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9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get detection for low angle radar based on multi-frequency order-statistics 被引量:4
1
作者 Yunhe Cao Shenghua Wang +1 位作者 Yu Wang Shenghua Zho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For radar targets flying at low altitude, multiple pathways produce fade or enhancement relative to the level t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free-spac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 new detec- tion method based on a wide... For radar targets flying at low altitude, multiple pathways produce fade or enhancement relative to the level t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free-spac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 new detec- tion method based on a wide-ranging multi-frequency radar for low angle targets is proposed. Sequential transmitting multiple puls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re first applied to decorrelate the cohe- rence of the direct and reflected echoes. After receiving all echoes, the multi-frequency samples are arranged in a sort descending ac- cording to the amplitude. Some high amplitude echoes in the same range cell are accumulated to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the optimal number of high amplitude echoes is analyzed and given by experiments. Finally,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ATH signal detection order statistic multi-frequency low ang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 of satellite clock-ephemeris augmentation parameters for dual-frequency multi-constellation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被引量:4
2
作者 CHEN Jie HUANG Zhigang LI R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1111-1123,共13页
Dual-frequency multi-constellation(DFMC)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BAS) does not broadcast fast correction, which is important in reducing range error in L1-only SBAS.Meanwhile, the integrity bound of a sate... Dual-frequency multi-constellation(DFMC)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BAS) does not broadcast fast correction, which is important in reducing range error in L1-only SBAS.Meanwhile, the integrity bound of a satellite at low elevation is so loose that the service availability is decreased near the boundary of the service area. Therefore, the computation of satellite clockephemeris(SCE) augmentation parameters needs improvement.We propose a method introducing SCE prediction to eliminate most of the SCE error resulting from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broadcast message. Compared with the signal-inspace(SIS) after applying augmentation parameters broadcast by the 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WAAS), SIS accuracy after applying augmentation parameters comput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improved and SIS integrity is ensured. With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only, the availability of category-I(CAT-I)with a vertical alert level of 15 m in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is about 90%, while the availability in the other part of the WAAS service area is markedly improved. With measurements made by the stations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users in some part of China can obtain CAT-I(vertical alert limit is 15 m) service with GPS an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frequency multi-constellation(DFMC)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BAS) orbit determination integ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multi-band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using multi-periodicity combined elements 被引量:1
3
作者 Lu Mingyun Huang Minjie Wu Zh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675-680,共6页
Traditional multi-band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approaches are hard to achieve a perfect resonance response in a wide band due to the limit of the onset grating lobe frequency determined by the array. To so... Traditional multi-band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approaches are hard to achieve a perfect resonance response in a wide band due to the limit of the onset grating lobe frequency determined by the arr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 approach of combining elements in different period to build a hybrid array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multi-periodicity combined element FSS, which are designed using this approach, usually have much weaker grating lobes than the traditional FSS. Furthermore, their frequency response can be well predicted through the properties of their member element FSS. A predic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expected grating lobe energy loss in designing multi-band FSS using this approach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multi-BAND grating lobe multi-periodicity combined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meterized time-frequency analysis to separate multi-radar signals 被引量:1
4
作者 Wenlong Lu Junwei Xie +1 位作者 Heming Wang Chuan 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493-502,共10页
Multi-radar signal separation is a critical process in modern reconnaissance systems. However, the complicated battlefield is typically confronted with increa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complex radar waveforms. The ... Multi-radar signal separation is a critical process in modern reconnaissance systems. However, the complicated battlefield is typically confronted with increa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complex radar waveforms. The intercepted signal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with conventional parameters because of severe overlapping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On the contrary, time-frequency analysis maps the 1D signal into a 2D time-frequency plane, which provides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signal than traditional methods. Particularly, the parameterized time-frequency analysis (PTFA) shows great potential in processing such non stationary signals. Five procedures for the PTFA are proposed to separate the overlapped multi-radar signal, including initiation,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estimation with PTFA, signal demodulation, signal separation with adaptive filter and signal recover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with both simulated and real signals, which shows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application on multi-radar signal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epted multi-radar signal parameterized time-frequency analysis DEMODULATION adaptive fil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 an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5
作者 Yuan Ye Mei Wen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249-254,共6页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introduced for the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e extracte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have good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y are insensitive to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variation. According to good classification by the correct rate of a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classifier with better generalization, as well as, addition of time-frequency features set for classifying six different modulation types has been propo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LP classifier outperforms the decision-theoretic classifier at low SN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for real MPSK signals verify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of the MLP classif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Time-frequency feature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multi-layer percept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OFDM-NOMA系统的自适应多模盲均衡方案
6
作者 杨龙 余凯欣 +1 位作者 李进 贾子一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9-2520,共12页
面向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针对下行链路中非规则星座点均衡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无监督的多模盲均衡方案。该方案联合软决策导向算法,通过结合NOMA功率分配因子,构建指数型代价函数,有效补偿了信道引起的... 面向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针对下行链路中非规则星座点均衡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无监督的多模盲均衡方案。该方案联合软决策导向算法,通过结合NOMA功率分配因子,构建指数型代价函数,有效补偿了信道引起的幅度和相位失真。为了最小化代价函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牛顿算法,以快速搜索最优权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多模均衡算法,所提出的算法稳态最大失真降低了约10倍。此外,在GNURadio平台上搭建软件无线电系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非正交多址接入 盲均衡 多模算法 软决策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IG-MBSDC参数多步优化及约束边界调整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抑制
7
作者 李生虎 汪壮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40,共11页
在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上安装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MBSDC),可抑制电网多个低频振荡(LFO)模式,但控制效果与其控制参数有关。基于特征值灵敏度的单步优化算法存在截断误差,优化后危险模式和关键参数可能变化,因此不能确保抑制效果。该... 在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上安装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MBSDC),可抑制电网多个低频振荡(LFO)模式,但控制效果与其控制参数有关。基于特征值灵敏度的单步优化算法存在截断误差,优化后危险模式和关键参数可能变化,因此不能确保抑制效果。该文在DFIG并网系统小扰动稳定模型基础上,基于模式危险程度,提出LFO模式相对灵敏度加权方法,确定MBSDC关键控制参数。提出MBSDC参数多步优化模型及优化目标对约束边界灵敏度,以调整MBSDC参数,改善阻尼效果。基于小/大扰动仿真分析,验证所提DFIG-MBSDC参数多步优化模型及约束边界调整方法的振荡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灵敏度分析 优化 低频振荡 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 约束边界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OLO-CDC:优化改进YOLOv8的车辆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浩晨 张竹林 +2 位作者 史瑞岩 王文翰 雷镇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4-137,共14页
针对交通场景小目标、遮挡目标检测和定位精度低,受对比度变化及图像噪声影响,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车辆目标检测模型(YOLO-CDC)。提出了结合Transformer结构全局特征提取能力的模块C2Former代替C2f模块,设计了重感知的门控线性单元GRML... 针对交通场景小目标、遮挡目标检测和定位精度低,受对比度变化及图像噪声影响,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车辆目标检测模型(YOLO-CDC)。提出了结合Transformer结构全局特征提取能力的模块C2Former代替C2f模块,设计了重感知的门控线性单元GRMLP(gated repetitive multi-layer perception)优化Transformer分支非线性表达能力,实现高质量全局信息聚合;设计了多尺度特征融合分支整合特征,结合可变形卷积和SPDconv模块提取P2层高分辨率信息,捕获更精细的边缘特征;设计了CSP_FRM(CSP feature reconstruct module)模块平衡引入大核卷积及频域特征的计算负担;构建了一种特征增强模块,采用大核卷积与条状卷积扩大感受野补充上下文信息,结合非跨步卷积补充局部细粒度信息;采用了一种多频单通道注意力形式与通道特征结合以及设计了一种耦合空间和频域信息的注意力机制抑制图像噪声和背景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在UA-DETRA数据集和SODA10M数据集上平均精度(mAP50-95)分别提升了3.6、4.1个百分点,检测速度分别为340.1、341.4 FPS,具有更高检测和定位精度及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场景 YOLOv8 C2Former 多频单通道注意力 频域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的多分散颗粒-气泡湍流碰撞频率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杨学松 陈冬琴 +3 位作者 王云琳 李哲 邢耀文 桂夏辉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92-2703,共12页
浮选是细粒矿物提质除杂的重要手段,但面临微细粒回收率低的难题。湍流是强化微细粒浮选的必要条件,但其多尺度碰撞及调控机制尚未明晰。尤其对于多分散颗粒/气泡体系,传统的浮选理论与现代工业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湍流中多分散... 浮选是细粒矿物提质除杂的重要手段,但面临微细粒回收率低的难题。湍流是强化微细粒浮选的必要条件,但其多尺度碰撞及调控机制尚未明晰。尤其对于多分散颗粒/气泡体系,传统的浮选理论与现代工业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湍流中多分散颗粒-气泡碰撞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各向同性湍流直接数值模拟(DNS),并结合碰撞动力学理论,以径向相对速度和分布函数为分析突破口,研究了大尺度涡输运-微尺度涡局部富集效应下的湍流碰撞特性,及其尺寸效应对碰撞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多分散效应和惯性作用导致点粒子直接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Saffman&Turner模型预测值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了经典理论在预测多分散体系中的局限性,强调了高保真预测多分散颗粒气泡体系中湍流特征与理想碰撞频率的必要性。在大涡输运和微涡富集的竞争协调作用下,提高湍流耗散率和增大微细颗粒-气泡直径是提高多分散颗粒和气泡理想碰撞频率的有效途径。另外,随着颗粒-气泡尺寸离散度的增加,大涡输运作用被增强,但微涡局部富集效应被削弱。因此存在最佳离散度可实现较高的多分散粒度的颗粒-气泡群碰撞频率。这表明调控浮选过程中的颗粒-气泡尺寸分布对提高分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阐明了大尺度涡湍流输运效应与小尺度涡局部富集效应的竞争协同作用下颗粒-气泡碰撞机理,为现代浮选颗粒-气泡矿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湍流 多尺度涡 直接数值模拟 碰撞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O-OTFS通感波形的FANET快速邻居发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为栋 杨健 +3 位作者 尚佳栋 高晖 张前南 张硕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针对基于定向传输的飞行器自组织网络(flying ad-hoc network,FANET)中拓扑变化频繁、链路质量波动以及初始建网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 针对基于定向传输的飞行器自组织网络(flying ad-hoc network,FANET)中拓扑变化频繁、链路质量波动以及初始建网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通感一体化波形的感知辅助快速邻居发现方法,借助感知机制实时获取邻节点信息以加速建网效率,并采用新型的通感一体波形OTFS以对抗快变信道中的多普勒效应,提升链路质量。针对FANET场景研究物理层基于MIMOOTFS通感一体化波形的多目标检测技术;将物理层感知方案映射到上层网络中,设计感知辅助的高效邻居发现算法;最后提出一种多点通感协同机制,通过邻节点间交互感知信息和邻居发现表以间接感知及发现潜在目标,提升FANET初始建网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相比传统通信组网协议可以极大降低FANET的初始建网耗时,增加目标感知精度,提升组网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 通感一体技术 邻居发现 多目标检测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顾及BDS-3星座全频点观测信息的周跳探测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信 兰鹏 钱鑫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BDS-3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然而受复杂的应用环境影响,BDS-3高质量服务正面临严峻挑战。为完善以周跳探测为核心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模型,并充分考虑BDS-3提供的多频观测信息,本文提出顾及BDS-3全频点的周跳探测模型。首先,在多频... BDS-3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然而受复杂的应用环境影响,BDS-3高质量服务正面临严峻挑战。为完善以周跳探测为核心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模型,并充分考虑BDS-3提供的多频观测信息,本文提出顾及BDS-3全频点的周跳探测模型。首先,在多频线性无几何组合(GF)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相位观测的历元差分周跳检测量;然后,利用多频伪距与相位几何不变组合(GB),建立一种多频宽巷模糊度检测量;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算法的多频组合模型系数快速估计方法。通过多频静态观测数据与实测的动态数据分析表明,本文模型可构建多种线性无关检测量,可实现BDS-3多频观测信息的充分利用,并对各频率上的周跳进行有效探测处理,对完善质量控制模型并实现BDS-3创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3 周跳探测 全频点观测 多频线性组合 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全局-局部融合特征的遮挡行人重识别方法
12
作者 汪旭 胡晓光 +1 位作者 付哲宇 赵利欣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2-1850,共19页
行人重识别(ReID)是利用人工智能解决车站安检、城市监控系统等公共安全应用问题的技术,具有从跨设备采集的图像中识别某一特定行人的能力。但是在行人重识别等问题中,往往会出现行人被刻意遮挡或被复杂场景环境遮挡等因素,这大大增加... 行人重识别(ReID)是利用人工智能解决车站安检、城市监控系统等公共安全应用问题的技术,具有从跨设备采集的图像中识别某一特定行人的能力。但是在行人重识别等问题中,往往会出现行人被刻意遮挡或被复杂场景环境遮挡等因素,这大大增加了行人重识别的难度。在目前所提出的大部分遮挡行人重识别方法中,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更加关注局部特征,但难以获得全局结构信息,Transformer网络模型建模长距离的特征依赖,但易忽略局部特征细节。为解决这些难题,提出了一种全局-局部融合特征的遮挡行人重识别方法,利用CNN和Transformer特征学习网络的特点,在丰富行人局部特征的同时提升特征的全局表达能力。该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CNN网络主要提取局部细节特征,Transformer分支侧重提取全局特征信息,并通过跨维度多尺度池化融合模块计算上述两个分支特征的相关性,进而实现全局-局部的特征融合;由多层级注意力引导生成的掩码模块能够精准地突出行人图像中的关键特征,自动对齐行人特征信息,抑制遮挡部分或背景噪声的干扰;图像高低频特征增强模块强化被遮挡行人的高低频特征信息,突出有效信息。消融实验以及在相关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 局部 跨维度多尺度池化融合 多层级注意力 高低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端协同的VSC-MTDC系统事件触发频率支撑策略
13
作者 王成伟 赵熙临 +2 位作者 杜茂源 叶霄宇 任吉平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30-3442,I0118,共14页
对换流站的控制能够实现多端柔直系统在电网调频过程中的相互支撑。但不同扰动下,需考虑换流站的功率裕度及频率、电压之间的耦合性,以提升多端柔性直流输电(multi-terminal flexibl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MTDC)系统的... 对换流站的控制能够实现多端柔直系统在电网调频过程中的相互支撑。但不同扰动下,需考虑换流站的功率裕度及频率、电压之间的耦合性,以提升多端柔性直流输电(multi-terminal flexibl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MTDC)系统的调频能力。该文对此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各区域频率、直流电压及传输功率等信息,以各VSC在分担不平衡功率时的参与度一致、频率偏差变化率最小为目标设计触发规则,作为是否进行改进下垂控制策略切换的依据。其次,触发事件发生后,为减小传统P-Udc-f下垂控制中电压、频率的耦合,控制受扰区域换流站工作在P-f下垂控制模式,未受扰区域换流站工作在P-Udc下垂控制模式;并在常规下垂系数设置基础上,设计考虑换流站(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功率裕度因子等因素的下垂系数调整举措。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有效均衡各VSC分担不平衡功率时的参与度,减小直流电压及各区域频率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直系统 频率支撑 事件触发 下垂控制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工况适应性的战损舰船电力系统就地-集中联合减载策略
14
作者 徐昂 魏繁荣 琚兴宝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5-1647,共13页
低频减载是应对舰船电力系统战损下频率跌落的重要手段,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与陆地电网相似的就地减载策略。但与陆地电网不同的是,舰船电网的负荷优先级会随着战斗、机动等工况需求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固定优先级的就地减载难以对工况变化... 低频减载是应对舰船电力系统战损下频率跌落的重要手段,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与陆地电网相似的就地减载策略。但与陆地电网不同的是,舰船电网的负荷优先级会随着战斗、机动等工况需求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固定优先级的就地减载难以对工况变化进行适配。更为灵活的集中式减载是一个潜在解决方案,但其对通信可靠性和实时性有很高要求。由于战损下部分信道可能失效,以及存在不确定而又不可忽视的通信/执行延时等因素,集中式减载可能出现部分负荷切除失败或延迟,导致电网垮塌。为结合就地和集中二者优势,该文提出采用就地-集中联合模式、具有多工况适应性的战损舰船电力系统低频减载策略。首先,定义了舰船在不同工况下的负荷优先级;然后,对存在部分通信失效、通信/执行时延情况的远程减载负荷响应过程进行建模,以量化分析集中式减载命令的执行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集中式和就地式减载联合模式下的舰船电力系统时-频域动态分析模型,以预测不同减载组合下的频率演化曲线,从而寻找最优的就地-集中减载组合方案;最后,以典型舰船电力系统为例,仿真验证了策略的多工况适应性、信道受损/不确定性延时下的可靠性,以及相对于当前减载方案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电力系统 战损 就地-集中联合减载 多工况适应性 时频域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EHWSN的能量自适应多跳路由协议
15
作者 赵怡帆 任力生 王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18,共6页
针对射频能量收集型无线传感器网络(RF-EHWSN)中传统的LEACH协议在簇头选择阶段未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和通信距离,导致节点能耗过高,从而缩短网络寿命的问题,以及在稳态阶段传输数据使用单跳传输,导致能量消耗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能量... 针对射频能量收集型无线传感器网络(RF-EHWSN)中传统的LEACH协议在簇头选择阶段未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和通信距离,导致节点能耗过高,从而缩短网络寿命的问题,以及在稳态阶段传输数据使用单跳传输,导致能量消耗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能量自适应分簇多跳路由协议。该协议在簇建立阶段引入距离因子和能量因子,优化簇首选择过程;在稳态阶段,采用簇间多跳路由,簇首节点通过代价函数寻找中继路由节点,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与LEACH协议和LEACH-C协议对比得到,所提出的协议网络首次出现节点死亡的时间分别延长了344.44%和105.13%,网络节点全部死亡的时间分别延长了86.44%和23.53%,网络能耗分别降低了约23.53%、22.00%,吞吐量分别提高了212.90%、18.5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议显著延长了网络寿命,均衡了网络能耗,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能量收集 无线传感器网络 LEACH协议 分簇协议 簇间多跳路由 网络寿命 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强化学习驱动的风储系统参与能量-调频市场竞价策略
16
作者 李钟平 向月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2,共13页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风储系统通过参与能量市场和调频市场实现经济性提升和电网调频调峰辅助功能,但竞价策略需要解决风储竞价能量-调频双市场协同优化等关键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驱动的风储系统参与能量-调频市场竞...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风储系统通过参与能量市场和调频市场实现经济性提升和电网调频调峰辅助功能,但竞价策略需要解决风储竞价能量-调频双市场协同优化等关键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驱动的风储系统参与能量-调频市场竞价策略,以应对不完全信息市场环境下的风储系统竞价策略。首先,构建风储系统参与能量-调频市场交易框架,阐明各市场主体的竞价与运营策略;然后,针对不同调频资源的响应能力差异,引入实时调频性能得分模型,并建立风储系统竞价模型;最后,为求解不完全信息市场环境下的多主体随机博弈问题,采用具备无模型学习能力的多智能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处理多主体竞价博弈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能够有效为风储系统参与能量-调频市场制定竞价策略,在保证高收敛稳定性的同时显著提升经济性收益,并有效支持电网的调频调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储系统 能量-调频市场 深度强化学习 实时调频性能得分 演员-评论家 多主体竞价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明距离的SSVEP-BCI脑电信号编码与识别
17
作者 赵耀 阎文婕 +3 位作者 王学栋 侯殿妮 张星宇 李丹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073-5082,共10页
传统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脑机接口系统通常使用少量频率进行编码,导致编码数量限制在几十个,无法满足有大量指令需求的环境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海明距离的多频编码(Hamming... 传统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脑机接口系统通常使用少量频率进行编码,导致编码数量限制在几十个,无法满足有大量指令需求的环境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海明距离的多频编码(Hamming distance multi-frequency code,HDMFC)范式及相应的识别算法,将海明距离同刺激范式编码和信号识别算法结合,利用8个频率信号可编码120个指令,并对7名受试者进行数据采集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海明距离的120编码在线实验准确率可达90.60%。研究成果为SSVEP范式编码数量的增加和分类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验证了海明距离在这一领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 脑机接口(BCI) 海明距离 多频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自适应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主电路参数优选方法
18
作者 杨昭 张小平 钟达栩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0-297,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频率自适应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BBMC)主电路参数优选方法。确定其优化对象与优化目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及其多目标优化适应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樽海鞘群优化算法对其主电路参数展开优化研究,并进而针对不同额定... 提出一种基于频率自适应的Buck-Boost矩阵变换器(BBMC)主电路参数优选方法。确定其优化对象与优化目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及其多目标优化适应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樽海鞘群优化算法对其主电路参数展开优化研究,并进而针对不同额定输出频率下的最优主电路参数采用数值拟合方法研究确定其间变化规律的函数关系式,最后通过构建仿真模型与硬件实验装置对其效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矩阵变换器 频率自适应 参数优化 樽海鞘群算法 多目标优化 数值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精密大气约束的多GNSS多频PPP-RTK/INS紧组合定位方法
19
作者 章繁 路威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3,178,共10页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实时动态定位(PPP-RTK)在城市动态复杂环境下存在定位连续性和可用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附加精密大气约束的多GNSS多频PPP-RTK/惯性导航系统(INS)紧组合定位方法。首先基于PPP模糊度固定解提取精密大气改正数,然后融合...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实时动态定位(PPP-RTK)在城市动态复杂环境下存在定位连续性和可用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附加精密大气约束的多GNSS多频PPP-RTK/惯性导航系统(INS)紧组合定位方法。首先基于PPP模糊度固定解提取精密大气改正数,然后融合多GNSS多频信号与INS观测值,构造多GNSS多频PPP-RTK/INS紧组合模型,提升面向城市动态复杂场景的高精度位置服务能力,最后通过城市实测车载数据验证算法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GPS+Galileo组合中,与三频PPP-RTK相比,三频PPP-RTK/INS紧组合模型在东、北和天向定位偏差优于[0.2 0.2 0.5] m的历元占比由92.70%提升至98.09%,模糊度固定率由81.25%提升至93.69%,系统定位连续性和可用性大幅提升。然而,多频PPP-RTK/INS紧组合模型相较双频PPP-RTK/INS提升有限,这可能与PPP-RTK深度融合INS观测值后的结构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单点定位-实时动态定位 惯性导航系统 车载动态定位 多GNSS多频观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超声和GWO-RF算法的绝缘油击穿电压预测研究
20
作者 俞华 刘宏 +2 位作者 王璇 梁基重 李帅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绝缘油是电抗器内部重要的绝缘介质,击穿电压是评估其绝缘特性的关键指标,与绝缘油的品质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共选取155组电抗器绝缘油进行实验,分别进行击穿电压的测定和多频超声信号在油样中传播衰减后信号的采集,分析多频超声声学参... 绝缘油是电抗器内部重要的绝缘介质,击穿电压是评估其绝缘特性的关键指标,与绝缘油的品质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共选取155组电抗器绝缘油进行实验,分别进行击穿电压的测定和多频超声信号在油样中传播衰减后信号的采集,分析多频超声声学参数和击穿电压之间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多频超声检测技术提出结合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algorithm,RF)的击穿电压预测方法。结果表明:GWO-RF绝缘油击穿电压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04%,预测准确率达到95.96%,相较于优化前的RF绝缘油击穿电压预测模型准确率提升了20.25%。结合多频超声检测技术和GWO-RF建立的并联电抗器绝缘油击穿电压预测模型,对击穿电压的预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油 击穿电压 多频超声 GWO-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