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ulti-Grid Method to the Comput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1
作者 Wang, Chaofu Fang, Da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The multi-grid method has been known as an efficient iterative method for the linear systems and nonlinear systems that arise from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th... The multi-grid method has been known as an efficient iterative method for the linear systems and nonlinear systems that arise from finite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multigrid method is extend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olving integral equations which appear i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The diakoptic theory is used for this purpose.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grid method is powerful to solv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and can be used to comput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with electrically large bodies and complex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grid method Diakoptic theory Integral equation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轴变速下杂质颗粒对水润滑赛龙船艉轴承热弹流润滑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湧博 向艾军 +6 位作者 张智 徐波 何佳 宋琦 王优强 赵涛 徐莹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4,共12页
水润滑轴承的润滑剂中混入泥沙杂质颗粒会使轴承的工作环境变得恶劣,降低轴承的润滑性能。为研究水润滑轴承在水中含杂质颗粒条件下的弹流润滑性能,采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不同主轴变速形式、不同杂质颗粒尺寸和形状对水膜最大压力和最小膜... 水润滑轴承的润滑剂中混入泥沙杂质颗粒会使轴承的工作环境变得恶劣,降低轴承的润滑性能。为研究水润滑轴承在水中含杂质颗粒条件下的弹流润滑性能,采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不同主轴变速形式、不同杂质颗粒尺寸和形状对水膜最大压力和最小膜厚的影响,并与纯水润滑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主轴三种变速形式中,正弦加速和余弦减速对轴承的润滑性能最有利;杂质颗粒的存在会令润滑水膜的最大压力增大、最小膜厚降低;杂质颗粒的尺寸越大,形状越接近圆形,形成的润滑水膜厚度越低,压力也越大;杂质颗粒的存在会造成压力骤变从而在水膜中逸出气泡,形成气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 赛龙轴承 杂质颗粒 多重网格法 主轴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分析
3
作者 周一辰 徐宏伟 +3 位作者 李永刚 张艺菲 王子杰 李金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26-5240,I0025,共16页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网型逆变电源各控制环节代数微分方程模型,同时,提出锁相环状态空间模型变换方法,形成适用于转矩分析法的2阶微分方程结构;其次,建立保留回路结构的嵌合转矩拓扑图,推导跟网型逆变电源各回路所提供阻尼转矩的计算公式;然后,提出跟网型逆变电源回路间互激、竞争理论,设计参数影响回路溯源方法;最后,溯源关键参数影响下的回路间互激、竞争路径,揭示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的失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逆变电源 多回路耦合 嵌合转矩法 溯源路径 互激竞争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相对曲率齿轮热弹流润滑分析
4
作者 陈峙玮 刘雷 孔荣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7,共9页
等相对曲率齿轮(CRC齿轮)是一种新型非渐开线齿轮,需要通过热弹流润滑分析,对其进行胶合承载能力的评估。基于CRC齿轮啮合原理获取热弹流分析所需参数,采用多重网格法在模拟工况下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同参数渐开线齿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等相对曲率齿轮(CRC齿轮)是一种新型非渐开线齿轮,需要通过热弹流润滑分析,对其进行胶合承载能力的评估。基于CRC齿轮啮合原理获取热弹流分析所需参数,采用多重网格法在模拟工况下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同参数渐开线齿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齿面间的相对曲率半径较大且恒定、卷吸速度较高,等相对曲率齿轮具有更大的油膜厚度,减少了强度校核所需的算例数量。结合CRC齿轮的设计理念开展单因素影响分析,探讨卷吸速度、温度、相对曲率对润滑油膜压力、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卷吸速度的提高,油膜厚度不断增大,油膜压力的最大值无明显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黏度下降,油膜厚度也显著下降,但温度对最大油膜压力影响较小;减小相对曲率有助于降低油膜压力,提高油膜厚度,进而改善油膜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相对曲率齿轮 渐开线齿轮 多重网格法 线接触热弹流润滑 强度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法的井工矿多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
5
作者 任明阳 杨会龙 +4 位作者 李健 孙涛 白双军 王连发 贺广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22,共8页
针对井工矿障碍物检测中因高程结构点云过滤困难和地面分割精度不足导致的误识别与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法的井工矿多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条件滤波进行点云的裁剪和去噪,将条件滤波后的多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融... 针对井工矿障碍物检测中因高程结构点云过滤困难和地面分割精度不足导致的误识别与漏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法的井工矿多激光雷达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条件滤波进行点云的裁剪和去噪,将条件滤波后的多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再进行体素降采样,完成点云预处理。其次,将预处理后的点云投影到二维栅格,依据栅格与车体的距离划分远近距离栅格,并分别计算各栅格的巷道地面高度和顶部高度特征,更新车体附近栅格和每行栅格特征,基于点云分布和前后行栅格的连续性,采用由近到远、逐行更新的策略进行全局栅格特征更新,实现对巷道地面和顶部特征的精准计算。最后,基于栅格特征进行地面分割,从非地面点云中过滤掉高程结构点云,再对剩余点云进行欧氏聚类,从中检测出障碍物。井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过滤上下坡及点云稀疏工况中的高程结构点云;对信号箱、锥形桶、低矮支架和车辆等低矮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2.3%,90.9%,96.5%和100%;在不同工况巷道中,有效减少了误识别和漏识别,具有较高的障碍物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矿障碍物检测 栅格法 多激光雷达 点云栅格化 地面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格栅对工业MTO反应器流动特性影响的MP-PIC模拟
6
作者 白士玉 汪显盼 +3 位作者 潘海涛 苟荣恒 杨彦彪 张永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反应器是一个密相段直径为10 m、底部采用板式气体分布器、内置两层网状格栅内构件的大型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利用MP-PIC(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方法对该反应器进行等比例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中考... 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反应器是一个密相段直径为10 m、底部采用板式气体分布器、内置两层网状格栅内构件的大型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利用MP-PIC(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方法对该反应器进行等比例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中考虑颗粒分配器、格栅、旋风分离器组等主要的内部构件,以工业数据作为模拟工艺参数,考察反应器中两层网状格栅的作用。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床层平均密度与实际工业数据总体吻合良好,安装两层网状格栅提升了密相床层高度,使密相床层平均密度下降了112 kg/m3,这对应着密相床层流化质量与气固接触效率的改善;网状格栅可以有效限制床中大气泡产生,使得格栅上方密相颗粒分布更加均匀,气固混合更加充分,同时还能大幅度抑制反应器密相区颗粒的轴向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反应器 流化床 格栅 MP-PIC方法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网格法的力-热多功能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及多级晶格填充
7
作者 陈雪乾 任宏塬 +2 位作者 张海西 周平章 杜建镔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2-91,共10页
针对超材料的复杂几何形状和多层次等特性,提出了基于固定网格技术的超材料仿真分析和拓扑优化方法,无须人工划分贴合几何外形的有限元网格,即可大幅降低前处理时间。采用基于四叉树/八叉树的局部自适应加密技术,在不增加有限元分析计... 针对超材料的复杂几何形状和多层次等特性,提出了基于固定网格技术的超材料仿真分析和拓扑优化方法,无须人工划分贴合几何外形的有限元网格,即可大幅降低前处理时间。采用基于四叉树/八叉树的局部自适应加密技术,在不增加有限元分析计算量的前提下,既保证了结构分析精度,同时可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拓扑优化结果。基于该方法,建立了同时考虑传力、散热的多功能超材料拓扑优化模型,并以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复合加筋结构为优化对象进行了数值实现和验证。本文方法已在国产全自主CAX工业软件OptFuture中实现。此外,面向超材料结构的多级减重需求,依托OptFuture软件实现了超材料多级晶格设计填充,进一步拓展了超材料的轻量化设计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网格法 拓扑优化 超材料 力热多功能设计 多级晶格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多区域互联风储电网分布式协同调度
8
作者 庞家猛 李克成 +1 位作者 张颖 王靛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0-1097,共8页
多区域风储电网协同调度可以提升风电消纳能力、提高区域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由于风电和负荷功率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难以准确预测,导致区域电网的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交替方向乘子法的随机模型预测控... 多区域风储电网协同调度可以提升风电消纳能力、提高区域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由于风电和负荷功率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难以准确预测,导致区域电网的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交替方向乘子法的随机模型预测控制模型,实现多区域互联风储电网分布式协同调度。该模型首先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建立系统优化模型,基于Fisher Z变换的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建立风电和负荷的样本矩阵;其次,采用同步交替方向乘子法对构建的随机模型预测控制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实现每个区域电网最优运行;最后,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协同算法,获取区域电网的交换功率,进行下一次迭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集中式优化模型成本降低2.93%,且能够在18次迭代以内完成分布式计算,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够有效降低分布式电源和负荷不确定性对区域电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风储电网 同步交替方向乘子法 随机模型预测控制 一致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量约束下智能化电网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型
9
作者 梁言贺 宫游 +1 位作者 刘惠颖 满江雪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针对在双碳量要求下,现有智能化电网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型在电网调度后运行成本及净排碳量均较高的问题,构建双碳量约束下智能化电网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型。以传统的单碳量模型为基础,设定双碳量约束条件;构建双层协同调度模型并设定模型约... 针对在双碳量要求下,现有智能化电网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型在电网调度后运行成本及净排碳量均较高的问题,构建双碳量约束下智能化电网多目标协同调度模型。以传统的单碳量模型为基础,设定双碳量约束条件;构建双层协同调度模型并设定模型约束条件,获取电网协同调度方案;使用线性加权法对调度方案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多目标协同调度方案。构建算例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时短期电网运行成本约为1.06×10^(4)元,长期电网运行成本约为1.39×10^(4)元,净碳排放量小于50 t/h,均优于对比模型。所提模型可有效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和净排碳量,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协同调度 双碳量模型 线性加权法 多目标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Bug全局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艳 鲍凌志 +1 位作者 瞿栋 解杨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5-384,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Multi-Bug思想的非搜索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在Multi-Bug算法中,借用传统Bug算法的寻路逻辑,加入遇到障碍物时的爬虫分裂规则及爬虫死亡条件判断规则,直至其中一只爬虫以相对最优路径抵达终点,从而实现多路径并行运算的局部... 提出一种基于Multi-Bug思想的非搜索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在Multi-Bug算法中,借用传统Bug算法的寻路逻辑,加入遇到障碍物时的爬虫分裂规则及爬虫死亡条件判断规则,直至其中一只爬虫以相对最优路径抵达终点,从而实现多路径并行运算的局部最优寻路策略。利用栅格法对多类障碍物、迷宫类地图等环境进行建模,并与Dist-Bug算法、RRT*和A*算法进行路径长度及运算时间的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ulti-Bug算法获得的路径长度和用时都表现得更加稳定;与获得最短路径的A*算法相比,Multi-Bug算法获得的平均路径长度仅增加了16.8%,平均用时减少了86.5%。经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Multi-Bug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具有路径较短、时效性强、算法通用性和稳定性好的路径规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multi-Bug算法 Dist-Bug算法 栅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5D有限元的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勘探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荣春 吕玉增 +2 位作者 张智 韦柳椰 潘泓序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6,共9页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适用性广泛的电阻率勘探方法,拥有多种电极排列装置选择。不同装置由于电极分布方式的差异,在针对不同地质目标和测区环境时往往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探测能力。为探究各排列装置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况,推导了2.5D电位的变分问...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适用性广泛的电阻率勘探方法,拥有多种电极排列装置选择。不同装置由于电极分布方式的差异,在针对不同地质目标和测区环境时往往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探测能力。为探究各排列装置的特点及其适用情况,推导了2.5D电位的变分问题,采用Delaunay三角化算法实现了非结构化网格剖分,进而实现了有限元正演模拟。结合实践,对常见地质情况进行建模,分别使用温纳α、温纳β、施伦贝谢尔、偶极-偶极4种装置开展正反演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在探测未知区域单个异常体时,温纳β、施伦贝谢尔2种排列的效果更好;(2)在探测相邻较近的多个异常体时,应优先采用具有更高水平分辨率的施伦贝谢尔和偶极-偶极排列;(3)对于低阻破碎带的勘探,温纳β和偶极-偶极排列更为适用;(4)当地层具有较好分层界限时,4种排列均可体现良好的分层效果。因此,高密度电法勘探实践中应综合考虑不同排列装置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多种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解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非结构化网格 有限单元法 排列装置 正反演计算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锁相环非线性特性的跟网型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素娥 李康 +3 位作者 郝鹏飞 刘煜帆 崔开源 陈景文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2,共11页
锁相环作为跟网型逆变器实现相位同步的关键环节,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在弱电网情况下,传统小信号模型可能存在不能准确预测锁相环暂态稳定性的问题。为保证受扰后锁相环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锁相环作为跟网型逆变器实现相位同步的关键环节,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在弱电网情况下,传统小信号模型可能存在不能准确预测锁相环暂态稳定性的问题。为保证受扰后锁相环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根据锁相环工作原理,建立其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相平面法对锁相环输出特性进行定性分析,评估不同参数对锁相环暂态特性的影响;然后,基于等面积法则分析锁相环暂态失稳机理,鉴于传统等面积法则可能导致稳定性的误判,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多尺度法对锁相环受扰后的暂态时域表达式进行求解,明确锁相环暂态稳定边界;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和RT⁃LAB半实物平台验证了所得解析解和锁相环暂态稳定域的准确性,为弱电网条件下锁相环控制参数及电路参数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逆变器 锁相环 非线性 弱电网 暂态稳定性 多尺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加速的等几何拓扑优化高效多重网格求解方法
13
作者 杨峰 罗世杰 +1 位作者 杨江鸿 王英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2-613,共12页
针对大规模等几何拓扑优化(ITO)计算量巨大、传统求解方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条h细化的高效多重网格方程求解方法。该方法利用h细化插值得到粗细网格之间的权重信息,然后构造多重网格方法的插值矩阵,获得更准确的粗细网格映... 针对大规模等几何拓扑优化(ITO)计算量巨大、传统求解方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条h细化的高效多重网格方程求解方法。该方法利用h细化插值得到粗细网格之间的权重信息,然后构造多重网格方法的插值矩阵,获得更准确的粗细网格映射信息,从而提高求解速度。此外,对多重网格求解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其高效GPU并行算法。数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求解方法与线性插值的多重网格共轭梯度法、代数多重网格共轭梯度法和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相比分别取得了最高1.47、11.12和17.02的加速比。GPU并行求解相对于CPU串行求解的加速比高达33.86,显著提高了大规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几何拓扑优化 方程组求解 h细化 多重网格法 GPU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FFT和多重网格优化的InSAR相位解缠算法
14
作者 翟丽敏 张祥坤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34-337,共4页
InSAR生成DEM或形变图时干涉相位限制于[-π,π),通过相位解缠后才能反映真实相位,它是实现地表沉降、滑坡灾害等监测的关键步骤。FFT的频域特性可以提高最小二乘在求缠绕相位和解缠相位梯度差平方和最小的效率。4-FFT算法因其不基于任... InSAR生成DEM或形变图时干涉相位限制于[-π,π),通过相位解缠后才能反映真实相位,它是实现地表沉降、滑坡灾害等监测的关键步骤。FFT的频域特性可以提高最小二乘在求缠绕相位和解缠相位梯度差平方和最小的效率。4-FFT算法因其不基于任何假设,精度更高。将其作为相位解缠初值输入,利用平滑性较好的无权和加权的V循环、FMG循环四种多重网格法优化。由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无权MV和FMG算法的有效性,表明基于4-FFT和多重网格优化的相位解缠算法的有效性,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一定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相位解缠 4-FFT 多重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网格的隧道衬砌裂缝目标检测方法
15
作者 李少华 沈翔 +1 位作者 李树忱 江玉生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5-101,共7页
为提高盾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方法效率与精度,使Faster R-CNN目标检测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在多尺度上完成对裂缝的识别,增加网格检测器作为小尺度的目标检测手段,同时采用Swin Transformer作为特征提取骨干网络来获取盾构隧道衬砌表观缺... 为提高盾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方法效率与精度,使Faster R-CNN目标检测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在多尺度上完成对裂缝的识别,增加网格检测器作为小尺度的目标检测手段,同时采用Swin Transformer作为特征提取骨干网络来获取盾构隧道衬砌表观缺陷的特征,优化大尺度目标监测模型,以达到多尺度网格裂缝识别的效果。收集现场管片裂缝图像作为数据集,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大尺度目标检测的mAP50-95精度达到了79.1%,小尺度目标检测的分类精确度达到了95.3%。(2)Swin Transformer网络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大尺度目标检测中,精度提升了4.0~7.0%。(3)通过多尺度目标检测分支的精度指标绘制的最终目标检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进行预测。本文改进后的裂缝检测模型将更加准确高效地反映裂缝问题,可为现场隧道衬砌裂缝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 裂缝 多尺度网格 目标检测 目标标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数值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素琴 黄自萍 +1 位作者 沈剑华 顾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绕流两串列方柱的气动力及其相互干扰 ,使用了经改进的标志网格 (MAC)方法对相同尺寸的方柱在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实验中观测到的两串列方柱的阻力不随两方柱的间距比连续变化 ,而是在临界间...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绕流两串列方柱的气动力及其相互干扰 ,使用了经改进的标志网格 (MAC)方法对相同尺寸的方柱在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实验中观测到的两串列方柱的阻力不随两方柱的间距比连续变化 ,而是在临界间距比时出现不连续跳跃的现象得到了成功的再现 ,数值计算所得的阻力值与风洞实验值吻合得比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方柱 标志网格方法 多重网格方法 绕流 气动力干扰 计算流体力学 建筑物 抗风设计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耀儒 杨强 +1 位作者 薛利军 周维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94-1898,共5页
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能反映岩体中实际的应力分布,而基于有限元的强度折减系数法在判断收敛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多重网格法,分别建立用于有限元计算的结构网格和用于计算滑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滑面网格,可以方便地获得... 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能反映岩体中实际的应力分布,而基于有限元的强度折减系数法在判断收敛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多重网格法,分别建立用于有限元计算的结构网格和用于计算滑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滑面网格,可以方便地获得任意滑面或滑块的稳定安全系数,从而将非线性有限元和极限平衡分析结合起来。为了提高计算规模和计算精度,采用有限元并行计算程序TFINE.Pfem进行计算,分析了网格密度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并应用于锦屏高边坡的稳定分析中。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由于考虑了计算过程中的非线性应力调整,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比刚体极限平衡法偏大,而且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 多重网格法 有限元方法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细造型几何形貌对润滑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霄 张广海 +3 位作者 陈卫 刘会霞 符永宏 蔡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6-68,73,共4页
建立了圆柱形、球冠形、锥形、六角形截面、三角形截面、正方形截面等表面微细造型几何形貌的数学模型,结合微细形貌润滑理论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了这些不同几何形貌对两滑动表面摩擦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球冠造型形成油... 建立了圆柱形、球冠形、锥形、六角形截面、三角形截面、正方形截面等表面微细造型几何形貌的数学模型,结合微细形貌润滑理论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了这些不同几何形貌对两滑动表面摩擦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球冠造型形成油压的区域要明显大于圆柱和圆锥造型形成的油压区域;在相同表面占有率和微细造型深度下,正三角形造型有效油膜压力的区域较大,在相对滑动的表面中形成的间隙大,摩擦因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细形貌 动压润滑 多重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造型活塞环表面的润滑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符永宏 张华伟 +1 位作者 纪敬虎 华希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基于活塞环表面激光微造型的实际形貌,建立活塞环表面具有规则微观抛物面凹腔结构的润滑理论模型,采用变异多重网格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获取表面微观形貌几何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在活塞环表面造型,会产... 基于活塞环表面激光微造型的实际形貌,建立活塞环表面具有规则微观抛物面凹腔结构的润滑理论模型,采用变异多重网格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获取表面微观形貌几何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在活塞环表面造型,会产生明显的流体动压力。微观凹腔的面积占有率Sp对膜厚及无量纲平均摩擦力的影响不明显,当Sp从5%变化到60%时,无量纲平均摩擦力改变了18.6%。相反,微观凹腔的深度危,影响显著,存在的最佳深度为2~7μm,当hp〉8μm时,无量纲平均摩擦力增大,膜厚变薄,且一个周期内的膜厚曲线变化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造型 活塞环 雷诺方程 变异多重网格法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润滑轮毂轴承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邓磊 于玫 +2 位作者 黎桂华 刘小康 黄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5,共5页
基于Ostwald模型建立脂润滑控制方程,运用多重网格法求得等温线接触脂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数值解,得到钢球-沟道的压力分布、油膜形状及最小油膜厚度。针对轿车轮毂轴承的典型应用工况条件,分析工况参数对油膜压力分布和油膜形状的影... 基于Ostwald模型建立脂润滑控制方程,运用多重网格法求得等温线接触脂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数值解,得到钢球-沟道的压力分布、油膜形状及最小油膜厚度。针对轿车轮毂轴承的典型应用工况条件,分析工况参数对油膜压力分布和油膜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脂润滑弹流膜具有与油润滑膜相同的二次压力峰和出口颈缩现象。在轿车轮毂轴承可能的承载条件下,随着载荷的减小,二次压力峰的高度降低,其位置向入口区移动;一定承载条件下,速度增加时,膜厚相应增加,油膜的平行部分缩短,二次压力峰的高度增加,其位置也向入口区移动;一定承载和卷吸速度下,润滑脂流变参数增大时,二次压力峰的高度升高,其位置向入口区移动,膜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轮毂轴承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脂润滑 多重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