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ack initiation stress and strain of jointed rock containing multi-cra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ve loading: A particle flow code approach 被引量:16
1
作者 范祥 KULATILAKE P H S W +1 位作者 陈新 曹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38-645,共8页
The ratio of crack initiation stress to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SCI,B/SUC,B) and the ratio of axial strain at the crack initiation stress to the axial strain at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B,UCB,CI,A,A... The ratio of crack initiation stress to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SCI,B/SUC,B) and the ratio of axial strain at the crack initiation stress to the axial strain at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B,UCB,CI,A,A/SSSS) were studied by performing numerical stress analysis on blocks having multi flaws at close spacing's under uniaxial loading using PFC3 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re obtained: SCI,B/SUC,B has an average value of about 0.5 with a variability of ± 0.1. This range agrees quite well with the values obtained by former research. For joint inclination angle, β=90°,B,UCB,CI,A,A/SSSS is found to be around 0.48 irrespective of the value of joint continuity factor, k. No particular 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B,UCB,CI,A,A/SSSS and β; however, the average B,UCB,CI,A,A/SSSS seems to slightl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k. The variability ofB,UCB,CI,A,A/SSSS i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k.Based on the cases studied in this work,B,UCB,CI,A,A/SSSS ranges between 0.3 and 0.5. This range is quite close to the range of 0.4to 0.6 obtained for SCI,B/SUC,B. The highest variability of ± 0.12 forB,UCB,CI,A,A/SSSS is obtained for k=0.8. For the remaining k values the variability ofB,UCB,CI,A,A/SSSS can be expressed within ± 0.05. This finding is very similar to the finding obtained for the variability of SCI,B/SU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ed rock multi flaws uniaxial loading PFC3D model crack initiation stress(SCI B) axial strain at crack ini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s of First 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Under Different Roller-trace 被引量:7
2
作者 LIU Jian-hua, YANG He, LI Yu-qia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2-,共1页
Based on simplified axisymmetrical forming model, a elasto-plastic FEM simulation system of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is developed. Taking the typical draw-spinning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establishing reasona... Based on simplified axisymmetrical forming model, a elasto-plastic FEM simulation system of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is developed. Taking the typical draw-spinning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mechanics model, research on the first pass of spinning process is carried out with FEM system develope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tress and strain are obtained by three types of roller-trace curves: straight line, involute curves and quadratic curv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values of equivalent stress and strain are the lowest under involute curve compared to other two curves, and they change relatively small and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The values of equivalent stress and strain is the highest under quadratic curves, 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2) The value of radial stress is smallest under involute curve, and is the largest under straight line. Value of radial stress is often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cracking limit, so its distribution law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tudying the condition of cracking in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under different roller-trace. (3) Tangential stress is compressive stress. Absolute value of tangential stress is the smallest under involute curve, and values of tangential stress are close between other two curves.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tangential stress can serve as a significant guide to research the critical condition of wrinkling in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under different roller-trace. (4) The reduction of thickness is the smallest under involute curv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ickness strain is very unequal under quadratic curves. The results obtained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electing reasonable roller-trace in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roller traces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优化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阻-应变响应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艳芳 车承文 +2 位作者 万帮伟 沙洵 杨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75-479,共5页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MWCNT)-硅烷偶联剂(KH550)/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KH550作用下复合材料的分散情况、导电性能以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将KH550作为改性剂,改善了MWCNT在基体中的分散性...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MWCNT)-硅烷偶联剂(KH550)/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KH550作用下复合材料的分散情况、导电性能以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将KH550作为改性剂,改善了MWCNT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KH550的加入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1.51%),在较低的MWCNT含量下能够实现导电网络的形成。此外,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应变传感性能,特别是在经过10000次循环加载-卸载测试后,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表明其在长期监测过程中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同时,复合材料在电阻-应变响应性能测试中未出现肩峰现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发现KH550改性后的MWCNT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均匀分散的微观结构是电阻响应信号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解释了复合材料的传感机理。优异的力电响应特性和长周期稳定性使该复合材料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智能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硅橡胶 电阻-应变响应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block Constitutive Model at Landslide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4
作者 STAMATOPOULOS Constantine XIONG Ke DI Baofeng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5,共13页
A multi-block model and a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predict the kinematics of landslides.Furthermore,a unique event for studying different models simulating the triggering and movement o... A multi-block model and a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predict the kinematics of landslides.Furthermore,a unique event for studying different models simulating the triggering and movement of landslides is the 2008Wenchuan earthquak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which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rapid landslides.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wo-fold:(a)to propose and incorporate into the multi-block model constitutive relations predicting soil response along slip surfaces,and(b)to apply the multi-block model with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 at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he proposed constitutive equations predict the shape of the shear stress-displacement response measured in ring shear tests.In the application,four landslides caus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ere considered.Only in one of these landslides the shear resistance-displacement response along the slip surface has been measured in laboratory tests.At this landslide,the triggering and movement of the landslide was predicted.In the other landslides,back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n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ulti-block model predicted reasonably well the final configuration of all slides.In addition,as the measured and back-estimated total friction angle of all landslides was less than 180,and the materials along the slip surface were sandy,it is inferred that some,or all of the slip surface during these slides was sheared in an undrained manner and excess pore pressures generated during sliding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triggering and movement of these landslides.Concluding,the paper(A)proposed and validated a multi-block constitutive mode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triggering and movement of earthquake-induced slides and(B)by analyzing four landslide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it concludes that some,or all of the slip surface during these slides,was sheared in an undrained manner and excess pore pressures generated during sliding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triggering and movement of these landsl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multi-block model seismic displacement LANDSLIDES back analysis strain softe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飞机串联多支柱起落架着陆撞击载荷飞行验证
5
作者 杨全伟 谢帅 +1 位作者 张海涛 陈健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3-782,共10页
飞行试验是飞机设计验证和鉴定最真实有效的终极手段。某大型飞机主起落架采用了新颖的串联多支柱形式,起落架结构传力和所受着陆撞击载荷复杂,飞行验证的技术难度很大。分析了该起落架串联多支柱的结构特点和各支柱间相互协同承载情况... 飞行试验是飞机设计验证和鉴定最真实有效的终极手段。某大型飞机主起落架采用了新颖的串联多支柱形式,起落架结构传力和所受着陆撞击载荷复杂,飞行验证的技术难度很大。分析了该起落架串联多支柱的结构特点和各支柱间相互协同承载情况,设计了测载应变电桥,针对性设计了包含模拟支柱间协同承载关系校准工况的“一体化”载荷校准方案。针对应变电桥载荷响应特性分析中变量多、数据量大的问题,开发了通过偏相关系数对应变电桥载荷响应的线性度进行评价的新方法。提出了计及校准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的载荷测量模型鲁棒性概念并推导了其数学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对应变电桥的响应系数及偏相关系数加权平均并排序,可兼顾鲁棒性和拟合优度的载荷测量建模新方法。给出了应用该模型实测的某飞机典型着陆撞击载荷,定性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定量评估了其幅值。结果表明,起落架载荷校准与建模方法正确,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实测着陆撞击载荷变化规律清晰、合理,量值正确,为设计鉴定和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着陆撞击 载荷校准 串联多支柱起落架 应变电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和Bcl-2在白血病细胞株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新汉 马欣 +2 位作者 李琳琳 李晶 刘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Caspase-3在阿霉素(ADR)诱导的K562和K562/AO2细胞株凋亡过程中对Bcl-2蛋白表达的调控,探讨两者相互作用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及Bcl-2蛋白的表... 目的研究Caspase-3在阿霉素(ADR)诱导的K562和K562/AO2细胞株凋亡过程中对Bcl-2蛋白表达的调控,探讨两者相互作用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及Bcl-2蛋白的表达;酶显色活性分析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①K562细胞株的凋亡率对ADR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K562/AO2细胞株则无此依赖关系。②未加Caspase-3抑制剂的K562细胞株Bcl-2阳性表达率和Caspase-3活性对ADR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加入抑制剂的则无此关系,但作用48 h后Bcl-2阳性表达率下降,Caspase-3活性上升。无论加入Caspase-3抑制剂与否,K562/AO2细胞株的Caspase-3活性和Bcl-2阳性表达率均无变化。结论Caspase-3的变化能引起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二者与凋亡关系密切,并在多药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K562细胞株 K562/AO2细胞株 Caspasc-3 BCL-2 细胞凋亡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曲乳杆菌与格氏乳杆菌选择性计数培养基的设计及共培养研究
7
作者 王玉欣 毛丙永 +3 位作者 唐鑫 赵建新 张秋香 崔树茂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共9页
【目的】解析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CCFM1298与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CCFM1201在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为开发多菌株益生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计选择性计数培养基,观察共培养体系中2株益生... 【目的】解析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CCFM1298与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CCFM1201在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作用,为开发多菌株益生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计选择性计数培养基,观察共培养体系中2株益生菌活菌数的变化,基于该结果解析2株益生菌的相互作用。【结果】将培养基渗透压改变为1600 mOsmol/kg,能够实现共培养体系中2株益生菌的有效分离及准确计数。无论以何种初始比例接种,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后,格氏乳杆菌CCFM1201总是优势菌,原因是格氏乳杆菌CCFM1201的代时显著小于卷曲乳杆菌CCFM1298(P<0.01)。以平衡代时为目标,发现低聚果糖能够有效缓解2株益生菌之间的营养生态位竞争,避免生长不平衡现象。【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2株益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效缓解生长不平衡问题的方法,为后续多菌株益生菌制剂的理性设计与功能优化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株益生菌 选择性计数培养基 共培养 相互作用 营养生态位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高温高应变率压缩失效机理
8
作者 于鑫涛 张发 +3 位作者 高鑫 张旭 潘忠祥 曹淼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49,共15页
本文基于多尺度力学方法提出一种预测平纹CF/PEEK复合材料在高温场和高应变率下的冲击力学响应和失效机制的方法。首先,基于复合材料内纤维、纤维束以及基体的真实几何结构和空间分布建立相应的微观、介观和宏观尺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 本文基于多尺度力学方法提出一种预测平纹CF/PEEK复合材料在高温场和高应变率下的冲击力学响应和失效机制的方法。首先,基于复合材料内纤维、纤维束以及基体的真实几何结构和空间分布建立相应的微观、介观和宏观尺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固化纤维束内纤维的典型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微观力学模型,通过周期性边界条件扩展至介观尺度纤维束的力学性能参数,从而预测纤维束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失效模式;其次,建立介观尺度平纹交织结构单胞模型,得到复合材料内单层板力学性能,建立微结构与宏观尺度性能之间等效性连接;最后,分别测试得到温度场与动态压缩性能参数,创建与宏观试件等大的均质化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分析预测试件整体的冲击力学响应与失效模式,揭示平纹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温度场耦合下的动态压缩效应。本研究可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服役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压缩 应变速率效应 温度效应 多尺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自适应FE-SPH耦合算法在多层间隔金属靶侵彻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德安 孙占华 朱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6-422,共7页
鉴于有限元算法不能有效地模拟侵彻过程所产生的金属碎片,本文中基于三维自适应FE-SPH耦合算法的基本理论,自主开发了模拟多层间隔金属靶侵彻问题的三维FE-SPH耦合计算程序。该程序采用四面体单元对多层间隔金属靶侵彻模型进行初始离散... 鉴于有限元算法不能有效地模拟侵彻过程所产生的金属碎片,本文中基于三维自适应FE-SPH耦合算法的基本理论,自主开发了模拟多层间隔金属靶侵彻问题的三维FE-SPH耦合计算程序。该程序采用四面体单元对多层间隔金属靶侵彻模型进行初始离散,计算过程中,当四面体单元等效塑性应变超过某一设定值时,单元自动转化为SPH粒子,并引入有限单元-粒子接触算法和耦合算法,实现大变形和破碎区域采用SPH方法计算,克服有限元法单元畸变存在的问题。多层间隔靶侵彻算例分析表明,三维FE-SPH耦合计算程序采用等效塑性应变作为转化判据计算结果较稳定,并且能够有效地再现侵彻过程中所产生的碎片,能够模拟侵彻碎片对后层靶的毁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FE-SPH耦合算法 侵彻 等效塑性应变 多层间隔金属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刀柄高应变灵敏度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10
作者 姜飞跃 李鹏南 +1 位作者 李树健 邱新义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4-832,共9页
为获得智能刀柄高应变灵敏度结构参数最优值,以刀柄轴向应变灵敏度、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一阶固有频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优化目标近似响应面模型,分析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采... 为获得智能刀柄高应变灵敏度结构参数最优值,以刀柄轴向应变灵敏度、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一阶固有频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优化目标近似响应面模型,分析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刀柄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刀柄结构参数Pareto最优解。相比标准刀柄,优化后刀柄轴向应变灵敏度提高了32.8%、轴向刚度降低了14.8%、扭转刚度降低了18.2%,1阶固有频率降低了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刀柄 多目标优化 应变灵敏度 响应曲面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新汉 田洪刚 +1 位作者 全平 刘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6,469,共5页
目的观察阿霉素(ADR)耐药的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AO2在ADR和雄黄作用下细胞活力、凋亡及加入Caspase-3抑制剂前后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药... 目的观察阿霉素(ADR)耐药的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AO2在ADR和雄黄作用下细胞活力、凋亡及加入Caspase-3抑制剂前后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药物作用下细胞株的细胞活力(A值);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的DNA断裂情况;③酶显色活性分析法(CAA)测定Caspase-3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①MTT法:K562/AO2细胞的A值与雄黄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②雄黄作用组有凋亡发生。③未加抑制剂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5),对雄黄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加入抑制剂后此关系消失,对ADR无此关系。结论Caspase-3酶活性水平的变化能显著影响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在肿瘤耐药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阿霉素 K562/AO2细胞株 CASPASE-3 细胞凋亡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PVA-SHCC多缝开裂后吸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鹏 F. H. WITTMANN +2 位作者 赵铁军 E.LEHMANN 田砾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4-328,334,共6页
制备了高韧性PVA-SHCC(聚乙烯醇-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试件,通过吸水试验和中子成像试验,研究了未开裂和直拉多缝开裂情况下SHCC的吸水特性.结果表明:中子成像能够对无裂缝和多缝开裂SHCC试件的吸水过程进行可视化追踪和定量分析计算... 制备了高韧性PVA-SHCC(聚乙烯醇-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试件,通过吸水试验和中子成像试验,研究了未开裂和直拉多缝开裂情况下SHCC的吸水特性.结果表明:中子成像能够对无裂缝和多缝开裂SHCC试件的吸水过程进行可视化追踪和定量分析计算;SHCC在无裂缝时吸水很少,中子成像无肉眼可见的水分前锋;多缝开裂后,能够清晰探测到水分沿80~140μm的裂缝迅速侵入材料内部,并通过遭横向拉拔破坏的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而充满裂缝区;在这种情况下,应从耐久性角度限制SHCC多重裂缝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纤维 多缝开裂 吸水 中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能源土软化特性及钻采全过程的井壁稳定半解析模型
13
作者 吴嘉园 王华宁 +2 位作者 宋飞 胡韬 蒋明镜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1-2134,共14页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代替煤炭、石油和常规天然气的新型清洁能源之一。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全过程的多物理场演化过程仍然是科学界和工程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综合考虑了水合物钻采全过程,建立了...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代替煤炭、石油和常规天然气的新型清洁能源之一。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全过程的多物理场演化过程仍然是科学界和工程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综合考虑了水合物钻采全过程,建立了一个基于时间迭代的多物理场耦合半解析模型。该模型可以综合考虑渗流、传热和力场的参数与水合物饱和度的耦合机制,同时考虑了深海能源土在开采过程中的剪胀和峰后行为。数值比对中,半解析解与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数值结果一致,验证了半解析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降压速率有利于增加产气量,适当升高降压速率有利于开采安全。与传统的理想弹塑性以及弹脆塑性模型相比,采用的应变软化峰后模型可以提高深海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安全性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半解析模型 多场耦合 应变软化 降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板结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燕 何世禹 郑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1-634,共4页
多层胶接是太阳电池板的结构特点,由于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和泊松比不同,在温度场 作用下会产生热应力应变,在多次热交变过程中热应力.应变累积最后导致结构层间剥离,因此研究温度场作用 下太阳电池板结构应力应变状态具有... 多层胶接是太阳电池板的结构特点,由于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和泊松比不同,在温度场 作用下会产生热应力应变,在多次热交变过程中热应力.应变累积最后导致结构层间剥离,因此研究温度场作用 下太阳电池板结构应力应变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推导了模拟太阳电池板结构应力-应变状态的一 维模型,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分析多层胶接结构应力应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胶接 太阳电池板结构 热应力应变 一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塑性变形中Al-Cu二元合金相的溶解行为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北山 宁爱林 +3 位作者 刘志义 许晓嫦 蒋寿生 曾苏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4-880,共7页
研究了不同变形特性的Al-Cu合金相在等通道挤压(ECAP)和多向压缩(MAC)强塑性变形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可变形粒子θ′′和θ′在强变形中由于自身的应变,产生了具有高能量的亚晶界和剪切变形带,导致溶解发生,且由于表面能的作用使溶... 研究了不同变形特性的Al-Cu合金相在等通道挤压(ECAP)和多向压缩(MAC)强塑性变形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可变形粒子θ′′和θ′在强变形中由于自身的应变,产生了具有高能量的亚晶界和剪切变形带,导致溶解发生,且由于表面能的作用使溶解持续进行;而对于难变形的θ粒子而言,只有破碎后的尖锐菱角部分由于表面能的作用而发生溶解;相对纯剪切应力的ECAP方法,MAC方法由于压应力分量的作用能够在析出相内部更有效地引入应变能,从而加速其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合金 等通道挤压 多向压缩 溶解行为 应变能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用多分量盒式天平设计综述
16
作者 马帅 黄允祗 +1 位作者 周磊 李洪雷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共12页
多分量推力测量试验是获取航空发动机飞行推力数据的直接手段,该技术已经成为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的必备关键技术之一。历经多年发展,结构形式取得了诸多突破。以航空工程为背景,针对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的测试需求,梳理了多分量盒式天平... 多分量推力测量试验是获取航空发动机飞行推力数据的直接手段,该技术已经成为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的必备关键技术之一。历经多年发展,结构形式取得了诸多突破。以航空工程为背景,针对航空发动机推力测量的测试需求,梳理了多分量盒式天平的技术应用,总结了单分量盒式天平、3分量盒式天平、6分量盒式天平的结构组成、尺寸大小、材料选择,分析了不同类型盒式天平中弹性连杆的使用数量和布局形式,研究了发动机试验时推力载荷的传递路径,深度对比了不同类型盒式天平的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多分量盒式天平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降低力学耦合影响、实现小推力精确测量、研发环保推力校准系统和开展多学科联合仿真等技术,为盒式天平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测量 盒式天平 多分量 应变 推力校准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非均质土中粘弹性桩-土纵向耦合振动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冬英 王奎华 丁海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0-87,共8页
在考虑土体三维非均质性情况下,对变截面粘弹性桩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结合边界条件,利用复刚度传递平面应变土体模型求得纵向不同性质桩侧土层的复刚度,进而对各段变截面桩身从下往上逐段推导得到单桩桩顶受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桩... 在考虑土体三维非均质性情况下,对变截面粘弹性桩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结合边界条件,利用复刚度传递平面应变土体模型求得纵向不同性质桩侧土层的复刚度,进而对各段变截面桩身从下往上逐段推导得到单桩桩顶受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桩基振动的频域响应解析解;然后,利用卷积定理和Fourier逆变换得到桩顶的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最后,研究分析桩土参数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桩顶频域和时域响应的规律性,为桩基础的抗震设计和桩的完整性检测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粘弹性桩 三维非均质土 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 桩动力响应 -土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深度学习与数据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晨阳 刘浩铭 周博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为实现高准确率、智能化的结构损伤识别,将模态频率应变能基指标以及曲率模态差作为损伤识别评价指标,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将二者融合进行损伤识别。以简支梁为实验对象,通过ANSYS仿真模拟不同损伤工况,提取特征数据进行训练。仿真实验... 为实现高准确率、智能化的结构损伤识别,将模态频率应变能基指标以及曲率模态差作为损伤识别评价指标,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将二者融合进行损伤识别。以简支梁为实验对象,通过ANSYS仿真模拟不同损伤工况,提取特征数据进行训练。仿真实验包括单位置损伤、多位置损伤以及多程度损伤的工况。这2种指标均能够对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进行有效识别,并且将2种信号进行特征级融合时,损伤识别的准确率有了进一步提高。以模态频率应变能基指标和曲率模态差为损伤识别指标,利用深度学习和数据融合方法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频率应变能基指标 曲率模态差 数据融合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基柔性传感器在多模态人体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清 丛杉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58,共7页
纤维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构建柔性传感器的理想基材与传感单元,在多重生物监测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纤维基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从制备技术、性能调控机制到实际应用场景展开三维度分析,首... 纤维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构建柔性传感器的理想基材与传感单元,在多重生物监测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纤维基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从制备技术、性能调控机制到实际应用场景展开三维度分析,首先详述智能纱线的种类、制备工艺及智能化性能;继而引用数据解析纱线基材特性、织物结构参数及应变方向对传感性能的量化影响规律;最后引出医疗监测与运动康复等典型应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赋能的多元信号进行人体监测。纤维基传感器在穿戴舒适性方面具有重要突破,但其耐用性、服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研究显示,纤维基柔性传感器在多模态人体监测,特别是运动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智能纱线 多模态监测 人工智能 织物组织 应变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拷贝鳜鱼β-防御素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星星 陶妍 +1 位作者 谢晶 钱韻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鳜鱼β-防御素(Siniperca chuatsiβ-defensin,ScBD)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免疫因子,在其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开发天然抗菌剂的理想候选者。ScBD的初级结构含信号肽和成熟肽,后者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鳜鱼β-防御素(Siniperca chuatsiβ-defensin,ScBD)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免疫因子,在其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开发天然抗菌剂的理想候选者。ScBD的初级结构含信号肽和成熟肽,后者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决定了其生物学活性。通过同源建模法预测了ScBD的空间结构,显示其具有β-片层、伸展链和无规则卷曲等构象单元;3对特有的二硫键作为维持其空间结构的关键性次级键,保障了ScBD具有稳定的生物学活性。为了解决前期研究中重组ScBD的低表达量问题、探索目的基因拷贝数对转录水平的影响,使用同尾酶法构建了ScBD基因的二拷贝和四拷贝表达盒载体pPICZαA-ScBDn(n=2或4),分别电转至毕赤酵母X 33后成功筛选到各种重组菌株。qRT-PCR测定结果表明:含一拷贝、二拷贝和四拷贝表达盒载体的重组菌株的基因组中ScBD基因的拷贝数分别为1.19×10^(5)、2.56×10^(5)和5.29×10^(5),证明载体所含的表达盒数目与嵌合进毕赤酵母基因组中的ScBD基因拷贝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由此证明了多拷贝表达盒载体的构建是提高目的基因拷贝数和转录水平的有效方法。结果为进一步确定ScBD基因拷贝数与蛋白质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β-防御素 空间结构 多拷贝表达盒 毕赤酵母 重组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