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张薇玮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5,共11页
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础研究系统整体变革和创新的过程。系统创新是跨领域的政策方法,通过系统中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形成新的社会-技术系统。本文基于多层级视角(MLP)分析框架,聚焦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 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的形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础研究系统整体变革和创新的过程。系统创新是跨领域的政策方法,通过系统中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形成新的社会-技术系统。本文基于多层级视角(MLP)分析框架,聚焦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以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社会-技术系统多层级要素协同驱动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因素组态和路径模式。研究发现:①驱动基础研究系统创新有非高人员投入强度的知识基础驱动型和高科创文化氛围的基础设施促进型两种路径模式,具体包括5条驱动路径。②“高效要素投入+雄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科创文化氛围+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均能促成高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绩效。③高效要素投入对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驱动作用最大,然后依次是知识基础、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创孵化,科创文化氛围则主要起辅助作用。本文拓展了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的应用场景,丰富了中国情境下基础研究系统创新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系统创新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与绿色转型--多层次视角分析
2
作者 王江 王丽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8,共11页
基于多层次视角理论,结合Agent建模技术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绿色转型演进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与绿色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新的主导机制替代传统工业源污染治理体制,与区域联防联控... 基于多层次视角理论,结合Agent建模技术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绿色转型演进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与绿色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新的主导机制替代传统工业源污染治理体制,与区域联防联控、燃煤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扬尘治理等共同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治理政策、治理成本,以及产业规模等因素对体制或利基等代理主体的支持度有不同的影响:治理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呈正相关性,与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呈负相关性;治理成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呈负相关性,与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呈正相关;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呈正相关,与燃煤治理存在U型关系,与传统治理体制存在倒U型关系。SO2排放量、煤炭和汽油消费量等环境因素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影响明显,更加绿色、生态友好的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多层次视角 大气污染治理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主体、要素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49,共11页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主体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三个层级协同互动推动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三个层级的多重要素协同并发促进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基础研究需要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各个层级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要加强景观环境的引导和利基空间的防护培育,还应当注重体制层系统多维度的变革和调整,以突破基础研究社会-技术体制的路径依赖和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主体 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形成背景、理论渊源及构成框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慧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9,共8页
近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技术转型理论成为解决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导性理论,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分支。作为其分支之一的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理论,以整个系统为分析对象,将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强调... 近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技术转型理论成为解决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导性理论,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分支。作为其分支之一的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理论,以整个系统为分析对象,将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强调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之间动态、非均衡的协同演化,推动系统整体的变革与创新,成为当前理解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分析框架。为了系统把握这一理论内涵,本文讨论了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的形成背景,从演化经济学、创新社会学、制度理论等多学科角度探讨其理论渊源,系统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的构成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通过上述三个层级之间动态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可持续转型的演进过程、阶段特点及表现形式,以期丰富系统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 形成背景 理论渊源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缺陷检测技术及失效机理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龙飞 郑永泉 +6 位作者 万旺军 徐至宏 汪清利 王琛 贺馨平 夏新辉 夏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15,共9页
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检测技术对认识电池失效机理、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和预警电池故障、评估电池寿命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和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价值。本文从“材料-电芯-模组-管理系统”多层级角度对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检测技术对认识电池失效机理、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和预警电池故障、评估电池寿命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和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价值。本文从“材料-电芯-模组-管理系统”多层级角度对锂离子电池缺陷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并以电池“内生性”失效和“外源性”失效的双视角角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失效进行分类,详细讨论了电池缺陷检测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双视角失效分析方面的应用。最后,本文提出将失效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构建快速高通量检测新体系,并对未来电池失效分析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效分析 缺陷检测 多层级 双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视角方法分析创新发展的可持续转型研究--以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天航 赵小渝 陈劭锋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6-84,共9页
如何以创新发展来引领包括能源转型在内的可持续转型,是现在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但是现阶段中国创新发展的可持续转型面临政策机制的瓶颈。本研究使用多层次视角方法,从社会技术场景层、社会技术机制层、社会技术利基创新层三个层次分... 如何以创新发展来引领包括能源转型在内的可持续转型,是现在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但是现阶段中国创新发展的可持续转型面临政策机制的瓶颈。本研究使用多层次视角方法,从社会技术场景层、社会技术机制层、社会技术利基创新层三个层次分析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转型案例。德国鲁尔区经历了先繁荣、后衰退、再转型的过程,从早期仅追求发展的经济效益,成功转型为兼顾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如今的鲁尔区已实现资源型城市从依赖煤炭的能源经济体系向低碳、绿色的经济结构转型。本案例分析为探索我国如何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提供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的可持续转型 多层次视角 社会-技术系统 德国鲁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的生物育种转型分析
7
作者 于晨曦 雷鸿竹 谢佳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49-54,共6页
生物育种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生物育种的发展并非只依赖于育种技术进步,而是在经济、政策、伦理、可持续发展等多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基于此,本... 生物育种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生物育种的发展并非只依赖于育种技术进步,而是在经济、政策、伦理、可持续发展等多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基于此,本文引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通过多层次视角模型剖析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生物育种社会-技术情境,探究从传统育种到生物育种转型过程中的相关社会技术系统因素,旨在为生物育种从业者提供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育种 传统育种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次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创造力激发研究评述:多层次多视角机制与精神性动力 被引量:15
8
作者 邓志华 肖小虹 陈江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51-160,共10页
员工创造力是组织创新的先决条件和根本源泉,员工创造力激发成为经典的研究主题,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内却鲜见针对员工创造力激发机制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和多视角的梳理与总结。对员工创造力的激发机制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员工创造力是组织创新的先决条件和根本源泉,员工创造力激发成为经典的研究主题,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内却鲜见针对员工创造力激发机制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和多视角的梳理与总结。对员工创造力的激发机制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深入分析,首先,从员工创造力激发的理论基础出发,总结员工创造力激发的经典理论;其次,按照个体、团队和组织的逻辑顺序对以往散见在各个组织层次的员工创造力激发机制进行多视角梳理和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内精神性逐渐成为员工创造力激发的新兴动力,为此,从多个视角归纳基于精神性的员工创造力激发机制;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员工创造力激发机制研究走向深入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创造力 激发机制 多层次 多视角 精神性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技术域分析及其转型推动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薛奕曦 邵鲁宁 +1 位作者 尤建新 毕晓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8,共11页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协同演化。基于此,本文以社会—技术转型理论为基础,采用多层次视角框架,分析我国目前以传统汽车为主导的汽车域内各要素的动态联系和互馈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技术情景方法勾勒出我...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协同演化。基于此,本文以社会—技术转型理论为基础,采用多层次视角框架,分析我国目前以传统汽车为主导的汽车域内各要素的动态联系和互馈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技术情景方法勾勒出我国现行汽车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基本情景。本文丰富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创新理论和方法研究,并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转型 多层次视角 社会—技术域 社会—技术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公平在多层辱虐管理中的角色:基于道德排除理论的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严瑜 张振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近年来,辱虐管理引起了组织行为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在个体层次上分析辱虐管理对于下属的作用机制及消极影响,但组织层次上的研究还鲜有学者涉及。从领导、受害者和旁观者等多个视角,基于道德排除理论,分析梳理了辱虐管理... 近年来,辱虐管理引起了组织行为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在个体层次上分析辱虐管理对于下属的作用机制及消极影响,但组织层次上的研究还鲜有学者涉及。从领导、受害者和旁观者等多个视角,基于道德排除理论,分析梳理了辱虐管理对于组织公平的作用,整合构建了多层次辱虐管理对下属影响的组织公平作用机制模型,并分别从组织层次、个体层次以及组织层次对个体层次交互作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辱虐管理对下属产生的负面作用。建议未来的研究考虑辱虐管理中的文化因素,进一步在其他组织公平的维度上研究辱虐管理的作用机制,改进并完善现有的研究方法,探索辱虐管理的积极应对策略,并从工具性的视角关注领导实施辱虐管理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辱虐管理 道德排除理论 组织公平 多视角 多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视角下对我国医改顶层设计的再思考——以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评估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露 方鹏骞 《中国医院管理》 2014年第3期1-3,共3页
在医药卫生领域,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能有效推进的综合改革。就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各相关部门尚未完善配套的政策支持,以及省级和市级层面的地方方案存在空白与漏... 在医药卫生领域,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能有效推进的综合改革。就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各相关部门尚未完善配套的政策支持,以及省级和市级层面的地方方案存在空白与漏洞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应该体现一种多元化的全面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改 顶层设计 多元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视角模型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以石墨烯技术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曦 余翔 刘鑫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70,91,共8页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多层视角模型的专利情报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新兴技术专利情报的系统研究,对于全面展现专利技术演化具有良好效果。[方法/过程]该方法将专利情报中零散的专利竞争分析维度及专利合作分析维度纳入到系统...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多层视角模型的专利情报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新兴技术专利情报的系统研究,对于全面展现专利技术演化具有良好效果。[方法/过程]该方法将专利情报中零散的专利竞争分析维度及专利合作分析维度纳入到系统的分析框架中,结合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将专利情报分析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动态展现了特定技术领域在宏观社会技术远景、中观社会技术系统、微观社会技术利基层的专利技术演化全过程。[结果/结论]以石墨烯技术为例,利用基于多层视角模型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全球石墨烯领域专利竞争及专利合作情况。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对我国石墨烯产业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视角模型 专利情报分析 技术生命周期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视角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丁继辉 朱永增 +3 位作者 张梦婷 笪如慧 吴继尧 俞双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91,共6页
以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角度出发,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以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角度出发,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更注重生产效益,以涟水县南集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生产效益等级为“优”,生活效益等级为“良”,生态效益等级为“中”,评价结果符合项目的实际成效,可操作性、科学性强。在后期土地整治中应更加注重构建乡村地域空间生态屏障,结合生态文明以及水文化建设,突出黄河故道特色,提升农村生态景观美学价值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三生”视角 组合赋权法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技术情景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转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文婕 孙瑾 陈晓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7,共8页
目前,国内外气候变化形势严峻,锁定“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汽车产业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首先,基于多层次视角(MLP)剖析我国汽车产业的社会—技术情景,并结合多层面间交互作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社会—技术情景中的低碳转型路径。然后... 目前,国内外气候变化形势严峻,锁定“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汽车产业低碳转型势在必行。首先,基于多层次视角(MLP)剖析我国汽车产业的社会—技术情景,并结合多层面间交互作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社会—技术情景中的低碳转型路径。然后,基于专利数据挖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汽车产业低碳转型路径中不同主体间技术合作情况,分析我国汽车产业低碳转型路径的阶段特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低碳转型处于成长期,整体合作网络规模不大,各主体联盟程度不高,独立小网络占比较大;合作专利数量整体上呈现分布不均特征,技术合作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转型路径中各行动者尤其是技术开发主体和政策制定者需通过技术创新、政策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低碳转型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视角 汽车产业低碳转型 社会网络分析 技术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社会技术系统发展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燕妮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本文首先引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并依此界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社会技术系统;其次引入多层次视角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一定修正,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和相关创新理论分析传统汽车社会技术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社会技术系统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及... 本文首先引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并依此界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社会技术系统;其次引入多层次视角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一定修正,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和相关创新理论分析传统汽车社会技术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社会技术系统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及自身系统的发展现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延伸多层次视角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整车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传统汽车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次视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开发及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明 陆小左 赵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421-423,共3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断的基础,基于中医原理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列仪器及软件系统研发是中医证候辨识实现标准化、客观化的前提,文章分析了中医四诊仪器及中医健康管理软件系统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并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中医健康状...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断的基础,基于中医原理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列仪器及软件系统研发是中医证候辨识实现标准化、客观化的前提,文章分析了中医四诊仪器及中医健康管理软件系统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并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研发应该从系统、整体出发,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宏观到微观,多维多角度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人体生理病理信息数据库,结合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大数据计算,挖掘大数据下隐藏的信息,从而提高证候辨识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态辨识 系统开发 临床应用 宏观 微观 多维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能源低碳转型因素组态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域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慧 涂家豪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160,共9页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社会-技术转型理论,从集合思想和组态思维角度,将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的分析框架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相结合,基于我国能源系...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社会-技术转型理论,从集合思想和组态思维角度,将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的分析框架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相结合,基于我国能源系统发展实际,研究提炼出包括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3个层级的7个前因条件。进而,以能源低碳转型为结果要素,以我国30个省域为案例对象,采用fsQC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提炼出了影响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多元化因素组态,并基于南北区域差异,构建了多种能源低碳转型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级视角 能源低碳转型 因素组态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风能产业多维度演进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芬 王胜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2,共7页
中国风能产业的技术史与产业史表明,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初始动力来自于制度层面的技术、市场推动,而并非现有理论所言的源自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我国通过提供为国有企业提供"保护性空间"的制度环境,改变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市场格... 中国风能产业的技术史与产业史表明,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初始动力来自于制度层面的技术、市场推动,而并非现有理论所言的源自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我国通过提供为国有企业提供"保护性空间"的制度环境,改变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市场格局,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市场追赶带动技术追赶,是中国风能产业追赶的新模式,补充和完善了新兴产业演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协同演进机制 多层视角模型 追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技术系统可持续转型研究:思路、批评、进展及反思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遂 陈卓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5-155,共11页
可持续转型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其核心思想是研究如何实现和管理当前非可持续性的社会—技术系统根本性转变。本文在介绍该研究的4个思路基础上,结合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主要批评,从转型机制的深入、行动主体、地理空... 可持续转型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其核心思想是研究如何实现和管理当前非可持续性的社会—技术系统根本性转变。本文在介绍该研究的4个思路基础上,结合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主要批评,从转型机制的深入、行动主体、地理空间、政治和权力以及政策研究5个主题归纳其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可持续转型研究不断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洞见以修正和补充不足,使之呈现出开放和争鸣之势,但是该研究依然还面临诸多挑战,新问题需要学者进一步反思。可持续转型研究对中国的系统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将中国真正纳入全球可持续转型研究更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转型 技术创新系统 战略利基管理 社会—技术转型的多层视角 转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多层次视角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
从多层次视角,结合典型情境来研究国家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数字化国家实验室的新的组织模式和体制要素的调整。数字化国家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地汇集全球科学研究资源,服务于自主研发。以扁平化... 从多层次视角,结合典型情境来研究国家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数字化国家实验室的新的组织模式和体制要素的调整。数字化国家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地汇集全球科学研究资源,服务于自主研发。以扁平化、多项目、网络式的动态管理形成新的组织运行模式,为大科学问题协同创新提供了高效的交互平台。数字化国家实验室更有利于大型综合性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凝聚优势研究领域集群,为国家实验室体系培育重要的动态创新能力,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实验室 数字化转型 多层次视角 治理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