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实践——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元晖 李大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42-50,共9页
"大一统"思想对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大一统"思想虽然萌芽于先秦时期,但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其核心是"汉为天下宗",董仲舒等对"大一统"的解读是对这一观... "大一统"思想对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大一统"思想虽然萌芽于先秦时期,但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其核心是"汉为天下宗",董仲舒等对"大一统"的解读是对这一观念的完善。"大一统"思想形成后为后代所继承,隋唐两朝是积极的实践者,但边疆族群尤其是游牧族群的继承和发展则使其成为了缔造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主导者。兴起于东北地区的清王朝则更加继承和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最终促成了多民族主权国家的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思想 农耕族群 游牧族群 多民族主权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民族流动与国家认同构建——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箐脚村苗族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宇 曾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24-29,共6页
箐脚村苗族边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较大规模的跨国流动表明,跨国民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国家认同不稳定特征。国家认同的构建基点在国家与边民的持续对话中正在从政治转向经济方面,并日益明显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当代跨国流... 箐脚村苗族边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较大规模的跨国流动表明,跨国民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国家认同不稳定特征。国家认同的构建基点在国家与边民的持续对话中正在从政治转向经济方面,并日益明显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当代跨国流动方式与国家认同性质、要素、结构的深刻改变,都要求开创与之适应的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富有弹性的国家认同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民族流动 国家认同 箐脚村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族际艺术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以纳西族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福泉 杨琼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2,共11页
从民族艺术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可以看出跨族际交融是我国56个民族艺术的突出特征。多民族的艺术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审美动力。文章以纳西族为例,审视该族几个重要的艺术门类所蕴含的跨族际交融性,为进一步... 从民族艺术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可以看出跨族际交融是我国56个民族艺术的突出特征。多民族的艺术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审美动力。文章以纳西族为例,审视该族几个重要的艺术门类所蕴含的跨族际交融性,为进一步审视多民族艺术交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进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积累更多的实证个案提供参考。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历史上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我国各民族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产生的文化艺术交流,也促成了中华各民族对多元一体但又具有整体性的文化共同体的认知。我国各民族还需要在以后深入的交往交流中不断加深这样的认知。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需要有更多回溯历史和现实的实证微观研究的积累,以利于总结历史经验,促进当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艺术跨族际交融性 纳西族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永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40,共6页
"四个共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升,其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从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养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地回... "四个共同"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提升,其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充分吸收了学术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从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养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地回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肯定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同时,平等而客观地承认了各民族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创中华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向影响机制——基于拓展性TPB理论模型和多重组SEM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群明 段霓婧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国家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生态修复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冲突与挑战,为顺利开展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向,推动社区共建共享将是关键所在。本文引入国家公园政策、地方认同两个因素,构建基于TPB... 国家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生态修复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冲突与挑战,为顺利开展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向,推动社区共建共享将是关键所在。本文引入国家公园政策、地方认同两个因素,构建基于TPB的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向模型,根据区位差异特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SEM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国家公园政策、地方认同两个变量均对生态保护行为态度呈现积极的显著影响;(2)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保护行为意向呈现显著正向影响;(3)门户社区和传统社区生态保护行为意向影响机制不同,门户社区对于国家公园政策认知和生态保护行为意向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社区居民 生态保护行为意向 TPB理论 多重组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社会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星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14-19,共6页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讨论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中国,其法制建设与少族民族社会独特的以习惯法为核心的法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复杂性。
关键词 习惯法 少数民族社会 法制建设 多族群 中国
全文增补中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的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雨晗 万子瑾 +2 位作者 戴遥 卓丽军 陶红兵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29,共5页
目的 分析从国家层面开展药品谈判政策以来国内对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相关研究热点,探索提高患者药品可及性。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统计CNKI数据库中2017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关于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关键问题。组织12名专家开展专题... 目的 分析从国家层面开展药品谈判政策以来国内对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相关研究热点,探索提高患者药品可及性。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统计CNKI数据库中2017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关于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关键问题。组织12名专家开展专题小组剖析多维度原因并总结政策建议。结果 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医疗机构、医保报销和“双通道”管理中,包括3个维度:(1)可获得性不理想。医疗机构中配备率和种类较低且临床使用意愿不高。(2)可负担性存在问题。医保基金运行压力持续增大,且部分患者用药负担改善不明显。(3)可持续性面临障碍。“双通道”管理中患者购药后的输注渠道不通畅以及药品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结论 以国家谈判药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为抓手,实现服务方与支付方的有效联动,完善医院及医师绩效考核,建设多层次医保体系,同时理清“双通道”实施路径关键环节跟进配套服务,保障患者持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谈判药品 可及性 多维尺度分析 专题小组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下而上的规范制定与网络安全国际规范的生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蕾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56,160,共28页
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给国际和平与国家安全带来威胁,而网络安全国际规范还处在生成的过程中。各国政府致力于达成一定的规范共识,但常常受到国家间政治博弈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及非政府组织开始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积极参与... 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给国际和平与国家安全带来威胁,而网络安全国际规范还处在生成的过程中。各国政府致力于达成一定的规范共识,但常常受到国家间政治博弈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及非政府组织开始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规范制定中,并提出了不少有别于现有规范成果的规范倡议。互联网企业及非政府组织期望严格约束国家的网络空间行为,并在网络安全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们提出的规范倡议从多个方面弥补了现有规范的不足。在现实中,主导规范制定的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既相互利用,又持续博弈,互联网企业及非政府组织在规范制定进程中的权力与影响力受限。联合国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组及少部分国家有限度地向非国家行为体开放,使经过挑选的部分规范倡议进入政府间规范讨论议程,但国家间的分歧与博弈又阻止了这些规范倡议成为受到认可的国际规范。尽管如此,国家间博弈方式的转变,即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互联网企业及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为政治博弈服务,以及公私关系更为平衡的新型网络安全治理模式的构建,为互联网企业及非政府组织争取更大的规范制定权力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国际规范 自下而上 多利益相关方 联合国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共同”的历史印证——以各族对清代中国疆域统一的贡献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8-237,共10页
“四个共同”(疆域、历史、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切入点,其中“疆域”在“四个共同”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明末清初时,中华大地上兴起了多个地方性政权,其中后金政权即后来的... “四个共同”(疆域、历史、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切入点,其中“疆域”在“四个共同”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明末清初时,中华大地上兴起了多个地方性政权,其中后金政权即后来的清朝逐渐承担起统一中华的重任,最终于乾隆朝实现了大一统。在清朝统一疆域的过程中,各族都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清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做出了贡献,佐证了“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这一观点。同时,在清朝推进大一统的过程中,其中的英雄人物值得研究、历史经验值得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清朝 多民族 疆域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