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sintering crunodes of metal powders or fibers by level set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谌东东 郑洲顺 +2 位作者 王建忠 汤慧萍 曲选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46-2455,共10页
The difference of sintering crunodes of metal powders and fibers is discuss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urface diffusion described by the difference in mean curvature is defined as a Hamilton-Jacobi-type equatio... The difference of sintering crunodes of metal powders and fibers is discuss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urface diffusion described by the difference in mean curvature is defined as a Hamilton-Jacobi-type equation, and the model is numerically solved by the level set method.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wo metal powders and fibers(the fiber angle is 0° or 90°) are implemented by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respectivel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The sintering neck growth trends of metal powders and metal fibers are similar. The sintering neck radius of metal fiber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metal powders. The difference of the neck radius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geometric structure which make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urvature affecting the migration rate of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fiber metal powder sintering crunodes mean curvature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sintering behavior and combustion process of aluminum nano particles coated with PTFE: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被引量:6
2
作者 Jun-peng Liu Hao-rui Zhang Qi-Long Y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6-57,共12页
The characteristic of easy sintering of aluminum nanoparticle(ANP)limits its application in solid propellants.Coating ANP with fluoropolymer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combustion performance.To find out how the coa... The characteristic of easy sintering of aluminum nanoparticle(ANP)limits its application in solid propellants.Coating ANP with fluoropolymer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combustion performance.To find out how the coating layer inhibits sintering and promotes complete combustion of particles from an atomic view,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done for bare ANP and PTFE coated ANP by using 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The sintering process is quantified by shrinkage ratio and gyration radius.Our results show that,at the same heating rate and combustion temperatures,bare ANPs are sintered together after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melting point of aluminum but the decomposition of PTFE coating layer pushes particles away and increases reaction surface area by producing small Al-F clusters.The sintering of ANPs which are heated in PTFE is alleviated compared with particles heated in oxygen,but particles still sinter together due to the lack of intimate contact between PTFE and alumina surface.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combustion of PTFE coated ANPs is also studied from 1000 to3500 K.The number density analysis shows the particles will not be sintered at any temperature.Aluminum fluoride prefers diffusing to the external space and the remained particl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l,C and O.Fast ignition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by adopting micro canonical ensemble.With the expansion of aluminum core and the melting of alumina shell,bare ANPs are sintered into a liquid particle directly.For PTFE coated ANPs,the volatilization of gaseous aluminum fluoride products continually endows particles opposite momen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nanoparticle sintering Combusti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ting processes towards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of energetic material composites
3
作者 Zetu Jiba Walter W.Focke +1 位作者 Lonji Kalombo Moshawe J.Madit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16-324,共9页
This research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safe method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of energetic materials.Coating formulation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to find a suitable method that may enable sel... This research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safe method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of energetic materials.Coating formulation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to find a suitable method that may enable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as the safe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high explosive(HE)compositions.For safety and co nvenie nce reasons,the co ncept demonstr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inert explosive simulants with properties quasi-similar to the real HE.Coating processes for simulant RDXbased microparticles by means of PCL and 3,4,5-trimethoxybenzaldehyde(as TNT simulant)are reported.These processes were evaluated for uniformity of coating the HE inert simulant particles with binder materials to facilitate the SLS as the adequate binding and fabrication method.Suspension system and single emulsion methods gave required particle near spherical morphology,size and uniform coating.The suspension process appears to be suitable for the SLS of HE mocks and potential formulation methods for active HE composites.The density is estimated to be comparable with the current HE compositions and plastic bonded explosives(PBXs)such as C4 and PE4,produced from traditional methods.The formulation method developed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ce behind the processes paves the way toward safe SLS of the active HE compositions and may open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unitions of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ING processes ENERGETIC materials simulants MOCK explosive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烧结硬化模拟月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华建民 肖畅 +1 位作者 薛暄译 黄乐鹏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利用月面原位资源制备建筑结构材料是降低月球基地建设造价的重要手段。在制备模拟月壤的基础上,对辐射烧结硬化模拟月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山渣为原材料,可以通过烘干、除杂、粉碎、筛分等处理来制备模拟月壤;在... 利用月面原位资源制备建筑结构材料是降低月球基地建设造价的重要手段。在制备模拟月壤的基础上,对辐射烧结硬化模拟月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山渣为原材料,可以通过烘干、除杂、粉碎、筛分等处理来制备模拟月壤;在微观形态、颗粒级配、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等方面,制备的模拟月壤与真实月壤和既有的模拟月壤都具有较好的相似性;通过辐射烧结实现模拟月壤硬化,研究烧结温度和模拟月壤颗粒级配对硬化月壤表观密度、烧结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明确了硬化模拟月壤的力学性能;烧结温度和模拟月壤颗粒级配对烧结硬化月壤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在单轴压缩试验破坏前,试件没有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近似理想线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月壤 辐射烧结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烧结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月明 周梅芳 +2 位作者 沈建华 姜海波 李春忠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02-2214,共13页
氯化钛白是化工、储能等领域重要的无机原料,其性能受到烧结热处理等多因素控制。传统实验手段难以准确量化烧结过程,而分子动力学模拟能从原子尺度准确评估烧结的动态演化过程,但现有研究对诸如温度、粒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的机理阐释... 氯化钛白是化工、储能等领域重要的无机原料,其性能受到烧结热处理等多因素控制。传统实验手段难以准确量化烧结过程,而分子动力学模拟能从原子尺度准确评估烧结的动态演化过程,但现有研究对诸如温度、粒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的机理阐释比较单一局限。本文引入非等径多颗粒模型、烧结颈尺寸、Lindemann指数和表观活化能等有效表征参数,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研究了温度、粒度及排列方式对TiO_(2)纳米颗粒的烧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激发剧烈的原子迁移扩散,加速烧结体的致密化进程。温度相同时,较小粒径的TiO_(2)纳米颗粒烧结速率更快,但易被较大粒径颗粒吸收融合。此外,颗粒排列方式也会影响烧结行为,堆垛排列比线性排列有更明显的烧结优势。烧结初期主要通过表面扩散生长,而后期通过晶界扩散致密化。研究结果对优化工业烧结参数、制备高性能纳米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 烧结 分子动力学模拟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烧结矿卸料螺旋溜槽参数优化研究
6
作者 李相臣 王利刚 +3 位作者 佘雪峰 马建军 郭玉静 李海鹏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烧结矿的转运方式直接影响其返矿率,成为限制烧结矿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采用传统斜溜槽进行烧结矿转运导致烧结矿返矿率偏高的问题,本文将传统斜溜槽改为螺旋溜槽,并在螺旋溜槽中增设挡板以降低烧结矿与溜槽底板的磨损,采用EDEM模... 烧结矿的转运方式直接影响其返矿率,成为限制烧结矿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采用传统斜溜槽进行烧结矿转运导致烧结矿返矿率偏高的问题,本文将传统斜溜槽改为螺旋溜槽,并在螺旋溜槽中增设挡板以降低烧结矿与溜槽底板的磨损,采用EDEM模拟软件模拟不同螺旋溜槽角度、不同挡板高度及不同挡板数量条件下烧结矿下滑速度与分布状态。通过研究获得较优螺旋溜槽工艺参数:螺旋角度为45°,螺距为14 m,挡板数量为50个,挡板间距为0.4 m,挡板高度为150 mm。优化后的螺旋溜槽挡板间可储存一定量烧结矿,增加烧结矿下滑摩擦力,烧结矿下滑速度由7.11 m/s降低到3.63 m/s,降低了烧结矿下滑冲击力,从而使烧结矿返矿率降低,螺旋溜槽寿命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EM模拟 烧结矿 返矿率 螺旋溜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流分配均匀性的无动力热风烧结管道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7
作者 张华 乐文毅 +4 位作者 李安桂 谢冬明 李建华 陈添乐 刘明坤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9,134,共9页
烧结工序中无动力热风烧结烟气可用于加热台车料面,减少烧结燃料消耗,但因管道结构特点会导致烟气分配不均匀,因此,对烟气分配管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避免烟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台车料面加热均匀性。本研究以某烧结厂无动力热... 烧结工序中无动力热风烧结烟气可用于加热台车料面,减少烧结燃料消耗,但因管道结构特点会导致烟气分配不均匀,因此,对烟气分配管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避免烟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台车料面加热均匀性。本研究以某烧结厂无动力热风烧结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无动力热风烧结主管道、一次分配管道、二次分配管道结构对气流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设计热风进入烟气分配管道后,一次分配管道热风速度方差为0.257,二次分配管道内热风速度方差为0.696,气流均匀性较差;针对原结构气流分配不均问题,通过优化调整后一次分配热风速度方差为0.037 9,二次分配热风速度方差为0.144,相比于原结构均匀性分别提高了85.3%、79.3%,使得热风能均匀进入料面,消除了热风对料面加热不均等问题,有利于烧结节能运行。研究结果可为烧结工序中无动力热风管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动力热风烧结 管道结构优化 均匀分配 节能运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93W-Ni-Fe合金生坯烧结过程的热导率预测
8
作者 尹刚 潘前 +4 位作者 赵腾 尹海清 王永伟 曲选辉 熊宁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热导率(导热系数)是数值模拟本构方程所需的重要材料热物性参数,现有热导率测量设备及方法无法实现难熔金属高温条件下热导率的测量。本文依据“PixelMapPaint”方法构建93W-Ni-Fe难熔金属热导率预测模型,对冷等静压成形的93W-Ni-Fe合... 热导率(导热系数)是数值模拟本构方程所需的重要材料热物性参数,现有热导率测量设备及方法无法实现难熔金属高温条件下热导率的测量。本文依据“PixelMapPaint”方法构建93W-Ni-Fe难熔金属热导率预测模型,对冷等静压成形的93W-Ni-Fe合金生坯烧结过程不同温度的热导率进行预测,并采用激光闪光法对热导率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100℃及以下时,有限元对93W-Ni-Fe热导率预测的准确性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2.15%,表明利用有限元进行热导率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在烧结温度高于1100℃时,实际测量已经失效,依据本文研究方法获得的热导率计算值可以作为样品热导率的参考值,弥补实验测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W-Ni-Fe难熔金属 烧结 热导率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体截面形状对真空烧结炉温度场的影响
9
作者 王寒寒 景来兴 李建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298,共6页
加热体是真空烧结炉的核心部件,其几何截面形状直接影响真空烧结炉内温度分布,而炉温均匀性是衡量烧结炉性能的关键指标。文章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圆形、圆环形、菱形、正方形、半圆形、矩形及其不同组合截面等12种加热体形状对真空烧结... 加热体是真空烧结炉的核心部件,其几何截面形状直接影响真空烧结炉内温度分布,而炉温均匀性是衡量烧结炉性能的关键指标。文章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圆形、圆环形、菱形、正方形、半圆形、矩形及其不同组合截面等12种加热体形状对真空烧结炉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加热体与工件微元面间的几何关系构建烧结炉内传热模型,研究了不同截面形状加热体的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空载条件下,矩形和圆形组合的截面形状加热体烧结炉内均温区面积最大,而矩形加热体炉内均温区面积最小,二者相比相差16%。而负载状态下,菱形截面加热体烧结炉相较于菱形和圆形组合截面烧结炉内工件最大温差降低了30.18℃,炉温均匀性提高了23%。研究可为真空烧结炉加热体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烧结炉 加热体截面形状 有限元仿真 炉温均匀性 均温区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石烧结过程传质传热数值模拟
10
作者 李中正 吴朝霞 +1 位作者 王金杨 康增鑫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以某钢铁厂360 m^(2)带式烧结机单节台车中的烧结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和烧结理论,结合局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组分传输理论以及烧结过程中各种关键子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二维瞬态烧结料烧结过程传质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 以某钢铁厂360 m^(2)带式烧结机单节台车中的烧结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和烧结理论,结合局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组分传输理论以及烧结过程中各种关键子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二维瞬态烧结料烧结过程传质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影响烧结过程传质传热的主要因素和规律,得到了烧结过程中料层温度、料层中烟气主要成分具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抽风负压的增加使料层的整体温度升高、料层中氧气含量上升和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料层厚度的增加使料层的整体温度升高、料层中氧气含量下降和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台车底部合适的抽风负压和料层厚度分别为12 kPa和0.6 m,燃烧带料层温度接近于1500 K,且燃烧带料层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分别为11%和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多孔介质 烧结过程 传质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银层多孔结构对烧结银接头剪切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国庆 张超锋 +2 位作者 李万里 薛雨诗 尹加政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将镀银铜片、微米银焊膏和镀银铜片堆叠成“三明治”结构,然后在不同烧结压力(0,0.5,1,3,6 MPa)下热压烧结制备烧结银接头,研究了烧结压力对接头中间烧结银层孔隙率、孔径及层厚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烧结银接头进... 将镀银铜片、微米银焊膏和镀银铜片堆叠成“三明治”结构,然后在不同烧结压力(0,0.5,1,3,6 MPa)下热压烧结制备烧结银接头,研究了烧结压力对接头中间烧结银层孔隙率、孔径及层厚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烧结银接头进行剪切性能测试,分析烧结银层多孔结构特征对烧结银接头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压力的增大,烧结银层的孔隙率由19.3%降至7.5%,平均孔径由1 560 nm降至1 390 nm,层厚由67μm降至36μm,烧结银接头的断裂模式由混合断裂模式向层间断裂模式转变,烧结银层的塑性变形程度增大;模拟得到不同烧结压力下烧结银层的层间断裂微观形貌以及接头的载荷-位移曲线和抗剪强度均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其中在有压烧结条件下抗剪强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3%,验证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准确性;随着烧结银层孔隙率由7.5%增至15.1%,剪切载荷达到峰值时烧结银层的变形程度变小,接头的抗剪强度降低40%;随着烧结银层平均孔径由1 390 nm增至1 510 nm,剪切载荷达到峰值时烧结银层的变形程度变化不大,接头的抗剪强度降低6%;随着烧结银层层厚由36μm增至53μm,剪切载荷达到峰值时烧结银层的变形程度变大,接头的抗剪强度增加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银 多孔结构 剪切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与蒙脱土纳米材料协同提升聚丙烯薄膜绝缘性能研究
12
作者 谢军 刘麒 +2 位作者 李霖 刘子谦 谢庆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2294,共13页
为提高聚丙烯(PP)薄膜的绝缘性能,该文制备了一种多维度结合的纳米填料,通过烧结方法,使球形纳米颗粒(TiO_(2)@SiO_(2))与片状蒙脱土(MMT)结合。在聚丙烯中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该纳米颗粒,研究了聚丙烯薄膜的击穿性能,确定最佳填充比例,... 为提高聚丙烯(PP)薄膜的绝缘性能,该文制备了一种多维度结合的纳米填料,通过烧结方法,使球形纳米颗粒(TiO_(2)@SiO_(2))与片状蒙脱土(MMT)结合。在聚丙烯中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该纳米颗粒,研究了聚丙烯薄膜的击穿性能,确定最佳填充比例,并分析其性能提高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二维MMT引入了新的界面,提高了PP薄膜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使晶体结构更加完善;TiO_(2)@SiO_(2)纳米颗粒引入了更多陷阱,改善了二维MMT的分散性,提高了PP薄膜的介电性能。击穿结果表明,掺杂该纳米填料的PP薄膜绝缘性能显著提高,在1.0%填充比例下的绝缘性能最佳。在25℃下,复合薄膜(PP/MMT@T@S)的直流击穿强度提升34.5%;在50℃和75℃下,分别提升33.51%和31.96%。此外,采用相场模拟方法解释了两种维度材料在微观层面的相互作用机理,TiO_(2)@SiO_(2)的修饰使原本概率阻挡的MMT变为定向阻挡。该文研究可为提升复合材料绝缘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薄膜 纳米复合材料 烧结 击穿强度 相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矿双级冷却工艺及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震 温荣耀 +3 位作者 廖继勇 谭潇玲 倪桂虎 赵改革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烧结行业实践应用的余热回收方式主要是环冷机+余热锅炉与竖式冷却+余热锅炉,而将原烧结给料溜槽改为一级竖式冷却的双级冷却技术,可显著回收高品质余热。本文在介绍烧结双级冷却技术工艺及原理基础上,通过FLUENT流体仿真,对比了烧结双... 烧结行业实践应用的余热回收方式主要是环冷机+余热锅炉与竖式冷却+余热锅炉,而将原烧结给料溜槽改为一级竖式冷却的双级冷却技术,可显著回收高品质余热。本文在介绍烧结双级冷却技术工艺及原理基础上,通过FLUENT流体仿真,对比了烧结双级冷却相对传统环冷机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并从冷却提效、余热回收增量、烧结矿增产和除尘增效4方面系统阐述了烧结双级冷却技术效果优势。结果表明,该技术可降低环冷机冷却风量约13%,提高过热蒸汽50℃,降低返矿率1%。该技术在湘潭钢铁新一烧360 m^(2)烧结机成功应用也表明,余热锅炉蒸汽产量可由吨矿约34 t/h增长到约40 t/h,增加发电量约为1200 kW·h年经济效益约为4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双级冷却 流体仿真 环冷机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钼合金/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选区激光烧结铺粉过程动态数值模拟
14
作者 曲芳 袁凯 +3 位作者 翟秦 管晓光 刘锦辉 孟祥林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12期23-27,共5页
利用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制备镍钼合金(HastelloyC-276)/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烧结件(HGO),该烧结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激光烧结时,快速成型机中刮板和辊子的移动速度及辊子的转速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铺粉效果,进而影响烧结件的成型... 利用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制备镍钼合金(HastelloyC-276)/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烧结件(HGO),该烧结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激光烧结时,快速成型机中刮板和辊子的移动速度及辊子的转速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铺粉效果,进而影响烧结件的成型质量。利用EDEM软件对复合材料HGO选区激光烧结铺粉过程进行单因素动态模拟仿真,确定铺粉过程工艺参数取值:刮板、辊子移动速度0.03~0.04 m/s,辊子转速5πrad/s。当刮板、辊子移动速度0.03~0.04 m/s,辊子转速2πrad/s时,镍钼合金/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粉末颗粒沿刮板与辊子前进方向,呈斜向上或水平方向均匀铺满成型腔,铺粉装置对复合材料粉末的平均压缩力为0.490 4~1.471 3 N,平均压实度为1.375 7e^(-7)~1.3803e^(-7) kg。当辊子转速为5πrad/s,移动速度为0.02 m/s时,粉末颗粒沿刮板推进方向移动,辊子碾压后颗粒间空隙较小,刮板和辊子对粉末的平均压缩力为1.414 09 N,平均压实度为1.378 29e^(-7)kg。确定铺粉工艺参数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制件的烧结质量和性能,为复合材料在传统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烧结 复合材料 铺粉 模拟仿真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石墨烯填充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林 汤赫男 +1 位作者 王妍 赵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为探究石墨烯填充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PEEK/PTFE)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法,分别构建10%PEEK/PTFE和1%石墨烯/10%PEEK/PTFE体系模型,通过模拟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不同的烧结... 为探究石墨烯填充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PEEK/PTFE)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法,分别构建10%PEEK/PTFE和1%石墨烯/10%PEEK/PTFE体系模型,通过模拟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不同的烧结温度,得到复合材料对应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相关参数。在不同烧结温度制得10%PEEK/PTFE和1%石墨烯/10%PEEK/PTFE样品,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及磨损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石墨烯填充PEEK/PTFE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不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分子间作用力、材料力学特性和摩擦特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360℃时,复合材料分子间作用力、材料力学特性和摩擦特性均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四氟乙烯 聚醚醚酮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烧结点火炉点火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平生 黄正宗 +4 位作者 江新辉 刘柳 周萍 吴霞 闫红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7,共14页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了炉内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评价了点火料层的温度均匀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终总结了点火炉的优化改造建议。结果表明:点火烧嘴中高速气流相向运动形成撞击面,破坏了炉内流场的稳定性;点火段主要位于两排主烧嘴的下方料面区域;主烧嘴气流受点火烧嘴气流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导致点火段料面存在局部低温区,不利于料层的均匀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点火炉 铅锌冶炼 数值模拟 烧嘴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原子扩散驱动的铜钯纳米颗粒烧结行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鹤林 郭兴 +4 位作者 张新亮 周柱坤 魏伟 许征兵 陶小马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4,共11页
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该纳米颗粒的烧结过程显著影响其比表面积和表面成分,这对催化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深入理解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烧结机制,本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探究了直径为6 nm的铜钯异种金属纳米颗粒在... 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该纳米颗粒的烧结过程显著影响其比表面积和表面成分,这对催化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深入理解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烧结机制,本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探究了直径为6 nm的铜钯异种金属纳米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烧结行为。结果表明,烧结颈的长大速度同温度相关。在温度为(0.5~0.8)T_(m)时,两者呈线性相关,R_(sn)=T/T_(m)+1.1;在温度为(0.8~1.0)T_(m)时,烧结颈随温度的增加迅速长大,两者关系近似为R_(sn)=35(T/T_(m))2-52.5 T/T_(m)+21.5。铜钯纳米颗粒初期的烧结行为主要由低熔点表面铜原子扩散所驱动。同时,较低的混合焓促进铜、钯原子结合的作用,提高钯原子的扩散能力,驱动着铜钯纳米颗粒烧结由表向里的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烧结 铜钯合金 纳米颗粒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烧结点火气体混合器结构的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水根 周浩宇 刘前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富氧烧结点火气体混合器对氧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点火效果,最终影响点火工序的节能降耗。针对烧结富氧点火用空气管道与氧气管道压力和流量差别大,混匀难度高,导致混合气进入燃烧器前空气与氧气混合不均匀、点火效果受影响的问题... 富氧烧结点火气体混合器对氧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点火效果,最终影响点火工序的节能降耗。针对烧结富氧点火用空气管道与氧气管道压力和流量差别大,混匀难度高,导致混合气进入燃烧器前空气与氧气混合不均匀、点火效果受影响的问题,本文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不同空气、氧气组织方案的混匀效果,开发针对烧结富氧点火用空气与氧气高效混合器,并对混合器的喷吹流速、钝体间距和钝体形状等关键设计参数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富氧点火特殊应用场景,带钝体扰流的空气与氧气逆流混合器是实现O_(2)与助燃空气快速混匀的最优方案;对于带钝体扰流的空气与氧气逆流混合器,采用前尖后圆的钝体形状、减小钝体间距以及增大氧气流速可有效提高空气与氧气混合效果。现场应用表明,当钝体形状为前尖后圆、氧气流速为30 m/s、钝体间距为10 mm时,所开发的基于钝体扰流的气体混合器的空气与氧气混匀效率达到99.5%。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富氧点火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富氧点火 气体混合器 钝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铬刚玉在陶瓷电熔炉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琪琪 赵庆彬 +3 位作者 张利新 邓俊杰 何旭辉 陈留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512,共7页
为了分析烧结铬刚玉材料是否符合陶瓷电熔炉对硼硅酸盐玻璃抗侵蚀性能的要求,采用旋转浸渍法对比研究了1 200℃下模拟高放废液固化玻璃液对2种Cr_(2)O_(3)含量(Cr_(2)O_(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7.3%和60.9%)的烧结铬刚玉材料的侵蚀行为,并... 为了分析烧结铬刚玉材料是否符合陶瓷电熔炉对硼硅酸盐玻璃抗侵蚀性能的要求,采用旋转浸渍法对比研究了1 200℃下模拟高放废液固化玻璃液对2种Cr_(2)O_(3)含量(Cr_(2)O_(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7.3%和60.9%)的烧结铬刚玉材料的侵蚀行为,并分析了侵蚀试验后的2种烧结铬刚玉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1)烧结铬刚玉抗模拟玻璃液侵蚀性优异,但烧结铬刚玉材料在玻璃液中的动态侵蚀过程为基质侵蚀-颗粒剥落的非连续蚀损。2)玻璃液在烧结铬刚玉中的渗透主要表现为沿材料气孔及(Cr,Al)_(2)O_(3)固溶体间磷酸盐相向内渗透;(Cr,Al)_(2)O_(3)固溶体中的Al_(2)O_(3)扩散进入玻璃液中,玻璃液中的MgO、FeO和Fe_(2)O_(3)等扩散进入(Cr,Al)_(2)O_(3)固溶体,形成贫Al_(2)O_(3)的复合尖晶石。3)含60.9%(w)Cr_(2)O_(3)的试样对硼硅酸盐的抗侵蚀性较含47.3%(w)Cr_(2)O_(3)试样的略差,原因是含60.9%(w)Cr_(2)O_(3)的试样中(Cr,Al)_(2)O_(3)固溶体固溶度低,磷酸盐结合剂以及(Cr,Al)_(2)O_(3)固溶体基质与Al_(2)O_(3)和Cr_(2)O_(3)颗粒的直接结合程度差,均对其抗侵蚀性产生了不利影响。4)烧结铬刚玉材料若提高基质与颗粒间的结合强度,形成类电熔材料结构特征,改善其在玻璃液中的不连续蚀损问题,提高烧结铬刚玉材料抗玻璃液侵蚀能力,则有望在陶瓷电熔炉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电熔炉 烧结铬刚玉 模拟高放废液固化玻璃 抗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烟气SCR脱硝过程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20
作者 黄德巍 尹晓春 +3 位作者 海坤 丁怀平 高程 刘隆健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3,154,共8页
为减少铁矿烧结过程中NO_(x)等有害气体排放并解决某钢厂SCR反应器脱硝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SCR反应器内流场和脱硝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反应器内气流流动和均匀性、脱硝氨气与NO_(x)的混合度和脱硝效率,找出该SCR反... 为减少铁矿烧结过程中NO_(x)等有害气体排放并解决某钢厂SCR反应器脱硝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SCR反应器内流场和脱硝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反应器内气流流动和均匀性、脱硝氨气与NO_(x)的混合度和脱硝效率,找出该SCR反应器脱硝效率低的原因,随后依据数值分析结果设计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对烟气发挥显著整流作用,可改善烟气流速的均匀性,使催化层上方和靠近反应器内侧流动死区的范围有所降低,流速的相对标准偏差由29.8%降低至7.14%;第一层催化剂上方氨气进入脱硝塔内的均匀程度得到提升,氨氮浓度比的相对标准偏差由22.3%降低至4.7%,进而使NO脱除率从48%提升至7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SCR脱硝 数值模拟 导流板 喷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