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场辅助作用下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导电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李康 邵会菊 +3 位作者 高伟 伍明蜜 杨曼 刘玉飞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FMWCNT/SMANa/PSF)导电分离膜。成功制备了具有指状孔和网状支撑体的理想结构。导电粒子FMWCNT在膜表面呈现偏析现象,而在膜内部则实现了均匀分散。对该导电分离膜的黏度、电导率、结构形貌、渗透分离性能以及抗污染能力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精细调控FMWCNT添加量和外场辅助技术改良了膜的内部结构,促进了膜内FMWCNT的分布和排列,优化了膜内导电网络,使得该导电分离膜具备了优异的渗透通量和导电性能。在添加质量分数2.5%的FMWCNT及1 min的外场辅助处理下,导电分离膜展现出优良的电导率(1362μs/cm)、纯水渗透通量[3512.16 L/(m^(2)·h·bar)],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98.13%)及抗污染性能(通量恢复率9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外场辅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测定土壤中吡氟酰草胺等6种农药残留
2
作者 张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7-1413,共7页
本实验开发了加压液体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监测土壤中的吡氟酰草胺等6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随机取土壤样品500g风干后粉碎,过80目筛网,准确称取过筛网后的样品20g,置加速溶剂萃取池中提取;取提取液静置,吸取上清液置... 本实验开发了加压液体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监测土壤中的吡氟酰草胺等6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随机取土壤样品500g风干后粉碎,过80目筛网,准确称取过筛网后的样品20g,置加速溶剂萃取池中提取;取提取液静置,吸取上清液置离心管中,再加入无水硫酸镁和多壁碳纳米管,涡旋混匀后冷冻离心,上清液滤过,续滤液作为样品溶液,上UPLC-MS/MS仪定性、定量检测。吡氟酰草胺、二甲吩草胺、乙氧呋草黄、噁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唑嘧磺草胺6种目标物在0.005~0.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测限分别为0.26μg/kg、0.15μg/kg、0.23μg/kg、0.18μg/kg、0.20μg/kg和0.14μg/kg;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均在80.0~120.0%之间。此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土壤中吡氟酰草胺、二甲吩草胺、乙氧呋草黄、噁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唑嘧磺草胺等除草剂残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液体提取 多壁碳纳米管 UPLC-MSMS 土壤 吡氟酰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技术联合UPLC-MS/MS测定地表水中7种性激素残留
3
作者 赵光骞 赵海军 李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78,共7页
实验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技术联合UPLC-MS/MS快速测定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含量的分析方法。随机采集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地表水样品,去除异物,滤纸过滤,... 实验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技术联合UPLC-MS/MS快速测定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含量的分析方法。随机采集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地表水样品,去除异物,滤纸过滤,取预处理后的地表水样品500 mL,调节水样酸度至pH(7±0.05);精密吸取上述预处理后的水样25 mL,置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乙腈、2.0 g乙酸钠和6.0 g无水硫酸镁,涡旋3 min,再以8000 r·min^(-1)的转速离心5 min;取上清液5.0 mL,置25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g多壁碳纳米管和300 mg无水硫酸镁,涡旋3 min使之充分混匀,再将离心管置高速冷冻离心机中以10000 r·min^(-1)速度离心5 min;取出离心管,上清液过滤,续滤液作为样品溶液,上UPLC-MS/MS仪定性、定量检测。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6种性激素在0.002~8.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测限分别为0.005、0.004、0.009、0.006、0.008和0.003μg·L^(-1);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均在81.3~92.3%之间。此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可以用于医药化工企业集聚区周边水塘中左炔诺孕酮、黄体酮、雌酮、甲基睾酮、雄烯二酮和甲羟孕酮等常见性激素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UPLC-MS/MS 医药化工 周边水塘 左炔诺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Mo催化裂解甲烷与乙烯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
4
作者 吴鑫华 霍琴梅 汪镭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8,共10页
以甲烷单独作为碳源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时,甲烷转化率和MWCNTs产率均较低,且MWCNTs中还会残留较多的金属催化剂颗粒,同时导电性较差。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所得Fe-Co-Mo/Al_(2)O_(3)-MgO作催化剂,甲烷和... 以甲烷单独作为碳源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时,甲烷转化率和MWCNTs产率均较低,且MWCNTs中还会残留较多的金属催化剂颗粒,同时导电性较差。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所得Fe-Co-Mo/Al_(2)O_(3)-MgO作催化剂,甲烷和乙烯作混合碳源,制备了MWCNTs。采用TEM、SEM和N2吸/脱附等对所得催化剂及MWCNTs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WCNTs薄膜的导电性。结果表明,在Fe-Co-Mo/Al_(2)O_(3)-MgO催化剂(n(Fe):n(Co):n(Mo)=4:5:1)的Fe-Co-Mo质量分数为40%、温度为740℃、甲烷流量为60 mL/min和乙烯流量为20 mL/min的条件下进行催化裂解反应,碳产率为2553%,所得MWCNTs的比表面积为206 m^(2)/g,平均直径为12.54 nm,并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在环境温度为20℃、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质量分数为25%的MWCNTs(仅改变乙烯流量为10 mL/min所得)薄膜的表面电阻为1.8×10^(3)Ω/sq(选定面积内薄膜的电阻为1.8×10^(3)Ω),明显优于商用对照组(2.5×10^(3)Ω/s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甲烷 乙烯 Fe-Co-Mo/Al_(2)O_(3)-MgO 碳产率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净化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测定南美白对虾中66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锐东 文宇鹏 +5 位作者 霍文迪 张超英 刘欢 孙慧武 吴立冬 李晋成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6-1144,共9页
针对水产品农药残留分析过程中基质干扰强的现状,本研究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海藻酸钠(SAL)制备了一种MWCNTs-SAL复合净化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QTRAP-MS/MS)快速测定水产品中66种农药残... 针对水产品农药残留分析过程中基质干扰强的现状,本研究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海藻酸钠(SAL)制备了一种MWCNTs-SAL复合净化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QTRAP-MS/MS)快速测定水产品中6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电喷雾装置将MWCNTs和SAL的复合溶液快速喷入CaCl2溶液中进行交联,制备MWCNTs-SAL复合材料。将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基于推杆式震荡型净化技术对提取液进行净化。采用C18RRHD色谱柱(150 mm×3.0 mm, 1.8μm)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使用基质匹配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比较了MWCNTs-SAL填料与商品化填料对南美白对虾提取液的净化效果,并考察了MWCNTs-SAL用量对目标化合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6种农药在0.5~5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1μg/kg和1~2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66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64.1%~107.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0.4%。该方法经济快速,简便高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是水产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 水产品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热带水果中1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永波 张妙宜 +2 位作者 万娜 王彬 潘灿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2,共14页
建立基于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amino-functiona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NH2-MWCNTs)改进的QuEChERS净化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3种热带水果中1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欧洲标准(E... 建立基于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amino-functiona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NH2-MWCNTs)改进的QuEChERS净化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3种热带水果中1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欧洲标准(EN.15662)萃取缓冲体系QuEChERS盐包提取,NH2-MWCNTs改良的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管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2~0.2 mg/L范围内1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02,定量限(LOQ)为0.005~0.05 mg/kg,添加回收率为6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0%~15%(n=6)。该方法净化效果好,能在短时间内可靠地分析样品。灵敏度、正确度、精密度均满足日常检测定性、定量需求,适用于荔枝、龙眼和香蕉等热带水果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QUECHER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热带水果 农药多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优化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阻-应变响应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艳芳 车承文 +2 位作者 万帮伟 沙洵 杨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75-479,共5页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MWCNT)-硅烷偶联剂(KH550)/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KH550作用下复合材料的分散情况、导电性能以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将KH550作为改性剂,改善了MWCNT在基体中的分散性...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MWCNT)-硅烷偶联剂(KH550)/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KH550作用下复合材料的分散情况、导电性能以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将KH550作为改性剂,改善了MWCNT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KH550的加入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1.51%),在较低的MWCNT含量下能够实现导电网络的形成。此外,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应变传感性能,特别是在经过10000次循环加载-卸载测试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表明其在长期监测过程中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同时,复合材料在电阻-应变响应性能测试中未出现肩峰现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发现KH550改性后的MWCNT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均匀分散的微观结构是电阻响应信号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解释了复合材料的传感机理。优异的力电响应特性和长周期稳定性使该复合材料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智能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硅橡胶 电阻-应变响应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与L-亮氨酸复配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单文昊 王琳 +3 位作者 吴祥恩 杨雨奇 王菊慧子 蔡玉叶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对基于水合物法的天然气储运、气体分离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恒温恒容法研究了w_(B)=0.05%功能化(羟基化、羧基化和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w_B=1.0%L-亮氨酸复配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动力学特征... 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对基于水合物法的天然气储运、气体分离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恒温恒容法研究了w_(B)=0.05%功能化(羟基化、羧基化和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w_B=1.0%L-亮氨酸复配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L-亮氨酸的复配,可使甲烷水合物诱导成核时间大幅缩短至25,22,13 min左右,促进效果与典型促进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相当,且促进效果优于单一添加剂体系。复配体系甲烷储气质量分数具有良好表现,可达136~142 mg/g。对甲烷平均吸收速率和瞬时吸收速率的分析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生长阶段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动力学影响很小。复配体系和L-亮氨酸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出甲烷气体吸收速率快速增加到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并完成生长的特点。综合分析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和L-亮氨酸的复配对甲烷水合物的成核速率具有协同增强效应,而生长阶段的进程与速率主要受L-亮氨酸影响。该研究为探索不同类型添加剂在强化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上的差异化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多壁碳纳米管 L-亮氨酸 协同促进 成核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改进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云木香中35种禁用农药残留 被引量:7
9
作者 易从圣 刘瑞 +2 位作者 吴志鹏 刘博 杜磊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90,共9页
本研究以中药材云木香中的35种禁用农药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无水硫酸镁(MgSO_(4))作为净化吸附剂,建立了QuEChERS技术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由乙腈提取... 本研究以中药材云木香中的35种禁用农药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无水硫酸镁(MgSO_(4))作为净化吸附剂,建立了QuEChERS技术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由乙腈提取,经改进的QuEChERS净化后,用GC-MS/MS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析,内标法定量。针对云木香的特点,对比了C_(18)、MWCNTs、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4种净化材料不同配比下的净化效果,确定了最优的吸附剂组合为450 mg MgSO_(4)、400 mg C_(18)和50 mg MWCNTs。该吸附剂组合比传统净化包具有更优异的净化效果,且不会吸附目标物,实验结果稳定可靠。方法学研究表明,35种农药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70;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9.6%~126.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检出限(LOD)为0.2~5.4μg/kg,定量限(LOQ)为0.6~18.1μg/kg。用该方法检测了20批送检云木香样品中35种农药的残留情况,其中6批样品中检出目标物。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云木香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为云木香的种植生产和质量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多壁碳纳米管 禁用农药 云木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加压条件下L-Met和MWCNT促进剂对CO_(2)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10
作者 王英梅 滕亚栋 +2 位作者 王立瑾 刘杰 张鹏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49-7058,共10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化石燃料被广泛应用,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由于温室气体主要为CO_(2),因此近年新出现的废气中CO_(2)捕获、分离技术被广泛研究。其中,水合物法是一种新兴技术,其在应用中的突...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化石燃料被广泛应用,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由于温室气体主要为CO_(2),因此近年新出现的废气中CO_(2)捕获、分离技术被广泛研究。其中,水合物法是一种新兴技术,其在应用中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获得较快水合物生成速率与较高生成量。CO_(2)水合物快速生成需要高压气体条件,伴随水合物不断生成,系统内气体压力会持续下降,因此多次对反应加压使其恢复至初始压力是生成反应中常用方法。本研究选取L-蛋氨酸(L-Me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两种典型动力学促进剂,采用多次加压至反应体系初始压力的方法,比较了此反应条件下不同促进剂对CO_(2)水合物生成反应动力学促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初始压力反复恢复时,MWCNT和L-Met体系均能够显著减少水合物的诱导成核时间,而1.1g/L L-Met能够显著促进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水合物生成量是纯水体系的5倍;L-Met体系水合物生成速率优于MWCNT体系,1.1g/L L-Met气体转化率最高,转化率为70.3%,是纯水体系的6倍。最终实验结果表明,L-Met作为CO_(2)水合物动力学促进剂优于MWCNT,在水合物法捕集、分离烟道废气CO_(2)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中,可用作一种高效、可靠、环保的动力学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水合物 多次加压 L-蛋氨酸 多壁碳纳米管 生成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19种含氯苯酚类化合物残留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彦宏 胡凌 +5 位作者 王宇 钱振杰 刘佳 毛新武 蔡伟谊 钟玉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0-297,共8页
该研究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吸附材料,对提取条件、净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9种含氯苯酚类化合物残留的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试样经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乙... 该研究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吸附材料,对提取条件、净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9种含氯苯酚类化合物残留的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试样经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乙腈提取,加入无水MgSO_(4)、NaCl盐析,有机层经无水MgSO_(4)、MWCNTs和C18净化,氮吹浓缩后,以甲醇和10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使用Phenomenex Kinetex^(®)C18色谱柱分离,LC-MS/MS测定。结果表明,19种含氯苯酚类化合物在0.2~5000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6,方法定量限为1~500μg/kg。在低、中、高不同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0%~96%,相对标准偏差为2.4%~8.9%,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可适用于水产品中19种含氯苯酚类化合物残留的高通量确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苯酚类 多壁碳纳米管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检测橘类水果栽培土壤中六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幸幸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90-2496,共7页
实验建立加速溶剂萃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检测橘类水果栽培土壤中苯菌灵、多菌灵、噻菌铜、咪鲜胺、嘧菌酯和百菌清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取橘类水果栽培土壤500g,风干、粉碎、过筛;准确称取过筛网后的样品12g,置加速溶剂... 实验建立加速溶剂萃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检测橘类水果栽培土壤中苯菌灵、多菌灵、噻菌铜、咪鲜胺、嘧菌酯和百菌清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取橘类水果栽培土壤500g,风干、粉碎、过筛;准确称取过筛网后的样品12g,置加速溶剂萃取池中,再加20g硅藻土,用25mL乙醇-乙酸乙酯(V:V=1:1)提取;提取液置烧杯中,静置30min后,吸取上清液5mL,置25mL离心管中,再加入10mg多壁碳纳米管和200mg无水硫酸镁,涡旋2min使之充分混匀,以10000r·min^(-1)速度离心5min;取出离心管,将上清液过滤,续滤液作为样品溶液,上UPLC-MS/MS仪定性、定量检测。苯菌灵、多菌灵、噻菌铜、咪鲜胺、嘧菌酯和百菌清6种农药在0.001~5.0m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测限分别为0.004、0.003、0.008、0.0050.007和0.002μg·L^(-1)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均在84.4~103.1%之间。实验证明此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可以用于橘类水果栽培土壤中苯菌灵、多菌灵、噻菌铜、咪鲜胺、嘧菌酯和百菌清等常用农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多壁碳纳米管 土壤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的分散固相萃取/GC-MS对食用植物油中16种多环芳烃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思源 何婷婷 +5 位作者 张琴 舒圣元 冯悦 齐冬琴 张平 王静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6,共8页
为了快速检测食用植物油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以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H2-MWCNTs)作为样品前处理的吸附剂,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16种PAHs。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吸附剂... 为了快速检测食用植物油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以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H2-MWCNTs)作为样品前处理的吸附剂,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16种PAHs。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洗脱剂类型及用量、洗脱时间)进行了优化,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与已有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最优条件为吸附剂用量15mg(样品食用植物油质量1.0g)、吸附时间1min、洗脱剂甲苯、洗脱剂用量500μL、洗脱时间5min;16种PAHs在1~2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在0.05~0.43μg/kg之间,定量限在0.17~1.42μg/k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0.67%~101.83%和1.34%~9.32%;与已有前处理方法相比,d-SPE高效、简便,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消耗;6种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均小于2μg/kg。综上,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16种PAH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食用植物油 多壁碳纳米管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儿童面霜中13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慧 张慧 +1 位作者 王瑾 杨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49,共6页
建立了测定儿童面霜中13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氨水/乙腈溶液(1∶9,V/V)超声提取,提取液稀释后经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负离子模式进行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在最优实验条件下... 建立了测定儿童面霜中13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氨水/乙腈溶液(1∶9,V/V)超声提取,提取液稀释后经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负离子模式进行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在最优实验条件下,13种内分泌干扰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15~0.9996,检出限为0.3~1.5μg/kg,定量限为1.0~5.0μg/kg,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1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1.5%~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1.9%~9.2%。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检出限低,适用于儿童面霜中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内分泌干扰物 迁移量 面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对PTFE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洪 黄娇娇 王鸿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45,共7页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填料改性PTFE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4种填料均可降低PTFE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证明了填料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其中,100 N载荷下,质量分数为7%的SiO_(2)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佳,磨损率降低了3个数量级;而300 N载荷下,10%CuO改性PTFE的减摩擦效果更显著,但耐磨性较差;MoS_(2)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改善效果最显著,5%MoS_(2)/PTFE比纯PTFE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0.2%;MWCNTs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模量的改善效果最显著,与纯PTFE的拉伸模量相比,15%MWCNTs/PTFE的拉伸模量提高了71.9%。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表明,7%SiO_(2)/PTFE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二硫化钼 氧化铜 多壁碳纳米管 摩擦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用作氧还原催化剂性能
16
作者 杨晓武 李宏涛 +2 位作者 张康 李培枝 王晨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5,I0003,共9页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和电子传递效率.为准确评估该催化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系统,评估其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过电位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PTA与CNTs的最佳比例为10∶5,该比例下的催化剂展现出卓越的ORR性能;当CNTs比例过高时会掩蔽反应活性位点;而CNTs比例过低时,则可能影响电子传递效率.在最优比例下,催化剂的极限电流密度高达−7.57 mA·cm^(−2),显著优于商业Pt/C催化剂(−4.67 mA·cm^(−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为考察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潜力,还深入评估了其在燃料交叉反应(甲醇)中的稳定性.与商用Pt/C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电流波动较小,证明其对燃料交叉反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项研究为设计高效、稳定的ORR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电催化 多壁碳纳米管 对苯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与金纳米粒子修饰纳米通道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胡维 周玉蓉 +4 位作者 蒋栋磊 王楠玮 张思迪 张娜 王立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AuNPs-MWCNTs@AAO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AAO膜超声处理10 min、缓冲溶液pH5.5、溶出电压−1.2 V、溶出时间180 s。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Cd^(2+)和Pb^(2+)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3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23μg/L和0.11μg/L。传感器对常见干扰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即使在其浓度为100倍时,Cd^(2+)和Pb^(2+)的电流响应变化仍不超过5%。在重复性、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和2.3%。该传感器制备简便,性能可靠,能够为粮食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通道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金纳米粒子(AuNPs) 重金属 离子检测 粮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电化学传感器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18
作者 李小蓉 龙旭 +2 位作者 闫浩 李佳佳 任艳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2,178,共7页
设计了基于纳米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金丝桃苷含量的创新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金丝桃苷的含量进行... 设计了基于纳米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金丝桃苷含量的创新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金丝桃苷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对金丝桃苷响应的线性范围为30~100.0nmol·L^(-1),检出限达到1.6nmol·L^(-1)。该传感器导电性好、灵敏度高、制作简单,将其用于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3%~103.9%,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该实验集纳米材料和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创新型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研素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镍 多壁碳纳米管 金丝桃苷 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混合纳米流体协同微量润滑对车削Inconel 718的影响
19
作者 裴宏杰 张晨阳 +1 位作者 霍宇航 郭二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皮秒激光技术在陶瓷刀片的前/后刀面加工出微坑/微槽织构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制备了MoS_(2)、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测定了其黏度和表面张力。对纳米流体和微织构的协同影响润湿性进行了测试。进行了切削速度、前刀面微织构、后刀面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种类的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切削实验,评价指标为切削力、三维表面粗糙度和切屑变形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小切削力和切屑变形方面,MoS_(2)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的协同作用最优;在降低表面粗糙度方面,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微织构刀具 纳米流体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化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用光热超疏水涂层的防/除冰性能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亚华 宋文卓 +6 位作者 李文宗 詹海洋 王世许 肖炳忠 魏全茂 张珂柯 卢晨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目的开发具有优异防/除冰性能和耐用性的光热超疏水涂层。方法将聚硅氮烷(PSZ)和环氧树脂(EP)混合后作为成膜树脂,掺入疏水纳米SiO_(2)颗粒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CNT),通过喷涂法制备光热超疏水涂层。综合考虑涂层的润湿性、光热能力以及... 目的开发具有优异防/除冰性能和耐用性的光热超疏水涂层。方法将聚硅氮烷(PSZ)和环氧树脂(EP)混合后作为成膜树脂,掺入疏水纳米SiO_(2)颗粒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CNT),通过喷涂法制备光热超疏水涂层。综合考虑涂层的润湿性、光热能力以及基底黏附性优化其配方。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对涂层表面的润湿性进行表征;通过光热除冰/霜实验来测定涂层的除冰/霜性能,通过静态结冰/霜实验、低温表面液滴碰撞实验等测试涂层的防冰与防霜性能;通过线性摩擦实验、胶带剥离实验和热失重实验等测定涂层的机械稳定性。结果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56±2)°,滚动角为(7±1)°,表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在光热除冰实验中,对于表面上冻结的水滴仅需43 s的模拟太阳光照射即可脱落;对于覆盖在表面的冰层,经历12 min的光照后完全从表面脱落;在光热除霜实验中,全覆盖的表面积霜在2min的光照后完全融化;在静态结冰实验中,涂层表面液滴的冻结时间延迟了6倍;在-10℃的低温碰撞实验中,液滴撞击过冷表面后能完全弹起脱离表面;在防霜实验中,涂层表面能够大幅延迟结霜并减少其覆盖。此外,线性摩擦实验和胶带剥离实验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以及较高的基底附着力;热重曲线和高温加热实验表明,聚硅氮烷赋予了涂层良好的热稳定性,使涂层在300℃环境下烘烤1h后仍可保持超疏水性。结论制备的耐用光热超疏水涂层具有极佳的光热防/除冰性能以及机械稳定性,涂层在经历摩擦磨损后仍具有出色的抗结冰和光热转换能力,为实现节能环保的防/除冰应用提供了富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涂层 光热除冰/霜 抗结冰 耐磨性 聚硅氮烷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