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蚀/隔热一体化无机-有机多元连续纤维/(PSN/BZ)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许亚丰 李明洋 +6 位作者 周鹏 殷雷 单清涛 焦萌萌 季平 杜美桃 崔林如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0,共8页
采用无机-有机多元连续纤维混织布为增强体,苯并噁嗪(BZ)改性乙烯基聚硅氮烷(PSN)热熔型树脂为基体,添加空心玻璃微珠和玻璃粉,通过两步法双膜法预浸料工艺和热压罐工艺制备了低密度无机-有机多元连续纤维/(PSN/BZ)热防护复合材料。通... 采用无机-有机多元连续纤维混织布为增强体,苯并噁嗪(BZ)改性乙烯基聚硅氮烷(PSN)热熔型树脂为基体,添加空心玻璃微珠和玻璃粉,通过两步法双膜法预浸料工艺和热压罐工艺制备了低密度无机-有机多元连续纤维/(PSN/BZ)热防护复合材料。通过隔热性能试验,0.9和0.6 g/cm^(3)无机-有机混织布/(PSN/BZ)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136和0.077 W/(m·K),优于同密度的无机-有机多元连续纤维/PF酚醛复合材料。通过热氧稳定性表征,在空气气氛下低密度无机-有机混织布/(PSN/BZ)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TG)曲线由于可瓷化效应在800℃进入平台期后,无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且1000℃残炭率分别高达75.9%和68.1%。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微观结构分析、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表明低密度无机-有机混织布/(PSN/BZ)复合材料在1000℃时发生明显的可瓷化转变。同时,空心玻璃微珠融化后在复合材料中留下大量非贯通的孔洞,形成多孔陶瓷结构,该结构直至1400℃仍保持稳定。综上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抗热气流冲刷能力,可以保证飞行器内部不受高温破坏和维持气动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隔热一体化 低密度 无机-有机多元连续纤维 乙烯基聚硅氮烷 苯并噁嗪 可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Fi CSI和胶囊网络的纺织纤维识别方法
2
作者 张慧卉 谷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0,116,共5页
针对传统纺织纤维识别方法中存在识别周期长、技术障碍高、检测仪器昂贵、且对专业人员依赖性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纺织纤维识别方法。首先,采集Wi-Fi信号的CSI并进行去噪处理;然后,提取小波包分解的时频特... 针对传统纺织纤维识别方法中存在识别周期长、技术障碍高、检测仪器昂贵、且对专业人员依赖性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CSI)的纺织纤维识别方法。首先,采集Wi-Fi信号的CSI并进行去噪处理;然后,提取小波包分解的时频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数据降维;最后,通过基于多头自注意力(MHSA)机制的胶囊网络(CapsNet)对输入特征矩阵的时空特征进行有偏向的提取,输出样本所属类别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纺织纤维的种类,在室内独立环境下,平均识别率达到93.8%,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与现有的纺织纤维识别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和更加广阔的现实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纤维识别 信道状态信息 胶囊网络 小波包分解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k-means的多域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淑君 刘伟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6,共5页
为了解决光纤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非线性影响而产生的失真问题,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改进k-means的多域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构建多域光纤通信传输模型,在传输端利用波长转换器将输入信号传输到光纤,结合干扰... 为了解决光纤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非线性影响而产生的失真问题,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改进k-means的多域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补偿方法。构建多域光纤通信传输模型,在传输端利用波长转换器将输入信号传输到光纤,结合干扰原理线性化脉冲恢复光信号。以信噪比描述光纤通信的色散特性,明确信号交互出现非线性失真变化。通过Dijkstra方法改进k-means方法,解调失真星座,避免聚类陷入局部最优,使全部簇信号尽可能接近原始调制中心,实现失真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对光纤通信非线性失真进行补偿后,聚类效果较佳,信息误码率可降至10^(-7),有效减少了网络传输消耗,提高光纤通信信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k-means方法 多域光纤通信 非线性失真补偿 Dijkstra方法 马可科夫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传感位置优化的曲面重构及误差补偿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尚秋峰 张晓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6,共11页
通过优化光纤布拉格光栅形状传感技术中传感点位置和补偿重构结果来提高薄层合金板三维形状重构精度。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合金板仿真模型,提取应变和位移模态振型,根据模态置信准则、转换矩阵稳定性和模态振型相似性分别设计了三... 通过优化光纤布拉格光栅形状传感技术中传感点位置和补偿重构结果来提高薄层合金板三维形状重构精度。通过ANSYS workbench建立合金板仿真模型,提取应变和位移模态振型,根据模态置信准则、转换矩阵稳定性和模态振型相似性分别设计了三个目标函数,采用快速和精英机制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传感器位置。将镍钛合金板弯曲成不同曲率半径的弧形,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漂移量和线性插值算法计算得出不同形状下的结构应变,重构合金板形状,均方根误差和最大误差相较于单目标优化算法分别减小30%和15%。利用粒子群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拟合误差与位移的关系实现误差补偿,均方根误差和最大误差比无补偿时分别减小了90%和70%,最大相对百分比误差仅为5%,提高了三维形状重构算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光纤布拉格光栅 粒子群优化径向基函数 形状重构 模态法 多目标优化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的复合材料防撞梁碰撞损伤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孙科 陈历 +2 位作者 倪颖倩 肖勇 宋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在设计时考虑低速碰撞损伤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防撞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发展了改进Hashin失效准则的VUSDFLD子程序来判定低速碰撞时CFRP防撞梁7个方向的损伤程度,采用壳单元模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立了CFRP防撞梁低速碰撞有限... 为在设计时考虑低速碰撞损伤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防撞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发展了改进Hashin失效准则的VUSDFLD子程序来判定低速碰撞时CFRP防撞梁7个方向的损伤程度,采用壳单元模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立了CFRP防撞梁低速碰撞有限元显式动力学模型。采用该方法对相同实验条件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剩余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以复合材料防撞梁铺层厚度和铺层角度为设计变量,将复合材料防撞梁的质量和低速冲击时产生的损伤单元数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CFRP防撞梁低速碰撞损伤动力学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Pareto策略改进的NSGA-Ⅱ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优化后,CFRP防撞梁质量由1.02 kg降为0.76 kg,减重率为25%;损伤单元数由30238个降为23206个,损伤降低率为23%。结果表明,所发展基于Hashin失效准则的VUSDFLD子程序和对CFRP防撞梁低速碰撞损伤多目标优化是行之有效的,为复合材料防撞梁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显式动力学 NSGA-Ⅱ算法 Hashin失效准则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on anti-impact and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of basalt fiber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weave and lay-up modes 被引量:1
6
作者 Hai-dong Fu Xin-ya Feng +3 位作者 Jin-xu Liu Zhi-ming Yang Chuan He Shu-kui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87-801,共15页
The woven basalt fiber composites(WBFC) and the unidirectional [0°/90°/45°/-45°]s basalt fiber composites(UBFC) were prepared by hot-pressing.Three-point bending test,low velocity impact test,and b... The woven basalt fiber composites(WBFC) and the unidirectional [0°/90°/45°/-45°]s basalt fiber composites(UBFC) were prepared by hot-pressing.Three-point bending test,low velocity impact test,and ballistic test were performed to the prepared composites.After the tests,the specimens were recovered and analyzed for micromorphology.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show that both the bending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WBFC surpass those of the UBFC.Low velocity impact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velocity impact resistance to hemispherical impactor of the UBFC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BFC,but the low velocity impact resistance to sharp impactor of the UBFC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BFC.For the ballistic test,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ballistic property of the UBFC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BFC. After the tests,microscopic analysis of the specimens was applied,and their failure mechanism was discussed.The main failure modes of the UBFC are delamination and fibers breakage under the above loading conditions while the main failure mode of the WBFC is fibers breakage.Although delamination damage can be found in the WBFC under the above loading conditions,the degree of delamination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the UB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woven basalt fiber composites The[0°/90°/45°/-45°]_s basalt fiber COMPOSITES Low velocity impact Ballistic test DELAM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中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技术(特邀)
7
作者 周宏冰 陶汝茂 +9 位作者 辛雄 张昊宇 刘辰旭 王信宇 舒强 楚秋慧 林宏奂 王建军 颜立新 景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2,共15页
建立了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多通道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数理模型,首次仿真研究了合成路数、初始状态、相位残差、动态噪声等对不同控制方案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步数随路数增多而增大,约为... 建立了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多通道偏振-相位主动控制数理模型,首次仿真研究了合成路数、初始状态、相位残差、动态噪声等对不同控制方案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步数随路数增多而增大,约为路数的4.5倍,而光束独立取样和基于多抖动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的收敛速度均不随路数变化。在光束同时取样方案中,相位残差会影响偏振控制从而导致合成效率下降,基于多抖动法的光束同时取样方案可通过增大参考光振幅来改善,当参考光振幅与合振幅之比大于10时,0.1 rad相位残差导致的合成效率下降低于5%,然而在动态噪声条件下控制效果不佳,需要开发更好的方法来提升偏振误差信号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偏振控制 多抖动法 相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纺-选择性溶胀制备嵌段共聚物多通道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1
8
作者 钟丁磊 黄铎 +2 位作者 应翔 邱守添 汪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8,共10页
嵌段共聚物的熔纺-选择性溶胀是一种制备中空纤维膜的清洁生产工艺。本文提出构建多通道构型来提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的性能,通过熔纺-拉伸-选择性溶胀,制备了具有3通道和7通道的聚砜/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通道数、... 嵌段共聚物的熔纺-选择性溶胀是一种制备中空纤维膜的清洁生产工艺。本文提出构建多通道构型来提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的性能,通过熔纺-拉伸-选择性溶胀,制备了具有3通道和7通道的聚砜/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通道数、溶胀条件和拉伸行为对中空纤维膜微观结构、渗透性、截留率和耐压性的影响。由于壁厚的相互支撑作用,多通道中空纤维膜的渗透性和耐压性能都比单通道中空纤维膜有所提高,且可通过拉伸和溶胀条件实现膜性能在较大范围内的高效调控。在适当的通道数和拉伸比下,拉伸后的三通道中空纤维膜的通量比单通道中空纤维膜高20倍。此工作对使用清洁方法制备高性能的中空纤维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中空纤维膜 嵌段共聚物 多通道 选择性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Ⅲ算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螺旋铣孔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艳 付麒麟 +1 位作者 周秩同 武晔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3,219,共7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力学性能呈各向异性,层间强度低,为改善CFRP钻孔时中出现的缺陷,螺旋铣孔技术逐渐得到应用。为找到合适的切削参数使得CFRP各项加工性能均达到最优,对CFRP螺旋铣孔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螺旋铣...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力学性能呈各向异性,层间强度低,为改善CFRP钻孔时中出现的缺陷,螺旋铣孔技术逐渐得到应用。为找到合适的切削参数使得CFRP各项加工性能均达到最优,对CFRP螺旋铣孔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螺旋铣试验,测得不同切削参数下的切削力和孔径偏差;使用非线性拟合方法分别建立以径向切削力、轴向切削力、孔径偏差、切削效率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第三代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Ⅲ)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帕累托最优解;基于主成分分析构建最优切削参数决策算法,完成切削参数解集优劣性能排序,获得满足不同加工性能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显示:NSGA-Ⅲ算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结合可使多目标优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多目标优化 螺旋铣孔 NSGA-Ⅲ算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CFRP电池箱体铺层优化设计
10
作者 苏海亮 马莲花 +2 位作者 展新 覃记荣 张彦会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2-68,共7页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轻量化设计,针对某款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采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进行结构材料的等效替换,并基于正交试验表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多目标铺层优化设计。本文利用Digimat商用软件对CFRP层合板进行... 为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轻量化设计,针对某款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采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进行结构材料的等效替换,并基于正交试验表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多目标铺层优化设计。本文利用Digimat商用软件对CFRP层合板进行相关力学性能的预测,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验证其正确性;基于层合板设计准则和等刚度设计原理,确定了CFRP电池箱的初步结构方案;最后以质量、变形量最小化和一阶模态最大化为目标,对层合板进行铺层优化,以获取最佳性能的CFRP电池箱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FRP电池箱壳体较原金属结构减轻了46.74%,同时电池箱体结构综合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箱体 碳纤维复合材料 熵权TOPSIS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模分复用系统的遗传-MIMO均衡参数优化技术
11
作者 赵天烽 文峰 +3 位作者 冯变霞 武保剑 许渤 邱昆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1608,共8页
在模分复用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中,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均衡技术可用来补偿由各类模式相关噪声引起的信号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劣化问题.而MIMO均衡算法的工作性能严重依赖于步长因子μ以及抽头数K,... 在模分复用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中,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均衡技术可用来补偿由各类模式相关噪声引起的信号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劣化问题.而MIMO均衡算法的工作性能严重依赖于步长因子μ以及抽头数K,因此在固化均衡器之前,确定MIMO均衡算法中μ-K参数组合的最优值至关重要.为提高参数优化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MIMO均衡参数优化方案,即遗传-MIMO(GAMIMO),在保证最小BER输出的同时降低参数优化过程所需的计算开销.为验证GA-MIMO的工作性能,构建了基于10 km六模光纤的点对点通信实验系统,使用新方案补偿并行通信的六路数据,并与最速下降法和迭代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GA方案可实现MIMO均衡中最高99.98%的最优μ-K参数命中率,且GA-MIMO算法的全局搜索性使其相比于最速下降法和迭代算法可最多分别节省86.14%和90.3%的均衡算法调用次数,有效降低了确定最优μ-K参数组合时的计算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分复用 多输入多输出 遗传算法 少模光纤 最小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μm 9芯4模保偏光纤设计与性能研究
13
作者 沈骁 金思成 韦玮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共9页
针对光纤通信传输容量日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1.55μm新型结构9芯4模的保偏光纤。在纤芯周围设置椭圆形应力棒以及空气孔阵列,以实现保偏和降低芯间串扰的效果;使用异质纤芯结构以及沟槽结构,以降低芯间串扰和提高光纤的抗弯曲... 针对光纤通信传输容量日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1.55μm新型结构9芯4模的保偏光纤。在纤芯周围设置椭圆形应力棒以及空气孔阵列,以实现保偏和降低芯间串扰的效果;使用异质纤芯结构以及沟槽结构,以降低芯间串扰和提高光纤的抗弯曲性能。该光纤最多拥有72个独立的传输信道。在C+L波段上,每个纤芯内偏振模式间的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0^(-4),相邻模式间的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0^(-3),光纤的最大芯间串扰低于-30 dB/100 km,弯曲损耗小于0.2 dB/km,相关性能满足通信系统的传输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空分复用 多芯少模光纤 保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设计
14
作者 原娇杰 焦梦甜 赵杰文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了实现光纤传感网络中多个目标同时工作时的目标种类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该算法以信号振幅、时长及频率作为目标信号的特征参量,构建了基于测试节点波长响应的解算模型。通过布喇格光纤光栅(FBG)... 为了实现光纤传感网络中多个目标同时工作时的目标种类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多目标分类识别算法。该算法以信号振幅、时长及频率作为目标信号的特征参量,构建了基于测试节点波长响应的解算模型。通过布喇格光纤光栅(FBG)组网的光纤传感网络进行信号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20 m×30 m的测试区域内,对4种典型的振动源进行了波长响应测试。4种目标具有不同的信号特征:目标1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为1250 pm,具有约120 ms的周期特征;目标2和3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在150~350 pm之间;目标4的信号波长振幅均值超过3200 pm,时长大约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多目标识别 光纤光栅 信号混叠 目标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细分的多参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
15
作者 孙抗 赵雯婧 赵来军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2,共7页
现有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通常只针对单一参量,当实际运行于复杂环境时,需要多种传感系统与技术集成以监测多个参量。利用相敏光学时域反射仪(φ-OTDR)和布里渊光学时域反射仪(BOTDR)对不同物理参量敏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集成的分布式... 现有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通常只针对单一参量,当实际运行于复杂环境时,需要多种传感系统与技术集成以监测多个参量。利用相敏光学时域反射仪(φ-OTDR)和布里渊光学时域反射仪(BOTDR)对不同物理参量敏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集成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并基于瑞利散射与布里渊散射信号同时传感分离检测,在单根传感光纤上实现同一调制脉冲下的振动、温度、应变多参量监测。为了在维持集成系统脉冲的同一调制下提升BOTDR空间分辨率,采用脉冲细分叠加原理分析布里渊散射信号,在不改变脉冲宽度的基础上突破声子寿命限制,提升空间分辨率。经实验验证系统表明,在50 km传感距离下,基于瑞利散射以10 m空间分辨率可实现振动定位,基于布里渊散射引入脉冲细分叠加可将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 m检测温度与应变,且布里渊频移量与温度、应变变化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实现了多参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量 光纤传感 脉冲细分 空间分辨率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隐私信息泄露的光纤网络加密安全防护研究
16
作者 袁智勇 钟章生 熊飞龙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2,共7页
受各种类型的攻击,包括窃听、篡改、拒绝服务等影响,使得光纤网络抗攻击能力较弱,而海量数据量和复杂性不断上升,无法确保隐私数据的密钥,从而造成信息泄露、篡改等严重后果。为了保障信息的机密性,提出面向隐私信息泄露的光纤网络加密... 受各种类型的攻击,包括窃听、篡改、拒绝服务等影响,使得光纤网络抗攻击能力较弱,而海量数据量和复杂性不断上升,无法确保隐私数据的密钥,从而造成信息泄露、篡改等严重后果。为了保障信息的机密性,提出面向隐私信息泄露的光纤网络加密安全防护研究。通过收发节点采集大量信道状态信息,对信道状态展开评估,并将量化参数设定为比特序列,提取光纤网络海量隐私信息中的密钥。根据密钥提取结果,组建隐私信息分段和分组密钥组,利用密钥匹配算法为各个分段以及分组选取可信密钥展开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处理后的隐私信息保存至云端,以此实现光纤网络海量隐私信息加密存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加密时间保持在2.5 ms内,存储开销低且吞吐量高,能够抵御各种攻击,可以有效实现隐私信息的加密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信息 光纤网络 信息加密 多可信密钥 密钥匹配算法 加密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技术进展
17
作者 雷鹰 陈智光 +3 位作者 黄璜 林理文 王林燊 林毅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7,共13页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电化学方法主要有半电池电位法、线性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混凝土电阻率法、宏电池电流法、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多功能腐蚀传感器等.物理方法主要有电阻探针、声发射、超声检测、光纤传感监测、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腐蚀监测和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腐蚀监测技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电化学方法根据周边混凝土环境中各参数的变化,间接地推断钢筋的腐蚀状况,一般给出腐蚀的定性信息.物理方法通过测定与钢筋腐蚀相关的物理特性变化,给出钢筋的腐蚀位置与程度,具有直接性与直观性.本文对平潭海峡大桥主桥墩进行腐蚀监测,采用了融合物理与电化学的监测方法,利用多功能电化学腐蚀探头实时监测6个电化学参数,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腐蚀预警;利用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监测宏应变,构建基于宏应变模态的腐蚀损伤指标,进行腐蚀定位与定量识别.物理与电化学方法融合互补,为平潭海峡大桥的腐蚀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展望]在复杂严酷的海洋环境下,对桥隧结构的腐蚀进行准确的监/检测还面临很多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物理和电化学技术的综合应用;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先进计算方法的协同结合;开发用于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评估的新型智能监/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监/检测 电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融合方法 多功能腐蚀传感 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光纤智能感知关键技术体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豪天 方新秋 +6 位作者 乔富康 陈宁宁 宋扬 贺德幸 梁敏富 吴刚 吴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的针对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中井下巷道与装备姿态感知不全面、精度待提升、多源数据融合弱等问题,方法根据煤矿井下监测对象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研究光纤传感原理、光纤封装... 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的针对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中井下巷道与装备姿态感知不全面、精度待提升、多源数据融合弱等问题,方法根据煤矿井下监测对象特征,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研究光纤传感原理、光纤封装与传感器开发,并基于光纤传感器分别构建巷道状态与工作面装备姿态的感知技术体系,且在煤矿井下进行现场应用。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光纤光栅感知信息传递力学模型与光纤的3种封装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环境;基于光纤传感器搭建的井下巷道状态与工作面装备姿态感知技术体系在煤矿井下成功应用,实现了对井下巷道状态与工作面装备姿态的实时监测。光纤传感技术可用于煤矿井下巷道状态与工作面装备姿态监测,精度与稳定性较好;结论融合监测的布点式光纤传感器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巷道空间立体的智能感知技术体系和融合光纤传感器与惯性导航仪器提出的三机装备姿态智能感知技术体系,为未来煤矿智能感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思路,为实现煤矿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的常态化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开采 光纤智能感知 空间立体感知 多源融合 巷道监测 智能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和光纤布拉格光栅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 被引量:14
19
作者 童峥嵘 郭阳 +1 位作者 杨秀峰 曹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26,共6页
利用单模光纤(SMF)中的包层模与纤芯导模之间的干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单模-多模(MSM)结构与布拉格光栅(FBG)级联可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的传感器。基于MSM结构的干涉谱和FBG的透射峰对温度和折射率具有不同响应灵敏度的特点,利用敏... 利用单模光纤(SMF)中的包层模与纤芯导模之间的干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单模-多模(MSM)结构与布拉格光栅(FBG)级联可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的传感器。基于MSM结构的干涉谱和FBG的透射峰对温度和折射率具有不同响应灵敏度的特点,利用敏感矩阵实现了对温度和折射率的同时测量。实验测得MSM结构和FBG的温度灵敏度分别为0.055 2nm/℃和0.015 8nm/℃,MSM结构的折射率灵敏度为109.702nm/RIU,而FBG对折射率变化不敏感。温度和折射率的测量精度分别为±0.32℃和±0.002 3。实验显示提出的MSM结构的温度灵敏度比单模-多模-单模(SMS)结构传感器提高了5倍,同时由于SMF中的包层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敏感,该MSM结构也可应用于其他传感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同时测量 温度测量 折射率测量 多模-单模-多模(MSM)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波长线形腔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家方 冯鸣 +3 位作者 李乙钢 陈胜平 闫培光 吕可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488,共4页
采用两个光纤环镜作为腔镜构成线形腔可调谐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将铒光纤浸入77K的液氮中,选择可调谐光纤环镜作为输出腔镜,利用Mach-Zehnder干涉仪的滤波特性和输出端光纤环镜反射率的宽带可调特性,获得了波长间隔~0.4nm、最大波长... 采用两个光纤环镜作为腔镜构成线形腔可调谐多波长掺铒光纤激光器.将铒光纤浸入77K的液氮中,选择可调谐光纤环镜作为输出腔镜,利用Mach-Zehnder干涉仪的滤波特性和输出端光纤环镜反射率的宽带可调特性,获得了波长间隔~0.4nm、最大波长数目48个的多波长激光的稳定输出,同时实现了在1525~1555nm范围内,多波长激光运转区域的灵活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铒光纤 多波长 光纤环镜 MACH-ZEHNDER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