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design on automotive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1
作者 翟禹嘉 孙研 +1 位作者 钱科军 LEE Sang-hyu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87-4692,共6页
Lookup table is widely used in automotive industry for the design of engine control units(ECU).Together with a proportional-integral controller,a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control scheme is often adopted for automotiv... Lookup table is widely used in automotive industry for the design of engine control units(ECU).Together with a proportional-integral controller,a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control scheme is often adopted for automotive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Usually,an ECU has a structure of multi-input and single-output(MISO).Therefore,if there are multiple objectives proposed in EMS,there would be corresponding numbers of ECUs that need to be designed.In this situation,huge efforts and time were spent on calibration.In this work,a multi-input and multi-out(MIMO) approach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was presented for the automatic cruise system of automotive engi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cking of engine speed command and the regulation of air/fuel ratio(AFR) can be achieved simultaneously under the new scheme.The mean absolute error(MAE) for engine speed control is 0.037,and the MAE for air fuel ratio is 0.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network spark-ignition engine dynamical system model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 multi-input and mult-output(MIMO) control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采矿业隐含碳流动时空演变格局及减排路径
2
作者 杨玮 郭嫚雨 +2 位作者 龙涛 邓莎 王茜茜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4-292,共9页
追踪贸易隐含碳排放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跨区域与部门间隐含碳流动特征及路径的识别面临诸多挑战,阻碍了减排进程。采矿业作为高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其在跨省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趋势及关键减排路径仍待进一步研究。... 追踪贸易隐含碳排放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跨区域与部门间隐含碳流动特征及路径的识别面临诸多挑战,阻碍了减排进程。采矿业作为高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其在跨省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趋势及关键减排路径仍待进一步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基于时空视角,利用中国2012、2015及2017年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MRIO),构建了中国采矿业隐含碳转移网络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采矿业隐含碳流动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减排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采矿业因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原煤燃烧贡献的排放量最高;(2)采矿业的直接与隐含碳排放虽呈现收敛态势,但行业整体处于隐含碳净流出状态,其主要上游部门依次为S8(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S11(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S2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及S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江苏、广东、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性,是采矿业减排的关键区域。隐含碳流动量最大的路径为陕西至浙江,达357.06万t;本研究旨在为采矿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矿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业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复杂网络 隐含碳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节点系统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性研究
3
作者 楼旭阳 倪艳婷 贾佳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针对由多输入多输出(MIMO)异构节点系统构成的结构化网络,研究了其强结构能控性.首先,从节点系统角度,给出了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的必要条件.其次,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和结构化互连法则没有直接联系,通过从结构化互连法则中提取底层... 针对由多输入多输出(MIMO)异构节点系统构成的结构化网络,研究了其强结构能控性.首先,从节点系统角度,给出了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的必要条件.其次,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和结构化互连法则没有直接联系,通过从结构化互连法则中提取底层网络拓扑信息,给出了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的必要条件,并以实例进一步说明结论.最后,严格证明了节点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性依赖于底层网络拓扑的强结构能控性,并给出了结构化网络强结构能控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网络 强结构能控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异构节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网络结构及影响机制
4
作者 周晓艳 张雪莹 +2 位作者 吴炫匡 何依依 迪力阿热·塔依尔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72-3483,共12页
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排放,刻画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特征,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揭示了该隐含碳转移网络的内生和外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连接稠密但无标度性... 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中国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排放,刻画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特征,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揭示了该隐含碳转移网络的内生和外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连接稠密但无标度性显著,具有小世界结构和异配性.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贸易贡献90%以上的隐含碳转移量.隐含碳流出量和净流出量较高的城市主要为黄河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隐含碳流入量和净流入量较高的城市主要为胡焕庸线以东的全国和区域中心城市.较大规模的隐含碳转移主要发生在省域内城市间,反映出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具有一定的省界效应.省内城市隐含碳转移网络呈现围绕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边缘”结构.跨省城市隐含碳转移网络呈现由黄河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向北京、沪杭甬苏、重庆、广深等中心城市流出隐含碳的放射状空间格局.城市工业贸易隐含碳转移网络影响机制中,互惠性和偏好依附效应是重要的内生机制.节点属性方面,经济发达、人口规模大、人均消费水平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的城市倾向流入更多的隐含碳;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能源效率较低的城市倾向流出更多的隐含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人均消费、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差异均正向影响城市间隐含碳净转移量.外生网络方面,政策邻近和地理邻近对城市隐含碳转移网络具有正向影响,技术邻近具有负向影响.最后,对区域协同减排和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贸易 隐含碳排放转移 多区域投入产出 网络结构 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PM_(2.5)足迹评估——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莹莹 王赵明 +4 位作者 沈瑞华 姚磊 王旭 杨毅 李博雨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41-4154,共14页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2007—2017年中国生产PM_(2.5)足迹(PF_(P)),消费PM_(2.5)足迹(PF_(C))以及省际间隐含PM_(2.5)足迹(EP_(F))的转移量。结果显示,PF_(P)和PF_(C)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PF_(P)始终大于PF_(C)。各省份对PF的贡献差异显著,多数省份EP_(F)出口量超过本省PF_(P)总量的一半,三分之一省份需通过进口EP_(F)的方式来满足发展需求。同时,中国向海外EP_(F)的转移重心正在由沿海向内陆迁移。从部门贡献来看,在研究期间,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始终是PF_(P)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省份的特点对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不断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足迹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省际转移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欧盟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及对策研究——基于欧盟碳关税(CBAM)法案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晨晨 徐升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共14页
欧盟将于2026年1月试运行碳关税,而中国作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碳密集产品的出口国,必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为准确核算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计算到了2020年,以... 欧盟将于2026年1月试运行碳关税,而中国作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碳密集产品的出口国,必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为准确核算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将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计算到了2020年,以此分析2011—2020年各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情况,预测行业未来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变动趋势。为更好应对欧盟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采用GTAP-E模型,设置了12种情景,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量、贸易条件、居民福利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4个方面分析了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欧盟征收碳关税一定程度上能达到阻止中国部分产品出口的目的;关于碳关税对减排的作用,首先,与欧盟对内征收碳税的政策相比,对提升欧盟的减排作用不大;其次,碳关税对中国的减排作用微乎其微。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扩大内需,创新低碳技术;制定碳税,完善国内碳排放交易体系;加强中欧沟通,促进多边贸易合作;参与国际气候相关政策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碳关税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测算 GTAP-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和LMDI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7
作者 张子龙 张意萍 +2 位作者 吕诗雨 孙颖琦 晏欣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708,共17页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区域间协同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构建了地级市尺度水资源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12、2015和2017年黄河流域水足迹的时空格局演变和城市间虚拟水转移特征,并采用对数迪氏指数(LMDI)模型探究水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足迹在时间上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演变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下游高,上游低”的区域格局;虚拟水转移主要集中在省域内部,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梯度导向特征;经济增长和技术因素等是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对水足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驱动机制差异,将78个城市划分为5类水足迹驱动模式,为分区施策、精准提升流域城市节水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T-MISO-UWOC系统研究
8
作者 靳清清 岳京歌 +3 位作者 孙宏森 蒲俊宇 刘凯 余先伦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1,共5页
为了提升倾斜多输入单输出水下无线光通信(T-MISO-UWOC)系统的通信质量并降低误码率(BER),提出了一种球面T-MISO-UWOC(ST-MISO-UWOC)系统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研究了ST-MISO-UWOC系统与传统T-MISO-UWOC系统在误码率、接收光功... 为了提升倾斜多输入单输出水下无线光通信(T-MISO-UWOC)系统的通信质量并降低误码率(BER),提出了一种球面T-MISO-UWOC(ST-MISO-UWOC)系统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研究了ST-MISO-UWOC系统与传统T-MISO-UWOC系统在误码率、接收光功率和Q因子等关键性能指标上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20 dB、传输距离为1.5 m、数据速率为12 Gb/s的条件下,ST-MISO-UWOC系统的误码率低至3.09×10^(-12),较传统系统的8.08×10^(-7)降低了5个数量级;同时,ST-MISO-UWOC系统的最佳判决时刻稳定性显著提升,接收光功率更高,且在高速率和长距离传输中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激光阵列 多输入单输出 误码率 接收光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及归因
9
作者 王博文 贺一 滕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18,共17页
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范围、频率和强度,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现有归因研究量化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贡献,但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经济损失的贡献尚不明确,难以有效支撑适应政策的制定。文... 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范围、频率和强度,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现有归因研究量化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贡献,但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经济损失的贡献尚不明确,难以有效支撑适应政策的制定。文中基于极端事件归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全面核算了我国各省极端事件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对损失进行归因分析,并识别了重点适应部门和地区。研究发现,在中国极端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约有27%(约798亿元)可归因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这部分归因损失经由经济系统传导和放大,进一步造成了约911亿元的间接经济损失。其中,制造业和农业是最主要的承灾部门,未受直接影响的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商务服务业也受到较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损失与损害 损失归因 气候变化适应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比能和表面质量的钛合金铣削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10
作者 欧丽 尹瑞雪 赵雪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3,共6页
表面粗糙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零件的使用性能、制造工艺、效率和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而研究切削比能可以揭示不同切削参数对能耗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切削工艺参数、提高机床能效提供理论依据。以TA15钛合金为研究对象,设置三因素四水平的... 表面粗糙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零件的使用性能、制造工艺、效率和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而研究切削比能可以揭示不同切削参数对能耗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切削工艺参数、提高机床能效提供理论依据。以TA15钛合金为研究对象,设置三因素四水平的全因子铣削实验,以铣削比能和表面粗糙度为预测目标建立了WOA-BP神经网络多输入多输出预测模型,并将模型运用到NSGA-Ⅱ神经网络中,构建了以最低铣削比能和最佳表面质量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切削参数模型,并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集,最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最优解集进行决策,得出最优解。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组合相比工厂经验切削参数组合,节省能耗约10.7%,降低表面粗糙度约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WOA-BP 多输入多输出 多目标切削参数优化模型 NSGA-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含碳网络图与碳转移板块分析的低碳产业优化研究——以重庆为例
11
作者 肖伟 王禹 +1 位作者 代银帅 赵凯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0,共10页
产业结构低碳优化和碳减排责任划分是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工作,从产业关联和隐含碳流动视角综合分析各行业碳排放对区域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对基于直接碳排放量的传统低碳产业规划方法的进一步完善。论文以重庆为例,通过多区... 产业结构低碳优化和碳减排责任划分是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工作,从产业关联和隐含碳流动视角综合分析各行业碳排放对区域碳排放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对基于直接碳排放量的传统低碳产业规划方法的进一步完善。论文以重庆为例,通过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产业碳转移规模、隐含碳生产率,分别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绘制了隐含碳网络图谱,划分国内隐含碳流动板块,刻画产业部门关联特征并识别重庆关键核心部门。研究表明,重庆国内碳转移网络中属于“净受益者”,重庆产业碳关联的核心部门为化学制品业、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应综合考虑以上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以及对其他行业的贡献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多区域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分析 碳转移网络 减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O-OTFS通感波形的FANET快速邻居发现方法
12
作者 王为栋 杨健 +3 位作者 尚佳栋 高晖 张前南 张硕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针对基于定向传输的飞行器自组织网络(flying ad-hoc network,FANET)中拓扑变化频繁、链路质量波动以及初始建网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 针对基于定向传输的飞行器自组织网络(flying ad-hoc network,FANET)中拓扑变化频繁、链路质量波动以及初始建网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通感一体化波形的感知辅助快速邻居发现方法,借助感知机制实时获取邻节点信息以加速建网效率,并采用新型的通感一体波形OTFS以对抗快变信道中的多普勒效应,提升链路质量。针对FANET场景研究物理层基于MIMOOTFS通感一体化波形的多目标检测技术;将物理层感知方案映射到上层网络中,设计感知辅助的高效邻居发现算法;最后提出一种多点通感协同机制,通过邻节点间交互感知信息和邻居发现表以间接感知及发现潜在目标,提升FANET初始建网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相比传统通信组网协议可以极大降低FANET的初始建网耗时,增加目标感知精度,提升组网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 通感一体技术 邻居发现 多目标检测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无模型输出一致性控制
13
作者 孙一仆 陈鑫 +2 位作者 贺文朋 佘锦华 吴敏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4-616,共13页
针对异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输出一致性控制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同胚分布式控制协议的无模型方法.通过将输出反馈线性化理论与自适应动态规划相结合,可以在不需要精确系统模型的情况下实现非线性智能体的线性... 针对异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输出一致性控制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同胚分布式控制协议的无模型方法.通过将输出反馈线性化理论与自适应动态规划相结合,可以在不需要精确系统模型的情况下实现非线性智能体的线性化,简化分布式控制器的设计复杂性.具体而言,设计一种双层分布式控制结构,在物理空间层通过无模型反馈线性化方法实现未知系统线性化,在微分同构空间层利用线性控制技术进行分布式共识控制.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处理未知异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有效性,将传统的线性分布式控制方法扩展到未知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 无模型输出共识控制 微分同胚 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 自适应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贡献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14
作者 陈龙高 林莹 +4 位作者 杨小艳 徐伟义 曲子文 潘怡莎 杜漩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 研究目的:以江苏为实证区域,揭示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排放/吸收效应贡献及其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方法:基于细分活动的碳排放测算、几何重心转移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30年间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苏中苏北高、苏南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且相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要素投入地均碳排放30年间持续增强;作物产出地均碳汇与要素投入地均碳排呈相似的空间格局,且整体呈降低趋势。(2)30年间各县区要素投入碳排放量均小于作物生长碳吸收量,耕地呈典型碳汇效应;空间上各市辖区的年均投入产出比值普遍较高,大部分农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县区比值相对较低。(3)在全省大部分区域,高程是抑制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地均碳排放/吸收的最重要因素;GDP则是促进两者增长的主要正向因素;坡度、水体、人口、距城镇距离、距高速公路出入口与政府距离等因素指标对两类碳效应均整体呈负向贡献,其他因素指标则相反,且这种贡献在不同地区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论:应依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耕地利用中要素投入与作物产出的碳效应贡献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碳增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碳排放 要素投入 作物产出 多因素影响时空分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tegies for multi-step-ahead available parking spaces forecasting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被引量:5
15
作者 JI Yan-jie GAO Liang-peng +1 位作者 CHEN Xiao-shi GUO Wei-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503-1512,共10页
A new methodology for multi-step-ahead forecasting was proposed herein which combined the wavelet transform(W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and forecast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vail... A new methodology for multi-step-ahead forecasting was proposed herein which combined the wavelet transform(W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and forecast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available parking spaces(APS). First, several APS time series were decomposed and reconstituted by the wavelet transform. Then,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e following five strategies for multi-step-ahead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were used to forecast the reconstructed time series: recursive strategy, direct strategy, 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strategy, DIRMO strategy(a combination of the direct and MIMO strategies), and newly proposed recursive multi-input multi-output(RECMO) strategy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recursive and MIMO strategies. Finally, integrating the predicted results with the reconstructed time series produced the final forecasted available parking spaces. Three findings appear to be consistently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irst, apply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to multi-step ahead available parking spaces forecast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orecasting accuracy. Second, the forecasting resulted from the DIRMO and RECMO strategies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at of the other strategies. Finally, the RECMO strategy requires less model training time than the DIRMO strategy and consumes the least amount of training time among five forecasting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ilable PARKING SPACES multi-STEP AHEAD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wavelet transform forecasting STRATEGIES recursive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rget estimation using MIMO radar with multiple subcarriers 被引量:2
16
作者 Min Jiang Jianguo Huang +1 位作者 Yong Jin Jing H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57-62,共6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waveform parame- ters on the joint target location and velocity estimation by a non- coherent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radar transmitting multiple subcarriers signal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waveform parame- ters on the joint target location and velocity estimation by a non- coherent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radar transmitting multiple subcarriers signals. How the number of subcarriers in- fluences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is illustrated by considering the joint Cramer-Rao bound and the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maxi- mum likelihood estimate. The non-coherent MIMO radar ambiguity function with multiple subcarriers is developed and investigated by changing the number of subcarriers, the pulse width and the frequency spacing between adjacent subcarrier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more subcarriers mean more accurate estimates, higher localization resolution, and larger pulse width results in a worse performance of target location estimation, while the fre- quency spacing affects target location estimation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 estimation non-coherent multiple input multi- ple output (MIMO) radar multiple subcarrier waveform parameter ambiguity function (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ebook selected beamforming algorithm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 被引量:1
17
作者 Wengang Li Kechu Yi +1 位作者 Daixian Zhu Yongjun S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1期170-174,共5页
For reducing the inter-user interference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e.g.,MIMO-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 systems,it is often des... For reducing the inter-user interference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e.g.,MIMO-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 systems,it is often desirable to the complex preprocessing at the transmitter.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user beamforming algorithm with sub-codebook selection.Based on the minimal leakage criterion,the codebook selection,limited feed-forward and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 detection are combined in the proposed algorithm.This avoids the complex channel matrix decomposition and inversion.Consequently,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t the transmitter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performs better than existing beamforming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 linear beamform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CCI)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DCSK communication scheme and its performance analysis over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s 被引量:4
19
作者 Shilian Wang Shujun Lu Eryang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5期729-733,共5页
The differential chaotic shift keying (DCSK) communication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multipath fading chan- nels is considered. A simple MIMO-DCSK communication scheme based on orthogonal multi-cod... The differential chaotic shift keying (DCSK) communication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multipath fading chan- nels is considered. A simple MIMO-DCSK communication scheme based on orthogonal multi-codes (OMCs) and equal gain combination (EGC) is proposed, in which OMCs are used to spread the same information bit at each transmitting antenna and the infor- mation bit is detected by EGC at receiving antenna. The OMCs are constructed from one chaotic sequence by means of othogo- 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 (OSTBC). The output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fter EGC is given based on central limit theory (CLT), and it can effectively exploit the spatial diversity of the underlying MIMO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ll spatial diversity gain is achieved without channel estimation in the MIMO-DCSK communication scheme and it performs better than MC-EGC for a large number of transmitting anten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tic communication differential chaotic shift keying (DCS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orthogonal multi- code (OMC) equal gain combination (E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与环境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玲玲 高帆帆 王宗志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由“条块式”转向“团块式”,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和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加剧了环境不公平;环境比较优势网络表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环境比较优势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华北地区,最大为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粮食贸易 隐含氮污染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灰水足迹 环境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