维四方晶格光子晶体中设计了一种由主波导、两个下载波导、两个谐振腔和两个反射腔组成的二信道滤波系统。基于平面波展开法计算了完整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的能带结构,分析了点缺陷谐振腔的模态分布。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滤波系统的传输特性,分析了反射壁、反射腔到谐振腔所在参考平面的距离取值呈线性变化时对系统下载效率的影响,并给出透射率峰值随它们的变化规律。根据计算结果指导滤波系统的仿真设计,模拟结果表明:该滤波系统能够把波长为λ_(1)=1 561.2 nm,λ_(2)=1 570.5 nm的光信号较为精准地耦合到各自下载波导中,对应的透射率分别为98.9%,97.2%,半峰全宽分别为3.3 nm,3.5 nm,品质因子分别为473,449,波长间隔为Δ_(λ)=9.3 nm。该滤波系统的尺寸为20.88μm×22.04μm,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波长容易调节,有利于大规模集成,可以为光通信领域光路集成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理论 波导 点缺陷谐振腔 平面波展开法 时域有限差分法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热致振动分析
19
作者 严律豪 靳艳飞 孙加亮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3-1245,共13页
在轨空间结构受到周期性太阳辐射会产生热变形和热振动,考虑到设计及装配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影响,研究具有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热环境下考虑多个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 在轨空间结构受到周期性太阳辐射会产生热变形和热振动,考虑到设计及装配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影响,研究具有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热环境下考虑多个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多项式展开(PCE)的随机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结构热致振动的动态响应,分析了不同随机参数对热致振动的影响.首先,利用绝对节点坐标法(ANCF)对涉及热效应的空间简化模型进行建模,通过傅里叶温度单元法分析结构温度响应,推导出空间热-结构耦合模型.其次,利用PCE法构建原系统的代理模型,通过单项求容积法则(MCR)选取样本点,结合随机响应面法(SRSM)计算出PCE系数,得到热致振动响应的均值和标准差,并与蒙特卡洛模拟(MCS)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所需样本点仅为MCS方法的1.5%,计算效率比MCS方法提高了76倍.最后,分析了多个随机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梁的长度、太阳辐射吸收率、表面辐射系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角度对结构热致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梁的长度和弹性模量的随机离散程度对热致振动响应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振动 绝对节点坐标法 混沌多项式展开 随机参数 空间热-结构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膨胀紫砂陶瓷的研究
20
作者 何梦真 李月明 +3 位作者 张小娜 王宇晖 李恺 黄圆圆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75,共6页
以山西平定紫砂泥、锂辉石、煅烧滑石、龙岩高岭土等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配方组成,调节热膨胀系数,制备低膨胀耐热紫砂陶瓷。研究结果表明:当紫砂泥含量为38.1 wt%,锂辉石为38.1 wt%,煅烧滑石为9.5 wt%,龙岩高岭土为14.3 wt%时所... 以山西平定紫砂泥、锂辉石、煅烧滑石、龙岩高岭土等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配方组成,调节热膨胀系数,制备低膨胀耐热紫砂陶瓷。研究结果表明:当紫砂泥含量为38.1 wt%,锂辉石为38.1 wt%,煅烧滑石为9.5 wt%,龙岩高岭土为14.3 wt%时所制得紫砂陶瓷样品具有最低的热膨胀系数,其热膨胀系数α20~600℃=2.21×10^(-6)/℃,吸水率为0.16%,抗热震性达到600~20℃水中热交换1次不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瓷 低膨胀 抗热震性 锂辉石 正交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